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忆记张国荣的二三事(1)
二○○一年的秋天,我为了出版《盛世边缘》一书,需要为其中一篇讨论任剑辉与张国荣"性别易装"的文章配置图片,便通过小思(卢玮銮)的帮忙联络哥哥张国荣,希望他可以在不收分毫的情况下,准许我和出版社刊用他的照片。然后得来哥哥的回复,有两项要求:第一是必须把文稿送过去给他看,看看我到底写了些什么。第二是我挑选的照片不够漂亮,他要另行提供几张效果理想的给我。隔了些时候,收到他转过来的剧照,其中有一张"白娘娘造型",原是他为电影《霸王别姬》而拍摄的,后来没有采用,所以照片是从未公开曝光的,而且他手上也只有这张孤本,没有底片,叮嘱我们千万不可丢失;至于我的文章,哥哥说能将他跟所喜爱、尊敬的任姐(任剑辉)相提并论,是一件令他很高兴和自豪的事情。
二○○二年二月,张国荣应小思的邀请到香港中文大学演讲,讲述他如何演绎李碧华的小说人物
,跟他见面时互道安好,他笑称我做"小朋友",我戏说"你也不比我年长多少!"是的,他看来年轻儒雅,而且谈笑风生,喜欢用幽默机智的言语善意地捉弄人家,眉梢眼角尽是风情,又带着待人以礼的真诚,敏锐于别人的反应与情绪。及后,我向他提了一个问题:李碧华小说《霸王别姬》的第一版,原是对"同性爱"采取宽容、平和及自然的态度,但经由陈凯歌改编之后,却带来影片极端的"恐同意识",扭曲了同性爱自主独立的选择意向,而作为一个认同同性爱的演员,他又如何利用自己的演出艺术,来颠覆影片的恐同意识呢?哥哥的回答是令人动容的,他说他看过原著小说,也和李碧华谈过,但他很能理解作为中国内地第五代导演陈凯歌的个人背景,成长于"文革"的他,处身于仍然相对保守的氛围下,还要面对影片海内外市场发行的顾虑和压力,他有他的难处;而作为一个演员的自己,最重要便是做好本分,演好"程蝶衣"这个角色,同时尽量在影片可以容纳的空间内渗入个人主体的演绎方法,把程蝶衣对同性爱那份义无反顾的不朽情操,以最细腻传神的方式存活于光影之中,让观众感受和明白。随即哥哥即席示范了两套表情和动作,对比怎样才能透过眼神和肢体语言,反射程蝶衣对师哥段小楼情意绵绵的关顾。
回忆这二三事,重看《霸王别姬》的片断,便能深深觉察张国荣是一个很有自觉意识的演员,明白每个演出的处境,同时更知道在每个处境的限制中能够做些什么,才可让"自我"的演出超越限制而升华存在。正如这个章节开首引述他的说话,他已经不单是一个"明星",而是"一个真真正正的演员",这个"演员"的身份,不但见于电影菲林的定格,亦可观照于他在舞台上的举手投足,所谓"演出",就是给予自己以外的另一个角色活泼灵动的生命,使那角色因自己而存活,也使自己因那角色而蜕变万千不同的姿彩,而这本《禁色的蝴蝶》,便是以张国荣作为演艺者的角度出发,论辩和论证他在舞台上、电影里的艺术形象--或许,先从张国荣的生命历程及其与香港流行文化历史的关联说起,再阐释他的演艺风华。
睥睨世俗的生命奇葩
一九五六年出生的张国荣原名张发宗,属于战后"婴儿潮"的一代,父亲张活海是洋服专家,早在上世纪三○年代已于香港的中环开设洋服店,售卖的款式都是当时好莱坞(Hollywood)最新的时尚,因此特别受到影剧界艺人欢迎,著名导演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演员加里·格兰特(Cary Grant)、马龙·白兰度(Marlon
Brando)、威廉·霍尔登(William Holden)等也曾专程光顾。这不单是张国荣童年的家庭背景,也是影响他日后生活的先机,例如出入家庭和店铺的都属于中上层的名人,自少便养成他那份独有的世家子弟风范,此外,家族生意的因缘,也造就他敏锐的时装触觉,以至舞台上大胆破格的形象设计。一九七一年张国荣孤身往英国留学,从中四的程度插班开始,其后升读利兹大学(Leeds
University),攻读纺织及时装,准备将来继承父业;但后来由于父亲病重,他便停学回港,并于年参加由香港丽的电视举办的"亚洲歌唱大赛",凭一曲American
Pie获得亚军。之后加入电视行业,开展了在丽的电视的演艺生涯,主演的剧集包括《浣花洗剑录》、《浮生六劫》、《对对糊》、《甜甜廿四味》等,另外也主演过香港电台电视部制作的单元剧,如《屋檐下》之《十五十六》、《岁月河山》之《我家的女人》等。可惜由于丽的电视在香港的广播业上一直处于边缘弱势的位置,因此,张国荣主演的剧集未能为他带来广大的注意,但这些演出的磨炼,却也奠立了他日后电影角色的原型,例如反叛的青年形象、带点异质情愫的坏孩子。银幕上的稚嫩或许未能令他大红大紫,但独特的气质与型格、略带棱角的脸孔与性情,已深深蕴藏他日后从事电影工作的种子。
七○年代后期,张国荣除了在丽的电视的综艺节目中演唱外,也曾灌录两张英文细碟ILike
Dreaming、Day Dreaming,及一张中文碟《情人箭》,但反应和销量均不如理想,唱片公司也没有再跟他续约,这是他唱片事业坎坷的低潮。电影方面,他出道不久即被骗拍下一部三级艳情片《红楼春上春》,惹来劣评如潮,更严重打击了他的自信心及电影事业。踏入八○年代初,尽管他仍可在大银幕上演戏,如《喝彩》、《失业生》、《柠檬可乐》、《烈火青春》等,但总是被分派并不讨好的角色。跟他同期出道的陈百强常常担演清纯的学生,相比之下张国荣演的不是边缘少年便是游戏感情的骗子,因此招来传媒与观众对他的责难,认为他本人就是角色的化身,其中由谭家明导演的《烈火青春》,更因触及社会青年男女情欲的禁忌话题而被指意识不良、毒害青少年,导致电影被禁、重检及删剪,而一些矛头也直接指向张国荣的演出--现在回首重看当时的争拗和影片,总发现是谭家明和张国荣走得太前,落后的群众未能接受,而这部在日后被誉为经典的作品,在当时未能为张国荣带来正面的成果,这仿佛是一种"时代"的错置。
二○○一年的秋天,我为了出版《盛世边缘》一书,需要为其中一篇讨论任剑辉与张国荣"性别易装"的文章配置图片,便通过小思(卢玮銮)的帮忙联络哥哥张国荣,希望他可以在不收分毫的情况下,准许我和出版社刊用他的照片。然后得来哥哥的回复,有两项要求:第一是必须把文稿送过去给他看,看看我到底写了些什么。第二是我挑选的照片不够漂亮,他要另行提供几张效果理想的给我。隔了些时候,收到他转过来的剧照,其中有一张"白娘娘造型",原是他为电影《霸王别姬》而拍摄的,后来没有采用,所以照片是从未公开曝光的,而且他手上也只有这张孤本,没有底片,叮嘱我们千万不可丢失;至于我的文章,哥哥说能将他跟所喜爱、尊敬的任姐(任剑辉)相提并论,是一件令他很高兴和自豪的事情。
二○○二年二月,张国荣应小思的邀请到香港中文大学演讲,讲述他如何演绎李碧华的小说人物
,跟他见面时互道安好,他笑称我做"小朋友",我戏说"你也不比我年长多少!"是的,他看来年轻儒雅,而且谈笑风生,喜欢用幽默机智的言语善意地捉弄人家,眉梢眼角尽是风情,又带着待人以礼的真诚,敏锐于别人的反应与情绪。及后,我向他提了一个问题:李碧华小说《霸王别姬》的第一版,原是对"同性爱"采取宽容、平和及自然的态度,但经由陈凯歌改编之后,却带来影片极端的"恐同意识",扭曲了同性爱自主独立的选择意向,而作为一个认同同性爱的演员,他又如何利用自己的演出艺术,来颠覆影片的恐同意识呢?哥哥的回答是令人动容的,他说他看过原著小说,也和李碧华谈过,但他很能理解作为中国内地第五代导演陈凯歌的个人背景,成长于"文革"的他,处身于仍然相对保守的氛围下,还要面对影片海内外市场发行的顾虑和压力,他有他的难处;而作为一个演员的自己,最重要便是做好本分,演好"程蝶衣"这个角色,同时尽量在影片可以容纳的空间内渗入个人主体的演绎方法,把程蝶衣对同性爱那份义无反顾的不朽情操,以最细腻传神的方式存活于光影之中,让观众感受和明白。随即哥哥即席示范了两套表情和动作,对比怎样才能透过眼神和肢体语言,反射程蝶衣对师哥段小楼情意绵绵的关顾。
回忆这二三事,重看《霸王别姬》的片断,便能深深觉察张国荣是一个很有自觉意识的演员,明白每个演出的处境,同时更知道在每个处境的限制中能够做些什么,才可让"自我"的演出超越限制而升华存在。正如这个章节开首引述他的说话,他已经不单是一个"明星",而是"一个真真正正的演员",这个"演员"的身份,不但见于电影菲林的定格,亦可观照于他在舞台上的举手投足,所谓"演出",就是给予自己以外的另一个角色活泼灵动的生命,使那角色因自己而存活,也使自己因那角色而蜕变万千不同的姿彩,而这本《禁色的蝴蝶》,便是以张国荣作为演艺者的角度出发,论辩和论证他在舞台上、电影里的艺术形象--或许,先从张国荣的生命历程及其与香港流行文化历史的关联说起,再阐释他的演艺风华。
睥睨世俗的生命奇葩
一九五六年出生的张国荣原名张发宗,属于战后"婴儿潮"的一代,父亲张活海是洋服专家,早在上世纪三○年代已于香港的中环开设洋服店,售卖的款式都是当时好莱坞(Hollywood)最新的时尚,因此特别受到影剧界艺人欢迎,著名导演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演员加里·格兰特(Cary Grant)、马龙·白兰度(Marlon
Brando)、威廉·霍尔登(William Holden)等也曾专程光顾。这不单是张国荣童年的家庭背景,也是影响他日后生活的先机,例如出入家庭和店铺的都属于中上层的名人,自少便养成他那份独有的世家子弟风范,此外,家族生意的因缘,也造就他敏锐的时装触觉,以至舞台上大胆破格的形象设计。一九七一年张国荣孤身往英国留学,从中四的程度插班开始,其后升读利兹大学(Leeds
University),攻读纺织及时装,准备将来继承父业;但后来由于父亲病重,他便停学回港,并于年参加由香港丽的电视举办的"亚洲歌唱大赛",凭一曲American
Pie获得亚军。之后加入电视行业,开展了在丽的电视的演艺生涯,主演的剧集包括《浣花洗剑录》、《浮生六劫》、《对对糊》、《甜甜廿四味》等,另外也主演过香港电台电视部制作的单元剧,如《屋檐下》之《十五十六》、《岁月河山》之《我家的女人》等。可惜由于丽的电视在香港的广播业上一直处于边缘弱势的位置,因此,张国荣主演的剧集未能为他带来广大的注意,但这些演出的磨炼,却也奠立了他日后电影角色的原型,例如反叛的青年形象、带点异质情愫的坏孩子。银幕上的稚嫩或许未能令他大红大紫,但独特的气质与型格、略带棱角的脸孔与性情,已深深蕴藏他日后从事电影工作的种子。
七○年代后期,张国荣除了在丽的电视的综艺节目中演唱外,也曾灌录两张英文细碟ILike
Dreaming、Day Dreaming,及一张中文碟《情人箭》,但反应和销量均不如理想,唱片公司也没有再跟他续约,这是他唱片事业坎坷的低潮。电影方面,他出道不久即被骗拍下一部三级艳情片《红楼春上春》,惹来劣评如潮,更严重打击了他的自信心及电影事业。踏入八○年代初,尽管他仍可在大银幕上演戏,如《喝彩》、《失业生》、《柠檬可乐》、《烈火青春》等,但总是被分派并不讨好的角色。跟他同期出道的陈百强常常担演清纯的学生,相比之下张国荣演的不是边缘少年便是游戏感情的骗子,因此招来传媒与观众对他的责难,认为他本人就是角色的化身,其中由谭家明导演的《烈火青春》,更因触及社会青年男女情欲的禁忌话题而被指意识不良、毒害青少年,导致电影被禁、重检及删剪,而一些矛头也直接指向张国荣的演出--现在回首重看当时的争拗和影片,总发现是谭家明和张国荣走得太前,落后的群众未能接受,而这部在日后被誉为经典的作品,在当时未能为张国荣带来正面的成果,这仿佛是一种"时代"的错置。
导言:忆记张国荣的二三事(2)
八○年代可说是张国荣演艺生涯的璀璨时期。流行音乐方面,他在一九八二年加入华星唱片公司,由黎小田监制唱片,连续推出大碟《风继续吹》、《一片痴》等,其中一曲Monica更唱至街知巷闻,他特别设计的舞步和手势,不但成为招牌动作,更是不少青少年争相模仿的对象。其后他陆续推出《为你钟情》、Stand
Up等,一方面不断拓阔歌路,一方面又以跳跃动感形象为主,加以"华星唱片"是香港无线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的附属机构,强势电视台音乐节目的出镜率,令他成功地吸纳了不同年龄和阶层的歌迷。一九八七年张国荣毅然离开"华星唱片",转投"新艺宝",在拓展歌唱事业之余,也锐意开展电影的演出,这个时期他推出大碟Summer
Romance'、Virgin Snow、Salute、Final Encounter等,评价既高,亦广受欢迎,其中的歌曲如《无心睡眠》、《想你》、《沉默是金》等,更不断攀升各电台、电视播放率的"龙虎榜",同时成为当时的年度得奖作品,这时候他也开始进攻台湾的唱片市场。电视方面,虽然不是他的主力所在,也在这个时段替TVB拍摄了《侬本多情》()及《武林世家》,前者延续他早期反叛情人的形态,却去除了青涩的稚嫩,步入成熟的韵味;后者的古装造型,开启了他其后书生和侠士的角色路线。电影方面,八○代后期,张国荣已经开始创造不可取替的经典人物,如一九八六年《英雄本色》中正义而冲动的警察宋子杰、一九八七年《倩女幽魂》中的憨直书生宁采臣、《胭脂扣》里风流倜傥的十二少,这是他电影事业的第一个高峰。值得一提的是,八○年代也是张国荣广告的丰收期,他先后共接拍了三个广告,第一个是由黄操刀的"大家乐"快餐店宣传,标志着"快餐自取食物"的文化已经成为香港人生活的模式;第二个是Konica菲林广告,一句"Konica,谁能代替你地位"更成为张的标签;第三个是国际品牌"百事可乐",张是香港第一代"百事巨星",由于他前卫新潮的形象十分配合这个商品所谓"The
Tasteofa New Generation"的要求,因而被邀成为继美国歌手迈克·杰克逊(Michael
Jackson)之后,也是首个华人的"百事巨星"。
八○年代是香港流行音乐的黄金岁月,不但有实力的歌手辈出,而且唱片业蓬勃,唱片销量直线上升,各大电台及电视亦全面热烈广播,DJ文化、白金唱片、新秀歌唱大赛等,都是当时掀起的热潮,罗文、梅艳芳、张国荣、谭咏麟,还有徐小凤、林子祥、陈百强、关正杰、甄妮,等等,都是当时得令的歌星。然而,发展带来竞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莫过于"谭张之争"--谭咏麟自七○年代温拿乐队解散后作单人发展,至八○年代时已储积了一定的成就及广大的歌迷,及至张国荣以一曲Monica平地一声雷之后,短短数年间(-)声望直迫谭咏麟,无论是演出的机会、唱片的销量,还是得奖的项目、大众的嘉许,张国荣都有后来居上之势,加上他的日本风、跳舞歌及西化形象,更越来越受到年轻一代的追捧,因而逐渐形成恶性竞争的局面,难怪填词人黄曾经戏称"谭张之争"是"一个张国荣追赶谭咏麟的游戏"。可是,谭张二人并没有在公开场合显示竞争或排斥的姿态,斗争剧烈的是他们的两派歌迷,尤其是谭咏麟的支持者,每逢有张的演出都会前来捣乱、喝骂、叫嚣,致使张的歌迷又做出相应的对抗行动,加上传媒的煽动,终演变成势成水火的难堪局面,最后张的唱片公司更被人恶意破坏,而他本人又收到邮寄的香烛冥镪,致使张萌生退隐的念头。一九八八年,谭咏麟在香港电台主办的"十大中文金曲"颁奖礼上宣布不再领取翌年所有乐坛奖项,但两派歌迷的争斗仍没有因而偃旗息鼓,张国荣仍不断受到攻击,真正的停战是要待到一九八九年张正式宣布退出音乐事业不再演唱时,才能终止,亦在这个时候,张国荣的歌迷会正式解散。观乎这场斗争,可以看出八○年代香港的偶像文化,当时年轻人是人口结构中重要的构成部分,流行文化的产品也拥有庞大的市场和利润回报,歌迷之间的斗争正可体现大众媒介渗入生活的力量,这种力量正逐步代替了传统家庭、学校,甚至宗教的凝聚。
一九九○年一月,张国荣正式"封咪"告别乐坛,并且移民加拿大,在这期间,他专注于电影演出,于一九九○年主演《阿飞正传》、一九九三年主演《霸王别姬》,缔造了他演艺事业的第二个高峰。前者的"飞哥"形态,象征了香港那个飞扬跋扈的年代精神,也成就了王家卫的艺术领域,张凭此片荣获"第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至于后者,"程蝶衣"的风华绝代也使全球注目和惊艳,日后一直使人念兹在兹,而他亦凭此而赢得"日本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的男主角奖。除此之外,喜剧如《家有喜事》()、《射雕英雄传之东成西就》(),武侠类型如《白发魔女传》()、《东邪西毒》(),剧情片如《金枝玉叶》()、《夜半歌声》(),等等,更尽情挥洒了张国荣演艺的各样可能性,他不但宜古宜今,而且亦正亦邪,既能悲愤无奈,又可嘻哈跳脱。这种多元的塑造,到九○年代末期及千禧年,更由电影的类型变化落入角色人物内在的探索,演活或因金融风暴而一败涂地的单亲爸爸(《流星语》,),或因精神异常而陷入心魔纠缠的杀手(《枪王》,000)及病患者(《异度空间》,00),这是张国荣电影事业的第三个高峰。
八○年代可说是张国荣演艺生涯的璀璨时期。流行音乐方面,他在一九八二年加入华星唱片公司,由黎小田监制唱片,连续推出大碟《风继续吹》、《一片痴》等,其中一曲Monica更唱至街知巷闻,他特别设计的舞步和手势,不但成为招牌动作,更是不少青少年争相模仿的对象。其后他陆续推出《为你钟情》、Stand
Up等,一方面不断拓阔歌路,一方面又以跳跃动感形象为主,加以"华星唱片"是香港无线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的附属机构,强势电视台音乐节目的出镜率,令他成功地吸纳了不同年龄和阶层的歌迷。一九八七年张国荣毅然离开"华星唱片",转投"新艺宝",在拓展歌唱事业之余,也锐意开展电影的演出,这个时期他推出大碟Summer
Romance'、Virgin Snow、Salute、Final Encounter等,评价既高,亦广受欢迎,其中的歌曲如《无心睡眠》、《想你》、《沉默是金》等,更不断攀升各电台、电视播放率的"龙虎榜",同时成为当时的年度得奖作品,这时候他也开始进攻台湾的唱片市场。电视方面,虽然不是他的主力所在,也在这个时段替TVB拍摄了《侬本多情》()及《武林世家》,前者延续他早期反叛情人的形态,却去除了青涩的稚嫩,步入成熟的韵味;后者的古装造型,开启了他其后书生和侠士的角色路线。电影方面,八○代后期,张国荣已经开始创造不可取替的经典人物,如一九八六年《英雄本色》中正义而冲动的警察宋子杰、一九八七年《倩女幽魂》中的憨直书生宁采臣、《胭脂扣》里风流倜傥的十二少,这是他电影事业的第一个高峰。值得一提的是,八○年代也是张国荣广告的丰收期,他先后共接拍了三个广告,第一个是由黄操刀的"大家乐"快餐店宣传,标志着"快餐自取食物"的文化已经成为香港人生活的模式;第二个是Konica菲林广告,一句"Konica,谁能代替你地位"更成为张的标签;第三个是国际品牌"百事可乐",张是香港第一代"百事巨星",由于他前卫新潮的形象十分配合这个商品所谓"The
Tasteofa New Generation"的要求,因而被邀成为继美国歌手迈克·杰克逊(Michael
Jackson)之后,也是首个华人的"百事巨星"。
八○年代是香港流行音乐的黄金岁月,不但有实力的歌手辈出,而且唱片业蓬勃,唱片销量直线上升,各大电台及电视亦全面热烈广播,DJ文化、白金唱片、新秀歌唱大赛等,都是当时掀起的热潮,罗文、梅艳芳、张国荣、谭咏麟,还有徐小凤、林子祥、陈百强、关正杰、甄妮,等等,都是当时得令的歌星。然而,发展带来竞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莫过于"谭张之争"--谭咏麟自七○年代温拿乐队解散后作单人发展,至八○年代时已储积了一定的成就及广大的歌迷,及至张国荣以一曲Monica平地一声雷之后,短短数年间(-)声望直迫谭咏麟,无论是演出的机会、唱片的销量,还是得奖的项目、大众的嘉许,张国荣都有后来居上之势,加上他的日本风、跳舞歌及西化形象,更越来越受到年轻一代的追捧,因而逐渐形成恶性竞争的局面,难怪填词人黄曾经戏称"谭张之争"是"一个张国荣追赶谭咏麟的游戏"。可是,谭张二人并没有在公开场合显示竞争或排斥的姿态,斗争剧烈的是他们的两派歌迷,尤其是谭咏麟的支持者,每逢有张的演出都会前来捣乱、喝骂、叫嚣,致使张的歌迷又做出相应的对抗行动,加上传媒的煽动,终演变成势成水火的难堪局面,最后张的唱片公司更被人恶意破坏,而他本人又收到邮寄的香烛冥镪,致使张萌生退隐的念头。一九八八年,谭咏麟在香港电台主办的"十大中文金曲"颁奖礼上宣布不再领取翌年所有乐坛奖项,但两派歌迷的争斗仍没有因而偃旗息鼓,张国荣仍不断受到攻击,真正的停战是要待到一九八九年张正式宣布退出音乐事业不再演唱时,才能终止,亦在这个时候,张国荣的歌迷会正式解散。观乎这场斗争,可以看出八○年代香港的偶像文化,当时年轻人是人口结构中重要的构成部分,流行文化的产品也拥有庞大的市场和利润回报,歌迷之间的斗争正可体现大众媒介渗入生活的力量,这种力量正逐步代替了传统家庭、学校,甚至宗教的凝聚。
一九九○年一月,张国荣正式"封咪"告别乐坛,并且移民加拿大,在这期间,他专注于电影演出,于一九九○年主演《阿飞正传》、一九九三年主演《霸王别姬》,缔造了他演艺事业的第二个高峰。前者的"飞哥"形态,象征了香港那个飞扬跋扈的年代精神,也成就了王家卫的艺术领域,张凭此片荣获"第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至于后者,"程蝶衣"的风华绝代也使全球注目和惊艳,日后一直使人念兹在兹,而他亦凭此而赢得"日本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的男主角奖。除此之外,喜剧如《家有喜事》()、《射雕英雄传之东成西就》(),武侠类型如《白发魔女传》()、《东邪西毒》(),剧情片如《金枝玉叶》()、《夜半歌声》(),等等,更尽情挥洒了张国荣演艺的各样可能性,他不但宜古宜今,而且亦正亦邪,既能悲愤无奈,又可嘻哈跳脱。这种多元的塑造,到九○年代末期及千禧年,更由电影的类型变化落入角色人物内在的探索,演活或因金融风暴而一败涂地的单亲爸爸(《流星语》,),或因精神异常而陷入心魔纠缠的杀手(《枪王》,000)及病患者(《异度空间》,00),这是张国荣电影事业的第三个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