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论坛>> 公案小说>> 冷佛 Leng Fo   中国 China   近代中国   (?1913年)
春阿氏谋夫案
  清朝末年,北京城内发生了一桩时事公案——“春阿氏案 ”。“春阿氏一案,为近十年最大疑狱。京人知其事者,或以为贞,或以为淫,或视为不良,或代为不平,聚讼纷坛,莫明其真相也久矣”。时人说,“其事之因因果果,虚虚实实,既足已使人惊愕不已,而其情之哀哀艳艳,沉沉痛痛,尤足以使人悲悼,为之惋惜,终日不能去怀。盖此中情节离离奇奇,远出寻常人意料之外 ”。它的影响并不局限于北京一地,而是遍及全国,甚至远至海外,成为当时中国民众和海外传媒的一大关注热点。
  
  其实,说起春阿氏案的来龙去脉,原也普通不过。
  
  光绪年间,北京城内住着一户旗人阿洪阿,生有一女叫三蝶儿,长得如花似玉,而且知书达理。三蝶儿自幼与表兄弟聂玉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双方家长亦早有“结亲”之议。年岁及长,三蝶儿与聂玉吉更是灵犀一点,心心相印。谁知不久之后,玉吉父母同日暴亡,家境陡然败落。嫌贫爱富的三蝶儿之母德氏,悍然悔婚,将其另嫁家道殷实的小官吏文光之子、戆傻的春英为妻(以夫为姓,是为春阿氏)。昔日的爱情遭到破坏,于是婚后仅仅三个月,就演出了一场悲惨的情杀案件。
  
  三蝶儿嫁给春英后,婆婆“平日管束较严,家内早晚两餐,俱由伊做饭。自祖婆母以下衣服,皆由伊浆洗。伊平素做事迟慢,每早梳头稍迟,即被大婆母斥骂,间逢家内诸人脱换衣服浆洗过多,不能早完,亦屡经大婆母斥责,因此常怀愁急”,整日心情忧郁,以泪洗脸。“自思过门不及百日,屡被谴责,嗣后何以过度?不如乘间寻死,免得日后受气”。再加上公公文光娶了一个大号“盖九城”的妓女为妾,三蝶儿的婚后生活就更加不幸了。“盖九城”刁蛮、凶悍,又与常在其家进出的帮闲普二有染,被春阿氏无意中撞见,于是,她把春阿氏看做眼中钉,肉中刺,常常借故生事,时时加以欺凌。一直未能忘情于三蝶儿的聂玉吉,听说了她婚后的不幸遭遇,忿忿不平。一次,他看到春阿氏当众受到婆婆责骂,气愤之下,丧失理智,夜间潜入春阿氏家中,杀死了春阿氏的丈夫春英,逃往外地。
  
  案发后,春英家人皆视春阿氏为凶手,“盖九城”更是一口咬定春阿氏因奸谋害亲夫,必欲其为春英偿命而后快。春阿氏为了保护聂玉吉,也并不多作申辩,只说持刀自杀,误伤其夫,如今悔不当初,只求速死。在该案的审理过程中,发现了许多疑点和难以解释之处,处处表明春阿氏决不是杀夫凶手,但是,清廷官员并无能力理清头绪,查明真相,在拖延了很长时间以后,为了敷衍塞责,只得草草宣布结案。光绪三十四年三月二十三日,清廷大理院的结案奏折中这样写道:“臣等再四斟酌,拟请援强盗伙决无证、一时难于定谳之例,将该犯妇春阿氏改为监禁,仍由臣等随时详细访查。倘日后发露真情,或另出有凭证,仍可据实定断;如始终无从发觉,即将该犯妇永远监禁,遇赦不赦,似于服制人命重案更昭郑重。”圣旨也就居然批示:“依议,钦此”。真是一笔糊涂帐。
  
  审判(法庭)不明,执法(监狱)更凶。春阿氏被判“永远监禁,遇赦不赦”,投入监狱以后,“此时正值瘟疫流行,狱内的犯人,不是生疮生疥的,便是疮疔腐烂、臭味难闻的..一间房内多至二十口人犯,对面是两张大床,床上铺着草帘子,每人有一件官被,大家乱挤着睡觉。那一份肮脏气味,不必说日久常住,就是偶然间闻一鼻子,也得受病。你望床上一看,黑洞洞乱摇乱动,如同蚂蚁打仗的一般。近看,乃是虱子、臭虫,成团树垒,摆阵操练..所有狱中人犯,生疮生疥的也有,上吐下泄的也有,疟疾痢疾的也有”,活脱脱一个人间地狱!在这样的人间地狱里,春阿氏“浑身是疥,头部浮肿红烧,可怜那一双素手,连烧带疥,肿似琉璃瓶儿一般。揭开脏被服一看,那雪白两段玉臂,俱是疥癣,所枕的半头砖以下,咕咕咙咙,成团论码的,俱是虱子、臭虫”,很快,春阿氏就染上了“头晕眼花,上吐下泄之症,每日昏昏沉沉”,水米不沾,不久就玉殒香消。春阿氏死了,沉冤未能昭雪,造成了清末历史上一桩著名的冤狱。总的来看,春阿氏案不过是一件普普通通的情杀致死人命案。像春阿氏这样的弱女子蒙冤受屈,死于狱中,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也是屡见不鲜的事情。它之所以会惹人注意,引起风潮,是因为它发生于清朝末年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它是清末民初社会状况的一面镜子。
  
  春阿氏案能够激荡风潮,引起人们越来越强烈的关注,首先是由于新闻媒介的介入。
  
  清朝末年,迫于民间的要求,清政府不得不放松了报禁,一时间,民间办报蔚然成风。当时,除了上海《时务报》、天津《国闻报》等著名报纸外,各地都有一些民办的报纸,北京也有一份叫做《京话日报》的小报,专门报道北京消息、坊间新闻,在京城小有名气。春阿氏一案案发和审理期间,从光绪三十二年六月至八月,《京话日报》连篇累牍地刊登有关春阿氏案情的消息报道、读者来函及质疑文章,扮演了一个推波助澜的厉害角色。
  
  春阿氏案发受审以后,《京话日报》馆立即发表“编者按”:“春阿氏的冤枉,京城已经传遍,事关人命,本馆可不敢硬下断语。究竟有什么凭据,有甚么见证,知道底细的人,请多多来信,以便查考。”随后,《京话日报》逐日收到许多读者来函,议论纷纷,见仁见智,表现了民众对此案的极大关心。此外,《京话日报》又在政府执法机关之外,派出专人对此案详加调查,摆出了一副引导舆论,辨明是非,监督司法公正的架势:“现在中国改定法律,为自强的转机。外人的眼光都注重在我们的刑法上,故此不嫌麻烦,极力调查这回事,并不是为一人一家的曲直。如果春阿氏实在冤枉,提督衙门的黑暗,也未免太无天理了!还求知道底细的人,再与本馆来信。如有真凭实据,本馆敢担争论的责任。”
  
  在《京话日报》所收到的读者来信中,“替春阿氏声冤的十居八九,替‘盖九城’分辩的,只有一两信”,可见舆论是向着春阿氏的。据有些了解内情的读者来信说,春阿氏承认杀夫有罪,实是法庭上严刑逼供的结果,“熬审阿氏,用的非刑很是残忍,薰硫黄,拧麻辫子,跪锁,死过去三次,并无口供。后来又收拾她母亲,老太太受刑不过,就叫女儿屈招。阿氏说道:‘自己的本意,宁可死在当堂,决不死在法场。如今怕连累母亲,不能不尽这点孝心,只好屈认就是了。’”有三封来信揭露,承审官员这样虐待春阿氏,“屈打成招”,是因为他收受了贿赂。“人人传说,承审官使了四百两银子,所以才这样判断”。就连收受贿赂的承审官员,也是有名有姓的,“一个姓朱,一个姓钟,还有科房的刘某,全都使了钱,是一个窦姓给拉的纤”。据说这“承审官朱、钟二人,都是穷极了的人。钟姓有个外号,叫作‘ 穷钟’。人命重案,竟敢贪图贿赂,真是大胆!”
  
  由揭露法庭对春阿氏屈打成招的事实,引起了对清政府司法机关刑讯犯人的控诉。 六月十四日、十五日两天,《京话日报》连载了题为《刑部虐待犯人的实情》的来稿:“过堂的时候,只凭司官一人,便能定各犯的死生。人命关天,本不是儿戏事,滥用非刑(即如跪锁,轧合拉)一概不准。请问现在过堂,哪个不用非刑呀?”连那些皂隶们,如果没有钱贿赂的话,也能让你吃不了兜着走。比如,过堂的时候,揪头发,拉耳朵,真比阎王殿的小鬼厉害万分;堂上说“打”,这班虎狼恶吏动起刑来,就会尽着力打。相反,如果有银钱到手,堂上说“打”,他们也会拖延着不动手。该文披露,凡是犯罪的人,一交到刑部手里,必须先有该犯的至亲好友托人疏通刑部官吏,贿赂的数额则是双方商定的。从进刑部大门开始讨价还价起,然后二门、栅栏、牢门、所儿里、监里、管铺的、书班皂吏等,都必须一一把价码说定,才敢送人犯到部。只要有一处没有打点周到,就会受到故意刁难,吃尽苦头。例如,监里的牢头如果打点不到,犯人的饮食、大小便一概不得自由,冬天的饭,要先用凉水喷过,结成冰了才准犯人吃;监里管铺的打点不到,他就在一张长一丈、宽六尺的床上给你编上二三十人,根本不管你的死活;堂上管记录的书班打点不到,“居然就能颠倒黑白,动不动有违例案,真是笔头儿一动,人命相连。俗语说,一字值千金,就是指着书班说的”。若是那些无钱无势的苦主,那就更是苦不堪言,“一到监里,百般凌虐,要把犯人虐死,先报犯人有病,然后报死”。如果讲妥价码了,入狱监禁的时候,“哪一处讲妥,哪一处如同走平道一般”。
  
  司法制度的黑暗以外,清朝官员的昏聩无能,简直也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京话日报》光绪三十二年六月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日三天,连载了一篇署名为“ 疑心子”的文章,逐条例举,批驳了该案的侦查、审讯官员所作判词的不合情理之处。文中愤慨地说:“这样欠通的问官,岂可问这样的重案,不但不能服春阿氏的心,并且不能服众人的心。..但盼着遇见一位明白问官,把这案问的清清楚楚,不怕春阿氏杀夫是真,也得有个真凭实据,内中也必有个大大的因由。不能因为大夫辱骂她两次,就敢动刀杀夫。不把此案问清,人心可就都不舒服了。” 七月十日,《京话日报》再次登载文章,要求司法程序的透明与公开,呼吁《请宣布春阿氏的罪状》:“听说刑部已经定了案,春阿氏定成死罪。如果是实,请刑部把她的罪状早早宣布出来。倘若含含糊糊定了罪,不叫旁人知道,中国的讼狱,可算黑暗到家了。”讼狱的黑暗,官吏的无能,正是清末统治阶级病入膏肓、极度腐朽的又一个侧面。据《清稗类钞》记载:面临内忧外困、岌岌可危的险境,清政府赖以维系政权的各级官员们照样文恬武嬉,醉生梦死,“天乐听完听庆乐(戏园),惠丰吃罢吃同丰(酒楼);街头尽是郎员主(各级官员);谈助无非白发中(麻将);除却早衙迟画到,闲来只是逛胡同(妓院)”。这样的官员要为民作主,决无可能;这样的朝廷不尽快灭亡,是无天理!
  
  从春阿氏一案的沸沸扬扬,耸动朝野,反映了清朝末年西学东来、民智渐开的社会现实。此案之审理,旷日持久,从光绪三十二年(1906)五月案发,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三月糊里糊涂地结案,前后达两年之久。正是在这一时期,封建统治摇摇欲坠的清王朝,打起了“预备立宪”的旗号,标榜要改革君主政体,实行还政于民,并且连连派遣大员出国考察国外宪政实行情况,摆出一副痛下决心、改弦更张的架式。一时间,惹的一些对清政府心存幻想的人将信将疑,一个个拭目以待,等着看此案的公正审理。结果由此案所暴露出来的政治的腐败黑暗、官员的昏聩无能,以及在清政府的司法制度下人们生命财产的毫无保障,这一切,都引起了人们对清政府的极度失望和极大愤慨。有一个署名“琴心女士”的读者给《京话日报》来信说:“贵刊请刑部宣布罪状,刑部守定了秘密宗旨,始终不肯宣布。现在预备立宪,立宪国民将来都有参与政事的权利,何况春阿氏一案本是民事,官场要治她的罪,本是给民间办事,既给民间办事,为什么不叫民间知道呀?..果真定成死罪,屈枉一人的性命事小,改变了法律,再出这样没天日的事,中国还能改甚么政治呀!我与春阿氏非亲非故,既是中国人,不能不管中国事。但我是一个女子,又没法子管。闷了好几天,写了这封信,告诉您知道知道就是了。唉,中国的黑暗世界,几时才能放光明呀?”《京话日报》在全文发表时,加上了“总有一天 ”的编者按语。生动地表明了清政府已经天怨人怒,民心丧尽。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武昌城头一声枪响,貌似巍然大物的清王朝就即刻土崩瓦解了。
  
  有意思的是,春阿氏一案并不像许多哄动一时的事情那样很快成为过去,为人们所遗忘。宣统年间,北方的里巷坊间就开始有《实事小说春阿氏》的钞本流传,很受人们欢迎。到民国2年(1913),有笔名冷佛者,根据春阿氏案的实情,在清末钞本小说的基础上,写出了小说《春阿氏》。该书民国3年5月初版,民国5年二版,民国12年三版,直到30年代,仍不断印行,而且还有标点本出现。前不久,吉林文史出版社编辑出版《晚清民国小说研究丛书》,又一次把《春阿氏》列入其中,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了。这本小说利用文学形式,形象地描述了春阿氏一案自始至终的全部过程。“书中之言,一切讯词口供,虽系实事,而编述小说者不能不略加渲染”,淋漓尽致地展示和揭露了封建王朝的腐朽黑暗,以及封建婚姻制度和传统贞节观念给青年男女带来的莫大不幸。从春阿氏一案的审判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上自刑部堂官,下至狱卒皂隶,无一不是昏聩凶横,贪赃枉法,残忍狡诈。公堂上动辄非刑,昼夜熬审,牢狱里虐待无休,视同狗彘。清王朝的整个司法制度,实与人间地狱无异。正如《春阿氏》印行本《题辞》开宗明义所说:“黑暗难窥一线天,人间地狱倍堪怜;诬将贞妇为***,孽海谁能度大千!”《春阿氏》以清末冤狱为笔下主要批判对象,与《杨乃武与小白菜》、《杨三姐告状》等构成了清末小说的一种特殊样式——“冤狱小说”,它和揭露政治腐败、抨击时政弊端、讽刺官僚昏聩的“谴责小说”一道,提供了让人们认识这一黑暗社会、而且是这一社会最黑暗的一个方面的生动教材,具有着无庸置疑的社会意义。
  
  对春阿氏案感兴趣的不仅是文学界,春阿氏的故事甚至还被搬上了戏剧舞台。《前北平国剧学会见于书目》中,记载有京剧演出本《春阿氏》。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冤怨缘》。民国时期,此剧久演不衰,颇受北平市民的欢迎,春阿氏的事情,当时也就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甚至有人说,《春阿氏》一剧,可以名列京剧的“四大悲剧”之一。直到50年代中期,在北京天桥的剧场戏园里,还在时常上演评剧《春阿氏》。可见人们对这个香消玉殒、沉冤不白的柔弱女子,寄予着无尽的同情;也是对那个风雨如磐、暗无天日的时代,进行着痛切的控诉。
第一回 酌美酒侠士谈心 洗孝衣佳人弹泪
  人世间事,最屈在不过的,就是冤狱;最苦恼不过的,就是恶婚姻。这两件事,若是凑到一齐,不必你身历其境,自己当局,每听见旁人述说,就能够毛骨悚然,伤心坠泪,在前清末季,京城安定门里,菊儿胡同,有春阿氏谋害亲夫一案,各处的传闻不一。各报纸的新闻,也有记载失实的地方。现经市隐先生把此案的前因后果,调查明确,并嘱余编作小说。余浣蔷读罢,始知这案中真相,实在可惊!可愕!可哭!可泣!兹特稍加点缀,编为说部,公诸社会,想阅者亦必骇愕称奇,伤心坠泪也。
  话说东城方中巷,有一著名教育家,姓苏名市隐,性慷慨,好交游,生平不乐仕进。惟以诗酒自娱,好作社会上不平之鸣。这一日,天气清和,要往地安门外访友。走至东西牌楼西马市地方,正欲雇车,忽然身背后有人唤道:“市隐先生,往哪里去?”市隐回头一看,正是至交的朋友原淡然。二人相见行礼,各道契阔。淡然道:“今日苏老兄怎的这般闲在,这们热天,不在家中养静,要往哪里去呀?”市隐道:“我是无事穷忙。天气很长,在家里闷得很,要到后门外访文和尚去。不期于半路上遇见阁下,也没什么要紧的事。”淡然道:“苏兄既然没事访友,我们相遇其巧,不必去了,请同到普云楼上,喝一点酒,也可以作个长谈。”说罢,拉了市隐,复往东行。
  二人一面说话,来到酒楼之上。要了酒菜,提起世道人心,愈趋愈下,纳妾的风俗,近年亦极其盛兴,早先富贵人家,因为膝下无子,或是原配早亡,方才纳妾。今则无贫无富,以有妾为荣。闹的家庭理法,不能严重,这却如何是好,淡然道:“大哥的议论,果然不差。我在旗下,有一个朋友。此人的姓名职业,姑且不题,现年已六十余岁。自己老不害臊,纳了一位小妾,年方一十六岁。闹得儿子儿媳妇,全部看不起父亲。自从这位如夫人人门以来,时常的挑三捡四,闹些口舌。我那一位朋友,老来的身子,本来不济,近自纳妾之后,腰也弯了,行动也不爽利了,只仗着红色补丸、自来血,以及日光铁九、人参牛乳等物,支持调养,不知那一时风儿一吹,就要呜呼不保了。这位如夫人,年纪既轻。心计又巧,既风流,且妖娆,您猜怎么着?我这位旗下朋友,公正了一辈子,如今把绿头巾一戴,还自认没有法子,你道这不是笑话儿吗?”
  二人正说得高兴,只听楼梯乱响,走上一人,手提一个包袱,穿一件春罗两截大褂,足下两只云履,梳带一条松辫,年约三十左右,见了淡然在此,忙的请安问好。淡然亦忙还礼,让着请坐。又指着苏市隐引见道:“这是苏市隐。这是我普二弟。二位都不是外人,就在一处坐罢。”那人一面陪笑,把手巾包袱,放在一旁桌上。市隐一面让坐,拱手笑问道:“贵旗是哪一旗?”普二道:“敝旗镶黄满。”又问市隐道:“大哥府上是?”市隐道:“舍下在方中巷。”淡然要了杯箸,一面让酒,笑指那桌上道:“二弟那个包袱里,拿的是什么衣服?”普二道:“我是好为人忙,这是给小菊儿胡同我们亲家那里,赁的孝衣。”淡然诧异道:“哟,小菊儿胡同,不足你们领催文爷家么,怎么又是你亲家呢?”普二道:“他的女儿,认我为义父,我们是干亲家,”淡然冷笑道:“是的是的。光景那位如夫人,是你的亲家儿罢。”普云红脸道:“大哥休取笑,这是哪儿的话呢?你这两盅酒,可真是喝不得。沾一点儿酒,就不是你了。”市隐坐在一旁,不知何事,也不好参言陪笑,只好举杯让酒,又让着普二,脱了大衣服,省得出汗。普二道:“这是哪儿来的事?你这舌头底下,真要压死人。”淡然冷笑道:“二弟你不要瞒我,听说那文爷的如夫人,外号叫做盖九城,不知这话可是真呀是假?”普二道:“这个外号,却是有的。怎么你胡疑起来呢?难道你看着兄弟,就那们下三滥吗?”淡然陪笑道:“二弟别着急。虽然无据,大概是事出有因。我记得盖九城姓范,原是个女混混儿。从前在东直门某胡同里,开设暗娼,你同着文爷常到她家里去。既同文爷有交情,同你交情也不浅。从良的事情,我听着风言风语的,有你一半主张,难道这些事,还能瞒得了我吗?”
  说罢,理着小胡子,哈哈大笑。闹得普二脸上一红一白,笑向市隐道:“瞧我们这位哥哥,可叫我说什么?平白无故的,弄得我满身箭眼。这真是杜康主动,四五子指使的。”淡然道:“你也不要口强,天下的事,没有不透风的篱笆。身子正,不怕影儿斜。现在你的名儿,跳在黄河里,也洗刷不清了。依着老哥哥劝你,这个嫌疑地方,不可常去。外人的言言语语,任凭怎么掂量,事情却小。若是文爷一起疑心,再闹点儿醋脾气,恐怕你吃不了背着走。当着苏大哥,他也不是外人。好端端的,你认这个干女,是什么居心?”普二道:“大哥你又来啦!我们是同旗同禄,一个戮子吃饷,认一门子干亲,岂不更近乎了吗?”淡然捋须道:“是了是了,二弟如此嘴硬,我也不敢劝了。常言说的好:认干亲,没好心。恐怕这一句话,要应在二弟身上。”普二红脸道:“大哥这句话,未免骂人太过了。这一些主知,若要传到文爷耳朵里,我们弟兄交情,岂不闹生疏吗?”淡然笑道:“说话凑趣,你不要认真。我同文大哥,许久没见。他三月里娶儿媳妇,也没得过去道喜。不知这位新媳妇,是哪儿的娘家?”普二道:“这个新媳妇,可实在不错,模样儿也好,活计也好。规矩礼行,尤其大方。只是过门以来,跟春英不甚对劲。虽不大致时常反目,然而里头很不和气。也是我们本旗的姑娘,娘家姓阿,今年才十九岁。论她的举止,很可趁个福晋格格。到了这儿半破子的人家,就算完啦。太太婆春秋已高,大婆婆又碎嘴子。娶了这些日子,我去了几次,总看她好皱眉毛。”淡然笑着道:“苏老兄您听听,方才说了半天,家里一纳小妾,全都要毁。其实文大哥家里,我并不常去。据这们悬揣着,都是盖九城闹的。”
  市隐听了半日,不知他二人所说,究竟是哪里的事。遂陪笑答道:“老弟所见,实在不差。其实这位文公,与我素不相识。若把盖九城弄回家去,可实在不稳当。轻者改变家俗,重一重便出事故。我说话忒口真,不知普二哥以为然不以为然?”普二道:“这话倒是不错,不过盖九城那个人,还不至于如此。论她的聪明伶巧,实出于常人之上。人要是明白,就不至于出毛病了。”淡然待说完,接口笑着道:“普二弟你不用说啦,你这一片话,满都是不打自招。你与她有何关系,替她这样辩护?”普二道:“大哥你可不对,咱们这儿说闲话儿,你怎么挑字眼儿呀?”淡然放下酒盅,嗤嗤的笑个不住,对着市隐道:“听话要听因儿,苏兄刚一说盖九城不好,他就忙着辩护,这不是无私有弊吗?”普二冷笑道:“您说有事,我们就算有事。无论怎么说,我全都承认起来,又免得抬杠,又省得您不信,您道好不好?”说罢,把脸色沉下,提起酒壶来斟酒,让着市隐道:“咱们哥儿俩,先喝咱们的。我淡然大哥,爱说什么就说什么。咱们初次相会,市隐大哥,可不要过意。常言说得好,人凭素行。要说盖九城先前在家的时候,我的的确确常去。自从她跟了文爷,咱们是朋友相交。哥哥多么大,嫂子也多么大。再说句心腹话罢,若说这娘儿们没意,也是瞎话。而堂堂一个男子,行为上不分陇儿,要说外场的话,那还能交朋友吗?”市隐连口称是,又陪笑道:“淡然是借酒撒疯,你不要专听他的。我们弟兄,虽说是初次见面,我一见您的人性,也不是那样人。”说罢,哈哈大笑,又让酒道:“普二哥,也喝着,别跟他吵嘴了。”普二一面喝酒,觉着坐卧不安,唤过走堂的伙计,要了火烧馄饨,手拿着芭蕉扇,嗯嗯啦啦的扇汗。市隐一面漱口,让着普二擦脸。三人揪住伙计,都掏出钱来要给酒资。普二扯住市隐,起誓发愿的不让给。淡然揪住伙计,给了两块洋钱,叫他拿下去再算。普二也不便再让,遂洗手漱口,忙着穿衣服。因为淡然说话,有些口重地方,不好在此久坐,遂拱手谢了淡然,笑对市隐道:“二位如其有事,可以多坐一会儿。我这几件孝衣,他们是现在等穿,我也就不奉陪了。改天有工夫,赏兄弟一个信,咱们再聚会聚会。”说罢,就要下楼。市隐见此光景,不便挽留。少不得应酬几句,任其走去。
  普云乘着酒气恍恍悠悠的出了酒楼,拐过马市,顺着街西的墙阴凉,直往菊儿胡同一路而来。到了文家门首,正欲进门,见里面走出一个小女孩儿来,见了普二,笑嘻嘻的叫了一声二叔,蹲身请了具安。正是文光之女二正。普二道:“你阿妈在家哪吗?”二正遂高声嚷道:“奶奶,我二叔来啦,”普二笑笑嘻嘻,拉了二正的小手,一同走人。盖九城范氏,听见普二来了,忙的掀起竹帘,迎了出来,笑嚷道:“你这嘴上没毛的人,真有点儿办事不牢。赁上几件孝衣,也值得这么费事。”普二陪笑道:“天儿这们热,我这两个腿,也是肉长的。你们坐在家里,别拿人当舍哥儿。”一面说着,一面抢步而进,斜眼望着范氏,梳着两把头,穿一身东洋花布小挎褂,垂着湖色洋绘的绣花汗巾,白袜花鞋,极为瘦小。脸上不施脂粉。淡扫蛾眉,越显着花容月貌。加上十分标致,笑眯眯的道:“这们一来,小大嫂子,更透着外场啦。”再欲说话时,忽听身背后,娇声细气的称道:“二叔您受累了。”普二忙的回顾,正是春英媳妇阿氏,梳着两把头,穿一件拖地长的蓝夏布大褂。论其容貌,虽然艳如桃李;看其举止,却是凛若淡霜。见了普二回顾,深深的请了个安。普二忙的还礼,笑着道:“哪儿来的话呢?自己爷儿们,这都是应该的。”阿氏低着头,垂手侍立。文光的母亲瑞氏,文光的夫人托氏,亦从里屋迎出。普二挨次请安。托氏道:“一点儿眼力儿没有,你把二叔的包袱,倒是接过来呀。”阿氏低头答应,接过包袱来,放于椅上,又忙着张罗茶水。普二一面说话儿,手拿着把蕉叶儿扇子,呼呼的乱扇。范氏道:“你把衣裳脱了罢,在这儿怕谁呀?常言说得好,暑热无君子。普二撇嘴道:“那可不能。人家规规矩矩,一死儿的老八板儿,哪来的野叔公,这么样儿撒野呀。”范氏不容分说,抢过来便替解钮子。托氏道:“二弟何用拘泥,你是他们的老家儿,怕他们作什么?”范氏接声道:“他这个老家儿,可有点称不起。刨去两头儿,除了闰月拢到一块儿,就没有人啦。除去他辈数大,就剩下媚里媚气的那话儿。”说到此处,又缩住道:“别麻烦了,快些儿脱罢。”普二脱了衣服,笑而不语。
  托氏打开包袱,因见孝衣很脏,又恐怕长短尺寸不甚合式,遂叫过阿氏来,叫她趁着太阳,全都浆洗出来,好预备明天穿。又向普二道:“这又叫二弟费心,我们家的事,都累恳您啦。”普二道:“不要紧,不要紧,他们那儿没人,这两天有工夫,我还给熬夜去呢。”托氏道:“哟,那可不得了,死鬼有什么好处,那样儿捣荡人。那么一来,我们更担不起啦。”普二一面陪笑,弥缝着两只眼睛,连嚷好热,范氏呼了一声道:“你横竖喝了酒啦!半天晌午,就这们酒气喷人的。你可怎么好,你要觉着热,我们那水缸底下冰着两个香瓜儿哪,吃完了你躺一会儿酒也就过去啦。”托氏道:“那可别计。夕照怪热的,还不如活动活动呢。”普二连声答应,一手拿了扇子,掀起竹帘来嚷道:“喝,好凉快!”说罢,站在窗外,望着院子花草,红石榴花开似火;玉簪等花含苞未放;只有洋杜鹃花儿,当着毒日之下,开得很是有趣。又见阿氏拥着一个大盆,蹲在墙阴之下,哗掷哗琅的低头洗衣,那两腮香汗。好似桃花遇雨,娇滴滴的红里套白,白里透红。又兼她挽起衣袖。露出雪白的玉腕,那双纤纤素手,伸在盆里真仿佛水葱儿一般。普二看了多时,阿氏头也不抬,只顾低头洗衣。一面扑簌簌的垂泪,好似有千愁万恨,郁郁不舒的神色。普二不知何事,忙唤范氏道:“小嫂子你这儿来。”范氏应声而出,两人笑嘻嘻的。到了东房。范氏高声道:“喝,这屋里正在夕照,都赛过蒸笼了。”普二道:“我问你一句话。”又悄声道:“这孩子因为什么,又这么眼泪婆娑的?”范氏隔窗一望,看着阿氏站起,一面醒鼻滋,一面擦泪,眼泡儿已经红肿,好似桃花一般。普二悄声道:“春英这孩子,没有那么大福气。若换个像儿是我……。”范氏听至此处,回手拍的一掌,打的普二暖哟一声,吓得院中阿氏,不顾的搭衣服,屡向东房注目。范氏悄声道:“是你又怎么样?你也不是好东西,连一点儿良心渣子,全都没有。”又怒着切齿道:“你不用拉扯我了,喜欢怎么样,只要你不亏心,请随尊便就完啦。”普二悄声道:“你过于糊涂,我看这孩子的神气,满是二两五挑护军,假不指着的劲儿,一共有三句好话,管保就得喜欢。只要她开了窃儿,咱们的闲话口舌亦自然就没啦。”范氏不待说完,一手推开普二,赌气的咯咯跑出,问着阿氏道:“二妞哪儿去啦,你瞧见没有?”阿氏迟了半日,娇声细气的道:“我二妹妹刚出去。这么好半天,我也没看见了。”又见东房普二,嘻眉笑眼的走出,赤袒胸背,左边胳肢窝底下夹着芭蕉叶的扇子,两手拿着甜瓜,站在范氏身后,胡乱往地上摔子儿。又装作女子声音道:“哟,大姐您不用张罗,我这儿自取了。”引的范氏并屋内托氏等,全都大笑起来。托氏掀帘道:“二兄弟真会招笑儿。毒华华的太阳,别在院里站着啦。”
  正说着,外面走进一人,年约四十向外,两撇黑胡须,穿一件又短又肥的两载罗褂,一手提拉黄布小包袱,一手拿截白翎扇。普二在阳光之下,并未看清。走近一看,却是文光。普二放下辫子,忙的请安。文光笑嘻嘻的道:“二弟什么时候来的?不是天儿热,我还要找你去呢。”阿氏放了衣袖,掀起竹帘。二人一面说话儿,走进上房。范氏与阿氏等张罗茶水。文光道:“咱们扎爷家里闹得日月好紧,米跟银子,都在碓房里掏啦。他的侄子,也是个孤苦伶仃的苦孩子,送了回技勇兵,因为身量太小,验缺的时候,就没能拿上。扎爷是挺着急,找了我好几次,跟我借钱。又叫我给他侄子弄分儿小钱粮儿,他们好对付。你瞧这年月,可怎么好?你回去跟大哥题一声,我就不去啦。这都是积极德的事。”普二笑道:“你这当伯什户的,真会行事。你真能那们慈悲吗?”文光一面脱衣服,嘻嘻的笑道:“哧,咱们自己哥儿们,你别较真儿。”普二道:“那可不行。干干脆脆,你请我听天戏,咱们大事全完,”文光点头答应,说请客是一定要请的。普二摇着扇子,嘻嘻微笑。忽的外间屋里、拍的一声,接着又哗琅一声,仿佛什么器皿,掉在地下砸坏的声音,文光忙的回头,只听托氏嚷道:“干点什么事,老不留神。幸亏没掉在脚上,不然这么热天,要烫着是玩艺几吗?这么大人,作什么没有马力脆,几件子孝衣,就洗了这么半天儿,亏得天长,要是十月的天,什么事也不用干了。”范氏也冷笑道:“这么大人,连大正二正全都不如。他们干什么,还知道仔细呢。你这是怎么了?”说的阿氏脸上,立刻红胀起来,弯身捡了碎茶碗,羞羞涩涩的,只去低头倒茶。二正在一旁笑道:“哟,这们大人,还不懂得留神呢,哟!”说罢,拿小手指头,在脸上羞她。又叫着阿氏道:“嫂子你瞧这个。”羞的阿氏脸上,立时紫涨,一面挨次送茶,连大气也不敢出。文光叱二正道:“这儿说你嫂子。碍着你什么啦?”又喝道:“去给我拿烟袋去。”二正答应一声,笑嘻嘻的去了。
  本来阿氏心里,正因为洗衣着急,今又偶一失神,砸坏一个茶碗,若是两位婆婆因此责怪,尚不要紧,二正是小孩子脾气,又在父母跟前,撒娇显勤儿,亦要奚落两句。文光看不过去,所以申饬二正,叫他去取烟袋。但是阿氏为人,虽然温顺腼腆,性情可极刚强。遭了这场羞辱不由的扭过头去,暗暗坠泪。范氏怒叱道:“说你是好话,腆着脸还哭哪!趁着太阳还不马力洗去,难道说还等着黑哪?”阿氏连忙答应,用手擦着眼泪,俯首而去。托氏道:“这么大人,连点儿羞臊也不知道。”普二忙劝道:“得咧,大嫂子别碎发啦,挺好的姑娘,叫您这个嘴,就得委曲死。俗言说的好:人有生死,物有毁坏。这们点儿事,也值得这们样儿吗?”托氏陪笑道:“二兄弟,你可不知道,我这分难处,没地方说去。十人见了,倒有九个人说。哟,您可有造化,儿子女儿儿媳妇,茶来伸手,饭来张口,哪知道身历其境,我可就难死了。要说他们罢,是我作婆婆的厉害。这话是跟您说,咱们都不是外人。自从过门之后,她那扭头我傍样的地方多着哩。处处般般,没有我不张心的。当着我婆婆,也不是我夸嘴,我作媳妇时候,没有这样造化。我要是说罢,还说我碎嘴子。”普二不待说完,笑拦道:“您别比您那时候,那是雄黄年间,如今是什么时候?俗语说的好:后浪催前浪,今人换古人,您作媳妇时候,难道那外国洋人,也进城了吗?”说的瑞氏、托氏连文光道氏也都笑了。托氏道:“二兄弟真会矫情。”普二道:“嗳,不是我矫情。说话就得说理。别拿着有井那年的事,来比如今。现在这维新的年头儿,挑分破护军,都得打枪。什么事要比起老年来,那如何是行的事。、瑞氏亦叹道:“二爷的话实在不错。作者家儿的,没有法子,睁半只眼,合半只眼,事也就过去啦。年轻的人儿,都有点火性。尽着碎卿咕,他们小心眼儿里,也是不愿意。本来那位亲家太太,就是这么一个女儿,要让她知道,怪对不过她的。给的时候,就是勉强勉掖给的,娶着好媳妇,作婆婆的也得会调理。婆婆不会调理,怎么也不行。我那时候,若是这们说你。保管你的脸上,也显着下不来。是了也就是了。那孩子鲜花似的,像咱们这二半破的人家,终天际脚打脑构子,起早睡晚,做菜帮饭的,就算是很好了,我说的这话,二爷想着是不是?”普二连连称是。
  托氏哼了一声道:“像您这么着,更惯得上天了。”文光听了此话,恐怕老太太有气,再说出什么话来,诸多不便,遂用话差过去。又告知范氏、托氏,快些张罗饭。怪热的天,别净斗嘴儿。二正笑嘻嘻的,双手举着烟袋,送了过来。普二揪住道:“我问你一句话,你嫂子作什么呢?”二正站在一旁,嘻嘻笑笑的,比作抹眼儿的神气,又咚咚的跑了。范氏擦了桌面,先令普二、文光二人喝酒,又与阿氏打点瑞氏、大正、二正等吃饭。阿氏两只眼睛,肿似挑儿一般。过来过去的,盛饭张罗。普二谦恭和气,把少奶奶三个字叫得振心。又称赞文光夫妇,娶了这样儿媳妇,皆算难得。一面夸赞,滴溜溜两只耗子眼,望着阿氏身上,瞧个不住。阿氏正着脸色,佯为不觉。一时春英进来,望见普二在此,过来请安。周旋了两三句话,怒气冲冲的,望着阿氏说道:“我那个白汗衫儿洗得了没有?”阿氏皱着眉头,慢慢的答道:“方才洗孝衣来着。你若是不等着穿,后天再洗罢。明天大舅那里,奶奶还叫我去呢。”春英不容分说,张口便骂:“浑蛋!你要跟着出门,我就砸折你腿。我不管孝衣不孝衣,非把我的汗褂洗出来不成。”托氏插言道:“这孩子,你老是急性子。明天你大舅的事,她那能不去。是你的舅舅,也是她的舅舅。没有你这么张口骂人的。洗个小汗褂,算什么要紧的事,你若是等着穿,晚上得了工夫,就叫她洗出了。这算什么大事,也值得这样麻烦?”阿氏低着脑袋,不敢则声。托氏道:“你也是不好,什么事都得人催,连点眼力事儿,全都不长。怨得你们俩人,永远是吵翻呢。”阿氏连连答应,不敢分争。把众人晚饭伺候完毕,蹲在院子里,又把该洗衣服,俱都拿了出来,一件一件的浆洗。由不得伤心坠泪,自叹命苦。
  普二、文光二人,过足了鸦片烟瘾。范氏、托氏等,送了普二出来,嘱咐回去问好。文光道:“二弟,你真是瞎摸海。从北新桥直到四牌楼,整整齐齐绕了个四方圈儿。难道这么热天,你那两条腿,不怕旅长途。”阿氏听说要走,也忙的站起,背着灯影儿,擦了面上眼泪,也随后相送。忽然春英站在屋内,大声的嚷道:“天生的不是料儿,叫他妈的洗衣裳,立刻就六百多件,凑在一块儿洗,这不是存心搅棒吗!”托氏急忙拦道:“老爷子,你又是怎么了?怎么成天成夜的,不叫我省心哪。”春英道:“我怎么叫您操心啦。像她这么混帐,难道也不许我说说。终日际愁眉不展,仿佛她心里惦记着野汉子呢,拿着他妈的我不当正经人。”这一片话,气得院中阿氏浑身乱颤,欲待抢白两句,又恐怕因为此事,闹起风波来,遂蹲在地上,俯首不语。虽有一腔血泪,只是此时此刻,滴不出来。瑞氏、托氏反说了春英一遍,始各无话。文光又嚷道:“二正,你叫你二妈去。”范氏站在门外,听了院中吵闹,并未介意。听得二正来唤,慢慢的走了进来,问着阿氏道:“这又因为什么,这样的抹眼儿呀?按着老妈妈例儿说,平白无故,你要叹一口气,那水缸的水,都得下去三分。像你这每日溜蒿子,就得妨家。”阿氏低下头去,醒了回鼻涕,仍自无语。范氏哼了一声,气狠狠的自往上房去了。文光道:“嘿,你猜怎么着,敢则凉州土,也涨了价儿啦。方才在针王家人买了二两来,我掰开闻了闻,味儿倒不错。范氏吸着烟卷儿,也歪身躯下道:“早知道你去买土,就不叫你去啦。米季上熬得烟,拢总还不到半个月呢。我看缸子里,还有四两多些儿。若是多迟几天,等到钱粮上多买几两,岂不好吗。”说罢,喊叫阿氏过来沏茶。
  阿氏的两眼,此时业已红肿,慌忙着拧出衣裳,把手上污水,略微擦净了,谁想到水泡半日,两手皆已浮肿,纤纤十指,肿得琉璃瓶儿一般。又经粗布一摩,十分难过。随就着窗前亮处,自己看了一回。忽的上房中又急声嚷道:“你倒是沏茶来呀!叫了半天,难道你七老八十,耳朵聋了不成?”阿氏连声答应,急忙跑至厨房,张罗茶水。托氏又嚷道:“趁着凉风儿,你把二姐的彼褥,先给铺上,浆得了衣裳,也别在院里晾着。一来有露水,再说大热的天,挤巧就得燥雨。”阿氏提着水壶,一面沏茶,一面加声答应,不慌不忙的,先把新茶送过,又把大正、二正的被褥铺好。正在院子里收拾衣服,春英也躺在屋里,喊她搭铺。阿氏搭了汗褂,忙的跑来,安安稳稳,把春英的枕头席子一一放好。春英站起来,一把揪住道:“明天大舅那里,我不准你去。”又伸作两个手指道:“这一个又不是好主意。”阿氏道:“这事也不能由我,你若不愿意,可以告诉奶奶,叫我去,我便去。不叫我去,我也不能去。作了你家人,还能由我自主吗?”说罢泪随声下,夺了手腕,用手擦抹眼泪,哽哽咽咽的哭个不住。
  托氏又嚷道:“洗完了衣裳,你把箱子打开,明天穿什么,预先都拿出来,省得明儿早晨,又尽着麻烦。”阿氏哑着声音,连连答应。打发春英睡下,慢慢的开了箱锁,把托氏、二正明天所穿的衣服,一一拿出。又到瑞氏、范氏屋内,把床被铺好。范氏道:“你这脸上怎么这样丧气?没黑间带白日,你总是抹眼儿,这不是诚心吗?”阿氏含泪道:“这倒不是眼泪,今儿晌午,许是热着一点儿。”范氏道:“你是半疯儿吗?什么热天,通天施地的,老穿长衣裳,岂有个不热之理。”阿氏答应一声是,扑籁籁掉下泪来。范氏道:“你这孩子,永远不找人疼。难得你普二叔,还极力夸你,说你可‘冷呢!”说罢,又哼了两声。阿氏含着眼泪,不敢复语。转身走了出来,又到托氏屋里,装了两袋潮烟。托氏亦问道:“你这两只手,是怎么肿的?”阿氏忙笑道:“不要紧的,明儿就好了。”托氏道:“这都没有的事,洗上两件子衣裳,也会肿手?当初我那时候,一天洗两绳子衣裳,半夜的工夫,要做三双袜子。还要衲两双鞋帮儿,也没像这么样儿过。”阿氏含着眼泪,俯首而出。托氏又嚷道:“明儿早晨想着早些起来,别等着人催。别又因为一个脑袋,又麻烦到晌午。”阿氏连声答应,回到自己房中,一面卸装,一面思前想后,暗暗的坠泪。直瞪瞪两只杏眼,看着春英躺在床上,呼声如吼。一手拿着扇子,忽的翻身醒来,要知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第二回 劝孙妇委曲行情 死儿夫演成奇案
  话说春英睡在朦胧之间,忽被跳蚤咬醒。翻身望见阿氏,在旁边一张桌上,一面卸头,一面泪珠乱滚,背着灯影儿一看,犹如两串明珠,颗颗下坠。春英假作睡熟,暗自窥其动作,阿氏端坐椅上,无言而泣。望了春英一回,又把镜子挪来,对镜而哭。呆了半天,自又自言自语的,长叹了一口气,仰身靠住椅背,似有无限伤心,合千愁万恨,搀到一处的一般。忽听钟鼓楼上,嗡嗡钟响。又听得附近邻家,金鸡乱唱。眼看着东方发晓,天色将明。阿氏微开秀目,望着床上春英,尚自鼾睡,遂悄悄走去,自向厨房生火,洒扫庭除。春英是满腹牢骚,宣泄不出。一见阿氏走出,翻身起来,念念叨叨的骂个不住。阿氏亦知其睡醒,故作不闻。慢慢的将火生好,挪了个小凳,又拿了木梳摆蓖。趁着天清气爽,坐在院里蓖头。这时瑞氏、托氏并大正、二正等俱各起来。阿氏忙的走入,拾掇一切。春英也披衣起来,赤着两只脚,拖拉着两只破鞋,一手挽着单裤,气呼呼出来道:“龙王庙着火。他妈的慌了神儿啦。掂记什么呢?”又弯身提鞋道:“我他妈着了凉,算是合该。”阿氏听了此话,不由得蛾眉愁锁,低下头来,忙跑至屋中央道:“大清早起,你别找寻我。只当你是我祖宗。”又哽咽着哭道:“难道还不成吗?”春英不容分说,拍的一声,把手巾漱口盂,摔得粉碎,高声怒骂:“我找寻你,我找寻你,我他妈的找寻你!”吓得阿氏浑身乱抖,颤巍巍的央道:“祖宗祖宗,你没找寻我,是我又说错了。”春英伸了衣袖,扯开嗓子,把祖宗奶奶的骂个不住。阿氏低头忍气,不敢则声。托氏站在院内,唤着阿氏道:“姑娘,姑娘,你梳你的头去,不用理他,这是昨天晚上,吃多了撑的。”范氏道:“你倒不用怪他,一夜一夜的,不懂得睡觉。清早起来,看着男人凉着,也不知给他盖上,还能怨他骂吗?干点什么事情,没有个眼力见儿,也还罢了。处处般般,就会查寻我,幸亏我没有养汉。我要有点劣迹,被儿媳妇查着,那还了得!”
  阿氏听了此话,不知是哪里来的风,遂陪笑道:“二妈说的。实在要把我屈在死。二妈的事情,我哪里敢查。”这一片话,阿氏原为告饶。谁想到范氏心多,听了不敢查三字,红着脸嚷道:“那是你不敢查,那是你不敢查。打算查寻我,你待待儿,把你太太婆。打板儿高供,你爹你妈,也查不到我这儿来。就便你婆婆养汉,你也管不着。”春英听了此话,愈加十分气愤。也不问清红皂白,扯过阿氏来,便欲撕打。幸有大正等在旁,因与阿氏素好,把手巾老糯米扔下,忙的跑过来遮住。托氏亦喝道=清早起来,这是怎么说呢?”阿氏忙的躲闪,一面擦着眼泪,跑至瑞氏屋内。瑞氏劝着道:“好孩子,你不用委曲。大清早起,应该有点忌讳,横竖你二婆婆又有点儿肝火旺,吃的肥疯了。”阿氏揪住瑞氏,哽哽咽咽的道:“二妈这么说,实在要冤枉死我。”说罢,泪如雨下。范氏隔着窗户,接声道:“冤枉死你,冤枉死是便宜你。我告诉你说,你提防着就得了。早早晚晚,有你个乐子,你不用合我分证。等你妈妈来,我到底问问她,我们娶了媳妇,究竟是干什么的?”阿氏见话里有话,便欲答言,被瑞氏一声拦住,连把好孩子、好宝贝叫了十几声,又劝道:“你二妈的脾气,你难道说还不知道。挤往了疵底我时,我还装哑吧呢。你只顾了想委曲,回头你奶奶瞧见,又不放心。若闹出口舌来,他们亲家姐儿俩,又得闹生分,那是图什么呢。是好是歹,你马力梳上头,同你婆婆先走,什么事也就完全啦,不然,太阳一高,道儿上又热。”说着。又把好孩子叫了两声。阿氏擦着眼泪,连连答应。梳洗己毕,忙乱着张罗早饭。并伺候托氏母女,穿换衣服。范氏一面梳头,一面叨念阿氏种种不是的行为。阿氏低着头,只作未闻。二正是小儿性情,只惦穿上衣服,出门看热闹,不知阿氏心里是何等难过。扯着阿氏的手腕,摆弄手上的翠镯,又嫂子嫂子的催着快走。又问说嫂子的指甲,怎这么长啊?你指甲上的红印儿,也是指甲草儿染得吗?阿氏口中答应,然后与瑞氏、范氏并文光等,挨次请安。同了托氏母女,往堂舅德家前去吊丧,不在话下。
  此时范氏因为清早起来,与阿氏呕点闲气,早饭也没能吃好。幸有文光劝解,说孩子岁数小,大人得原谅她。若尽着合他们生气,还要气死了呢。范氏道:“你不用管我,若不是你们愿意,断不能取这菜货,张嘴说知根知底,亲上加亲。如今也睁眼瞧瞧,管保大馒头,也堵上嘴啦。打头她不爱进房,就是头一件逆事,难道咱们娶媳妇,是为当摆设的吗?若说她年纪小,不懂的人事,怎么普二一来,她就贼眉鼠眼的,查寻我呢?幸亏是自己人,你也知道我不然,我这婆婆,算是怎么回事呢?再说是穿衣打扮,原本是人之所好,喜爱穿什么,就可以穿什么。自从她进了门儿,横着挑鼻子,竖着挑眼睛,仿佛我年轻岁数小,事事得听他教训你,瞧瞧这还了得。”文光道:“得啦,你是婆婆,说她两句,也就完了。日后她多言多语,横竖我不信她的还不成了吗?我告诉你一个主意,你跟普二弟不但口敞,而且又好耍嘴皮子。他是老八板儿姑娘,到了咱们家里,如何看得下去,以后你收敛收敛,虽说是随随便便,不大要紧,若叫儿媳妇看着不稳重,真有点犯不上。”
  范氏不待说完,口内咬着头发,呜咿着道:“你说什么?八成你的耳朵,也有点软了罢?”又挽起头发道:“我问你一句话,这个娘儿们有什么别的没有?”文光此时,明知自己说错,故意的冷笑道:“你不用瞒我,光棍眼睛里,不能揉沙子。一半明白,一半糊涂着。左有是那么回事,早先你们的事情,我还不知道吗?”说罢,哈哈大笑。范氏剔着木梳,竖起眉毛道:“这话不用说,必是这养汉老婆,背地里造做的。我告诉你说罢,不说到这里,我只可烂在心里,从此不提。她既是背地造作我,我可就不管好歹,要全部兜翻。这孩子的事情,你知道不知道?”文光冷笑道:“我知道什么,你不用费话了,放着踏实不踏实。照这么说起来,那还有完哪?她在背地里,没说过你的不字。这么点儿孩子,连出阁还害臊呢,她还能有别的。”范氏急声道:“什么她是孩子?要像这样孩子,把这婆婆卖了,还不知哪儿下车呢。别看她说话腼腆,举止端庄,道作行为,比我还机伶。那天普二爷没跟你说。一来这样朋友,二来叫春英听着,必要挂火儿,那天普二爷来时,那位贤德儿妇,对着普二爷屡屡的耍眼色。你想我这眼睛。什么事看不出来。我说她不是正经货,你还不信。幸亏是家里有德,普二也有交情,不然,耍弄出笑话儿来,你看有多么憨蠢。”文光摇手道:“你不用瞎造做,不但那孩子不敢如此,就是普二爷,也决无其事。即或属实,普二懂得外场,也不能对你说。居家过日子,大事不如化小,小事不如化无。像你们这宗琐碎事,不是闹口舌,就是挑是非,任是谁也受不下去的了。你就坦实实的,不用言语了。”范氏道:“怎么着,说了半天,还是我的不好?”因摔下木梳道:“告诉你一声儿,日后有事出来,或被我查出情形,那时我再问你,你可不要反赖。”说罢,愤愤走去,又口中叨念道:搁着他的,放着我的。横竖一辈子,没有不见秃子的。
  文光坐在屋里,不便答言,拿了现穿的衣服,要到德家送三去。被范氏拦住道:“你忙的什么?无论怎么早,送三也得黑天。此时正在夕照,地方又小,棺材又薄,天又阴晴不定,热上又亚赛蒸锅,早去一时,也无非闯点时气,再说这位死鬼,活着就不大得人。死在这个时候,一定有味儿。你这么早去,难道要吃他不成?”文光道:“大热的天,谁想去吃他。我想家里头也没事,乐得早去一会儿,岂不是人情吗!”瑞氏也过来拦道:“不然,你先不用去呢,索兴等太阳落了,天也就凉快啦。”文光穿着衣服,连说不怕,一手拿着毛扇儿,正欲走出,忽见春英走来,穿一身紫花色的裤褂,蟠着紧花儿的辫发,手提石锁,兴兴会会的自外走来。范氏道:“看你这宗神气,怪不得你女人跟你吵嘴呢。”文光亦问道:“怪热的天,没事扔质子,真可是乞饭撑的?”春英放了石锁,笑嘻嘻的坐下道:“这有什么,尚武精神,是满洲固山的本等,越是天热,才越有意思呢,”文光皱着眉毛,瞧了春英一眼,怒而不言,又嘱咐范氏说:“晚上留下稀饭,好预备回来吃。”范氏一面答应,又叫住文光道:“你回来时,催着少奶奶,也一同回来。别叫她又住下!”春英拦着道:“你叫她回来有什么要紧事,她住下就让住了,一辈子不回来,也不要紧。”范氏不待说完,恐怕文光出去,没能听见,只追出嘱咐道:“大舅的家里,地方太窄,无论怎么样,也叫她回来,哪怕叫二正住下呢。”文光连连答应,恍恍摇摇的去了。
  春英坐在椅上,口中叨念道:“我二妈的气,横竖没有生够,离开儿媳妇,许是吃不下饭去,不然不管她做什么?不然又管她做什么?”瑞氏道:“你别那么说。你二妈叫她回来,横竖有她的事,你们夫夫妻妻的,不可这样悖谬。常言说的好:亲不过父子,近不过夫妇,作什么仇深似海的,终日捣麻烦呢?我看她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倒是怪可怜见儿的。若是婆婆说几句,倒不要紧。没有两口子,也闹吵翻的。”范氏道:“老太太您知道什么,扫帚载帽子,都拿着当好人。”又冷笑两声道:“这个年头儿,可不像先前了。”瑞氏道:“你说的这话,我又有点儿不爱听。幸亏这孩子老实,苦换一个旁人,因为你这一张嘴,就得窝心死,好好端端,这是图什么呢?总归一句话,这孩子心志过高,你们娘儿们在外儿,他有些看不起。”范氏道:“凭她这块臭骨头,也要看不起人,让她打听打听,我们家里头没那德行。”这一句话,气得瑞氏心里,不由发火。当时娘儿两个越说越急,春英挟在中间,也不好插口。范氏道:“您不用袒护她,等着事情出来,您就堵嘴了。”瑞氏亦嚷道:“你说什么?你不用横打鼻梁,自充好老婆尖儿。要说孩子,我可以下脑袋,难道说婆婆养汉,娶了儿媳妇,也得随着养汉么?你心里的坏杂碎,一动一静,不用瞒我。狗肚子里,能出多少酥油。就是吃盐吃酱,也比你懂得多。”一面嚷着,连把刁老婆、臭老婆、天生下三滥的话,骂不绝口。范氏中了肺腑,又当着春英在旁,不由得羞恼成怒,天呀地呀,放声哭了起来。春英也不好劝解,只把瑞氏搀出,一手扇着扇子。口中叨念道:“这是个什么,为个臭老婆,你们娘儿俩,也值得伴嘴。这可是无事生非,放着心静不心静,人家出分子,坦坦实实的。我们在家里吵闹,您说有多么冤枉!”瑞氏道:“我的两只眼睛,都要气蓝了。你们别昏着心,拿我当傻子。平常我不肯说话,原是容让你们,谁叫是我的儿女呢?我这里刚一张嘴,你们就哭啊喊的不答应。以后我该是哑吧,什么也不用说了,只由着你们性儿,哪怕是反上天去呢,也不许我言语。”春英央告道:“得了,太太,您少说几句罢。大热的天气,何必这么样起急呢。”范氏坐在上房,连哭带喊道:“您不用排斥,等她晚上回来,咱们再算帐。”春英忙拦道:“您也别说啦。左右是她的不好,无缘无故的翻翻什么。她若是常日如此,捶打她也就完啦,没事费什么睡沫。”一面说着,自己提了石锁,拿了芭蕉叶扇子,出门找了同志,跑到宽敞地方,抛掷一回。连出了几身透汗,直闹到日落西山,方才回来。
  晚饭之后,春英身体较乏,躺在席子上,呼呼睡去。忽的门外头有人拍门,又有二正的声音,二妈妈的乱嚷。范氏忙欲出迎,早见文光、二正从外进来,阿氏随在后面,紧锁着两道蛾眉。望见范氏出来,迎看请了个安,又道大舅家里,都给二妈道谢。范氏瞪了一眼,不作一言,忙叫二正道:“你把衣裳脱了罢。大热的天,不看握出病来。”又喝着阿氏道:“瞧瞧你们爷去,头朝里躺着,不看热着,把他叫起来,叫他搭铺去。”阿氏连声答应,看看范氏脸色,不知是哪儿来的气,只好低头忍耐,惊惊恐忍的换了衣服,又倒茶温水的闹了半日,然后把春英唤起,到自己房中,打发春英睡下。不必细题。
  此日是五月二十七。到了三更以后,凉风儿一吹,文光、范氏等俱已睡熟。瑞氏躺在上房,因白日文光去后,婆媳闹了点气,由不得忍前想后,怕是日后范氏因为今日的事,迁怒孙媳身上,所以心里头郁郁不舒。翻来覆去的,睡卧不宁。正自烦闷之际,忽听院子里,一路脚步声音,又听阿氏屋中哼哼一声,有如跌倒之状。瑞氏说声不好,恐怕月黑天气,夜里闹贼,伏枕细听,街门咚的一响,似有人出去的声音。瑞氏急嚷道:“春英,你睡着了没有?”连嚷了两三遍,不见春英答应。又听院子里,登登的木头底儿声响。瑞氏忙问是谁?又听范氏的屋门,花啷一声,有文光、范氏的声音。瑞氏又问道:“外头什么事?你们出来瞧瞧。”话未说完,所得范氏嚷道:“老太太不用问了,大馒头堵了嘴了。”又听文光出去,接着嗳呦了一声。瑞氏不知何事,忙的爬了起来,问说何事,急忙开了屋门,见范氏披头散发,手提油灯。文光挽着裤子,两人站在院内,各处逡巡。瑞氏惊问道:“什么事这么惊慌?”范氏冷笑两声道:“您不会瞧去吗?逆事是出来啦。”又看文光脸上,犹如土色一般,两眼落泪不止。因听厨房里,水缸声响,二人忙的跑过。范氏急嚷道:“了不得,留个活口要紧。”瑞氏猛然一惊,看着孙媳阿氏,例着身子,浸在水缸之内。文光切齿道:“吵哟,要我的命哟。”说着,急忙跑过,抱着阿氏之腿,急为捞救。范氏放下手灯,也来帮忙。瑞氏不知何事,吓得失声哭了。范氏咬牙道:“我看你就是这样吗。”急得文光跺脚道:“嗳呦,不用说了。”说着,尽力一提,把阿氏倒身抱起。叫范氏扶着两肩,先行控水。闹得合家大小,全都闻声而起。瑞氏站在一旁,想着孙子媳妇,因受二婆母之气,以致投缸寻死,料着救活过来,亦无生存之理,不由得嚎啕痛哭,把乖乖宝贝的喊个不住。又念道:“孩子命苦,不该寻此短见。你若死了,可在鬼门关儿等我,我也跟你去。豁除这条老命,我也不活着了。”急得范氏嚷道:“你瞧瞧应了我的话没有?您别瞎扯啦,早要依着我何致于出此逆事。”
  一面说着,一面厥救阿氏。只听哇哇的几声,阿氏把口中之水,俱已吐出。大正跑了过来,扶着阿氏之头,连把嫂子、嫂子的叫个不住。范氏亦嚷道:“这事情怎么办?你不用装死儿。”瑞氏亦问道:“孩子,你受了什么委曲,尽管说啵。”大正、二正也齐声哭道:“嫂子醒一醒,你不管我们啦。”阿氏倒在地上,浑身乱抖。一面自口中吐水,又呜呜咽咽的哭了起来。范氏忙嚷道:“先把她妈找来,打官司回头再说。”阿氏哭着道:“你害苦了我了。”一面说着,呜呜的哭个不了。瑞氏擦泪道:“谁害得你呀?宝贝儿,你告诉我说,我豁出这条命去,合他挤了。”范氏道:“您不用夸嘴啦,到他们屋里,您也瞧瞧去,春英教她给害了。”说罢,用手抹泪,也放声哭了。引得瑞氏、文光并大正、二正等,都大哭起来。瑞氏一面哭着,颤颤巍巍的,自往西屋去瞧。范氏擦着眼泪,喝着阿氏道:“你打算怎么样?快给我说,不然我抽你嘴巴。”阿氏哭着道:“您叫我说什么?我的妈哟!”说罢,又呜呜咽咽的哭个不住。急的范氏过来,揪着要打。文光急嚷道:“事已至此,你打她作甚么,这总是家里缺德,所以才出这样事。我先到甲喇上,报一个话儿去。等把她妈妈找来,咱们打官司就完了。”阿氏哭着道:“二妈二妈,您叫我怎么着,我便怎么着,您若忍心的伤天害理,哪怕把我杀了呢,我也是情甘愿意了。”说罢,呜呜痛哭。范氏急嚷道:“怎么着,我把你杀了,有心杀你,还怕脏了我的刀呢!咱们这时候,也不用斗口齿,究竟是怎么回事,到了衙门里,你也知道了。此时你不用发赖,难道杀了人,还不活命吗。”阿氏哭着道:“神天共鉴,若是我杀的人,我便抵命。”范氏听至此外,呸的一声,啐的阿氏满脸上都是唾沫,又哈哈两声道:“不是你杀的,那们是谁?难道黑天半夜的,是我杀的不成?”文光急嚷道:“嗳哟,都别说喽,你看看老太太去啵。”大正亦哭道:“二妈,您瞧我罢。我嫂子这一身水,有多么冷啊。”
  此时春英之弟春霖,亦自梦中惊起,帮着范氏,先把瑞氏搀出。瑞氏一面痛哭,一面数啼。什么家里无德咧,不干好事咧,哭哭喊喊的走了出来。文光打发春霖,先给托氏送信。并将阿氏之母,一并接来。只说家里有事,不用说别的话。因又恐春霖胆小,又央了邻居某姓一同随去。文光穿了袜子,慌手忙脚的,披了衣服,跑到甲喇厅上,惊慌失色的,道声辛苦。厅上的甲兵,正在打盹之际,听见有人,忙的爬了起来,一面伸懒腰,望着文光进来,点了点头,又笑着问道:“什么事你哪?”文光叹了口气,坐在炕边上,慢声慢气的道:“咱们是街坊,我在小菊儿胡同住家。我的儿媳妇,把我儿子砍了。”甲兵一面揉眼,听了砍人二字,忙的拦道:“你这儿等一等儿,把我们老爷叫起来,有什么话,你再细细说罢。”掀帘出去。又一个甲兵进来,问说贵姓,文光答道:“姓文。”甲兵道:“甚么时候砍的?有气儿没有哪?”文光一一答说。迟了半日工夫,甲兵掀起竹帘,朋外走进一人,穿一件稀烂破的两截褂儿,惊惊恐恐的进来,文光忙的站起。甲兵道:“这是我们大老爷。有什么事,你迳管说罢。”文光听了,忙的陪笑道:“我们家里头,有点儿逆事,没什么说的,又涂地面儿上找点儿麻烦。”那人道:“哪儿的话哪,我们地面儿上,当的是差使。管的着就得管。居家度日,都有个碟儿磕,碗儿碰。要是怎么的话,很不必经官动府,这话对不对?你哪,咱们是口里口外的街坊,我也是这里的娃娃。我姓德,有名叫德勒额。”甲兵亦喝道:“大老爷的话,是心直口快,听见了没有?要是怎么的话,不必经官,俗语说的好:门前生贵草,好事不如无。说句泄场的话,衙门口向南开,有理没理拿钱来,是不是衔坊。”文光听了此话,哪里受得下去,因陪笑道:“大老爷的意思,我很领情。但是无缘无故,家里不出逆事,谁也不肯经官。方才半夜里,我们儿媳妇,把我儿子害了。难道谋害亲夫的事情,能不来报官吗?”德勤额不待说完,一听是人命重案,不由的捏了把汗,遂喝道:“你的儿媳妇呢?可别叫她跑了。我们跟着你,瞧一瞧去。”说着,跑至里间儿,先把凉带儿扣好,又戴上五品顶戴的破纬帽,拿了一根马棒,喝着甲兵道:“讷子,哈子,咱们一块儿去。叫塔齐布醒一醒儿,正翼查队的老爷过来,叫他们赶紧去。”甲兵等连声答应,慌手忙脚的,穿了号坎儿,点上铁丝儿灯笼,随向文光道:“走罢!走罢!别愕着啦!”文光连连点头,随了德勒额甲兵等,一路而行。
  路上德勒额先把文光的旗佐职业,并家中人口,一一问明。来至文家门首,听见里面哭喊。原来是文光之妻托氏,并阿氏的母亲德氏,皆已闻信赶来。托氏是母子连心,听说一切情形,早哭得死去活来,不省人事。德氏见信,想着姑奶奶家中,深夜来找,必是有何急事。又想着是天气炎热,必是中暑受瘟,得了阴阳霍乱。或是措手不及的病症,因此飞奔前来,推门而入,走进屋内一看,借着灯光之下,阿氏坐在地上,扶头掉泪。一旁有范氏守着,不知何事。望见德氏进来,范氏哼了一声,并不周旋见礼。德氏暗吃一惊,正欲与范氏说话,阿氏偶一抬头,望见德氏来到,好似小儿思乳,望见奶娘一般,哇的一声哭了。德氏忙问道:“姑娘,你怎么了?”阿氏凄凄惨惨,扯住德氏的手,仿佛有千般委曲,一时说不出来的光景。抱住德氏的腿,娇声呖呖哭个不住。德氏不知何故,也弯身陪着坠泪,连把好孩子,姑奶奶叫了十数遍。阿氏头也不抬,手也不放,抱着德氏的两腿,死活乱哭。德氏擦着眼泪,望着范氏道:“我女儿是怎么了,这样的哭喊。”范氏佯作不知,仰首望着星斗,哈哈了两声道:“你们母女,可真会装傻。你到西屋里瞧一瞧去。”
  德氏听了此话,吃了一大惊。托氏亦嚷道:“冤家,你过来瞧瞧。”德氏擦了眼泪,用力推开阿氏,三步两步,跑至西厢房,走进一看,屋里头灯光惨淡,满地鲜血,春英倒在地上,业已气绝,吓得嗳哟一声,扑倒就地,复放声大哭起来。托氏亦陪着痛哭,连把冤家的,喊个不住。惊得左右邻家,不知何事。有胆大的男子,俱过来看热闹。想着阿氏年轻,平素又极其正派,断不致深夜无人,出此杀人之事。又见阿氏身上,并无血迹。坐在地上,那一分可哀可怜的光景,实令人伤心惨目,由不得疑起心来。又见范氏在旁,怒目横眉,披头散发,满脸的凶狠之气,令人生畏,遂皆摇头走出,聚在胡同里,交头接耳的,纷纷议论。本段的看街兵,亦闻声赶至。唤了班上伙计,先把街门看住。
  官厅德勒额同了文光来到,时已东方发晓。范氏急嚷道:“什么话也不用说,带她们母女,打官司去就得啦。”德勒额道:“嗳,话是这么说呀。打官司呢,有你们官司在,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地面上也得验验瞧瞧,我们好往上送。”又告甲兵道:“你先回去,叫他们队上人,给正翼送信去,别尽耽误着。”甲兵答应而去。德勒额看着阿氏,又到西厢房,看了看春英的尸身,随嘱文光道:“这屋里的东西,可千万别动。死尸挪了寸地,你们可得担罪名。”又问文光道:“凶器是什么物件?究竟是刀是什么的,可也不准挪动。”文光一一答应。话犹未了,早有巡夜的技勇,扛枪的队兵,大灯笼小灯笼的,先后赶来。进门与德勒额相见,不容分说,掏出锁子来,要锁阿氏。又大声喝道:“你用什么砍的?凶器现在哪里?你要据实的说。”阿氏抹泪道:“什么凶器?我哪里知道。这宗冤枉,我哪里诉去?”官人听了此活,又大声喝道:“死在你屋里,你会不知道,这事你来借谁?”又问文光道:“到底是怎么个情形?你也要实话实说,我们回去时,好禀报大人。”文光叹了口气,眼泪婆鲨的道:“怎么害的,我却不知道。连春英的尸首,都是我们二奶奶,现从床底下拉出来的。头上伤痕,因为血迹模糊,没能看清。总之这件事非问我们儿妇不可。”范氏听至此处,瞪着两只眼睛,过来插言道:“事情也不用问,明明是谋害亲夫,还有什么事赖的呢?我睡着香香儿,听见暖哟一声,我赶忙起来,跑到西屋一看,连个人影也没有。我往床底下一瞧,好,人敢情死啦。我拉出来一瞧,早就没气儿啦,你们老爷们说说,这不是谋害亲夫,那么是什么?”阿氏听至此处,呜呜的叫苦。德氏亦怒道:“我在家里说话,怎么都行。我那孩子决不是那样人。凭她那小小年纪,砍死爷们,还坦坦然然放在床底下,这是断没有的事。”官人听了此话,亦很有理。看了看阿氏身上穿着漂白裤褂,并没有一丝痕迹,随亦纳起闷来。
  眼看着天色大亮,有正翼的小队,匆匆的跑了回来,说是正翼乌大人回头就来,要亲在尸场里调查一切。德氏听了此话,忙向阿氏道:“姑娘,是你不是你,你可要从实说。这宗事情,我也瞧出来啦。闹到哪儿去,是不要紧。这话你听见没有?”阿氏刚欲答言,被范氏拦住道:“得啦,你们娘儿俩,也不用嘀咕,把人都嘀咕死了,还说什么?”阿氏洒泪道:“我不敢同你辩证。你儿子怎么死的,我并没有看见。要说我谋害亲夫,这话是从何说起?可是你一口咬住我,我也就无法了。”说罢呜呜的啼泣。范氏急嚷道:“没工夫和你说话,是你不是你,等到衙门再说。”官人亦拦道:“嘿,别说啦。这会儿说了也不中用。少时乌大人来了便明。俗语说:法网难逃,见官如见神。是谁害的,谁也跑不了,说什么废话呢。”一语未了,有许多军警走入,又有几个官人,身穿镶红边儿的黄号衣,威威吓吓的走来,喊说乌大人快到了。要知以后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首页>> 文学论坛>> 公案小说>> 冷佛 Leng Fo   中国 China   近代中国   (?19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