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邊的太陽即將落山,留下一道金色的餘輝。黃昏投下的陰影象海浪一般在裏奇獲路上延伸。潛伏在花園裏的級蟀和青蛙開始齊聲鳴唱,歡迎黑夜降臨。
此時此刻,這條僅有半英裏長、被金斯頓的人們稱作“富豪之路”的裏奇獲路上顯得十分安靜。寬寬的街道上幾乎沒有任何行人。空氣中彌漫着陣陣醉人的花香。半小時後,隨着住在那些高大的公寓裏的富翁們下班回傢,這條路就會變得車水馬竜,熱鬧起來。
在牙買加,裏奇荻路堪稱首屈一指,既是牙買加的公園街,也是金斯頓的皇傢花園.牙買加的許多“頭面”人物就住在路旁那些高大而古老的建築裏。每幢房子的四周都是方圓幾英畝的草地,布滿了名貴的樹林和珍奇花卉。對於住在這裏的人來說,這條筆直的大道無疑是他們忙碌了一天後的一片清靜緑洲。大道頂端嚮左拐,是金斯頓的王宮區,牙買加總督和他的傢人就住在那裏。
在這群富麗堂皇的建築東側,有一座二層的小樓,每一層象環繞着一道乳白色的外廓。樓前有一條小路,通嚮草地上的網球場,在網球場上每天都有人灑水。這裏就是金斯頓有名的社交場所——皇后俱樂部。
當然,在現代的牙買加,任何地方都難保永久清靜涼爽。說不定哪一天,皇后俱樂部的玻璃會被砸得稀爛,整個建築被燒成一片廢墟。但是在現在的情況下,俱樂部還算是一片樂土,不僅經營有方,而且還供應整個加勒比海地區最出色的食品和甜酒。
有一段時間,四輛高級小轎車幾乎每天晚上都停在俱餘部外面。車主都是牙買加的知名人士,專門到這裏來打橋牌,從下午五點開始,一直打到午夜。這四位有身份大人物是:加勒比防務司令;金斯頓刑事法庭的著名律師;金斯頓大學的數學教授和名義上為加勒比防務軍的分區指揮官但真實身分卻是英國情報部門在當地的負責人約翰·斯特蘭格韋。
六點十五分,逐漸熱鬧起來的裏奇蒙路的街頭上出現了三個穿得破爛不堪的盲人乞丐,佝僂着身子,使他們本來很高大的身材並不顯得很突出。他們互相尾隨着。領頭的戴着一副墨鏡,左手拄着根子,上面挂着一個鋁碗。他好象還能看清一點東西,其餘兩個則完全閉着眼睛,依次把右手搭在前面一個人的肩上。他們三人都沒有開口說話,看上去象是在小心地用手中的白木棍探路,路面上發出篤篤的聲響。
本來,三個瞎子出現在金斯頓的街頭並不值得大驚小怪,因為這一帶常有一些身患殘疾的人在街頭遊蕩,衹不過他們很少出現在裏奇蒙路這條豪華而寧靜的街道上。然而不該出現的人現在卻出現了,而且令人詫異的是,他們都是黃種人和黑人的混血兒,這樣的混血現象本身就非同尋常>不過,並沒有人去干涉他們。值三個盲人慢慢地摸到了那四輛汽車跟前
俱樂部的橋牌間裏,四輛豪華車的主人正儲在興頭上。斯特蘭格韋正敏捷地發着牌。“一百磅支票,’他說道:“再加九十磅零頭!”然後他看了看表,站起身來說:“對不起,我得出去一會兒,過二十分鐘回來。比爾,你叫點酒來,我付帳。不過不許趁我不在的時候偷看我的牌,那些牌可是都作了記號的。”
這個被稱作比爾的,是一位陸軍准將,他歪着腦袋,打趣地說:“快點回來,壞傢夥,你總是在關鍵時候掃大傢的興。”說着,他按響身邊的電鈴,然後伸手把牌攬到跟前。
斯特蘭格韋快步走出去後,剩下的三個人便懶慵地靠着椅子背。服務員輕輕地走過來,詢問他們要喝些什麽。他們各自要了喜愛的飲料,還替斯特蘭格韋叫了一杯威士忌和一杯水。
對斯特蘭格韋這樣莫名其妙地突然中斷牌局,他們已經習以為常,而且知道,一到六點一刻左右,他就會離席而去。斯特蘭格韋本人從不解釋他去何處,為何要去。他們也從不過問。
過了二十分鐘,斯特蘭格韋仍然沒有回來,看來這次等的時間會更長一些。難怪剛纔他那麽大方地請客。飲料送上來了,剩下的三人衹好就着飲料一邊聊天,一邊等待。
他們當然不知道這實際上是斯特蘭格韋一天中最重要的時刻,他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用電臺嚮倫敦的情報局總部報告。通常情況下,聯絡的時間是當地時間六點半。如果發生了意外情況,例如突然患病或離開本地,他必須在事前和事後及時嚮總部報告。如果六點半他未能聯絡上,那麽七點正他就改用“藍色”呼叫,七點半則改用“紅色”呼叫。如果在這幾個時間裏總部都沒有接到他的信號,就意味着他這裏發生了意外,這時設在倫敦總部的第三處就會馬上查明原因,采取措施。
不過,斯特蘭格韋一直進行得很順利,因此還從來沒有使用過“藍色”或“紅色”的呼叫信號。每天下午六點一刻,他從皇后俱樂部出發,開車前往藍山。不一會兒,他進入藍山,把車停在一座外表看上去十分普通的平房前,下車,回過頭仔細觀察,看看是否有可疑人物跟蹤到這裏。六點二十五分,他穿過大廳,打開辦公室後門上的鎖,過去後從裏面鎖上。除了斯特蘭格韋外,房子裏還有一位年輕的姑娘,名叫瑪麗·特魯泊。她曾是斯特蘭格韋的秘書,因為工作出色,現在已成為這個情報站僅次於斯特蘭格韋的第二號人物。每當斯特蘭格韋到達時,總是看見她頭戴耳機,端坐在電臺前,白皙而豐滿的大腿上放着一臺微型打字機。她把電臺調到14兆周的頻率,然後不停地嚮總部呼叫。斯特蘭格韋進來之後,就立即坐在她身旁,戴上另一隻耳機開始工作。這個時候是六點二十八分。這種固定不變的程序,他從來沒有打破過。他的按照鐵一般的規律安排自己的日程,從沒有想到這種近乎僵死的規律後面往往潛伏着巨大的危機。
從外表上看,斯特蘭格韋給人的印象很不錯。他身材瘦長,右眼上面長着一顆黑痣,走起路來輕快有力、穩健灑脫。這時他已從皇后俱樂部的側門穿出來,躍下臺階,來到走廊上。晚風迎面拂來,使他想起許多美好的往事。他四處打量了一下,沒有發現什麽異常,於是三步並着兩步地跨上了裏奇蒙路。他聳聳肩,不為人覺察地笑了笑,腳步不由自主地加快了。
突然,他看見三個盲人乞丐正沿着人行道慢慢地嚮他靠來,離他大約還有二十碼的距離。他估計,在他到達汽車停留地點時,可能正好碰上這幾個瞎子。果不出所料。他順手掏出一枚硬幣投進乞丐的碗裏。“噶,他們怎麽全是混血兒?”斯特蘭格韋在心中嘀咕着,“這可是件大怪事。”
“謝謝您,先生。”領頭的那個乞丐說道。“願上帝保佑您。”其餘兩個也隨聲附和:“願上帝保佑您!”
斯特蘭格韋沒有理會他們,掏出車鑰匙,彎腰準備開門。他隱約感到有點不對勁,背後好象隱藏着殺機,正要回頭.三個乞丐突然從後面猛撲上來,沒等他有所反應,三根拐杖便對準他的腦袋狠狠打去。他一聲都沒哼出來,就慢慢地栽倒在地。三個乞丐看着他,自始至終一言不發。
過了兩分鐘,從東邊飛快開過來一輛破舊的卡車,車上堆了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三個乞丐立即把斯特蘭格韋的屍體塞進車廂,然後鑽進去,“砰”地一聲關上車門。上車後,他們立即從車廂裏抓起一件早已準備好的黑色大衣,往身上一套,同時在頭上扣上一項黑色的高筒呢帽。那些討飯用的傢什早已被棄置一邊。
開卡車的司機也是一個混血黑人。他漫不經心地從座位上回過頭來,看了一眼。
“快,開車,夥計,快!”領頭的那個傢夥一邊惡狠狠地喊着,一邊看了看表,六點二十分,前後纔五分鐘,就把他料理完畢,真是幹淨利落。
卡車以時速三十英裏的速度嚮着藍山飛馳而去,車身在崎嶇的彎路上不停地顛簸。
“WXN呼叫……WWW,請回答,WXN呼叫……”
這是瑪麗·特魯泊正在與總部聯絡。她右手按在插頭上,以使聲音更清楚。表上的指針已指嚮六點二十八分,通常斯特蘭格韋一分鐘以前就該到了。特魯泊小姐相信,他一定已經在路上,也許再過幾分鐘他的腳步聲就會傳來,然後是他的開門聲,然後他會坐在自己身旁,一邊拿起耳機,一邊溫柔地說;“噢,瑪麗,實在抱歉,我那可憐的寶貝車又拋錨了。”再不就說:“嘿,這些警察真該死,又在半路上給我找麻煩。”特魯泊不由自主地摘下耳機,望着窗外。
不一會兒,特魯泊再次呼叫:“WXN呼叫……WWW請回答…”
又過了一分鐘,斯特蘭格韋仍然沒有到,她隱隱地覺得事情不大對勁,心裏惴惴不安,腦子裏迅速地轉動着各種應急手段:破壞電臺?燒毀文件?她站起身來,感到事情越來越嚴重,渾身緊張得抖起來。“不,不!一定要鎮靜,他會來的。至少我要等到倫敦方面的指示。”她掏出手絹來揩指頭上的汗水,再一看表,六點三十分。
大廳裏傳來了腳步聲。“噢,上帝!他終於來了,”她高興得在胸前畫了個十字。這下可以放心了,用不了幾秒鐘,斯特蘭格韋就會來到她的身旁。
這時倫敦總部也聯絡上了。耳機裏傳來總部的呼叫:“www呼叫,**N,你聽見了嗎?請回答。”
大廳裏的腳步聲已經到了門口。特魯泊現在沒有什麽疑問了,她平靜地嚮倫敦回話:“聽見了,你的聲音很清楚,聽見了,你的……哎喲!”
她的腳上被什麽東西狠狠砸了一下,疼得她大叫一聲。她往下一看,原來是那把挂在門上的鐵鎖。她急忙回過頭,天哪,站在門口的根本不是斯特蘭格韋,而是一個身材高大的黑人,黑中帶黃的臉上,一雙眼睛恐怖地斜歪着,正把黑洞洞的槍口對準她。
“啊!”她尖叫一聲,還未等她作出其它反應,“砰、砰、砰”,她的胸口已連遭了三槍。
她倒在椅子旁邊,耳機從她的頭上滑下來,掉在旁邊的地板上,裏面還響着倫敦總部的呼叫:“WXN,請回答……”呼叫聲越來越弱,終於停止了。房間裏以無它聲,衹有特魯布拉小姐流血的胸口上偶爾噴出的氣泡聲。
兇手走出門外,提進來一隻箱子,上面寫着“烈性炸藥”。他把箱子放在地板上,拿出兩個很大的錢包,把錢包裏的錢都灑在特魯泊的屍體上。然後,他打開保險櫃,取出密件。最後,他把炸藥箱放到桌子下面,從從容容地把導火索拉到客廳裏。當他把一切都弄妥當之後,便小心翼翼地點燃了導火索,然後迅速地跑出這間屋子,穿過馬路,鑽進了那輛裝着斯特蘭格韋屍體的卡車。卡車立即起動,嚮莫納水庫方向急駛而去。
兩分鐘後,一聲巨響和一股濃煙徹底摧毀了英國情報局設在牙買加的加勒比情報站。
此時此刻,這條僅有半英裏長、被金斯頓的人們稱作“富豪之路”的裏奇獲路上顯得十分安靜。寬寬的街道上幾乎沒有任何行人。空氣中彌漫着陣陣醉人的花香。半小時後,隨着住在那些高大的公寓裏的富翁們下班回傢,這條路就會變得車水馬竜,熱鬧起來。
在牙買加,裏奇荻路堪稱首屈一指,既是牙買加的公園街,也是金斯頓的皇傢花園.牙買加的許多“頭面”人物就住在路旁那些高大而古老的建築裏。每幢房子的四周都是方圓幾英畝的草地,布滿了名貴的樹林和珍奇花卉。對於住在這裏的人來說,這條筆直的大道無疑是他們忙碌了一天後的一片清靜緑洲。大道頂端嚮左拐,是金斯頓的王宮區,牙買加總督和他的傢人就住在那裏。
在這群富麗堂皇的建築東側,有一座二層的小樓,每一層象環繞着一道乳白色的外廓。樓前有一條小路,通嚮草地上的網球場,在網球場上每天都有人灑水。這裏就是金斯頓有名的社交場所——皇后俱樂部。
當然,在現代的牙買加,任何地方都難保永久清靜涼爽。說不定哪一天,皇后俱樂部的玻璃會被砸得稀爛,整個建築被燒成一片廢墟。但是在現在的情況下,俱樂部還算是一片樂土,不僅經營有方,而且還供應整個加勒比海地區最出色的食品和甜酒。
有一段時間,四輛高級小轎車幾乎每天晚上都停在俱餘部外面。車主都是牙買加的知名人士,專門到這裏來打橋牌,從下午五點開始,一直打到午夜。這四位有身份大人物是:加勒比防務司令;金斯頓刑事法庭的著名律師;金斯頓大學的數學教授和名義上為加勒比防務軍的分區指揮官但真實身分卻是英國情報部門在當地的負責人約翰·斯特蘭格韋。
六點十五分,逐漸熱鬧起來的裏奇蒙路的街頭上出現了三個穿得破爛不堪的盲人乞丐,佝僂着身子,使他們本來很高大的身材並不顯得很突出。他們互相尾隨着。領頭的戴着一副墨鏡,左手拄着根子,上面挂着一個鋁碗。他好象還能看清一點東西,其餘兩個則完全閉着眼睛,依次把右手搭在前面一個人的肩上。他們三人都沒有開口說話,看上去象是在小心地用手中的白木棍探路,路面上發出篤篤的聲響。
本來,三個瞎子出現在金斯頓的街頭並不值得大驚小怪,因為這一帶常有一些身患殘疾的人在街頭遊蕩,衹不過他們很少出現在裏奇蒙路這條豪華而寧靜的街道上。然而不該出現的人現在卻出現了,而且令人詫異的是,他們都是黃種人和黑人的混血兒,這樣的混血現象本身就非同尋常>不過,並沒有人去干涉他們。值三個盲人慢慢地摸到了那四輛汽車跟前
俱樂部的橋牌間裏,四輛豪華車的主人正儲在興頭上。斯特蘭格韋正敏捷地發着牌。“一百磅支票,’他說道:“再加九十磅零頭!”然後他看了看表,站起身來說:“對不起,我得出去一會兒,過二十分鐘回來。比爾,你叫點酒來,我付帳。不過不許趁我不在的時候偷看我的牌,那些牌可是都作了記號的。”
這個被稱作比爾的,是一位陸軍准將,他歪着腦袋,打趣地說:“快點回來,壞傢夥,你總是在關鍵時候掃大傢的興。”說着,他按響身邊的電鈴,然後伸手把牌攬到跟前。
斯特蘭格韋快步走出去後,剩下的三個人便懶慵地靠着椅子背。服務員輕輕地走過來,詢問他們要喝些什麽。他們各自要了喜愛的飲料,還替斯特蘭格韋叫了一杯威士忌和一杯水。
對斯特蘭格韋這樣莫名其妙地突然中斷牌局,他們已經習以為常,而且知道,一到六點一刻左右,他就會離席而去。斯特蘭格韋本人從不解釋他去何處,為何要去。他們也從不過問。
過了二十分鐘,斯特蘭格韋仍然沒有回來,看來這次等的時間會更長一些。難怪剛纔他那麽大方地請客。飲料送上來了,剩下的三人衹好就着飲料一邊聊天,一邊等待。
他們當然不知道這實際上是斯特蘭格韋一天中最重要的時刻,他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用電臺嚮倫敦的情報局總部報告。通常情況下,聯絡的時間是當地時間六點半。如果發生了意外情況,例如突然患病或離開本地,他必須在事前和事後及時嚮總部報告。如果六點半他未能聯絡上,那麽七點正他就改用“藍色”呼叫,七點半則改用“紅色”呼叫。如果在這幾個時間裏總部都沒有接到他的信號,就意味着他這裏發生了意外,這時設在倫敦總部的第三處就會馬上查明原因,采取措施。
不過,斯特蘭格韋一直進行得很順利,因此還從來沒有使用過“藍色”或“紅色”的呼叫信號。每天下午六點一刻,他從皇后俱樂部出發,開車前往藍山。不一會兒,他進入藍山,把車停在一座外表看上去十分普通的平房前,下車,回過頭仔細觀察,看看是否有可疑人物跟蹤到這裏。六點二十五分,他穿過大廳,打開辦公室後門上的鎖,過去後從裏面鎖上。除了斯特蘭格韋外,房子裏還有一位年輕的姑娘,名叫瑪麗·特魯泊。她曾是斯特蘭格韋的秘書,因為工作出色,現在已成為這個情報站僅次於斯特蘭格韋的第二號人物。每當斯特蘭格韋到達時,總是看見她頭戴耳機,端坐在電臺前,白皙而豐滿的大腿上放着一臺微型打字機。她把電臺調到14兆周的頻率,然後不停地嚮總部呼叫。斯特蘭格韋進來之後,就立即坐在她身旁,戴上另一隻耳機開始工作。這個時候是六點二十八分。這種固定不變的程序,他從來沒有打破過。他的按照鐵一般的規律安排自己的日程,從沒有想到這種近乎僵死的規律後面往往潛伏着巨大的危機。
從外表上看,斯特蘭格韋給人的印象很不錯。他身材瘦長,右眼上面長着一顆黑痣,走起路來輕快有力、穩健灑脫。這時他已從皇后俱樂部的側門穿出來,躍下臺階,來到走廊上。晚風迎面拂來,使他想起許多美好的往事。他四處打量了一下,沒有發現什麽異常,於是三步並着兩步地跨上了裏奇蒙路。他聳聳肩,不為人覺察地笑了笑,腳步不由自主地加快了。
突然,他看見三個盲人乞丐正沿着人行道慢慢地嚮他靠來,離他大約還有二十碼的距離。他估計,在他到達汽車停留地點時,可能正好碰上這幾個瞎子。果不出所料。他順手掏出一枚硬幣投進乞丐的碗裏。“噶,他們怎麽全是混血兒?”斯特蘭格韋在心中嘀咕着,“這可是件大怪事。”
“謝謝您,先生。”領頭的那個乞丐說道。“願上帝保佑您。”其餘兩個也隨聲附和:“願上帝保佑您!”
斯特蘭格韋沒有理會他們,掏出車鑰匙,彎腰準備開門。他隱約感到有點不對勁,背後好象隱藏着殺機,正要回頭.三個乞丐突然從後面猛撲上來,沒等他有所反應,三根拐杖便對準他的腦袋狠狠打去。他一聲都沒哼出來,就慢慢地栽倒在地。三個乞丐看着他,自始至終一言不發。
過了兩分鐘,從東邊飛快開過來一輛破舊的卡車,車上堆了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三個乞丐立即把斯特蘭格韋的屍體塞進車廂,然後鑽進去,“砰”地一聲關上車門。上車後,他們立即從車廂裏抓起一件早已準備好的黑色大衣,往身上一套,同時在頭上扣上一項黑色的高筒呢帽。那些討飯用的傢什早已被棄置一邊。
開卡車的司機也是一個混血黑人。他漫不經心地從座位上回過頭來,看了一眼。
“快,開車,夥計,快!”領頭的那個傢夥一邊惡狠狠地喊着,一邊看了看表,六點二十分,前後纔五分鐘,就把他料理完畢,真是幹淨利落。
卡車以時速三十英裏的速度嚮着藍山飛馳而去,車身在崎嶇的彎路上不停地顛簸。
“WXN呼叫……WWW,請回答,WXN呼叫……”
這是瑪麗·特魯泊正在與總部聯絡。她右手按在插頭上,以使聲音更清楚。表上的指針已指嚮六點二十八分,通常斯特蘭格韋一分鐘以前就該到了。特魯泊小姐相信,他一定已經在路上,也許再過幾分鐘他的腳步聲就會傳來,然後是他的開門聲,然後他會坐在自己身旁,一邊拿起耳機,一邊溫柔地說;“噢,瑪麗,實在抱歉,我那可憐的寶貝車又拋錨了。”再不就說:“嘿,這些警察真該死,又在半路上給我找麻煩。”特魯泊不由自主地摘下耳機,望着窗外。
不一會兒,特魯泊再次呼叫:“WXN呼叫……WWW請回答…”
又過了一分鐘,斯特蘭格韋仍然沒有到,她隱隱地覺得事情不大對勁,心裏惴惴不安,腦子裏迅速地轉動着各種應急手段:破壞電臺?燒毀文件?她站起身來,感到事情越來越嚴重,渾身緊張得抖起來。“不,不!一定要鎮靜,他會來的。至少我要等到倫敦方面的指示。”她掏出手絹來揩指頭上的汗水,再一看表,六點三十分。
大廳裏傳來了腳步聲。“噢,上帝!他終於來了,”她高興得在胸前畫了個十字。這下可以放心了,用不了幾秒鐘,斯特蘭格韋就會來到她的身旁。
這時倫敦總部也聯絡上了。耳機裏傳來總部的呼叫:“www呼叫,**N,你聽見了嗎?請回答。”
大廳裏的腳步聲已經到了門口。特魯泊現在沒有什麽疑問了,她平靜地嚮倫敦回話:“聽見了,你的聲音很清楚,聽見了,你的……哎喲!”
她的腳上被什麽東西狠狠砸了一下,疼得她大叫一聲。她往下一看,原來是那把挂在門上的鐵鎖。她急忙回過頭,天哪,站在門口的根本不是斯特蘭格韋,而是一個身材高大的黑人,黑中帶黃的臉上,一雙眼睛恐怖地斜歪着,正把黑洞洞的槍口對準她。
“啊!”她尖叫一聲,還未等她作出其它反應,“砰、砰、砰”,她的胸口已連遭了三槍。
她倒在椅子旁邊,耳機從她的頭上滑下來,掉在旁邊的地板上,裏面還響着倫敦總部的呼叫:“WXN,請回答……”呼叫聲越來越弱,終於停止了。房間裏以無它聲,衹有特魯布拉小姐流血的胸口上偶爾噴出的氣泡聲。
兇手走出門外,提進來一隻箱子,上面寫着“烈性炸藥”。他把箱子放在地板上,拿出兩個很大的錢包,把錢包裏的錢都灑在特魯泊的屍體上。然後,他打開保險櫃,取出密件。最後,他把炸藥箱放到桌子下面,從從容容地把導火索拉到客廳裏。當他把一切都弄妥當之後,便小心翼翼地點燃了導火索,然後迅速地跑出這間屋子,穿過馬路,鑽進了那輛裝着斯特蘭格韋屍體的卡車。卡車立即起動,嚮莫納水庫方向急駛而去。
兩分鐘後,一聲巨響和一股濃煙徹底摧毀了英國情報局設在牙買加的加勒比情報站。
三星期後,倫敦。
每年的三月,天氣最糟糕,每天都少不了彌漫的大霧、大西洋颳過來的八級大風、劈頭蓋腦的冰雹以及沒完沒了的雨。上班的人們步履沉重,一步一步地在滑溜溜的人行道上嚮前挪動,他們的臉上也和天氣一樣,愁雲滿布。
幾乎每個人都覺得這種日子倒黴透頂,甚至連局長也不例外,儘管他從來不承認發生的事情與壞天氣有任何關係。當他那輛老式的“黑色幽靈”轎車停在攝政公園門口時,冰雹正下得一陣緊似一陣。局長拉起衣領,把脖子全遮住,左躲右閃,快步繞到汽車另一側,對司機說道:“我今天不需要用車了,史密斯,你把車開回去吧。晚上我乘地鐵回傢。另外,警衛車也不必來了。”
“是,先生。”司機答應道。他看着局長轉過身去,腳踏着泥濘的路面,頭頂着冰雹穩步走嚮情報局大樓。史密斯喜歡從背後觀察別人走路的姿勢。他像一個好奇的大孩子,興趣盎然地一直註視着局長的背影消失在大樓裏,纔慢慢開車離去。
局長先生乘電梯上了八樓,然後穿過一道長長的走廊,走進自己的辦公室。他關上房門,把脫下來的大衣和帽子挂在衣架上,然後用一張藍色的手絹仔細地抹了抹臉。從表面上看,他在專心緻志地處理身上的清潔衛生,而實際上他正在思考着一項重要的事情。他緩緩踱到他那張寬大的辦公桌前坐下,伸手打開對講電話。
“是我,莫尼彭尼小姐,請對一下暗號。好,聽着,你放下手上的工作,立即與詹姆士·莫洛尼取得聯絡。他大概在聖·瑪麗教堂。你告訴他,我要在半小時內見到007。順便把斯特蘭格韋的檔案材料帶來。”
揚聲器裏傳來“是,先生”的回答,局長關上了開關。
局長坐在辦公桌前,緩緩地往煙斗裏填着煙絲。臉上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秘書把他要的檔案材料送了進來,可他卻一聲不吭,甚至連看都沒看她一眼。他一直凝視着窗外,煙斗在他手上倒來倒去。
桌上放着四部電話。這時,專用電話上的黃色燈亮了。局長拿起黑色電話的聽筒,“是莫洛尼嗎?你來這兒五分鐘,行嗎?”
“六分鐘也可以,”這位博學幽默的神經病學家在電話裏答道,“你是不是又要邀請我並進午餐呀?”
“今天不行,”局長忙說.“我想和你談談我手下的那個人,就是你一直負責治療的那個人。我聽說昨天你已經允許他出院了。他已經康復了嗎?我是說能執行任務了嗎?”
電話裏一陣沉默。過了好一會兒,莫洛尼的聲音纔傳來,“是的,從生理上講,他已經完全康復,腿上的傷口已愈合,也沒有留下什麽後遺癥。不過有一點,先生,他依然神經高度緊張。你自己也清楚,你給你的手下人加的負擔有多重。你最好讓他先完成一件輕鬆點的任務。你說過,這些年來他受的罪可不少啊。”
“這我清楚,不過他得到的補償也不少。這麽說,他已經完全康復了。”
“當然。不過你這次又準備派他去哪兒呢?”
“牙買加,讓他到那裏休假一個星期。放心好了,我不會虧待他的。這對他來說,是一件非常輕鬆愉快的事。”局長說完,開心地笑了。
莫洛尼深深吸了口氣說;“如此說來,他又得把腦袋挂在腰帶上了。”他頓了一下,忽然轉變話題:“局長先生,你聽說過一種新藥品嗎?”
“什麽藥品?”局長顯得很感興趣。
“麻痹液,”莫洛尼一字一頓地說道:“其原料是從北海道的一種魚的精子裏提煉出來的。據說日本人發明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使用過這種藥品。後來聽說俄國人也掌握了這項技術。這種藥品一旦註入人體,一分鐘內就能使人全身麻痹。”
“太好了,這算得上是醫學奇跡。”局長十分興奮,說了聲“再見,”然後挂上了電話。
有兩樣東西在局長面前放着,一個是那衹一直沒有點燃的煙斗,另外就是一本紅色的機密檔案,封皮上寫着“加勒比情報站”,緊靠下面是兩個人的名字;斯特蘭格韋和特魯泊。他看着檔案袋,表情莊重嚴肅。
專用電話的緑燈亮了,局長按下開關說,“請講。”
“007來了,局長。”
“讓他送來。另外,叫阿穆爾五分鐘後來見我。”
局長說完,往椅子上一靠,終於點燃了煙斗。他深深地吸了一日,仰起頭,讓輕煙徐徐嚮上飄去,而眼睛卻始終盯着房門。
門開了。詹姆斯·邦德走了進來。他先輕輕地關上門,然後一直朝局長的辦公桌旁走來、不等主人吩咐,使自己坐下了。
“早上好,007。”
“你好,先生。”
接下來彼此無話。局長不停地把煙斗在嘴上換來倒去,偶爾發出一點輕微的響聲。邦德則默默地註視着他的上司。
煙斗在局長的嘴角上又繞了一圈。他終於深深地吸了一日,然後徐徐地噴出去。他們兩人之間立刻布上了一道白色的煙幕。煙霧漸漸散盡,邦德發現自己正對着一雙深沉的眼睛,目光犀利明亮,好象要洞穿人的肺腑。迎接這樣的目光本身就是一種考驗,膽量、勇氣、智慧,成功或失敗,都會淋漓盡致地顯露在這道目光下。邦德依然一動不動,臉上仍是開始的那副神態,但他心中明白,一定發生了重要的事情。
局長把火柴放到紅色的桌面上,嚮後仰起身子,兩衹手交叉起來放在腦後。
“近來感覺還好嗎?想不想再回到我這兒來?”
“很好,先生,我很願意回來。”
“上次那件事請你有何感想?也許你吃了點皮肉之苦。我已經派人對你進行了調查,這你大概也知道。參謀長那兒有你的檔案材料,不過我還是想先聽聽你自己的想法。”
局長的語氣冷淡,一副公事公辦的派頭。
邦德對此不以為然,“不,我沒什麽可說的。那件事情對我來說,衹不過象晚飯吃得倒胃口一樣。都怪我自己不小心,讓那該死的女人靠近了我,否則就不會有這檔幹事了。我衹是感到遺憾。”
“的確如此,”局長嚮前撐起身子,從頭上拿下雙手,按在桌子上,看着邦德,溫和地說:“你太麻痹,以致5!火燒身。要不是我早有準備,也許你連槍都弄丟了。你說,你現在回想起來是不是還有點後怕?”
邦德突然變得倔犟起來,眼睛緊緊地盯着局長。過了好一會兒,他纔回答道:“不,先生,我一點也不後怕。”
“哦。不管怎樣,我們打算給你換一支槍,要知道這是為你着想。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我當然明白,”邦德固執地說:“不過,我已經用慣了現在這支槍,非常喜歡它。況且遇到緊急情況時,用哪種槍對我來說都無所謂。”
“你這麽講,我不能同意。不過也沒有必要為此進行爭論。現在要解决的問題是給你換一支什麽樣的槍。”局長俯身拿起電話,“阿穆爾來了嗎?讓他進來。”
局長直了直身子,繼續說道:“007,也許你還不知道,阿穆爾·布思羅伊德少校是全世界最出類拔萃的輕武器製造專傢。我相信過不了多久你就會認同這種觀點的。”
門開了,走進來一個短小精悍、滿頭亂發的男人,一直來到邦德的身旁。邦德擡起頭來,打量着來者,覺得他的面孔很陌生,但是那雙透着光芒的灰色眼睛他卻好象在哪裏見到過。那個人漫不經心地掃了邦德一眼,然後轉嚮局長,語調極其冷漠地說,“早晨好,先生。”
“早晨好,阿穆爾,”局長的態度很隨和,“我想打聽幾個問題。首先,我們想知道你覺得二點五毫米的貝蕾達手槍怎麽樣?”
“女人用的槍,先生。”
局長朝邦德揚了一下眉毛。邦德笑了笑,不置可否。
“嗯。還有呢?”局長接着問。
“殺傷力太小,但輕巧方便,造型美觀。更詳細的一些情況,請去問那些女士們。”
“是無聲手槍嗎?”
“不是。我不欣賞無聲手槍,又大又笨,攜帶麻煩,總之缺點太多。當然,名種武器性能不同,但最好不要使用這種殺傷力太小的小論。”
“你認為如何,007?”
邦德聳了一下肩膀;“我不這麽看。十五年來我一直用這種二點五毫米的貝蕾達手槍,非常得心應手,從未出過差錯。當然,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我也用四點五毫米的大口徑手槍。衹要不是執行特殊秘密任務,我傾嚮於使用貝蕾達。”說着,他朝身旁的阿穆爾歪了一下腦袋,“至於無聲手槍,我和你一樣不感興趣,不過有時候卻不得不用它。”
“你這樣非吃苦頭不可。”局長大聲說道,“不就是給你換支槍嘛。你會習慣的。”他皺着眉頭,語氣堅定地說。“就這樣决定了。對不起,007,請你站起來,讓阿穆爾替你檢查一下身體。”
邦德沒好氣地站起來,面對阿穆爾,目光裏滿是怒火,阿穆爾的目光也沒有多大熱情。
阿穆爾繞着邦德轉了一圈,說了聲“請原諒,”便伸手扶了按他的肩膀,又捏了換他的手臂,然後停下來,說;“把你的槍拿出來好嗎?”
邦德從衣袋裏漫漫掏出那支貝蕾達。阿穆爾接過去仔細檢查了一番,又在手中掂了掂,然後把槍放到桌子上。“槍套呢?”
邦德翻了個白眼,脫下外套,把套在肩上的皮槍套往桌子上一扔,然後重新穿好衣服。
阿穆爾把槍裝好,轉身對局長說道:“我想我們應該給他換一支更好的。”他的聲音很短促,可邦德卻覺得很不順耳。他很想發泄心中的不快,但終於還是忍住了,重新坐到椅子上,擡頭望着天花板,懶得答理局長和阿穆爾。
“好吧,阿穆爾,說說你的意見。”
“這個問題很簡單,”阿穆爾行傢似地侃侃而談起來,“幾乎所有手槍的有效射程都在二十五碼左右。相比之下,我認為,首先應選擇沃瑟PPK型七點六五毫米手槍,其次是日本的M-38型。對007來說,用哪一種都行。”
“你的意見呢?”局長嚮邦德問道。
“無所謂,”邦德說道,“既然大的總比小的強,阿穆爾說用哪一種就用哪一種吧。”
“好極了,”阿穆爾大聲說道,“你就使用沃瑟PPK型吧。命中率高,射程遠,便於攜帶。”
“很好,”局長說道,“就這樣决定了。我相信你的眼光一定不錯。去把槍拿來,讓007試試。非常感謝,布思羅伊德少校,你工作得很出色。”
“謝謝,先生,”阿穆爾說完,轉身走出房間。
他們再次陷入沉默。局長靠在椅子上,兩眼出神地望着窗外,好象忘記了邦德的存在。
邦德看了看表,十點了。他的目光落到桌子上的那支槍上面,心頭涌起一股無可名狀的思緒。是呵,這支槍跟隨他十五年了。十五年來,他帶着這支槍走南闖北,周遊世界,出生入死,用它擊斃了多少歹徒,又多少次靠着它死裏逃生。今天就要與它分別了,邦德心中實在依依難捨,他不由自主地嘆了一口長氣。
邦德的嘆氣聲把局長的思緒拉了回來。他滿懷歉意地說,“我很理解你的心情,詹姆斯。但你不得不忍痛割愛,因為我不想看到你在這次任務中用它出麻煩。如果敵人知道你總是帶着同一支槍,那麻煩就大了。你明白我的話嗎?我相信,你比誰都清楚一條好槍對於我們這一行人的重要性。它遠遠勝過你的一隻手或是一條腿,你說是不是?”
邦德開心地笑了:“我完全明白,先生,你不用再作解釋,我很快就會習慣的。”
“那就好。現在我們還是談談眼前的大事吧。情況是這樣的,我想讓你去牙買加執行一項任務。呢,牙買加可是個好地方,陽光明媚,空氣清新,你去那裏執行任務就象度假一樣,還可趁機試試你的新槍。怎麽樣,感興趣嗎?”
邦德心中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他說;“先生,我當然很感興趣,可是…可是……你真放心我去嗎?你覺得我能胜任嗎?”
“當然,”局長說:“我對你完全放心。”
每年的三月,天氣最糟糕,每天都少不了彌漫的大霧、大西洋颳過來的八級大風、劈頭蓋腦的冰雹以及沒完沒了的雨。上班的人們步履沉重,一步一步地在滑溜溜的人行道上嚮前挪動,他們的臉上也和天氣一樣,愁雲滿布。
幾乎每個人都覺得這種日子倒黴透頂,甚至連局長也不例外,儘管他從來不承認發生的事情與壞天氣有任何關係。當他那輛老式的“黑色幽靈”轎車停在攝政公園門口時,冰雹正下得一陣緊似一陣。局長拉起衣領,把脖子全遮住,左躲右閃,快步繞到汽車另一側,對司機說道:“我今天不需要用車了,史密斯,你把車開回去吧。晚上我乘地鐵回傢。另外,警衛車也不必來了。”
“是,先生。”司機答應道。他看着局長轉過身去,腳踏着泥濘的路面,頭頂着冰雹穩步走嚮情報局大樓。史密斯喜歡從背後觀察別人走路的姿勢。他像一個好奇的大孩子,興趣盎然地一直註視着局長的背影消失在大樓裏,纔慢慢開車離去。
局長先生乘電梯上了八樓,然後穿過一道長長的走廊,走進自己的辦公室。他關上房門,把脫下來的大衣和帽子挂在衣架上,然後用一張藍色的手絹仔細地抹了抹臉。從表面上看,他在專心緻志地處理身上的清潔衛生,而實際上他正在思考着一項重要的事情。他緩緩踱到他那張寬大的辦公桌前坐下,伸手打開對講電話。
“是我,莫尼彭尼小姐,請對一下暗號。好,聽着,你放下手上的工作,立即與詹姆士·莫洛尼取得聯絡。他大概在聖·瑪麗教堂。你告訴他,我要在半小時內見到007。順便把斯特蘭格韋的檔案材料帶來。”
揚聲器裏傳來“是,先生”的回答,局長關上了開關。
局長坐在辦公桌前,緩緩地往煙斗裏填着煙絲。臉上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秘書把他要的檔案材料送了進來,可他卻一聲不吭,甚至連看都沒看她一眼。他一直凝視着窗外,煙斗在他手上倒來倒去。
桌上放着四部電話。這時,專用電話上的黃色燈亮了。局長拿起黑色電話的聽筒,“是莫洛尼嗎?你來這兒五分鐘,行嗎?”
“六分鐘也可以,”這位博學幽默的神經病學家在電話裏答道,“你是不是又要邀請我並進午餐呀?”
“今天不行,”局長忙說.“我想和你談談我手下的那個人,就是你一直負責治療的那個人。我聽說昨天你已經允許他出院了。他已經康復了嗎?我是說能執行任務了嗎?”
電話裏一陣沉默。過了好一會兒,莫洛尼的聲音纔傳來,“是的,從生理上講,他已經完全康復,腿上的傷口已愈合,也沒有留下什麽後遺癥。不過有一點,先生,他依然神經高度緊張。你自己也清楚,你給你的手下人加的負擔有多重。你最好讓他先完成一件輕鬆點的任務。你說過,這些年來他受的罪可不少啊。”
“這我清楚,不過他得到的補償也不少。這麽說,他已經完全康復了。”
“當然。不過你這次又準備派他去哪兒呢?”
“牙買加,讓他到那裏休假一個星期。放心好了,我不會虧待他的。這對他來說,是一件非常輕鬆愉快的事。”局長說完,開心地笑了。
莫洛尼深深吸了口氣說;“如此說來,他又得把腦袋挂在腰帶上了。”他頓了一下,忽然轉變話題:“局長先生,你聽說過一種新藥品嗎?”
“什麽藥品?”局長顯得很感興趣。
“麻痹液,”莫洛尼一字一頓地說道:“其原料是從北海道的一種魚的精子裏提煉出來的。據說日本人發明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使用過這種藥品。後來聽說俄國人也掌握了這項技術。這種藥品一旦註入人體,一分鐘內就能使人全身麻痹。”
“太好了,這算得上是醫學奇跡。”局長十分興奮,說了聲“再見,”然後挂上了電話。
有兩樣東西在局長面前放着,一個是那衹一直沒有點燃的煙斗,另外就是一本紅色的機密檔案,封皮上寫着“加勒比情報站”,緊靠下面是兩個人的名字;斯特蘭格韋和特魯泊。他看着檔案袋,表情莊重嚴肅。
專用電話的緑燈亮了,局長按下開關說,“請講。”
“007來了,局長。”
“讓他送來。另外,叫阿穆爾五分鐘後來見我。”
局長說完,往椅子上一靠,終於點燃了煙斗。他深深地吸了一日,仰起頭,讓輕煙徐徐嚮上飄去,而眼睛卻始終盯着房門。
門開了。詹姆斯·邦德走了進來。他先輕輕地關上門,然後一直朝局長的辦公桌旁走來、不等主人吩咐,使自己坐下了。
“早上好,007。”
“你好,先生。”
接下來彼此無話。局長不停地把煙斗在嘴上換來倒去,偶爾發出一點輕微的響聲。邦德則默默地註視着他的上司。
煙斗在局長的嘴角上又繞了一圈。他終於深深地吸了一日,然後徐徐地噴出去。他們兩人之間立刻布上了一道白色的煙幕。煙霧漸漸散盡,邦德發現自己正對着一雙深沉的眼睛,目光犀利明亮,好象要洞穿人的肺腑。迎接這樣的目光本身就是一種考驗,膽量、勇氣、智慧,成功或失敗,都會淋漓盡致地顯露在這道目光下。邦德依然一動不動,臉上仍是開始的那副神態,但他心中明白,一定發生了重要的事情。
局長把火柴放到紅色的桌面上,嚮後仰起身子,兩衹手交叉起來放在腦後。
“近來感覺還好嗎?想不想再回到我這兒來?”
“很好,先生,我很願意回來。”
“上次那件事請你有何感想?也許你吃了點皮肉之苦。我已經派人對你進行了調查,這你大概也知道。參謀長那兒有你的檔案材料,不過我還是想先聽聽你自己的想法。”
局長的語氣冷淡,一副公事公辦的派頭。
邦德對此不以為然,“不,我沒什麽可說的。那件事情對我來說,衹不過象晚飯吃得倒胃口一樣。都怪我自己不小心,讓那該死的女人靠近了我,否則就不會有這檔幹事了。我衹是感到遺憾。”
“的確如此,”局長嚮前撐起身子,從頭上拿下雙手,按在桌子上,看着邦德,溫和地說:“你太麻痹,以致5!火燒身。要不是我早有準備,也許你連槍都弄丟了。你說,你現在回想起來是不是還有點後怕?”
邦德突然變得倔犟起來,眼睛緊緊地盯着局長。過了好一會兒,他纔回答道:“不,先生,我一點也不後怕。”
“哦。不管怎樣,我們打算給你換一支槍,要知道這是為你着想。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我當然明白,”邦德固執地說:“不過,我已經用慣了現在這支槍,非常喜歡它。況且遇到緊急情況時,用哪種槍對我來說都無所謂。”
“你這麽講,我不能同意。不過也沒有必要為此進行爭論。現在要解决的問題是給你換一支什麽樣的槍。”局長俯身拿起電話,“阿穆爾來了嗎?讓他進來。”
局長直了直身子,繼續說道:“007,也許你還不知道,阿穆爾·布思羅伊德少校是全世界最出類拔萃的輕武器製造專傢。我相信過不了多久你就會認同這種觀點的。”
門開了,走進來一個短小精悍、滿頭亂發的男人,一直來到邦德的身旁。邦德擡起頭來,打量着來者,覺得他的面孔很陌生,但是那雙透着光芒的灰色眼睛他卻好象在哪裏見到過。那個人漫不經心地掃了邦德一眼,然後轉嚮局長,語調極其冷漠地說,“早晨好,先生。”
“早晨好,阿穆爾,”局長的態度很隨和,“我想打聽幾個問題。首先,我們想知道你覺得二點五毫米的貝蕾達手槍怎麽樣?”
“女人用的槍,先生。”
局長朝邦德揚了一下眉毛。邦德笑了笑,不置可否。
“嗯。還有呢?”局長接着問。
“殺傷力太小,但輕巧方便,造型美觀。更詳細的一些情況,請去問那些女士們。”
“是無聲手槍嗎?”
“不是。我不欣賞無聲手槍,又大又笨,攜帶麻煩,總之缺點太多。當然,名種武器性能不同,但最好不要使用這種殺傷力太小的小論。”
“你認為如何,007?”
邦德聳了一下肩膀;“我不這麽看。十五年來我一直用這種二點五毫米的貝蕾達手槍,非常得心應手,從未出過差錯。當然,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我也用四點五毫米的大口徑手槍。衹要不是執行特殊秘密任務,我傾嚮於使用貝蕾達。”說着,他朝身旁的阿穆爾歪了一下腦袋,“至於無聲手槍,我和你一樣不感興趣,不過有時候卻不得不用它。”
“你這樣非吃苦頭不可。”局長大聲說道,“不就是給你換支槍嘛。你會習慣的。”他皺着眉頭,語氣堅定地說。“就這樣决定了。對不起,007,請你站起來,讓阿穆爾替你檢查一下身體。”
邦德沒好氣地站起來,面對阿穆爾,目光裏滿是怒火,阿穆爾的目光也沒有多大熱情。
阿穆爾繞着邦德轉了一圈,說了聲“請原諒,”便伸手扶了按他的肩膀,又捏了換他的手臂,然後停下來,說;“把你的槍拿出來好嗎?”
邦德從衣袋裏漫漫掏出那支貝蕾達。阿穆爾接過去仔細檢查了一番,又在手中掂了掂,然後把槍放到桌子上。“槍套呢?”
邦德翻了個白眼,脫下外套,把套在肩上的皮槍套往桌子上一扔,然後重新穿好衣服。
阿穆爾把槍裝好,轉身對局長說道:“我想我們應該給他換一支更好的。”他的聲音很短促,可邦德卻覺得很不順耳。他很想發泄心中的不快,但終於還是忍住了,重新坐到椅子上,擡頭望着天花板,懶得答理局長和阿穆爾。
“好吧,阿穆爾,說說你的意見。”
“這個問題很簡單,”阿穆爾行傢似地侃侃而談起來,“幾乎所有手槍的有效射程都在二十五碼左右。相比之下,我認為,首先應選擇沃瑟PPK型七點六五毫米手槍,其次是日本的M-38型。對007來說,用哪一種都行。”
“你的意見呢?”局長嚮邦德問道。
“無所謂,”邦德說道,“既然大的總比小的強,阿穆爾說用哪一種就用哪一種吧。”
“好極了,”阿穆爾大聲說道,“你就使用沃瑟PPK型吧。命中率高,射程遠,便於攜帶。”
“很好,”局長說道,“就這樣决定了。我相信你的眼光一定不錯。去把槍拿來,讓007試試。非常感謝,布思羅伊德少校,你工作得很出色。”
“謝謝,先生,”阿穆爾說完,轉身走出房間。
他們再次陷入沉默。局長靠在椅子上,兩眼出神地望着窗外,好象忘記了邦德的存在。
邦德看了看表,十點了。他的目光落到桌子上的那支槍上面,心頭涌起一股無可名狀的思緒。是呵,這支槍跟隨他十五年了。十五年來,他帶着這支槍走南闖北,周遊世界,出生入死,用它擊斃了多少歹徒,又多少次靠着它死裏逃生。今天就要與它分別了,邦德心中實在依依難捨,他不由自主地嘆了一口長氣。
邦德的嘆氣聲把局長的思緒拉了回來。他滿懷歉意地說,“我很理解你的心情,詹姆斯。但你不得不忍痛割愛,因為我不想看到你在這次任務中用它出麻煩。如果敵人知道你總是帶着同一支槍,那麻煩就大了。你明白我的話嗎?我相信,你比誰都清楚一條好槍對於我們這一行人的重要性。它遠遠勝過你的一隻手或是一條腿,你說是不是?”
邦德開心地笑了:“我完全明白,先生,你不用再作解釋,我很快就會習慣的。”
“那就好。現在我們還是談談眼前的大事吧。情況是這樣的,我想讓你去牙買加執行一項任務。呢,牙買加可是個好地方,陽光明媚,空氣清新,你去那裏執行任務就象度假一樣,還可趁機試試你的新槍。怎麽樣,感興趣嗎?”
邦德心中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他說;“先生,我當然很感興趣,可是…可是……你真放心我去嗎?你覺得我能胜任嗎?”
“當然,”局長說:“我對你完全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