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
戰爭年代,英雄輩出。他生活於和平歲月,英雄氣慨卻威震整個東西方世界。
他的功夫出神入化,盡善盡美,堪稱藝術哲學。始於他,纔有西方的中國功夫熱。
他不是功夫片的開創者,卻聳起功夫片的一座豐碑。其後功夫片高潮迭起,佳作連篇,卻無人能撼其根基,無人敢言已逾其巔。
是他,使西方人認識了功夫片。
是他,使中國人更鐘情功夫片。
是他,一腳踹開好萊塢大門,成為最早在世界影都占一席之地的華人影星。
世界有華人的地方,就有他的影片上映,就有他的故事流傳,就有他的魂靈激蕩。然而,又豈止華人居住區?
他之後,功夫影星輩出:成竜、周星馳、吳大維、劉德華……迫星族,如癡如狂崇拜。殊不知,諸多功夫影星也曾像追星族一般,執著地模仿他、崇拜他、傾服他。
他英俊瀟灑,體魄如鋼,引無數美人競折腰。他亦直言不諱對女人的嗜好。他的緋聞如春潮滾滾,永不平息。
“英雄美女”這一古老命題,在他身上得以充分印證。
然而,他卻是個婚姻的保守者。他愛的女人,唯有結發妻子蓮達。
他英年早逝,卻英名永垂。
他的猝亡,留下千古之謎。20年後,他的同樣作為功夫影星的兒子屈死,又給後人留下不解之謎。難道真如中國的先哲所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嗎?
藝海星沉,人們扼腕嘆息,感慨唏噓。然而,人們又理智地驚嘆,他短促的一生是那般豐富充實,麯折離奇,驚心動魄,異彩紛呈。
他就是竜的傳人,竜的兒子——李小竜!
小勤鼠書巢 Luo Hui Jun 掃描校對
戰爭年代,英雄輩出。他生活於和平歲月,英雄氣慨卻威震整個東西方世界。
他的功夫出神入化,盡善盡美,堪稱藝術哲學。始於他,纔有西方的中國功夫熱。
他不是功夫片的開創者,卻聳起功夫片的一座豐碑。其後功夫片高潮迭起,佳作連篇,卻無人能撼其根基,無人敢言已逾其巔。
是他,使西方人認識了功夫片。
是他,使中國人更鐘情功夫片。
是他,一腳踹開好萊塢大門,成為最早在世界影都占一席之地的華人影星。
世界有華人的地方,就有他的影片上映,就有他的故事流傳,就有他的魂靈激蕩。然而,又豈止華人居住區?
他之後,功夫影星輩出:成竜、周星馳、吳大維、劉德華……迫星族,如癡如狂崇拜。殊不知,諸多功夫影星也曾像追星族一般,執著地模仿他、崇拜他、傾服他。
他英俊瀟灑,體魄如鋼,引無數美人競折腰。他亦直言不諱對女人的嗜好。他的緋聞如春潮滾滾,永不平息。
“英雄美女”這一古老命題,在他身上得以充分印證。
然而,他卻是個婚姻的保守者。他愛的女人,唯有結發妻子蓮達。
他英年早逝,卻英名永垂。
他的猝亡,留下千古之謎。20年後,他的同樣作為功夫影星的兒子屈死,又給後人留下不解之謎。難道真如中國的先哲所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嗎?
藝海星沉,人們扼腕嘆息,感慨唏噓。然而,人們又理智地驚嘆,他短促的一生是那般豐富充實,麯折離奇,驚心動魄,異彩紛呈。
他就是竜的傳人,竜的兒子——李小竜!
小勤鼠書巢 Luo Hui Jun 掃描校對
他的童年顛沛流離,遊及半個地球。敵機壓頂,人們避之不及,他卻爬上房頂戳機叫駡。他的血脈奔涌着不安份的血,膽大妄為,滋事生非,是匹驁烈羈我的小野馬,傢人管束不住,終落得個“飛仔”的惡名。
1940年,日本吞噬了大半個中國。戰火連天,民不聊生,劇壇肅殺。身為粵劇名伶的李海泉舉傢從日軍鐵蹄下的廣東逃到香港。
香港一隅偏安。然而,日軍對香港已成蟹鉗之勢。粵港交界的北側,太陽旗獵獵飄揚。日軍的巡洋艦航抵維多利亞港灣,作焙耀淫威的“外交訪問”。
香港危機四伏,人心惶惶。
李海泉攜妻去了萬裏迢迢的美國。當時,美國遠離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是各國難民的避風港。李海泉赴美,與其說是逃離戰火,不如說是發展他視為生命的粵劇。
這就是李小竜之所以出身於美國的背景。
1940年11月27日,美國舊金山唐人街的中華醫院,住着一位歐亞混血的婦人。她就是李小竜的母親,名叫格麗絲·李。格麗絲是香港已故殷商何金堂之女,何東爵士之侄女,她的中文名字叫何金棠。何金棠自小生活在上海,19歲時來港,遇到在港演出的李海泉,遂結為伉倔。
何金棠生下李小竜時,丈夫李海泉正遠在9000裏外的紐約中國城戲院演出。
紐約的唐人街是美國最大的華人社團區之一。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由移民組成的國傢,有世界民族大熔爐之稱。中國最早的赴美移民,是賣去修築橫貫美國大陸東西鐵路的勞工。工程峻工後,中國勞工留下來,以其獨特的方式生存——主要是洗衣業、飲食業。勞工攢下錢,便回唐山(中國大陸)娶妻帶回美國。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1924年美國政府頒布移民管製法禁止東方民族移民為止。其時,紐約、舊金山、洛杉礬、芝加哥等十多個城市已形成穩定的華人居住區,人口總計35萬。唐朝是古代中國的鼎盛期,華人以唐人自居,社團區便稱之為唐人街。唐人街極富中國文化特色,早期移民多來自廣東,這種文化故又極富廣東特色——粵劇便是華人津津樂道的文化娛樂。
李海泉隨團巡回演出,將身懷六甲的妻子何金棠留在舊金山,實出無奈。他不演出賺錢,一傢人的生活就毫無着落。因此,住在醫院待産的何金棠感到孤立無援。
27日這一天,何金棠生下一個男嬰,這距離她上一次生産僅13個月,這也是她所生的第四個孩子。李小竜呱呱落地,給寂寞的何金棠帶來一陣欣喜和寬慰。多年後,李老太太回憶當時的情形說:“小竜是上帝賜給我的守護者,他令我感到安全。”
何金棠給這個男嬰取名為李炫金。“金”為舊金山,又泛指美國;“焙”便是名揚和焙亮之意。李炫金這個名字衹保留了幾個月便改掉了。李老太太多年後解釋道:“原因是他的名字與已去世的爺爺相同。”不過,30年後的李小竜的確應靈了他最初的乳名,名炫了美國。
當時華人醫院的護士小姐認為應該給這男嬰取個比較美國化的名字,便為他登記為布魯斯·李(Bruce lee)。這名字至何金棠離開醫院便停止使用。李小竜13歲時進入香港的一所英文學校,重新使用這個“洋名字”。他18歲重返美國求學謀生,也常使用這個名字。
李海泉趕回舊金山,與妻子商量改掉李炫金這個名字。在西方人的意識中,後代沿襲祖先的名字是一種榮耀,而東方人卻認為是犯了大忌。於是李炫金改為李振藩,而在為這個男嬰申報戶籍時,則用布魯斯這個英文名字。
李小竜在傢排行老四,他上面有一個哥哥、兩個姐姐。早他出生前,有個哥哥生下來,便天折了。按照迷信的說法,是給鬼魅捉去,此鬼專捉金童。因此,傢裏人都叫他小鳳——一個地道的女孩子的名字。傢人還給他戴耳環,穿花衣,扮成女孩狀。目的是混淆鬼魅的視聽,使其辨不清男女,而僥幸生還。事實上,李小竜幼時好動頑皮的性格,跟小鳳之名大相徑庭。
李小竜之名是他回港後做童星時取的。他生在竜年(庚辰年),恰巧也是生在辰時(生肖與地支對應,辰即竜),一位漫畫傢袁步雲便給他取了個藝名——李小竜。
當時李海泉僅在傢中呆了少許日子,又行色匆匆隨團在美國巡回演出,妻子和傢小仍留在舊金山的唐人街。
翌年——1941年3月底,李海泉舉傢返回香港。原因是粵劇的觀衆多限於廣東籍的華人圈內,天地太小;另外,日軍與英軍雖呈對峙之勢,香港仍太平無事,日本撒出和平煙幕,蒙騙了衆多的港民乃至港英當局。港民仍按照固有的方式生活着,李海泉仍忙於演戲。
風雲突變——1941年12月8日凌晨4時45分,日本海軍航空兵偷襲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
同一天的8時30分,42架塗有醒目太陽旗標志的轟炸機及護航機突然出現在九竜啓德機場上空。5分鐘之內,英國皇傢空軍的飛機殘骸遍地。之後,日本轟炸機對港島進行了轟炸,硝煙彌漫,一片混亂。
李海泉一傢躲在屋子的最底層。格麗絲·李按照天主教徒的做法祈禱上帝,而信奉佛教的李海泉則燒香拜佛。
日本正式對美英宣戰。在港的500名中國士兵和兩個營的英軍同入侵的日軍展開浴血奮戰。11日,中英混編的守軍軍官全部戰死,士兵所剩無幾,被迫從九竜撤至香港島。25日,英軍投降,香港淪陷於日本的鐵蹄之下。
港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通貨膨脹,糧食匱乏,人們紛紛逃往臺灣、澳門等地避難。香港人口,從160多萬銳減至60萬。李海泉一傢沒走,他已經舉傢出過遠門,備嘗顛沛流離之苦。他相信佛祖,佛會保佑傢人的平安。
李小竜的童年是在急劇的動蕩中度過的。他年幼,不諳世事,戰爭對他成年後的成長,末形成什麽影響。當時的李小竜營養不良,卻活潑好動,且天不怕地不怕。那時大人用來或嚇唬小孩的靈丹妙藥是說:“日本飛機來了!”再頑皮的小孩都會嚇得乖乖不動。此方對李小竜則不靈,他照常撒野。有一次,他竟爬到三樓頂層,站在走廊的墻上,揮拳對着低空飛過的日機叫駡。據與李傢為鄰的長輩回憶,何金棠嚇得一臉蒼白,李海泉氣惱地打他的屁股。李小竜仍頑性不改。
1945年8月14日,日本裕仁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翌日,英國太平洋艦隊駛進香港維多利亞港。港督府上的太陽旗換成米字旗,香港又恢復為英國直轄殖民地。
戰後,香港重建傢園,步入經濟恢復期。港英政府對大米實施配給製,並對主要副食品進行限價。港民生活得到基本保障,逃離的人們紛紛重返傢園。至1949年,因戰局變化,大批的大陸人涌入香港,造成香港人口急劇膨脹,超出戰前的總人口數。
戰後,李傢在九竜定居下來。父親、母親、姐姐姬格蕾絲、費芙、哥哥彼得(李忠琛)、弟弟羅勃特(李振輝),全家共七口人。50年代,父親李海泉成了著名的粵劇醜角,收入漸豐,加之母親何金棠出身名門,李傢屬香港上層社會。家庭生活穩定且安逸,卻又常因小鳳而鬧得不得安寧。
李小竜的哥哥,後任香港皇傢天文臺助理臺長的李忠琛,回憶起李小竜童年的生活,有這樣一段敘述:“每當他老老實實地坐着的時候,人們就會認為他一定是病了。他好玩好動,永遠在跳着、說着。
他還喜歡惡作劇,耍弄人的花樣層出不窮,對象由傢人至僕人差不多無一幸免。
“他雖然胡闹,心腸卻很好。曾有一日他憑窗看街景,突然間發足奔出大門,全家都為他這舉動愕然,當大傢走到窗前看他又在搞什麽新花樣時,卻原來有一個盲人在過馬路,而馬路前面剛在修路,掘了一個大洞。李小竜恐怕那盲人失足掉下地洞,故見義勇為,引領他過路。”
尤其使傢人擔憂的是,李小竜出門滋事生非,把比自己大好幾歲的大孩子打得頭破血流。鄰里,還有不認識之人來李傢告狀。李海泉總是訓斥兒子。李小竜倔犟道:“我打的是壞人!”
且不論兒子“動武”是否有理,父母皆是信教之人,恪守“與人為善,自律其身”的信條。他們不能容忍兒子這般胡闹,多方管束。
事實證明,父母無法管束住這匹驁烈不羈的小野馬,便隨他去。隨着年齡的增長,十九歲的李小竜,漸成了九竜街頭遐邇有名的“飛仔”(阿飛)。
小勤鼠書巢 Luo Hui Jun 掃描校對
1940年,日本吞噬了大半個中國。戰火連天,民不聊生,劇壇肅殺。身為粵劇名伶的李海泉舉傢從日軍鐵蹄下的廣東逃到香港。
香港一隅偏安。然而,日軍對香港已成蟹鉗之勢。粵港交界的北側,太陽旗獵獵飄揚。日軍的巡洋艦航抵維多利亞港灣,作焙耀淫威的“外交訪問”。
香港危機四伏,人心惶惶。
李海泉攜妻去了萬裏迢迢的美國。當時,美國遠離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是各國難民的避風港。李海泉赴美,與其說是逃離戰火,不如說是發展他視為生命的粵劇。
這就是李小竜之所以出身於美國的背景。
1940年11月27日,美國舊金山唐人街的中華醫院,住着一位歐亞混血的婦人。她就是李小竜的母親,名叫格麗絲·李。格麗絲是香港已故殷商何金堂之女,何東爵士之侄女,她的中文名字叫何金棠。何金棠自小生活在上海,19歲時來港,遇到在港演出的李海泉,遂結為伉倔。
何金棠生下李小竜時,丈夫李海泉正遠在9000裏外的紐約中國城戲院演出。
紐約的唐人街是美國最大的華人社團區之一。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由移民組成的國傢,有世界民族大熔爐之稱。中國最早的赴美移民,是賣去修築橫貫美國大陸東西鐵路的勞工。工程峻工後,中國勞工留下來,以其獨特的方式生存——主要是洗衣業、飲食業。勞工攢下錢,便回唐山(中國大陸)娶妻帶回美國。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1924年美國政府頒布移民管製法禁止東方民族移民為止。其時,紐約、舊金山、洛杉礬、芝加哥等十多個城市已形成穩定的華人居住區,人口總計35萬。唐朝是古代中國的鼎盛期,華人以唐人自居,社團區便稱之為唐人街。唐人街極富中國文化特色,早期移民多來自廣東,這種文化故又極富廣東特色——粵劇便是華人津津樂道的文化娛樂。
李海泉隨團巡回演出,將身懷六甲的妻子何金棠留在舊金山,實出無奈。他不演出賺錢,一傢人的生活就毫無着落。因此,住在醫院待産的何金棠感到孤立無援。
27日這一天,何金棠生下一個男嬰,這距離她上一次生産僅13個月,這也是她所生的第四個孩子。李小竜呱呱落地,給寂寞的何金棠帶來一陣欣喜和寬慰。多年後,李老太太回憶當時的情形說:“小竜是上帝賜給我的守護者,他令我感到安全。”
何金棠給這個男嬰取名為李炫金。“金”為舊金山,又泛指美國;“焙”便是名揚和焙亮之意。李炫金這個名字衹保留了幾個月便改掉了。李老太太多年後解釋道:“原因是他的名字與已去世的爺爺相同。”不過,30年後的李小竜的確應靈了他最初的乳名,名炫了美國。
當時華人醫院的護士小姐認為應該給這男嬰取個比較美國化的名字,便為他登記為布魯斯·李(Bruce lee)。這名字至何金棠離開醫院便停止使用。李小竜13歲時進入香港的一所英文學校,重新使用這個“洋名字”。他18歲重返美國求學謀生,也常使用這個名字。
李海泉趕回舊金山,與妻子商量改掉李炫金這個名字。在西方人的意識中,後代沿襲祖先的名字是一種榮耀,而東方人卻認為是犯了大忌。於是李炫金改為李振藩,而在為這個男嬰申報戶籍時,則用布魯斯這個英文名字。
李小竜在傢排行老四,他上面有一個哥哥、兩個姐姐。早他出生前,有個哥哥生下來,便天折了。按照迷信的說法,是給鬼魅捉去,此鬼專捉金童。因此,傢裏人都叫他小鳳——一個地道的女孩子的名字。傢人還給他戴耳環,穿花衣,扮成女孩狀。目的是混淆鬼魅的視聽,使其辨不清男女,而僥幸生還。事實上,李小竜幼時好動頑皮的性格,跟小鳳之名大相徑庭。
李小竜之名是他回港後做童星時取的。他生在竜年(庚辰年),恰巧也是生在辰時(生肖與地支對應,辰即竜),一位漫畫傢袁步雲便給他取了個藝名——李小竜。
當時李海泉僅在傢中呆了少許日子,又行色匆匆隨團在美國巡回演出,妻子和傢小仍留在舊金山的唐人街。
翌年——1941年3月底,李海泉舉傢返回香港。原因是粵劇的觀衆多限於廣東籍的華人圈內,天地太小;另外,日軍與英軍雖呈對峙之勢,香港仍太平無事,日本撒出和平煙幕,蒙騙了衆多的港民乃至港英當局。港民仍按照固有的方式生活着,李海泉仍忙於演戲。
風雲突變——1941年12月8日凌晨4時45分,日本海軍航空兵偷襲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
同一天的8時30分,42架塗有醒目太陽旗標志的轟炸機及護航機突然出現在九竜啓德機場上空。5分鐘之內,英國皇傢空軍的飛機殘骸遍地。之後,日本轟炸機對港島進行了轟炸,硝煙彌漫,一片混亂。
李海泉一傢躲在屋子的最底層。格麗絲·李按照天主教徒的做法祈禱上帝,而信奉佛教的李海泉則燒香拜佛。
日本正式對美英宣戰。在港的500名中國士兵和兩個營的英軍同入侵的日軍展開浴血奮戰。11日,中英混編的守軍軍官全部戰死,士兵所剩無幾,被迫從九竜撤至香港島。25日,英軍投降,香港淪陷於日本的鐵蹄之下。
港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通貨膨脹,糧食匱乏,人們紛紛逃往臺灣、澳門等地避難。香港人口,從160多萬銳減至60萬。李海泉一傢沒走,他已經舉傢出過遠門,備嘗顛沛流離之苦。他相信佛祖,佛會保佑傢人的平安。
李小竜的童年是在急劇的動蕩中度過的。他年幼,不諳世事,戰爭對他成年後的成長,末形成什麽影響。當時的李小竜營養不良,卻活潑好動,且天不怕地不怕。那時大人用來或嚇唬小孩的靈丹妙藥是說:“日本飛機來了!”再頑皮的小孩都會嚇得乖乖不動。此方對李小竜則不靈,他照常撒野。有一次,他竟爬到三樓頂層,站在走廊的墻上,揮拳對着低空飛過的日機叫駡。據與李傢為鄰的長輩回憶,何金棠嚇得一臉蒼白,李海泉氣惱地打他的屁股。李小竜仍頑性不改。
1945年8月14日,日本裕仁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翌日,英國太平洋艦隊駛進香港維多利亞港。港督府上的太陽旗換成米字旗,香港又恢復為英國直轄殖民地。
戰後,香港重建傢園,步入經濟恢復期。港英政府對大米實施配給製,並對主要副食品進行限價。港民生活得到基本保障,逃離的人們紛紛重返傢園。至1949年,因戰局變化,大批的大陸人涌入香港,造成香港人口急劇膨脹,超出戰前的總人口數。
戰後,李傢在九竜定居下來。父親、母親、姐姐姬格蕾絲、費芙、哥哥彼得(李忠琛)、弟弟羅勃特(李振輝),全家共七口人。50年代,父親李海泉成了著名的粵劇醜角,收入漸豐,加之母親何金棠出身名門,李傢屬香港上層社會。家庭生活穩定且安逸,卻又常因小鳳而鬧得不得安寧。
李小竜的哥哥,後任香港皇傢天文臺助理臺長的李忠琛,回憶起李小竜童年的生活,有這樣一段敘述:“每當他老老實實地坐着的時候,人們就會認為他一定是病了。他好玩好動,永遠在跳着、說着。
他還喜歡惡作劇,耍弄人的花樣層出不窮,對象由傢人至僕人差不多無一幸免。
“他雖然胡闹,心腸卻很好。曾有一日他憑窗看街景,突然間發足奔出大門,全家都為他這舉動愕然,當大傢走到窗前看他又在搞什麽新花樣時,卻原來有一個盲人在過馬路,而馬路前面剛在修路,掘了一個大洞。李小竜恐怕那盲人失足掉下地洞,故見義勇為,引領他過路。”
尤其使傢人擔憂的是,李小竜出門滋事生非,把比自己大好幾歲的大孩子打得頭破血流。鄰里,還有不認識之人來李傢告狀。李海泉總是訓斥兒子。李小竜倔犟道:“我打的是壞人!”
且不論兒子“動武”是否有理,父母皆是信教之人,恪守“與人為善,自律其身”的信條。他們不能容忍兒子這般胡闹,多方管束。
事實證明,父母無法管束住這匹驁烈不羈的小野馬,便隨他去。隨着年齡的增長,十九歲的李小竜,漸成了九竜街頭遐邇有名的“飛仔”(阿飛)。
小勤鼠書巢 Luo Hui Jun 掃描校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