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论坛>> 群星荟萃>> 吴小莉 Wu Xiaoli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1967年9月7日)
足音——吴小莉自传
  序--永久的笑脸后面是辛勤的汗水
  自序
  第一章、我的童年
  第二章、求学时代
  第三章、踏上传播之路
  第四章、“华视”采播手记
  第五章、从台北到香港
  第六章、第一次在亚洲卫星频道亮相
  第七章、“凤凰”起飞
  第八章、从“时事直通车”到“小莉看时事”
  第九章、我的人生哲学
  第十章、随想随笔
  第十一章、我的家人的话
  第十二章、朋友们的话
序--永久的笑脸后面是辛勤的汗水
  小莉要出书了,这是她的幸事,也是凤凰的幸事!
  她请我为此书作序,难住了一贯以“低调”为原则的我,耐不住她再三再四诚挚地邀请;更耐不住对她在凤凰辛苦劳作战功卓著的回顾,我“从命”了。
  小莉是最早进入凤凰卫视的台湾主持人。1996年“凤凰”开播初期,她离开卫星电视台湾频道,重回香港,加盟“凤凰”。从此在这个崭新的舞台上,她的技艺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推出一个杰出的电视主持人,不讲天赋是骗人的。小莉就具有这种天赋。她的屏幕形象,抢眼却不妖艳,可亲却不平庸。她的主持风格,庄重中透着轻柔,聪颖里裹着质朴。看她主持的节目让人感到既掷地有声又娓娓动听,既不卑不亢,又有义有情。她的这种超凡脱俗的魅力,实在让许许多多的同业者羡慕又嫉妒,爱煞又恨煞!
  小莉的成功,更多的理由是来自她自己的勤奋。她那“永久的笑脸”后面就是辛勤的汗水,《九七回归60小时播不停》,她连续3天带妆作业,诱发严重的皮肤过敏症;采访朱镕基总理欧洲之行,她集采、编、播音、发稿于一身,累到几乎脱水休克;有时《小莉看时事》节目因忙碌无法即时完稿,急得她痛哭失声,哭罢再挥泪上阵;工作压力最大的时候,她会悲叹“我实在顶不住了”,可事过之后,她照样笑容可掬地出现在观众面前。
  小莉的成功,得益于凤凰的崛起。诞生不到三载的凤凰卫视,以其勃发的生机,在亚太地区异军突起。所有的凤凰人,都抱定了“我们在创造历史”的雄心去打拼。小莉参加主持的《时事直通车》及《小莉看时事》这些深受观众喜爱的节目,正是他们倾心创作的产物。
  “凤凰”造就了小莉,小莉也为“凤凰”争了气,李白有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小莉和风凰台一批出类拔萃的主持人及其主创人员正是这样一群展翅高飞的金凤凰。
     刘长乐
     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
  1998年7月16日
  于美国爱德荷州堂堂溪水出前村
  1990年代末期,在港中台的电视圈中,吴小莉卓越的表现,就像一颗闪亮的明星,那么耀眼,那么令人瞩目。
  然而,在1989年之前,我刚认识吴小莉的时候,她刚考进台北的中华电视台,在新闻部初任记者,正接受训练与磨练,是新闻界的新兵,尚默默无闻。
  何以在短短的10年之间,吴小莉脱颖而出?
  话说1988年,吴小莉进华视新闻部时,我刚接任新闻部经理,准备一展抱负,挽救久受垢病的华视新闻。在一些“菜鸟”记者中,我一眼就相中了吴小莉,看准她是一个主播的料子。果然不出我所料,小莉聪明又努力,工作的绩效令人赞赏,最使我印象深刻的,是小莉豪爽的个性,乐于助人的态度,在争名夺利的电视圈子真是少见,也加强我要培植她的信心。
  一年后,随着华视新闻品质与收视率的起飞,吴小莉在采访报道与播报方面逐渐可以独当一面,颇有大将之风,可是她仍不改清纯本色,对人处事谦和有礼,毫无骄矜之色,真是难得。
  其后几年,吴小莉转换舞台,在香港表现得极为出色,为更广大的观众服务,成为大华人电视圈的名人。她当初毅然跳脱是非之地,敢于舍弃小格局的名利,投入新的战场,而卓然有成,显然是出于过人的眼光与决然的勇最后,我引杨万里的诗“杜源铺”,以形容吴小莉奋斗成功的经历:“万山不许一溪奔,烂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黄新生
    台湾政治大学广播电视研究所教授
    中华电视公司企划室经理
    于台北
    1998年7月5日
  无时无刻不是在职进修
  1985年七7底,我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辅导长两任届满,获中大同意休假一年。在此之前,我已应台北辅仁大学校长罗光总主教之邀,8月中到了辅大,担任大众传播系主任。
  从1977年起,我在中文大学新闻传播系任教8年,在中大校园度过愉快的时光。初到辅大,急着安排下一学年的课程、师资,忙得不可开交,不禁怀念起惬意的中大生活。大众传播系当时分为语文传播、影像传播、广告公关等三组,其实是3个系,有3套课程和师资,却只有一个系主任。全系学生超过700人,比中大新闻传播系学生多了六、七倍。
  我的“休假”比在中大教学时忙得多。系主任面对每天穿梭在“文友楼”的700多学生,简直无从认识起。小莉这时是语文传播组二年级学生。她活跃、爽朗、有礼貌,这是她留给我最初的印象。等到她修了我的“杂志写作”课,更引起我的注意。她们那一小组自定的写作题目是殡仪馆美容师,亲自到殡仪馆看遗体化妆。小莉原来不是娇娇女;这次采访不止是表现了她的胆量,更重要的是记者的敬业,她在学期间整体的表现,可说是绽放了优秀记者的潜力和特质。
  小莉毕业后,再见到她时是在中华电视台的晚间新闻。一般记者尽了采访职责,不见得每天都能挤进只有20几分钟的晚间新闻,小莉往往一天出镜好几则新闻,我记得她跑当时冷门的消费者新闻时,居然每天也有新闻。她不过才进华视新闻部,冲劲却是锐不可挡。
  大约隔了半年,小莉坐上主播台。起先我为这么年轻的学生当主播有点担心。她很快证明,替她担心是多余的。
  她的记者生涯虽不长,却很扎实,加上敬业、进取的活力,以及一贯的笑容和亲和力,吸引了广大观众。年纪轻轻的她坐稳了主播台。
  在适当的时候,她总会做最好决定。她转入卫视中文台赴香港任职就是一例,从此扩大了她发挥的空间。我每次在台北或香港见到她,她总是念念不忘念研究所进修的事。我劝她,进修是一辈子的事;当有好机会时,把握住机会更重要。她至今虽然还没有得空到研究所进修,我认为以她的虚心、进取,无时无刻不是在职进修。
  小莉不久前从香港来电说她要出书了。我很乐意为她写这篇序。这本书的出版,对有志于电视工作的人以及广大观众都是好消息,她的人生历练虽不长,却留下许许多多足以启发人及值得借镜的地方。
   皇甫河旺
   台湾世新大学教务长
   1998年7月
  
  书路 扫描校对
自序
  写的比说的动情
  事实上,我是个极为慵懒的人,有选择的话,我会看山看水叹世界,所以除了工作外,对个人的事,我总是漫不经心。
  1993年离开台湾时,台湾已有出版社找我出书,、那时台湾刚流行出个人传记,几家出版社都提出了企划案,我也兴致勃勃地参与讨论,甚至开始进行录音口述,也许是追求完美的个性,老觉得自己不够丰盛,或是骨干里懒散的性子使然,心想:“又不是做节目非得今天面对观众!”
  就这样两天捕鱼,三天晒网,要出书的心愿,就一拖再拖。
  今年3月明窗出版社的潘耀明总编,透过同事找到了我,谈到了要出一本传记加采访手记的书。多年来被放下的心事,又重新被提起,但这回可不同,潘老总是典型港式作风,做起事来,不办则已,要办就要风风火火,我这个懒惰的人在他的行动力下,终于不能再“晒网”,要开始认真“捕鱼”了。
  一直觉得自己说的会比写的动听,加上四处奔波的忙碌,原本打算口述,但一个周未,在朋友家中,拿出稿纸,写第一个我的童年故事后,突然觉得,许多心情,可能是写的比说的动情,这就开始我一格格爬稿纸的日子,向公司请休年假把去年的假期注销,回台北家中或在香港小窝,闭门造车。
  真的动笔到完稿,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期间,不算我因工作出差、忙碌的日子,只有年休和周未是我真正的创作日。所以,许多心情,许多故事,肯定有疏漏和不足,一定要说,真的是“仓促付样,如有疏漏,尚请见谅!”
  完稿日,突然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生命的历程虽不长,但过往累积的东西也并不算太少,担心自己年老记忆衰退,很多事会愈记愈模糊,终于在记忆完全褪色,资料可能都翻查不到前,把它记录下来。这其中没有什么人生大道理,只有一个女孩努力成长的故事。
  知道因为自己的忙碌和迟迟交稿,把明窗出版社同仁逼得鸡飞狗跳,但是,我真的衷心感谢曾经催我交稿,为我排版、校稿,不断为这本书付梓而默默工作的朋友——潘老总、尤飒、翠芬、蒙宪、锦兴、淑群、晓珊、志光以及所有曾敦促过我和在台湾帮我翻查资料的朋友们。
  还要感谢凤凰同仁的支持,公司管理阶层不但大力赞成我出书,还不时关心:“书写得如何了?”
  几位前后期长官、老师的序,为这本书增添光彩,也为我前半段求学、工作历程留下注脚。
  最后,我只想说一句话——
  谨把此书,献给我挚爱的父母,是你们让我有机会去圆人生的梦。
  吴小莉
  1998年7月14日
  于香港
  写在内地版出刊前
  有人问我,“怎么想到要出书?”
  我认真想了想,原因有三个,一个是在这本书的内页,我已开章明义的表白:“谨以此书献给我最挚爱的父母。”
  移居香港5年,我回家看父母的时间越来越少,思念的心却越来越深,我想他们亦然。我在香港的生活如何?这几年大江南北跑的心情如何?他们无法一一得知。现在,我把它们记录下来。
  第二个原因,我在香港版的序中已说过,我真的是怕,“忘性”比“记性”好的我,对许多生命中的故事会渐渐淡忘。
  另一个主因,是我对所有观众的一分感恩。因为,除了在屏幕上的交往外,越来越多朋友,在网上,在书信上,给我支持和鼓励,他们对我也有许多好奇和询问。这其中有个人的问题,也有工作上的。抱歉的是,生活如“空中飞人”的我,常常对即时回信,力不从心。我是一个答应别人一件事,就会一直挂在心上的人,对所有观众的来信更是如此。几经拖延,我内地版的书终于要问世了,我突然有种前债终于有机会清偿的轻松感,因为,我多么希望,先以这本书,回覆所有朋友的厚爱。
  在写这篇文章前,北京传来消息,说我在香港的书《圆人生的梦》在内地已有盗版。
  到广西采访时,一位朋友兴致勃勃地拿了我的“书”,要请我签名。我当场不知是喜是忧,我向这位朋友致上最深的歉意,因为我内地版书的推迟上市,才使他被不法书商蒙骗上当。
  但原谅我最终无法在“盗版书”上签名,因为看着原本精美的图片,清晰的文字,都成了叠影,一些被我放入书中朋友的照片影像模糊,我真的有心痛的感觉,我的朋友们何其无辜?花钱买了劣级品的读者更是无辜!
  内地版新书的栅栅来迟,是为了它能有更丰富的内容。它有我98年后半年生活工作的所有足迹,有我亲人和挚友对我的话,更有为了出书,专程拍摄的个人彩照。
  一直相信,凡经历过的,必留下痕迹,岁末年终,谨把我曾走过的足印,呈给所有的朋友。它虽然并不一定掷地有声,但却是我心中永远回荡的“足音”。
     吴小莉
   1998年12月18日
   于香港
     海逸旁
  
  书路 扫描校对
首页>> 文学论坛>> 群星荟萃>> 吴小莉 Wu Xiaoli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1967年9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