(一)
那天我站在路邊的車站等車,
我是要到一個老師傢去補習,
書包裏是成千上萬的試卷和參考書。
一個漂亮的男孩子從我身邊走過,
背着把黑色的吉他,
破舊的牛仔褲,長長的頭髮被風吹得飄起來,
他臉上的表情天真而狂妄,
哼着一段重複的旋律,
我知道那是平剋・弗洛伊德的歌。
他從我身邊經過的時候吹了聲響亮的口哨。
我悄悄地低下頭,
我似乎想起了什麽,可是我馬上又搖了搖頭然後笑了。
但我不知道我為什麽要笑,可是我知道,
那些從天花板上掉落下來的柔軟的灰塵,
再也不會出現在我的生命中了。
(二)
我叫晨樹,
住在一棟三層樓的木房子裏,
最下面是我父母,中間是我,
最頂層是個比我大一歲的男孩子,名字叫顔敘。
生活沉默,搖滾樂聽到死。
顔敘來租房子的時候提着兩衹很大的箱子,
裏面裝滿了CD碟片。
自從顔敘搬到我的樓上之後,
每天晚上我都會聽到天花板震動的聲音,
然後會有柔軟的灰塵從上面掉下來,
落在我的頭髮和肩膀上。
(三)
顔敘總是在晚上戴上耳機,
將音量開到可以將耳朵震聾的程度,
然後隨着鼓點在房間裏跳舞。
我記得那天我站在他的門外,
從虛掩的門我看到了手舞足蹈的顔敘,
他在一片黑暗和寂靜中起舞,
如同黑色的精靈。
(四)
他發現我站在門外,
走過來摘下耳機,
遞給我對我說,
你要不要聽?
然後我笑了,
我說你跟我下來。
其實我叫他下樓也沒做什麽;
衹是給他看我整整一抽屜的CD,
然後他笑了。
嘴角有好看的酒窩像個長不大的孩子。
從那天之後,
我們成了很好的朋友,形影不離。
(五)
我不是個陰鬱的孩子,
可是我內心依然有絶望,
我衹有在耳朵裏充滿暴烈的音樂和痛苦的吶喊,
在看到一幅扭麯的油畫,
在陌生的路上看到一張陌生的卻隱忍着痛苦的面容,
在拿起電話卻不知道該打給誰最終輕輕地放下的時候,
我纔會看見那些隱藏在內心的黑色
從胸膛中洶涌着穿行而出,
在我的眼前徜徉成一條黑色的河――嘩啦,嘩啦,
絶望地嚮前跑。
(六)
顔敘告訴我說他原來住在城市邊緣
一個9平方米大的屋子裏,
也是一座木質閣樓的第三層。
他說他對木質閣樓的頂層有着很深的依戀。
因為可以找到一扇天窗,
打開來,望見星鬥。
(七)
而我總是習慣戴耳機,
我沒有辦法把自己就那麽暴露在別人面前。
有時候走過學校空曠的操場的時候遇見同學,
他們問我聽什麽,
我也就說是香港流行樂。
其實那個時候,
我耳朵裏的聲音震得要讓我瘋掉了。
(八)
那天我忘記了我放學回傢的時間,
可是我記住了那傢音像店的名字:破。
還有那個女老闆,
漂亮可是沒有任何妝容,
蓬亂的頭髮和乾燥的皮膚,
沉默寡言,
衹有眼睛依然明亮而且銳利。
(九)
我和顔敘總是喜歡坐在天橋上,
讓黑色的風一直吹我的頭髮。
那些從我的腳下匆匆駛過的車總是將尖銳的車燈
打在我們臉上,
有漂亮女孩子走過的時候我會響亮地吹起口哨,
然後笑得很放肆。
每當這個時候,
顔敘總是笑一笑,
很沉默的樣子。
(十)
我和顔敘總是在我父母入睡之後從樓上悄悄下來,
然後翻過鐵門,
跑到街上。
那個鐵門很多次都在我的衣服上留下了斑斑的銹跡。
每次我們成功地跑出來之後,
顔敘總會在車水馬竜的街上大吼一聲,
他說這是逃亡後應該有的心態。
他總是喜歡用逃亡這個詞語,
因為很慘烈。
那天我站在路邊的車站等車,
我是要到一個老師傢去補習,
書包裏是成千上萬的試卷和參考書。
一個漂亮的男孩子從我身邊走過,
背着把黑色的吉他,
破舊的牛仔褲,長長的頭髮被風吹得飄起來,
他臉上的表情天真而狂妄,
哼着一段重複的旋律,
我知道那是平剋・弗洛伊德的歌。
他從我身邊經過的時候吹了聲響亮的口哨。
我悄悄地低下頭,
我似乎想起了什麽,可是我馬上又搖了搖頭然後笑了。
但我不知道我為什麽要笑,可是我知道,
那些從天花板上掉落下來的柔軟的灰塵,
再也不會出現在我的生命中了。
(二)
我叫晨樹,
住在一棟三層樓的木房子裏,
最下面是我父母,中間是我,
最頂層是個比我大一歲的男孩子,名字叫顔敘。
生活沉默,搖滾樂聽到死。
顔敘來租房子的時候提着兩衹很大的箱子,
裏面裝滿了CD碟片。
自從顔敘搬到我的樓上之後,
每天晚上我都會聽到天花板震動的聲音,
然後會有柔軟的灰塵從上面掉下來,
落在我的頭髮和肩膀上。
(三)
顔敘總是在晚上戴上耳機,
將音量開到可以將耳朵震聾的程度,
然後隨着鼓點在房間裏跳舞。
我記得那天我站在他的門外,
從虛掩的門我看到了手舞足蹈的顔敘,
他在一片黑暗和寂靜中起舞,
如同黑色的精靈。
(四)
他發現我站在門外,
走過來摘下耳機,
遞給我對我說,
你要不要聽?
然後我笑了,
我說你跟我下來。
其實我叫他下樓也沒做什麽;
衹是給他看我整整一抽屜的CD,
然後他笑了。
嘴角有好看的酒窩像個長不大的孩子。
從那天之後,
我們成了很好的朋友,形影不離。
(五)
我不是個陰鬱的孩子,
可是我內心依然有絶望,
我衹有在耳朵裏充滿暴烈的音樂和痛苦的吶喊,
在看到一幅扭麯的油畫,
在陌生的路上看到一張陌生的卻隱忍着痛苦的面容,
在拿起電話卻不知道該打給誰最終輕輕地放下的時候,
我纔會看見那些隱藏在內心的黑色
從胸膛中洶涌着穿行而出,
在我的眼前徜徉成一條黑色的河――嘩啦,嘩啦,
絶望地嚮前跑。
(六)
顔敘告訴我說他原來住在城市邊緣
一個9平方米大的屋子裏,
也是一座木質閣樓的第三層。
他說他對木質閣樓的頂層有着很深的依戀。
因為可以找到一扇天窗,
打開來,望見星鬥。
(七)
而我總是習慣戴耳機,
我沒有辦法把自己就那麽暴露在別人面前。
有時候走過學校空曠的操場的時候遇見同學,
他們問我聽什麽,
我也就說是香港流行樂。
其實那個時候,
我耳朵裏的聲音震得要讓我瘋掉了。
(八)
那天我忘記了我放學回傢的時間,
可是我記住了那傢音像店的名字:破。
還有那個女老闆,
漂亮可是沒有任何妝容,
蓬亂的頭髮和乾燥的皮膚,
沉默寡言,
衹有眼睛依然明亮而且銳利。
(九)
我和顔敘總是喜歡坐在天橋上,
讓黑色的風一直吹我的頭髮。
那些從我的腳下匆匆駛過的車總是將尖銳的車燈
打在我們臉上,
有漂亮女孩子走過的時候我會響亮地吹起口哨,
然後笑得很放肆。
每當這個時候,
顔敘總是笑一笑,
很沉默的樣子。
(十)
我和顔敘總是在我父母入睡之後從樓上悄悄下來,
然後翻過鐵門,
跑到街上。
那個鐵門很多次都在我的衣服上留下了斑斑的銹跡。
每次我們成功地跑出來之後,
顔敘總會在車水馬竜的街上大吼一聲,
他說這是逃亡後應該有的心態。
他總是喜歡用逃亡這個詞語,
因為很慘烈。
(十一)
顔敘是學美術的,
理想是做廣告。
我看過他的畫,
一層一層的色彩暈染開來,
畫面全是抽象的色塊,
有時候是很多雜亂而扭麯的綫條,
彼此纏繞,
像是部分意大利歌劇的高音,
迴旋纏繞細得像要斷掉,
逐漸勒緊直到缺氧。
(十二)
我們總是喜歡走陌生的路,
逛陌生的街區,
在快要天亮的時候在陌生的電話亭裏
撥一些朋友的電話對他們說晚安。
我不知道
這是為了新鮮感
還是為了陌生的人彼此間冷漠的隔閡。
(十三)
顔敘帶着我走進一間聲響震天的酒吧,
他對我說有很多愛音樂的朋友都在裏面,
他們都沉默,
他們都善良。
我聽搖滾CD的時候都已經習慣了將音量開到震天響,
可是我進去之後10分鐘我就頭痛得像要死掉,
無數的金屬雜音朝我耳朵裏擠進來,
我看到那些扭動身軀的人那些陶醉沉溺的人
心裏一陣陣地難過。
後來顔敘將我拉出來了,
他看着我什麽也沒說,
衹是搖了搖頭。
當我們轉身離開的時候我看到一個很文靜的女孩子
撞門衝出來,
然後就蹲在路邊吐。
顔敘對我說他認識這個女孩子,
在重點高中上高三,
可是卻喜歡上了他的一個搞搖滾的朋友,
她常常為了證明她的愛而跑進去,
可是總是被那震天的聲音震得嘔吐。
(十四)
我曾經對FOX講過顔敘這個人,
然後FOX發過來一段話,
他說:
他肯定總是穿着黑色的衣服背着斑斕的畫板
沉默着穿越這個城市。
我問他怎麽會知道,
他說不為什麽,
喜歡搖滾也喜歡畫畫的人都那個樣子。
(十五)
我和FOX認識是因為我喜歡他的論壇,
也總在裏面不斷地貼帖子,
而且時間幾乎都是凌晨。
後來我對他講了他文章中的一個錯誤,
然後他回了我一封信,對我說謝謝。
然後我就很輕鬆地成為了他的朋友,
而且讓他隔三岔五地給我寄北京的CD過來。
其中我最喜歡的《撞昆侖》也是他送給我的,
聽說極其難找。
(十六)
FOX和我在一個城市,
這多少有點戲劇化;
我總是在街上遇見一個背着黑色吉他的人就停下來,
然後問他你是不是FOX,
然後理所當然地遭到很多的白眼。
有次顔敘也背着一把黑色的吉他走到我面前,
然後他笑笑對我說,
你猜我是不是FOX。
(十七)
最早引我接觸搖滾的人是林嵐,
我初中的同桌。
她總是在上課的時候聽CD,
把頭髮垂下來遮住耳朵,
當老師抽問到她的時候我總是撞她的胳膊,
然後她慢條斯理地站起來,
接過我匆忙寫下的答案大聲地念出來
然後望着老師笑,
然後坐下來繼續聽CD。
腳在下面一下一下地打着節奏。
(十八)
林嵐在十五歲的時候父母離婚,
可是她沒有跟着任何一方,
她一個人住在市中心的一套一百四十多平米的居室裏,
在房間裏的每面墻壁上挂滿了油畫
並且每張油畫下面都有題目。
那是她自己取的。
她說她生活的主要目的就是不斷地買油畫
挂在墻上然後給它們新的名字,
她說她曾經有個夢想是開一個很大的畫廊,
然後等待有意思的人走進來。
我問她為什麽要用“曾經”這個詞,
她望着我帶着嘲諷的口氣說,
很簡單,
因為現在的我,
沒夢可做,
聽歌聽到天亮,
然後對自己說晚安。
(十九)
後來在我初中還沒有畢業的時候,
有一天林嵐突然就消失了。
她前一天藉給我的CD還在我的CD機中轉,
可是我旁邊的座位卻突然空了。
我去過她傢很多次,
可是大門緊閉。
有好幾次我將耳朵貼在大門上,
企圖聽見裏面震動的聲音,
聽見CD碟片在地上散落的聲音,
可是門裏面,卻一直寂靜如同墳墓。
當我初中畢業的時候我又去找她,
結果開門的是個化着濃妝的女人,
於是我說對不起找錯了,
然後悄悄地離開。
(二十)
從那之後我就再也沒見過林嵐,
我總是在路上經過畫廊的時候突然就想到她,
而我擡頭望嚮天空,
衹看到飛鳥驚慌失措地四面飛散,
翅膀在天上劃出寂寞的聲響。
有些人是突然就會消失的,
而有些人,
一輩子都會被囚禁在一個狹小的地方。
顔敘是學美術的,
理想是做廣告。
我看過他的畫,
一層一層的色彩暈染開來,
畫面全是抽象的色塊,
有時候是很多雜亂而扭麯的綫條,
彼此纏繞,
像是部分意大利歌劇的高音,
迴旋纏繞細得像要斷掉,
逐漸勒緊直到缺氧。
(十二)
我們總是喜歡走陌生的路,
逛陌生的街區,
在快要天亮的時候在陌生的電話亭裏
撥一些朋友的電話對他們說晚安。
我不知道
這是為了新鮮感
還是為了陌生的人彼此間冷漠的隔閡。
(十三)
顔敘帶着我走進一間聲響震天的酒吧,
他對我說有很多愛音樂的朋友都在裏面,
他們都沉默,
他們都善良。
我聽搖滾CD的時候都已經習慣了將音量開到震天響,
可是我進去之後10分鐘我就頭痛得像要死掉,
無數的金屬雜音朝我耳朵裏擠進來,
我看到那些扭動身軀的人那些陶醉沉溺的人
心裏一陣陣地難過。
後來顔敘將我拉出來了,
他看着我什麽也沒說,
衹是搖了搖頭。
當我們轉身離開的時候我看到一個很文靜的女孩子
撞門衝出來,
然後就蹲在路邊吐。
顔敘對我說他認識這個女孩子,
在重點高中上高三,
可是卻喜歡上了他的一個搞搖滾的朋友,
她常常為了證明她的愛而跑進去,
可是總是被那震天的聲音震得嘔吐。
(十四)
我曾經對FOX講過顔敘這個人,
然後FOX發過來一段話,
他說:
他肯定總是穿着黑色的衣服背着斑斕的畫板
沉默着穿越這個城市。
我問他怎麽會知道,
他說不為什麽,
喜歡搖滾也喜歡畫畫的人都那個樣子。
(十五)
我和FOX認識是因為我喜歡他的論壇,
也總在裏面不斷地貼帖子,
而且時間幾乎都是凌晨。
後來我對他講了他文章中的一個錯誤,
然後他回了我一封信,對我說謝謝。
然後我就很輕鬆地成為了他的朋友,
而且讓他隔三岔五地給我寄北京的CD過來。
其中我最喜歡的《撞昆侖》也是他送給我的,
聽說極其難找。
(十六)
FOX和我在一個城市,
這多少有點戲劇化;
我總是在街上遇見一個背着黑色吉他的人就停下來,
然後問他你是不是FOX,
然後理所當然地遭到很多的白眼。
有次顔敘也背着一把黑色的吉他走到我面前,
然後他笑笑對我說,
你猜我是不是FOX。
(十七)
最早引我接觸搖滾的人是林嵐,
我初中的同桌。
她總是在上課的時候聽CD,
把頭髮垂下來遮住耳朵,
當老師抽問到她的時候我總是撞她的胳膊,
然後她慢條斯理地站起來,
接過我匆忙寫下的答案大聲地念出來
然後望着老師笑,
然後坐下來繼續聽CD。
腳在下面一下一下地打着節奏。
(十八)
林嵐在十五歲的時候父母離婚,
可是她沒有跟着任何一方,
她一個人住在市中心的一套一百四十多平米的居室裏,
在房間裏的每面墻壁上挂滿了油畫
並且每張油畫下面都有題目。
那是她自己取的。
她說她生活的主要目的就是不斷地買油畫
挂在墻上然後給它們新的名字,
她說她曾經有個夢想是開一個很大的畫廊,
然後等待有意思的人走進來。
我問她為什麽要用“曾經”這個詞,
她望着我帶着嘲諷的口氣說,
很簡單,
因為現在的我,
沒夢可做,
聽歌聽到天亮,
然後對自己說晚安。
(十九)
後來在我初中還沒有畢業的時候,
有一天林嵐突然就消失了。
她前一天藉給我的CD還在我的CD機中轉,
可是我旁邊的座位卻突然空了。
我去過她傢很多次,
可是大門緊閉。
有好幾次我將耳朵貼在大門上,
企圖聽見裏面震動的聲音,
聽見CD碟片在地上散落的聲音,
可是門裏面,卻一直寂靜如同墳墓。
當我初中畢業的時候我又去找她,
結果開門的是個化着濃妝的女人,
於是我說對不起找錯了,
然後悄悄地離開。
(二十)
從那之後我就再也沒見過林嵐,
我總是在路上經過畫廊的時候突然就想到她,
而我擡頭望嚮天空,
衹看到飛鳥驚慌失措地四面飛散,
翅膀在天上劃出寂寞的聲響。
有些人是突然就會消失的,
而有些人,
一輩子都會被囚禁在一個狹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