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我十五歲時,高小畢業,投考杭州的中學。吸取前一年投考第一師範失敗的教訓,這次考了三個學校。除一師之外還加考一中和新辦的????務中學。結果,一師仍然落榜,一中和????中皆被錄取。父親認為????中是????運使衙門辦的學校,畢業後找工作較有把握。我也想,進一中,畢業後雖有利於升大學,但父親經商,不一定能送我進大學,於是决定順從父親的意願,讀????務中學。
????中校長蔣邦彥,金華人,是個奉係官僚,正在浙江????運使任上。????是國傢專賣商品,????運使是監督????商的大官,也是保證提供八國聯軍賠款的稅收機關,權力相當大,油水也相當多。這位蔣運使,是個典型的老官僚,他辦這所中學,是想培養一批懂外文的青年,為監督????稅的帝國主義代理人服務。記得入學考試時,這位大官坐着四人擡的官轎,到考場來視察,我的小心靈裏不由閃過一個念頭:假使有一天我也能坐着官轎到處遊蕩,倒也威風!
入學以後,我第一學期相當用功,功課一點不拉;第二學期,每逢星期天,喜歡到書店去逛逛,看到心愛的畫册,買本回來,偷空臨摹一番,相當愜意。那時畫册大都是上海出版的山水花鳥石印本,也有古裝時裝仕女畫,我臨了一陣,似有所得,於是樂此不疲。與此同時,也對流行的福爾摩斯偵探小說發生興趣。這類小說除了單行本,還可在流行的“禮拜六”派雜志中找到。讀了之後,腦子裏發生了離奇古怪的查案破案等等想象,也拿起筆來學寫偵探小說,竟至於入迷。雖然有了此等課外樂趣,讀書還算用功,此等樂趣反映了我求知方面的一大傾嚮,這和杭州這個新環境的誘導有一定關係。第三學期開始,眼界逐漸開闊,受“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參加了杭州學生大遊行,長途步行到拱宸橋的日本租界,嚮日本領事館提抗議,反對日本乘歐戰結束之機,強占原德國租藉地山東青島。同時我也接觸到新文化運動的書刊,如文學研究會主持的《小說月報》從中讀到外國文學作品,開始接觸外國人的人生觀和戀愛觀。我的思維境界更加開闊了。
到了1924年第三學年,我已是一個17歲的青年,看到西湖邊上男女學生並肩笑語,心有所動。碰巧,我的一個在女子師範讀書的堂姐,在湖濱見到我,看我已經不是一個孩子了,便問我,要不要交個女朋友?我臉雖紅,卻點了頭,表示願意接受。這位堂姐實在熱心,到了下一個星期天,就把我叫到女一師的會客室,介紹她的同學王文英和我見面,介紹完,她即溜走。我和王文英兩人幹坐在會客室裏默然相對,不知說什麽好。衹記得我們年齡相同,約定以後在通信中互相對話。匆匆告別,我纔如釋重負,擺脫了尷尬的處境。回到????中宿舍,幾個比較接近的同學跑來問長問短,什麽女朋友長得可好看等等。我說,我們並肩坐着,誰也不敢正視對方,臉方臉圓沒看清,身高身矮站起來倒有個比較,似乎對方比我矮一點。如此回答,同學們當然不滿足,可是我這時心還在跳,不知如何是好,同學們見我精神恍惚,也就散了。
感謝那一時期讀的新文學作品,使我對所謂自由戀愛有了一個模糊的框框,對如何寫情書也有了一點可以藉鑒的資料。從這個學年開始,我和王文英平均每星期通一次信。每當粉紅色或淺藍色的信封從門房那兒取回時,我的心直跳,揣摩信裏寫的什麽,待到打開信封,看完簡單平凡的語言時,情緒倒又平靜下來。信的重要內容是,下個星期日我們將在什麽地方見面,到什麽地方去遊玩。我心裏盤算,到湖濱幾公園見面?到嶽墳還是湖心亭去玩?得馬上回信,可不能耽誤時間。等到寫了回信,又急切期待美好時刻的到來。若遇到星期六天氣不好,陰雨連綿,我就無心聽課,歪着脖子看窗外,哪怕雨稍稍停一下,心理負擔也就輕一點,不用說這天晚上一定失眠。
我在後面《婚姻辯證法》一書裏,把寫情書叫作“紙上談兵”。我和王文英在紙上談了一年的兵,到最後竟然發展到希望成為永久伴侶的地步。王文英藉看我堂姐為名,這年暑假到我桐廬老傢來看我,我卻不敢嚮父母直言,她就是我未來的對象。
第三個學年終了,????中嚮學生傢長通報學生成績,我的學業是丙等,操行也是丙等。父親雖未嚮我追究,我心裏卻直打鼓。交女朋友談戀愛是個違反校規的操行問題,至於學業丙等,則有全班滑坡的普遍性,因為從本學年起,采用外國原版教科書,教師外文水平不高,上課照本宣讀,學生如墜五裏霧中,考試時又要外文答捲,學業成績如何好得了;加上這學年終了,我和幾個同學擁到英文教員房間,要求免考,被訓斥一頓,認為是“越軌行為”,也算到了我的品行賬上。連拿兩個丙等,怎麽還有面子上第四學年?於是暗中串連四個成績差的同學,作越級考大學的準備。當時我們認為廈門大學是個理想的目標,因為那裏剛鬧過學潮,一部分師生離校到上海創辦大夏大學,廈大大傷元氣,繼續招生時特別願意把浙江籍學生。我們通過一個浙籍助教和一個浙籍高班學生的關係,瞭解到考試日期和考試科目,便在1924年暑假期間;匆匆就道。王文英瞭解到我的窘況,願意和我共患難,一同去考廈大。這樣,我們五個浙江學生,約好先坐火車去到上海,兩天後搭上了去廈門的英商太古公司的海輪。在輪船碼頭,碼頭工人把我們幾個鄉下青年攔住,強要我們每人出一元錢,把我們的鋪蓋行李提上船去,說如果不出,便不讓我們上船,這是碼頭規矩。我們衹得乖乖地被敲了竹杠,纔得上船。
我們買的是統艙票,因為是夏天,就在船的後甲板上占了個鋪位。打開鋪蓋,露天睡覺,落得涼快。誰知第二天晚上遇到大雨,鋪蓋全部淋濕,衹好坐以待旦。第三天到達廈門,趕到廈大,找到關係人,纔知道考期已過,但學校同意補考。考試結果,衹一個姓金的同學被錄取,其餘四人落榜。回浙江吧,江蘇、浙江兩省軍閥正在上海交戰,此路不通。怎麽辦?幸虧浙籍教師幫忙,同意為我們四人辦一個補習班,纔算安頓下來。
進廈大,想讀中國文學,而補習班自然是補中學高班的課。開班第一課是數學,先學代數,我腦子裏一盆漿糊,不知怎麽代法;後來學幾何,還有點門路,因為它與平面造型有關,和我的美術細胞對勁,我還學得津津有味。在補習班和王文英天天在一起,但因情緒不佳,兩人之間熱度漸退,她和幾個老學生有了接觸,對我日趨冷淡。到了年底,得知我父親經商失敗,他寄來旅費,催我回浙江。補習班諸人包括王文英,也都動搖起來,約定一同離開廈門回故鄉。我們買了一條貨船的客票,一起動身。這次的船有艙位,不像上次那樣風餐露宿,澆得一身濕,但這是衹“野雞”船,到上海碼頭後沒有固定泊位,停在黃浦江上,等拉客的小舢板把我們拉上岸。那小舢板的主人乘機勒索,我們又被敲了竹杠纔得上岸。
廈門地處閩南,氣候較暖,入鼕以後出現一種怪現象:夏布長衫和棉袍子一齊過鼕。事隔六十餘年,1988年秋後,我重訪廈門,夏布長衫雖已絶跡,當地人穿的仍是短袖短褲,而我已年逾八十,上身穿的是薄毛衫夾外衣,下身是呢子長褲。我想加入嚴鼕,一定得穿呢大衣了。
在廈門半年,學得幾句廈門方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讀作“吉依灑西吾勒切博狗直”。
????中校長蔣邦彥,金華人,是個奉係官僚,正在浙江????運使任上。????是國傢專賣商品,????運使是監督????商的大官,也是保證提供八國聯軍賠款的稅收機關,權力相當大,油水也相當多。這位蔣運使,是個典型的老官僚,他辦這所中學,是想培養一批懂外文的青年,為監督????稅的帝國主義代理人服務。記得入學考試時,這位大官坐着四人擡的官轎,到考場來視察,我的小心靈裏不由閃過一個念頭:假使有一天我也能坐着官轎到處遊蕩,倒也威風!
入學以後,我第一學期相當用功,功課一點不拉;第二學期,每逢星期天,喜歡到書店去逛逛,看到心愛的畫册,買本回來,偷空臨摹一番,相當愜意。那時畫册大都是上海出版的山水花鳥石印本,也有古裝時裝仕女畫,我臨了一陣,似有所得,於是樂此不疲。與此同時,也對流行的福爾摩斯偵探小說發生興趣。這類小說除了單行本,還可在流行的“禮拜六”派雜志中找到。讀了之後,腦子裏發生了離奇古怪的查案破案等等想象,也拿起筆來學寫偵探小說,竟至於入迷。雖然有了此等課外樂趣,讀書還算用功,此等樂趣反映了我求知方面的一大傾嚮,這和杭州這個新環境的誘導有一定關係。第三學期開始,眼界逐漸開闊,受“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參加了杭州學生大遊行,長途步行到拱宸橋的日本租界,嚮日本領事館提抗議,反對日本乘歐戰結束之機,強占原德國租藉地山東青島。同時我也接觸到新文化運動的書刊,如文學研究會主持的《小說月報》從中讀到外國文學作品,開始接觸外國人的人生觀和戀愛觀。我的思維境界更加開闊了。
到了1924年第三學年,我已是一個17歲的青年,看到西湖邊上男女學生並肩笑語,心有所動。碰巧,我的一個在女子師範讀書的堂姐,在湖濱見到我,看我已經不是一個孩子了,便問我,要不要交個女朋友?我臉雖紅,卻點了頭,表示願意接受。這位堂姐實在熱心,到了下一個星期天,就把我叫到女一師的會客室,介紹她的同學王文英和我見面,介紹完,她即溜走。我和王文英兩人幹坐在會客室裏默然相對,不知說什麽好。衹記得我們年齡相同,約定以後在通信中互相對話。匆匆告別,我纔如釋重負,擺脫了尷尬的處境。回到????中宿舍,幾個比較接近的同學跑來問長問短,什麽女朋友長得可好看等等。我說,我們並肩坐着,誰也不敢正視對方,臉方臉圓沒看清,身高身矮站起來倒有個比較,似乎對方比我矮一點。如此回答,同學們當然不滿足,可是我這時心還在跳,不知如何是好,同學們見我精神恍惚,也就散了。
感謝那一時期讀的新文學作品,使我對所謂自由戀愛有了一個模糊的框框,對如何寫情書也有了一點可以藉鑒的資料。從這個學年開始,我和王文英平均每星期通一次信。每當粉紅色或淺藍色的信封從門房那兒取回時,我的心直跳,揣摩信裏寫的什麽,待到打開信封,看完簡單平凡的語言時,情緒倒又平靜下來。信的重要內容是,下個星期日我們將在什麽地方見面,到什麽地方去遊玩。我心裏盤算,到湖濱幾公園見面?到嶽墳還是湖心亭去玩?得馬上回信,可不能耽誤時間。等到寫了回信,又急切期待美好時刻的到來。若遇到星期六天氣不好,陰雨連綿,我就無心聽課,歪着脖子看窗外,哪怕雨稍稍停一下,心理負擔也就輕一點,不用說這天晚上一定失眠。
我在後面《婚姻辯證法》一書裏,把寫情書叫作“紙上談兵”。我和王文英在紙上談了一年的兵,到最後竟然發展到希望成為永久伴侶的地步。王文英藉看我堂姐為名,這年暑假到我桐廬老傢來看我,我卻不敢嚮父母直言,她就是我未來的對象。
第三個學年終了,????中嚮學生傢長通報學生成績,我的學業是丙等,操行也是丙等。父親雖未嚮我追究,我心裏卻直打鼓。交女朋友談戀愛是個違反校規的操行問題,至於學業丙等,則有全班滑坡的普遍性,因為從本學年起,采用外國原版教科書,教師外文水平不高,上課照本宣讀,學生如墜五裏霧中,考試時又要外文答捲,學業成績如何好得了;加上這學年終了,我和幾個同學擁到英文教員房間,要求免考,被訓斥一頓,認為是“越軌行為”,也算到了我的品行賬上。連拿兩個丙等,怎麽還有面子上第四學年?於是暗中串連四個成績差的同學,作越級考大學的準備。當時我們認為廈門大學是個理想的目標,因為那裏剛鬧過學潮,一部分師生離校到上海創辦大夏大學,廈大大傷元氣,繼續招生時特別願意把浙江籍學生。我們通過一個浙籍助教和一個浙籍高班學生的關係,瞭解到考試日期和考試科目,便在1924年暑假期間;匆匆就道。王文英瞭解到我的窘況,願意和我共患難,一同去考廈大。這樣,我們五個浙江學生,約好先坐火車去到上海,兩天後搭上了去廈門的英商太古公司的海輪。在輪船碼頭,碼頭工人把我們幾個鄉下青年攔住,強要我們每人出一元錢,把我們的鋪蓋行李提上船去,說如果不出,便不讓我們上船,這是碼頭規矩。我們衹得乖乖地被敲了竹杠,纔得上船。
我們買的是統艙票,因為是夏天,就在船的後甲板上占了個鋪位。打開鋪蓋,露天睡覺,落得涼快。誰知第二天晚上遇到大雨,鋪蓋全部淋濕,衹好坐以待旦。第三天到達廈門,趕到廈大,找到關係人,纔知道考期已過,但學校同意補考。考試結果,衹一個姓金的同學被錄取,其餘四人落榜。回浙江吧,江蘇、浙江兩省軍閥正在上海交戰,此路不通。怎麽辦?幸虧浙籍教師幫忙,同意為我們四人辦一個補習班,纔算安頓下來。
進廈大,想讀中國文學,而補習班自然是補中學高班的課。開班第一課是數學,先學代數,我腦子裏一盆漿糊,不知怎麽代法;後來學幾何,還有點門路,因為它與平面造型有關,和我的美術細胞對勁,我還學得津津有味。在補習班和王文英天天在一起,但因情緒不佳,兩人之間熱度漸退,她和幾個老學生有了接觸,對我日趨冷淡。到了年底,得知我父親經商失敗,他寄來旅費,催我回浙江。補習班諸人包括王文英,也都動搖起來,約定一同離開廈門回故鄉。我們買了一條貨船的客票,一起動身。這次的船有艙位,不像上次那樣風餐露宿,澆得一身濕,但這是衹“野雞”船,到上海碼頭後沒有固定泊位,停在黃浦江上,等拉客的小舢板把我們拉上岸。那小舢板的主人乘機勒索,我們又被敲了竹杠纔得上岸。
廈門地處閩南,氣候較暖,入鼕以後出現一種怪現象:夏布長衫和棉袍子一齊過鼕。事隔六十餘年,1988年秋後,我重訪廈門,夏布長衫雖已絶跡,當地人穿的仍是短袖短褲,而我已年逾八十,上身穿的是薄毛衫夾外衣,下身是呢子長褲。我想加入嚴鼕,一定得穿呢大衣了。
在廈門半年,學得幾句廈門方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讀作“吉依灑西吾勒切博狗直”。
從廈門回到杭州,住在一傢小旅館裏,遲遲不敢回桐廬。父親急了,親自趕來杭州,把我揪了回去。到了傢,大受訓斥,母親從旁勸解,氣氛纔稍稍緩和。我心裏那股子委屈勁兒無法形容,一怒而從傢中出走。母親急了,叫人到處尋覓,直到傍晚,發現我一人坐在“鬍母井”的井欄上發呆。他們以為我要投並,一把抓住我,拉了回傢。父親見此情景,不再發脾氣了,但一連幾天,老是對我發牢騷,說這三年的學費白白浪費,逼我回????中補讀,讀到畢業,纔算了卻一份心願。我從小養成倔脾氣,怎麽肯吃回頭草,當然拒絶。但我心裏也在盤算:進不了大學,又不願回????中,難道在傢吃老米飯不成?於是下了决心,尋個職業,自力更生。我把此意告訴父親,同時嚮????中同學求援,看他們能否為我覓個飯碗,讓我有個立身之地。結果是音訊杳然,急得我像熱鍋上的螞蟻。
一天,一個親戚拿來一張上海的《申報》,上面登了一則廣告,是上海南京路三友實業社門市部招考練習生。投考資格是中學程度,學過現代會計和歷史地理常識。投考者可自投有關作業,等候評審,一旦錄取,先在門市服務,供給食宿,每月工資十五元。這個天外喜訊樂得我手舞足蹈,父親也面露笑容,催我趕快作準備。那親戚還告訴我,這傢三友實業社最近創製了一種“自由布”,上海極為流行。他拿來布樣給我看,於是我靈機一動,想起了這兩年在????中課餘美術班學會的鉛筆寫生和水彩靜物畫法,如果畫張自由布的廣告寄去,也許錄取的機會會多一些。因此,我除了作好必需的答捲,還用心仿照報上的廣告模式,畫了一幅廣告畫。記得畫的是一身自由布的女裝,表示我還有美術方面的技能。
考卷寄出,心中一塊石頭並未落地。一星期後,三友實業社來了信,說考卷合格,催我立刻去上海面試。這我纔如同科舉時代看到榜上有自己的大名那樣,覺得總算對得起祖先對我的期望。
十八歲的青年,膽子不小,況且上一年遠走廈門,到過上海,所以這次單身出門,父母都放心。到上海後,投宿去年住過的一傢小旅館,離南京路很近,放下行李,就直奔三友實業社。接待我的是名叫王叔湯的年輕總務。他帶我見了總經理瀋九成,並當場攤開筆墨,叫我畫張畫。我真有點像過了科舉考場,心裏發慌。回頭看看,總經理在自顧自翻文件;王叔湯站在旁邊,一口寧波話,說我寄去的那幅廣告畫得不錯,今天無非是要看看是不是你自己的手筆,你衹管大膽作畫,好壞無所謂。我逐漸定下心來,從起稿到着色,大約一小時交了捲。王叔湯拿畫給總經理看,交換了一下意見,走來告訴我,我被正式錄取了,叫我把行李搬來門市部,正式上班。我心中這塊是在空中的石頭纔算落了地,今後自力更生的歲月,就從這兒開始。
打聽到這次錄取的練習生有十餘人,都是中學生。王叔湯告訴我,這裏許多老職工也都是投考錄取的中學生,其中個別還讀過大學。三友實業社的總經理瀋九成是個有頭腦的實業傢,他願吸收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青年作為他的部下,練習生的工資待遇雖然不高,可是店裏在生活方面不惜花錢,盡量滿足青年人的需要。瀋九成治店方式最突出的一點是每個星期天上午休業,開一次會,由總經理講一次話,告訴青年怎樣對待顧客,對待自己,對待事業,說得實實在在,沒一句空話,沒一句訓話,時間也很短。開完會,請全體職工吃一次水果,用以調劑營養,然後就自由活動。
瀋九成作風民主,待人和氣,幾個高級職員都是他培養出來的,我們青年人對他非常尊敬。
我進門市部,先被派在三樓布疋部賣布,由老店員教我如何量市,如何剪布,如何包裝,如何收款。這些活,在舊式商店裏要學三年才能出師,這裏三天就能學會,但學會並不等於熟練,人傢三年學徒,等到出師,已經成為一個熟練而精明的店員,我當然不能如此相比。至於如何對待顧客,總經理總是循循善誘,反復闡明,我們年輕人也都心悅誠服,從來沒發生過和顧客吵架的事。
三友實業社以製造洋蠟燭芯起傢,進而生産“三角牌”毛巾,奪取了日本人占領的市場,在國貨製造業中赫赫有名。後來又在生活用品方面下工夫,生産毛巾毯、羅紋帳、自由布等棉織品。門市部開設在南京路中段,靠近先施、永安兩傢大百貨公司。這一帶是上海的購物中心,三友社以生産國貨棉織品為號召,門市部顧客相當踴躍。瀋九成看到現代工商業廣告競爭激烈,不惜花錢長期在各大日報刊登廣告,介紹自己的産品。由於介紹得實事求是,不講虛套,贏得了廣大市民的信任。店裏專設一個廣告部,由專人設計和安排每天所需的廣告內容。這個部有固定職工三人,一個管文字,一個管圖畫,外加一個練習生。我進店三月後,有時調我到廣告部上班,製作門市部大門口的兩塊廣告牌,宣傳本社的新産品;有時在各個專業櫃臺畫點小廣告,為顧客指明購物方向。
南京路上幾傢比較大的商場商店都有自己的廣告宣傳牌,其中要算先施公司的廣告面積最大,每個櫥窗之間竪立一塊長條廣告牌,總共有七八塊,上面畫着各種各樣的貨品,定期變換,以吸引顧客。這些廣告牌畫筆潑辣,色彩奪目,成為我學習的榜樣。在南京路一年,我認真看過先施公司的每一期廣告大畫,從未漏過。1949年我在中央美術學院教畫,和教師們講起這件事,蔣兆和老師笑嘻嘻地對我說,那些畫都是他畫的。當年他從四川來上海,謀到這個畫廣告的職務,這對他以後造型能力的提高有很大作用。這話一點不假,我在1982年北京第一次個展的自序中也曾提到,我的造型能力,基本上是從各種職業實踐中培養起來的。我和蔣兆和20年代末期神交的歷史,到了幼年代末期纔被說破,說明世界雖大,時間雖久,天涯海角,人間的關係有時也會巧逢在一起,正如老話所說,“颶尺天涯,人生何處不相逢”啊!
南京路是上海的一條經濟大動脈,也是文藝娛樂生活的大花園。先施、永安兩大公司都有屋頂遊樂園,京戲、昆麯、文明戲、電影、麯藝、魔術、雜技,應有盡有,花兩角錢可以看個飽。南京路老閘巡捕房對面有座市政廳,是洋人獨占的地方,每逢星期六晚間,工部局的外國管弦樂隊在此演奏,買票入座,票價甚高,高鼻子洋人有點文化教養的,才能在其中占個座位,以顯示自己的高貴地位。三友社廣告部那位姓季的專職畫傢,在上海受過正規美術教育,接觸過外國音樂,他告訴我們,市政廳音樂堂的三樓,有免費的座位,可以自由出入,你們有興趣,可以帶你們去見識見識。十八歲的我,嘗過屋頂遊樂園各種土産文娛,也頗想嘗嘗外國音樂的滋味,就跟了去。看到樓下穿戴整齊的紳士淑女,一本正經地坐在那兒,聽完一小段樂麯鼓一陣掌,麯盡人散,秩序井然。我覺得太拘束,太紳士氣,不合我的口味。然而,遊樂園和大戲院裏那種怪聲叫好,在觀衆頭上拋擲毛巾的行為,似乎也太野蠻了些。照我的想法,似乎應該各去其弊,適得其中纔對。為了新鮮好奇,後來我也時常找個同伴,鑽到市政廳三樓聽一會聽不懂的洋音樂,覺得另有一種樂趣。這是我接觸外國音樂文化的開始。與此同時,看外國電影的興趣也逐漸滋長起來。我那第一幅漫畫《兩毛錢飽眼福》就是在新開張的北京大戲院眼見的事實。戲院在放電影的休息間隙中,由一個白俄女子赤身在臺上表演各種姿態,以娛觀衆,誰眼饞,誰就買票去看。嚴格說來,這是一種外國文化。
三友實業社門市部房屋很窄,青年練習生每年有增,原有的宿舍已擠不下。這年春季在老西門租到一幢大屋,所有新老職工,都搬到新宿舍去住,每天由大卡車接送。宿舍裏有唱機、唱片,聽聽京劇名演員的清唱,也是一種娛樂。我從小喜歡看戲,老傢門口有座大廟,廟前有戲臺,請來戲班子,名義上為了敬神,實際是為居民自娛。我曾嚮大表姐學習製作紙型小菩薩,編成小戲演給弟妹看。到了上海,看戲機會多了,有時也喜歡哼幾句。在老西門宿舍裏,我獨握情於唱片中的京劇唱腔,曾反復聽譚合培的《坐宮》、楊小樓的《拜山》、時慧寶的《空城計》,同時也學會拉京鬍,對一板三眼的腔調略窺門徑。這種興趣,到了1935年初次訪問北京時,就大大膨脹起來,幾乎每天晚上都得上劇場看戲。記得我看過“富連成”科班中“盛”字輩在前門廣和樓的演出;看過楊小樓的《金錢豹》、楊寶森和某票友的《禦碑亭》、苟慧生的《紅娘》。到了50年代,在畫舞的同時,我也開始畫戲。對於畫戲,我體會到,一個不懂戲的人,儘管他有很好的速寫工夫,也難免要出差錯。懂戲還有個深懂淺懂之別。比如,昆麯和京戲風格相近,而實有差別;馬連良和周信芳做派不同,一舉手一投足,各異其趣。如果不懂得這之間的分寸差別,便畫不出各自獨具的風采和情趣來。
一天,一個親戚拿來一張上海的《申報》,上面登了一則廣告,是上海南京路三友實業社門市部招考練習生。投考資格是中學程度,學過現代會計和歷史地理常識。投考者可自投有關作業,等候評審,一旦錄取,先在門市服務,供給食宿,每月工資十五元。這個天外喜訊樂得我手舞足蹈,父親也面露笑容,催我趕快作準備。那親戚還告訴我,這傢三友實業社最近創製了一種“自由布”,上海極為流行。他拿來布樣給我看,於是我靈機一動,想起了這兩年在????中課餘美術班學會的鉛筆寫生和水彩靜物畫法,如果畫張自由布的廣告寄去,也許錄取的機會會多一些。因此,我除了作好必需的答捲,還用心仿照報上的廣告模式,畫了一幅廣告畫。記得畫的是一身自由布的女裝,表示我還有美術方面的技能。
考卷寄出,心中一塊石頭並未落地。一星期後,三友實業社來了信,說考卷合格,催我立刻去上海面試。這我纔如同科舉時代看到榜上有自己的大名那樣,覺得總算對得起祖先對我的期望。
十八歲的青年,膽子不小,況且上一年遠走廈門,到過上海,所以這次單身出門,父母都放心。到上海後,投宿去年住過的一傢小旅館,離南京路很近,放下行李,就直奔三友實業社。接待我的是名叫王叔湯的年輕總務。他帶我見了總經理瀋九成,並當場攤開筆墨,叫我畫張畫。我真有點像過了科舉考場,心裏發慌。回頭看看,總經理在自顧自翻文件;王叔湯站在旁邊,一口寧波話,說我寄去的那幅廣告畫得不錯,今天無非是要看看是不是你自己的手筆,你衹管大膽作畫,好壞無所謂。我逐漸定下心來,從起稿到着色,大約一小時交了捲。王叔湯拿畫給總經理看,交換了一下意見,走來告訴我,我被正式錄取了,叫我把行李搬來門市部,正式上班。我心中這塊是在空中的石頭纔算落了地,今後自力更生的歲月,就從這兒開始。
打聽到這次錄取的練習生有十餘人,都是中學生。王叔湯告訴我,這裏許多老職工也都是投考錄取的中學生,其中個別還讀過大學。三友實業社的總經理瀋九成是個有頭腦的實業傢,他願吸收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青年作為他的部下,練習生的工資待遇雖然不高,可是店裏在生活方面不惜花錢,盡量滿足青年人的需要。瀋九成治店方式最突出的一點是每個星期天上午休業,開一次會,由總經理講一次話,告訴青年怎樣對待顧客,對待自己,對待事業,說得實實在在,沒一句空話,沒一句訓話,時間也很短。開完會,請全體職工吃一次水果,用以調劑營養,然後就自由活動。
瀋九成作風民主,待人和氣,幾個高級職員都是他培養出來的,我們青年人對他非常尊敬。
我進門市部,先被派在三樓布疋部賣布,由老店員教我如何量市,如何剪布,如何包裝,如何收款。這些活,在舊式商店裏要學三年才能出師,這裏三天就能學會,但學會並不等於熟練,人傢三年學徒,等到出師,已經成為一個熟練而精明的店員,我當然不能如此相比。至於如何對待顧客,總經理總是循循善誘,反復闡明,我們年輕人也都心悅誠服,從來沒發生過和顧客吵架的事。
三友實業社以製造洋蠟燭芯起傢,進而生産“三角牌”毛巾,奪取了日本人占領的市場,在國貨製造業中赫赫有名。後來又在生活用品方面下工夫,生産毛巾毯、羅紋帳、自由布等棉織品。門市部開設在南京路中段,靠近先施、永安兩傢大百貨公司。這一帶是上海的購物中心,三友社以生産國貨棉織品為號召,門市部顧客相當踴躍。瀋九成看到現代工商業廣告競爭激烈,不惜花錢長期在各大日報刊登廣告,介紹自己的産品。由於介紹得實事求是,不講虛套,贏得了廣大市民的信任。店裏專設一個廣告部,由專人設計和安排每天所需的廣告內容。這個部有固定職工三人,一個管文字,一個管圖畫,外加一個練習生。我進店三月後,有時調我到廣告部上班,製作門市部大門口的兩塊廣告牌,宣傳本社的新産品;有時在各個專業櫃臺畫點小廣告,為顧客指明購物方向。
南京路上幾傢比較大的商場商店都有自己的廣告宣傳牌,其中要算先施公司的廣告面積最大,每個櫥窗之間竪立一塊長條廣告牌,總共有七八塊,上面畫着各種各樣的貨品,定期變換,以吸引顧客。這些廣告牌畫筆潑辣,色彩奪目,成為我學習的榜樣。在南京路一年,我認真看過先施公司的每一期廣告大畫,從未漏過。1949年我在中央美術學院教畫,和教師們講起這件事,蔣兆和老師笑嘻嘻地對我說,那些畫都是他畫的。當年他從四川來上海,謀到這個畫廣告的職務,這對他以後造型能力的提高有很大作用。這話一點不假,我在1982年北京第一次個展的自序中也曾提到,我的造型能力,基本上是從各種職業實踐中培養起來的。我和蔣兆和20年代末期神交的歷史,到了幼年代末期纔被說破,說明世界雖大,時間雖久,天涯海角,人間的關係有時也會巧逢在一起,正如老話所說,“颶尺天涯,人生何處不相逢”啊!
南京路是上海的一條經濟大動脈,也是文藝娛樂生活的大花園。先施、永安兩大公司都有屋頂遊樂園,京戲、昆麯、文明戲、電影、麯藝、魔術、雜技,應有盡有,花兩角錢可以看個飽。南京路老閘巡捕房對面有座市政廳,是洋人獨占的地方,每逢星期六晚間,工部局的外國管弦樂隊在此演奏,買票入座,票價甚高,高鼻子洋人有點文化教養的,才能在其中占個座位,以顯示自己的高貴地位。三友社廣告部那位姓季的專職畫傢,在上海受過正規美術教育,接觸過外國音樂,他告訴我們,市政廳音樂堂的三樓,有免費的座位,可以自由出入,你們有興趣,可以帶你們去見識見識。十八歲的我,嘗過屋頂遊樂園各種土産文娛,也頗想嘗嘗外國音樂的滋味,就跟了去。看到樓下穿戴整齊的紳士淑女,一本正經地坐在那兒,聽完一小段樂麯鼓一陣掌,麯盡人散,秩序井然。我覺得太拘束,太紳士氣,不合我的口味。然而,遊樂園和大戲院裏那種怪聲叫好,在觀衆頭上拋擲毛巾的行為,似乎也太野蠻了些。照我的想法,似乎應該各去其弊,適得其中纔對。為了新鮮好奇,後來我也時常找個同伴,鑽到市政廳三樓聽一會聽不懂的洋音樂,覺得另有一種樂趣。這是我接觸外國音樂文化的開始。與此同時,看外國電影的興趣也逐漸滋長起來。我那第一幅漫畫《兩毛錢飽眼福》就是在新開張的北京大戲院眼見的事實。戲院在放電影的休息間隙中,由一個白俄女子赤身在臺上表演各種姿態,以娛觀衆,誰眼饞,誰就買票去看。嚴格說來,這是一種外國文化。
三友實業社門市部房屋很窄,青年練習生每年有增,原有的宿舍已擠不下。這年春季在老西門租到一幢大屋,所有新老職工,都搬到新宿舍去住,每天由大卡車接送。宿舍裏有唱機、唱片,聽聽京劇名演員的清唱,也是一種娛樂。我從小喜歡看戲,老傢門口有座大廟,廟前有戲臺,請來戲班子,名義上為了敬神,實際是為居民自娛。我曾嚮大表姐學習製作紙型小菩薩,編成小戲演給弟妹看。到了上海,看戲機會多了,有時也喜歡哼幾句。在老西門宿舍裏,我獨握情於唱片中的京劇唱腔,曾反復聽譚合培的《坐宮》、楊小樓的《拜山》、時慧寶的《空城計》,同時也學會拉京鬍,對一板三眼的腔調略窺門徑。這種興趣,到了1935年初次訪問北京時,就大大膨脹起來,幾乎每天晚上都得上劇場看戲。記得我看過“富連成”科班中“盛”字輩在前門廣和樓的演出;看過楊小樓的《金錢豹》、楊寶森和某票友的《禦碑亭》、苟慧生的《紅娘》。到了50年代,在畫舞的同時,我也開始畫戲。對於畫戲,我體會到,一個不懂戲的人,儘管他有很好的速寫工夫,也難免要出差錯。懂戲還有個深懂淺懂之別。比如,昆麯和京戲風格相近,而實有差別;馬連良和周信芳做派不同,一舉手一投足,各異其趣。如果不懂得這之間的分寸差別,便畫不出各自獨具的風采和情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