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传记>> 李銀橋 Li Yinqiao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1927年九月~2009年九月22日)
毛澤東生活實錄
  毛澤東接人待物有什麽特點?
  
  
  
        (《毛澤東生活實錄》節選)
  
             李銀橋
  
  很有原則,很有人情味。他有自己的一套規矩。“做事以事論,私交以私交論,做事論理、論法,私交論情。”“力衹可用於法,用於法則有效;力不可用於私人之交誼,用於私人之交誼則絶對無效。豈惟無效,反動隨之矣。”“我覺得吾人惟有主義之爭,而無私人之爭。主義之爭,出於不得不爭,所爭者主義,非私人也。私人之爭,世亦多有,則大概是可以相讓的。”
  
  毛澤東與同志、朋友、親人相交,各有不同特色。
  
  黨內同志交往,除非久別重逢,毛澤東很少表現出親熱。基本是威嚴而不拘禮節的。不掩飾好惡,不麯折違心,言簡意賅,直截了當。
  
  對黨內同志,毛澤東不搞迎客送客之類禮節。他有躺在床上辦公的習慣。我曾觀察過,有時國傢、政府和軍隊的主要領導同志來嚮他請示匯報工作,他也並不起身,繼續批閱文件。有時聽了幾句匯報,纔作個手勢:“坐麽,坐下說。”
  
  如果毛澤東是坐在沙發上,黨內同志來了他也基本上不立起身,作個手勢讓同志們也坐,坐下後有什麽事就說什麽事,閑話不多。
  
  對於較長時間沒見過的老同志,毛澤東要起身迎送握手,但是决不邁出門坎,除去人來時他本來是站在屋子外,否則是不出屋的。對於兄弟黨的同志也的如此。
  
  記得五十年代初,越南勞動黨主席鬍志明秘密來北京訪問。那天上午,值班室電話鈴響了。我抓起聽筒,是周恩來總理打來的電話。
  
  “主席起沒起床?”周恩來問。
  
  “沒有。”我回答。
  
  電話那邊略一遲疑,又問:“什麽時候睡的?”
  
  “早八點。”
  
  “銀橋,你要叫起主席。鬍志明來了,有緊要事……”
  
  我來到毛澤東臥室,叫醒他,幫他擦把臉,便跟隨他來到頤年堂坐等。不到兩分鐘,周恩來陪鬍志明邊聊天邊朝頤年堂走來。我在門口小聲說:“主席,來了。”毛澤東立起身,走到門口便停下來,不再多邁一步。多邁一步,出門坎了。他等鬍志明邁進門坎,纔舉臂握手。鬍志明很熱情,講中國話:“身體好嗎?”毛澤東點點頭:“還行。你住得習慣吧?”兩人就這樣寒暄着來到沙了旁坐下。我便將茶水擺好。
  
  談話結束後,毛澤東送客到門口便停下來。鬍志明由周恩來陪同離開頤年堂。
  
  我的記憶中,1948年粟裕從前綫趕到城南莊參加軍事會議,毛澤東大步迎上,迎出門外,同粟裕握手。粟裕顯得恭敬、激動而又熱烈。兩人握手時間很長,我聽到一聲“……十七年了!”不知是十七年沒見還是別的什麽意思?毛澤東破例跨出門去迎接粟裕同志,所以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毛澤東似乎是有意約束自己,不要同某一個或幾個重要的黨政軍負責人發展起超出同志和戰友關係的私人情誼。同志關係就是同志關係。盡量避免在同志親係上夾雜過於濃厚的個人感情。比如同周恩來,合作共事幾十年,甚至毛澤東的衣食住行都無時無刻不得到周恩來的直接關心和照料。毛澤東住的房間多數是周恩來選擇的。戰爭年代和非常時期,毛澤東工走的路周恩來常要先走一段看看是否安全,毛澤東吃的飯周恩來時時要過問。他們的情誼應該說是深厚的。每當關鍵時刻,毛澤東總是信任地將大權交給周恩來。但是,我在毛澤東身邊十五年,沒聽他對周恩來說過一句超出同志關係的私人感情的話。
  
  這一切,與我們黨的歷史和現狀不無關係。長期武裝鬥爭,各解放區彼此隔絶,不得不各自獨立作戰,求生存求發展,“山頭”不少。正如毛澤東所言:“黨內無派,千奇百怪。”毛澤東是全黨的領袖,自己不該有親疏,也不能讓其他同志感覺有親疏。也許就是這個原因,他在黨內同志中沒有過多過深的私交。
  
  這一來,又免不了生出另一種情況:許多同志,甚至是相當高級的領導幹部,見到毛澤東之後都是嚴肅恭敬,甚至表現出緊張、拘謹,不能暢所欲言。隨着毛澤東威望的是益提高,這種狀況也變得更加嚴重。我個人以為,這是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形成某種程度的“傢長製”、“一言堂”的根源之一。
  
  彭德懷和陳毅是比較突出的兩個例外。
  
  彭德懷與毛津東相交,帶了濃厚的朋友味道。說話舉止真誠、隨便、粗豪。敢笑敢吵敢駡。轉戰陝北時,全黨早已叫慣了“毛主席”,唯獨彭德懷偶爾還要直呼一聲“老毛”。他大概是黨內改口最晚的一位。他與毛澤東談話常常手勢翻飛,聲震屋宇,打機關槍一樣。於是,毛澤東也談興勃發,眉飛色舞,完全是老朋友“侃大山”的氣氛。就是現在年輕人習慣說的那種“侃大山”。這種情況持續到廬山會議,彭德懷在山上最後兩次“駡娘”。廬山會議結束後,彭德懷再見毛澤東就變得沉默寡言,甚至拘謹了。
  
  陳毅另有一番特色,每次見到毛澤東,常常腳後跟用力一磕,立正敬禮:“報告主席,陳毅前來報到!”或者是:“主席,我來了。”毛澤東將手一揮:“坐麽,坐下說。”於是,陳裔便璨然一笑,“放開了。”他一放開,毛澤東的屋子便熱鬧起來。他與毛澤東有詩詞交往,這屬於私交。在黨內脂與毛澤東建立起深厚私交情誼的,大概也衹有陳老總了。他又生性豪放,嗓門粗大,帶有詩人那種特有的衝動和熱烈的氣質,說到高粉處真是手舞足蹈,並且伴隨着激情洋溢的哈哈大笑,特別隨便,特別富於感染力。陳毅是毛澤東所喜愛的人。七十年代毛澤東衹參加過一次追悼會,就是陳毅同志的追悼會。
  
  公開社交,比如遊泳,跳舞等活動,毛澤東喜歡和青年人在一起,而且人多熱鬧為好。私下交往,毛澤東喜歡與老人,特別是被人們稱之為“老古董”的保守色彩較濃的從舊時代過來的人打交道。他尤其器重一些知名的民主人士。
  
  在私交中,毛澤東是論情論禮,很講“朋友義氣”的。剛進城時,毛澤東就讓周恩來陪同,登門拜訪了張瀾、李濟深、瀋鈞儒、郭沫若和陳叔通等。毛澤東對黨內同志迎送不出屋門,對於張瀾、李濟深、瀋鈞儒、陳叔通、何香凝、馬敘倫、柳亞子等先生,不但迎送出門,而且親自攙扶他們上下車,上下臺階,與他們攜手搭肩漫步。
  
  毛澤東曾說過:“你們不把我當領袖不行,總是把我當領袖我也受不了。”
  
  有位老先生是毛澤東的湖南同鄉。同許多知名的民主人士一樣,建國之初他也常來見毛澤東。他隨毛澤東沿南海散步,走在毛澤東稍後半步,腰身是嚮前躬着,甩以頭伸在毛澤東的身前,竪着在拇指,仰望毛澤東臉色說:“毛主席呵,你真偉大哪,真偉大……”
  
  毛澤東皺起眉頭拂了一下手:“不要這個樣子,我們是私交,這個樣了不好麽。”這位老先生面露郝顔。
  
  可是,議政的時候,這隹老先生偏又敢於堅持意見,與毛澤東頂牛了。毛澤東是“吾人惟有主義之爭”,“主義這爭出於不得不爭”,狠狠批了老先生一通。老先生不認錯,毛澤東在主義之爭上是决不相讓,歷來是非他不可。張瀾曾為這位老先生說情。最近看報紙,說周恩來出曾為這位老先生出過力,想托人勸老先生做檢查過關。其實,毛澤東也沒有將老先生怎麽樣,就是不再聽他的“主義”罷了。因為“所爭者主義,非私人也。私人之爭,世亦多有,則大概是可以相讓的。”
  
  毛澤東與黨內同志除工作關係,基本無來往。衹有陳毅是例外,有詩詞交往。毛澤東與許多黨外民主人士卻是私人友情深厚、交往甚頻,而工作往來不多。
  
  毛澤東與章士釗書信往來不少。有次,毛澤東看罷章士釗來信,手指尖在桌上輕輕敲兩下,轉嚮我吩咐:“你趕緊上街,買兩衹雞,給章士釗送去。”
  
  當時已是晚上七八點鐘。我匆匆趕到街上,跑了幾傢副食店,總算買到了雞,送到章士釗傢裏。記得老先生是住一個四合院,房子不怎麽樣,夠破爛。我拎着兩衹雞說:“主席送你兩衹雞。”章士釗連連點頭:“謝謝,謝謝。”我說:“主席看到你的信了。”他舉舉那兩衹雞:“知道了,這是回話。主席身體怎麽樣?”我說:“很好。”
  
  我有些納悶,兩衹雞怎麽是回話?章士氣釗的信上說了什麽我也不知道,當然無法猜到。回來嚮毛澤東學舌一遍,毛澤東笑而不語,留給我一外終生猜不透的謎。
  
  這是1955年的事。
  
  就在這一年,何香凝還畫了一隻老虎,用玻璃框框着,送給了毛澤東。這是一隻立虎,毛澤東將畫靠墻立住,反復欣賞,象是琢磨什麽。良久,對我吩咐一聲:“是了,這衹虎應該放東屋。”
  
  我照辦了,卻始終不明白為何要放東屋。
  
  毛澤東有躺靠床欄辦公的習慣。宋慶齡送給毛澤東一隻長枕頭,很大,但又不是雙人枕頭。花條紋,沒套子,很軟和,是鴨絨的。由宋慶齡的衛士長隋學芳交給我。毛澤東習慣了蕎麥皮枕頭,享受不了鴨絨枕頭,擺了一段時間便收入儲藏室了。
  
  1959年,毛澤東不再任共和國主席職務,退居二綫。象是要陶冶性情,休息時便練練書法。這段時間與民主人士的往來更多。
  
  黃炎培有一本王羲之的真跡,毛澤東藉來看,說好藉一個月。那一個月,毛澤東工作一停便翻開來看,愛不釋手。我去倒茶時,常見他看着字跡琢磨,有時又抓起筆來對照着練。他不是照着摹仿,而是取其所長,取其神韻,消化吸收,變成自己的東西。練到興頭上,吃飯也叫不應。
  
  大約是真跡太珍貴,黃炎培很不放心,藉出一星期便頻頻打電話詢問。電話打到值班室,問主席看完沒看完?什麽時候還?
  
  衛士尹荊山藉倒茶機會,嚮毛澤東報告:“主席,黃炎培那邊又來電話了。”
  
  “嗯?”毛澤東掀起眼皮,淡淡的眉毛開始收攏。
  
  “他們……又催呢。”
  
  “怎麽也學會逼債了?不是講好一個月嗎?我給他數着呢!”毛澤東將手中煙嘴摔到桌上。當時赫魯曉夫正在逼債,黃炎培有湊熱鬧之嫌。
  
  “主席,他們,他們不是催要,是問問。就是問問主席還看不看?”
  
  “我看!”我澤東喝口茶,重新拿起煙嘴,語氣轉緩和些,“到一個月不還,我失信。不到一個月催討,他們失信。誰失信都不好。”
  
  可是,黃炎培又來電話了,電話一直打到毛澤東那裏。先談些別的事,末了還是問那本真跡。毛澤東問:“任之先生,一個月的氣你也沉不住嗎?”
  
  那邊的回答不得而知。
  
  小尹挖苦:“真有點小傢子氣。”
  
  我說:“跟主席計債似的,沒深淺。”
  
  毛澤東聽了,卻慍色全消,換上微笑。說黃炎培“不夠朋友夠英雄”。
  
  到了一個月,毛澤東將王羲之那本真跡用木板小心翼翼夾好,交衛士小尹:“送還吧,零點前必須送到。”
  
  尹荊山說:“黃老那邊已經說過,主席衹要還在看,儘管多看幾天沒關係。”
  
  毛澤東擺擺手,“送去吧,講好一個月就是一個月,朋友交往要重信義。”
  
  毛澤東對於親屬故舊,更是堅持“做事論理論法,私交論情”的原則。
  
  那是建國不久,記得是1950年春,毛澤東即對兒子說:“岸英,你回傢一趟,代我給你母親掃墓。帶些東西,代我為老太太上壽。你媽媽是個很賢慧的人,又很有氣魄。對我幫助很大。她的交楊老先生是個進步人士,對我資助不少……”毛澤東停了片刻,眼睛有些濕潤,喑啞地喃喃一聲“我很懷念……”
  
  毛澤東長期地、經常地從自己工資和稿費中拿錢來贍養楊老太太,資助生活睏難的親友。但是,又絶不恩賜任何親友以金飯碗。建國之初,親友們都抱了很大奢望給他寫信,幾十封不止。他的回信是很感人的。他給楊七智的回信說:“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來。”“一切按正常規矩辦理”。他給表少年時的同窗好友毛森品的信說:“吾兄出任工作極為贊成,其步驟似宜就群衆利益方面有所贊助表現,為人所重,自然而然參加進去,不宜由弟推薦,反而有纍清德,不知以為然否?”
  
  毛澤東所做詩詞《蝶戀花》盡人皆知。一句“我失驕楊君失柳”,便將他與楊開慧、柳直荀及李淑一的特殊關係深厚情誼全部表達出來。江青曾為這首詞大動肝火,毛澤東當我面說江青“小資産階級尾巴沒割盡。刀子嘴,是非窩。”江青為此一連幾天不同毛澤東說一句話。毛澤東與李淑一從建國後未斷通信,這樣深的關係,可是,當李淑一請毛澤東為她說句話,要到北京學習時,毛澤東卻沒有說。他對誰也不改“做事論理論法,私交論情”的原則。公私一定分明。
  
  我跟隨毛澤東十五年,未見他替一位至親故舊嚮公傢要特殊,卻不止一次見他對至親故舊做出特殊舉動:
  
  湖南農村一位老太太,是毛澤東家乡的老人,來嚮毛澤東反映相裏的事情。毛澤東一改待客傳統,親自攙扶老太太上臺階,下臺階;攙扶老太太坐,攙扶老太太起。走臺階時,毛澤東象孝子一般雙手扶着老太太囑咐:“慢點,慢點,老人傢慢慢走。”這位老太太依靠着毛澤東,與毛澤東用同樣的節奏喃喃着:“慢點,慢點,我老了,腿腳不行了。”
  
  老太太對於所享受的這份殊榮,毫不受寵若驚,卻是受之泰然,理所應當一般!那情景,我至今清晰在目。
  
  就我十幾年觀察而言,毛澤東還是在與我們這些“身邊人”單獨相處時,最能表現出是普通人。
  
  五十年代初,毛澤東有次準備接見外賓。是一位友好國傢的新任大使來遞交國書。
  
  那時遞交國書不象現在,遞上即可。那時大使要先宣讀,國傢主席毛澤東要站着聽。宣讀完國書再遞上,很隆重。
  
  隆重自然禮儀多,毛澤東接見前必須先剃須整容。理發員王惠已經上歲數,光頭,白須飄然,面孔清癯,極象電影《少林寺》裏的老方丈。衹是多戴一副大花鏡。他剃了一輩子頭,除了再剃幾年頭,大概不會先出什麽其他非分的奢望。
  
  王惠戴了花鏡視力也不濟,總是歪側着頭,伸長脖子,眯縫着兩條細長眼左瞧右瞧。那把剃刀難得一揮。他左手按着毛澤東頭頂,側臉歪頭瞄啊瞄,右手慢慢伸出,剃刀停在毛澤東鬢發下沿,象在威脅領袖似的。就那麽刀架頭上半天不動連我們都有些忍不住了,纔“刷”一下。
  
  毛澤東看一眼手錶,說:“你得快點。”
  
  “別着急,別着急呀。”王惠象一切上了年紀的人那樣嘮叨着,換個位置,刀又架到毛澤東頭上,在臉鬢另一側比量着,握刀的手顫個不停,好半天又“刷”了一下。接着退後一步,欣賞什麽傑作一樣端詳個沒完。
  
  “哎呀,王師傅,你快一點好麽?”毛澤東開始煩躁,欠一欠屁股,卻被王惠從頭頂上按住了。仍然慢聲細氣說:“叫你不要着急,不要着急,我不誤你去就行麽。”
  
  好不容易颳完臉,毛澤東以手拂面,大概是出汗了,便擡屁股想起身,卻被王惠及時又按住頭:“怎麽不聽話呢?”我叫你不要着急,不會誤你……”
  
  “我要你快一點!”毛澤東哭笑不得。
  
  “沉住氣,聽我的,給你颳幹淨再去。”王惠說着,居然拿手在毛澤東後腦勺上拍了兩下,拍孩子一樣隨隨便便!我們在場的衛士,讓這位老先生拍得目瞪口呆!
  
  毛澤東沒有發脾氣,衹無可奈何地嘆口長氣,王惠得臉似地,邊為毛澤東颳後頸,邊絮絮叨叨“教訓”毛澤東:“你是國傢主席,主席要有主席的樣子。啊,又是我的手藝,剃不好人傢會說王惠不行,王惠也不光彩麽……”
  
  在我印象中,王惠是唯一在毛澤東面前富於自尊,從內心到言談舉止都一貫將自己放在與領袖完全平等的政治地位上的偉大而普通的人物!
首頁>> 文學>> 传记>> 李銀橋 Li Yinqiao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1927年九月~2009年九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