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传记>> 佚名 Yi Ming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冀中名將-呂正操
  呂正操,1905年出生於遼寧海城。1922年參加東北軍。1937年10月在冀中率部脫離國民黨五十三軍,任八路軍第三縱隊司令員兼冀中軍區司令員,創建冀中平原抗日根據地。1943年9月,任晉綏軍區司令員。1945年10月,任東北民主聯軍副總司令員。1946年7月任東北鐵路總局總局長兼政委。1949年4月,任軍委鐵道部副部長。建國後,歷任鐵道部副部長、代部長、部長,鐵道兵政委等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曾任中共中央委員、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等。
  
  小樵易幟名震冀中
  
  出河北晉縣城東20華裏,是冀中聞名的村鎮小樵鎮。1937年以前的小樵鎮墻高城大,街面上商事繁忙,棉花店、布店、當鋪、肉坊、酒館、雜貨,生意興隆。“七七事變”一聲槍響,距盧溝橋不過數百裏之遙的小樵鎮立時人心惶惶。眼看日本侵略軍在華北長驅直入,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10月初傳來消息:日本人占了保定,到了藁城,國民黨五十三軍在梅花鎮剛和日軍接火,主力便嚮南逃跑。
  
  呂正操此時在國民黨五十三軍一三○師六九一團任團長。“七七事變”後第三天,呂正操遵照共産黨北方局指示,由石傢莊回師北上,留在敵後,找地方黨開展抗日遊擊戰爭。9月15日,六九一團在永清縣境內永定河右岸與日軍交火。在呂正操“死守陣地”的命令下,全團官兵異常英勇,三營主陣地上營長、營副和連長、排長悉數犧牲。但日軍由六九一團和六九二團结合部突破防綫,置死守陣地的六九一團於不顧,無所顧忌地長距直入。五十三軍軍長萬福麟、師長周福成、旅長叢兆麟無一不倉皇后撤,並下令六九一團作為全軍的掩護部隊隨軍撤退。
  
  10月10日下午,六九一團先頭部隊進抵束鹿縣半壁店,與日軍騎兵隊遭遇。尖兵連果斷地搶占村莊,嚮敵進攻,激戰一小時,斃日軍少尉隊長以下10名,並繳獲不少軍用品和戰馬。官兵士氣大振,當夜進駐梅花鎮、四德村。是夜10時,日軍進攻梅花鎮,將六九一團第一營團團包圍。值此危急時刻,萬福麟率五十三軍全綫撤退,軍、師、旅長分別打電報讓呂正操丟掉一營,隨軍而撤。呂正操撕碎電報,翻身上馬,帶隊嚮敵陣衝擊,接應一營突出重圍。霜重露冷,黑夜如盤。呂正操望着國民黨大軍撤退的方向,突然轉身果斷地將手一揮:“就此脫離五十三軍,北上找地下黨,打遊擊去!”各營、連長們都同意馬上回師北上。於是,當夜,六九一團朝着國民黨軍隊撤退的相反方向,開往晉縣小樵鎮。
  
  10月12日清晨,一夜惶然的小樵鎮村民一開門,就看到街上躺着正睡覺的六九一團官兵。太陽升起時,呂正操在商會大院召開居民大會。他告訴人們,六九一團大部官兵和他本人都是東北人,“我的家乡早就讓日本人侵占了,那裏的父老鄉親正在受難。
  
  我們脫離南逃的五十三軍,就是為了抗日救國。昨晚在梅花鎮和日本鬼子幹了一仗,打得日本兵落花流水!”這時有人問,為什麽堵起城門,衹準人進,不準人出?呂正操揮動着手說,大傢知道,昨天晚上,我們經過急行軍,來到城墻根下,面對緊閉的城門,怎麽辦?宿在鎮外,怕日本增援部隊追來,打我們個措手不及。破門而入,又怕驚擾百姓。因此就悄悄爬過城墻進了鎮。我們為什麽堵塞城門不許隨便出入呢?這是怕走漏了風聲。如果日本鬼子知道我們在這裏,他們就會動用更大的兵力猛撲過來,那樣咱們鎮上的人可要遭殃!
  
  呂正操一席話說得人們禁不住鼓掌。小樵鎮突然像過喜事一樣熱鬧起來。籌款送糧,支竈做飯,老鄉們把多年積攢的好東西都拿出慰問部隊了。民族危亡,國難當頭,冀中百姓抗日救國的情勢高漲無比。
  
  呂正操連夜召開黨的會議,討論部隊整編和北上行動計劃。在小學堂裏,呂正操主持了軍官和士兵代表會議,呂正操說,今天不是普通的會議,而是商討决定我們大傢的前途命運。時局變化還不到半個月,日本人就占領了華北大片土地,可是中央軍還是一味撤退。如果我們繼續跟着跑下去,不但打不了日本人,而且還有斷送部隊的危險。作為愛國軍人,我們每一個人都負有保衛國土、收復失地的責任。形勢已經不允許我們有任何別的選擇,面前衹有一條路:回師北上,像紅軍那樣,到敵後打遊擊去!
  
  1937年10月14日,呂正操率部在小樵鎮宣佈起義,從此脫離國民黨五十三軍,在共産黨的領導下,改稱“人民自衛軍”,人民自衛軍最初編為三個總隊,呂正操任司令員,李曉初任政治部主任,各級領導職務由共産黨員和進步分子擔任。冀中平原上,樹起了第一面共産黨抗日武裝力量的大旗。
  
  呂正操在小樵鎮住了3天,率人民自衛軍繼續北上,進駐深澤、安國等縣,取道博野、蠡縣,嚮中共保屬省委活動的中心地區高陽進軍。每到一處,呂正操都和當地共産黨組織取得聯繫,並沿途宣傳中共抗日救國的主張,建立中共縣委組織,抗日民主政府,人民自衛隊和抗日救國團體,冀中大地抗日烈火滾滾燃燒。在博野,呂正操會見博野民軍司令張仲翰,約定雙方同心協力,共同抗日。在蠡縣,呂正操會見正着手組織抗日武裝的孟慶山。孟慶山詳細介紹了高陽城裏的情況。10月31日,呂正操率部進抵高陽城下,當夜發起進攻。迅猛異常的人民自衛軍戰士炸開城門,在衝鋒號聲中一擁而進,占領了高陽城。盤踞縣城的冀中偽保安隊尹鬆山部千餘人全部被殲,特務頭子、漢姦尹鬆山被當衆槍决。
  
  呂正操打開高陽城,名震全冀中。人民群衆踴躍參軍,各路地主武裝紛紛加盟,呂正操對凡是擁護共産黨抗日主張的一律歡迎。在地方黨的配合和人民群衆的支援下,人民自衛軍如魚得水,迅速發展到5000多人,編成三個步兵團,一個特種兵團,一個特務營。與此同時,冀中地區的定縣、藁城、無極、深澤、武強、饒陽、安國等縣,在當地黨組織領導下,紛紛組織起人民自衛軍縣大隊和各種名稱的地方抗日武裝。呂正操率領的人民自衛軍,成為中共直接領導下堅持敵後抗戰的重要武裝力量。
  
  冀中平原的抗日烽火愈燃愈旺。幾乎與此同時,八路115師、120師、129師分別嚮華北抗日前綫開進。10月下旬,彭德懷、劉伯承在正太路南數創日軍。11月,八路軍主力進入五臺、太行山區,建立抗日根據地。呂正操創建的冀中平原抗日根據地與之遙相呼應,成為矗立於日軍心髒地區的抗戰堡壘。
  
  針鋒相對凜然正氣
  
  呂正操1905年1月出生於遼寧省海城縣唐王山後村一戶貧苦農民家庭,祖上是河北清河縣人。17歲時,呂正操參加了張學良的東北軍衛隊旅,由於精明強幹,能讀會寫,被張學良選送考入東北講武堂深造。1925年12月張學良在錦州成立三、四方面軍團司令部,呂正操被張學良召到身邊擔任少校副官。1928年初,張學良派他到瀋陽擔任高級軍政人員文娛活動場所同澤俱樂部幹事。這期間,呂正操開始接受共産黨的影響。同年,皇姑屯事件發生,張作霖被日軍炸死,張學良主政東北,就任東三省保安總司令,於次年春派呂正操到十六旅任中校參謀處長。1933年3月,决心收復熱河、與日决戰的張學良親自委派呂正操接任第六四七團團長。就在呂正操趕到熱河前綫的第二天,蔣介石逼迫張學良“下野”的號外就出來了。呂正操衹得帶六四七團移駐河北易縣一帶。次年春天,移駐北平,擔任城防。此時的呂正操,與中共北方局五十三軍工委成員劉瀾波、孫志遠等開始直接接觸,在國內積極組織進步活動,在社會上支持青年學生,並在北平城防中嚴對日軍的挑釁。1936年10月,張學良調呂正操到西安張公館服務。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舉世震驚的西安事變,扣押蔣介石,通電全國,呼籲共同抗日。在此關係重大的事件中間,呂正操擔任張公館的內勤工作,和應邀來西安共商大計的中共代表接觸。西安事變和平解决後,張學良送蔣介石去南京,呂正操回河北徐水掌握部隊。就在呂正操到達徐水團部的當天,孫志遠趕來通知他,他已被中共北方局同意接納為中國共産黨黨員。
  
  呂正操在冀中率軍起義兩個月之後,在阜平縣城見到了晉察冀軍區聶榮臻司令員。聶榮臻說:“你帶領部隊脫離國民黨軍,參加八路軍,在很短的時間裏就和地方黨的同志開創了冀中抗日的新局面,這第一步就搞得很好嘛!”1937年12月14日聶榮臻見到呂正操的當天,給延安毛澤東發去一份電報:“必之來,談很久,印象很好。”“必之”是呂正操的字。
  
  在晉察冀軍區司令部,呂正操、孫志遠同聶司令商討了將部隊改編成八路軍的問題。在軍區政工會議上,聶榮臻用手指着地圖對他們說;“你們就在平津路、平漢路、津浦路之間,南邊以滏陽河為界,搞冀中根據地吧!”於是,冀中作為正式的軍事、行政區便誕生了。
  
  1938年6月,呂正操率部開闢大清河北地區,中共冀中區黨委和軍政領導機關從安平移至任丘城西北青塔鎮。在這裏,遇上了號稱萬人之衆的高順成遊擊第一師。高順成的部隊有濃厚的土匪氣息,儘管對日偽軍打過一些仗,配合地方民主政權組織發動群衆抗日,對創建冀中根據地起了一定作用,但在政治改造、部隊作風等方面,依然存在許多問題。高本人不願受組織紀律的約束,吸毒,嫖妓,為所欲為。“七七事變”一周年紀念時,高順成在任丘召開大會,準備以請呂正操講話為名,把呂正操、黃敬等冀中區領導人扣起來。呂正操對此早有戒備,帶了一個手槍排保護。呂正操講話時,由於手槍排嚴密監視,高順成不敢動手。呂正操講完話問高順成,把遊擊第一師改編成八路軍正規部隊,從八路軍主力部隊給你派幾個幹部來,有沒有意見?高順成滿口答應,衹一周時間就把遊擊第一師改編完了。但是,軍區命令高部去安平駐防,高卻遲遲不動。通知高到青塔開會,高仍抗命不行。當組織強令高順成去軍區報到時,高竟以武力相脅,被當場擊斃。
  
  平原遊擊抗日範例1941年,冀中抗日進入最艱苦嚴酷的階段。上半年,日軍對冀中區展開全面的“蠶食”進攻,把占領點、綫擴展為面,以“蠶食”結合“掃蕩”,步步壓縮抗日根據地。這一年,日軍華北派遣軍總司令易人,上任的岡村寧次提出“治安強化”的戰略方針,開展所謂“三分軍事,七分政治”,集軍事、政治、經濟、交通、特務為一體的“總力戰”。冀中平原抗日根據地處於日軍和國民黨頑軍的包圍和夾擊之中,形勢嚴峻。此時的呂正操率領冀中平原抗日軍民,提出廣泛開展遊擊戰爭,武裝鬥爭和其它各種鬥爭相結合的基本方針,與敵人寸土必爭,擴大根據地,縮小敵後區。
  
  在反“蠶食”和反“掃蕩”鬥爭中,冀中軍民創造了平原遊擊戰爭史上輝煌燦爛的一頁。建國以後被搬上銀幕和舞臺的《地雷戰》、《地道戰》、《平原遊擊隊》以及《平原作戰》等,影響巨大,都為這一時期的真實鬥爭作了藝術上的註解。在白洋澱地區,人民還組織起了水上遊擊隊雁翎隊。1941年5月和6月兩個月的反“掃蕩”中,冀中部隊共作戰272次,擊斃日偽軍3891名,擊傷日偽軍7521名。冀中八路軍主力傷亡4671人,區縣遊擊隊損失5300餘人,被殺害、抓走的群衆達5萬餘人。
  
  在殘酷激烈的作戰環境中,呂正操沉着、果决、滿懷激情,鬥志昂揚,表現出非凡的軍事才能,在冀中百姓中譽為傳奇。這年4月,呂正操帶工作組檢查工作,出發時僅帶了警衛連70多人和一部電臺,走到安新、容城一帶時,碰上日軍天天“拉網掃蕩”,在安新三臺擊退敵人進攻,行至徐水崔莊,又與敵激戰。當夜,呂正操進到白洋澱邊的雄縣留通,和分區、地委的領導會合,連夜開會,之後分頭轉移。呂正操夜渡白洋澱,第二天深夜穿越高保公路,到達桑園。連日奔波的呂正操剛剛入睡,突然槍聲大作,日軍包圍了桑園。警衛連拚死掩護突圍。呂正操邊打邊走,一日數戰,終於從敵炮樓下擦身而過,回到軍區司令部駐地安平義裏。軍區正在義裏舉行慶祝“五四”青年節和八路軍第三縱隊成立三周年紀念大會。呂正操拍拍身上的戰塵,興致勃勃地和大傢一起參加慶祝紀念活動,而且還為他勝利歸來寫了一首詩,題名《桑園突圍》:
  
  桑園突圍破曉間,戰士奮戰苦衣棉。寇追情急急似火,春日晝長長如年。馬逸人散陣不成,往來衝突西復東。天似有羅地似網,此起彼伏相呼應……倭寇縱有黔驢技,人民眼底一蜉蝣。
  
  在反“掃蕩”中,呂正操最多時一天之內打過五仗,常常一馬當先。1941年9月,冀中軍區司令部從深澤大堡撤出,日軍飛機一直緊盯不捨。走到安平宗佐,司令部在緊靠村邊的一座院子住下,作戰室在正房,程子華住東廂房,呂正操住西廂房。人剛進屋,日軍飛機就直衝下來轟炸,一發炸彈擊中正房,值班參謀和通信員被炸死。呂正操和程子華都趴在床底下,四、五架敵機輪番轟炸、掃射一陣,呼嘯而去。兩個人互相呼喚着從一片廢墟中爬了出來。
  
  1942年4月28日,日軍下達作戰命令:對呂正操為司令的冀中地區的共軍主力,進行突然襲擊的包圍作戰,摧毀其根據地,同時在政治、經濟等方面采取各種措施,以便將該地區一舉變為治安地區。4月30日,冀中區黨委召開幹部會議,呂正操在會上作動員報告時不失風趣地說:“將有10萬鬼子兵掃蕩冀中區。敵人對我們進行閃擊戰,我們要對敵人進行腳丫子閃擊戰……”
  
  5月1日,冀中區黨委和冀中總工會召開直屬機關幹部紀念國際勞動節大會。呂正操和黃敬在會上講話,號召機關幹部分散到群衆中去,發動群衆堅壁清野,堅持鬥爭。就在這一天,日軍開始對華北的“五一”大掃蕩。紀念大會開到一半,日軍的飛機飛到了頭上盤旋偵察。呂正操擡頭望望天空,又環視會場,幽默地說:“也許是岡村寧次坐飛機來看望我們了。好,那就讓他看吧!晚上再演場戲給他看,然後開始行動。”當天晚上大傢就照常演戲,煤氣燈照得方圓數裏通明。演的戲是曹禺的話劇《日出》。
  
  5月2日,呂正操率部出發,轉戰冀中,時西時東,忽南忽北,從史掌突出日軍的鐵壁合圍。掩護冀中軍區機關突圍的二十七團以一個團的兵力對數倍之敵,堅守陣地,沉着英勇,使日偽軍付出高達七八倍的傷亡代價,取得反“掃蕩”的重大勝利。中央軍委電令嘉奬:平原遊擊戰堅持村落防禦戰的範例。
  
  史掌突圍後的呂正操,和黃敬率部隊順利走到冀魯豫軍區駐地,受到司令員楊得志、政委蘇振華的熱情接待。8月底,他們嚮太行區轉移,到涉縣時,劉伯承、鄧小平親自迎接,彭德懷也來看望慰問。呂正操在八路軍總部住了一個月後,途經晉察冀的平山、阜平一帶,於1943年1月回到冀中軍區駐地唐縣張各莊。同年8月,中央軍委調呂正操帶冀中軍區六個主力團去延安,9月初,改令已到達晉西北興縣的呂正操留在晉綏軍區,任晉綏軍區司令員。從此,呂正操離開了自抗戰以來他戰鬥了將近七年的冀中大地,離開了休戚相關、生死與共的冀中人民。
  
  冀中平原抗日根據地的創建,在我軍抗日戰爭史上書寫下光輝的一頁,在國際上産生過很大的影響。最早到冀中根據地的國際友好人士有英國學者西林(林邁剋),美國記者韓森,美駐華使館武官卡爾遜等。在抗日戰爭最艱苦的年代,著名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大夫、印度柯棣華大夫都來冀中工作並獻身於這片土地。在唐縣的白求恩墓前,呂正操題寫了“人類解放戰綫上最英勇的戰士”。在柯棣華大夫追悼會上,呂正操代表聶榮臻司令員講話,他還特為柯棣華作了一支輓歌:
  
  ……你為着明天的自由,在中國苦戰了四個秋天;你逝在長夜的盡頭,流幹了生命之泉……
  
  1944年鼕天,呂正操作為中共“七大”代表到延安,終於見到了毛澤東。毛澤東一見他就笑着說:你給我寫的信我是看了的,“就是你那個簽字為難了我,猜了半天,纔認出是呂正操。”毛澤東問他:“幹嘛要把三個字連成一個字呢?”呂正操不好意思地笑了。兩天後,毛澤東派人用一輛大汽車把呂正操和林楓接到棗園吃晚飯,邊吃邊談一直到深夜。呂正操和林楓告辭出來,毛澤東還端着蠟燭照明,送他們走下山坡,上了汽車。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國共産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召開。呂正操出席了這次大會,並被選為候補中央委員。
首頁>> 文學>> 传记>> 佚名 Yi Ming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