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皇陛下表明了他的願望那一刻起,保羅·迪·西奧神父就一直悒悒不樂。迪·西奧神父甚至與至高無上的教皇爭辯;這可是件不尋常的事,因為衆所周知,教皇曾說過:“我似乎是我這個資深秘書拔不掉的眼中釘,肉中刺。”
迪·西奧神父確實非常焦慮,其主要原因是教皇陛下的隨行人員中衹有極少數人知道改變了計劃。教皇衹住了一天——實際上還不到15個鐘頭——就要離開他在卡斯特爾甘多爾福的湖濱避暑別墅返回8月裏簡直像個大蒸籠一樣的羅馬。
保羅·迪·西奧之所以煩惱,一方面是因為他忠於教皇,另一方面是因為他覺得這次旅行是完全沒有必要的。要知道,將軍本來可以很容易到卡斯特爾甘多爾福來謁見教皇。相反,教皇陛下卻降尊紆貴,親歷不必要的艱辛,而且衹是為一個軍人親歷艱辛;在夏天這些討厭的日子裏,教皇賞臉,在梵蒂岡私下會見他,這無疑會大大助長他妄自尊大的氣焰。
教皇陛下對這件事的看法可有點不同。剋勞迪奧·卡勞索將軍不僅僅是個軍人,因為在過去一年裏這位將軍已無可爭辯地成為除了諾曼·施瓦茨科夫之外世界上最著名的軍事傢。
卡勞索在海灣戰爭期間作戰非常英勇,勇敢地率領意大利一個旋風中隊對伊拉剋的目標進行危險的低空襲擊。
將軍從海灣歸來後要求休假一年,在這一年裏他寫了《利用空中力量爭取和平》一書,終於使他的名字傢喻戶曉。
單看書名就知道,以這樣的素材寫的書很難成為最暢銷書。但是,卡勞索作為作傢的天才,軍事學者以及世俗之人立刻就看得出來。他的風格是湯姆·剋蘭西和耶·卡雷兩人風格巧妙的結合。書評傢很快指出,他填平了幹巴巴的戰略學素材與科技驚險小說扣人心弦的快速節奏之間的鴻溝,做了幾乎辦不到的事。《利用空中力量爭取和平》一書的意大利語原文本問世纔6個月就被譯成11種語言出版,其銷售量在許多國傢位列非小說類書目的前茅。
教皇陛下認為,這位將軍是世界和平的推動者和鼓吹者,因此覺得教會應該公開承認這位軍人是這個邪惡世界裏宣傳善良的特殊力量。
因此,至高無上的教皇不顧其顧問們的種種指責在8月裏一個炎熱的上午踏上了前往羅馬的旅途,並在梵蒂岡羅馬教皇的私邸與剋勞迪奧·卡勞索將軍會晤了整整一個鐘頭。
下午2點30分鐘剛過,將軍走出梵蒂岡市中心馬羅教皇私邸的門,與他的副官和梵蒂岡一位保安官員會合。
將軍一行數人是特意被領着從側門進入聖彼得教堂後面擁擠的街上的;在那裏衹有特許的車輛纔允許在這條狹窄的路上行駛。雖然他們等候將軍的小轎車時,羅馬正常的雜亂交通的喧鬧聲能清晰聽到,但他們仿佛處於不同的歷史時期,置身於不同的城市。正如卡勞索說,在梵蒂岡的圍墻內,時間仿佛靜止不動。因此,當他們在這奇怪的時段中等車的時候,將軍用敬畏的口吻談到教皇的聖潔以及他驚人的軍事知識。
將軍一行人衹隱約聽到機動自行車的砰砰聲,可是將軍本人一眼望去卻看見一個樣子有點令人發笑的修女穿着全套禮服,腰板筆挺地騎在一輛機動自行車上漸漸逼近,而將軍本人的官方小轎車則在似乎不算短的距離後面跟着這輛機動自行車。
將軍拿起公文箱,眼神越過那個修女,望着他自己的轎車;他的轎車插着紅藍三角旗,在陽光下迎風飄揚。對他來說,這可是他一生中難忘的重大經歷。
衹有梵蒂岡的保安官員突然關切地站着一動不動,註視着那個修女。很少有婦女宗教團體仍然穿着她們團體的全身漆黑的禮服了。這位保安官員意識到這個人穿着早已銷聲匿跡的衣服非常不合時宜。
當他的大腦處理這一信息的時候,他突然驚駭地發現這個騎在機動自行車上的修女肯定不是她外表所顯示的那種人。她的袍服的樣式今天衹有在歷史片或女演員在戲臺上扮演中世紀的修女時才能看見。
他們幾個人中誰也沒有看見那個修女的臉,但機動自行車在這三個人旁邊擦肩而過時,這位保安官員大叫一聲,以示警告。修女在小小的鞍座上把身一旋,從她禮服的褶縫中扣動了自動手槍邪惡的扳機,幾乎無法察覺。
後來,法醫專傢認出,那支殺人的手槍是標準的烏齊式9毫米口徑的自動手槍;但到那時,對將軍來說,這幾乎已沒什麽意義了。那個修女開了短促、精確而致命的三槍。這證明她是技術高超的神槍手。烏齊式手槍上安裝了消音器,因此,它的輕微爆破聲幾乎淹沒在機動自行車砰砰的響聲中。到她逃之夭夭時,將軍已躺在地上一命嗚呼了,他的兩個同伴由於皮開肉綻而倒在地上痛苦地翻滾,他們的鮮血在人行道上流淌。
將軍無疑是主要謀殺目標;他的副官和梵蒂岡的保安官員衹是被弄得無法采取行動而沒有受致命傷,這就不是偶然的了。總之,殺害將軍的事件是經過精心策劃並巧妙執行的。
對各傢報社來說,這自然是大顯身手的日子。各傢報紙的頭版醒目地出現了《梵蒂岡的謀殺》和《將軍遇刺》之類的觸目驚心的新聞,而研究恐怖行為的專傢則至少列舉了三個可能是親伊拉剋的恐怖集團為最理所當然的兇手。
第二天,在倫敦發生了另一起謀殺事件。
國會議員、尊敬的阿爾齊·肖是全國最令人喜愛的政治傢之一,這可能是他從來沒有獲得任何有實權的政府要職的原因。然而,他是現任首相的內閣成員之一,這是確定無疑的;但衹是擔任藝術大臣,這一工作使他十分瞭解如何為他的國傢或政黨的國內外政策作出生死攸關的决定。
阿爾齊·肖由衷愛好藝術,為爭取政府對他職權範圍內的事投入更多經費而不遺餘力地奮鬥。這就使他成為演員、導演、音樂傢、畫傢以及其他藝術傢無與倫比的寵兒;他認為,戲劇、音樂、芭蕾舞、歌劇等等是聯合王國的主要出口品。
在那個8月的星期一,阿爾齊·肖在切爾西他所喜愛的飯店——“黑貓”進午餐。和他一起進餐的有他的夫人、風采照人的安吉拉·肖和兩個國際著名的戲劇導演。後來公衆獲悉,此次非正式會談是關於嚮該國目前尚未存在的電影工業註入巨額款項的計劃的。阿爾齊在快吃完飯時說,曾是製片大國的英國現在竟然缺乏曾一度吸引全世界導演和演員的設備,這簡直是奇恥大辱!
午餐3點整結束,賓主在飯店外的人行道上互相道別。“阿爾齊和安吉拉·肖”——報紙上談到他們時總是這樣相提並論的——慢慢嚮他們的轎車走去。轎車停放在步行5分鐘路程的橫街上。他們手攜手,像年輕戀人一樣蹓躂。阿爾齊身材魁梧,肩膀寬闊,使人想起偉大的古羅馬帝國的硬幣上看到的那些貴族側身像的英姿。安吉拉身段嬌小玲瓏,鼻子扁平,滿頭披肩的秀發紅光閃爍。
他們走到車前,阿爾齊開了車鎖,飛快地繞車一圈,去打開乘客座位的側門把他的夫人安全送入車內纔回去安坐在駕駛員的座位上。他們打算驅車到他們在牛津以南大約10英裏的鄉間小別墅去。
阿爾齊旋轉發火器上的鑰匙,突然一聲爆炸,小轎車被炸毀,金屬碎片四處亂飛,爆炸聲5英裏以外都可以聽得到。他和他的夫人以及三個無辜的路人均死於非命。死者之一是個路過的出租汽車司機,他的乘客從車裏鑽出來,倒是毫發無傷。“我看見血紅的火焰。”這個幸運兒對電視新聞攝影師說,“聽到爆炸聲時的情形我記不起來了,但是,那火焰卻似乎燒進我的記憶裏。我發誓,我看見一隻手臂從火焰中飛了出來,所以那火焰我永遠也不會忘記。”
後來證據表明,炸彈已安放了幾乎48個鐘頭,由靈敏的裝置控製;這個裝置允許轎車發動和駕駛8次,然後纔啓動水銀開關,引爆20磅重的森特斯炸彈。炸彈裝在一個精緻的包裹裏,藏在擋泥板後面。
倫敦警方一位指揮官、防爆隊隊長當晚舉行了記者招待會;他說炸彈上有愛爾蘭共和軍的所有標志,對此沒有人感到奇怪。人們對這種野蠻行為和完全不顧生命尊嚴的罪惡勾當嘖有煩言。
次日上午,愛爾蘭共和軍強烈否認放置了這枚炸彈。就在那個星期二的下午又發生了第三起謀殺事件,這一次發生在巴黎。
帕維爾·格魯斯科切夫也是一個傢喻戶曉的名字。他是冷戰的幸存者,大約與另一個偉大的俄國作傢亞歷山大·索爾仁尼琴同時嶄露頭角。
格魯斯科切夫早在1964年就逃到西方政治避難,懷裏揣着禁止在蘇聯出版的新作《半死不活》。他在剋格勃的警犬緊緊追趕下倉皇逃出了俄國而幸免於難。
《半死不活》這本小說1965年分別在倫敦和巴黎出版,1966年初又在美國出版。該書在文學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3年後,《戳破蔥皮紙》一書又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這兩本小說運用小說傢所掌握的一切手法——諷刺、浪漫、影射、恐怖和非常生動的描寫,清除了人們心頭的污垢。
8月裏這個星期二的下午,巴黎人在禮節上要把他們的城市讓給旅遊者。就在這個星期二的下午,帕維爾·格魯斯科切夫宣佈舉行記者招待會。衆所周知,他對新聞界是毫無興趣的,而且幾乎過着隱士一樣的生活,所以,世界上每傢報紙和雜志均派人參加了招待會。
這位作傢的許多信徒以及報社和電視臺的代表聽到舉行記者招待會的消息就蜂擁而來,因此,這個偉大人物走到他法國的書籍出版商的辦公室裏放置擴音器的臺前時,使擠滿一室的人眼花繚亂,他自己也對來了這麽多人而感到驚訝。
他的講話簡短、精煉而有點動情,因此可以很容易作為書面文件發送出去。
“我求求在場的各位先生,因為給我出主意的人覺得我有必要把我不得不告訴大傢的在這裏公開說出來,而不要像脫離軀體的聲音那樣,以書面的形式告訴你們。”他用結結巴巴、口音仍十分濃重的英語開始說道。
“我覺得這有點像馬兒逃跑了纔把馬廄的門關上一樣,因為我的許多俄國朋友已經返回了他們的出生地。而我卻踟躕不决,然而這樣做是對的,因為直到最近我仍然被官方視為‘非人’,‘非人’這個奇怪的名詞是舊政權用來指講真話的人的。好啦,我如今再也不是非人了。”他舉起了一張小紙條和一張護照。
“今天上午,我獲悉我已重新被宣佈為俄國公民了,因此我明天將非常自豪、非常愉快地返回我的出生地,返回我的故鄉。哪怕我長期離鄉背井,但我的故鄉仍然完好無損。”
接着,他感謝法國人、英國人和美國人在他遠離故鄉這些歲月裏對他的友好、幫助和諒解。然後招待會像它匆匆開始的那樣匆匆結束了。
人們把他圍得水泄不通;記者們連珠炮似的嚮他提出種種問題;男人和婦女都把鮮花塞進他的手中;一個婦女交給他一個包裝完好的包裹;她身段頎長,膚色黧黑,戴着一頂時髦的闊邊女帽,幾乎把臉都遮蓋着。
後來靠近帕維爾·格魯斯科切夫的人發誓說,那個婦女用俄語和他說話,他嚮她微笑,緊緊捏住包裹,仿佛它是什麽貴重的物品似的。那瞬間拍下的一張照片顯示出,他好像以近乎敬畏的神色窺視着那個贈物者,這是毫無疑問的。
10分鐘以後,當他獨個兒坐在出租汽車後座時,包裹爆炸了,把這個偉大的小說傢炸得粉身碎骨,仿佛他從來也沒有在地球上存在過一樣。他的司機受了重傷。埃利瑟田園堡周圍的交通堵塞了幾個鐘頭。
星期三又發生了第四起謀殺事件,可是當時沒有人把這些謀殺事件彼此聯繫起來。
第四起謀殺事件是東部地區標準時間中午12點發生在美利堅合衆國哥倫比亞特區華盛頓的。
對馬剋·菲什,大多數人一無所知。衹有圈內的人和政治記者纔對他了如指掌。作為中央情報局局長助理,他通常躲在幕後,因為中央情報局像座冰山。人人都知道它在哪裏,但外界人衹看見它的尖端,其餘部分被籠罩着,看不見。在正常情況下,馬剋·菲什是不出頭露面的。
在這個星期三,中央情報局局長出了國,因此要由菲什從弗吉尼亞的朗利到賓夕法尼亞大街白宮去嚮總統送每周個人簡報。以前也曾有過幾次叫他這樣做,因此,這並沒有什麽希奇。
匯報時間比平時長了一點,恰恰在午前,他回到他的轎車。轎車載着他出了側邊的入口,然後駛入賓夕法尼亞大街。
由於交通中斷,司機不得不等候兩分鐘左右,因此轎車慢慢駛入右邊的小巷裏。正是在那一時刻,馬剋·菲什變換了位置,靠嚮近邊的車窗,大概是要讓更多的光綫照在他正在研究的文件上。
誰也沒有看見有人放槍,誰也沒有聽見槍聲。車窗被擊碎;菲什被拋起撞在他的座位的後背上,他的天靈蓋被擊碎,血跡斑斑的頭骨碎片散落在皮革和玻璃上,三顆“伊誇洛”子彈射進他的頭裏。伊誇洛子彈是圓形的,英國製造,現在幾乎已被淘汰,但仍然可以弄到手。伊誇洛子彈設計得一擊中目標就裂成碎片。它還具有現在的特種部隊所要求的一切必要的非穿透性,因而把誤殺旁人的危險降到最低限度。伊誇洛子彈最初實驗時衹能穿透2.5英才厚的瑞典肥皂;瑞典肥皂是彈藥設計師用以代替人體組織的物品。
後來,哥倫比亞特區警察局在聯邦調查局和秘密情報局共同協助下測量和計算過子彈的軌道,大致弄清了子彈是從哪裏發射出來的。
在衆多的旁觀者之中有一個旅遊者;當時他一直在拍照片。他的35毫米照相機拍下的一個鏡頭提供了一個小小的綫索,因為那個鏡頭顯示出一個老年人恰恰站在他們估計子彈發射出來的地點,不偏不倚。
他似乎是個七十八九歲或八十一二歲的男人,下身穿着牛仔褲,上身穿着有花格紋的L.L.比恩襯衣,頭戴一頂藍色的鴨嘴帽,帽上有這樣的題字:“托圖,我想我們再也不在堪薩斯了”。調查人員稱他為“老傢夥”,他手握一根鴨頭鋼柄的手杖。在拍那幀照片的瞬間,他正把手杖提高,直指馬剋·菲什的轎車。將這幀照片放大並加工處理,即可看出“老傢夥”就是刺客,他的手杖實際上是一種致命武器,這已經是沒有什麽可懷疑的了。
沒有人能解釋馬剋·菲什之所以轉移到車窗旁,從而使刺客的工作容易一千倍的原因。
衹有兩個國際新聞記者偶然發現,那麽短短的幾天裏,在好幾個國傢有三個知名度很高的人和一個資深情報官員被謀殺。但是,有關的執法組織中沒有一個組織把這些謀殺事件正式聯繫起來。然而,事實是,在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裏有四個著名的受害者由於各種無情而野蠻的暴力行為而殞命。雖然沒有人把這些謀殺事件聯繫起來,但有一件事是確實無疑的:他們中每個人都是選定的目標;他們中每個人都是被追蹤、被找到並經過策劃而被小心翼翼地殺害的。雖然研究恐怖主義的專傢曾提到過一些組織的名字,認為它們可能是這些謀殺行動的實施者,但是沒有一個組織挺身而出,聲稱對這些事件負責——連續發生了四起謀殺事件,竟無人聲稱對此負責,這確實是咄咄怪事;誰都知道,恐怖團體在實施了一次精心策劃的行動以後遲遲不聲稱成功,這是極其罕見的。
在同一個星期的星期五又發生了一起謀殺事件。這一次事件發生在瑞士,而其受害者,任憑你怎麽馳騁想象也不能稱之為知名度高的人了。實際上,她恰恰相反。正是這第五起謀殺事件促使詹姆斯·邦德去弄清事實真相的。
迪·西奧神父確實非常焦慮,其主要原因是教皇陛下的隨行人員中衹有極少數人知道改變了計劃。教皇衹住了一天——實際上還不到15個鐘頭——就要離開他在卡斯特爾甘多爾福的湖濱避暑別墅返回8月裏簡直像個大蒸籠一樣的羅馬。
保羅·迪·西奧之所以煩惱,一方面是因為他忠於教皇,另一方面是因為他覺得這次旅行是完全沒有必要的。要知道,將軍本來可以很容易到卡斯特爾甘多爾福來謁見教皇。相反,教皇陛下卻降尊紆貴,親歷不必要的艱辛,而且衹是為一個軍人親歷艱辛;在夏天這些討厭的日子裏,教皇賞臉,在梵蒂岡私下會見他,這無疑會大大助長他妄自尊大的氣焰。
教皇陛下對這件事的看法可有點不同。剋勞迪奧·卡勞索將軍不僅僅是個軍人,因為在過去一年裏這位將軍已無可爭辯地成為除了諾曼·施瓦茨科夫之外世界上最著名的軍事傢。
卡勞索在海灣戰爭期間作戰非常英勇,勇敢地率領意大利一個旋風中隊對伊拉剋的目標進行危險的低空襲擊。
將軍從海灣歸來後要求休假一年,在這一年裏他寫了《利用空中力量爭取和平》一書,終於使他的名字傢喻戶曉。
單看書名就知道,以這樣的素材寫的書很難成為最暢銷書。但是,卡勞索作為作傢的天才,軍事學者以及世俗之人立刻就看得出來。他的風格是湯姆·剋蘭西和耶·卡雷兩人風格巧妙的結合。書評傢很快指出,他填平了幹巴巴的戰略學素材與科技驚險小說扣人心弦的快速節奏之間的鴻溝,做了幾乎辦不到的事。《利用空中力量爭取和平》一書的意大利語原文本問世纔6個月就被譯成11種語言出版,其銷售量在許多國傢位列非小說類書目的前茅。
教皇陛下認為,這位將軍是世界和平的推動者和鼓吹者,因此覺得教會應該公開承認這位軍人是這個邪惡世界裏宣傳善良的特殊力量。
因此,至高無上的教皇不顧其顧問們的種種指責在8月裏一個炎熱的上午踏上了前往羅馬的旅途,並在梵蒂岡羅馬教皇的私邸與剋勞迪奧·卡勞索將軍會晤了整整一個鐘頭。
下午2點30分鐘剛過,將軍走出梵蒂岡市中心馬羅教皇私邸的門,與他的副官和梵蒂岡一位保安官員會合。
將軍一行數人是特意被領着從側門進入聖彼得教堂後面擁擠的街上的;在那裏衹有特許的車輛纔允許在這條狹窄的路上行駛。雖然他們等候將軍的小轎車時,羅馬正常的雜亂交通的喧鬧聲能清晰聽到,但他們仿佛處於不同的歷史時期,置身於不同的城市。正如卡勞索說,在梵蒂岡的圍墻內,時間仿佛靜止不動。因此,當他們在這奇怪的時段中等車的時候,將軍用敬畏的口吻談到教皇的聖潔以及他驚人的軍事知識。
將軍一行人衹隱約聽到機動自行車的砰砰聲,可是將軍本人一眼望去卻看見一個樣子有點令人發笑的修女穿着全套禮服,腰板筆挺地騎在一輛機動自行車上漸漸逼近,而將軍本人的官方小轎車則在似乎不算短的距離後面跟着這輛機動自行車。
將軍拿起公文箱,眼神越過那個修女,望着他自己的轎車;他的轎車插着紅藍三角旗,在陽光下迎風飄揚。對他來說,這可是他一生中難忘的重大經歷。
衹有梵蒂岡的保安官員突然關切地站着一動不動,註視着那個修女。很少有婦女宗教團體仍然穿着她們團體的全身漆黑的禮服了。這位保安官員意識到這個人穿着早已銷聲匿跡的衣服非常不合時宜。
當他的大腦處理這一信息的時候,他突然驚駭地發現這個騎在機動自行車上的修女肯定不是她外表所顯示的那種人。她的袍服的樣式今天衹有在歷史片或女演員在戲臺上扮演中世紀的修女時才能看見。
他們幾個人中誰也沒有看見那個修女的臉,但機動自行車在這三個人旁邊擦肩而過時,這位保安官員大叫一聲,以示警告。修女在小小的鞍座上把身一旋,從她禮服的褶縫中扣動了自動手槍邪惡的扳機,幾乎無法察覺。
後來,法醫專傢認出,那支殺人的手槍是標準的烏齊式9毫米口徑的自動手槍;但到那時,對將軍來說,這幾乎已沒什麽意義了。那個修女開了短促、精確而致命的三槍。這證明她是技術高超的神槍手。烏齊式手槍上安裝了消音器,因此,它的輕微爆破聲幾乎淹沒在機動自行車砰砰的響聲中。到她逃之夭夭時,將軍已躺在地上一命嗚呼了,他的兩個同伴由於皮開肉綻而倒在地上痛苦地翻滾,他們的鮮血在人行道上流淌。
將軍無疑是主要謀殺目標;他的副官和梵蒂岡的保安官員衹是被弄得無法采取行動而沒有受致命傷,這就不是偶然的了。總之,殺害將軍的事件是經過精心策劃並巧妙執行的。
對各傢報社來說,這自然是大顯身手的日子。各傢報紙的頭版醒目地出現了《梵蒂岡的謀殺》和《將軍遇刺》之類的觸目驚心的新聞,而研究恐怖行為的專傢則至少列舉了三個可能是親伊拉剋的恐怖集團為最理所當然的兇手。
第二天,在倫敦發生了另一起謀殺事件。
國會議員、尊敬的阿爾齊·肖是全國最令人喜愛的政治傢之一,這可能是他從來沒有獲得任何有實權的政府要職的原因。然而,他是現任首相的內閣成員之一,這是確定無疑的;但衹是擔任藝術大臣,這一工作使他十分瞭解如何為他的國傢或政黨的國內外政策作出生死攸關的决定。
阿爾齊·肖由衷愛好藝術,為爭取政府對他職權範圍內的事投入更多經費而不遺餘力地奮鬥。這就使他成為演員、導演、音樂傢、畫傢以及其他藝術傢無與倫比的寵兒;他認為,戲劇、音樂、芭蕾舞、歌劇等等是聯合王國的主要出口品。
在那個8月的星期一,阿爾齊·肖在切爾西他所喜愛的飯店——“黑貓”進午餐。和他一起進餐的有他的夫人、風采照人的安吉拉·肖和兩個國際著名的戲劇導演。後來公衆獲悉,此次非正式會談是關於嚮該國目前尚未存在的電影工業註入巨額款項的計劃的。阿爾齊在快吃完飯時說,曾是製片大國的英國現在竟然缺乏曾一度吸引全世界導演和演員的設備,這簡直是奇恥大辱!
午餐3點整結束,賓主在飯店外的人行道上互相道別。“阿爾齊和安吉拉·肖”——報紙上談到他們時總是這樣相提並論的——慢慢嚮他們的轎車走去。轎車停放在步行5分鐘路程的橫街上。他們手攜手,像年輕戀人一樣蹓躂。阿爾齊身材魁梧,肩膀寬闊,使人想起偉大的古羅馬帝國的硬幣上看到的那些貴族側身像的英姿。安吉拉身段嬌小玲瓏,鼻子扁平,滿頭披肩的秀發紅光閃爍。
他們走到車前,阿爾齊開了車鎖,飛快地繞車一圈,去打開乘客座位的側門把他的夫人安全送入車內纔回去安坐在駕駛員的座位上。他們打算驅車到他們在牛津以南大約10英裏的鄉間小別墅去。
阿爾齊旋轉發火器上的鑰匙,突然一聲爆炸,小轎車被炸毀,金屬碎片四處亂飛,爆炸聲5英裏以外都可以聽得到。他和他的夫人以及三個無辜的路人均死於非命。死者之一是個路過的出租汽車司機,他的乘客從車裏鑽出來,倒是毫發無傷。“我看見血紅的火焰。”這個幸運兒對電視新聞攝影師說,“聽到爆炸聲時的情形我記不起來了,但是,那火焰卻似乎燒進我的記憶裏。我發誓,我看見一隻手臂從火焰中飛了出來,所以那火焰我永遠也不會忘記。”
後來證據表明,炸彈已安放了幾乎48個鐘頭,由靈敏的裝置控製;這個裝置允許轎車發動和駕駛8次,然後纔啓動水銀開關,引爆20磅重的森特斯炸彈。炸彈裝在一個精緻的包裹裏,藏在擋泥板後面。
倫敦警方一位指揮官、防爆隊隊長當晚舉行了記者招待會;他說炸彈上有愛爾蘭共和軍的所有標志,對此沒有人感到奇怪。人們對這種野蠻行為和完全不顧生命尊嚴的罪惡勾當嘖有煩言。
次日上午,愛爾蘭共和軍強烈否認放置了這枚炸彈。就在那個星期二的下午又發生了第三起謀殺事件,這一次發生在巴黎。
帕維爾·格魯斯科切夫也是一個傢喻戶曉的名字。他是冷戰的幸存者,大約與另一個偉大的俄國作傢亞歷山大·索爾仁尼琴同時嶄露頭角。
格魯斯科切夫早在1964年就逃到西方政治避難,懷裏揣着禁止在蘇聯出版的新作《半死不活》。他在剋格勃的警犬緊緊追趕下倉皇逃出了俄國而幸免於難。
《半死不活》這本小說1965年分別在倫敦和巴黎出版,1966年初又在美國出版。該書在文學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3年後,《戳破蔥皮紙》一書又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這兩本小說運用小說傢所掌握的一切手法——諷刺、浪漫、影射、恐怖和非常生動的描寫,清除了人們心頭的污垢。
8月裏這個星期二的下午,巴黎人在禮節上要把他們的城市讓給旅遊者。就在這個星期二的下午,帕維爾·格魯斯科切夫宣佈舉行記者招待會。衆所周知,他對新聞界是毫無興趣的,而且幾乎過着隱士一樣的生活,所以,世界上每傢報紙和雜志均派人參加了招待會。
這位作傢的許多信徒以及報社和電視臺的代表聽到舉行記者招待會的消息就蜂擁而來,因此,這個偉大人物走到他法國的書籍出版商的辦公室裏放置擴音器的臺前時,使擠滿一室的人眼花繚亂,他自己也對來了這麽多人而感到驚訝。
他的講話簡短、精煉而有點動情,因此可以很容易作為書面文件發送出去。
“我求求在場的各位先生,因為給我出主意的人覺得我有必要把我不得不告訴大傢的在這裏公開說出來,而不要像脫離軀體的聲音那樣,以書面的形式告訴你們。”他用結結巴巴、口音仍十分濃重的英語開始說道。
“我覺得這有點像馬兒逃跑了纔把馬廄的門關上一樣,因為我的許多俄國朋友已經返回了他們的出生地。而我卻踟躕不决,然而這樣做是對的,因為直到最近我仍然被官方視為‘非人’,‘非人’這個奇怪的名詞是舊政權用來指講真話的人的。好啦,我如今再也不是非人了。”他舉起了一張小紙條和一張護照。
“今天上午,我獲悉我已重新被宣佈為俄國公民了,因此我明天將非常自豪、非常愉快地返回我的出生地,返回我的故鄉。哪怕我長期離鄉背井,但我的故鄉仍然完好無損。”
接着,他感謝法國人、英國人和美國人在他遠離故鄉這些歲月裏對他的友好、幫助和諒解。然後招待會像它匆匆開始的那樣匆匆結束了。
人們把他圍得水泄不通;記者們連珠炮似的嚮他提出種種問題;男人和婦女都把鮮花塞進他的手中;一個婦女交給他一個包裝完好的包裹;她身段頎長,膚色黧黑,戴着一頂時髦的闊邊女帽,幾乎把臉都遮蓋着。
後來靠近帕維爾·格魯斯科切夫的人發誓說,那個婦女用俄語和他說話,他嚮她微笑,緊緊捏住包裹,仿佛它是什麽貴重的物品似的。那瞬間拍下的一張照片顯示出,他好像以近乎敬畏的神色窺視着那個贈物者,這是毫無疑問的。
10分鐘以後,當他獨個兒坐在出租汽車後座時,包裹爆炸了,把這個偉大的小說傢炸得粉身碎骨,仿佛他從來也沒有在地球上存在過一樣。他的司機受了重傷。埃利瑟田園堡周圍的交通堵塞了幾個鐘頭。
星期三又發生了第四起謀殺事件,可是當時沒有人把這些謀殺事件彼此聯繫起來。
第四起謀殺事件是東部地區標準時間中午12點發生在美利堅合衆國哥倫比亞特區華盛頓的。
對馬剋·菲什,大多數人一無所知。衹有圈內的人和政治記者纔對他了如指掌。作為中央情報局局長助理,他通常躲在幕後,因為中央情報局像座冰山。人人都知道它在哪裏,但外界人衹看見它的尖端,其餘部分被籠罩着,看不見。在正常情況下,馬剋·菲什是不出頭露面的。
在這個星期三,中央情報局局長出了國,因此要由菲什從弗吉尼亞的朗利到賓夕法尼亞大街白宮去嚮總統送每周個人簡報。以前也曾有過幾次叫他這樣做,因此,這並沒有什麽希奇。
匯報時間比平時長了一點,恰恰在午前,他回到他的轎車。轎車載着他出了側邊的入口,然後駛入賓夕法尼亞大街。
由於交通中斷,司機不得不等候兩分鐘左右,因此轎車慢慢駛入右邊的小巷裏。正是在那一時刻,馬剋·菲什變換了位置,靠嚮近邊的車窗,大概是要讓更多的光綫照在他正在研究的文件上。
誰也沒有看見有人放槍,誰也沒有聽見槍聲。車窗被擊碎;菲什被拋起撞在他的座位的後背上,他的天靈蓋被擊碎,血跡斑斑的頭骨碎片散落在皮革和玻璃上,三顆“伊誇洛”子彈射進他的頭裏。伊誇洛子彈是圓形的,英國製造,現在幾乎已被淘汰,但仍然可以弄到手。伊誇洛子彈設計得一擊中目標就裂成碎片。它還具有現在的特種部隊所要求的一切必要的非穿透性,因而把誤殺旁人的危險降到最低限度。伊誇洛子彈最初實驗時衹能穿透2.5英才厚的瑞典肥皂;瑞典肥皂是彈藥設計師用以代替人體組織的物品。
後來,哥倫比亞特區警察局在聯邦調查局和秘密情報局共同協助下測量和計算過子彈的軌道,大致弄清了子彈是從哪裏發射出來的。
在衆多的旁觀者之中有一個旅遊者;當時他一直在拍照片。他的35毫米照相機拍下的一個鏡頭提供了一個小小的綫索,因為那個鏡頭顯示出一個老年人恰恰站在他們估計子彈發射出來的地點,不偏不倚。
他似乎是個七十八九歲或八十一二歲的男人,下身穿着牛仔褲,上身穿着有花格紋的L.L.比恩襯衣,頭戴一頂藍色的鴨嘴帽,帽上有這樣的題字:“托圖,我想我們再也不在堪薩斯了”。調查人員稱他為“老傢夥”,他手握一根鴨頭鋼柄的手杖。在拍那幀照片的瞬間,他正把手杖提高,直指馬剋·菲什的轎車。將這幀照片放大並加工處理,即可看出“老傢夥”就是刺客,他的手杖實際上是一種致命武器,這已經是沒有什麽可懷疑的了。
沒有人能解釋馬剋·菲什之所以轉移到車窗旁,從而使刺客的工作容易一千倍的原因。
衹有兩個國際新聞記者偶然發現,那麽短短的幾天裏,在好幾個國傢有三個知名度很高的人和一個資深情報官員被謀殺。但是,有關的執法組織中沒有一個組織把這些謀殺事件正式聯繫起來。然而,事實是,在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裏有四個著名的受害者由於各種無情而野蠻的暴力行為而殞命。雖然沒有人把這些謀殺事件聯繫起來,但有一件事是確實無疑的:他們中每個人都是選定的目標;他們中每個人都是被追蹤、被找到並經過策劃而被小心翼翼地殺害的。雖然研究恐怖主義的專傢曾提到過一些組織的名字,認為它們可能是這些謀殺行動的實施者,但是沒有一個組織挺身而出,聲稱對這些事件負責——連續發生了四起謀殺事件,竟無人聲稱對此負責,這確實是咄咄怪事;誰都知道,恐怖團體在實施了一次精心策劃的行動以後遲遲不聲稱成功,這是極其罕見的。
在同一個星期的星期五又發生了一起謀殺事件。這一次事件發生在瑞士,而其受害者,任憑你怎麽馳騁想象也不能稱之為知名度高的人了。實際上,她恰恰相反。正是這第五起謀殺事件促使詹姆斯·邦德去弄清事實真相的。
大約上午10點30分,她離開了她在因特拉肯的旅館。瑞士的伯爾納塞奧伯蘭山對她總是起着寧神祛憂的作用,而勞拉·馬奇當時則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寧靜。
小時候,她的雙親常常把她帶到瑞士這個地區;她記得她的父親多年前就曾對她說過,衹消坐下來望着這裏的山巒就令人心曠神怡。她很需要思考,讓痛苦減輕並重新確定自己此後的生活該怎麽過。
前一天斷斷續續下着雨,但這天上午,卻是萬裏無雲,晴空湛藍;這種景象衹有在高緯度才能看到。這裏的山巒輪廓清晰,綫條分明,山頂終年積雪;而在遠處她衹能看見形狀宛似少婦乳房的岩石的麯綫——這也就是人們稱座獨特的山峰為少女峰的原因。
勞拉在因特拉肯西站登上了開往格林代爾沃爾德的火車。這裏從她童年時代以來發生的變化非常少,對此她心裏總是感到納罕。她甚至似乎也熟識她的旅伴——有一群要旅行一天的、嘰嘰呱呱說個不停的年輕人,他們盛氣凌人,不可一世,由一位神情嚴肅、體態豐腴的婦女率領着;有一位不苟言笑的年輕人,他腳登耐穿的長筒輕便靴,行囊放在行李架上,臉埋在一本指南書裏,看樣子他要出來艱苦地跋涉一兩天;有一對中年夫婦,他們身體健康,臉色紅潤,身穿牛仔褲和毛綫衫;還有十幾個其他人。所有這些人很久以前她都認識了;認識他們時,她還是個小孩,緊緊地抓住她父親的手,從咔嚓咔嚓地響個不停的火車的窗口好奇地嚮外凝視。
一切景物她都熟悉,從避暑小屋傾斜的長檐到窗檻花箱的色斑和氣味她都習見慣聞。她認為,所有國傢在遊客看來均有一種獨特的氣息,深深留在他們的記憶裏,回去後仍能立即辨認出來。她的父親過去就常說,對於瑞士他所記得的是它的氣味而不是它的景色。她知道他的話的含意。她的母親過去則常說,那是銅臭;然而這衹是傢裏說的笑話。就這幾天裏在幾個地方所見的情況來看,瑞士的氣息是清潔的。
在格林代爾話爾德她慢步穿過這個村莊,躲開其他遊客,沿着擁擠的公共人行道溜達。不時停下來瞄瞄商店的櫥窗、美術明信片、山花種子、縫到牛仔褲上的布片、係在手杖上的金屬小標簽和堆積如山的食物。那裏的百貨商店是神情嚴肅的男人和女人主持的。在瑞士人看來所有生意都是嚴肅的,而格林代爾沃爾德正是生意興隆的地方,它坐落在格萊西厄峽𠔌的邊緣。數十年來在鼕夏兩季,它一直是登山者、遊客和長途滑雪者的運動場。
她走到架空滑車時已過了11點30分,她付了幾個法郎,輕輕鬆鬆地鑽入滑車的座椅裏,讓它把自己幾乎是無聲無息地提升上去。當鋼絲繩把她提升到漫長的斜坡時,她俯瞰下去,但見山腳的翠緑草地煙煙生輝,涓涓細流波光閃爍。
她在被稱為第一觀景點的地方走出滑車,那裏可以自豪的衹是擁有一座龐大的木頭房子。房子裏供應可口的食物,在白天這個時候,食客很多,十分擁擠,但卻是坐下來吃煎蛋捲、油炸馬鈴薯、新鮮面包,再飲一杯蘋果汁把食物衝下去的最理想的地方。
勞拉吃完飯,沿着山坡往上走了一段路,便坐在如茵的草地上,瞭望遠處下方的米塔罕山脈、施瓦茲蒙什山黑黝黝的山坡、格林代爾沃爾德那玩具一樣大小的房子;翠緑色、淡黃色、合乎節令的松樹的黛緑色等各種顔色交相輝映;她右邊遠處的少女峰令人神往的輪廓隱約可見;格萊西厄這條冰川峽𠔌有點陰森可怕;遠處的艾格爾山的頂峰壯麗絶倫。
她覺得那裏的山巒像巧手用灰白色的紙按一定比例摺成的模型,用白粉把它們的頂峰刷白。戴維喜歡這裏,但那已經過去,無法輓回了。這是愈合她破碎的感情的時刻。戴維不存在了,那已經完了。他是不久以前夭折的,而她必須從他的夭折中振作起來。
當她陶醉於美景時,仿佛時間和光綫耍了個把戲,在精神上她正被懸岩、山峰和溝壑緊緊地擁抱着。她的父親說得對,風景的壯觀和美麗有助於她從長遠的觀點看待個人微不足道的憂愁和痛苦。好像這個地方能魔術般把微不足道的痛苦掃除一空。有點令人生畏的龐大山脈的奇觀已經在起作用。
當她覺得脖子受了意外的一刺的痛苦時,她幾乎懶洋洋地認為是被一隻蜜蜂蜇了一下。她試圖擡起手去捕捉那衹昆蟲,可是當她的手臂竟無法舉過肩膀的高度時她感到迷惑不解。
她並不恐慌,仿佛她是從非常遙遠的地方茫然地看待她目前奇怪的處境一樣。麻木感似乎從她的脖子被蜇的地方擴散開來。首先,她的手臂不能動了,接着她感到全身受到侵襲,有一種並非是不適的感覺,結果連動也不能動了。
她想:“這是夢,過一會我會醒的。”她想笑可又笑不出來;她已故的父親揮着手,沿着野花星羅棋布的山坡嚮她跑來。接着一切沉浸在黑暗之中。
暮色蒼茫時,經營那傢小餐館的人發現了她的屍體。
次日早晨,詹姆斯·邦德喝完了他最後一杯早餐咖啡,正打算度過一個懶散的周末——其中包括與一位名叫夏洛特·赫爾富爾的少婦共進晚餐——突然電話響了,使他以後幾周的全部計劃無法實行,更談不上與名字令人愉快的赫爾富爾①女士調笑和玩耍了。
①赫爾富爾的英文拼法是Helpful,意為“有幫助的”、“有益的”。——譯者
“邦德上校,在我們開始研究之前,你先看一看這幀照片。”M把放在他的辦公桌上的8乘10英寸的黑白照片推過來。從邦德走進房間那一刻起,M的心情一直是憂鬱的。
把邦德召到M和他自己的辦事人員所占用的那套辦公室的是局長的秘書莫尼彭尼;他的辦公室在那幢鳥瞰攝政公園的無名大樓的第九層上。
她對着上面閃着“免進”字樣的紅燈的門說:“你徑直走進去,別管那一套。”當邦德嚮前走了一步時,莫尼彭尼放低聲音說:“他把我們的一對姐妹也召到這裏來了。”她嚮他飛快地笑一笑纔把眼光移開,雙頰緋紅。她為詹姆斯·邦德拿着的手電筒對那幢樓的任何人來說都不是什麽秘密。
那對“姐妹”原來是安全局的一男一女,給邦德介紹時被稱為格蘭特先生和錢特裏女士——一個穿着白廳製服的身材魁梧的男人和一個情緒相當壞的年輕婦女;她坐着一動也不動,神情專註,側身靠在她的椅背的邊緣上。這兩位官員看來都如坐針氈,因為當情況逼得安全局的成員要嚮秘密情報局求助時他們是很少感到自在的。邦德心裏毫不懷疑,他們到這裏來是要嚮M祈求幫助的。
他瞥了一位少婦的照片一眼,她可能三十二三歲,頭髮金黃,容貌活潑、逗人喜愛。
“先生,我該認識她嗎?”邦德揚起眉毛,懷疑地問道。
“這衹有你才能回答,邦德上尉。”M仍面無笑容。“我曉得我們秘密情報局與姐妹單位偶爾有些互助互利的活動。”
“她是你們中一員嗎?”邦德問錢特裏女士。
“曾經是我們中一員。”她顯得頗為煩躁,但是不知什麽原因似乎滿腹懷疑。
他從她的腔調也能覺察出飛快地輕輕一刺的痛苦;他看見這種痛苦掠過她的臉,瞬息即逝。他轉過身,嚮着局長說:“不認得,先生,不認得,這位年輕女士我不認得。”
M點點頭,然後望着格蘭特。“把你剛纔告訴我的告訴他。”他的腔調是不怎麽友好的,但是沒有人會懷疑這個老頭子正處於一種公事公辦的不愉快心情。
格蘭特四十四五歲左右,言辭謹慎,但容易為瑣事所煩惱,他雙手總是在把他的領帶拉直或把褲子上假想的棉絨撣掉。邦德鄙夷地把他視為辦公室的辦事員——人事部門或財務部門的辦事員。
格蘭特清了兩次嗓子,撥弄好袖口的鏈扣,這纔開始期期艾艾地說:“她的名字是勞拉·馬奇,三十五歲,在我們安全局呆了十年,在監視科工作了五年,接着調到反恐怖活動情報科,主要工作是分析原始材料,工作成績很好,熟悉資料。”他停了一會,似乎很不踏實。
“還有呢?”邦德嚮他微微一笑,表示鼓勵。“她攜帶着傢裏的珠寶跑了,是不是?”
“她死了。”這句話說得直截了當而又顯得憂心忡忡。
“被謀殺,從跡象看好像是被謀殺。”M作了補充。
“在瑞士被謀殺。”錢特裏女士補充說道:“她當時是在休假。”
“啊!”邦德想,真相大白了。MI5①的職權衹有在聯合王國及其屬地纔有效。這種情況往往導致兩個組織之間出現芥蒂。
①即安全局。——譯者
格蘭特現在說的話聽起來就顯得有點動氣了。“這就是我們之所以需要你們幫助的原因。她呆在因特拉肯——瑞士……”
“因特拉肯在什麽地方我知道。”這一次邦德既不鼓勵也不微笑了。“瑞士,一個多湖多山的小地方,還有許多銀行和巧剋力。”
格蘭特皺起了眉頭。“你熟悉因特拉肯,是不是?”
“我知道它因為有伯爾納塞奧伯蘭山而成為一個旅遊中心。”
邦德為了淡化當時劍拔弩張的氣氛,也許甚至要使這個多少有點自高自大的人笑一笑,於是半唱半說:“‘從咱們倆的秘密避暑小屋凝眸俯視少女峰’,《親親我吧,凱特》如此之類。”
“唯一能凝眸俯視少女峰的方法是從直升飛機和普通飛機上。”格蘭特顯得迷惑不解。
“這正是全部問題的所在。”邦德嗤之以鼻。“科萊·波爾塔寫這首歌正是要諷刺一些小歌劇的愚蠢的……”
“邦德上校,”M厲聲說:“我們不需要上音樂喜劇課。這是嚴肅的事。讓格蘭特給你陳述事實吧!”
邦德對被召來,無法去過一個賞心的周末,而且很可能是與豆蔻年華的赫爾富爾女士一起度過放浪形骸的兩宵仍然有點惱怒,可是他也是知道M的容忍程度的。現在他的首長的腔調打中了要害。他閉上嘴,有禮貌地嚮格蘭特點點頭。
“那是世界上一個美麗的地方。”格蘭特繼續期期艾文地說道,“似乎她特別喜歡那個地方。她到了那裏已經兩天,昨天上午她坐架空滑車上第一觀景點,那是個非常好的眺望點,俯瞰格林代爾沃爾德。昨晚,有人在離架空滑車起點大約半英裏的地方發現她死在那兒。”
“是死於自然原因,還是別的原因?”
“似乎是別的原因。”
“怎麽死的?”他望着臉色已變得煞白的錢特裏女士,她的眼神流露出他早些時已註意到的痛苦。
“邦德上校,你知道,瑞士當局有照章辦事的習慣。警察被叫去了,他們是把這個案件當作有可能是謀殺,也有可能是自殺去處理的,做了通常要做的工作,接着就把屍體運到因特拉肯。今天凌晨,他們剖屍檢驗。結果既令人奇怪也令人沮喪。”
“令人沮喪的事我見慣了。”邦德自己的情緒也變得憂鬱起來了。他心裏盤算,要是無法戰勝他們就衹好和他們一道幹了。“上周我一直在研究照片和閱讀四起恐怖主義分子的謀殺案件的屍檢報告,恐怖主義分子的謀殺很可能是對情報工作的衝擊,因此第五起謀殺案的屍檢不會使我感到不安。”
格蘭特點點頭。“他們發現的唯一疑點是她右耳下的頸部一處發炎的傷痕。皮膚破了。他們找到一小片動物膠,膠囊的一部分已滲入皮膚。”
“結論怎麽樣?”
“我們不知道。瑞士人不肯說明。”
“那麽死因是什麽?”
格蘭特皺着眉。“他們仍然在做實驗,什麽都還沒有確定,衹是不管是什麽東西使她死亡的,那肯定是通過膠囊進入她的軀體的。我知道,他們現在已從伯爾尼請來了一位具有專傢身份的法醫。”
“那是瑞士發生的這個案件使你們走到這個地方,要來拜訪我們了,是不是?”
“我國外交部和瑞士安全部均不允許我們在它們的地盤上活動。它們知道馬奇女士與我們的關係,但他們相當固執。”
“問題是,”M插嘴說,“問題是它們會接受倫敦警察廳或我們的一個代表。”他似乎對格蘭特花太長的時間去解釋全部情況而感到生氣。
“而讓普洛德先生踏遍我們自己的一個地盤我們也不樂意。”格蘭特補充說。
“那麽我豈非成了幸運兒了?”邦德的情緒好了點。在瑞士度過一個公費周末——哪怕是出一次可怕的公差——那也是相當誘人的。
“你今天下午就飛去。”M連看也不看他一眼。“他們星期一舉行查詢會,因此你必須有充足的時間去仔細檢查現場。”
“我們在瑞士再也沒有人了嗎?”
“邦德,你知道怎麽會是這樣的。改組,裁減了。是的,我們在日內瓦大使館有個人……”
“嗯!他不能……?”
“是,他不能。他在休假。過去我們本來是要把他也隱蔽起來的,但那些舒適的享受一去不復返了。你出趟差,今天下午到伯爾尼去。他們在機場接你,然後把你堂堂正正送到因特拉肯。”
“他們是誰?是警察嗎?”
“不是,是瑞士情報局。是過去的國防部第二十七局,但這個局今年1月解散了。他們的人也像其他的人一樣改編了,其中一人將去機場接你的飛機,帶着你到處走走,讓你看犯罪現場,使你忙得不亦樂乎,並在查詢會上握着你的手問東問西。你的工作衹是收集細節並確信瑞士警察的工作十全十美……”
“他們的工作總是十全十美的。”格蘭特咕咕噥噥說道,“他們是瑞士人,瑞士人給‘草率’一詞賦予了新的含義。”
M沒有表示不高興,接着說:“你要查明他們的工作沒有什麽漏洞,而且你要說服他們的驗屍官把屍體轉讓給你……”
“我要把這位不幸女士的屍體帶回國,是不是?”
“就是體積大了點。”
“要是對她的死因我偶然發現什麽綫索呢?”
“你把你的調查結果嚮我匯報。”M微微打了一下散會的手勢,暗示就他來說,這個會算開完了。
“先生,我可以嚮我們這裏的朋友問幾個問題嗎?”如果要把他當偵探使用,他必須這樣做纔行。
“你如果一定要問就問吧!”
邦德點點頭,轉過身把臉朝着格蘭特和錢特裏。“馬奇女士在反恐怖活動情報科工作。她曾參與過什麽具體的行動沒有?對付過哪個具體的團體沒有?”
格蘭特在椅子上挪來挪去,好久沒有回答,邦德等得不耐煩了。他終於說道:“她的工作所涉及的範圍很廣。她熟悉業務,從愛爾蘭共和軍到中東所有最著名的團體她都熟悉……”
“她的記憶力好得難以令人置信。”錢特裏女士顯得喉嚨有點乾燥的語音很是迷人,邦德確信她的語音很性感。當她說話時他嚮這位少婦更仔細地看一眼。“著名的恐怖分子之中是誰在什麽時候呆在聯合王國,勞拉都清清楚楚。”
“凡是被認出來的人境嫌疑犯她都知道。”格蘭特連忙打斷她的話。“說真的,我們在各機場和其它入境點的人每天的觀察報告裏的情報她確實都記得。”
邦德哼了一聲,他還在欣賞錢特裏女士。一眼看去,她的容貌多少像個小學女教師,頭髮漆黑,從高高的前額往後直梳,在後頸上輓着一個小圓面包似的發髻,戴着老太太常戴的眼鏡,身穿一套嚴肅的輕便衣服,沒有把她的體形美顯露出來。邦德端詳得很仔細,所以看得很清楚,錢特裏女士似乎要使她的眼神顯得毫不裝模作樣,一本正經。她那雙大大的棕色眼睛緊緊盯着他的眼睛。她在嚴肅的衣裳裏的大腿和乳房的麯綫給人留下體態特殊的印象。錢特裏女士雖然外表顯得莊重、嚴肅,但很可能具有女人的一切性情,至少具有當時女人的一些性情。
“馬奇女士這麽能幹?她特別關心什麽人嗎?我的意思是,她是否特別關心現時在我國的知名恐怖分子?”邦德問道。
MI5那兩個官員均搖搖頭。
“那麽我猜想,”邦德繼續問道:“你們二位與她的工作關係是非常密切的了,是不是?”
“我是反恐怖活動情報科科長。”格蘭特的腔調聽起來讓人覺得他對泄露他在安全局係統內的顯赫地位而莫名其妙地顯得倔傲和不快。“她嚮我匯報。錢特裏女士是我的副手。因此,我們每天都與她接觸。”
邦德的直覺仍然告訴他,回答得太簡單,說漏了不少東西。“對方的情況怎樣呢?就你們所知,恐怖主義團體中有人知道有她這個人存在嗎?”
“誰能說得清楚?”格蘭特聳聳肩膀。“我們倒認為,我們是隱蔽得很好的,但是,邦德上校,你們自己的局裏以前也有過被滲透的問題。我們中沒有人能百分之百肯定沒有人把我們的秘密泄露出去。”
“如果有人把她的秘密泄露了出去,那麽,有沒有理由認為會有某個恐怖主義組織想把她除掉?”
“沒有!”回答的是錢特裏女士,她的聲調提高了,突然變了,這個詞說得快了一點。“沒有,沒有理由,我打心眼裏認為你可以排除這種想法。”
“她的私生活怎麽樣?”
“你問她的私生活怎麽樣,是不是?”現在,格蘭特的腔調咄咄逼人,前額聳起了挑釁性的皺紋。
“要是她死於非命,那倒可能很重要。”
“她對自己的私生活諱莫如深,從不多談。”這是出於錢特裏女士之口,她回答得有點快,但心平氣和。
“常規審查怎麽樣?”邦德問道。他指的是對在情報和安全這兩個錯綜復雜的姐妹部門工作的官員進行的定期背景審查。他揚起眉毛,盯着格蘭特。“哪怕是在這個和平安全的時期,我們仍然要做常規審查的。你是她的上司,格蘭特先生。”
“是的,是的。當然做。”這時,格蘭特撫摩着他的領帶。“我按時看到她的常規審查的結果。”
“嗯?”
格蘭特說話時的樣子就像個子矮小的人要把自己伸直一樣。“當着此時此刻在場的人的面,我泄露一個同事的審查結果不大妥當。”
“那你就給我們簡單談一談吧!”
“我不……”
“格蘭特先生,我建議你要麽讓錢特裏女士離開這個房間,要麽繼續談下去。”M咆哮着說,“就按邦德上校建議的那樣談一談。簡單地談談,提綱挈領地談談,好不好?”
格蘭特不無慍怒地嘆息一聲。“好吧!”他實際上不是咬着牙說的,但說出來卻跟咬着牙說差不多。
“現年35歲;25歲參加外交使團考試後進入本局;在劍橋各種現代語言考試中獲第一名;無兄弟姐妹;父母在前往新英格蘭與朋友共度聖誕節途中死於泛美全球航空公司悲慘的飛機爆炸事件;無明顯的政治傾嚮;基本清白。”
“有男朋友嗎?”
“現在沒有,沒有男朋友。”
“那麽有女朋友嗎?”
“邦德上校,她過去愛的是異性,如果這是你正想問的,我就告訴你吧!”
“我剛纔沒想這樣問,但知道她愛的是異性,這也是好的。你說,現在沒有男朋友,確切含義是什麽?”
格蘭特躊躇了好一會兒纔回答:“她曾訂過婚。前一個月左右,關係破裂了。”
“那麽她的未婚夫怎麽樣?他變心了嗎?”
“他對愛情執着得很!”
“哪個局的?”
“既不是我們局的,也不是你們局的。”
“你想把他的事告訴我嗎?”
“我認為那是不明智的。”
“對!謝謝你,格蘭特先生。”邦德站了起來。“我聽得夠多了。我估計我離開這裏去伯爾尼之前還有許多事要做……”
M打了一下手勢,示意他再坐下來,然後轉過身,朝着格蘭特和錢特裏說道:“你們可以告訴你們局長,這件事將得到有效而審慎的處理。”他用右手打了一下手勢,使人毫不懷疑,這一次手勢的意思是,來訪者該走了。
當他動了動手臂,莫尼彭尼小姐就對這個老頭子所打的隱蔽信號作出了反應,出現在門口。
“莫尼彭尼,我們的朋友現在要離開了,你最好陪着他們離開這幢大樓。”
格蘭特的臉色顯得怒氣衝衝,難以抑製;而錢特裏則似乎對M露骨的無禮指示安之若素,好像那是她應該忍受的正常冷遇的一部分一樣。
他們一離開辦公室M就輕衊地哼一聲,開心地笑着。“詹姆斯,對我們的姐妹局我總感到詫異。”現在,他似乎顯得和藹可親了。
“別相信格蘭特。”邦德望着門,抿着嘴冷冷地一笑。“至於錢特裏,她對這樁謀殺案感到心煩意亂。格蘭特約束她,不讓她多說話。我懷疑他寧願獨自來這裏。先生,肯定遺漏了什麽,沒有說出來。”
“沒有說出來的多着呢,夥計!多着呢!別相信希臘人會帶禮物,也別相信五科的人會來求助。把全部情況說出來他們受不了。馬奇姑娘有些事他們是不想告訴我們的。你可要留神你的背後,詹姆斯。如果格蘭特在瑞士暗地裏刁難你,我是一點也不會感到奇怪的。因此,你得小心。”他開始裝煙斗,用力把煙草摁下去。“你走之前要知道兩件事。首先,沒有方便的班機去伯爾尼,你要坐專機去,該機正停在諾恩霍爾特機場等候。”所謂“專機”是皇傢空軍擁有的老式的霍支西德利125型第700係列的噴氣機,全機漆成白色,機身和機尾均有環球國際財團的標志。M小心翼翼,衹有在絶對必要的時候纔使用這架飛機。自從俄國咄咄逼人的威脅後撤後,他認為使用這架飛機太惹眼了。“順便提一提,你是作為一個悲傷欲絶的親戚前往的。馬奇姑娘衹有個年邁的姑媽,住在伯明翰,你冒充她的第二個侄子。要是五科的人監視你,你就回到我這裏來。他們要是異想天開,就會像裝滿木桶的猴子,千方百計捉弄你。現在……”他開始給他的部下作一些關於瑞士行動的具體指示。
同一天下午瑞士時間5點鐘,專機在跑道上滑行,一直滑行到伯爾尼國際機場主跑道的終點。邦德匆匆步入機場主樓。
移民部門的工作像往常一樣認真而有效,經過檢查後,他進入候機廳,把結實的豬皮服裝袋提起來,甩上肩膀,眼睛迅速溜着一排整齊的轎車司機舉起的馬糞紙製的牌子,尋找他自己的名字。
M把他的關係人的名字告訴了他。“弗雷迪埃·馮·格魯塞。我從來也沒有見過這個夥計,但他是個叫‘馮’的人,很可能是個令人難以忍受的可厭傢夥,一看見就想踢他一腳的諂上欺下的勢利鬼。瑞士人的臉皮有多厚你是知道的,詹姆斯。”
沒有司機舉着找邦德的牌子,因此他再往大廳深處走。快要走到詢問臺時,他聽到深沉、悅耳的女人聲音在他的耳畔私語:“是詹姆斯·邦德嗎?”
他聞到了錢納爾香水淡淡的幽香,於是轉過身來,發現他所盯着的是雙炯炯有神、碧緑的大眼睛。
“邦德先生,我是弗雷迪埃·馮·格魯塞。”她的手被他的手緊緊握住。她優雅的風度是時髦雜志插頁畫像以外所罕見的。“我的真實名字是弗雷德裏卡·馮·格魯塞,但我的親密朋友都叫我弗莉剋。”
“可以把我看作親密的朋友嗎?”這是句唐突的開場白,但是,她的話着實使他透不過氣來,顯得不知所措。
她展顔大笑,似乎有錠真銀子在空中閃閃發光。“噢,我們有可能成為非常密切的朋友的,邦德先生,我可以叫你詹姆斯嗎?”
“你愛叫什麽就叫什麽好了,沒關係。”兩秒鐘後,他意識到自己的話是當真了。她就是叫他為“傻瓜”,他也會報之愉快的一笑。
小時候,她的雙親常常把她帶到瑞士這個地區;她記得她的父親多年前就曾對她說過,衹消坐下來望着這裏的山巒就令人心曠神怡。她很需要思考,讓痛苦減輕並重新確定自己此後的生活該怎麽過。
前一天斷斷續續下着雨,但這天上午,卻是萬裏無雲,晴空湛藍;這種景象衹有在高緯度才能看到。這裏的山巒輪廓清晰,綫條分明,山頂終年積雪;而在遠處她衹能看見形狀宛似少婦乳房的岩石的麯綫——這也就是人們稱座獨特的山峰為少女峰的原因。
勞拉在因特拉肯西站登上了開往格林代爾沃爾德的火車。這裏從她童年時代以來發生的變化非常少,對此她心裏總是感到納罕。她甚至似乎也熟識她的旅伴——有一群要旅行一天的、嘰嘰呱呱說個不停的年輕人,他們盛氣凌人,不可一世,由一位神情嚴肅、體態豐腴的婦女率領着;有一位不苟言笑的年輕人,他腳登耐穿的長筒輕便靴,行囊放在行李架上,臉埋在一本指南書裏,看樣子他要出來艱苦地跋涉一兩天;有一對中年夫婦,他們身體健康,臉色紅潤,身穿牛仔褲和毛綫衫;還有十幾個其他人。所有這些人很久以前她都認識了;認識他們時,她還是個小孩,緊緊地抓住她父親的手,從咔嚓咔嚓地響個不停的火車的窗口好奇地嚮外凝視。
一切景物她都熟悉,從避暑小屋傾斜的長檐到窗檻花箱的色斑和氣味她都習見慣聞。她認為,所有國傢在遊客看來均有一種獨特的氣息,深深留在他們的記憶裏,回去後仍能立即辨認出來。她的父親過去就常說,對於瑞士他所記得的是它的氣味而不是它的景色。她知道他的話的含意。她的母親過去則常說,那是銅臭;然而這衹是傢裏說的笑話。就這幾天裏在幾個地方所見的情況來看,瑞士的氣息是清潔的。
在格林代爾話爾德她慢步穿過這個村莊,躲開其他遊客,沿着擁擠的公共人行道溜達。不時停下來瞄瞄商店的櫥窗、美術明信片、山花種子、縫到牛仔褲上的布片、係在手杖上的金屬小標簽和堆積如山的食物。那裏的百貨商店是神情嚴肅的男人和女人主持的。在瑞士人看來所有生意都是嚴肅的,而格林代爾沃爾德正是生意興隆的地方,它坐落在格萊西厄峽𠔌的邊緣。數十年來在鼕夏兩季,它一直是登山者、遊客和長途滑雪者的運動場。
她走到架空滑車時已過了11點30分,她付了幾個法郎,輕輕鬆鬆地鑽入滑車的座椅裏,讓它把自己幾乎是無聲無息地提升上去。當鋼絲繩把她提升到漫長的斜坡時,她俯瞰下去,但見山腳的翠緑草地煙煙生輝,涓涓細流波光閃爍。
她在被稱為第一觀景點的地方走出滑車,那裏可以自豪的衹是擁有一座龐大的木頭房子。房子裏供應可口的食物,在白天這個時候,食客很多,十分擁擠,但卻是坐下來吃煎蛋捲、油炸馬鈴薯、新鮮面包,再飲一杯蘋果汁把食物衝下去的最理想的地方。
勞拉吃完飯,沿着山坡往上走了一段路,便坐在如茵的草地上,瞭望遠處下方的米塔罕山脈、施瓦茲蒙什山黑黝黝的山坡、格林代爾沃爾德那玩具一樣大小的房子;翠緑色、淡黃色、合乎節令的松樹的黛緑色等各種顔色交相輝映;她右邊遠處的少女峰令人神往的輪廓隱約可見;格萊西厄這條冰川峽𠔌有點陰森可怕;遠處的艾格爾山的頂峰壯麗絶倫。
她覺得那裏的山巒像巧手用灰白色的紙按一定比例摺成的模型,用白粉把它們的頂峰刷白。戴維喜歡這裏,但那已經過去,無法輓回了。這是愈合她破碎的感情的時刻。戴維不存在了,那已經完了。他是不久以前夭折的,而她必須從他的夭折中振作起來。
當她陶醉於美景時,仿佛時間和光綫耍了個把戲,在精神上她正被懸岩、山峰和溝壑緊緊地擁抱着。她的父親說得對,風景的壯觀和美麗有助於她從長遠的觀點看待個人微不足道的憂愁和痛苦。好像這個地方能魔術般把微不足道的痛苦掃除一空。有點令人生畏的龐大山脈的奇觀已經在起作用。
當她覺得脖子受了意外的一刺的痛苦時,她幾乎懶洋洋地認為是被一隻蜜蜂蜇了一下。她試圖擡起手去捕捉那衹昆蟲,可是當她的手臂竟無法舉過肩膀的高度時她感到迷惑不解。
她並不恐慌,仿佛她是從非常遙遠的地方茫然地看待她目前奇怪的處境一樣。麻木感似乎從她的脖子被蜇的地方擴散開來。首先,她的手臂不能動了,接着她感到全身受到侵襲,有一種並非是不適的感覺,結果連動也不能動了。
她想:“這是夢,過一會我會醒的。”她想笑可又笑不出來;她已故的父親揮着手,沿着野花星羅棋布的山坡嚮她跑來。接着一切沉浸在黑暗之中。
暮色蒼茫時,經營那傢小餐館的人發現了她的屍體。
次日早晨,詹姆斯·邦德喝完了他最後一杯早餐咖啡,正打算度過一個懶散的周末——其中包括與一位名叫夏洛特·赫爾富爾的少婦共進晚餐——突然電話響了,使他以後幾周的全部計劃無法實行,更談不上與名字令人愉快的赫爾富爾①女士調笑和玩耍了。
①赫爾富爾的英文拼法是Helpful,意為“有幫助的”、“有益的”。——譯者
“邦德上校,在我們開始研究之前,你先看一看這幀照片。”M把放在他的辦公桌上的8乘10英寸的黑白照片推過來。從邦德走進房間那一刻起,M的心情一直是憂鬱的。
把邦德召到M和他自己的辦事人員所占用的那套辦公室的是局長的秘書莫尼彭尼;他的辦公室在那幢鳥瞰攝政公園的無名大樓的第九層上。
她對着上面閃着“免進”字樣的紅燈的門說:“你徑直走進去,別管那一套。”當邦德嚮前走了一步時,莫尼彭尼放低聲音說:“他把我們的一對姐妹也召到這裏來了。”她嚮他飛快地笑一笑纔把眼光移開,雙頰緋紅。她為詹姆斯·邦德拿着的手電筒對那幢樓的任何人來說都不是什麽秘密。
那對“姐妹”原來是安全局的一男一女,給邦德介紹時被稱為格蘭特先生和錢特裏女士——一個穿着白廳製服的身材魁梧的男人和一個情緒相當壞的年輕婦女;她坐着一動也不動,神情專註,側身靠在她的椅背的邊緣上。這兩位官員看來都如坐針氈,因為當情況逼得安全局的成員要嚮秘密情報局求助時他們是很少感到自在的。邦德心裏毫不懷疑,他們到這裏來是要嚮M祈求幫助的。
他瞥了一位少婦的照片一眼,她可能三十二三歲,頭髮金黃,容貌活潑、逗人喜愛。
“先生,我該認識她嗎?”邦德揚起眉毛,懷疑地問道。
“這衹有你才能回答,邦德上尉。”M仍面無笑容。“我曉得我們秘密情報局與姐妹單位偶爾有些互助互利的活動。”
“她是你們中一員嗎?”邦德問錢特裏女士。
“曾經是我們中一員。”她顯得頗為煩躁,但是不知什麽原因似乎滿腹懷疑。
他從她的腔調也能覺察出飛快地輕輕一刺的痛苦;他看見這種痛苦掠過她的臉,瞬息即逝。他轉過身,嚮着局長說:“不認得,先生,不認得,這位年輕女士我不認得。”
M點點頭,然後望着格蘭特。“把你剛纔告訴我的告訴他。”他的腔調是不怎麽友好的,但是沒有人會懷疑這個老頭子正處於一種公事公辦的不愉快心情。
格蘭特四十四五歲左右,言辭謹慎,但容易為瑣事所煩惱,他雙手總是在把他的領帶拉直或把褲子上假想的棉絨撣掉。邦德鄙夷地把他視為辦公室的辦事員——人事部門或財務部門的辦事員。
格蘭特清了兩次嗓子,撥弄好袖口的鏈扣,這纔開始期期艾艾地說:“她的名字是勞拉·馬奇,三十五歲,在我們安全局呆了十年,在監視科工作了五年,接着調到反恐怖活動情報科,主要工作是分析原始材料,工作成績很好,熟悉資料。”他停了一會,似乎很不踏實。
“還有呢?”邦德嚮他微微一笑,表示鼓勵。“她攜帶着傢裏的珠寶跑了,是不是?”
“她死了。”這句話說得直截了當而又顯得憂心忡忡。
“被謀殺,從跡象看好像是被謀殺。”M作了補充。
“在瑞士被謀殺。”錢特裏女士補充說道:“她當時是在休假。”
“啊!”邦德想,真相大白了。MI5①的職權衹有在聯合王國及其屬地纔有效。這種情況往往導致兩個組織之間出現芥蒂。
①即安全局。——譯者
格蘭特現在說的話聽起來就顯得有點動氣了。“這就是我們之所以需要你們幫助的原因。她呆在因特拉肯——瑞士……”
“因特拉肯在什麽地方我知道。”這一次邦德既不鼓勵也不微笑了。“瑞士,一個多湖多山的小地方,還有許多銀行和巧剋力。”
格蘭特皺起了眉頭。“你熟悉因特拉肯,是不是?”
“我知道它因為有伯爾納塞奧伯蘭山而成為一個旅遊中心。”
邦德為了淡化當時劍拔弩張的氣氛,也許甚至要使這個多少有點自高自大的人笑一笑,於是半唱半說:“‘從咱們倆的秘密避暑小屋凝眸俯視少女峰’,《親親我吧,凱特》如此之類。”
“唯一能凝眸俯視少女峰的方法是從直升飛機和普通飛機上。”格蘭特顯得迷惑不解。
“這正是全部問題的所在。”邦德嗤之以鼻。“科萊·波爾塔寫這首歌正是要諷刺一些小歌劇的愚蠢的……”
“邦德上校,”M厲聲說:“我們不需要上音樂喜劇課。這是嚴肅的事。讓格蘭特給你陳述事實吧!”
邦德對被召來,無法去過一個賞心的周末,而且很可能是與豆蔻年華的赫爾富爾女士一起度過放浪形骸的兩宵仍然有點惱怒,可是他也是知道M的容忍程度的。現在他的首長的腔調打中了要害。他閉上嘴,有禮貌地嚮格蘭特點點頭。
“那是世界上一個美麗的地方。”格蘭特繼續期期艾文地說道,“似乎她特別喜歡那個地方。她到了那裏已經兩天,昨天上午她坐架空滑車上第一觀景點,那是個非常好的眺望點,俯瞰格林代爾沃爾德。昨晚,有人在離架空滑車起點大約半英裏的地方發現她死在那兒。”
“是死於自然原因,還是別的原因?”
“似乎是別的原因。”
“怎麽死的?”他望着臉色已變得煞白的錢特裏女士,她的眼神流露出他早些時已註意到的痛苦。
“邦德上校,你知道,瑞士當局有照章辦事的習慣。警察被叫去了,他們是把這個案件當作有可能是謀殺,也有可能是自殺去處理的,做了通常要做的工作,接着就把屍體運到因特拉肯。今天凌晨,他們剖屍檢驗。結果既令人奇怪也令人沮喪。”
“令人沮喪的事我見慣了。”邦德自己的情緒也變得憂鬱起來了。他心裏盤算,要是無法戰勝他們就衹好和他們一道幹了。“上周我一直在研究照片和閱讀四起恐怖主義分子的謀殺案件的屍檢報告,恐怖主義分子的謀殺很可能是對情報工作的衝擊,因此第五起謀殺案的屍檢不會使我感到不安。”
格蘭特點點頭。“他們發現的唯一疑點是她右耳下的頸部一處發炎的傷痕。皮膚破了。他們找到一小片動物膠,膠囊的一部分已滲入皮膚。”
“結論怎麽樣?”
“我們不知道。瑞士人不肯說明。”
“那麽死因是什麽?”
格蘭特皺着眉。“他們仍然在做實驗,什麽都還沒有確定,衹是不管是什麽東西使她死亡的,那肯定是通過膠囊進入她的軀體的。我知道,他們現在已從伯爾尼請來了一位具有專傢身份的法醫。”
“那是瑞士發生的這個案件使你們走到這個地方,要來拜訪我們了,是不是?”
“我國外交部和瑞士安全部均不允許我們在它們的地盤上活動。它們知道馬奇女士與我們的關係,但他們相當固執。”
“問題是,”M插嘴說,“問題是它們會接受倫敦警察廳或我們的一個代表。”他似乎對格蘭特花太長的時間去解釋全部情況而感到生氣。
“而讓普洛德先生踏遍我們自己的一個地盤我們也不樂意。”格蘭特補充說。
“那麽我豈非成了幸運兒了?”邦德的情緒好了點。在瑞士度過一個公費周末——哪怕是出一次可怕的公差——那也是相當誘人的。
“你今天下午就飛去。”M連看也不看他一眼。“他們星期一舉行查詢會,因此你必須有充足的時間去仔細檢查現場。”
“我們在瑞士再也沒有人了嗎?”
“邦德,你知道怎麽會是這樣的。改組,裁減了。是的,我們在日內瓦大使館有個人……”
“嗯!他不能……?”
“是,他不能。他在休假。過去我們本來是要把他也隱蔽起來的,但那些舒適的享受一去不復返了。你出趟差,今天下午到伯爾尼去。他們在機場接你,然後把你堂堂正正送到因特拉肯。”
“他們是誰?是警察嗎?”
“不是,是瑞士情報局。是過去的國防部第二十七局,但這個局今年1月解散了。他們的人也像其他的人一樣改編了,其中一人將去機場接你的飛機,帶着你到處走走,讓你看犯罪現場,使你忙得不亦樂乎,並在查詢會上握着你的手問東問西。你的工作衹是收集細節並確信瑞士警察的工作十全十美……”
“他們的工作總是十全十美的。”格蘭特咕咕噥噥說道,“他們是瑞士人,瑞士人給‘草率’一詞賦予了新的含義。”
M沒有表示不高興,接着說:“你要查明他們的工作沒有什麽漏洞,而且你要說服他們的驗屍官把屍體轉讓給你……”
“我要把這位不幸女士的屍體帶回國,是不是?”
“就是體積大了點。”
“要是對她的死因我偶然發現什麽綫索呢?”
“你把你的調查結果嚮我匯報。”M微微打了一下散會的手勢,暗示就他來說,這個會算開完了。
“先生,我可以嚮我們這裏的朋友問幾個問題嗎?”如果要把他當偵探使用,他必須這樣做纔行。
“你如果一定要問就問吧!”
邦德點點頭,轉過身把臉朝着格蘭特和錢特裏。“馬奇女士在反恐怖活動情報科工作。她曾參與過什麽具體的行動沒有?對付過哪個具體的團體沒有?”
格蘭特在椅子上挪來挪去,好久沒有回答,邦德等得不耐煩了。他終於說道:“她的工作所涉及的範圍很廣。她熟悉業務,從愛爾蘭共和軍到中東所有最著名的團體她都熟悉……”
“她的記憶力好得難以令人置信。”錢特裏女士顯得喉嚨有點乾燥的語音很是迷人,邦德確信她的語音很性感。當她說話時他嚮這位少婦更仔細地看一眼。“著名的恐怖分子之中是誰在什麽時候呆在聯合王國,勞拉都清清楚楚。”
“凡是被認出來的人境嫌疑犯她都知道。”格蘭特連忙打斷她的話。“說真的,我們在各機場和其它入境點的人每天的觀察報告裏的情報她確實都記得。”
邦德哼了一聲,他還在欣賞錢特裏女士。一眼看去,她的容貌多少像個小學女教師,頭髮漆黑,從高高的前額往後直梳,在後頸上輓着一個小圓面包似的發髻,戴着老太太常戴的眼鏡,身穿一套嚴肅的輕便衣服,沒有把她的體形美顯露出來。邦德端詳得很仔細,所以看得很清楚,錢特裏女士似乎要使她的眼神顯得毫不裝模作樣,一本正經。她那雙大大的棕色眼睛緊緊盯着他的眼睛。她在嚴肅的衣裳裏的大腿和乳房的麯綫給人留下體態特殊的印象。錢特裏女士雖然外表顯得莊重、嚴肅,但很可能具有女人的一切性情,至少具有當時女人的一些性情。
“馬奇女士這麽能幹?她特別關心什麽人嗎?我的意思是,她是否特別關心現時在我國的知名恐怖分子?”邦德問道。
MI5那兩個官員均搖搖頭。
“那麽我猜想,”邦德繼續問道:“你們二位與她的工作關係是非常密切的了,是不是?”
“我是反恐怖活動情報科科長。”格蘭特的腔調聽起來讓人覺得他對泄露他在安全局係統內的顯赫地位而莫名其妙地顯得倔傲和不快。“她嚮我匯報。錢特裏女士是我的副手。因此,我們每天都與她接觸。”
邦德的直覺仍然告訴他,回答得太簡單,說漏了不少東西。“對方的情況怎樣呢?就你們所知,恐怖主義團體中有人知道有她這個人存在嗎?”
“誰能說得清楚?”格蘭特聳聳肩膀。“我們倒認為,我們是隱蔽得很好的,但是,邦德上校,你們自己的局裏以前也有過被滲透的問題。我們中沒有人能百分之百肯定沒有人把我們的秘密泄露出去。”
“如果有人把她的秘密泄露了出去,那麽,有沒有理由認為會有某個恐怖主義組織想把她除掉?”
“沒有!”回答的是錢特裏女士,她的聲調提高了,突然變了,這個詞說得快了一點。“沒有,沒有理由,我打心眼裏認為你可以排除這種想法。”
“她的私生活怎麽樣?”
“你問她的私生活怎麽樣,是不是?”現在,格蘭特的腔調咄咄逼人,前額聳起了挑釁性的皺紋。
“要是她死於非命,那倒可能很重要。”
“她對自己的私生活諱莫如深,從不多談。”這是出於錢特裏女士之口,她回答得有點快,但心平氣和。
“常規審查怎麽樣?”邦德問道。他指的是對在情報和安全這兩個錯綜復雜的姐妹部門工作的官員進行的定期背景審查。他揚起眉毛,盯着格蘭特。“哪怕是在這個和平安全的時期,我們仍然要做常規審查的。你是她的上司,格蘭特先生。”
“是的,是的。當然做。”這時,格蘭特撫摩着他的領帶。“我按時看到她的常規審查的結果。”
“嗯?”
格蘭特說話時的樣子就像個子矮小的人要把自己伸直一樣。“當着此時此刻在場的人的面,我泄露一個同事的審查結果不大妥當。”
“那你就給我們簡單談一談吧!”
“我不……”
“格蘭特先生,我建議你要麽讓錢特裏女士離開這個房間,要麽繼續談下去。”M咆哮着說,“就按邦德上校建議的那樣談一談。簡單地談談,提綱挈領地談談,好不好?”
格蘭特不無慍怒地嘆息一聲。“好吧!”他實際上不是咬着牙說的,但說出來卻跟咬着牙說差不多。
“現年35歲;25歲參加外交使團考試後進入本局;在劍橋各種現代語言考試中獲第一名;無兄弟姐妹;父母在前往新英格蘭與朋友共度聖誕節途中死於泛美全球航空公司悲慘的飛機爆炸事件;無明顯的政治傾嚮;基本清白。”
“有男朋友嗎?”
“現在沒有,沒有男朋友。”
“那麽有女朋友嗎?”
“邦德上校,她過去愛的是異性,如果這是你正想問的,我就告訴你吧!”
“我剛纔沒想這樣問,但知道她愛的是異性,這也是好的。你說,現在沒有男朋友,確切含義是什麽?”
格蘭特躊躇了好一會兒纔回答:“她曾訂過婚。前一個月左右,關係破裂了。”
“那麽她的未婚夫怎麽樣?他變心了嗎?”
“他對愛情執着得很!”
“哪個局的?”
“既不是我們局的,也不是你們局的。”
“你想把他的事告訴我嗎?”
“我認為那是不明智的。”
“對!謝謝你,格蘭特先生。”邦德站了起來。“我聽得夠多了。我估計我離開這裏去伯爾尼之前還有許多事要做……”
M打了一下手勢,示意他再坐下來,然後轉過身,朝着格蘭特和錢特裏說道:“你們可以告訴你們局長,這件事將得到有效而審慎的處理。”他用右手打了一下手勢,使人毫不懷疑,這一次手勢的意思是,來訪者該走了。
當他動了動手臂,莫尼彭尼小姐就對這個老頭子所打的隱蔽信號作出了反應,出現在門口。
“莫尼彭尼,我們的朋友現在要離開了,你最好陪着他們離開這幢大樓。”
格蘭特的臉色顯得怒氣衝衝,難以抑製;而錢特裏則似乎對M露骨的無禮指示安之若素,好像那是她應該忍受的正常冷遇的一部分一樣。
他們一離開辦公室M就輕衊地哼一聲,開心地笑着。“詹姆斯,對我們的姐妹局我總感到詫異。”現在,他似乎顯得和藹可親了。
“別相信格蘭特。”邦德望着門,抿着嘴冷冷地一笑。“至於錢特裏,她對這樁謀殺案感到心煩意亂。格蘭特約束她,不讓她多說話。我懷疑他寧願獨自來這裏。先生,肯定遺漏了什麽,沒有說出來。”
“沒有說出來的多着呢,夥計!多着呢!別相信希臘人會帶禮物,也別相信五科的人會來求助。把全部情況說出來他們受不了。馬奇姑娘有些事他們是不想告訴我們的。你可要留神你的背後,詹姆斯。如果格蘭特在瑞士暗地裏刁難你,我是一點也不會感到奇怪的。因此,你得小心。”他開始裝煙斗,用力把煙草摁下去。“你走之前要知道兩件事。首先,沒有方便的班機去伯爾尼,你要坐專機去,該機正停在諾恩霍爾特機場等候。”所謂“專機”是皇傢空軍擁有的老式的霍支西德利125型第700係列的噴氣機,全機漆成白色,機身和機尾均有環球國際財團的標志。M小心翼翼,衹有在絶對必要的時候纔使用這架飛機。自從俄國咄咄逼人的威脅後撤後,他認為使用這架飛機太惹眼了。“順便提一提,你是作為一個悲傷欲絶的親戚前往的。馬奇姑娘衹有個年邁的姑媽,住在伯明翰,你冒充她的第二個侄子。要是五科的人監視你,你就回到我這裏來。他們要是異想天開,就會像裝滿木桶的猴子,千方百計捉弄你。現在……”他開始給他的部下作一些關於瑞士行動的具體指示。
同一天下午瑞士時間5點鐘,專機在跑道上滑行,一直滑行到伯爾尼國際機場主跑道的終點。邦德匆匆步入機場主樓。
移民部門的工作像往常一樣認真而有效,經過檢查後,他進入候機廳,把結實的豬皮服裝袋提起來,甩上肩膀,眼睛迅速溜着一排整齊的轎車司機舉起的馬糞紙製的牌子,尋找他自己的名字。
M把他的關係人的名字告訴了他。“弗雷迪埃·馮·格魯塞。我從來也沒有見過這個夥計,但他是個叫‘馮’的人,很可能是個令人難以忍受的可厭傢夥,一看見就想踢他一腳的諂上欺下的勢利鬼。瑞士人的臉皮有多厚你是知道的,詹姆斯。”
沒有司機舉着找邦德的牌子,因此他再往大廳深處走。快要走到詢問臺時,他聽到深沉、悅耳的女人聲音在他的耳畔私語:“是詹姆斯·邦德嗎?”
他聞到了錢納爾香水淡淡的幽香,於是轉過身來,發現他所盯着的是雙炯炯有神、碧緑的大眼睛。
“邦德先生,我是弗雷迪埃·馮·格魯塞。”她的手被他的手緊緊握住。她優雅的風度是時髦雜志插頁畫像以外所罕見的。“我的真實名字是弗雷德裏卡·馮·格魯塞,但我的親密朋友都叫我弗莉剋。”
“可以把我看作親密的朋友嗎?”這是句唐突的開場白,但是,她的話着實使他透不過氣來,顯得不知所措。
她展顔大笑,似乎有錠真銀子在空中閃閃發光。“噢,我們有可能成為非常密切的朋友的,邦德先生,我可以叫你詹姆斯嗎?”
“你愛叫什麽就叫什麽好了,沒關係。”兩秒鐘後,他意識到自己的話是當真了。她就是叫他為“傻瓜”,他也會報之愉快的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