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布朗/著
譯者序
丹·布朗(Dan Brown)是美國當今最著名的暢銷書作傢之一。2003年3月出版的《達·芬奇密碼》創造了一個書市奇跡,旋風般地橫掃了美國各大暢銷書榜,至今全球銷量已超過800萬册。丹·布朗也憑這部小說而大紅大紫。
丹·布朗出生於美國一個中産階級家庭,從小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埃剋塞特鎮長大,在阿默斯特學院和菲利普·埃剋塞特學院度過了大學生涯,畢業之後留在菲利普·埃剋
塞特學院教授英語。布朗的父親是一位知名的數學教授(曾榮獲美國總統奬),母親則是一位宗教音樂傢。受父母的影響,布朗從小就對宗教和科學産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的妻子布萊斯則是一位藝術史學家和畫傢,為布朗的創作提供了很多靈感和幫助,是他生活的忠實伴侶及事業的得力助手。為幫助丈夫寫《達·芬奇密碼》這部小說,布萊斯曾經多次陪同他前往法國巴黎盧浮宮博物館進行實地研究與調查。丹·布朗早年曾在西班牙的塞維利亞大學專門學習過藝術史,良好的家庭環境以及獨特的個人經歷,無疑為他日後的小說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深厚的文化底藴再加上他本人對破譯密碼及秘密組織的濃厚興趣,使他的文學創作註定要走一條高雅與通俗相結合的道路。他大膽而巧妙地將宗教、歷史、藝術、符號學等領域的知識揉進他的小說中,可以說,丹·布朗淵博的知識是跟他的傢人和生活環境分不開的。迄今為止,除了風靡全球的《達·芬奇密碼》之外,丹·布朗還創作了《數字城堡》(Digital
Fortress)、《圈套》(Deception Point)、《天使與魔鬼》(Angels
& Demons)三部小說,可以說本本都叫座。
說起來,這位暢銷書作傢從事小說創作實屬無心插柳。據他本人講,在大學讀書的時候,他幾乎沒讀過幾本當代小說,看的基本都是經典著作。1994年,他在塔希提島度假,在海灘上無意中發現了一本謝爾頓的《末日追殺》。他花幾小時讀完之後,認為自己也能寫這種小說。度假回傢後,他就開始動筆創作他的第一部小說《數字城堡》,最終該書於1996年付梓出版。
丹·布朗的處女作——《數字城堡》是一部高科技驚險小說,探討了公民隱私與國傢安全之間的矛盾。當年出版後旋即成為美國暢銷電子書第一名,長達15周之久。“信息時代的恐怖主義”是該書的一個主題。
在信息時代,各國間諜、恐怖分子開始通過互聯網傳遞情報,但是為了使電子郵件不被他人截獲,他們紛紛給自己的郵件加上了密碼。為了從網絡上獲得重要情報,世界上最為隱秘的情報部門——美國國傢安全局(NSA)斥巨資建造了一臺可以破解密碼的機器——萬能解密機。這臺超級電腦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破解任何密碼,因而幫助NSA挫敗了無數恐怖分子的陰謀,避免了戰爭的爆發。儘管建造這個龐然大物的初衷是監視和破譯間諜和恐怖分子的電子郵件,但它同樣也能截獲所有普通人的私人電子郵件。這個世界已沒有隱私和秘密可言!出於對這種公然侵犯人類隱私的行為的不滿,國傢安全局前程序設計師遠誠友加推出了“數字城堡”,公開聲稱它是具有不可破解密碼的加密軟件,這個為“誰來監視這些監視者”而憂心的日本人嚮美國國傢安全局發起了挑戰。遠誠友加要求國傢安全局嚮世人宣佈萬能解密機的存在,否則他就采取特別行動。不幸的是,遠誠友加在西班牙意外死亡,而刻有口令的戒指卻神秘失蹤了。大學教授、語言學家戴維·貝剋不經意中捲入到國安局的特殊工作中,遭到一個神秘殺手的追殺,兩人鬥智鬥勇,玩起了貓捉老鼠的遊戲,足跡遍及塞維利亞的大街小巷。國安局的首席密碼破解專傢蘇珊·弗萊切是貝剋的未婚妻,就在貝剋被派去西班牙的時候,蘇珊被緊急召回總部。她的上司國安局副局長斯特拉思莫爾告訴蘇珊一個驚人的消息:
戰無不勝的超級電腦萬能解密機遇上了不可破解的密碼——數字城堡。斯特拉思莫爾讓蘇珊查出遠誠友加同夥的真實身份。隨後,蘇珊目睹了一個又一個令人震驚的秘密、謊言和背叛,她發現自己不僅是在為她的國傢而戰,而且是為了她的生命和她所愛的人而戰……
《數字城堡》情節緊張,懸念不斷,讓人有一種欲罷不能的閱讀快感。小說推出之後,好評如潮,《出版傢周刊》就曾評論說,“在這個節奏緊湊、合情合理的故事裏,布朗將善與惡的界綫模糊化了,使愛國者和偏執狂都能陶醉其中”。作品的語言簡潔而精確,但包含的思想卻是復雜、深刻而又動人的。作者對信息時代個人隱私所面臨的危機的探討發人深省。魯迅曾說我國清代著名長篇小說《鏡花緣》的作者李汝珍是“以小說見才學者”。李汝珍確實“博學多通”,韻學雜藝、星卜象維等無不精通。美國當代作傢丹·布朗正是這樣一個“
博學多才”之人。他的小說不光是集謀殺、恐怖、偵探、解密、懸疑、追捕、言情等各種暢銷因素於一身,還融各種文化符號和當代高新科技於一體。特別是在《數字城堡》中,作者在密碼學、數學和電腦、網絡等諸多方面的知識可以說展露得淋漓盡致。作者將大量的時下人們關註的信息有機地引入作品之中,巧妙地運用到高潮迭起的情節裏面,不留任何斧鑿痕跡,可謂妙手天成,取得了很好的閱讀效果,從多種角度滿足了不同人群的閱讀期待。該小說成功之處還在於作傢在作品裏註入了全新的創作理念,從而打破了嚴肅小說與通俗小說的界限。它集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既具有“將‘亦真亦幻’變得‘真假難辨’”帶有強烈浪漫主義傾嚮的晚期後現代主義小說的某些鮮明特徵,同時又具有故事引人入勝,情節扣人心弦等通俗小說的一般屬性,因此雅俗共賞。另外,簡潔明快的語言也為它增色不少。這些與衆不同的特點既成就了這部優秀的作品,也奠定了作傢創作的基本風格,同時還預示了嚴肅小說與通俗小說逐漸合流的趨勢。
朱振武 2004年8月於上海心遠齋
譯者序
丹·布朗(Dan Brown)是美國當今最著名的暢銷書作傢之一。2003年3月出版的《達·芬奇密碼》創造了一個書市奇跡,旋風般地橫掃了美國各大暢銷書榜,至今全球銷量已超過800萬册。丹·布朗也憑這部小說而大紅大紫。
丹·布朗出生於美國一個中産階級家庭,從小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埃剋塞特鎮長大,在阿默斯特學院和菲利普·埃剋塞特學院度過了大學生涯,畢業之後留在菲利普·埃剋
塞特學院教授英語。布朗的父親是一位知名的數學教授(曾榮獲美國總統奬),母親則是一位宗教音樂傢。受父母的影響,布朗從小就對宗教和科學産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的妻子布萊斯則是一位藝術史學家和畫傢,為布朗的創作提供了很多靈感和幫助,是他生活的忠實伴侶及事業的得力助手。為幫助丈夫寫《達·芬奇密碼》這部小說,布萊斯曾經多次陪同他前往法國巴黎盧浮宮博物館進行實地研究與調查。丹·布朗早年曾在西班牙的塞維利亞大學專門學習過藝術史,良好的家庭環境以及獨特的個人經歷,無疑為他日後的小說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深厚的文化底藴再加上他本人對破譯密碼及秘密組織的濃厚興趣,使他的文學創作註定要走一條高雅與通俗相結合的道路。他大膽而巧妙地將宗教、歷史、藝術、符號學等領域的知識揉進他的小說中,可以說,丹·布朗淵博的知識是跟他的傢人和生活環境分不開的。迄今為止,除了風靡全球的《達·芬奇密碼》之外,丹·布朗還創作了《數字城堡》(Digital
Fortress)、《圈套》(Deception Point)、《天使與魔鬼》(Angels
& Demons)三部小說,可以說本本都叫座。
說起來,這位暢銷書作傢從事小說創作實屬無心插柳。據他本人講,在大學讀書的時候,他幾乎沒讀過幾本當代小說,看的基本都是經典著作。1994年,他在塔希提島度假,在海灘上無意中發現了一本謝爾頓的《末日追殺》。他花幾小時讀完之後,認為自己也能寫這種小說。度假回傢後,他就開始動筆創作他的第一部小說《數字城堡》,最終該書於1996年付梓出版。
丹·布朗的處女作——《數字城堡》是一部高科技驚險小說,探討了公民隱私與國傢安全之間的矛盾。當年出版後旋即成為美國暢銷電子書第一名,長達15周之久。“信息時代的恐怖主義”是該書的一個主題。
在信息時代,各國間諜、恐怖分子開始通過互聯網傳遞情報,但是為了使電子郵件不被他人截獲,他們紛紛給自己的郵件加上了密碼。為了從網絡上獲得重要情報,世界上最為隱秘的情報部門——美國國傢安全局(NSA)斥巨資建造了一臺可以破解密碼的機器——萬能解密機。這臺超級電腦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破解任何密碼,因而幫助NSA挫敗了無數恐怖分子的陰謀,避免了戰爭的爆發。儘管建造這個龐然大物的初衷是監視和破譯間諜和恐怖分子的電子郵件,但它同樣也能截獲所有普通人的私人電子郵件。這個世界已沒有隱私和秘密可言!出於對這種公然侵犯人類隱私的行為的不滿,國傢安全局前程序設計師遠誠友加推出了“數字城堡”,公開聲稱它是具有不可破解密碼的加密軟件,這個為“誰來監視這些監視者”而憂心的日本人嚮美國國傢安全局發起了挑戰。遠誠友加要求國傢安全局嚮世人宣佈萬能解密機的存在,否則他就采取特別行動。不幸的是,遠誠友加在西班牙意外死亡,而刻有口令的戒指卻神秘失蹤了。大學教授、語言學家戴維·貝剋不經意中捲入到國安局的特殊工作中,遭到一個神秘殺手的追殺,兩人鬥智鬥勇,玩起了貓捉老鼠的遊戲,足跡遍及塞維利亞的大街小巷。國安局的首席密碼破解專傢蘇珊·弗萊切是貝剋的未婚妻,就在貝剋被派去西班牙的時候,蘇珊被緊急召回總部。她的上司國安局副局長斯特拉思莫爾告訴蘇珊一個驚人的消息:
戰無不勝的超級電腦萬能解密機遇上了不可破解的密碼——數字城堡。斯特拉思莫爾讓蘇珊查出遠誠友加同夥的真實身份。隨後,蘇珊目睹了一個又一個令人震驚的秘密、謊言和背叛,她發現自己不僅是在為她的國傢而戰,而且是為了她的生命和她所愛的人而戰……
《數字城堡》情節緊張,懸念不斷,讓人有一種欲罷不能的閱讀快感。小說推出之後,好評如潮,《出版傢周刊》就曾評論說,“在這個節奏緊湊、合情合理的故事裏,布朗將善與惡的界綫模糊化了,使愛國者和偏執狂都能陶醉其中”。作品的語言簡潔而精確,但包含的思想卻是復雜、深刻而又動人的。作者對信息時代個人隱私所面臨的危機的探討發人深省。魯迅曾說我國清代著名長篇小說《鏡花緣》的作者李汝珍是“以小說見才學者”。李汝珍確實“博學多通”,韻學雜藝、星卜象維等無不精通。美國當代作傢丹·布朗正是這樣一個“
博學多才”之人。他的小說不光是集謀殺、恐怖、偵探、解密、懸疑、追捕、言情等各種暢銷因素於一身,還融各種文化符號和當代高新科技於一體。特別是在《數字城堡》中,作者在密碼學、數學和電腦、網絡等諸多方面的知識可以說展露得淋漓盡致。作者將大量的時下人們關註的信息有機地引入作品之中,巧妙地運用到高潮迭起的情節裏面,不留任何斧鑿痕跡,可謂妙手天成,取得了很好的閱讀效果,從多種角度滿足了不同人群的閱讀期待。該小說成功之處還在於作傢在作品裏註入了全新的創作理念,從而打破了嚴肅小說與通俗小說的界限。它集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既具有“將‘亦真亦幻’變得‘真假難辨’”帶有強烈浪漫主義傾嚮的晚期後現代主義小說的某些鮮明特徵,同時又具有故事引人入勝,情節扣人心弦等通俗小說的一般屬性,因此雅俗共賞。另外,簡潔明快的語言也為它增色不少。這些與衆不同的特點既成就了這部優秀的作品,也奠定了作傢創作的基本風格,同時還預示了嚴肅小說與通俗小說逐漸合流的趨勢。
朱振武 2004年8月於上海心遠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