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四點半,巴黎警察總監德斯馬利翁還沒有回辦公室。他的私人秘書把一疊批註過的信件和報告放在寫字檯上,按鈴叫人。接待員從正門進來了。
秘書對接待員說:
“總監先生今天下午五點召見幾位先生。這是名單。你把他們引到單間候見室,不要讓他們彼此交談,然後把他們的名片送給我。”
接待員聽完吩咐,走出去了。秘書朝側門走去,準備回自己的辦公室。這時大門又開了,一個人闖進來,靠在一把椅子背上,身子還在東搖西晃。秘書吃了一驚。
“哦,是你,韋羅?”秘書問,“出了什麽事?你怎麽了?”
韋羅是一個便衣警察,身材高大,肩寬背厚,滿面紅光,眼下顯然受了驚嚇,變得一臉蒼白,失去了往日的紅潤。
“秘書先生,沒什麽事。”
秘書說:“你臉色可不好啊……鐵青……又一頭虛汗……”
韋羅擦掉額上的汗,鎮定下來說:
“我是纍了些……這幾天忙壞了……總監交辦的一件案子,我費了不少勁……可是,我覺得情況很怪……”
“喝點東西提提神吧?”
韋羅說:“不要,我衹是口渴。”
“來杯水?”
韋羅說:“不……不要……”
“那麽……”
“我想……我想……”
他眼裏流露出不安的神色,聲音似乎十分慌亂,突然把話停了下來,過一會又問:
“總監不在嗎?”
“不在。他大約五點鐘回來。要召開一個重要的會。”
“對……我知道……非常重要,我就是他召來的。我想先同他會面。我很想見他。”
秘書打量他一眼,說:“你怎麽啦?這麽激動!事情真的這樣要緊嗎?”
“是的,十分要緊,同一個月前那件罪案有關……案沒有完,今天晚上還要發生兩起謀殺。我們必須阻止……是的,今晚假如不采取必要措施,謀殺是不能避免的。”
“韋羅,你坐下說吧。”
“啊,這是個精心策劃的陰謀,真想不到……”
“韋羅,你既然知道了這件事,總監先生一定會授予你全權處理這件案子。”
“是的……顯然……但是,我不知為什麽,總擔心見不到他了,所以寫了個報告給他,所有情況都在這裏面了。這樣更保險。”
他取出一個黃色大信封,交給秘書。又說:
“喏,還有一個小盒子,也放在桌上,裏面的東西,可以補充說明我的報告。”
“這些東西,你為什麽不自己拿着呢?”
韋羅說:“我很害怕……有人監視我……想把我幹掉,這個秘密衹有讓第二人知道,我纔放心。”
“韋羅,不要怕,總監先生就要回來了。我勸你還是去診所看看,喝點活血提神的東西。”
韋羅聽了有些猶豫,又擦了一把額頭上的汗,站起身出去了。秘書把那封信放在總監桌上厚厚的捲宗裏,然後從側門回到他的辦公室。
他剛關上門,前廳的門忽然又開了。韋羅回到屋裏,咕噥着說:
“秘書先生,我覺得還是告訴你更好……”
他一臉慘白,牙齒打戰,見屋裏沒人,就想去他辦公室,但是,他突然一陣頭暈,就倒在一把椅子上,休息了幾分鐘。他覺得渾身沒有一絲氣力,有氣無力地呻吟道:
“我到底怎麽了?……又中了毒嗎?唉,我怕……”
他伸手到寫字檯上取了一支鉛筆和記事簿,開始草草地寫了幾個字,忽然又停住,結結巴巴說:
“不,不用費事了,總監先生會讀我的信的……我到底怎麽啦?啊,我怕……”
猛地,他站起來,說道:
“秘書先生,必須……必須……今夜……什麽也阻止不了……”
他像個木頭人似的,由自己的意志支撐着,一小步一小步朝秘書辦公室門口移去。沒走多遠,他又搖晃起來,不得不又坐下來。他十分恐懼,聲音啞了,叫喊也聽不見。他四下張望,想按小鈴,但眼前像蒙了一層黑紗,什麽也看不見。
他跪下來,像瞎子一樣摸索着,爬到墻邊。這是板壁,他順着摸去,可是腦子裏一塌糊塗,記不起房間的位置了,本想去左邊秘書辦公室,卻朝右邊爬,摸到屏風後面一扇門,用力把門打開。
這是總監辦公室的盥洗問。他跌進去以後,斷斷續續地喊道:“救命呀……救命呀……”他以為是在秘書辦公室,又哼着說:
“今夜!謀殺……今夜!你們會看到……齒痕……可怕啊……好難呀……我中毒了……救命啊!救命!”
聲音停了。接着他像在惡夢中發出夢囈似地又說了好幾遍:
“牙齒……白森森的牙齒……合上了!”
接下來,聲音更弱了,一串含糊不清的聲音從他蒼白的嘴唇間流露出來。他張了幾下嘴,像是老頭子老太婆翕動着嘴,沒完沒了地咀嚼。漸漸地,他的頭耷在胸前,發出兩三聲嘆息,身子一陣戰抖,接着就不動了。
於是他開始了臨終的喘息,節奏均勻,十分輕微,有時他的本能似乎作出努力,想恢復那顫悠悠的呼吸,並在他無神的眼睛裏投進一束意識的光亮,可終究枉然。
五點差十分,警察總監回到辦公室。他在這個令人尊敬的崗位上已有幾年了。他五十歲左右,身體魁梧,一臉精明神氣。他穿着一身灰西裝,綁一副白色腿套,一條領帶在胸前飄擺,從裝束上看不像個警官。他作風正派、坦率、樸實、善良。
總監按鈴叫秘書。秘書進來了。
“我召見的客人都來了嗎?”他問。
“都來了,總監先生。我已請他們在幾間會客室中分別候見。”
“其實他們彼此碰見也沒什麽不便。不過……這樣更好。我想,美國大使不會親自來吧?”
“是的,沒有親自來,總監先生。”
“你有他們的名片嗎?”
“喏。”
總監接過名片念道:
阿齊伯德·布裏特,美利堅合衆國駐法國大使館一等秘書;
勒佩蒂依,公證人;
鬍安·卡塞雷斯,秘魯駐法國公使館專員;
德·阿斯特裏尼亞剋伯爵,退役少校。
第五張名片,衹印着姓名,職銜和地址全都沒有:
堂路易·佩雷納
“啊,我很想見見他。”總監說,“我對他很感興趣。你看過外籍軍團的報告嗎?”
“看過,總監先生。我承認,我也對他感興趣。”
“多麽勇敢的人啊!對吧?簡直是瘋子,英勇的瘋子。他的戰友給他起了個綽號,叫‘亞森·羅平’……他們對他多貼心,多佩服呀!……亞森·羅平死了多久了?”
“戰前兩年,總監先生。有人在離盧森堡邊境不遠一所小木屋的灰燼下面,發現了他和剋塞巴赫夫人的屍體。調查證實,他先把那邪惡的女人掐死,然後放火燒房,自己也跟着懸梁自盡了。後來的調查證明那女人確實有罪。”
“衹有那該死的人才配得上那樣的結局。說實話,我寧願不與他交手……瞧,說到哪兒啦?莫寧頓遺産案的材料,你準備好了嗎?”
“放在您寫字檯上了,總監先生。”
“哦,我忘了……韋羅來了嗎?”
“來了,現在可能在診所看病。”
“什麽病?”
“他樣子十分難看。”
“怎麽?說說看……”
秘書把與韋羅見面的經過說了一遍。
“你說他有一封信留給我?信在哪裏?”德斯馬利翁先生有些擔心地說。
“在捲宗裏,總監先生。”
“真怪……這一切真怪。韋羅是第一流的便衣偵探,嚮來穩重,他這麽害怕,事情一定嚴重。你去找他來。我先看材料。”
秘書立即去找,五六分鐘後驚慌地跑回來說沒有找到。“更奇怪的是,接待員看見他從這裏出去,差不多立刻又折回來,以後沒有再出去。”
“可能是經過這兒上你那裏去了。”
秘書說:“上我辦公室?總監先生!”
“那就搞不明白了……”
“是啊……韋羅既不在這裏,又不在隔壁,那就是出去了。可能是接待員有一會兒不當心,沒見到。”
“顯然是這樣。他或許是到外面呼吸新鮮空氣去了,一會兒就要回來的。再說,一開始也用不着他在場。”
德斯馬利翁先生看看表。
“五點十分了。請告訴接待員領那幾位先生進來吧……啊,不過……”
他猶豫了一會,翻着捲宗,找出韋羅留下的信。這是個黃色大信封,一角印着“新橋咖啡店”的字樣。
秘書提醒說:“總監先生,您先看看信吧。既然韋羅不在,他剛纔又反復囑咐,我認為這件事很緊急。”
“對,也許你說得有理。”
總監拿把尖刀把信挑開。
“啊!怎麽搞的!”他驚叫道。
“怎麽啦,總監先生?”
“這有什麽?……你看,一張白紙,折了四折……什麽字也沒寫。”
“可韋羅告訴我,這個案件的情況,他知道的都寫在裏面了。”
“他是告訴你了,可是你看見了,信紙上一字沒有……真的,我要是不瞭解他,會以為他在開玩笑……”
“總監先生,這是疏忽,最多也是疏忽。”
總監說:“是的,是疏忽。但事關兩條人命,韋羅不會這樣疏忽,因為他確實對你說了今夜將發生兩起謀殺案,對吧?”
“是的,總監先生。今夜,而且極恐怖,他是這麽說的。”
總監背着手,在室內踱了幾圈,忽然在一張小桌旁站住了。問:
“這是什麽?這給我的小盒子?‘面交警察總監德斯馬利翁先生……出事時拆開。’”
秘書說:“哦,我忘了,這也是韋羅要轉交您的。據說裏面有重要東西,是那封信的補充。”
總監忍不住微微一笑,說:“怎麽,信還需要補充說明?儘管還沒出事我們也打開看看吧。”
總監一面說,一面剪斷小繩,打開包裝紙,衹見裏面包着一個小紙盒,一個藥房用的紙盒,又舊又髒。
他揭開盒蓋。
裏面襯着幾層棉花,也是髒兮兮的。中間放着半塊巧剋力。
“這葫蘆裏賣的什麽藥!”總監奇怪地說。
他拿起這塊巧剋力細細打量,纔明白這有點發軟的巧剋力的特殊之處和韋羅保存它的緣故。這塊巧剋力上下都有明顯的齒痕。咬人有兩三毫米深,形狀和齒寬各不相同,上齒四個,下齒五個,各不相混。德斯馬利翁先生低頭沉思,在屋裏踱了幾分鐘,喃喃道:
“真怪。這個謎,我一定要解開……這張白紙,這些齒痕……到底是什麽意思呢?”
可是,他不願在這個謎上耽擱太久。反正謎底遲早要解開的,既然韋羅就在警察總署,或就在附近。於是他吩咐秘書:
“那幾位先生,不能讓他們久候了。你叫人請他們進來吧。韋羅若是趕回來了,你立刻通報,我馬上見他。除此之外,其他事不要以任何藉口來打擾了。”
兩分鐘後,接待員引進來四個人。第一個是公證人勒佩蒂依,他身體肥大,一張紅臉,蓄着頰髯,戴着眼鏡。接着是美國大使館一等秘書阿齊伯德·布裏特、秘魯公使館專員卡塞雷斯。這三位都是熟人。總監先生同他們寒暄幾句,然後上前一步,歡迎退役少校德·阿斯特裏尼亞剋伯爵。他是許伊阿戰鬥的英雄,光榮負傷,被迫提早退役。總監說了幾句話,贊揚他在摩洛哥的所作所為。
門又開了。
“堂路易·佩雷納,對吧?”總監嚮來人伸出手去。這人中等身材,身體偏瘦,胸前挂着一枚軍功章和榮譽團的勳章,面容、眼神和舉止神態都很年輕,看上去衹顯得四十歲左右,但眼角額頭上有些皺紋,表明他已四十好幾了。
他行了一個禮。
“是的,總監先生。”
伯爵看見他,叫道:
“是你,佩雷納!你還活着?”
“啊!少校!見到你,真高興。”
“你還活着!我離開摩洛哥時,沒聽到你的音訊,大傢以為你已經死了。”
“我衹是被俘了。”
“做那幫人的囚徒,還不和死一樣。”
“不完全一樣,少校。到處都可以逃走……證明……”
總監不由得生出好感,仔細端詳了一會他的面孔,衹見他面含微笑,兩眼坦誠、堅毅,古銅色的皮膚,顯然是曬多了太陽的結果。
總監請客人在他寫字檯周圍坐下,自己也坐下,說:
“諸位,我請大傢來這裏,你們也許感到突然和神秘……我同你們談話的方式,你們也會感到詫異。但是,你們要是信任我,就會發現,事情其實很簡單很自然。另外,我也盡可能簡要。”
他把秘書準備的捲宗翻開,一面說,一面看那些批註。
“一八七○年戰爭的前幾年,有三姐妹,三個孤女,老大叫艾爾默利娜,二十二歲;老二叫伊麗莎白,二十歲;小的叫阿爾芒德·羅素,十八歲。她們同一個叫維剋托的表弟住在聖泰田。維剋托年輕幾歲。
老大艾爾默利娜第一個離開聖泰田,跟一個姓莫寧頓的英國人到了倫敦,嫁給他,生了一個兒子,取名叫柯斯莫。一傢人生活貧睏,有時日子相當睏窘。艾爾默利娜幾次給妹妹寫信求助,但始終得不到回音,以後就斷了聯繫。一八七五年前後,莫寧頓夫婦離開英國去美國。五年以後,居然成為富翁。一八八三年,莫寧頓先生死了,他的妻子則繼續經營他留下的資産。她有投機奇才,賺了很大一筆錢。一九○五年,她去世。留給兒子四億元錢。”
這個數字給客人們留下了印象。總監看見堂路易·佩雷納同伯爵互遞眼色,就問:
“你們認識柯斯莫·莫寧頓,對吧?”
伯爵說:“是的,總監先生,佩雷納和我在摩洛哥打仗的時候,他也在那裏。”
總監說:“的確,柯斯莫·莫寧頓早年開始周遊世界。據說他是學醫的,有時也看看病,醫術不錯,當然不收診費。他起先住在埃及,後來遷到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一九一四年底回到美國,支持協約國。他在去年停戰後來到巴黎住下。四個星期前,死於一場極其意外的事故。”
美國大使館秘書說:“這事報上登了,我們使館也得到了通知。是因為打針失誤死的吧?”
總監說:“是的。他患了流感,在床上躺了一個鼕天。按照醫生的囑咐,自己註射甘油磷酸????。有一次註射,忽略了消毒,傷口很快感染,沒有幾小時就死了。”
總監說到這裏,轉身問公證人:
“勒佩蒂依先生,我簡要講的這些情況,合乎事實嗎?”
公證人說:“總監先生,完全合乎。”
總監又說:
“第二天上午,勒佩蒂依先生來到這裏,把柯斯莫·莫寧頓的遺囑給我看。他為什麽來,你們讀了這份文件就明白了。”
他動手找這份遺囑。勒佩蒂依先生接口說:
“我說明幾句,總監先生不反對吧?莫寧頓生前,我衹見過一次。他請我到他房裏,把一份剛寫完的遺囑交給我。這時他剛患流感。他告訴我,他正在尋找他的親戚。病好後,還要認真尋找。可是一場事故使他還沒有達到目的,就去世了。”
總監找出一個已經拆開的信封,裏面裝着兩張紙。他抽出一張大的,展開來說:
“這就是遺囑。請大傢仔細聽。我叫柯斯莫·莫寧頓,是休伯特·莫寧頓和艾爾默利娜·羅素的婚生子,是一個取得美國籍的公民。我把一半財産留給接納我的美國,舉辦符合我所寫說明的慈善事業。將由勒佩蒂依公證人轉交美國大使館。
餘下大約兩億元,包括在巴黎、倫敦各銀行的存款,已開出清單,存在勒佩蒂依的事務所。為了紀念敬愛的母親,這一份財産傳給姨媽伊麗莎白·羅素或她的直係後人。如果再無後人,便傳給堂舅維剋托·羅素或者他的直係後人。
如果還未找到羅素傢三姐妹和她們堂弟的後人就去世了,那就請我的朋友堂路易·佩雷納盡力尋找。我在歐洲的這部分財産,請他做遺囑執行人,並請他做我的代表,處理我死後或因我死亡而引起的一切事情,衹要有利於擴大我的名聲,完成我的遺願就行。茲贈給一百萬元,以預先酬謝他的服務,並感謝他的兩次救命之恩。”
總監停頓了一會。堂路易囁嚅道:
“可憐的柯斯莫……我執行他的遺囑,並不必要收這麽一大筆錢。”
總監繼續往下念:“倘若我死後三個月,堂路易·佩雷納和勒佩蒂依的尋找工作沒有結果,羅素傢族始終沒有任何後人出來接受遺産,這兩億元全部歸我的朋友堂路易·佩雷納所有,以後不論什麽人要求繼承都無效。我深知堂路易的為人,知道他會把這份財産用於他在摩洛哥帳篷裏熱情地告訴我的高尚目的和偉大計劃。”
總監念到這裏,又停頓一下,擡眼看着堂路易。堂路易無動於衷,也不出聲,神情鎮定,不過睫毛上閃着淚光。
伯爵說:“佩雷納,祝賀你。”
“我敢發誓,如果這事取决於我,我一定能找到羅素傢族的後嗣。少校,我提醒你註意,這筆遺産是附有條件的。”
“我瞭解你,相信你做得到。”少校說。
總監問堂路易:“不管怎樣,這附有條件的遺産……你不會拒絶吧?”
“不,不拒絶。”佩雷納笑着說,“有些事情是不能拒絶的。”
總監說:“我問你這個問題,是因為遺囑最後有一條:
如果我的朋友佩雷納出於某種原因拒絶這份遺産,或者他在繼承之日之前死了,就請美國大使先生和警察總監先生用這筆財産在巴黎辦一所大學,專招美國的學生和藝術傢入學。無論如何,總監先生可以預先提取三十萬元,作為他手下警務人員的津貼。”
總監折好這份遺囑,從信封中抽出另一張紙,說:
“遺囑有一個附件,是莫寧頓先生隨後寫給勒佩蒂依公證人的一封信,對遺囑的幾處地方,作了更明確的解釋。”
茲請勒佩蒂依公證人在我死後次日,當着警察總監的面開讀我的遺囑。務請總監保密一個月。一個月以後,請總監召集勒佩蒂依、佩雷納和美國大使館的一位要員到他辦公室。宣讀遺囑以後,請把一張一百萬元的支票交給我的朋友、遺産繼承人佩雷納,但請查明其身份和證件。查驗身份一事,請少校德·阿斯特裏尼亞剋伯爵負責。少校曾經在摩洛哥當過他的長官,因傷過早退役。出生地的查驗,請秘魯公使館職員負責,因為堂路易雖然保留了西班牙國籍,卻是在秘魯出生的。
此外,我要求找到羅素傢族繼承人兩天以後,在勒佩蒂依公證人事務所嚮他們宣讀我的遺囑。
最後,這是我對於財産分配以及分配方式的意願——在第一次會議六十天以後,九十天以內,由警察總監再次召集同一些人在他辦公室開會,依照條款指定遺産繼承人,但必須是在繼承人本人到會的情況下方可指定。如前所述,屆時如果仍無羅素傢和維剋托傢的後嗣前來承受遺産,堂路易·佩雷納即被確定為繼承人。
總監念完,把兩份文件放回信套,說道:
“諸位先生,這就是柯斯莫·莫寧頓的遺囑。也是請諸位到這裏來的原因。等會有第六個人會來這裏。他是我們警署的偵探。我讓他對羅素傢族作個初步調查。他將把調查結果嚮大傢報告。現在,我們來按死者的遺囑辦事。應我的要求,佩雷納在兩個星期前把證件寄給了我,經過我親自查驗,一點不錯。至於出生地,我已請秘魯公使收集更準確的資料。”
秘魯公使館專員卡塞雷斯說:
“敝國公使已將這件事委托我辦理。這件事並不難辦。堂路易·佩雷納出生於西班牙古老世傢,三十年前移居秘魯,但仍保留歐洲的産業。我曾在美國見到他父親。他父親說起這個獨生子十分喜愛。他父親去世的消息,是我們公使館在五年前通知他的。這就是當時寄往摩洛哥那封信的底子。”
“那封信的原件在這裏,是堂路易·佩雷納寄給我的。”總監說,“您呢,少校?佩雷納在摩洛哥外籍軍團當兵的時候,曾在您指揮下打過仗,您還認識他嗎?”
少校說:“認識。”
“不會弄錯吧?”
“决不可能弄錯。而且我沒有半點猶疑。”
總監笑起來說:
“您認識佩雷納,那個功勳卓著,被戰友們稱為亞森·羅平的佩雷納?”
“對,總監先生,就是這個人。他的夥伴稱他為亞森·羅平,我們當頭的卻稱他為英雄。我們常說,他像達德尼昂一樣勇敢,像波爾多斯一樣強壯。”
總監仍然笑着說:“像基督山一樣神秘。這是外籍軍團第四團的報告裏說的。報告當然不必在這裏全文照念。我衹指出一點,佩雷納在兩年**績卓著,得了軍功章和榮譽團勳章,七次通令嘉奬。我衹是隨便念念。”
堂路易表示反對:“總監先生,我求求您,都是些平凡小事,毫無意思……”
總監說:“很有意思。大傢到這裏來,不單要聽那份遺囑,而且要監督執行遺囑中唯一能立即執行的交付一百萬元那一條。遺産繼承人的來歷,大傢都需要知道,所以我要繼續說……”
“那麽,總監先生,”佩雷納一邊說,一邊起身朝門口走,“請允許我……”
“嚮後轉!……停步!……立正!”少校開玩笑似地發令。
他把堂路易拉回辦公室中央,讓他坐下。
“總監先生,我請求您饒了我這位老戰友,他確實面子薄,人傢要是當他面表彰他的功績,他很不好意思。再說,那份報告在這兒,各人可以拿了看。若是從前,我不瞭解他,我會贊成誇奬他。我戎馬一生,還從未見過能與他相比的士兵。雖然我手下有許多勇敢的小夥子,一些奮不顧身的好漢,為了一點樂趣,一個玩笑,為了讓別人吃驚,就可以冒險,把命都可以送掉。可他們沒有一個趕得上佩雷納。我們稱他為達德尼昂、波爾多斯·布希。他完全可以與傳說中現實中最有名的英雄相提並論。我親眼看見他辦一些事情。我不願在此敘述,否則人傢會以為我是吹牛。那些事情辦得那樣妙,我今天儘管十分冷靜、清醒,也忍不住要問自己,是不是確實親眼見到的。有一天,在塞塔,我們被敵人追擊……”
“少校,您再說一句,”堂路易不高興地叫道,“我就出去,這次可不是說着玩的。真的,您真有辦法顧全我的面子。”
“親愛的佩雷納,”伯爵說,“我總是跟您說,您有種種優點,衹是有一點不足,就是:您不是法國人。”
“少校,我總是回答您,我母親是法國人,我也有法國人的血統。再說,從氣質和情感上講,我也是法國人。有些事情,衹有法國人才能幹成。”
兩人又一次親熱地握手。
總監說:“好吧,我不表他的功績就是了。這報告也不念了。論理,我還得說一件事,那就是一九一五年夏天你中了四十個柏柏爾人的埋伏,被俘虜,直到上月纔回到外籍軍團?”
“對,總監先生。五年契約期早就滿了,我就退伍了。”
“柯斯莫·莫寧頓先生立遺囑的時候,你已經失蹤了四年,他怎麽會在遺囑裏指定你為繼承人呢?”
“我們經常通信。”
“嗯?”
“是的,我早把準備出逃,並且回巴黎的消息告訴他了。”
“你們用什麽方法通信?……你在那裏又怎麽可能……?”
堂路易笑而不語。
“這一次,該叫你基督山了。”總監說,“神秘的基督山……”
“總監先生,您要願意,就稱我基督山吧。至於我被俘,逃走,簡言之,我在戰時整個人生的秘密,確實相當不尋常,或許哪天會有機會跟大傢講的,請大傢相信我。”
大傢靜默了一會。總監再次打量這與衆不同的人,似乎還有許多事情沒弄清楚,便忍不住問道:
“我還要問……你的夥伴為什麽叫你亞森·羅平呢?衹是表示你勇敢,精力充沛嗎?”
“這倒是另有原因的,總監先生。我曾經根據一些表面上不可理解的細節,破過一件奇怪的竊案。”
“這麽說,你有破案的本事。”
“是的,總監先生,我在非洲用過幾次。那時亞森·羅平剛死,大傢都在議論,所以給我取了這個綽號。”
總監問:“那是樁大案嗎?”
“相當大的。失主就是柯斯莫·莫寧頓。那時他住在奧蘭省,我們的交往就是那時開始的。”
又是一陣沉默。堂路易補充道:
“可憐的柯斯莫!……就是這個案子使他信服我那點偵探的小本事。他老是對我說:‘佩雷納,我要是被人謀殺了,你要嚮我發誓,要追出兇手。’他腦子裏一直有個頑念,就是自己將死於非命。”
警察總監說道:“可他的預感沒有道理呀。柯斯莫·莫寧頓並不是被人謀殺的啊?”
堂路易說:“總監先生,那您就錯了。”
總監嚇了一跳,忙問:
“什麽?您說什麽?柯斯莫·莫寧頓……”
“我說他並不是如人們所認為的,是打針失誤致死的,而是如他自己所擔心的,死於非命。”
“可是,先生,您這樣說沒有根據。”
“總監先生,我是根據事實的。”
“莫非您知道什麽隱情?當時在場?”
“上個月我並不在場。老實說,即使我到了巴黎,因為不常看報紙,我也不會知道他去世的事。是總監先生您剛纔說起我纔知道的。”
“先生,既是這樣,您能知道的,也就是我知道的這些呀!您得相信醫生的診斷啊!”
“很抱歉,我覺得醫生的診斷是不能使人信服的。”
“可是,先生,您究竟有什麽權利這麽說話?您有證據?”
“有。”
“是什麽?”
“您自己的話,總監先生。”
“我自己的話?”
“總監先生,就是那幾句話。您先說莫寧頓行醫,醫術很高明,後來卻說,他自己註射一種針劑,不小心引發炎癥,幾小時後就死了。”
“對,我說了這些話。”
“那麽,總監先生,我敢肯定,像柯斯莫·莫寧頓那種替人看病,醫術高明的醫生,給自己打針,不可能不仔細作消炎殺菌處理的。我看過柯斯莫工作,知道他是怎麽給人治療的。”
“那麽……?”
“那醫生就出具了死亡證。一般醫生沒有發現什麽疑點,都是這樣幹的。”
“所以,您的看法……”
佩雷納轉身嚮公證人:
“勒佩蒂依先生,您被請到莫寧頓先生病床前時,沒看到什麽異常情況嗎?”
“沒有。莫寧頓先生已經彌留了。”
佩雷納說:“無論怎樣不得法,一針打下去,引起這樣快的後果,這已經夠奇怪了。他沒有什麽痛苦嗎?”
“沒有……或不如說有……我想起來了,他臉上有褐斑。那是我第一次見他時沒有的。”
“褐斑?那就證實我的假設了。柯斯莫·莫寧頓是被人毒死的。”
“怎樣下的毒呢?”
佩雷納說:“在甘油磷酸????安瓿裏,或者病人使用的針管裏,一定放了什麽東西。”
“可醫生是怎麽看的呢?”總監補充道。
佩雷納又問勒佩蒂依先生:
“勒佩蒂依先生,你沒有請醫生註意那些褐斑嗎?”
“請過的,但他根本不重視。”
“是他的保健醫生嗎?”
“不是,他的保健醫生皮若醫生,是我的朋友,就是他介紹我去作莫寧頓的公證人的。皮若病了。我在病床前看到的,肯定是街區的一個醫生。”
總監翻出死亡證說:“他的姓名地址,這裏都有。貝拉瓦納醫生,阿斯托路十四號。”
“快去找他,把他領來。不惜一切代價,找到他,別耽擱。”
又對堂路易·佩雷納說:“韋羅一小時前來過這裏,很不舒服,驚慌不安,說有人監視他,又說要嚮我報告重要情況,是關於莫寧頓案件的。還說今晚要發生雙重謀殺案,是柯斯莫·莫寧頓被害一案的餘波,讓警察出面阻止。”
“你說他身體很不舒服?”
“是的,是不舒服,而且很奇怪的是,他的腦子也受了打擊。他出於謹慎,給我留下一份報告,但這報告竟是一張白紙。喏,這是信紙和信封。另外還有一個紙盒,裏面裝着一塊巧剋力,上面有齒痕。”
“總監先生,那兩件東西,我能看看嗎?”
“當然可以,不過它們不會告訴您任何情況的。”
“或許……”
堂路易把那紙盒和黃信封仔細看了好一會兒。那信封上印着“新橋咖啡館”幾個字。大傢都等他說話,以為會有什麽意外的發現。但他衹說:
“信封上和紙盒上的字跡不同。信封上的較模糊,有點戰抖,一定是模仿的。”
“這表明……這信封不是您那位部下寫的,總監先生。我推測,這位偵探在新橋咖啡館桌上寫報告,封好後,一不留心,被人傢掉了包,信封寫的是同一個地址,裏面卻是一張白紙。”
總監說:“純粹是假設!”
“也許是的。但有幾條可以肯定,總監先生,就是您那位偵探的預感是有根據的,他已經被人嚴密地盯上了,他對莫寧頓遺産的調查妨礙了犯罪活動,因此他有極大的危險。”
“啊!啊!”
“必須救他,總監先生。從會議一開始,我就相信,我們碰上了一樁已經開始的犯罪活動。但願為時還不太晚,您的偵探還沒成為第一個犧牲品。”
“啊!親愛的先生,”總監叫道,“您這麽肯定,我很佩服,但這並不等於說,您的擔心得到了證實。韋羅回來,就最能說明問題。”
“韋羅不會回來了。”
總監說:“為什麽這麽說?”
“他早已回來了。接待員看見他回來的。”
“接待員一時看走了眼。要是您沒有別的證據,表明這人……”
“我有,總監先生。韋羅回來了……在這留下了……在這記事簿上寫了幾個幾乎認不出來的字母。您的秘書沒有看見他寫,我也是剛纔看見的。這不是他已經回來的證據嗎?而且是有力的證據。”
總監顯得睏惑。大傢也都惶惶不安。這時秘書回來了,說誰也沒見到韋羅。大傢更是擔心起來。
堂路易說:“總監先生,請您叫接待員來問問。”
接待員一進來,佩雷納不等總監開口,先問道:
“你確實看見韋羅第二次走進這間屋子嗎?”
“是的。”
“沒有再出去?”
“是的。”
“您就沒有走過神嗎?”
“一秒也沒有。”
堂路易叫道:
“總監先生,你有本年度的醫生名錄嗎?”
總監找出一本醫生名錄,翻了一會,說:
“名錄上沒有貝拉瓦納醫生,阿斯托路十四號沒有醫生居住。”
警察總監說完這幾句話,大傢沉默了好久。美國使館秘書、秘魯公使館專員十分關註地聽着這番談話。少校不住地點頭表示同意:他覺得佩雷納不可能出錯。
總監承認道:
“顯然……顯然……情況攪在一起……不如說模糊不清……那褐斑……那個醫生……這個案件應該仔細調查一下。”
他似乎不由自主地詢問堂路易·佩雷納道:
“大概,在您看來,謀殺……與莫寧頓先生的遺囑可能有關?”
“總監先生,這我不知道。也許應該假設有人知道了遺囑的內容?”
“我認為不可能。您認為這可能嗎,勒佩蒂依先生。因為莫寧頓先生似乎做事是很謹慎的。”
“你的事務所也不可能泄密嗎?”
“誰泄密呢?衹有一個人經手這份遺囑,再說也衹有我掌握保險櫃的鑰匙。每天晚上我親自把重要文件鎖在保險櫃裏的。”
“你的保險櫃不會被人撬開嗎?你的事務所失竊過嗎?”
“沒有。”
“你是上午去見柯斯莫·莫寧頓的吧?”
“星期五上午。”
“從上午到晚上你把遺囑放進保險櫃以前,那份遺囑放在什麽地方?”
“大約放在寫字檯抽屜裏。”
“有人開過你的抽屜嗎?”
勒佩蒂依顯得驚住了,答不出話來。
“怎麽?”佩雷納又問。
“怎麽!……是的……我想起來……是有點不對頭……那天,那個星期五。”
“您能肯定嗎?”
“對。”
“那天我吃了午飯回來,看見抽屜沒有鎖上,就把它鎖上了,當時沒起疑,也沒怎麽在意,今天才明白……纔明白……”
這樣,堂路易·佩雷納的假設就逐步得到了證實,確實,他是憑幾個疑點作的假設的,可是首先他憑的是一種直覺,一種洞察力,他沒有經歷這些事件,卻能巧妙地把這些事件串接起來,在他身上,這種直覺和洞察力真是叫人驚異。
總監說:“先生,您得承認,您的診斷,多少帶點偶然性,我們很快就可以用更客觀的事實來檢驗您的假設。我派了一個部下去調查此事……現在他應該在這兒了。”
公證人問:“是調查柯斯莫·莫寧頓的繼承人嗎?”
“首先是調查繼承人。兩天以前,他打電話給我,說他已經搜集到許多材料,甚至瞭解……啊,對了……我想起來了,他今天曾對我的秘書說,一個月前發生了一起暗殺案。柯斯莫·莫寧頓先生不是剛好死了一個月嗎?……”
他說着果斷地按了鈴。
他的秘書立刻跑進來。
“韋羅呢?”
“還沒有回來。”
“先生,您很清楚,韋羅要是在這裏,我們自然知道!”
“他在這裏。總監先生。”
“什麽?”
“總監先生,請原諒我的固執,我是說,一個人進來了又沒有出去,當然還在這裏。”
“難道他躲起來了嗎?”總監越來越生氣了。
“不,也許昏過去了,病了……或者死了。”
“那麽他在哪裏呢?”
“就在那個屏風後面。”
“屏風後面並沒什麽東西,衹有一扇門。”
“什麽門?”
“洗手間的門。”
“好!總監先生,韋羅昏昏沉沉,以為是從您的辦公室進您秘書的辦公室,誰知進了那間洗手間。”
總監立即奔到門邊,正要開門,又退了回來。是害怕嗎?是想擺脫這令人吃驚地、如此自信地發號施令,就像操縱了事件本身一樣的人的影響?
總監說:“我真不能相信……”
“總監先生,請記着,韋羅的情報也許可救兩條人命。耽誤一分鐘就少了一分鐘。”
總監聳聳肩膀。可是佩雷納的神氣讓他信服了。他推開門。
他沒動,也沒叫,衹是囁嚅道:
“啊!這是真的嗎?”
藉着從窗戶毛玻璃上透進來的黯淡日光,大夥兒看到洗手間地上躺着一個人。
“偵探……韋羅偵探……”接待員奔過去叫道。
他在秘書幫助下,扶起韋羅,放在辦公室一把扶手椅上。
韋羅還活着,衹是心跳微弱,幾乎聽不到。嘴角流出一綫涎水。兩眼無神。但臉上有幾塊肌肉還在抽搐,也許是一種至死不泯的意志的作用吧。
堂路易低聲說:
“總監先生,您看……褐斑……”
在場的人都覺得恐慌,有的按鈴喚人,有的開門叫人來救。
“醫生!……”總監吩咐道,“快請醫生……還有教士……不能讓他……”
堂路易舉起手,示意大傢安靜。
“沒有用了,”他說,“不如盡量利用這最後的幾分鐘……總監先生,您允許嗎?……”
他朝垂死的人俯下身,把那搖搖晃晃的頭靠在椅背上,十分溫柔地問:
“韋羅,是總監在和您說話哩。我們想知道今夜會發生什麽事。您聽見了嗎,韋羅?要是聽見了,就閉上眼皮。”
韋羅的眼皮果然合上了。可這是不是偶然的呢?堂路易繼續問:
“我們知道,您已經找到了羅素姐妹的後人,就是這後人中的兩個人面臨着被殺的危險。……這第二次謀殺就要在今夜發生。可我們不知道這幾個繼承人的姓名,他們肯定不姓羅素。您得告訴我們。請聽我說:您在記事簿上寫了三個字母,像是Fan……我沒弄錯吧?這是不是一個姓名的開頭呢?後面是什麽字母呢?……是b?還是c?”
可是偵探蒼白的臉上,沒有絲毫表示。他的頭重重地垂到胸前,發出兩三聲粗重的喘息,緊接着全身一顫,就不動了。
他死了。
秘書對接待員說:
“總監先生今天下午五點召見幾位先生。這是名單。你把他們引到單間候見室,不要讓他們彼此交談,然後把他們的名片送給我。”
接待員聽完吩咐,走出去了。秘書朝側門走去,準備回自己的辦公室。這時大門又開了,一個人闖進來,靠在一把椅子背上,身子還在東搖西晃。秘書吃了一驚。
“哦,是你,韋羅?”秘書問,“出了什麽事?你怎麽了?”
韋羅是一個便衣警察,身材高大,肩寬背厚,滿面紅光,眼下顯然受了驚嚇,變得一臉蒼白,失去了往日的紅潤。
“秘書先生,沒什麽事。”
秘書說:“你臉色可不好啊……鐵青……又一頭虛汗……”
韋羅擦掉額上的汗,鎮定下來說:
“我是纍了些……這幾天忙壞了……總監交辦的一件案子,我費了不少勁……可是,我覺得情況很怪……”
“喝點東西提提神吧?”
韋羅說:“不要,我衹是口渴。”
“來杯水?”
韋羅說:“不……不要……”
“那麽……”
“我想……我想……”
他眼裏流露出不安的神色,聲音似乎十分慌亂,突然把話停了下來,過一會又問:
“總監不在嗎?”
“不在。他大約五點鐘回來。要召開一個重要的會。”
“對……我知道……非常重要,我就是他召來的。我想先同他會面。我很想見他。”
秘書打量他一眼,說:“你怎麽啦?這麽激動!事情真的這樣要緊嗎?”
“是的,十分要緊,同一個月前那件罪案有關……案沒有完,今天晚上還要發生兩起謀殺。我們必須阻止……是的,今晚假如不采取必要措施,謀殺是不能避免的。”
“韋羅,你坐下說吧。”
“啊,這是個精心策劃的陰謀,真想不到……”
“韋羅,你既然知道了這件事,總監先生一定會授予你全權處理這件案子。”
“是的……顯然……但是,我不知為什麽,總擔心見不到他了,所以寫了個報告給他,所有情況都在這裏面了。這樣更保險。”
他取出一個黃色大信封,交給秘書。又說:
“喏,還有一個小盒子,也放在桌上,裏面的東西,可以補充說明我的報告。”
“這些東西,你為什麽不自己拿着呢?”
韋羅說:“我很害怕……有人監視我……想把我幹掉,這個秘密衹有讓第二人知道,我纔放心。”
“韋羅,不要怕,總監先生就要回來了。我勸你還是去診所看看,喝點活血提神的東西。”
韋羅聽了有些猶豫,又擦了一把額頭上的汗,站起身出去了。秘書把那封信放在總監桌上厚厚的捲宗裏,然後從側門回到他的辦公室。
他剛關上門,前廳的門忽然又開了。韋羅回到屋裏,咕噥着說:
“秘書先生,我覺得還是告訴你更好……”
他一臉慘白,牙齒打戰,見屋裏沒人,就想去他辦公室,但是,他突然一陣頭暈,就倒在一把椅子上,休息了幾分鐘。他覺得渾身沒有一絲氣力,有氣無力地呻吟道:
“我到底怎麽了?……又中了毒嗎?唉,我怕……”
他伸手到寫字檯上取了一支鉛筆和記事簿,開始草草地寫了幾個字,忽然又停住,結結巴巴說:
“不,不用費事了,總監先生會讀我的信的……我到底怎麽啦?啊,我怕……”
猛地,他站起來,說道:
“秘書先生,必須……必須……今夜……什麽也阻止不了……”
他像個木頭人似的,由自己的意志支撐着,一小步一小步朝秘書辦公室門口移去。沒走多遠,他又搖晃起來,不得不又坐下來。他十分恐懼,聲音啞了,叫喊也聽不見。他四下張望,想按小鈴,但眼前像蒙了一層黑紗,什麽也看不見。
他跪下來,像瞎子一樣摸索着,爬到墻邊。這是板壁,他順着摸去,可是腦子裏一塌糊塗,記不起房間的位置了,本想去左邊秘書辦公室,卻朝右邊爬,摸到屏風後面一扇門,用力把門打開。
這是總監辦公室的盥洗問。他跌進去以後,斷斷續續地喊道:“救命呀……救命呀……”他以為是在秘書辦公室,又哼着說:
“今夜!謀殺……今夜!你們會看到……齒痕……可怕啊……好難呀……我中毒了……救命啊!救命!”
聲音停了。接着他像在惡夢中發出夢囈似地又說了好幾遍:
“牙齒……白森森的牙齒……合上了!”
接下來,聲音更弱了,一串含糊不清的聲音從他蒼白的嘴唇間流露出來。他張了幾下嘴,像是老頭子老太婆翕動着嘴,沒完沒了地咀嚼。漸漸地,他的頭耷在胸前,發出兩三聲嘆息,身子一陣戰抖,接着就不動了。
於是他開始了臨終的喘息,節奏均勻,十分輕微,有時他的本能似乎作出努力,想恢復那顫悠悠的呼吸,並在他無神的眼睛裏投進一束意識的光亮,可終究枉然。
五點差十分,警察總監回到辦公室。他在這個令人尊敬的崗位上已有幾年了。他五十歲左右,身體魁梧,一臉精明神氣。他穿着一身灰西裝,綁一副白色腿套,一條領帶在胸前飄擺,從裝束上看不像個警官。他作風正派、坦率、樸實、善良。
總監按鈴叫秘書。秘書進來了。
“我召見的客人都來了嗎?”他問。
“都來了,總監先生。我已請他們在幾間會客室中分別候見。”
“其實他們彼此碰見也沒什麽不便。不過……這樣更好。我想,美國大使不會親自來吧?”
“是的,沒有親自來,總監先生。”
“你有他們的名片嗎?”
“喏。”
總監接過名片念道:
阿齊伯德·布裏特,美利堅合衆國駐法國大使館一等秘書;
勒佩蒂依,公證人;
鬍安·卡塞雷斯,秘魯駐法國公使館專員;
德·阿斯特裏尼亞剋伯爵,退役少校。
第五張名片,衹印着姓名,職銜和地址全都沒有:
堂路易·佩雷納
“啊,我很想見見他。”總監說,“我對他很感興趣。你看過外籍軍團的報告嗎?”
“看過,總監先生。我承認,我也對他感興趣。”
“多麽勇敢的人啊!對吧?簡直是瘋子,英勇的瘋子。他的戰友給他起了個綽號,叫‘亞森·羅平’……他們對他多貼心,多佩服呀!……亞森·羅平死了多久了?”
“戰前兩年,總監先生。有人在離盧森堡邊境不遠一所小木屋的灰燼下面,發現了他和剋塞巴赫夫人的屍體。調查證實,他先把那邪惡的女人掐死,然後放火燒房,自己也跟着懸梁自盡了。後來的調查證明那女人確實有罪。”
“衹有那該死的人才配得上那樣的結局。說實話,我寧願不與他交手……瞧,說到哪兒啦?莫寧頓遺産案的材料,你準備好了嗎?”
“放在您寫字檯上了,總監先生。”
“哦,我忘了……韋羅來了嗎?”
“來了,現在可能在診所看病。”
“什麽病?”
“他樣子十分難看。”
“怎麽?說說看……”
秘書把與韋羅見面的經過說了一遍。
“你說他有一封信留給我?信在哪裏?”德斯馬利翁先生有些擔心地說。
“在捲宗裏,總監先生。”
“真怪……這一切真怪。韋羅是第一流的便衣偵探,嚮來穩重,他這麽害怕,事情一定嚴重。你去找他來。我先看材料。”
秘書立即去找,五六分鐘後驚慌地跑回來說沒有找到。“更奇怪的是,接待員看見他從這裏出去,差不多立刻又折回來,以後沒有再出去。”
“可能是經過這兒上你那裏去了。”
秘書說:“上我辦公室?總監先生!”
“那就搞不明白了……”
“是啊……韋羅既不在這裏,又不在隔壁,那就是出去了。可能是接待員有一會兒不當心,沒見到。”
“顯然是這樣。他或許是到外面呼吸新鮮空氣去了,一會兒就要回來的。再說,一開始也用不着他在場。”
德斯馬利翁先生看看表。
“五點十分了。請告訴接待員領那幾位先生進來吧……啊,不過……”
他猶豫了一會,翻着捲宗,找出韋羅留下的信。這是個黃色大信封,一角印着“新橋咖啡店”的字樣。
秘書提醒說:“總監先生,您先看看信吧。既然韋羅不在,他剛纔又反復囑咐,我認為這件事很緊急。”
“對,也許你說得有理。”
總監拿把尖刀把信挑開。
“啊!怎麽搞的!”他驚叫道。
“怎麽啦,總監先生?”
“這有什麽?……你看,一張白紙,折了四折……什麽字也沒寫。”
“可韋羅告訴我,這個案件的情況,他知道的都寫在裏面了。”
“他是告訴你了,可是你看見了,信紙上一字沒有……真的,我要是不瞭解他,會以為他在開玩笑……”
“總監先生,這是疏忽,最多也是疏忽。”
總監說:“是的,是疏忽。但事關兩條人命,韋羅不會這樣疏忽,因為他確實對你說了今夜將發生兩起謀殺案,對吧?”
“是的,總監先生。今夜,而且極恐怖,他是這麽說的。”
總監背着手,在室內踱了幾圈,忽然在一張小桌旁站住了。問:
“這是什麽?這給我的小盒子?‘面交警察總監德斯馬利翁先生……出事時拆開。’”
秘書說:“哦,我忘了,這也是韋羅要轉交您的。據說裏面有重要東西,是那封信的補充。”
總監忍不住微微一笑,說:“怎麽,信還需要補充說明?儘管還沒出事我們也打開看看吧。”
總監一面說,一面剪斷小繩,打開包裝紙,衹見裏面包着一個小紙盒,一個藥房用的紙盒,又舊又髒。
他揭開盒蓋。
裏面襯着幾層棉花,也是髒兮兮的。中間放着半塊巧剋力。
“這葫蘆裏賣的什麽藥!”總監奇怪地說。
他拿起這塊巧剋力細細打量,纔明白這有點發軟的巧剋力的特殊之處和韋羅保存它的緣故。這塊巧剋力上下都有明顯的齒痕。咬人有兩三毫米深,形狀和齒寬各不相同,上齒四個,下齒五個,各不相混。德斯馬利翁先生低頭沉思,在屋裏踱了幾分鐘,喃喃道:
“真怪。這個謎,我一定要解開……這張白紙,這些齒痕……到底是什麽意思呢?”
可是,他不願在這個謎上耽擱太久。反正謎底遲早要解開的,既然韋羅就在警察總署,或就在附近。於是他吩咐秘書:
“那幾位先生,不能讓他們久候了。你叫人請他們進來吧。韋羅若是趕回來了,你立刻通報,我馬上見他。除此之外,其他事不要以任何藉口來打擾了。”
兩分鐘後,接待員引進來四個人。第一個是公證人勒佩蒂依,他身體肥大,一張紅臉,蓄着頰髯,戴着眼鏡。接着是美國大使館一等秘書阿齊伯德·布裏特、秘魯公使館專員卡塞雷斯。這三位都是熟人。總監先生同他們寒暄幾句,然後上前一步,歡迎退役少校德·阿斯特裏尼亞剋伯爵。他是許伊阿戰鬥的英雄,光榮負傷,被迫提早退役。總監說了幾句話,贊揚他在摩洛哥的所作所為。
門又開了。
“堂路易·佩雷納,對吧?”總監嚮來人伸出手去。這人中等身材,身體偏瘦,胸前挂着一枚軍功章和榮譽團的勳章,面容、眼神和舉止神態都很年輕,看上去衹顯得四十歲左右,但眼角額頭上有些皺紋,表明他已四十好幾了。
他行了一個禮。
“是的,總監先生。”
伯爵看見他,叫道:
“是你,佩雷納!你還活着?”
“啊!少校!見到你,真高興。”
“你還活着!我離開摩洛哥時,沒聽到你的音訊,大傢以為你已經死了。”
“我衹是被俘了。”
“做那幫人的囚徒,還不和死一樣。”
“不完全一樣,少校。到處都可以逃走……證明……”
總監不由得生出好感,仔細端詳了一會他的面孔,衹見他面含微笑,兩眼坦誠、堅毅,古銅色的皮膚,顯然是曬多了太陽的結果。
總監請客人在他寫字檯周圍坐下,自己也坐下,說:
“諸位,我請大傢來這裏,你們也許感到突然和神秘……我同你們談話的方式,你們也會感到詫異。但是,你們要是信任我,就會發現,事情其實很簡單很自然。另外,我也盡可能簡要。”
他把秘書準備的捲宗翻開,一面說,一面看那些批註。
“一八七○年戰爭的前幾年,有三姐妹,三個孤女,老大叫艾爾默利娜,二十二歲;老二叫伊麗莎白,二十歲;小的叫阿爾芒德·羅素,十八歲。她們同一個叫維剋托的表弟住在聖泰田。維剋托年輕幾歲。
老大艾爾默利娜第一個離開聖泰田,跟一個姓莫寧頓的英國人到了倫敦,嫁給他,生了一個兒子,取名叫柯斯莫。一傢人生活貧睏,有時日子相當睏窘。艾爾默利娜幾次給妹妹寫信求助,但始終得不到回音,以後就斷了聯繫。一八七五年前後,莫寧頓夫婦離開英國去美國。五年以後,居然成為富翁。一八八三年,莫寧頓先生死了,他的妻子則繼續經營他留下的資産。她有投機奇才,賺了很大一筆錢。一九○五年,她去世。留給兒子四億元錢。”
這個數字給客人們留下了印象。總監看見堂路易·佩雷納同伯爵互遞眼色,就問:
“你們認識柯斯莫·莫寧頓,對吧?”
伯爵說:“是的,總監先生,佩雷納和我在摩洛哥打仗的時候,他也在那裏。”
總監說:“的確,柯斯莫·莫寧頓早年開始周遊世界。據說他是學醫的,有時也看看病,醫術不錯,當然不收診費。他起先住在埃及,後來遷到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一九一四年底回到美國,支持協約國。他在去年停戰後來到巴黎住下。四個星期前,死於一場極其意外的事故。”
美國大使館秘書說:“這事報上登了,我們使館也得到了通知。是因為打針失誤死的吧?”
總監說:“是的。他患了流感,在床上躺了一個鼕天。按照醫生的囑咐,自己註射甘油磷酸????。有一次註射,忽略了消毒,傷口很快感染,沒有幾小時就死了。”
總監說到這裏,轉身問公證人:
“勒佩蒂依先生,我簡要講的這些情況,合乎事實嗎?”
公證人說:“總監先生,完全合乎。”
總監又說:
“第二天上午,勒佩蒂依先生來到這裏,把柯斯莫·莫寧頓的遺囑給我看。他為什麽來,你們讀了這份文件就明白了。”
他動手找這份遺囑。勒佩蒂依先生接口說:
“我說明幾句,總監先生不反對吧?莫寧頓生前,我衹見過一次。他請我到他房裏,把一份剛寫完的遺囑交給我。這時他剛患流感。他告訴我,他正在尋找他的親戚。病好後,還要認真尋找。可是一場事故使他還沒有達到目的,就去世了。”
總監找出一個已經拆開的信封,裏面裝着兩張紙。他抽出一張大的,展開來說:
“這就是遺囑。請大傢仔細聽。我叫柯斯莫·莫寧頓,是休伯特·莫寧頓和艾爾默利娜·羅素的婚生子,是一個取得美國籍的公民。我把一半財産留給接納我的美國,舉辦符合我所寫說明的慈善事業。將由勒佩蒂依公證人轉交美國大使館。
餘下大約兩億元,包括在巴黎、倫敦各銀行的存款,已開出清單,存在勒佩蒂依的事務所。為了紀念敬愛的母親,這一份財産傳給姨媽伊麗莎白·羅素或她的直係後人。如果再無後人,便傳給堂舅維剋托·羅素或者他的直係後人。
如果還未找到羅素傢三姐妹和她們堂弟的後人就去世了,那就請我的朋友堂路易·佩雷納盡力尋找。我在歐洲的這部分財産,請他做遺囑執行人,並請他做我的代表,處理我死後或因我死亡而引起的一切事情,衹要有利於擴大我的名聲,完成我的遺願就行。茲贈給一百萬元,以預先酬謝他的服務,並感謝他的兩次救命之恩。”
總監停頓了一會。堂路易囁嚅道:
“可憐的柯斯莫……我執行他的遺囑,並不必要收這麽一大筆錢。”
總監繼續往下念:“倘若我死後三個月,堂路易·佩雷納和勒佩蒂依的尋找工作沒有結果,羅素傢族始終沒有任何後人出來接受遺産,這兩億元全部歸我的朋友堂路易·佩雷納所有,以後不論什麽人要求繼承都無效。我深知堂路易的為人,知道他會把這份財産用於他在摩洛哥帳篷裏熱情地告訴我的高尚目的和偉大計劃。”
總監念到這裏,又停頓一下,擡眼看着堂路易。堂路易無動於衷,也不出聲,神情鎮定,不過睫毛上閃着淚光。
伯爵說:“佩雷納,祝賀你。”
“我敢發誓,如果這事取决於我,我一定能找到羅素傢族的後嗣。少校,我提醒你註意,這筆遺産是附有條件的。”
“我瞭解你,相信你做得到。”少校說。
總監問堂路易:“不管怎樣,這附有條件的遺産……你不會拒絶吧?”
“不,不拒絶。”佩雷納笑着說,“有些事情是不能拒絶的。”
總監說:“我問你這個問題,是因為遺囑最後有一條:
如果我的朋友佩雷納出於某種原因拒絶這份遺産,或者他在繼承之日之前死了,就請美國大使先生和警察總監先生用這筆財産在巴黎辦一所大學,專招美國的學生和藝術傢入學。無論如何,總監先生可以預先提取三十萬元,作為他手下警務人員的津貼。”
總監折好這份遺囑,從信封中抽出另一張紙,說:
“遺囑有一個附件,是莫寧頓先生隨後寫給勒佩蒂依公證人的一封信,對遺囑的幾處地方,作了更明確的解釋。”
茲請勒佩蒂依公證人在我死後次日,當着警察總監的面開讀我的遺囑。務請總監保密一個月。一個月以後,請總監召集勒佩蒂依、佩雷納和美國大使館的一位要員到他辦公室。宣讀遺囑以後,請把一張一百萬元的支票交給我的朋友、遺産繼承人佩雷納,但請查明其身份和證件。查驗身份一事,請少校德·阿斯特裏尼亞剋伯爵負責。少校曾經在摩洛哥當過他的長官,因傷過早退役。出生地的查驗,請秘魯公使館職員負責,因為堂路易雖然保留了西班牙國籍,卻是在秘魯出生的。
此外,我要求找到羅素傢族繼承人兩天以後,在勒佩蒂依公證人事務所嚮他們宣讀我的遺囑。
最後,這是我對於財産分配以及分配方式的意願——在第一次會議六十天以後,九十天以內,由警察總監再次召集同一些人在他辦公室開會,依照條款指定遺産繼承人,但必須是在繼承人本人到會的情況下方可指定。如前所述,屆時如果仍無羅素傢和維剋托傢的後嗣前來承受遺産,堂路易·佩雷納即被確定為繼承人。
總監念完,把兩份文件放回信套,說道:
“諸位先生,這就是柯斯莫·莫寧頓的遺囑。也是請諸位到這裏來的原因。等會有第六個人會來這裏。他是我們警署的偵探。我讓他對羅素傢族作個初步調查。他將把調查結果嚮大傢報告。現在,我們來按死者的遺囑辦事。應我的要求,佩雷納在兩個星期前把證件寄給了我,經過我親自查驗,一點不錯。至於出生地,我已請秘魯公使收集更準確的資料。”
秘魯公使館專員卡塞雷斯說:
“敝國公使已將這件事委托我辦理。這件事並不難辦。堂路易·佩雷納出生於西班牙古老世傢,三十年前移居秘魯,但仍保留歐洲的産業。我曾在美國見到他父親。他父親說起這個獨生子十分喜愛。他父親去世的消息,是我們公使館在五年前通知他的。這就是當時寄往摩洛哥那封信的底子。”
“那封信的原件在這裏,是堂路易·佩雷納寄給我的。”總監說,“您呢,少校?佩雷納在摩洛哥外籍軍團當兵的時候,曾在您指揮下打過仗,您還認識他嗎?”
少校說:“認識。”
“不會弄錯吧?”
“决不可能弄錯。而且我沒有半點猶疑。”
總監笑起來說:
“您認識佩雷納,那個功勳卓著,被戰友們稱為亞森·羅平的佩雷納?”
“對,總監先生,就是這個人。他的夥伴稱他為亞森·羅平,我們當頭的卻稱他為英雄。我們常說,他像達德尼昂一樣勇敢,像波爾多斯一樣強壯。”
總監仍然笑着說:“像基督山一樣神秘。這是外籍軍團第四團的報告裏說的。報告當然不必在這裏全文照念。我衹指出一點,佩雷納在兩年**績卓著,得了軍功章和榮譽團勳章,七次通令嘉奬。我衹是隨便念念。”
堂路易表示反對:“總監先生,我求求您,都是些平凡小事,毫無意思……”
總監說:“很有意思。大傢到這裏來,不單要聽那份遺囑,而且要監督執行遺囑中唯一能立即執行的交付一百萬元那一條。遺産繼承人的來歷,大傢都需要知道,所以我要繼續說……”
“那麽,總監先生,”佩雷納一邊說,一邊起身朝門口走,“請允許我……”
“嚮後轉!……停步!……立正!”少校開玩笑似地發令。
他把堂路易拉回辦公室中央,讓他坐下。
“總監先生,我請求您饒了我這位老戰友,他確實面子薄,人傢要是當他面表彰他的功績,他很不好意思。再說,那份報告在這兒,各人可以拿了看。若是從前,我不瞭解他,我會贊成誇奬他。我戎馬一生,還從未見過能與他相比的士兵。雖然我手下有許多勇敢的小夥子,一些奮不顧身的好漢,為了一點樂趣,一個玩笑,為了讓別人吃驚,就可以冒險,把命都可以送掉。可他們沒有一個趕得上佩雷納。我們稱他為達德尼昂、波爾多斯·布希。他完全可以與傳說中現實中最有名的英雄相提並論。我親眼看見他辦一些事情。我不願在此敘述,否則人傢會以為我是吹牛。那些事情辦得那樣妙,我今天儘管十分冷靜、清醒,也忍不住要問自己,是不是確實親眼見到的。有一天,在塞塔,我們被敵人追擊……”
“少校,您再說一句,”堂路易不高興地叫道,“我就出去,這次可不是說着玩的。真的,您真有辦法顧全我的面子。”
“親愛的佩雷納,”伯爵說,“我總是跟您說,您有種種優點,衹是有一點不足,就是:您不是法國人。”
“少校,我總是回答您,我母親是法國人,我也有法國人的血統。再說,從氣質和情感上講,我也是法國人。有些事情,衹有法國人才能幹成。”
兩人又一次親熱地握手。
總監說:“好吧,我不表他的功績就是了。這報告也不念了。論理,我還得說一件事,那就是一九一五年夏天你中了四十個柏柏爾人的埋伏,被俘虜,直到上月纔回到外籍軍團?”
“對,總監先生。五年契約期早就滿了,我就退伍了。”
“柯斯莫·莫寧頓先生立遺囑的時候,你已經失蹤了四年,他怎麽會在遺囑裏指定你為繼承人呢?”
“我們經常通信。”
“嗯?”
“是的,我早把準備出逃,並且回巴黎的消息告訴他了。”
“你們用什麽方法通信?……你在那裏又怎麽可能……?”
堂路易笑而不語。
“這一次,該叫你基督山了。”總監說,“神秘的基督山……”
“總監先生,您要願意,就稱我基督山吧。至於我被俘,逃走,簡言之,我在戰時整個人生的秘密,確實相當不尋常,或許哪天會有機會跟大傢講的,請大傢相信我。”
大傢靜默了一會。總監再次打量這與衆不同的人,似乎還有許多事情沒弄清楚,便忍不住問道:
“我還要問……你的夥伴為什麽叫你亞森·羅平呢?衹是表示你勇敢,精力充沛嗎?”
“這倒是另有原因的,總監先生。我曾經根據一些表面上不可理解的細節,破過一件奇怪的竊案。”
“這麽說,你有破案的本事。”
“是的,總監先生,我在非洲用過幾次。那時亞森·羅平剛死,大傢都在議論,所以給我取了這個綽號。”
總監問:“那是樁大案嗎?”
“相當大的。失主就是柯斯莫·莫寧頓。那時他住在奧蘭省,我們的交往就是那時開始的。”
又是一陣沉默。堂路易補充道:
“可憐的柯斯莫!……就是這個案子使他信服我那點偵探的小本事。他老是對我說:‘佩雷納,我要是被人謀殺了,你要嚮我發誓,要追出兇手。’他腦子裏一直有個頑念,就是自己將死於非命。”
警察總監說道:“可他的預感沒有道理呀。柯斯莫·莫寧頓並不是被人謀殺的啊?”
堂路易說:“總監先生,那您就錯了。”
總監嚇了一跳,忙問:
“什麽?您說什麽?柯斯莫·莫寧頓……”
“我說他並不是如人們所認為的,是打針失誤致死的,而是如他自己所擔心的,死於非命。”
“可是,先生,您這樣說沒有根據。”
“總監先生,我是根據事實的。”
“莫非您知道什麽隱情?當時在場?”
“上個月我並不在場。老實說,即使我到了巴黎,因為不常看報紙,我也不會知道他去世的事。是總監先生您剛纔說起我纔知道的。”
“先生,既是這樣,您能知道的,也就是我知道的這些呀!您得相信醫生的診斷啊!”
“很抱歉,我覺得醫生的診斷是不能使人信服的。”
“可是,先生,您究竟有什麽權利這麽說話?您有證據?”
“有。”
“是什麽?”
“您自己的話,總監先生。”
“我自己的話?”
“總監先生,就是那幾句話。您先說莫寧頓行醫,醫術很高明,後來卻說,他自己註射一種針劑,不小心引發炎癥,幾小時後就死了。”
“對,我說了這些話。”
“那麽,總監先生,我敢肯定,像柯斯莫·莫寧頓那種替人看病,醫術高明的醫生,給自己打針,不可能不仔細作消炎殺菌處理的。我看過柯斯莫工作,知道他是怎麽給人治療的。”
“那麽……?”
“那醫生就出具了死亡證。一般醫生沒有發現什麽疑點,都是這樣幹的。”
“所以,您的看法……”
佩雷納轉身嚮公證人:
“勒佩蒂依先生,您被請到莫寧頓先生病床前時,沒看到什麽異常情況嗎?”
“沒有。莫寧頓先生已經彌留了。”
佩雷納說:“無論怎樣不得法,一針打下去,引起這樣快的後果,這已經夠奇怪了。他沒有什麽痛苦嗎?”
“沒有……或不如說有……我想起來了,他臉上有褐斑。那是我第一次見他時沒有的。”
“褐斑?那就證實我的假設了。柯斯莫·莫寧頓是被人毒死的。”
“怎樣下的毒呢?”
佩雷納說:“在甘油磷酸????安瓿裏,或者病人使用的針管裏,一定放了什麽東西。”
“可醫生是怎麽看的呢?”總監補充道。
佩雷納又問勒佩蒂依先生:
“勒佩蒂依先生,你沒有請醫生註意那些褐斑嗎?”
“請過的,但他根本不重視。”
“是他的保健醫生嗎?”
“不是,他的保健醫生皮若醫生,是我的朋友,就是他介紹我去作莫寧頓的公證人的。皮若病了。我在病床前看到的,肯定是街區的一個醫生。”
總監翻出死亡證說:“他的姓名地址,這裏都有。貝拉瓦納醫生,阿斯托路十四號。”
“快去找他,把他領來。不惜一切代價,找到他,別耽擱。”
又對堂路易·佩雷納說:“韋羅一小時前來過這裏,很不舒服,驚慌不安,說有人監視他,又說要嚮我報告重要情況,是關於莫寧頓案件的。還說今晚要發生雙重謀殺案,是柯斯莫·莫寧頓被害一案的餘波,讓警察出面阻止。”
“你說他身體很不舒服?”
“是的,是不舒服,而且很奇怪的是,他的腦子也受了打擊。他出於謹慎,給我留下一份報告,但這報告竟是一張白紙。喏,這是信紙和信封。另外還有一個紙盒,裏面裝着一塊巧剋力,上面有齒痕。”
“總監先生,那兩件東西,我能看看嗎?”
“當然可以,不過它們不會告訴您任何情況的。”
“或許……”
堂路易把那紙盒和黃信封仔細看了好一會兒。那信封上印着“新橋咖啡館”幾個字。大傢都等他說話,以為會有什麽意外的發現。但他衹說:
“信封上和紙盒上的字跡不同。信封上的較模糊,有點戰抖,一定是模仿的。”
“這表明……這信封不是您那位部下寫的,總監先生。我推測,這位偵探在新橋咖啡館桌上寫報告,封好後,一不留心,被人傢掉了包,信封寫的是同一個地址,裏面卻是一張白紙。”
總監說:“純粹是假設!”
“也許是的。但有幾條可以肯定,總監先生,就是您那位偵探的預感是有根據的,他已經被人嚴密地盯上了,他對莫寧頓遺産的調查妨礙了犯罪活動,因此他有極大的危險。”
“啊!啊!”
“必須救他,總監先生。從會議一開始,我就相信,我們碰上了一樁已經開始的犯罪活動。但願為時還不太晚,您的偵探還沒成為第一個犧牲品。”
“啊!親愛的先生,”總監叫道,“您這麽肯定,我很佩服,但這並不等於說,您的擔心得到了證實。韋羅回來,就最能說明問題。”
“韋羅不會回來了。”
總監說:“為什麽這麽說?”
“他早已回來了。接待員看見他回來的。”
“接待員一時看走了眼。要是您沒有別的證據,表明這人……”
“我有,總監先生。韋羅回來了……在這留下了……在這記事簿上寫了幾個幾乎認不出來的字母。您的秘書沒有看見他寫,我也是剛纔看見的。這不是他已經回來的證據嗎?而且是有力的證據。”
總監顯得睏惑。大傢也都惶惶不安。這時秘書回來了,說誰也沒見到韋羅。大傢更是擔心起來。
堂路易說:“總監先生,請您叫接待員來問問。”
接待員一進來,佩雷納不等總監開口,先問道:
“你確實看見韋羅第二次走進這間屋子嗎?”
“是的。”
“沒有再出去?”
“是的。”
“您就沒有走過神嗎?”
“一秒也沒有。”
堂路易叫道:
“總監先生,你有本年度的醫生名錄嗎?”
總監找出一本醫生名錄,翻了一會,說:
“名錄上沒有貝拉瓦納醫生,阿斯托路十四號沒有醫生居住。”
警察總監說完這幾句話,大傢沉默了好久。美國使館秘書、秘魯公使館專員十分關註地聽着這番談話。少校不住地點頭表示同意:他覺得佩雷納不可能出錯。
總監承認道:
“顯然……顯然……情況攪在一起……不如說模糊不清……那褐斑……那個醫生……這個案件應該仔細調查一下。”
他似乎不由自主地詢問堂路易·佩雷納道:
“大概,在您看來,謀殺……與莫寧頓先生的遺囑可能有關?”
“總監先生,這我不知道。也許應該假設有人知道了遺囑的內容?”
“我認為不可能。您認為這可能嗎,勒佩蒂依先生。因為莫寧頓先生似乎做事是很謹慎的。”
“你的事務所也不可能泄密嗎?”
“誰泄密呢?衹有一個人經手這份遺囑,再說也衹有我掌握保險櫃的鑰匙。每天晚上我親自把重要文件鎖在保險櫃裏的。”
“你的保險櫃不會被人撬開嗎?你的事務所失竊過嗎?”
“沒有。”
“你是上午去見柯斯莫·莫寧頓的吧?”
“星期五上午。”
“從上午到晚上你把遺囑放進保險櫃以前,那份遺囑放在什麽地方?”
“大約放在寫字檯抽屜裏。”
“有人開過你的抽屜嗎?”
勒佩蒂依顯得驚住了,答不出話來。
“怎麽?”佩雷納又問。
“怎麽!……是的……我想起來……是有點不對頭……那天,那個星期五。”
“您能肯定嗎?”
“對。”
“那天我吃了午飯回來,看見抽屜沒有鎖上,就把它鎖上了,當時沒起疑,也沒怎麽在意,今天才明白……纔明白……”
這樣,堂路易·佩雷納的假設就逐步得到了證實,確實,他是憑幾個疑點作的假設的,可是首先他憑的是一種直覺,一種洞察力,他沒有經歷這些事件,卻能巧妙地把這些事件串接起來,在他身上,這種直覺和洞察力真是叫人驚異。
總監說:“先生,您得承認,您的診斷,多少帶點偶然性,我們很快就可以用更客觀的事實來檢驗您的假設。我派了一個部下去調查此事……現在他應該在這兒了。”
公證人問:“是調查柯斯莫·莫寧頓的繼承人嗎?”
“首先是調查繼承人。兩天以前,他打電話給我,說他已經搜集到許多材料,甚至瞭解……啊,對了……我想起來了,他今天曾對我的秘書說,一個月前發生了一起暗殺案。柯斯莫·莫寧頓先生不是剛好死了一個月嗎?……”
他說着果斷地按了鈴。
他的秘書立刻跑進來。
“韋羅呢?”
“還沒有回來。”
“先生,您很清楚,韋羅要是在這裏,我們自然知道!”
“他在這裏。總監先生。”
“什麽?”
“總監先生,請原諒我的固執,我是說,一個人進來了又沒有出去,當然還在這裏。”
“難道他躲起來了嗎?”總監越來越生氣了。
“不,也許昏過去了,病了……或者死了。”
“那麽他在哪裏呢?”
“就在那個屏風後面。”
“屏風後面並沒什麽東西,衹有一扇門。”
“什麽門?”
“洗手間的門。”
“好!總監先生,韋羅昏昏沉沉,以為是從您的辦公室進您秘書的辦公室,誰知進了那間洗手間。”
總監立即奔到門邊,正要開門,又退了回來。是害怕嗎?是想擺脫這令人吃驚地、如此自信地發號施令,就像操縱了事件本身一樣的人的影響?
總監說:“我真不能相信……”
“總監先生,請記着,韋羅的情報也許可救兩條人命。耽誤一分鐘就少了一分鐘。”
總監聳聳肩膀。可是佩雷納的神氣讓他信服了。他推開門。
他沒動,也沒叫,衹是囁嚅道:
“啊!這是真的嗎?”
藉着從窗戶毛玻璃上透進來的黯淡日光,大夥兒看到洗手間地上躺着一個人。
“偵探……韋羅偵探……”接待員奔過去叫道。
他在秘書幫助下,扶起韋羅,放在辦公室一把扶手椅上。
韋羅還活着,衹是心跳微弱,幾乎聽不到。嘴角流出一綫涎水。兩眼無神。但臉上有幾塊肌肉還在抽搐,也許是一種至死不泯的意志的作用吧。
堂路易低聲說:
“總監先生,您看……褐斑……”
在場的人都覺得恐慌,有的按鈴喚人,有的開門叫人來救。
“醫生!……”總監吩咐道,“快請醫生……還有教士……不能讓他……”
堂路易舉起手,示意大傢安靜。
“沒有用了,”他說,“不如盡量利用這最後的幾分鐘……總監先生,您允許嗎?……”
他朝垂死的人俯下身,把那搖搖晃晃的頭靠在椅背上,十分溫柔地問:
“韋羅,是總監在和您說話哩。我們想知道今夜會發生什麽事。您聽見了嗎,韋羅?要是聽見了,就閉上眼皮。”
韋羅的眼皮果然合上了。可這是不是偶然的呢?堂路易繼續問:
“我們知道,您已經找到了羅素姐妹的後人,就是這後人中的兩個人面臨着被殺的危險。……這第二次謀殺就要在今夜發生。可我們不知道這幾個繼承人的姓名,他們肯定不姓羅素。您得告訴我們。請聽我說:您在記事簿上寫了三個字母,像是Fan……我沒弄錯吧?這是不是一個姓名的開頭呢?後面是什麽字母呢?……是b?還是c?”
可是偵探蒼白的臉上,沒有絲毫表示。他的頭重重地垂到胸前,發出兩三聲粗重的喘息,緊接着全身一顫,就不動了。
他死了。
大約上午九點鐘,警察總監走進工程師的工作室。那神秘的不可思議的雙重謀殺案就發生在這裏。
他甚至沒有跟堂路易打招呼。倘若保安局的長官不問這個私自闖入的傢夥是什麽角色,檢察院的人還以為他是馬澤魯的助手。
總監匆匆檢查了兩具屍體,就讓馬澤魯簡要地匯報情況。
接着,他回到前廳,上樓去二樓的客廳。弗維爾夫人聽說他來了,趕緊出來接待。
佩雷納一直在過道裏沒動,這時溜進前廳。公館的僕人這時已經得知發生了謀殺案,都在前廳進進出出。他走下幾步臺階,來到大門口。
有兩個人守在門口。其中一個說:
“不準出去。”
“可是……”
“不準通行……這是命令。”
“命令?……誰下的?”
“總監本人。”
“真不巧,”佩雷納笑着說,“我守了一夜,餓壞了。沒辦法去弄點東西塞塞牙縫嗎?”
兩個警察對視一眼。然後其中一個示意西爾威斯特過來。僕人走過去,與他交談幾句,便朝廚房與配膳房走去,從那裏拿來一隻羊角面包。
堂路易道了謝,心想:“好,這下探明了,我已經被禁閉了。我想知道的正是這點。不過德斯馬利翁先生少了點邏輯頭腦。因為,他若是想把亞森·羅平扣留在這裏,這幾個老實巴交的警察根本不夠用!如果是扣留堂路易·佩雷納,這些警察就更是英雄無用武之地,既然開溜的佩雷納先生從真佩雷納先生那兒奪來繼承好柯斯莫錢財的機會,這些傢夥我當然沒放在眼裏。”
他果然又在過道裏坐下來,靜候事態發展。
從工作室敞開的門口,他看見檢察官正在房間裏作調查。法醫對兩具屍體作了初步檢查,立即發現了中毒的跡象,就和頭天晚上在韋羅偵探屍體上發現的一模一樣。接着警察擡起屍體,搬到三樓兩間相連的房問。從前這是父子倆的臥室。
總監這時下樓來,對檢察官說:
“可憐的女人!她不願明白……當她聽懂我說的話後,身子僵直地往地上一倒,就昏過去了。你們想想,丈夫和兒子一下子就沒了……可憐女人吶!”
堂路易聽見了這些話。這以後,他就什麽也看不見什麽也聽不見了。工作室的門關上了。總監大概在外面,從花園通往大門的通道上下了些命令,因為那兩個警察來到前廳,來到過道口子上,一左一右,守在幃幔兩邊。
“顯然,”佩雷納尋思,“我的身價並沒有提高。亞歷山大該會多麽不安啊!多麽不安啊!”
中午,西爾威斯特拿衹托盤,給他送了些吃的來。
飯後,又開始了漫長的、難堪的等待。
在工作室和公館裏,被午餐中斷的調查重又開始了。檢察官和警察在他身邊來來去去,各種聲音從四面八方傳來。到後來,他覺得睏倦、乏味,就仰靠在扶手椅上,睡着了。
馬澤魯叫醒他的時候,已是下午四點了。馬澤魯領他往前走,一邊低聲說:
“喂!您發現他了吧?”
“誰?”
“罪犯!”
“當然發現了!”佩雷納說,“就跟說你好一樣簡單。”
“啊!好極了。”馬澤魯高興地說,絲毫沒聽出這句話的戲謔意味。“正如您早上說的,要是沒有發現,您就完了。”
堂路易進了工作室。屋裏已經坐着共和國檢察官、預審法官、保安局的長官、警察分局的局長和兩個便衣偵探,三個穿製服的警察。
外邊,絮謝大道上,響起了一片喧鬧聲。當警察分局長和三個警察奉總監之命,出去驅趕人群時,大傢聽見一個報販扯着嘶啞的嗓子在叫賣:
“絮謝大道的雙重謀殺案!韋羅偵探遽死揭秘!警察當局驚慌失措!”
接着,門又關上了。又是一片寂靜。
“馬澤魯並沒弄錯。”堂路易想,“事情明明白白,不是‘別人’就是我。在訊問過程中,要是我不能從言語與事實中,引出一絲理智之光,從而嚮他們指出那神秘的兇手,他們今晚就會把我作為公衆議論的材料交出去。當心點,我的好羅平!”
從前,每次臨近激烈的戰鬥,他都感到全身掠過一陣快樂的震顫。此刻,他又感覺到了。事實上,這場戰鬥,將是他所經歷的最殘酷最激烈的戰鬥之一。他瞭解總監的名望、經驗,他的固執,以及親自審理大案要案,取得突破之後再移交法官的愛好,他也清楚保安局長官的職業素質,預審法官的精明與鞭闢入裏的邏輯頭腦。
攻擊由警察總監指揮。他直截了當地發問,毫不轉彎抹角,聲音稍顯冷淡,對堂路易友好的聲調已經消失。態度也更為僵硬,頭天給堂路易留下深刻印象的友善已蕩然無存。
“先生,”他說,“您作為柯斯莫·莫寧頓先生的代表和普遍遺贈財産承受人,在一定的形勢下,要求到這裏值班過夜,而在這一夜這裏發生了一起雙重謀殺案。我們希望您能對昨夜的情況作出詳盡的敘述。”
“總監先生,換句話說,”佩雷納迎頭痛擊這次進攻,“換句話說,您根據特定的形勢,准許我在此過夜,您一定願意知道我的證詞與馬澤魯隊長的證詞是否完全一致吧?”
“是的。”總監說。
“這就是說,您覺得我的角色可疑?”
德斯馬利翁先生遲疑了一下。他的眼睛緊盯着堂路易的眼睛。顯然,對方坦誠的目光給他印象很深。但他還是回答道:
“先生,您不應該嚮我提問。”答復很明確,聲調卻很生硬。
堂路易欠一欠身,說:
“總監先生,我服從您的命令。”
“請把您所知道的情況都說出來。”
於是堂路易把昨夜的情況細敘了一遍。之後,總監思索片刻,問道:
“有一點我們必須弄清楚。凌晨兩點半您進了這間房,坐在弗維爾先生床邊,難道沒有發現絲毫表明他已死亡的跡象?”
“總監先生,沒有……否則我和馬澤魯隊長早就報警了。”
“通往花園的門是關的?”
“肯定是關的,因為我們早上七點不得不開門出去檢查。”
“用什麽開的?”
“那串鑰匙。”
“那些兇手從外面進來,怎麽可能打開門呢?”
“用另配的鑰匙。”
“您有證據允許您作這種假設嗎?”
“沒有,總監先生。”
“那麽,我們應該想到,門不可能從外邊打開,罪犯就在屋裏,直到找到相反的證據為止。”
“可是,總監先生,屋裏衹有我和馬澤魯隊長!”
出現了一陣沉默。沉默的意味不容置疑。而總監先生的話說得更加明白:
“您夜裏沒睡?”
“睡了。不過是一夜將盡的時候。”
“這以前,您在過道裏沒睡嗎?”
“沒有。”
“馬澤魯隊長呢?”
堂路易猶豫了一下。他能夠指望誠實正直的馬澤魯違心地說假話嗎?
他答道:
“馬澤魯隊長在扶手椅上睡着了,兩個小時以後,弗維爾夫人回來時纔醒。”
又是一陣沉默,顯然意味着:
“因此,在馬澤魯隊長睡着的兩個小時裏,您實際上可能開門殺害弗維爾父子。”
訊問完全按照佩雷納預見的步驟進行。包圍圈越來越緊。對手很有邏輯頭腦,又精力充沛,他由衷地欽佩。
“見鬼!”他暗忖,“明明是清白的,卻要為自己辯護,這滋味真不好受!左右兩翼都被攻破了,中央經得起攻擊嗎?”
總監與預審法官商量幾句,又開口道:
“昨晚,弗維爾先生當你們的面打開保險櫃時,裏面有什麽東西?”
“一大堆文件紙張。其中有一個灰色漆布本子,後來不見了。”
“您沒有碰那堆文件嗎?”
“連保險櫃都沒碰。總監先生。馬澤魯隊長今早大概告訴您了,為了使調查合法,他把我排斥在一邊。”
“那麽,您和那衹保險櫃沒有任何接觸?”
“任何接觸也沒有。”
總監搖搖頭,望了一眼預審法官。佩雷納若是懷疑給他設下了陷階,衹要瞧一眼馬澤魯就會得到證實!馬澤魯一臉毫無血色。
總監繼續問道:
“先生,您作了調查,應該由警察作的調查,因此,我要嚮掌握了證據的偵探提個問題。”
“總監先生,我將盡力回答。”
“是這樣的。假定保險櫃裏有一件物品,一件首飾……領帶別針上落下來的一顆鑽石,而且無可爭議地是從我們大傢都認識的人領帶別針上落下來的,而他這一夜又是在公館裏過的,這種巧合,您怎麽看呢?”
“來了,陷阱設下了。”佩雷納暗忖,“顯然,他們在保險櫃裏發現了什麽東西,便想象是我的。好。衹不過,必須假設有人把這東西是從我這兒偷去,放在保險櫃裏,以便陷害我,因為我根本沒碰保險櫃。但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我衹是昨天晚上纔捲進來,昨夜又沒見什麽人,人傢要栽贓也沒有時問。因此……”
總監又問了一句,打斷他的內心獨白:
“您怎麽看呢?”
“總監先生,這個人在公館過夜,與公館裏發生的雙重謀殺案,有不可否認的聯繫。”
“那麽,至少我們有權懷疑這個人?”
“對?”
“這是您的看法?”
“一點不錯。”
總監從口袋裏掏出一塊絲帕,攤開,兩指夾起一顆小小的藍寶石,說:
“這是我們在保險櫃裏發現的一顆緑鬆石。毫無疑問,它是您食指上那枚戒指上面的。”
堂路易勃然大怒,咬牙切齒地說:
“哼!混蛋!竟這麽卑鄙!……不,我不相信……”
他檢查戒指。那戒指中間鑲嵌着一顆黯淡無光的緑鬆石,周圍鑲着一圈不整齊的小緑鬆石,也是那種黯淡的藍色。中間確實少了一顆。總監手上那顆補上去一絲不差。
總監問:
“你有什麽話說呢?”
“我說,這顆緑鬆石是我戒指上的;戒指是柯斯莫·莫寧頓給的,是在我第一次救了他的命以後。”
“我們意見是一致的吧?”
“是的,總監先生,我們意見一致。”
堂路易·佩雷納開始在屋裏踱步,邊走邊思索。保安局的警察趕緊守住各個門口。照此看來,他明白他的被捕是肯定無疑的了。衹要總監一聲令下,馬澤魯隊長就不得不揪住老闆的領口。
堂路易又朝昔日的夥伴掃了一眼。馬澤魯匆匆做了個哀求的手勢,好像在說:“唉呀!您怎麽還不說出兇手呢?還等什麽?快呀,是時候了。”
堂路易微微一笑。
“那麽,這其中有什麽問題呢?”總監問道,還是從訊問一開始就用的那種聲調,硬裝得有禮,卻不露任何情緒。
“有……有……”
佩雷納抓住一把椅子背,拖轉過來,一屁股坐下,說道:
“我們聊聊吧。”
他是帶着這種態度、這種毅然决然的動作說的,使得總監似乎有點動搖了,喃喃說道:
“我還不明白……”
“總監先生,您會明白的。”
他慢慢地、字字清晰地說道:
“總監先生,事情很清楚。您昨晚准許了我的要求,這就極為嚴肅地使您承擔了責任。因此,您必須不惜一切代價,並且馬上查出罪犯。而那名罪犯,這就是我。至於理由,您並不缺乏,比如我在現場,門在裏面關上了,馬澤魯隊長在罪犯動手時睡着了,還有保險櫃裏發現的這顆緑鬆石。我承認,這些理由很壓人。另外,還加上這條可怕的推測,害死弗維爾父子於我有利。因為衹要柯斯莫·莫寧頓的繼承人不存在,我就可以拿到兩億元。好極了。我衹需跟您走,去拘留所……或者……”
“或者?”
“或者,把罪犯,真正的罪犯交到您手裏。”
總監嘲弄般地笑着,掏出懷錶。
“我等着哩。”
“總監先生,衹要您給我一切行動的自由,我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查出兇手。决不會要很多功夫。再說,我覺得,查明真相值得花費一點耐心。”
“我等着哩。”總監又說一遍。
“馬澤魯隊長,請通知僕人西爾威斯特,總監先生要召見他。”
看到總監示意可以,馬澤魯走了出去。
堂路易解釋道:
“總監先生,發現這顆緑鬆石,在您看來,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物證,對我來說,卻是最要緊的啓示。為什麽這麽說呢?這顆緑鬆石肯定是昨晚跌落的,滾在地毯上。因此,衹有四個人可能註意到它掉了,並且撿起來,並為了陷害我這個新敵手,把它塞進了保險櫃。第一個是你們的人,馬澤魯隊長……他,我們就不說了。第二個死了,就是弗維爾先生……他我們也不說了。第三個,是僕人西爾威斯特。我想跟他說幾句話。不用多久。”
的確,西爾威斯特的陳述十分簡短。僕人說,他一直守在廚房裏,與一個貼身女僕和另一個男傭人玩牌,直到弗維爾夫人回來他去給她開門纔離開。
“很好。”佩雷納說,“還問一句。您大概在晨報上讀到了韋羅偵探的死訊,並且看到了他的肖像?”
“是的。”
“您認識韋羅偵探嗎?”
“不認識。”
“可是他白天很可能來過這兒。”
“我不知道。”僕人答道,“弗維爾先生有很多客人都是在花園接待的。他親自給他們開門。”
“您沒有別的話要說嗎?”
“沒有。”
“請告訴弗維爾夫人,總監先生將樂意與她說一會兒話。”
西爾威斯特退出去了。
預審法官和共和國檢察官驚訝地湊近腦袋悄聲交談。
總監叫道:
“怎麽?先生,您不會斷言弗維爾夫人有什麽嫌疑吧……”
“總監先生,弗維爾夫人是可能見到我的緑鬆石掉落的第四個人。”
“那又怎麽樣?沒有確鑿證據,有權假設一位妻子會謀害丈夫,一位母親會毒殺兒子嗎?”
“我什麽也沒假設,總監先生。”
“那麽?”
堂路易沒有答話。總監毫不掩飾他的氣惱。不過他又說:
“叫她來就來吧。不過您不許開口,由我來問她。您說,我該問她什麽話?”
“總監先生,衹要問一句:除了她丈夫,弗維爾夫人是否還認識羅素姐妹傢的其他後人。”
“為什麽要提這個問題?”
“因為,如果這後人確實存在,那就不是由我,而是由他來繼承那兩億元,因而也不是我,而是他將從弗維爾父子的死亡中受益了。”
“顯然……顯然……”總監囁儒道,“……試試這條新綫索也……”
話未說完,弗維爾夫人進來了。儘管她哭得眼皮發紅,滿面淚痕,一張臉卻還是秀秀氣氣,楚楚動人。不過她的眼睛裏流露出驚恐,而腦子中縈繞不退的慘景使她整個漂亮的身體,整個言談舉止,都隱隱透出某種焦慮和衝動的意味。
“夫人,請坐。”總監極為尊重地說,“請原諒我又來勞煩您。可是我們時間寶貴,我們要盡一切努力,盡快為您失去的兩個親人報仇。”
她那秀美的雙眼又滾出了淚珠。她抽泣一聲,說:
“既然司法機關要找我,總監先生……”
“是的,要找您瞭解一點情況。您的婆婆已經過世了,對嗎?”
“是的,總監先生。”
“她是聖泰田人,娘傢的姓叫羅素?”
“對。”
“伊麗莎白·羅素?”
“對。”
“您丈夫有兄弟姐妹嗎?”
“沒有。”
“這樣,伊麗莎白·羅素就沒有一個後人了,對吧?”
“對。”
“好。不過伊麗莎白·羅素有兩姐妹,是嗎?”
“是。”
“艾爾默利娜·羅素,姐姐,移居國外,以後再沒有聽到過她的消息。另一個,妹妹,……”
“叫阿爾芒德·羅素。就是我母親。”
“嗯?您說什麽?”
“我說我母親當姑娘時名叫阿爾芒德·羅素,我嫁的是我表哥,伊麗莎白·羅素的兒子。”
這真是地地道道的戲劇情節。
這樣,姐姐傢的直係後人伊波利特·弗維爾和兒子埃德蒙一死,柯斯莫·莫寧頓的遺産就轉到了妹妹阿爾芒德·羅素這一支。而這一支迄今為止一直由弗維爾夫人所代表。
總監和預審法官交換了一個眼色,然後兩人又本能地轉身望了望堂路易·佩雷納。他沒有動。
總監又問:
“夫人,您沒有兄弟姐妹嗎?”
“沒有,總監先生。我是獨生女。”
獨生女!這就是說,既然丈夫和兒子都已死亡,柯斯莫·莫寧頓的兩億元遺産就百分之百,無可爭議地歸她,歸她一個人所有了。
官員們的腦子裏冒出一個可怕的,殘酷的念頭,怎麽也擺脫不了:面前這女人是埃德蒙·弗維爾的母親呀!總監先生觀察堂路易·佩雷納的反應,衹見他在一張紙片上寫了幾句話,遞給總監先生。
總監漸漸恢復了頭天對堂路易的友好態度,讀了這張紙條,思索片刻,便嚮弗維爾夫人問道:
“您兒子埃德蒙多少歲了?”
“十七歲。”
“您看上去這麽年輕……”
“埃德蒙不是我的親生子,而是繼子,是我丈夫頭一個妻子生的。她已經死了。”
“啊!……這樣,埃德蒙·弗維爾……”總監喃喃說道,話沒有說完……
纔過兩分鐘,形勢就完全變了。在官員們看來,弗維爾夫人不再是那個不可指責的寡婦與母親,而突然變成了應該盤問的女人。儘管大傢對她先就抱有好感,深表同情,儘管她的美貌如此迷人,但大傢不可能不尋思,這女人會不會出於某種理由,比如說,獨吞那筆巨額財富的貪心,而一時發狂,殺了丈夫和繼子。不管怎樣,問題明擺在那兒。必須把它解答出來。
總監又問:
“您見過這顆緑鬆石嗎?”
他把寶石遞過去。她接過來,拈在手上,細細打量,毫不驚慌。
“沒見過。”她說,“我有根緑鬆石項鏈,從未戴過。但顆粒更大,而且每一粒形狀都很規則。”
“這一粒,我們是在保險櫃裏找到的。”總監說,“是我們一個熟人戒指上的。”
“那麽,”她立即答道,“應該找到那個人。”
“他在這兒。”總監說,指指堂路易。堂路易坐在一邊,弗維爾夫人進來時不曾註意到。
她見到佩雷納,渾身一戰,驚慌地叫道:
“這位先生昨晚在這兒!和我丈夫聊天……喏,和那一位一起,”她指着馬澤魯隊長……“應該問問他們,看他們是為什麽事來的。您知道,既然這顆緑鬆石是他們中一個人的,那麽……”
暗示十分明顯,衹是多麽笨拙!而且加重了佩雷納這段論據的分量:“撿起這顆緑鬆石的人,昨晚見到我,並想陷害我。而除了弗維爾先生和馬澤魯隊長,昨晚衹有兩個人見到我:僕人西爾威斯特和弗維爾夫人。這一來,僕人西爾威斯特就排除在外了,是弗維爾夫人把這顆緑鬆石放進保險櫃的。”
總監又問:
“夫人,您能把那副項鏈給我看看嗎?”
“當然可以。它和我其他的首飾,都放在我的梳妝臺裏。我這就去拿來。”
“您就不必親自跑了,夫人。您的女僕知道嗎?”
“知道。”
“那麽,馬澤魯隊長陪她去取來。”
馬澤魯出去了幾分鐘。這幾分鐘大傢都沒說話。弗維爾夫人似乎沉浸在悲痛之中。總監一直在觀察她。
馬澤魯帶了一個大盒子回來。裏面有許多小珠寶匣子和首飾。
總監找到那串項鏈,細細打量,果然發現上面的寶石與那顆緑鬆石不同,而且一顆也不缺……
不過,他分開兩個小匣子,取出一個也嵌着藍寶石的頭飾時,不覺做了個意外的手勢。
“這兩枚鑰匙,是開什麽鎖的?”他指着兩枚鑰匙問道。那兩枚鑰匙與通花園的側門鑰匙形狀相同。
弗維爾夫人仍然十分鎮定。臉上不顯絲毫驚慌。沒有任何跡象表明,這兩枚鑰匙被人發現使她驚慌。她衹是說:
“我不清楚……老早就放在這裏面了……”
“馬澤魯,”總監命令道,“拿去開開這張門。”
馬澤魯執行了命令。門開了。
“的確,”弗維爾夫人說,“我現在想起來了,是我丈夫交給我的。我有兩套……”
這些話說得再從容平淡不過,好像年輕女人還沒意識到那衝她而來的可怕罪名。
她這種從容沉着最叫人傷腦筋。這是絶對清白無辜的表現,還是罪犯老姦巨猾,遇事不慌呢?難道這場戲她一點也不明白,她在其中無意識地扮演主角?抑或,她覺察到那可怕的指控漸漸從四面八方逼過來,以最恐怖的危險威脅着她?不過,既然是這樣,她怎麽可能幹出這種出奇的蠢事,把這兩枚鑰匙保存下來呢?
大傢腦子裏都冒出一連串的問題。總監這樣問道:
“兇殺案發生的時候,您不在傢,對嗎,夫人?”
“對。”
“您去了歌劇院?”
“是的。後來又出席一個朋友艾爾辛格夫人的晚會。”
“司機送您去的嗎?”
“去歌劇院,是的。然後我就讓他回車庫了。晚會出來是他去接的。”
“啊!”總監道,“從歌劇院到艾爾辛格夫人傢,您是怎麽去的呢?”
直到這時弗維爾夫人似乎纔明白,她是一場真正訊問的對象,於是她的目光和神態顯得有些不安。她答道:
“我叫了一輛汽車。”
“在街上?”
“在歌劇院廣場。”
“那麽,是十二點?”
“不,十一點半。沒散場我就出來了。”
“您急於趕到朋友傢?”
“對……或者,不如說……”
她突然停住了,兩邊面頰漲得通紅,嘴唇和下巴激動得直顫。她問:
“為什麽問我這些事?”
“夫人,必須問這些事。有助於我們弄清案情。我請求您回答我的問題。您是什麽時候到朋友傢的?”
“我不太清楚……我沒註意。”
“您是徑直去的嗎?”
“差不多是吧。”
“怎麽?差不多?”
“對……我有點頭暈,就叫司機開上香榭麗捨大街……樹林大道……慢慢開……然後,又回到香榭麗捨……”
她的話語越來越混亂,聲音越來越模糊。到後來,她頭一低,不出聲了。
當然,她的沉默並不意味着她供認了。也沒有任何跡象可以讓人認為,她這麽虛弱並不是因為悲痛。不過她顯得這麽疲憊,以至於人傢可以說,她覺得自己完了,就幹脆放棄抗爭。現在她成了案情的焦點。大傢對她幾乎生出幾分憐憫;她如此不善於自衛,使得大傢都不忍心進一步逼她。
事實上,總監先生顯得有些猶豫不决,似乎勝利來得過於容易,反使他對窮追猛打産生了顧慮。
他無意識地看了佩雷納。
佩雷納遞給他一張紙條,說:
“這是艾爾辛格夫人的電話號碼。”
總監喃喃說道:
“對……的確……可以查證……”
於是,他拿起話筒,說:
“喂……請接盧浮宮25—04。”
電話立即接通了。他對着話筒說:
“請問是誰?……膳食總管……啊!好……艾爾辛格夫人在傢嗎?……不在……先生呢?也不在……不過,我想,您可以回答我的問題……我是德斯馬利翁先生,巴黎警察總監。我想瞭解一點情況。弗維爾夫人昨夜是什麽時候到府上的?您怎麽說的?……您有把握嗎?……凌晨兩點?……沒早一點?……什麽時候離開的呢?……十分鐘以後,對嗎?……好……那麽,到達的時刻,您沒說錯吧?……我極為註重這一點……那麽,確實是凌晨兩點?……凌晨兩點……很好。謝謝您。”
當總監轉過身時,發現弗維爾夫人站在他身旁,極為焦急地望着他。在場的人腦子裏都冒出一個念頭:眼前這個女人要末絶對是清白無辜的,要麽是個極為出色的演員,那張臉上顯出完全清白的表情。
“您想幹什麽?……”她氣急敗壞地說,“這是什麽意思?您能給我解釋嗎?”
德斯馬利翁先生衹是問她:
“昨夜十一點半到凌晨兩點,您在幹什麽?”
這是個可怕的問題,問到了要害。言下之意十分明白:“在兇殺案發生的這段時間裏,您要是不能準確地說明您在幹什麽,我們就有權認定,您與您丈夫和繼子的被害有關……”
她明白這一點,身子晃了幾晃,低聲抱怨道:
“這真要命……這真要命……”
總監又問一遍:
“您在幹什麽?回答這個問題應該不難。”
“唉!”她仍是一口抱怨的語氣,“你們怎麽可能相信呢?……唉!不會的……不會的……這可能嗎?你們怎麽可能相信呢?”
“我什麽都還沒有相信,哪怕是……再說,一句話,您實話實說就是了。”
她嘴唇翕動着,猛地做了個毅然决然的動作,似乎鼓起了勇氣,就要說出昨夜所幹的事情,可忽然一下,她又顯得驚慌失措,張口結舌,含含糊糊地吐出幾個音節,就往扶手椅上一倒,猛烈地抽泣起來,一邊發出絶望的叫喊。
這就是招認。至少是招認她無力作出說得過去的解釋,以便結束這場訊問。
警察總監走到一邊,和預審法官,共和國檢察官低聲交談。
佩雷納和馬澤魯隊長待在一起。
馬澤魯低語道:
“我剛纔是怎麽跟您說的?我知道您會想出法子的!啊!您是多麽了不起的人!您抓着了要害!……”
想到老闆排除了謀殺的嫌疑,再也不用與他的長官爭來辯去糾纏不清了,馬澤魯就開心了。他幾乎像敬重老闆一樣尊重長官。現在,大傢和好了,“彼此仍是朋友。”馬澤魯覺得快活得透不過氣來。
“會把她關起來,咹?”
“不,”佩雷納道,“還沒有足夠的‘把柄’,可以把她抓起來。”
“怎麽?”馬澤魯生氣了,低聲埋怨道,“還沒有足夠的證據?!不管怎麽樣,我希望您不要放過她。不然,她會反咬一口,攻擊您的!老闆,給她來一下狠的,把她瞭瞭,這樣一個鬼女人!”
堂路易一直在思索。他想到從四面八方向弗維爾太太逼過來的事實,想到前所未聞的巧合。那决定性的證據,將匯集所有事實,給起訴提供基礎的證據,佩雷納拿得出來。這就是那衹扔在花園灌木叢中的蘋果上的牙印。對司法機關來說,這就和指紋一樣有效。尤其是可以用那塊巧剋力上的牙印來驗證蘋果上的牙印。
不過他猶豫不决。他焦慮而關切地打量着這個女人,又覺得憐憫,又覺得厭惡。照種種跡象看來,是她殺了自己的丈夫和兒子,他應不應該放她一馬?他有沒有權利扮演這伸張正義者的角色?他要是弄錯了怎麽辦?
這時德斯馬利翁先生走過來,裝出跟馬澤魯說話的樣子,問佩雷納道:
“您是怎麽看的?”
馬澤魯點着頭。堂路易回答道:
“總監先生,我想,這女人如果是罪犯,是有權自我辯護的,可她的辯護大笨拙了,令人無法相信。”
“這就是說……?”
“就是說,她大概是某個同謀手中的工具。”
“同謀?”
“總監先生,您記得昨天她丈夫在署裏是怎麽叫的吧:‘啊!那幫壞蛋!……那幫壞蛋!’因此,至少有一個同謀。馬澤魯隊長也許跟您匯報了,我們昨天在新橋咖啡館瞭解到,韋羅偵探在那兒的時候,有一個蓄着慄色絡腮鬍子,拄一根銀柄烏木拐棍的男人也在那裏,所以……”
“所以,”總監把他的話接過去說完,“我們今天根據簡單的假定,把弗維爾太太拘捕,就有可能順藤摸瓜,抓到同謀,是吧?”
佩雷納沒有答話。總監若有所思地說:
“拘捕她……拘捕她……還需要一個證據……您沒有發現什麽痕跡?……”
“沒有,總監先生。我的調查匆匆忙忙,確實粗略。”
“可我們的調查很細。我們把這間房徹底搜了一遍。”
“總監先生,花園呢?”
“也徹底搜了。”
“也那麽細?”
“也許沒那樣細。不過我覺得……”
“我的感覺卻相反,總監先生。兇手是從花園進來的,也是從花園出去的,或許留下了什麽痕跡……”
“馬澤魯,”總監吩咐道,“您再去細細地搜查一遍。”
馬澤魯出去了。佩雷納又退到一邊,聽見警察總監反復對預審法官說:
“唉!衹要有一個證據就行了!衹要一個!這女人顯然是罪犯。她太讓人懷疑了!……還有,柯斯莫·莫寧頓的億萬傢財……可是,另一方面,您看着她,她那張漂亮臉蛋顯得那麽誠實,她是那麽痛苦,又像是清白無辜的。”
她一直在抽泣,身子一抽一聳的,有時猛地發作,拳頭攥得緊緊的。有一陣,她緊緊抓着被眼淚打濕的手帕,塞在牙間,狠命地撕着,像有些女演員那樣。佩雷納看着她那一口濕津津亮閃閃稍大了一點的白牙在細麻布後面咬合着。他想到了蘋果上的牙印。他極想知道那牙印與手帕上的牙印是否同一個人的。
馬澤魯進來了。總監立即朝他走過去。馬澤魯把枝葉叢中拾到的蘋果拿給他看。佩雷納馬上看出,總監對馬澤魯這一出人意料的發現和解釋極為重視。
在場的官員們聚在一起,商量了很久,最後作出的决定,是堂路易已料到的。
總監先生回到弗維爾夫人身邊。
這是結尾了。
他思考了一會,看這最後一仗該怎麽打,然後,他說:
“太太,您還不能告訴我們,昨夜您是怎麽度過的麽?”
她努力壓住抽泣,低聲道:
“能……能……我坐汽車……兜風……有時,也下來走一走……”
“這事,我們是很容易查證的,衹要找來司機一問……您不告訴我們,給我們的印象……可不大好,您得抓緊時機,打消這種印象……”
“我準備把什麽都……”
“好吧。犯下謀殺案的那個人,或者那幫人中的一個,在一個蘋果上咬了一口,隨後就丟在花園裏,我們剛纔找到了。為了打消對您的假設,您能不能也同樣咬一口呢……”
“哦!肯定可以,”她立即答應說,“衹要能讓你們相信……”
總監把那衹盛了三個蘋果的果盤遞給她。她抓起一隻,送到嘴邊。
這是個决定性的行動。要是兩個牙印相同,那就證據確鑿,無可否認了。
因此,她正要咬上去時,又突然停住了,好像害怕了似的……怕踩圈套?怕有暗藏的危險,要把她斷送?不管怎麽樣,她這份猶豫,比任何事情都對她不利。因為她若是清白的,這樣猶豫就叫人不可理解,若是罪犯,這就很能說明問題。
“太太,您怕什麽?”總監先生問。
“不怕……什麽也不怕……”她哆嗦着說,“我不清楚……我什麽都怕……這一切是這樣可怕。”
“可是,太太,我嚮您保證,我們要您做的事並不要緊,我相信,這對您衹有好處。那麽……?”
她把手往嘴邊送,擡起一點,再擡起一點,緩緩地,顯得還未打定主意。確實,照事情發生的方式來看,這場面是有些莊嚴、悲壯,讓人心情沉重。
“我要是拒絶呢?”她突然問。
“太太,您完全有權利拒絶。”總監說,“可是何必這麽做呢?我相信,您的律師會第一個勸您……”
“我的律師……”她結結巴巴地說,明白了這句話的可怕含義。
驀地,她狠下决心,臉都變了形,一副生死關頭豁出去的樣子,舉起手,張開嘴,衹見兩排白牙一亮,就在蘋果上咬了下去。
“先生,我咬了。”她說。
總監朝預審法官轉過身來。
“花園裏找到的那衹蘋果,在您那裏吧?”
“在這兒,總監先生。”
總監把兩衹蘋果拿在一起比較。
大傢圍過來,關切地看着,異口同聲地發出一聲驚呼。
兩衹牙印相同。
相同!當然,必須等到專傢鑒定之後,才能確定所有細小之處,每顆牙齒的印痕是否完全相同。不過有一點是明白無誤的;那兩道麯綫完全相似。兩衹蘋果上的圓弧是一樣的。兩衹半圓形都窄窄的,稍稍偏長,帶點橢圓,幾乎可以疊合在一起。牙印不大。這也是弗維爾夫人的頜部特徵。
在場的人不作一聲。總監先生擡起頭。弗維爾夫人呆若木雞,臉色蒼白,嚇壞了。縱使她的表情靈活多變,她的才華非同一般,能夠表達恐懼、驚愕和憤怒的情緒,也無法讓大傢不相信眼前這不容置疑的鐵證。
兩個牙印相同:同一口牙齒在兩衹蘋果上咬出來的。
總監開口了:
“太太……”
“不,不……”她一陣瘋狂,大聲叫道,“不……這不是真的……這衹是一場惡夢……一場惡夢,難道不是嗎?您不會逮捕我吧?我,我要去坐牢!可是這是可怕……我幹了什麽?啊!我嚮您發誓,您弄錯了……”
她兩手抱住頭。
“啊!我的頭要爆炸了……這一切是什麽意思?可我沒有殺人……我什麽也不知道。是您早上把一切告訴我的……我難道察覺了嗎?我可憐的丈夫……還有那小埃德蒙,他是那樣愛我……我也那樣愛他……我為什麽要害死他們?您說……您說呀?我害他們總要有動機……那麽……那麽……您答話呀!”
接着,她又爆發出一股怒氣,緊握拳頭,氣勢洶洶地衝嚮官員們,吼道:
“你們衹是劊子手……你們無權這樣折磨一個女人!啊!多可怕呀!指控我殺了人……要把我抓起來……毫無根據!啊!可惡!……你們都是劊子手!尤其是你(她對佩雷納說),是的,是你……我很清楚……你是……敵人……啊!我明白……你有道理……你昨夜在場,你……為什麽不把你抓起來?為什麽不說是你,你昨夜在這裏……我不在這裏,……我什麽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我一概不清楚,為什麽要抓我?……為什麽不說是你?”
最後幾句話含含糊糊,勉強纔可聽清。她沒有一絲力氣了,不得不坐下來。她腦袋垂到膝蓋上,又放聲哭起來。
佩雷納走過去,托起她的額頭,望着她淚水橫流的臉,說:
“兩衹蘋果上的牙印是一樣的。毫無疑問,都是您留下的。”
“不是。”她說。
“是。”他肯定道,“這是不容否認的事實。但是,頭一隻蘋果上的牙印,也可能是您在昨夜之前留下的,也就是說,您可能是昨天咬的這衹蘋果……”
她結結巴巴道:
“您相信嗎?……是啊,也許,我覺得,我想起來……昨天早上……”
但警察總監打斷她的話:
“太太,不必說了,我剛問了西爾威斯特……是他昨天晚上八點鐘去買的蘋果。弗維爾先生上床時,四衹蘋果還好好地擺在果盤裏。今早八點鐘,果盤裏衹剩了三個。因此,花園裏找到的這個就是第四個,這是不容置疑的。而這第四個昨夜被人咬過了,留下的是您的牙印。”
她語無倫次地說:
“這不是我……不是我……不是我的牙印。”
“可是……”
“這不是我的牙印……我憑我靈魂的永福發誓……我發誓,如果是我的,我就去死……是的,去死……我寧願死,也不願坐牢……我要自殺……我要自殺……”
她的眼睛發直。她挺直身體,努力想站起來,可是剛一離座,就轉了幾個圈,倒在地上,不省人事了。
當大傢忙着照料她時,馬澤魯嚮堂路易使了個眼色,低聲說:
“老闆,快走。”
“啊!解禁了。我自由了?”
“老闆,您看看那人,剛進來不到十分鐘,正和總監說話的那個。您認識他嗎?”
“媽的!”佩雷納打量那面色紅潤的大胖子後駡道,“媽的!是副局長韋貝。”
韋貝一直盯着他不放。
“老闆,他認出您了!他一眼就認出了亞森·羅平。碰上他,您就別想偽裝掩飾了。他眼睛厲害得很。您跟他玩的那些花招,您還記得吧?①您問問自己,看看他會不會施加報復。”
①見《八一三》。——原註
“他報告了總監,是嗎?”
“當然。總監命令手下盯住您。您要是想開溜,就把您抓起來。”
“既然如此,也沒什麽辦法了。”
“怎麽,沒什麽辦法?衹要把他們甩掉就行了,利利索索地。”
“這又有什麽用?反正我得回傢,而我傢在哪兒大傢都知道。”
“唉!發生了這樣的事,您還有膽子回傢?”
“那我睡哪兒?睡橋下?”
“唉,雷打的!發生了這樣的案子,一定會引起議論,您已經完全徹底牽扯進去了,大夥兒會掉轉槍口,攻擊您的,您難道不明白嗎?”
“那怎麽辦?”
“怎麽辦?丟下這事別管了。”
“那殺害柯斯莫·莫寧頓和弗維爾的兇手呢?”
“警察會管的。”
“你真蠢,亞歷山大。”
“那好,您又變回亞森·羅平,那看不見逮不着的亞森·羅平,像從前一樣,親自跟他們對着幹。不過,我的好上帝,您千萬不要再充佩雷納!太危險了。也不要再公然管一件與您無關的閑事了。”
“亞歷山大,你真是說得好。我跟這兩億元有關,還說是閑事。要是佩雷納不堅守崗位,兩億元就會從他眼皮下溜走。好不容易能夠堂堂正正地賺幾個銅板,卻拿不到手,你說這氣不氣人。”
“可他們要是逮捕您呢?”
“不可能。我已經死了。”
“亞森·羅平是死了。可是佩雷納活着。”
“既然他們今天沒抓我,我就平安無事了。”
“這衹是推遲執行罷了。從現在起到將您逮捕為止,您的住宅將被包圍。您將受到日夜監視。命令十分明確。”
“那太好了!我就是夜裏害怕。”
“可是,媽的!您指望什麽嘛?”
“亞歷山大,我什麽也不指望。我衹是心裏有底。我相信,現在沒人敢抓我。”
“韋貝會不舒服的!”
“我纔沒把韋貝放在眼裏哩。沒有命令,韋貝什麽也做不了。”
“可是命令,別人會給他下的!”
“盯着我的命令,是的,會下的;可是抓我的命令,不會的。警察總監在我的事兒上捲進來太深,不得不給我撐腰。再說,還有這一點,案子這樣復雜,這樣不合邏輯,你們不可能查出結果的。總有一天,你們會來找我。因為除了我,沒有誰能鬥得過這麽厲害的對手。你和韋貝都不行。你們保安局的那批同事更不行。我等着你上門來請,亞歷山大。”
第二天,司法鑒定證實,兩衹蘋果上的牙印是同一個人的,那塊巧剋力上的牙印也是。
另外,有一個出租車司機來證明,昨晚一位太太走出歌劇院時叫他,叫他一直開到亨利一馬丁大道盡頭,在那兒下了車。
而亨利一馬丁大道盡頭離弗維爾公館衹有五分鐘路。
這個司機被帶到弗維爾夫人面前,一眼就認出是她。
她在那一帶待了一個多小時,幹了些什麽呢?
瑪麗—安娜·弗維爾被送到拘留所。
當晚,她就睡在了聖拉紮爾監獄。
這一天,記者開始披露一些調查的細節,如發現了牙印等。不過他們不知道是誰的牙印。這一天,兩傢大日報發表的文章,用的就是堂路易·佩雷納用來表示蘋果上的牙印的兩個字:虎牙。這兩個兇險的字讓人想到這個案子殘忍、兇狠,充滿了獸性。
他甚至沒有跟堂路易打招呼。倘若保安局的長官不問這個私自闖入的傢夥是什麽角色,檢察院的人還以為他是馬澤魯的助手。
總監匆匆檢查了兩具屍體,就讓馬澤魯簡要地匯報情況。
接着,他回到前廳,上樓去二樓的客廳。弗維爾夫人聽說他來了,趕緊出來接待。
佩雷納一直在過道裏沒動,這時溜進前廳。公館的僕人這時已經得知發生了謀殺案,都在前廳進進出出。他走下幾步臺階,來到大門口。
有兩個人守在門口。其中一個說:
“不準出去。”
“可是……”
“不準通行……這是命令。”
“命令?……誰下的?”
“總監本人。”
“真不巧,”佩雷納笑着說,“我守了一夜,餓壞了。沒辦法去弄點東西塞塞牙縫嗎?”
兩個警察對視一眼。然後其中一個示意西爾威斯特過來。僕人走過去,與他交談幾句,便朝廚房與配膳房走去,從那裏拿來一隻羊角面包。
堂路易道了謝,心想:“好,這下探明了,我已經被禁閉了。我想知道的正是這點。不過德斯馬利翁先生少了點邏輯頭腦。因為,他若是想把亞森·羅平扣留在這裏,這幾個老實巴交的警察根本不夠用!如果是扣留堂路易·佩雷納,這些警察就更是英雄無用武之地,既然開溜的佩雷納先生從真佩雷納先生那兒奪來繼承好柯斯莫錢財的機會,這些傢夥我當然沒放在眼裏。”
他果然又在過道裏坐下來,靜候事態發展。
從工作室敞開的門口,他看見檢察官正在房間裏作調查。法醫對兩具屍體作了初步檢查,立即發現了中毒的跡象,就和頭天晚上在韋羅偵探屍體上發現的一模一樣。接着警察擡起屍體,搬到三樓兩間相連的房問。從前這是父子倆的臥室。
總監這時下樓來,對檢察官說:
“可憐的女人!她不願明白……當她聽懂我說的話後,身子僵直地往地上一倒,就昏過去了。你們想想,丈夫和兒子一下子就沒了……可憐女人吶!”
堂路易聽見了這些話。這以後,他就什麽也看不見什麽也聽不見了。工作室的門關上了。總監大概在外面,從花園通往大門的通道上下了些命令,因為那兩個警察來到前廳,來到過道口子上,一左一右,守在幃幔兩邊。
“顯然,”佩雷納尋思,“我的身價並沒有提高。亞歷山大該會多麽不安啊!多麽不安啊!”
中午,西爾威斯特拿衹托盤,給他送了些吃的來。
飯後,又開始了漫長的、難堪的等待。
在工作室和公館裏,被午餐中斷的調查重又開始了。檢察官和警察在他身邊來來去去,各種聲音從四面八方傳來。到後來,他覺得睏倦、乏味,就仰靠在扶手椅上,睡着了。
馬澤魯叫醒他的時候,已是下午四點了。馬澤魯領他往前走,一邊低聲說:
“喂!您發現他了吧?”
“誰?”
“罪犯!”
“當然發現了!”佩雷納說,“就跟說你好一樣簡單。”
“啊!好極了。”馬澤魯高興地說,絲毫沒聽出這句話的戲謔意味。“正如您早上說的,要是沒有發現,您就完了。”
堂路易進了工作室。屋裏已經坐着共和國檢察官、預審法官、保安局的長官、警察分局的局長和兩個便衣偵探,三個穿製服的警察。
外邊,絮謝大道上,響起了一片喧鬧聲。當警察分局長和三個警察奉總監之命,出去驅趕人群時,大傢聽見一個報販扯着嘶啞的嗓子在叫賣:
“絮謝大道的雙重謀殺案!韋羅偵探遽死揭秘!警察當局驚慌失措!”
接着,門又關上了。又是一片寂靜。
“馬澤魯並沒弄錯。”堂路易想,“事情明明白白,不是‘別人’就是我。在訊問過程中,要是我不能從言語與事實中,引出一絲理智之光,從而嚮他們指出那神秘的兇手,他們今晚就會把我作為公衆議論的材料交出去。當心點,我的好羅平!”
從前,每次臨近激烈的戰鬥,他都感到全身掠過一陣快樂的震顫。此刻,他又感覺到了。事實上,這場戰鬥,將是他所經歷的最殘酷最激烈的戰鬥之一。他瞭解總監的名望、經驗,他的固執,以及親自審理大案要案,取得突破之後再移交法官的愛好,他也清楚保安局長官的職業素質,預審法官的精明與鞭闢入裏的邏輯頭腦。
攻擊由警察總監指揮。他直截了當地發問,毫不轉彎抹角,聲音稍顯冷淡,對堂路易友好的聲調已經消失。態度也更為僵硬,頭天給堂路易留下深刻印象的友善已蕩然無存。
“先生,”他說,“您作為柯斯莫·莫寧頓先生的代表和普遍遺贈財産承受人,在一定的形勢下,要求到這裏值班過夜,而在這一夜這裏發生了一起雙重謀殺案。我們希望您能對昨夜的情況作出詳盡的敘述。”
“總監先生,換句話說,”佩雷納迎頭痛擊這次進攻,“換句話說,您根據特定的形勢,准許我在此過夜,您一定願意知道我的證詞與馬澤魯隊長的證詞是否完全一致吧?”
“是的。”總監說。
“這就是說,您覺得我的角色可疑?”
德斯馬利翁先生遲疑了一下。他的眼睛緊盯着堂路易的眼睛。顯然,對方坦誠的目光給他印象很深。但他還是回答道:
“先生,您不應該嚮我提問。”答復很明確,聲調卻很生硬。
堂路易欠一欠身,說:
“總監先生,我服從您的命令。”
“請把您所知道的情況都說出來。”
於是堂路易把昨夜的情況細敘了一遍。之後,總監思索片刻,問道:
“有一點我們必須弄清楚。凌晨兩點半您進了這間房,坐在弗維爾先生床邊,難道沒有發現絲毫表明他已死亡的跡象?”
“總監先生,沒有……否則我和馬澤魯隊長早就報警了。”
“通往花園的門是關的?”
“肯定是關的,因為我們早上七點不得不開門出去檢查。”
“用什麽開的?”
“那串鑰匙。”
“那些兇手從外面進來,怎麽可能打開門呢?”
“用另配的鑰匙。”
“您有證據允許您作這種假設嗎?”
“沒有,總監先生。”
“那麽,我們應該想到,門不可能從外邊打開,罪犯就在屋裏,直到找到相反的證據為止。”
“可是,總監先生,屋裏衹有我和馬澤魯隊長!”
出現了一陣沉默。沉默的意味不容置疑。而總監先生的話說得更加明白:
“您夜裏沒睡?”
“睡了。不過是一夜將盡的時候。”
“這以前,您在過道裏沒睡嗎?”
“沒有。”
“馬澤魯隊長呢?”
堂路易猶豫了一下。他能夠指望誠實正直的馬澤魯違心地說假話嗎?
他答道:
“馬澤魯隊長在扶手椅上睡着了,兩個小時以後,弗維爾夫人回來時纔醒。”
又是一陣沉默,顯然意味着:
“因此,在馬澤魯隊長睡着的兩個小時裏,您實際上可能開門殺害弗維爾父子。”
訊問完全按照佩雷納預見的步驟進行。包圍圈越來越緊。對手很有邏輯頭腦,又精力充沛,他由衷地欽佩。
“見鬼!”他暗忖,“明明是清白的,卻要為自己辯護,這滋味真不好受!左右兩翼都被攻破了,中央經得起攻擊嗎?”
總監與預審法官商量幾句,又開口道:
“昨晚,弗維爾先生當你們的面打開保險櫃時,裏面有什麽東西?”
“一大堆文件紙張。其中有一個灰色漆布本子,後來不見了。”
“您沒有碰那堆文件嗎?”
“連保險櫃都沒碰。總監先生。馬澤魯隊長今早大概告訴您了,為了使調查合法,他把我排斥在一邊。”
“那麽,您和那衹保險櫃沒有任何接觸?”
“任何接觸也沒有。”
總監搖搖頭,望了一眼預審法官。佩雷納若是懷疑給他設下了陷階,衹要瞧一眼馬澤魯就會得到證實!馬澤魯一臉毫無血色。
總監繼續問道:
“先生,您作了調查,應該由警察作的調查,因此,我要嚮掌握了證據的偵探提個問題。”
“總監先生,我將盡力回答。”
“是這樣的。假定保險櫃裏有一件物品,一件首飾……領帶別針上落下來的一顆鑽石,而且無可爭議地是從我們大傢都認識的人領帶別針上落下來的,而他這一夜又是在公館裏過的,這種巧合,您怎麽看呢?”
“來了,陷阱設下了。”佩雷納暗忖,“顯然,他們在保險櫃裏發現了什麽東西,便想象是我的。好。衹不過,必須假設有人把這東西是從我這兒偷去,放在保險櫃裏,以便陷害我,因為我根本沒碰保險櫃。但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我衹是昨天晚上纔捲進來,昨夜又沒見什麽人,人傢要栽贓也沒有時問。因此……”
總監又問了一句,打斷他的內心獨白:
“您怎麽看呢?”
“總監先生,這個人在公館過夜,與公館裏發生的雙重謀殺案,有不可否認的聯繫。”
“那麽,至少我們有權懷疑這個人?”
“對?”
“這是您的看法?”
“一點不錯。”
總監從口袋裏掏出一塊絲帕,攤開,兩指夾起一顆小小的藍寶石,說:
“這是我們在保險櫃裏發現的一顆緑鬆石。毫無疑問,它是您食指上那枚戒指上面的。”
堂路易勃然大怒,咬牙切齒地說:
“哼!混蛋!竟這麽卑鄙!……不,我不相信……”
他檢查戒指。那戒指中間鑲嵌着一顆黯淡無光的緑鬆石,周圍鑲着一圈不整齊的小緑鬆石,也是那種黯淡的藍色。中間確實少了一顆。總監手上那顆補上去一絲不差。
總監問:
“你有什麽話說呢?”
“我說,這顆緑鬆石是我戒指上的;戒指是柯斯莫·莫寧頓給的,是在我第一次救了他的命以後。”
“我們意見是一致的吧?”
“是的,總監先生,我們意見一致。”
堂路易·佩雷納開始在屋裏踱步,邊走邊思索。保安局的警察趕緊守住各個門口。照此看來,他明白他的被捕是肯定無疑的了。衹要總監一聲令下,馬澤魯隊長就不得不揪住老闆的領口。
堂路易又朝昔日的夥伴掃了一眼。馬澤魯匆匆做了個哀求的手勢,好像在說:“唉呀!您怎麽還不說出兇手呢?還等什麽?快呀,是時候了。”
堂路易微微一笑。
“那麽,這其中有什麽問題呢?”總監問道,還是從訊問一開始就用的那種聲調,硬裝得有禮,卻不露任何情緒。
“有……有……”
佩雷納抓住一把椅子背,拖轉過來,一屁股坐下,說道:
“我們聊聊吧。”
他是帶着這種態度、這種毅然决然的動作說的,使得總監似乎有點動搖了,喃喃說道:
“我還不明白……”
“總監先生,您會明白的。”
他慢慢地、字字清晰地說道:
“總監先生,事情很清楚。您昨晚准許了我的要求,這就極為嚴肅地使您承擔了責任。因此,您必須不惜一切代價,並且馬上查出罪犯。而那名罪犯,這就是我。至於理由,您並不缺乏,比如我在現場,門在裏面關上了,馬澤魯隊長在罪犯動手時睡着了,還有保險櫃裏發現的這顆緑鬆石。我承認,這些理由很壓人。另外,還加上這條可怕的推測,害死弗維爾父子於我有利。因為衹要柯斯莫·莫寧頓的繼承人不存在,我就可以拿到兩億元。好極了。我衹需跟您走,去拘留所……或者……”
“或者?”
“或者,把罪犯,真正的罪犯交到您手裏。”
總監嘲弄般地笑着,掏出懷錶。
“我等着哩。”
“總監先生,衹要您給我一切行動的自由,我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查出兇手。决不會要很多功夫。再說,我覺得,查明真相值得花費一點耐心。”
“我等着哩。”總監又說一遍。
“馬澤魯隊長,請通知僕人西爾威斯特,總監先生要召見他。”
看到總監示意可以,馬澤魯走了出去。
堂路易解釋道:
“總監先生,發現這顆緑鬆石,在您看來,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物證,對我來說,卻是最要緊的啓示。為什麽這麽說呢?這顆緑鬆石肯定是昨晚跌落的,滾在地毯上。因此,衹有四個人可能註意到它掉了,並且撿起來,並為了陷害我這個新敵手,把它塞進了保險櫃。第一個是你們的人,馬澤魯隊長……他,我們就不說了。第二個死了,就是弗維爾先生……他我們也不說了。第三個,是僕人西爾威斯特。我想跟他說幾句話。不用多久。”
的確,西爾威斯特的陳述十分簡短。僕人說,他一直守在廚房裏,與一個貼身女僕和另一個男傭人玩牌,直到弗維爾夫人回來他去給她開門纔離開。
“很好。”佩雷納說,“還問一句。您大概在晨報上讀到了韋羅偵探的死訊,並且看到了他的肖像?”
“是的。”
“您認識韋羅偵探嗎?”
“不認識。”
“可是他白天很可能來過這兒。”
“我不知道。”僕人答道,“弗維爾先生有很多客人都是在花園接待的。他親自給他們開門。”
“您沒有別的話要說嗎?”
“沒有。”
“請告訴弗維爾夫人,總監先生將樂意與她說一會兒話。”
西爾威斯特退出去了。
預審法官和共和國檢察官驚訝地湊近腦袋悄聲交談。
總監叫道:
“怎麽?先生,您不會斷言弗維爾夫人有什麽嫌疑吧……”
“總監先生,弗維爾夫人是可能見到我的緑鬆石掉落的第四個人。”
“那又怎麽樣?沒有確鑿證據,有權假設一位妻子會謀害丈夫,一位母親會毒殺兒子嗎?”
“我什麽也沒假設,總監先生。”
“那麽?”
堂路易沒有答話。總監毫不掩飾他的氣惱。不過他又說:
“叫她來就來吧。不過您不許開口,由我來問她。您說,我該問她什麽話?”
“總監先生,衹要問一句:除了她丈夫,弗維爾夫人是否還認識羅素姐妹傢的其他後人。”
“為什麽要提這個問題?”
“因為,如果這後人確實存在,那就不是由我,而是由他來繼承那兩億元,因而也不是我,而是他將從弗維爾父子的死亡中受益了。”
“顯然……顯然……”總監囁儒道,“……試試這條新綫索也……”
話未說完,弗維爾夫人進來了。儘管她哭得眼皮發紅,滿面淚痕,一張臉卻還是秀秀氣氣,楚楚動人。不過她的眼睛裏流露出驚恐,而腦子中縈繞不退的慘景使她整個漂亮的身體,整個言談舉止,都隱隱透出某種焦慮和衝動的意味。
“夫人,請坐。”總監極為尊重地說,“請原諒我又來勞煩您。可是我們時間寶貴,我們要盡一切努力,盡快為您失去的兩個親人報仇。”
她那秀美的雙眼又滾出了淚珠。她抽泣一聲,說:
“既然司法機關要找我,總監先生……”
“是的,要找您瞭解一點情況。您的婆婆已經過世了,對嗎?”
“是的,總監先生。”
“她是聖泰田人,娘傢的姓叫羅素?”
“對。”
“伊麗莎白·羅素?”
“對。”
“您丈夫有兄弟姐妹嗎?”
“沒有。”
“這樣,伊麗莎白·羅素就沒有一個後人了,對吧?”
“對。”
“好。不過伊麗莎白·羅素有兩姐妹,是嗎?”
“是。”
“艾爾默利娜·羅素,姐姐,移居國外,以後再沒有聽到過她的消息。另一個,妹妹,……”
“叫阿爾芒德·羅素。就是我母親。”
“嗯?您說什麽?”
“我說我母親當姑娘時名叫阿爾芒德·羅素,我嫁的是我表哥,伊麗莎白·羅素的兒子。”
這真是地地道道的戲劇情節。
這樣,姐姐傢的直係後人伊波利特·弗維爾和兒子埃德蒙一死,柯斯莫·莫寧頓的遺産就轉到了妹妹阿爾芒德·羅素這一支。而這一支迄今為止一直由弗維爾夫人所代表。
總監和預審法官交換了一個眼色,然後兩人又本能地轉身望了望堂路易·佩雷納。他沒有動。
總監又問:
“夫人,您沒有兄弟姐妹嗎?”
“沒有,總監先生。我是獨生女。”
獨生女!這就是說,既然丈夫和兒子都已死亡,柯斯莫·莫寧頓的兩億元遺産就百分之百,無可爭議地歸她,歸她一個人所有了。
官員們的腦子裏冒出一個可怕的,殘酷的念頭,怎麽也擺脫不了:面前這女人是埃德蒙·弗維爾的母親呀!總監先生觀察堂路易·佩雷納的反應,衹見他在一張紙片上寫了幾句話,遞給總監先生。
總監漸漸恢復了頭天對堂路易的友好態度,讀了這張紙條,思索片刻,便嚮弗維爾夫人問道:
“您兒子埃德蒙多少歲了?”
“十七歲。”
“您看上去這麽年輕……”
“埃德蒙不是我的親生子,而是繼子,是我丈夫頭一個妻子生的。她已經死了。”
“啊!……這樣,埃德蒙·弗維爾……”總監喃喃說道,話沒有說完……
纔過兩分鐘,形勢就完全變了。在官員們看來,弗維爾夫人不再是那個不可指責的寡婦與母親,而突然變成了應該盤問的女人。儘管大傢對她先就抱有好感,深表同情,儘管她的美貌如此迷人,但大傢不可能不尋思,這女人會不會出於某種理由,比如說,獨吞那筆巨額財富的貪心,而一時發狂,殺了丈夫和繼子。不管怎樣,問題明擺在那兒。必須把它解答出來。
總監又問:
“您見過這顆緑鬆石嗎?”
他把寶石遞過去。她接過來,拈在手上,細細打量,毫不驚慌。
“沒見過。”她說,“我有根緑鬆石項鏈,從未戴過。但顆粒更大,而且每一粒形狀都很規則。”
“這一粒,我們是在保險櫃裏找到的。”總監說,“是我們一個熟人戒指上的。”
“那麽,”她立即答道,“應該找到那個人。”
“他在這兒。”總監說,指指堂路易。堂路易坐在一邊,弗維爾夫人進來時不曾註意到。
她見到佩雷納,渾身一戰,驚慌地叫道:
“這位先生昨晚在這兒!和我丈夫聊天……喏,和那一位一起,”她指着馬澤魯隊長……“應該問問他們,看他們是為什麽事來的。您知道,既然這顆緑鬆石是他們中一個人的,那麽……”
暗示十分明顯,衹是多麽笨拙!而且加重了佩雷納這段論據的分量:“撿起這顆緑鬆石的人,昨晚見到我,並想陷害我。而除了弗維爾先生和馬澤魯隊長,昨晚衹有兩個人見到我:僕人西爾威斯特和弗維爾夫人。這一來,僕人西爾威斯特就排除在外了,是弗維爾夫人把這顆緑鬆石放進保險櫃的。”
總監又問:
“夫人,您能把那副項鏈給我看看嗎?”
“當然可以。它和我其他的首飾,都放在我的梳妝臺裏。我這就去拿來。”
“您就不必親自跑了,夫人。您的女僕知道嗎?”
“知道。”
“那麽,馬澤魯隊長陪她去取來。”
馬澤魯出去了幾分鐘。這幾分鐘大傢都沒說話。弗維爾夫人似乎沉浸在悲痛之中。總監一直在觀察她。
馬澤魯帶了一個大盒子回來。裏面有許多小珠寶匣子和首飾。
總監找到那串項鏈,細細打量,果然發現上面的寶石與那顆緑鬆石不同,而且一顆也不缺……
不過,他分開兩個小匣子,取出一個也嵌着藍寶石的頭飾時,不覺做了個意外的手勢。
“這兩枚鑰匙,是開什麽鎖的?”他指着兩枚鑰匙問道。那兩枚鑰匙與通花園的側門鑰匙形狀相同。
弗維爾夫人仍然十分鎮定。臉上不顯絲毫驚慌。沒有任何跡象表明,這兩枚鑰匙被人發現使她驚慌。她衹是說:
“我不清楚……老早就放在這裏面了……”
“馬澤魯,”總監命令道,“拿去開開這張門。”
馬澤魯執行了命令。門開了。
“的確,”弗維爾夫人說,“我現在想起來了,是我丈夫交給我的。我有兩套……”
這些話說得再從容平淡不過,好像年輕女人還沒意識到那衝她而來的可怕罪名。
她這種從容沉着最叫人傷腦筋。這是絶對清白無辜的表現,還是罪犯老姦巨猾,遇事不慌呢?難道這場戲她一點也不明白,她在其中無意識地扮演主角?抑或,她覺察到那可怕的指控漸漸從四面八方逼過來,以最恐怖的危險威脅着她?不過,既然是這樣,她怎麽可能幹出這種出奇的蠢事,把這兩枚鑰匙保存下來呢?
大傢腦子裏都冒出一連串的問題。總監這樣問道:
“兇殺案發生的時候,您不在傢,對嗎,夫人?”
“對。”
“您去了歌劇院?”
“是的。後來又出席一個朋友艾爾辛格夫人的晚會。”
“司機送您去的嗎?”
“去歌劇院,是的。然後我就讓他回車庫了。晚會出來是他去接的。”
“啊!”總監道,“從歌劇院到艾爾辛格夫人傢,您是怎麽去的呢?”
直到這時弗維爾夫人似乎纔明白,她是一場真正訊問的對象,於是她的目光和神態顯得有些不安。她答道:
“我叫了一輛汽車。”
“在街上?”
“在歌劇院廣場。”
“那麽,是十二點?”
“不,十一點半。沒散場我就出來了。”
“您急於趕到朋友傢?”
“對……或者,不如說……”
她突然停住了,兩邊面頰漲得通紅,嘴唇和下巴激動得直顫。她問:
“為什麽問我這些事?”
“夫人,必須問這些事。有助於我們弄清案情。我請求您回答我的問題。您是什麽時候到朋友傢的?”
“我不太清楚……我沒註意。”
“您是徑直去的嗎?”
“差不多是吧。”
“怎麽?差不多?”
“對……我有點頭暈,就叫司機開上香榭麗捨大街……樹林大道……慢慢開……然後,又回到香榭麗捨……”
她的話語越來越混亂,聲音越來越模糊。到後來,她頭一低,不出聲了。
當然,她的沉默並不意味着她供認了。也沒有任何跡象可以讓人認為,她這麽虛弱並不是因為悲痛。不過她顯得這麽疲憊,以至於人傢可以說,她覺得自己完了,就幹脆放棄抗爭。現在她成了案情的焦點。大傢對她幾乎生出幾分憐憫;她如此不善於自衛,使得大傢都不忍心進一步逼她。
事實上,總監先生顯得有些猶豫不决,似乎勝利來得過於容易,反使他對窮追猛打産生了顧慮。
他無意識地看了佩雷納。
佩雷納遞給他一張紙條,說:
“這是艾爾辛格夫人的電話號碼。”
總監喃喃說道:
“對……的確……可以查證……”
於是,他拿起話筒,說:
“喂……請接盧浮宮25—04。”
電話立即接通了。他對着話筒說:
“請問是誰?……膳食總管……啊!好……艾爾辛格夫人在傢嗎?……不在……先生呢?也不在……不過,我想,您可以回答我的問題……我是德斯馬利翁先生,巴黎警察總監。我想瞭解一點情況。弗維爾夫人昨夜是什麽時候到府上的?您怎麽說的?……您有把握嗎?……凌晨兩點?……沒早一點?……什麽時候離開的呢?……十分鐘以後,對嗎?……好……那麽,到達的時刻,您沒說錯吧?……我極為註重這一點……那麽,確實是凌晨兩點?……凌晨兩點……很好。謝謝您。”
當總監轉過身時,發現弗維爾夫人站在他身旁,極為焦急地望着他。在場的人腦子裏都冒出一個念頭:眼前這個女人要末絶對是清白無辜的,要麽是個極為出色的演員,那張臉上顯出完全清白的表情。
“您想幹什麽?……”她氣急敗壞地說,“這是什麽意思?您能給我解釋嗎?”
德斯馬利翁先生衹是問她:
“昨夜十一點半到凌晨兩點,您在幹什麽?”
這是個可怕的問題,問到了要害。言下之意十分明白:“在兇殺案發生的這段時間裏,您要是不能準確地說明您在幹什麽,我們就有權認定,您與您丈夫和繼子的被害有關……”
她明白這一點,身子晃了幾晃,低聲抱怨道:
“這真要命……這真要命……”
總監又問一遍:
“您在幹什麽?回答這個問題應該不難。”
“唉!”她仍是一口抱怨的語氣,“你們怎麽可能相信呢?……唉!不會的……不會的……這可能嗎?你們怎麽可能相信呢?”
“我什麽都還沒有相信,哪怕是……再說,一句話,您實話實說就是了。”
她嘴唇翕動着,猛地做了個毅然决然的動作,似乎鼓起了勇氣,就要說出昨夜所幹的事情,可忽然一下,她又顯得驚慌失措,張口結舌,含含糊糊地吐出幾個音節,就往扶手椅上一倒,猛烈地抽泣起來,一邊發出絶望的叫喊。
這就是招認。至少是招認她無力作出說得過去的解釋,以便結束這場訊問。
警察總監走到一邊,和預審法官,共和國檢察官低聲交談。
佩雷納和馬澤魯隊長待在一起。
馬澤魯低語道:
“我剛纔是怎麽跟您說的?我知道您會想出法子的!啊!您是多麽了不起的人!您抓着了要害!……”
想到老闆排除了謀殺的嫌疑,再也不用與他的長官爭來辯去糾纏不清了,馬澤魯就開心了。他幾乎像敬重老闆一樣尊重長官。現在,大傢和好了,“彼此仍是朋友。”馬澤魯覺得快活得透不過氣來。
“會把她關起來,咹?”
“不,”佩雷納道,“還沒有足夠的‘把柄’,可以把她抓起來。”
“怎麽?”馬澤魯生氣了,低聲埋怨道,“還沒有足夠的證據?!不管怎麽樣,我希望您不要放過她。不然,她會反咬一口,攻擊您的!老闆,給她來一下狠的,把她瞭瞭,這樣一個鬼女人!”
堂路易一直在思索。他想到從四面八方向弗維爾太太逼過來的事實,想到前所未聞的巧合。那决定性的證據,將匯集所有事實,給起訴提供基礎的證據,佩雷納拿得出來。這就是那衹扔在花園灌木叢中的蘋果上的牙印。對司法機關來說,這就和指紋一樣有效。尤其是可以用那塊巧剋力上的牙印來驗證蘋果上的牙印。
不過他猶豫不决。他焦慮而關切地打量着這個女人,又覺得憐憫,又覺得厭惡。照種種跡象看來,是她殺了自己的丈夫和兒子,他應不應該放她一馬?他有沒有權利扮演這伸張正義者的角色?他要是弄錯了怎麽辦?
這時德斯馬利翁先生走過來,裝出跟馬澤魯說話的樣子,問佩雷納道:
“您是怎麽看的?”
馬澤魯點着頭。堂路易回答道:
“總監先生,我想,這女人如果是罪犯,是有權自我辯護的,可她的辯護大笨拙了,令人無法相信。”
“這就是說……?”
“就是說,她大概是某個同謀手中的工具。”
“同謀?”
“總監先生,您記得昨天她丈夫在署裏是怎麽叫的吧:‘啊!那幫壞蛋!……那幫壞蛋!’因此,至少有一個同謀。馬澤魯隊長也許跟您匯報了,我們昨天在新橋咖啡館瞭解到,韋羅偵探在那兒的時候,有一個蓄着慄色絡腮鬍子,拄一根銀柄烏木拐棍的男人也在那裏,所以……”
“所以,”總監把他的話接過去說完,“我們今天根據簡單的假定,把弗維爾太太拘捕,就有可能順藤摸瓜,抓到同謀,是吧?”
佩雷納沒有答話。總監若有所思地說:
“拘捕她……拘捕她……還需要一個證據……您沒有發現什麽痕跡?……”
“沒有,總監先生。我的調查匆匆忙忙,確實粗略。”
“可我們的調查很細。我們把這間房徹底搜了一遍。”
“總監先生,花園呢?”
“也徹底搜了。”
“也那麽細?”
“也許沒那樣細。不過我覺得……”
“我的感覺卻相反,總監先生。兇手是從花園進來的,也是從花園出去的,或許留下了什麽痕跡……”
“馬澤魯,”總監吩咐道,“您再去細細地搜查一遍。”
馬澤魯出去了。佩雷納又退到一邊,聽見警察總監反復對預審法官說:
“唉!衹要有一個證據就行了!衹要一個!這女人顯然是罪犯。她太讓人懷疑了!……還有,柯斯莫·莫寧頓的億萬傢財……可是,另一方面,您看着她,她那張漂亮臉蛋顯得那麽誠實,她是那麽痛苦,又像是清白無辜的。”
她一直在抽泣,身子一抽一聳的,有時猛地發作,拳頭攥得緊緊的。有一陣,她緊緊抓着被眼淚打濕的手帕,塞在牙間,狠命地撕着,像有些女演員那樣。佩雷納看着她那一口濕津津亮閃閃稍大了一點的白牙在細麻布後面咬合着。他想到了蘋果上的牙印。他極想知道那牙印與手帕上的牙印是否同一個人的。
馬澤魯進來了。總監立即朝他走過去。馬澤魯把枝葉叢中拾到的蘋果拿給他看。佩雷納馬上看出,總監對馬澤魯這一出人意料的發現和解釋極為重視。
在場的官員們聚在一起,商量了很久,最後作出的决定,是堂路易已料到的。
總監先生回到弗維爾夫人身邊。
這是結尾了。
他思考了一會,看這最後一仗該怎麽打,然後,他說:
“太太,您還不能告訴我們,昨夜您是怎麽度過的麽?”
她努力壓住抽泣,低聲道:
“能……能……我坐汽車……兜風……有時,也下來走一走……”
“這事,我們是很容易查證的,衹要找來司機一問……您不告訴我們,給我們的印象……可不大好,您得抓緊時機,打消這種印象……”
“我準備把什麽都……”
“好吧。犯下謀殺案的那個人,或者那幫人中的一個,在一個蘋果上咬了一口,隨後就丟在花園裏,我們剛纔找到了。為了打消對您的假設,您能不能也同樣咬一口呢……”
“哦!肯定可以,”她立即答應說,“衹要能讓你們相信……”
總監把那衹盛了三個蘋果的果盤遞給她。她抓起一隻,送到嘴邊。
這是個决定性的行動。要是兩個牙印相同,那就證據確鑿,無可否認了。
因此,她正要咬上去時,又突然停住了,好像害怕了似的……怕踩圈套?怕有暗藏的危險,要把她斷送?不管怎麽樣,她這份猶豫,比任何事情都對她不利。因為她若是清白的,這樣猶豫就叫人不可理解,若是罪犯,這就很能說明問題。
“太太,您怕什麽?”總監先生問。
“不怕……什麽也不怕……”她哆嗦着說,“我不清楚……我什麽都怕……這一切是這樣可怕。”
“可是,太太,我嚮您保證,我們要您做的事並不要緊,我相信,這對您衹有好處。那麽……?”
她把手往嘴邊送,擡起一點,再擡起一點,緩緩地,顯得還未打定主意。確實,照事情發生的方式來看,這場面是有些莊嚴、悲壯,讓人心情沉重。
“我要是拒絶呢?”她突然問。
“太太,您完全有權利拒絶。”總監說,“可是何必這麽做呢?我相信,您的律師會第一個勸您……”
“我的律師……”她結結巴巴地說,明白了這句話的可怕含義。
驀地,她狠下决心,臉都變了形,一副生死關頭豁出去的樣子,舉起手,張開嘴,衹見兩排白牙一亮,就在蘋果上咬了下去。
“先生,我咬了。”她說。
總監朝預審法官轉過身來。
“花園裏找到的那衹蘋果,在您那裏吧?”
“在這兒,總監先生。”
總監把兩衹蘋果拿在一起比較。
大傢圍過來,關切地看着,異口同聲地發出一聲驚呼。
兩衹牙印相同。
相同!當然,必須等到專傢鑒定之後,才能確定所有細小之處,每顆牙齒的印痕是否完全相同。不過有一點是明白無誤的;那兩道麯綫完全相似。兩衹蘋果上的圓弧是一樣的。兩衹半圓形都窄窄的,稍稍偏長,帶點橢圓,幾乎可以疊合在一起。牙印不大。這也是弗維爾夫人的頜部特徵。
在場的人不作一聲。總監先生擡起頭。弗維爾夫人呆若木雞,臉色蒼白,嚇壞了。縱使她的表情靈活多變,她的才華非同一般,能夠表達恐懼、驚愕和憤怒的情緒,也無法讓大傢不相信眼前這不容置疑的鐵證。
兩個牙印相同:同一口牙齒在兩衹蘋果上咬出來的。
總監開口了:
“太太……”
“不,不……”她一陣瘋狂,大聲叫道,“不……這不是真的……這衹是一場惡夢……一場惡夢,難道不是嗎?您不會逮捕我吧?我,我要去坐牢!可是這是可怕……我幹了什麽?啊!我嚮您發誓,您弄錯了……”
她兩手抱住頭。
“啊!我的頭要爆炸了……這一切是什麽意思?可我沒有殺人……我什麽也不知道。是您早上把一切告訴我的……我難道察覺了嗎?我可憐的丈夫……還有那小埃德蒙,他是那樣愛我……我也那樣愛他……我為什麽要害死他們?您說……您說呀?我害他們總要有動機……那麽……那麽……您答話呀!”
接着,她又爆發出一股怒氣,緊握拳頭,氣勢洶洶地衝嚮官員們,吼道:
“你們衹是劊子手……你們無權這樣折磨一個女人!啊!多可怕呀!指控我殺了人……要把我抓起來……毫無根據!啊!可惡!……你們都是劊子手!尤其是你(她對佩雷納說),是的,是你……我很清楚……你是……敵人……啊!我明白……你有道理……你昨夜在場,你……為什麽不把你抓起來?為什麽不說是你,你昨夜在這裏……我不在這裏,……我什麽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我一概不清楚,為什麽要抓我?……為什麽不說是你?”
最後幾句話含含糊糊,勉強纔可聽清。她沒有一絲力氣了,不得不坐下來。她腦袋垂到膝蓋上,又放聲哭起來。
佩雷納走過去,托起她的額頭,望着她淚水橫流的臉,說:
“兩衹蘋果上的牙印是一樣的。毫無疑問,都是您留下的。”
“不是。”她說。
“是。”他肯定道,“這是不容否認的事實。但是,頭一隻蘋果上的牙印,也可能是您在昨夜之前留下的,也就是說,您可能是昨天咬的這衹蘋果……”
她結結巴巴道:
“您相信嗎?……是啊,也許,我覺得,我想起來……昨天早上……”
但警察總監打斷她的話:
“太太,不必說了,我剛問了西爾威斯特……是他昨天晚上八點鐘去買的蘋果。弗維爾先生上床時,四衹蘋果還好好地擺在果盤裏。今早八點鐘,果盤裏衹剩了三個。因此,花園裏找到的這個就是第四個,這是不容置疑的。而這第四個昨夜被人咬過了,留下的是您的牙印。”
她語無倫次地說:
“這不是我……不是我……不是我的牙印。”
“可是……”
“這不是我的牙印……我憑我靈魂的永福發誓……我發誓,如果是我的,我就去死……是的,去死……我寧願死,也不願坐牢……我要自殺……我要自殺……”
她的眼睛發直。她挺直身體,努力想站起來,可是剛一離座,就轉了幾個圈,倒在地上,不省人事了。
當大傢忙着照料她時,馬澤魯嚮堂路易使了個眼色,低聲說:
“老闆,快走。”
“啊!解禁了。我自由了?”
“老闆,您看看那人,剛進來不到十分鐘,正和總監說話的那個。您認識他嗎?”
“媽的!”佩雷納打量那面色紅潤的大胖子後駡道,“媽的!是副局長韋貝。”
韋貝一直盯着他不放。
“老闆,他認出您了!他一眼就認出了亞森·羅平。碰上他,您就別想偽裝掩飾了。他眼睛厲害得很。您跟他玩的那些花招,您還記得吧?①您問問自己,看看他會不會施加報復。”
①見《八一三》。——原註
“他報告了總監,是嗎?”
“當然。總監命令手下盯住您。您要是想開溜,就把您抓起來。”
“既然如此,也沒什麽辦法了。”
“怎麽,沒什麽辦法?衹要把他們甩掉就行了,利利索索地。”
“這又有什麽用?反正我得回傢,而我傢在哪兒大傢都知道。”
“唉!發生了這樣的事,您還有膽子回傢?”
“那我睡哪兒?睡橋下?”
“唉,雷打的!發生了這樣的案子,一定會引起議論,您已經完全徹底牽扯進去了,大夥兒會掉轉槍口,攻擊您的,您難道不明白嗎?”
“那怎麽辦?”
“怎麽辦?丟下這事別管了。”
“那殺害柯斯莫·莫寧頓和弗維爾的兇手呢?”
“警察會管的。”
“你真蠢,亞歷山大。”
“那好,您又變回亞森·羅平,那看不見逮不着的亞森·羅平,像從前一樣,親自跟他們對着幹。不過,我的好上帝,您千萬不要再充佩雷納!太危險了。也不要再公然管一件與您無關的閑事了。”
“亞歷山大,你真是說得好。我跟這兩億元有關,還說是閑事。要是佩雷納不堅守崗位,兩億元就會從他眼皮下溜走。好不容易能夠堂堂正正地賺幾個銅板,卻拿不到手,你說這氣不氣人。”
“可他們要是逮捕您呢?”
“不可能。我已經死了。”
“亞森·羅平是死了。可是佩雷納活着。”
“既然他們今天沒抓我,我就平安無事了。”
“這衹是推遲執行罷了。從現在起到將您逮捕為止,您的住宅將被包圍。您將受到日夜監視。命令十分明確。”
“那太好了!我就是夜裏害怕。”
“可是,媽的!您指望什麽嘛?”
“亞歷山大,我什麽也不指望。我衹是心裏有底。我相信,現在沒人敢抓我。”
“韋貝會不舒服的!”
“我纔沒把韋貝放在眼裏哩。沒有命令,韋貝什麽也做不了。”
“可是命令,別人會給他下的!”
“盯着我的命令,是的,會下的;可是抓我的命令,不會的。警察總監在我的事兒上捲進來太深,不得不給我撐腰。再說,還有這一點,案子這樣復雜,這樣不合邏輯,你們不可能查出結果的。總有一天,你們會來找我。因為除了我,沒有誰能鬥得過這麽厲害的對手。你和韋貝都不行。你們保安局的那批同事更不行。我等着你上門來請,亞歷山大。”
第二天,司法鑒定證實,兩衹蘋果上的牙印是同一個人的,那塊巧剋力上的牙印也是。
另外,有一個出租車司機來證明,昨晚一位太太走出歌劇院時叫他,叫他一直開到亨利一馬丁大道盡頭,在那兒下了車。
而亨利一馬丁大道盡頭離弗維爾公館衹有五分鐘路。
這個司機被帶到弗維爾夫人面前,一眼就認出是她。
她在那一帶待了一個多小時,幹了些什麽呢?
瑪麗—安娜·弗維爾被送到拘留所。
當晚,她就睡在了聖拉紮爾監獄。
這一天,記者開始披露一些調查的細節,如發現了牙印等。不過他們不知道是誰的牙印。這一天,兩傢大日報發表的文章,用的就是堂路易·佩雷納用來表示蘋果上的牙印的兩個字:虎牙。這兩個兇險的字讓人想到這個案子殘忍、兇狠,充滿了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