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人文学者>> 曹堯德 Cao Yaode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孔子傳
  第一章 沐浴朝露 尼山降聖
  第二章 仲尼習禮 徵在啓蒙
  第三章 孝子放牧 慈母傳鼎
  第四章 五父陳棺 赴宴受辱
  第五章 娶妻生子 初露鋒芒
  第六章 學無常師 苦惱抉擇
  第七章 杏壇育人 德降子路
  第八章 仲由拜師 冉耕入學
  第九章 周都求學 學問益進
  第十章 去魯適齊 泰山問苦
  第十一章 景公問政仲尼聞《韶》
  第十二章 孔子遁逃 秋子悲城
  第十三章 歸裏主婚 觀廟教子
  第十四章 泗水觀瀾 泰山抒懷
  第十五章 璵璠之爭 陽虎饋豚
  第十六章 夫子運籌 傢臣叛逃
  第十七章 孔子初仕 春到中都
  第十八章 夾𠔌會盟 孔子顯身
  第十九章 司寇執法 人民受惠
  第二十章 計強公室 行墮三都
  第二十一章 王卿施計 君相迷色
  第二十二章 孔子離邦 子貢答賢
  第二十三章 操琴答疑 彈劍解圍
  第二十四章 史魚屍諫 蒯瞶殺母
  第二十五章 孔子誕辰 子貢遊說
  第二十六章 南子沐浴 孔子進宮
  第二十七章 孔子臨河 桓魋伐樹
  第二十八章 湣公敬賢 冉求歸魯
  第二十九章 陳蔡絶糧 幽𠔌觀蘭
  第三十章 隱士嘲諷 葉公問政
  第三十一章 孔子正名 子路搏虎
  第三十二章 子貢說吳 冉求剋齊
  第三十三章 孔子歸魯 季氏問政
  第三十四章 曾參出妻 冉求助紂
  第三十五章 柳下盜蹠 怒斥孔子
  第三十六章 發憤忘食 樂亦忘憂
  第三十七章 西狩獲麟 孔子殺青
  第三十八章 伯牛惡疾 顔回歿世
  第三十九章 子路結纓 孔子仙逝
  〔附錄〕:孔子年譜
第一章 沐浴朝露 尼山降聖
  五嶽獨尊的泰山,如同一位峨冠闊服,道骨仙風的巨人,俯覽着人世滄桑。在它的南麓,汶河和泗水,恰似闊服上的博帶飄嚮遠方,它的餘脈嶧山、防山、尼山等,如同這錦袍上的花朵,點綴着旖旎的風光。
  公元前551年,古歷八月二十七日清晨,五峰對峙的尼山,沐浴在朝霞如靄嵐之中,宛若五位仙女剛剛從天池洗罷歸來,美麗的漻河像一束白練從尼山腰間纏繞而過。蒼鷹在藍天翺翔,小鳥在枝頭啾啁,花鹿在林間奔逐,這一切是那樣和諧,那樣生機盎然……
  突然,“哇……哇”,幾聲嘹亮清脆的嬰兒啼哭聲,打破了尼山的寧靜,驚飛了棲息在林間的鳥雀。年輕的母親顔徵在腮邊挂着喜悅的淚水,聽着嬰兒的哭聲,像似在聽動人心弦的樂章……
  “夫人,你在哪裏——”
  一位年過半百的赳赳武將,邊喊邊嚮山上奔來,他顧不得樹枝戳面,荊棘鈎衣,顧不得一身泥汗,滿臉血水,跑,拼命地嚮嬰兒啼哭的方向跑來,一直嚮妻子躺着的山洞跑來。這位武將就是叔梁紇。
  叔梁紇一手將嬰兒抱在懷中,一手攙扶着地上的妻子。他用那長滿了絡腮鬍子的大臉一會兒親親孩子,一會偎偎妻子。
  “夫人,你快看看,果真是個兒子!哈哈……”
  兒子吃着奶,安靜下來了。顔徵在欣喜地望着丈夫,笑眯眯地說:“快給兒子起個名字吧!”
  “兒子秉受尼山靈氣而生,排行老二,就叫孔丘,字仲尼吧。”叔梁紇脫口而出,看來他早已成竹在胸了,這個名字也許在他第一次帶領年輕的妻子登上尼山,祈禱抱子娘娘早賜貴子的時候就已經想好了。
  顔徵在滿意地點點頭,幸福地微笑着。
  叔梁紇忘記兒子正在吃奶,從妻子懷中抱過來,親吻着說:“怎麽樣,我的小孔丘?這個名字你滿意嗎?哈哈……”突然,他的笑聲戛然止住,臉上布滿了陰雲。原來在親吻兒子的時候,叔梁紇纔第一次發現了他的長相,不覺大吃一驚……
  孔丘長得很怪。好似寒鼕臘月被人潑了一盆冷水,叔梁紇從頭涼到腳,顫抖着雙手將孩子遞給妻子,說:“這孩子生相七陋,怪得嚇人!”然後將身子扭嚮一邊,雙眉緊鎖,長噓短嘆。
  顔徵在將孩子接在懷裏,仔細地端詳着,不禁凄然心酸。她臉上那興奮、喜悅和幸福的神情漸漸消失了,紅潤的面龐變得煞白。
  幾個僕人擡着肩輿趕來。叔梁紇勉強接過孩子,又把妻子扶上肩輿,一行人下山去了。
  小孔丘吃飽了奶,在母親的懷裏美美地睡了一覺,他哪裏會知道父母親的苦惱呢?現在,他養足了精神,在叔梁紇的懷裏奮鬥着,手蹬腳刨,“哇哇”地哭嚎。這是一個新的生命在吶喊,在呼喚,在抗爭!……一行人默默地走着,叔梁紇和妻子誰也不說一句話,但誰的心裏都不平靜。
  叔梁紇一傢住在一個叫昌平鄉的小山村(即現在的魯源村),背枕尼山,腳踩漻河,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叔梁紇為了傳宗接代,延續煙火,費盡了苦心,如今生了這樣一個醜兒子,與跛腳的孟皮有什麽兩樣呢?人呀,命裏八尺,何必強求一丈呢?自己命裏註定不該有個像樣的兒子,為什麽六十三歲了,還要到顔府去求婚,惹得人們議論紛紛呢?徵在自過門以來,受盡了委屈,施氏今天風,明天雨,兩年多來,全家未過一天安寧的日子。叔梁紇自信自己一生沒做過一件昧良心的事,上天竟然如此懲罰他,命運竟然這樣捉弄他,難道上天也和人世一樣的不公平嗎?他心裏很內疚,衹覺得對不起八十高齡的嶽父顔襄,更對不起年輕、賢惠、美麗的妻子徵在,是自己踐踏了她的青春,貽誤了她的前程呀!
  ……
  肩輿上的顔徵在虛弱無力,看上去正在奄奄思睡,但她的思潮卻像大海的波濤一樣在翻滾,一年前叔梁紇到顔府求婚及婚後的若幹生活片斷,輕煙濃霧般地在她眼前飄蕩……
  自己傢住在麯阜城西北隅的一所典雅的宅子裏,一天,父親正在和三個女兒談《詩》論《樂》,忽然,門外傳來了車馬的喧鬧聲,父親說了聲“怕是有客人來了”,便起身迎客去了。
  調皮的姊妹三人忙伏到窗上去偷看。
  門外來了一隊車馬,領頭的是員武將,衹見他身材魁偉,肩寬腰圓,兩眼炯炯有神,和善中透露出威武。武將手擎大雁,赳赳走嚮父親,後邊的隨從擡着整豬和整羊,還有華貴的絲織衣料及其他豐盛的禮品。
  父親急忙施禮:“不知將軍駕到,恕未遠迎。”
  將軍雙手呈上大雁,拱禮道:“顔大人,叔梁紇打擾您了。”
  父親說:“將軍光臨茅捨,蓬蓽生輝,快請裏邊坐!
  叔梁紇招呼隨從將禮品擡進府內,父親陪叔梁紇到客廳分賓主坐下。
  客廳就在書房的隔壁,所以他們的談話女兒們聽得真真切切。
  父親道:“將軍屈臨敝捨,有何見教?”
  叔梁紇回答說:“老大人,我是來求婚的。”
  “為哪位公子?”
  “正是下官。”
  “將軍不要戲弄老朽,您乃先哲微子啓之後,怎好開這等玩笑?”
  “下官是真心求婚,决無戲言,請老大人成全!”
  “將軍已六旬有餘,如何求婚?”
  叔梁紇將他的家庭情況和娶妻生子傳宗接代的迫切願望敘說了一遍。
  父親沉吟了一會兒,慢慢站起來,緩緩地說:“將軍英名,遐邇皆聞,衹是女兒們親事,還須和她們商量纔行。”
  父親來到書房,徵詢誰願嫁給叔梁紇。姊妹三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翹着嘴,誰也不出聲。父親明白了女兒們的心思,笑眯眯地講敘了這位叔梁紇不同非凡的傢世以及偪陽之戰的壯舉和聲威。
  父親講到這裏停了下來,看看三個女兒。她們各自瞅着自己的腳尖不着聲。
  父親見誰也不表態,又接着說:“若論門第,咱是高攀人傢。我很喜歡他的為人,衹是他的年齡比你們都大得多。婚嫁是一生大事,你們母親又早早去世,我要和你們商量妥了才能答復。”
  兩位姐姐互相又看了看,各自埋頭讀書去了,徵在自己卻抱着大姐的肩頭,羞答答地說:“女兒在傢從父,這是古禮。
  女兒許配之事全憑父親做主,何必問我們呢?”
  兩個姐姐聽了這話,先是吃驚地瞪了她一眼,是在製止。然後吃吃地笑了,是在譏笑她的幼稚和莽撞。是呀,為什麽竟肯答應嫁給一個老頭子呢?她也說不清。大約因為父親同意這門親事,自己崇拜父親,父親喜歡的人,是不會不好的。也許從心眼裏感到,像叔梁紇這樣的傢世,這樣的英雄,確應該有一個滿意的繼承人。為英雄犧牲點什麽,不也是值得的嗎?……
  結婚後,二人甜甜蜜蜜地過了一年,仍不見生育。施氏及女兒們不時地冷言冷語,傢裏的各種矛盾越來越激烈,但他們礙着叔梁紇的威權也不敢造次。徵在心裏十分憂悶,便悄悄地對丈夫說道:“聽說尼山的抱子娘娘很靈驗,我們不如求她保佑早得貴子。”丈夫聽後連連稱是,第二天一早便同車來到了尼丘山。
  高襟宮內,夫妻雙雙跪在二竜五老腳下,虔誠地祈禱娘娘早賜貴子。誰知日後果然感到腹中有孕,待更深夜靜告訴丈夫,二人高興得再也不能成眠。
  按當時當地的習俗,為表誠心,祈禱二竜五老,需要三遍為滿,正所謂“心誠則靈”。夫妻第二次登山,正是五黃六月。這次不比前次,一則太陽火球似地炙烤着大地,還沒爬到半山腰,就已汗流浹背,熱得喘不過氣來;二則自己已有了六七個月的身孕,行動很是不便,衹得走走歇歇。快到高襟宮了,最後一次坐下休息。舉目遠眺,山川、原野、村鎮,盡收眼底,一覽無餘,頓覺胸懷開闊,心曠神怡。自己斜依在大青石上,丈夫站在身邊,解開衣襟,任山風吹拂着他那寬厚的紅棕色的胸膛。他一手叉腰,一手指指點點地給自己講哪是泰山,哪是汶水,哪是黃河,講敘當年夜宿臨淄城和飲馬黃河邊的情景。
  約過了十個月,徵在得一夢:朦朧中見到一個仙女牽着麒麟款款來到面前。仙女莅臨,急忙上前迎接。仙女施禮道:“我給你送兒子來了。”聞聽此言,徵在喜不自禁,忙嚮仙女背後看去,麒麟背上果然坐着一個虎頭虎腦的男孩,正待伸手去抱,那麒麟大吼一聲,嚇得她“哎呀”一聲,從被窩裏爬了起來。望望窗外,月明星稀,四周傳來陣陣蟲鳴。恍惚中若有所失,忙推醒丈夫,把夢境告訴他,問道:“這夢不知是吉是兇?”
  丈夫不假思索地說:“麒麟送子,自然是吉兆!”
  “有空桑之地嗎?神仙指示要到那裏去生産呢。”
  “你不必着急,待我明天派人打聽就是。”
  這話傳出去後,施氏更加嫉恨,不懷好意地對丈夫說:“恭喜老爺要得貴子了,神仙指明要到空桑之地去生産,天意可不能違呀!”
  顔徵在既不願家庭不和,更不願丈夫為自己得罪別人,也想出去清靜清靜,就對丈夫說:“還是到外邊去甥吧!”
  “空桑之地是指深山峻嶺,那裏怎麽能去生孩子呢!”
  “你還是讓我去吧,生了就回來,並不遠離。”
  丈夫為了安慰她,衹得讓人去找空桑之地。僕人回來之後,丈夫就把她安排在眼下這個村子的一幢茅草房裏,大約這便是空桑之地了。
  眼看産期來臨,還沒嚮二竜五老作第三次祈禱呢。丈夫心粗,早把這件事給忘了,經提醒,丈夫立即陪她第三次來到尼丘山。
  金秋八月,這是一個成熟的季節,收穫的季節,漫山遍野撒滿了𠔌香,農夫們正在喜形於色地忙着收穫,丈夫攙扶着她艱難地來到高襟宮,禱告已畢,正欲飽覽生機勃勃的秋色,突然,頓感陣陣腹疼,胸口堵塞,惡心、口渴。丈夫驚慌失措地說:“怕是孩子要降生了,這便如何是好?”
  “快扶我下山吧,興許還來得及呢。”徵在有氣無力地說。
  丈夫攙扶她下山,走了不到一半,再也挪不動步了,小腹劇疼欲裂,豆大的汗珠不時地從額上滾落下來,臉色慘白,渾身癱軟。丈夫見不遠處有一個石洞,就把她扶了進去,安置妥當之後,忙回傢取生孩子所需的物品……
  叔梁紇為妻子賃草房的那個村,就是後來的“顔母莊”。顔徵在生孔子的那個石洞,就是後人所尊的“坤靈洞”,又稱“夫子洞”。
  一行人到了傢裏,僕人忙把顔徵在安排好。顔徵在急忙喊道:“快把孩子抱過來!”
  叔梁紇低着頭,磨磨蹭蹭地走進房裏來。
  顔徵在一看丈夫沒抱孩子,忙問:“孩子呢?”
  叔梁紇支支吾吾地說:“已經死了。”
  顔徵在大吃一驚,追問道:“怎麽會死呢?孩子到底放到哪裏去了?”
  叔梁紇嘆着氣走了出去。
  顔徵在急切地詢問傭人,傭人不忍心哄瞞這位善良而可憐的主人,告訴她說:“老爺讓人把嬰兒送到尼丘山去了。”
  顔徵在聞聽,幾乎昏倒。稍停,她不顧産後身體虛弱,嚮外奔去,傭人們急忙趕來攙扶着她,一起來到了尼丘山。她看到尼丘山,回想起和丈夫三次來此祈禱的情景,更加傷心,氣喘籲籲地嚮山上攀登。突然,遠處傳來了清脆的嬰兒啼哭。她的心“咚”地一縮,甩開攙扶她的傭人,跌跌撞撞地拼命嚮嬰兒啼哭的地方奔去,一邊奔,一邊撕肝裂膽般地呼喊:
  “兒子,我可憐的兒子!……”
第二章 仲尼習禮 徵在啓蒙
  孔丘自呱呱墜地的第一天起,就在兩種截然不同的感情氛圍中生活——顔徵在以博大的母愛撫育着他,施氏以無名嫉火吞噬着這幼小的生命。
  顔徵在從尼山上找回孩子,先在丈夫為她賃的那幢所謂“空桑之地”的茅草房裏住了一個多月,然後纔搬回傢去。施氏一改往日常態,滿臉堆笑,忙裏忙外地招呼着。“老爺六十五歲得子,這真是福星高照!”施氏說着,將孔丘接到了懷裏,還在他那幼小的臉蛋上親了一下,“來,讓我看看這二竜五老賜給的少爺,準比跛腳的孟皮勝強百倍!”她裝模作樣地端詳孔丘的臉龐,突然驚呼大叫:“哎呀,這孩子右目高於左目,乃是剋父之相!”
  施氏一喊,滿堂皆驚,傢人面面相覷,不知施氏何以竟能說出這樣的話來。叔梁紇聽了,下意識地捂住胸口,步履蹌踉地徑自回房去了。顔徵在壓住滿腔怒火,柔中有剛地說道:“大娘,孩子無論怎樣,也是自傢後代。老爺近來又犯了心疼病,你這樣說,怕不合適吧!”
  “哼,不信走着瞧,有了這孩子,這個傢就沒有個好!”施氏說完,扭身便走。這是個尖酸刻薄的女人,滿臉橫肉,一身肥膘,心眼刁鑽歹毒,她的五臟六腑全裝着嫉妒的柴草,嫉火常年中燒,自從發現顔徵在有了身孕,她便想出了這條毒計。“人生七十古來稀”,叔梁紇眼看壽數將盡,將“剋父”的罪名加到她母子身上,足以置他們於死地。
  日轉月移,歲月荏苒。孔丘長到三歲,出落得聰明穎悟,活潑可愛。顔徵在為了安慰自己受傷的心靈,經常哄着兒子和伯尼哼着一首歌謠:
  棠棣之華,(棠棣花開片連片,)
  鄂不韡韡。(花萼花蒂美燦燦。)
  凡今之人,(閱盡如今世上人,)
  莫如兄弟。(不如兄弟親又親。)
  死喪之戚,(死喪之事真恐怖,)
  兄弟孔懷。(兄弟相依最關註。)
  原隰裒哀,(高原窪地聚荒塚,)
  兄弟求矣。(兄弟相尋見赤誠。)
  孟皮的母親是一年前被施氏逼得服毒自盡的,顔徵在視孟皮如同己出,十分愛憐。她是在用這首古老的歌謠教他們兄弟二人親密相處,相互體諒,相互幫助。
  顔徵在擔心而又害怕的一天降臨了。就在這年十月,叔梁紇暴病身亡。他死得那麽突然,走得如此匆忙,臨終衹給徵在留下三句話:“你受苦了,我對不起你!你要帶大孩子,教育成人。這兒沒法過,你就帶着孩子回娘傢去。”就是這三言兩語,也說得含含糊糊,不等說完,便閉上眼睛,訣別了弱妻孤子。
  顔徵在哭幹了淚水,哭啞了嗓子,哭碎了心肺……他們孤兒寡母往後可怎麽生活呀!……
  施氏則鬧翻了天,不準入殮,不準出殯,硬說丈夫是讓孔丘給剋死的,是讓顔徵在給迷死的。她雙手拍腿,兩腳刨地,鼻涕一把,淚一把地哭嚎,一邊哭,一邊數落,一邊駡,駡顔徵在是騷貨、女妖、狐狸精、臭婊子、死不要臉,污言穢語髒水般潑嚮顔徵在。後來在族人、長輩的壓力下,纔勉強殯葬,但施氏還大施淫威,不準徵在出門,不準徵在送殯,似乎衹有她纔有資格以妻子的身份料理叔梁紇的後事。徵在以十六七歲妙齡少女嫁叔梁紇,不久叔梁紇老死,作為少年寡婦的徵在按當時習俗要避嫌,也就不勉強送葬,所以,一直不知丈夫的墓地。
  鄰居曼父娘十分同情顔徵在的處境,看着與徵在平日的深厚交情,一直在孔傢幫忙料理喪事,自叔梁紇咽氣開始,直至將叔梁紇的靈柩送至墓地。
  辦完喪事,施氏更加百般虐待顔徵在母子,先駡顔徵在是淫婦,害死了她丈夫,後說顔徵在早已與叔梁紇勾搭成姦,方纔被納為側室。她不僅在傢裏駡,還東門出,西門進,黑烏鴉翅膀似的到處煽動,害得徵在整天在凌辱和淚水中度日。
  一天,孔丘正在和九姐姐一起玩耍,施氏走過來,照着女兒就是一巴掌,惡狠狠地說:“從今往後,不許你和這個野雜種一起玩!”
  顔徵在正在旁邊的水井臺上淘米,聽到這話,心像刀紮一樣疼痛,手中的淘米瓢“啪”的一聲掉下來碎成兩半。她絶望地跑到村外的漻河邊,正欲縱身跳河,以生命的結束來洗清無端的讒言。突然,眼前閃出丈夫的身影,她仿佛聽到了丈夫蒼勁宏亮的聲音:“徵在休得輕生,務必將孔丘培養成人,方可歸來。”
  她急忙拭去淚水,欲看個清楚,但那身影飄然隱去,習習冷風裏,河面上漣漪片片,波光粼粼……
  “娘——!”遠處傳來孔丘凄慘的呼喚聲。顔徵在轉過身,迎着跑來的兒子,張開雙臂把他緊緊抱住,放聲大哭,淚水滴在兒子的臉上,打濕了他的衣衫,她感到母子再也不能分離了……
  孔丘擦着母親的淚水說:“娘,你不要傷心了!”
  “孩子,記住,娘是為了你纔活着的呀!……”顔徵在一字一句地說。
  在這瞬間,顔徵在感到自己身上增添了無窮的力量。丈夫不在了,要把兒子撫養成人,衹要兒子在,就什麽也不怕。她梳理了一下被風吹亂的頭髮,嚮空中拜了三拜,抱起兒子毅然朝麯阜城裏走去……
  麯阜城是魯國首都,南北寬五華裏多,東西長七華裏。城裏周公廟一帶殿樓嵯峨,是魯國的政治中心。城西北部、東北部是平民居住的地方,也是繁華的鬧市區。
  顔徵在靠曼父娘的幫助,在曼父傢的隔壁,賃了三間茅捨居住下來,又請人到陬邑去把可憐的孟皮接來,從此,母子三人相依為命,曼父母子是兩年前為生計所迫遷居到麯阜來的,臨別時,她曾拉着徵在的手,流着淚水說:“大妹子,凡事要往開處想,天老爺餓不死瞎眼的麻雀,這個傢呆不下,你就領着丘兒到麯阜城去找我,哪怕是討飯,咱姊妹倆也是個伴!……”今天,顔徵在真的來找到了這位老街舊鄰。顔襄聽說女兒攜子流落麯阜,急忙設法找到門上,要徵在母子搬回娘傢去住。顔徵在謝絶了父親的美意,决心用自己的雙手和汗水撫育兒子成纔。她在門前開墾了一小塊荒地,種些五穀雜糧和菜蔬,勉強可以糊口。還給人拆補漿洗,做些零活。鼕天夜長,就在菜油燈下編草鞋,賺些零花錢。
  孔丘的到來,真使曼父心裏滋得流油。這曼父是個機靈鬼,比孔丘大幾歲,常領着孔丘溜進周公廟去看祭祀禮儀,指指點點地告訴孔丘:圓的叫鼎,方的叫簠,高的是豆,粗的是鬲……
  這天,兩個夥伴玩得正得意,忽聽到鐘鼓齊鳴,一群人莊嚴肅穆地走進大門。曼父趕緊拉着孔丘躲在西廡墻下偷偷地觀看,他悄悄地告訴孔丘說:“這是祭祀祖宗的,可好玩了!”
  孔丘問:“是誰的祖宗?”
  曼父說:“誰祭祀,就是誰的祖宗。別說話,他們來了。”
  先進來幾個穿着黑色禮服戴着黑色禮帽的人,他們擡進一些大的鼎鼐俎豆,把整牛整羊放在坫上,然後把一個三歲的男孩裝扮成祖先樣子放在祭壇上,叫做“屍”,也就是代表祖先受祭的意思。在門窗以南鋪上竹席,放上用美玉裝飾的幾案;在西墻的東面放上綴有花紋的竹席;東墻以西鋪上畫着雲彩形狀的莞席和用刻玉裝飾的畫案。在西堂西房的南面鋪上竹皮的席,席前放上一張漆幾。接着他們把鎮國寶器陳列出來,還有玉器、瑁以及紅色的寶刀,精美的玉璧、玉圭。西面放上舞衣、大貝、大鼓。在東面放上戈、弓和竹箭。在祭壇前放置了一排鼎、尊、豆、敦、籩等青銅禮器。
  兩個戴紫色禮帽執矛的人在廟門站下,四個戴青黑色禮帽拿戟的人站在門庭兩旁的臺階上。東堂和西堂的前邊各站着一個執三尖矛的人。
  一個戴着麻製禮帽,穿着花紋禮服的人在賓客和重要官員的簇擁下走進廟門。曼父低聲對孔丘說:“快看,這就是魯公。”
  “魯公是什麽人?”孔丘問道。
  “就是管着我們的國君呀。”曼父邊說邊指着從大殿裏走出來的穿着猩紅色禮服的三個人說:“那個捧大圭的是太保,捧酒杯和瑁的是太宗,拿册書的是太史。”
  太史拿着册書從西階走上丹墀露臺,站在魯公面前,用極緩慢莊重的語氣一字一拖腔地說:“繼位的王啊,聽我宣講先王臨終之命。你君臨周邦魯國,報答文武之道統吧!”魯公揖拜,一副誠惶誠恐的樣子說道:“予渺渺小子,豈能治亂西方。以敬天威。”魯公又慢慢嚮前走了三步,把一杯酒倒在香草上,散出一股醉人的氣息,在大殿中冉冉飄溢。然後又把另一杯酒灑在地上,再嚮後退三步,又說:“君王啊,請飲此酒!”太保代魯公接過酒杯,歷階而下,然後洗了手,用璋瓚之尊自酌了一杯酒,又交給助祭人一杯酒,魯公回禮答謝。
  臺階上人分東西階而下。諸侯國君在門前等候,見大祭禮已畢,紛紛上前,拿着朝覲玉圭,分別獻上不同貢物。接着行禮叩頭,魯公又回到臺階上回禮答拜。
  躲在西廡偷看的孔丘,看到這莊嚴肅穆的宏大場景,簡直呆住了。雖然他這時不知道什麽是“禮”,但心靈裏深深地嵌上了這幅“禮”的圖畫。不知道為什麽,他突然想起了施氏那兇狠的臉,母親那善良的笑容及早年教他哼的《棠棣》之歌,還依稀記得的父親那刺人的絡腮鬍子和生銹的銅鏜甲胄……
  一陣悅耳的鼓樂聲把孔丘從沉思中喚醒。一群樂工有的敲打着一排排編鐘、編磬,有的吹奏着塤、笙等樂器,幾十個女子舒擺腰肢,輕展霓裙,釵環叮當、婆娑起舞。所有在場的貴族都唱着一首古樸的歌:
  我孔煂矣,(我們祭祖,敬懼之至,)
  式禮莫愆。(各種禮儀,毫無錯失。)
  二視緻告,(司儀傳告,祭祀已成,)
  徂賚孝孫。(先祖恩賜,孝孫福祉)
  苾芬孝祀,(餚饌芬芳,先祖來享,)
  神嗜飲食。(豐美飲食,神靈愛嘗。)
  卜爾百福,(先祖賜你,百福百祿,)
  如幾如式。(如有定期,如有法度。)
  既齊既稷,(那樣莊重,那樣敏敬,)
  既匡既敕。(那樣匡正,那樣嚴整。)
  永賜爾極,(永久賜你,中和之福,)
  時萬時億!(多福多祿,萬億無數!)
  這首歌用一支麯子幾段唱詞反復詠唱,孔丘聽着聽着,竟然順着唱了下來。他興奮極了,聲音越唱越大,禁不住拍着手有節奏地又唱又舞。這一下可急壞了曼父:“仲尼,你不要命了?讓人聽見,會殺我們的。”邊說邊用力將孔丘按在自己身邊。
  “什麽殺頭,我看這是些善良有禮的人,怎麽會呢?”孔丘不解地問。
  “哎,你不知道,這些人和我們不一樣。”
  “怎麽不一樣?不都是人嗎?”
  曼父回答不了孔丘的問話,衹得嚇唬他說:“你再亂唱,不聽我的話,就不帶你來玩了。”
  “好哥哥,我聽你的話還不行?”孔丘嘴上不說了,心裏想:你不告訴我,我回傢問娘去。
  看完祭禮回傢後,孔丘一個勁地纏着母親,問這問那。顔徵在見兒子這般好學,就說:“丘兒,娘每天給你講個故事,你要記住纔行。”
  孔丘聽後,雀躍歡跳,拍着小手說:“太好了,娘講的故事孩兒一定都能講給曼父他們聽。”
  就這樣,顔徵在把在書上看到的和在娘傢聽父親講的故事一個個講給兒子聽。從盤古開天地、女媧煉石補天,講到“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姜嫄履大人之跡而有周”,又講了堯舜禪讓,大禹治水,文王演《易》等許許多多的故事。一天孔丘聽母親講了周公吐哺,製禮作樂的故事,非常認真地攥着小拳頭說:“周公太好了,娘,我長大了也要當周公那樣的人!”
  顔徵在高興地抱起孔丘,親吻着他的臉腮說:“好孩子,真有出息!”兩行激動而幸福的熱淚奪眶而出……
  第二天傍晚,顔徵在做熟了飯,正在院子裏耘瓜苗,忽聽隔壁曼父娘正在大駡曼父,接着傳來曼父的哭喊聲:“哎呀,打死我了,嬸子快來呀!”
  顔徵在心裏“咯噔”一下,放下手中活計,趕忙跑了過去。
  衹見曼父娘一手拽着曼父,一手用燒火棍打曼父的屁股,嘴裏數叨着:“我打死你,看你還敢再搗蛋!”
  顔徵在急忙奪過她手中的木棍說:“姐,哪能這樣管教孩子?”
  “哼,你看這兩個搗蛋鬼,髒成什麽樣子了!”曼父娘還想打兒子,孔丘怯生生地站過來說:“大娘,是我幹的,沒有哥哥的事。”
  顔徵在一見孔丘,大吃一驚,衹見他身上、臉上到處都是一塊一塊的髒泥巴。全身像個泥猴似的。她心想,這孩子真不懂事,咱們孤兒寡母在這裏生活容易嗎?要是和鄰居為了孩子的事鬧出彆扭來,就更不好了。她把孔丘拉到面前問道:“你們幹什麽了,弄了一身泥巴?”
  孔丘眼淚撲簌簌往下掉,喊了聲“娘”,就撲過來抱住徵在的腿。
  “好孩子,你說實話,娘不打你。”徵在語氣平和地說。
  “娘,你看。”孔丘用手指了指南院墻下。
  顔徵在過去一看,禁不住說道:“呵,多漂亮的禮器!”她拿起幾個來,高興地欣賞着。
  “曼父娘,你快來看,這兩個孩子的手多巧!”徵在招呼着曼父娘,指着墻根一排泥捏的禮器:鼎、簋、簠、盨、盤、匜、壺、豆、卮等,簡直是一個禮器鋪子,手工藝品商店。
  曼父和孔丘見徵在很高興,都大着膽胞了過去。曼父很神秘地說:“嬸,我們倆捏了禮器作遊戲。”
  “不,是學祭禮!”孔丘急忙糾正。說着他邁着方步,一進三退,三拜九叩地做起祭禮的動作來,那認真嚴肅、活靈活現的樣子惹得徵在高興地笑了。她愛撫地摸着兩個孩子的小腦袋說:“孩子,學祭禮沒有錯,衹是你們弄得身上太髒了。過些日子,我去買些陶燒的祭器和你們一起玩。”
  “嗷——,太棒了,嬸子真好!”曼父高興得撲到顔徵在的懷裏,摟着她的脖子搖來晃去。
  “啪。”曼父娘打了兒子一巴掌,“再讓你撒野!”
  顔徵在連忙說:“姐,孩子並不錯呀。”
  “照這樣下去,孩子都讓你給慣壞了。”曼父娘餘怒未消。
  顔徵在並不在意,拉着曼父娘的手,坐在石凳上耐心地說:“姐,咱倆都是苦命的了,都是寡母帶着孤兒,都盼着兒子有出息,孩子要是真有了錯,哪能不管。可是錯不錯要看在不在理,不能由着我們自己的性子來。姐,你想,孩子學祭禮,不比那些打架駡人、爬墻上樹、偷瓜摸棗的孩子強得多嗎?”
  曼父娘被徵在幾句通情達理的話說得消了氣,不好意思地說:“我這個人脾氣不好。大妹子,你說得對呀!”
  顔徵在又說道:“孩子們正是好動貪玩的時候,咱不能把他們管成小老頭。要領着他們玩,一邊玩一邊長學問。”
  這句話曼父娘可聽不明白:“怎麽還領着他們玩?”
  “是呀。”徵在接着說,“咱們領着他們玩,就不會弄得滿身泥巴了。”
  “這能長什麽學問?我自己還沒有學問呢。”
  曼父娘說得徵在笑了起來,她說:“是啊,要讓孩子長學問,當娘的就得先有學問。”
  “我就有打的學問,會打打一頓。不會打打一下,打孩子最好是打屁股,又疼又打不傷骨頭。”
  “哈哈……”徵在忍不住地大笑起來,“姐,你可真有學問呢!”
  曼父娘被笑得不好意思了,自己也“撲哧”一聲笑了起來。她倆笑了一會,又轉入正題。顔徵在說:“這周禮可是大有學問,是周公製定的,我們魯國就是他的封地。周公廟就是他的兒子伯禽為了祭祀他纔建立起來的。他幫助成王把國傢治理得太平富裕,人人互尊互敬,可不像現在這樣,你爭我鬥,打來打去。”
  “那可太好了,咱們莊稼人能過上那樣的日子,也就心滿意足了。”曼父娘忍不住插話說。
  “是呀,那時都按照周禮的規定辦事,誰也不亂來!……”徵在那典雅柔和的聲音,似乎具有極大的魅力,吸引着孔丘和曼父母子,把他們帶到了遙遠的理想時代……
  十天以後,顔徵在果然買回了一大堆陶燒的禮器,教孩子們陳俎豆,設禮容。她把自己的衣服找出來,讓孩子們穿上做禮服。六歲的孔丘穿起母親的紫紅上衣,又寬又大,包着腳跟,走起來一搖三晃,惹得徵在笑個不止。有時高興了,徵在自己也扮演某一角色,同孩子們一起演習祭禮:燔柴、獻爵、奠帛、行三拜九叩禮,讀祝……
  一天中午,孔丘悶悶不樂地坐在那裏想心事,午飯也不吃。母親認為他患病了,忙過來摸摸他的腦瓜:“怎麽,孩子,你感到哪兒不舒服嗎?”
  “娘,我沒有病。”孔丘將臉扭嚮一邊。
  “那你為什麽不高興呢?”徵在探詢地問。他知道,兒子最愛獨自一人想心事,常想些連大人也思慮不到的問題。
  孔丘噘着小嘴問母親:“娘,你每天教哥哥讀書認字,為什麽總不肯教我呢?你這樣厚待哥哥,薄待我,是合周禮的嗎?”
  母親被兒子問笑了,她笑兒子小小年紀,盡會胡亂聯繫,居然也拿周禮來責怪自己的不是,忙解釋說:“你還小,不到上學讀書的時候。”
  “娘,你看我還小嗎?”孔丘走到哥哥跟前,拉起正在寫字的孟皮和他站在一起,“我比哥哥還高呢。”
  可不是嘛,孔丘已經比哥哥高出了一個頭頂了。
  兒子要求讀書識字,做母親的自是欣喜萬分,當即許諾。顔徵在準備了二百個蝌蚪字,要兒子在一個月內學會,做到會讀,會寫,會講,會用。誰料不到半天工夫,孔丘就完成了任務。顔徵在見兒子聰敏過人,欣喜若狂,乘興再教,從二百到四百,再增到六百,直至一千,弄得顔徵在手忙腳亂,疲於奔命,猶如一個無能的廚師在供給一個大肚漢,纍得腰酸腿軟,也還是填不飽他的肚子。不出十天,顔徵在已開始教兒子讀詩識文了。
  一天,孔丘對母親說:“娘,我要學文王八卦。”
  “那《周易》可不是一般人所能學得了的,你外公一輩子學《易》,至今還弄不明白,你小小年紀能學得懂嗎?”
  “娘,我早說過,我已經不是小孩子了。”孔丘不服氣地說。
  顔徵在好像不認識自己的兒子,仔細地打量着他,心想,這孩子怎麽永遠不知滿足呢?難道他頭上的圩頂象徵着知識的無底洞嗎?
  “娘,你就教給我吧!”孔丘哀求着說。
  顔徵在見兒子一副真誠懇求的神態,衹好說:“我知道的不多,先給你講一些普通道理,日後你自己再鑽研吧。”她一邊說着一邊用木梗在地上劃着:“八卦是這樣幾個符號組成的,我把它編成順口溜:乾三連三,坤六斷A,震仰孟A,艮復碗A,離中虛A,坎中滿A,兌上缺A,巽下斷A。八卦就是乾、坤、震、巽、坎、離、艮、兌。乾為天,坤為地,震為雷,巽為風,坎為水,離為火,艮為山,兌為澤。這就是八卦。”
  孔丘跟着問道:“八卦是怎麽演算出來的呢?”
  顔徵在回答說:“演卦用蓍草,生十歲而百莖,天子蓍九尺,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我們這樣人傢,衹能用五尺之蓍。蓍草共五十策,即大衍之數五十。用四十九策演算,分為二份……”
  聽母親講到這裏,孔丘忙說:“娘,你先等等。”他飛快地跑了出去,找了一些草棍,不一會就折成五十根,每根寸把長,說道:“娘,你接着往下說吧。”
  顔徵在口敘,孔丘就在地上演算。
  “把四十九策,分為二,餘下一根,放在一邊不用。把其餘之策,四策為一組分開,餘下奇數夾在手指間。取另一部分,四策一組,數至最後,餘策夾於指間。取指間策而挂之,餘者如前所述再演叫二變,再演二策之餘策叫三變。三變畢初爻成。每卦八兌,依初爻之演而得,六爻成卦,每爻三變。故十有八變而卦成。”
  顔徵在講完了,見兒子停止了演算,在托腮沉思,忙問:
  “丘兒,你怎麽不學了?”
  孔丘回答說:“娘,你講了這麽多,其實筮法不過是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九。分為二以象二,挂一以象三,摭之以上四時,歸奇於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而再扐而後卦。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一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十有八變而成卦矣。”
  顔徵在聽完兒子的話,驚訝地睜大了眼睛,慢慢地站起身來,腳步踉蹌,身子搖晃。孔丘見母親樣子反常,連忙上前扶住了她:“娘,你怎麽了?孩兒說錯了什麽嗎?”
首頁>> 文學>> 人文学者>> 曹堯德 Cao Yaode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