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论坛>> 科幻小说>> kuāng Ni Kuang   zhōng guó China   xiàn dài zhōng guó   (1935niánwǔyuè30rì)
错变
  自序
  错变这个故事的构思与报上登载的一则消息有关。
  世界之大,每天都可能有一些令匪夷所思之至的消息,表面上看来,这种消息绝对的荒
  诞不经,但如果认真想一想的话,又似乎存在着许多的可能。
  许多许多年以前,人们遇到不可解的问题时,便幻想许多的神话对其进行解释,神话于
  是也就成了科学幻想小说的先驱。
  然而到了今天,人变得懒了起来,不再愿意幻想了,凡遇到不可解的问题,或冠之为迷
  信,或斥之为荒唐,诸不知,最荒唐的是人类失去了幻想的天性。
  我早在《玩具》那个故事中就曾预言,人类越来越懒于幻想的结果是大脑一天比一天退
  化,最终成了只能依赖于电脑生存的废物,并且沦落为电脑的玩具。
  那时,有许多人将我的这种想法斥之为危言耸听,而神话的消失,不是人类懒于思想的
  一个很好的证明?
  这是扯到与此毫不相关的事情上去了。
  但惹要说些有这个故事有关的,那也实在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因为想说的,该说的,
  全都在故事中说了出来,一看就能明白。
  最后,我只是想说一句,错变这个故事与其他所有卫斯理故事一样,只是一个幻想故
  事,但是,幻想故事是不是可能客观存在?
  我们的生活中,有错变这种事吗?
  我相信是有的,你以为呢?
  第一部:灵异幼女
  第二部:怪异妊娠
  第三部:前生的记忆
  第四部:白素的新朋友
  第五部:预知能力
  第六部:催眠术的失败
  第七部:多多要去阴间
  第八部:幽灵夜访
  第九部:她的前生还活着
  第十部:小镇上的灵媒
  第十一部:无功而返
第一部:灵异幼女
  这个故事发生的时候较早一些,如果看过《成仙》那个故事的话,在故事一开始谈我和白素由外地回来,然后坐在书房里谈论着一个非常奇特的特然后,就接到了周游的电话,说是温宝裕出了事,要我去救他。
  我和白素回到家的时候,没有看到红绫,便问过老蔡,老蔡说红绫跟MBY在一起,说是有一件什么非常奇特的事需要研究一下,并且给我们留下了张字条,说是多则三五天,少则一两天就会回来。可是,她所说的时间已然过去,人没有回来,却来了这样一个电话。
  因为我们知道红绫是与温宝裕在一起的,所以自然会问起红绫的情形,可是,那个打电话来的周游却说不知道。
  温宝裕需要我们去救他,而跟他在一起的红绫却不知道,这种情形让人无法理解,当时,我们就感到红绫和温宝裕定是遭到了什么不测,便连夜赶到了周游的天一庄园。
  这里所说的一段,正是《成仙》那个故事的开始,同时,也是现在我要讲的这个故事的结束。
  说了上面的一大段,看起来是些废话,其实一点都不废。
  上面那段话至少说明一点,现在我正要讲的故事,发生的时间很早,至少比《成仙》、《求死》以及《大阴谋》等几个故事要早,但整理的时间却较晚。
  我之所以将一个发生较早的故事放了很长时间才来整理,当然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后面自然会谈到。
  上面的一大段话,还有一层意思,因为卫斯理故事已经出了一百多部,有些读者在给我的来信中提出一个问题,说是对各个故事之间前后的时间脉络不是很清楚。这种不清楚当然有着许多因素,其中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读者并非按照一定的顺序买到这些书,即使买到之后,也不一定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读,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当然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我并不是将每个故事所发生的时间介绍得很清楚。
  当然,要完全搞清楚这一点,那也不是一件难事,将全部故事读过一遍,自然就清楚了,如果我必须在每一个故事的开始都来一个全面介绍,那就实在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必须要有极大的篇幅。用极大的篇幅来介绍这些,对那那些非常了解卫斯理故事的朋友来说,是极不公正的。
  因此,我仅仅只是简略地提一提。
  言归正传,却说这个故事的开始。
  这个故事的开始是因为白素应邀到去一个朋友家作客,这个朋友是她一个早期的朋友,有许多年没有来往了。
  近来,白素的心境逐渐平静,虽然对许多事仍有着极浓厚的兴趣,但亲自出马的时候是较以前大大地少了,于是,交朋结友,就成了她日常的一件大事。
  那天,她忽然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这个朋友因为厌倦了人世的嘈杂,与丈夫一起在一个宗教色彩极浓的国家里隐居。既然是隐居,当然就不会住在大城市里,所谓大隐隐于市,那只不过是一种说法,那些真正厌倦了城市喧哮的人,总是会找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过着自认为宁静的生活。
  这一对夫妇正是如此,他们隐居的那个地方,实际上风景极佳,甚至可以说远离现代文明,是一处绝对清静无为之地。
  这一对夫妇与外界至少有三十年时间没有通过讯息,他们的亲人和朋友,都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这当然是因为他们不愿与外界联络的缘故。但是,最近他们遇到了一点麻烦的事情,而这件事对于他们来说,绝对属于不可解的,无论是用他们的现代社会中所获得的知识,还是用他们隐居期间所研究的佛学知道,都无法解释这件事,这件事简直可以说怪异之极,同时,也让他们惊诧至极,更进一步是恐惧至极。
  因为最根本的原因,这件事涉及他们的一个亲人。
  当然,因为这对夫妇一直都是隐居着的,他们并不希望别人能够知道他们现在的情形,如果不是因为有了那件诡异的异,他们也一定不会找到白素。正因为这样的原因,我在这里不便写出他们的来。不直接写出来并不等于他们就没有,所有的地球人,都有着自己的名字,他们当然也有,熟悉早期卫斯理记述的朋友,一定曾经熟悉这一对夫妇,因为某些特别的事,他们在卫斯理的故事中出现过。但在这一次出现时,我还是愿意尊重他们的意愿,将真名隐去。
  我现在只能告诉诸位,这一个男的,叫楼清,这一个女的,则叫秋林,这是一对极其恩爱的夫妻,早些年,他们与白素着着非常密切的交往,与我也曾是有过接触的,但后来却忽然从人世间消失了似的,没有任何人知道他们的踪迹。如果不是他们忽然来了那一通电话,我们本来会以为在有生之年,再也不可能见到这一对夫妇了。
  电话是秋林打来的,当时白素正好在家,她们之间有过较长时间的交谈。
  秋林告诉白素,为了打这个电话,她可以说费尽周折,先是骑着大象翻过两座山,然后又坐一种非常原始的车辆走了一百多公里,再换乘一部较好的长途汽车来到城市里。她之所以要如此,并非因为她要保密,而是她住的地方可算是与世隔绝,根本就不通电话,别说不通电话,就是与现代生活有关的一切,全都没有。所以,她要跟白素打这个电话,可以说是做了很长时间的准备。
  当天晚上,我回到家里,白素便将这件事告诉我。
  我说:“我原以为楼清夫妇在什么地方成了仙,却原来是躲到了这样一个清静之地,他们倒是会找。”
  白素说:“他们有难处,需要我们去帮一帮他们。”
  他们有难处,我们当然要帮,这样的朋友,不帮是说不过去的,但当时我手头上正有事在忙着,分身乏术,便对白素说:“是不是你先去看一看情形,等我忙完了手头上的事,再去与你会合?”
  我这样说当然有一种考虑,说不定等我忙完了手头上的事,白素早已将那边的事处理好了,那也就没有了我出手的必要。从另一种意义上说,让白素前去,似乎是再合适不过,一方面,我相信就是再难的事,她也一定能够应付,我去不去都一样,另一方面,那样的地方风景绝佳,空气清新,她去生活一段时间,定会大有益处。是以我鼓励她独自前去。
  白素听我如此说,似乎面有难色。
  我当然明白她的意思,秋林为了给她打一个电话,尚且舟车劳顿,这样的一趟旅行,就算终点是一片绝佳的仙境所在,但在途中也定然不会愉快,更可能要吃许多苦头。如果是早些年,这样的旅行对她来说,当然不算是一回事,可现在毕竟已经不再年轻,身体是大不如从前,是否能够经得起折腾,实在是一件难说的事。别等她颠颠簸簸到了目的地,人却已经累倒了。如果真是那样的话,原本是去帮朋友的,反倒成了朋友的负担。
  如果是我能与她一起去,那当然是再好没有。
  但是,我的确是一时抽不出时间,但朋友的事又非常之急,没理由再拖下去。
  我想了想,便对白素说:“有一个办法,你可以去找一下蓝丝。”
  大降头师蓝丝是温宝裕的未婚妻,也是我们的朋友加亲戚,是卫斯理故事中几个出场较频繁的人物之一。蓝丝除了她所在的苗疆与秋林隐居的地方在地理位置上较近以外,没有任何联络,这件事似乎完全不关她的事,我却在这时候提到了她。换了别人,定然不会知道我的用意。
  白素毕竟不一样,她与我之间,已经达到了心灵共通的程度,大多数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眼神而不是语言便能够直接交流。
  她听了我的话,当然立即就明白了我的意思。
  我们的外星朋友杜令带着他的唐朝美女金月亮回他的星球时,给我们留下了一架性能超绝的直升飞机,因为这架飞机的性能太好,地球之上,几十年内根本不可能出现这样的设计,如果将其带到文明社会,定会引起足够的麻烦,所以,我们便将这架飞机留在苗疆。
  我此时提到蓝丝,正是要白素去找她,然后利用这架飞机去见秋林。
  白素略想了一想,便道:“看来,也只能如此了。”
  我知道,她如此说是心中还没有放弃与我同行的念头,我故意装着没听懂,不理她。
  我故意不理她,除了我确然是有事分不开身以外,还有一个较重要的考虑,那件让楼清夫妇感到困惑骇异的事,在电话中虽然无法向白素讲得更清楚,却也讲了一个大概。这个大概是涉及他们家一个最小的孩子,如今才五岁,许多怪异的事,就发生在这个才五岁的小女孩身上。而我认为,一个才五岁的女孩,就算有什么怪异的事,也可能是什么转世灵童之类,这种事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名叫五散的喇嘛,转世在一个偏远的小岛上,变成了一个小女孩。在我看来,那件事与楼清夫妇所遇到的事,不知要奇特多少倍,因为在那件事中,五散喇嘛的圆寂地和转世地相隔万里,而且需要漂洋过海,当然是奇特之至。而楼清夫妇所处的地方虽然是在一处人亦罕至的深山中,但那毕竟还是一个佛光普照之地,家中出现一个转世灵童,即便这个转世灵童是个女儿身,却也不能算是一件特别的事。
  我如此说,相信朋友们定然能够理解,因为我一生经历的怪事实在在可以说是太多,而现在这件事,因为与我以前曾接触过更加怪异的事相比,实在不能算是怪异,所以不太放在心上。
  可是,我绝对没有料到,这件事比我上面所介绍的那个五散喇嘛转世的事,不知要怪异多少。其中有许多我原本该想到的事,却是没有想到,或者正如白素所说的一样,大概是由于年龄的关系,不再像年轻时那样肯动脑筋去想了,所以才会得出一个极其错误的结论。
  当时,我如果认真想一想的话,就应该想到几个问题,第一,楼清夫妇在山中隐居多年,多年来,他们可以说是在清静修为,研究最多的问题当然是佛学经典,转世这件事,原是佛学中一件非常平常的事,家中出现一个转世灵童,对于他们来说,绝对不会大惊小怪;第二,他们所在的国家,正是佛祖诞生并传教的地方,虽然佛教后来向四周传播的时候有了许多的发展,且还出现了一些相互的影响,而他们的隐居地,也可以说正是这种相互影响的交接点,在他们身边出现任何怪异的事,都是有可能的,并且根本不会引起他们的诧异或者惊恐。
  如果真有一件什么事引起了他们的诧异惊恐的话,那么,这件事定然是他们无法用现代实用科学以及佛教知识解释的事,这原是最简单的道理,而当时我根本就没有想到,或者应该说是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去想。
  实际上正是如此,有关这件事,我后面自然会讲到,在此只是略提一提。
  上面所说,正是我对此事并无多少热心的原因。
  白素不一样,她与楼清夫妇的交往非常早,甚至比我和她之间认识更早,且为些年来,她一直不知道他们的消息,所以,她非常的热心。至少她当时就意识到这件事的特别之处绝对超出我们的想像之外。当时我没有问,她也没有说,后来她才说出来,但那已经是好几个月以后的事了。
  第二天,白素就按我所说的办法到了苗疆,找到蓝丝,等她终于坐上那架直升飞机时,离她出发已经是过了两天。
  这一趟的旅途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白素坐上飞机后,只要将秋林所在的位置的经纬度输入飞机的自动操作系统,别的事她根本就不需要再做,飞机会自动将她送到目的地,唯一的麻烦就是寻找秋林的居住地。
  秋林原在电话中告诉白素,只要她决定了以后,秋林便会在那个小城中等着白素,后来,我们决定驾驶这架直升飞机前往,似乎也可以去那个小城与秋林会面,可转念一想,这架飞机毕竟属于外来飞行物,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其间可能会引起多大的麻烦,谁都无法预料。于是,在秋林再次与白素联系的时候,白素便要她详细说出他们居住地的特征,然后回家去等她。
  楼清夫妇所住之地,真正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那一座山脉,山连着山,很少有人去,他们既不知周围那些山叫什么名字,更不知道那里的经纬度是多少,所能说的,只是一个大概的方位。白素听她如此说,当时就面色一凛,知道要去找他们,确然是一件极难的事。
  秋林在听说她所使用的交通工具是性能极佳的直升飞机之后,高兴地对白素说:“如果是这样,那也就不难了,我家附近就有一块很大的平地,平地的旁边是一个面积不算太大的湖。我回去后,做一面大大的红旗,插在那块平地上,你只要看到了那面红旗,便知道我在下面等你了。”
  白素说:“这个方法极好,你快点回去,我随后就到。”
  表面上看,这个方法确然是极好,但真正做起来,还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其中的关键就是那里的山实在是太多了,山本就是河流湖泊的发源地,所以在多山的地区,也一定多水,在绵延不绝的大山之中,要找到楼清夫妇的住地,实在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
  白素找蓝丝的时候是上午八点左右,她原以为飞行一个小时就可以到达那片山区,然后再花一个小时左右,便能找到目地地,那么,她在上午十点左右便可以与秋林见面了。
  事实上,白素花了差不多三个半小时,才找到了那面红旗。
  当然,这个过程长得出人意表,却也没有任何特别之处,所以略过不提。
  白素当时的飞行高度极高,地球上的人根本就看不到天上有着一架飞机在飞,而且,这架飞机是外星人的设计,有着极为超绝的性能,比如地面上的雷达系统根本无法跟踪。这也就是说,地面上,绝对不可能知道上面有着这样的一架飞机。白素却可以借助飞机上的先进科学仪器看到地面上的情形。
  地面上有一个很大的露营帐篷,帐篷旁边是一支什么杆子,杆子的顶端有着一面红旗。那一面红旗对于在地面上等着她的人来说,已经是够大了,但是白素最初见到那面红旗时,电视屏幕上只不过是一个红色的小点而已。
  白素当然不可能看到地面,这架直升飞机根本就没有向外开的窗户,是全封闭的,她要看清外面的一切,全都借助一种特殊的摄像设备,然后反映在驾驶舱中的几个电视屏上。白素看到那面红旗时,她与目的地的距离还非常远,她操纵仪器,测试了一下红旗所在位置的经纬度,然后进行了相应的调节,飞机便向那块平地飞去。
  另一方面,她调节了摄像设备的焦距,便发现那个帐篷周围有着几个人,这时因为距离的关系,那面红旗在电视屏幕上仅仅只有一颗扭扣般大小,而那些人则小得如同报纸上的一个小号字。
  白素心中知道,这样的高度,下面的人绝对不可能看清楚她所驾驶的飞机,但地面上所出现的情形却让她迷惑不已解,因为她看到似乎有七八个人,全都站在帐篷外面,头都是仰着的,正是在向天上看,其中有一个似乎是个孩子,还伸着一只手指向天上。
  白素心中一愣,暗想,难道他们看到了我?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随着高度的迅速下降,地面上的人也越来越清楚,她调节了焦距以后,竟已经能够分辨出各人的相貌,她看到了楼清和秋林,毕竟是三十多年过去了,他们似乎已经老了(他们比我和白素要大好几岁,似乎应该是六十岁以上的人),而他们身边的另外几个人,显然是他们的孩子,他们的孩子似乎都已经成人。白素此时也已经看清,其中有一个孩子还在不断地用手指着天空,那是一个女孩,年龄极小。以年龄来推算,那或许是楼清夫妇的孙子。正因为那个孩子极小,所以白素此时还不能看清她的面貌,但是那几个大人,倒是可以模糊看清了。
  从这几个人的表情上推测,似乎是那个最小的孩子看到了她的飞机,但其他人却根本不相信她所说的话,是以她才会不断指着天空,而其他人却是一脸迷惑不解的表情。
  当然,这一切都是极短时间内的事,因为飞机下降的速度极快。就在这极短的时间内,白素已经惊异莫名,因为她非常清楚,那个孩子根本就不应该看到她的飞机,而事实上,她似乎又看到了。
  一件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发生了,这本身就说明极不寻常。
  很快,地面上的人可以看到她的飞机了,在看到飞机的那一刻,几个人脸上全都是一种极其怪异的表情,他们并不是继续看着飞机,而是一齐转头去看那个年龄最小的小孩。
  这时,白素已经可以看清那个孩子的脸,她的表情非常平淡,并没有任何的得意,而是一转身,独自玩去了。
  其他人与她的表情绝然不同,他们不再看那个孩子,而是再一次将目光围到天上,接着,白素就看到几个人在向她挥手。
  几分钟后,白素的飞机便降落在那块平地上。
  楼清夫妇和他们的孩子围了过来,表示对白素的欢迎。但只有那个最小的孩子,对此似乎没有任何的热心,她独自坐在不远处的草地上,一脸冷漠地看着这边的热烈。
  白素打开机舱走了出来,秋林便叫了一声,迎向白素,伸手将她搂在怀里。
  秋林搂过她之后,便对她说:“刚才,多多说你来了,我们还不相信,没料到,你真的来了,而且来得竟是这么的快,真让人吃惊。”
  白素暗想:这还能算是快吗?本来,我早在三个小时前就应该到的。
  秋林的孩子非常有礼貌,全都过来与白素打招呼,唯独只有那个最小的女孩,仍然坐在一边。
  楼清在与白素打过招呼之后,便喊那个坐在一边的女孩:“多多,快过来见白姨。”
  白素听了这话,心中暗自打了个突。
  后来,白素向我介绍这段经历,讲到这里的时候,我也是大为吃惊,连忙打断了白素:“什么什么?那个楼清,是不是在深山中生活得太久了,连人情世故也不懂了?”
  白素当然知道我的意思,却故意问道:“他怎么不懂人情世故了?”
  我道:“他们夫妇的年龄比我们大,却也不至于到了成为两辈了,他怎么能够让他的孙子辈喊你白姨呢?如果我的记忆不错,秋林与你一直都是姐妹相称的。三十多年不见,他竟将辈子给搞乱了。”
  白素一笑:“当时,我也这样认为,后来才知道,这里面有一个你怎么都不可能想到的原因。”
  我想了想:“有什么原因?难不成像蓝丝一样,我们最初认识她的时候,一直以为她是我们的晚辈,后来却发现我们竟是同辈不成?”
  白素说:“我说你想不到,就一定是想不到,因为那个多多根本不是他们的孙女。”
  这话就更让我不解了,不是他们的孙女是什么?难道是一个由他们捡来的孩子?像蓝丝一样,从某一处极其神秘的地方,经小溪漂来的?
  白素说:“算了,也不让你猜了,我知道这些年,你的脑子用得越来越少,已经是大不如以前。那个多多原本就是他们的孩子,你说,她不叫我叫姨叫什么?”
  这话将我吓了一大跳:“你开什么玩笑,楼清恐怕已经是快七十岁的人了,就是秋林也在六十岁以上,他们怎么可能有一个五岁的孩子。”
  白素笑了笑,道:“我以为你见的怪事已经够多,天下再不会有什么怪事会让你诧异的。现在看来,接下来发生的事,肯定会让你更加诧异。”
  我问:“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当然是那个五岁小女孩在父亲的要求下走到了白素面前。
  那孩子生得非常美丽,简直可以说是可爱极了。白素见到一个如此可爱的小女孩,便生出了怜爱的念头,想将她抱在怀里,并且亲一亲她。就在这时,那个孩子说了一句让白素莫名其妙的话,以至于一向以才思敏捷著称的白素,有好一段时间没有弄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那个女孩走到她的前面,以一种极其成人化的口气对她说:“我知道你是来干什么的,我也知道你是一个不同于常人的人。可是,我不相信你能够帮我找到我的老公和孩子。”
  白素听了这话,当场瞠目结舌,半句话都说不出来。
  --
第二部:怪异妊娠
  这个小女孩名叫多多,这是白素已经知道的,她还知道这孩子已经五岁,另外,最近有许多怪异的事发生在这个孩子身上,至于那到底是什么事,或者怪异到何种程度,白素还不是十分清楚。
  这个多多对白素说了第一句话,白素便知道,这个孩子的确可以说是怪异莫名。第一,她说话的那种口气,根本就不像是一个五岁的孩子,简直比一个成人还成人化,这一点,她也并不觉得难以理解,因为我也曾接触过这样的孩子,也同样是个女孩,因为那个女孩是五散喇嘛的转世,她身上有着五散喇嘛的记忆,所以说出来的话,看起来是童声童气,却极有思想,因为那思想根本就不是那个孩子的,而是五散喇嘛的。
  或许这个多多也是某个得道高僧的转世,那么,她能以这种口气讲话,也就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了。但是,如果她是某一处得道高人的转世,她的话中就一定应该充满了智慧之光,而这个孩子看起来却像是在胡言乱语。所谓“我不相信你能够帮我找到我的老公和孩子”,这又能算是什么充满知道的话?这似乎只是一个思维不正常的人说出的谵语。
  十分之一秒的惊骇之后,白素马上想到,世上有许多怪异的事,看起来是完全的不可思议,但其实有着非常特别的因果。这样一想,她便不再觉得这孩子有什么怪异之处了,暂且认定她所说的是非常正常的,便说道:“我知道你是多多,今年五岁,对不对?”
  那个女孩说:“我自然是多多,这又不是什么大秘密。”
  这就是白素估计不足了,在她看来,多多只不过是个孩子,是以才会以孩子的口气与她说话,没想到,她说出的话,比成人更成人化。
  白素愣了一愣,马上又定过神来:“你当然也知道,我是来帮你的。”她这句话就已经有了些成人化了。
  多多听了这话,似乎一阵惊喜,问道:“你能送我回去?”
  一个有着非常相貌的孩子,又能说出一种非常成人化的语言,白素立即就喜欢上了这个孩子,因为她并没有看到这块草地上有着房屋,那个帐篷也是临时搭建的,在听到多多说出这句话以后,便马上想到,他们的家离此可能还有一些距离,为了迎接她,他们可能来此已经很长时间,多多已经开始想家了,作为一个孩子来说,这是极正常的事。她于是伸出手来,要抱多多,一面对她说:“多多,阿姨跟你一起回家去,好吗?”
  在白素的心理上,多多只是一个孩子,是以,她在说出这句话时,用的也是孩子的语气,因为她非常喜欢这个孩子,确实也很想抱她一抱。
  可是,她万万没有料到,多多竟然会对她说出一番极其特别的话来。
  多多在白素的手要伸到她面前时,向后退了一步,一脸严肃地对白素说:“你根本不知道我的家在哪里,你怎么跟我一起回去?而且,我也根本就不是小孩子,我为什么要你送我?我没有眼睛看路,没有脚走路不成?”
  白素和多多这样对话的时候,楼清和秋林就站在一边,脸上是尴尬至极的神色,楼清更是失去了镇静,一拉多多的手,恶狠狠地说:“你在白姨面前胡说八道些什么?你再胡说,看我不打你。”
  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来说,这样的话当然是非常见效果的,但是,多多却根本就是无动于衷,她颇为不愤地说:“我哪里胡说八道了?是她自己说要送我回家去,连我自己都不知道我的家在哪里,她怎么知道?她既然不知道我的家在哪里,又怎么送我回去?如果硬要说有人胡说八道的话,那胡说八道的是她而不是我。”
  白素听了这话,更是大为惊异,这孩子的思维竟是极有条理,说她胡言乱语,确然是太冤枉了她。
  楼清见孩子如此说白素,脸上却挂不住,扬起手来,要一巴掌打到她的脸上。
  白素的动作奇怪无比,在楼清的手扬起来,要落却没有落下时,已经伸手将楼清的手抓住:“算了,她还是个孩子。”
  谁知多多根本就不领她的情,反而一脸严肃地对她说:“谁说我是个孩子?我刚才已经告诉了你,我根本不是孩子,而是一个成人,我有自己的家,有自己的老公,有自己的儿女。我是一家之主,你怎么能说我是个孩子?”
  一个五岁的孩子,竟告诉别人说她已经结婚,有了老公,有了儿女,天下哪里会有比这更奇绝的事?而她的话又根本没有半点胡言乱语,一切都说得是那么认真,倒仿佛真有其事似的。任何一个正常人听了她的这些话,一定会认为她是个神经不正常的孩子。
  可是一个不正常的孩子,又怎么能够说出这样的话来?
  听了这样的话,白素自然是诧异莫名,但她毕竟是个见多识广的人,可以说,天下的奇事,她经历得实在是太多了。
  那时候,白素的心念真正可以说是电转,她立即便有了几种设想。
  第一种设想前面已经说过,认为这孩子是某个得道高人的转世。但这一设想她立即便否定了,原因极之简单。那孩子刚才已经说得明白,她是一个丈夫的妻子几个孩子的母亲。如果她说的是有关前世的记忆的话,那么,她的前世就应该是一个女性而不是一个男性,且是一个结婚生子的女性,这就说明她根本就不可能是得道高人的转世。
  第二种设想则是在第一种设想被否认以后产生的,她的前世是一个女人,因为某种特别的原因,她仍然有着前世的记忆。这种现象我也曾遇到过。有一个女人,她深爱着一个男人,某一天,她与这个自己深爱着的男人单独在一起的时候,她被人杀死了,其杀人的方法极其特别,是用一把刀将她的整个头砍了下来。就在她被杀死灵魂离体的那一刻,她看到那个她深爱的男人手上拿着一把刀,刀上还在滴血,她便认定是这个男人杀了他。于是,她立即投胎于另一个女人的腹中,再世生为男人,在她还是婴儿的时候,她有着关于前世的记忆,于是,她让护士长帮她发了一封信给那个男人,说是等她成人后要去找那个男人报仇。后来,我费尽周折找到了那个已经成人的孩子,但那时他已经失去了关于前世的记忆。这个故事奇特之至,我将其记在《前世》之中。
  白素此时当然也想到了那个一出生就要报仇的孩子,但那个孩子与这个多多显然不同,那个孩子经历了婴儿时期之后,除了潜意识中还记着一个特别的银行存款号码以外,有关前世的其它记忆全都消失了,而这个多多却不然,她似乎还能够记得其前世的一世。
  这似乎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
  楼清夫妇之所以认为此事怪异,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接受理念是转世,而不是带着前世的记忆投胎,这两者的区别当然是极大的,但从根本上说,似乎也没有太大的不同。
  那时,白素感到难办的倒不是这种在形态的理解,而是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这个可怜的女孩如果一直带着有关前世的记忆,那么,她今后的生活就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任何人,都不可能以两个自我的方式同时存在着,这种存在本身就说明了不正常,于是,她也就不可能获得正常人的生活。
  上面这些,只不过是白素在那一瞬间的想法,而就在她想着这一切的时候,楼清正在收拾帐篷,而秋林则带着白素和孩子们,一起向他们的家中走去。
  他们的家与这块平地有着一里多路,而且都是山路,虽然被行人从山梁上踏出了一条路来,但对于白素这个惯于在城市中生活的人来说,那路仍然是极其难走的,幸亏她是一个见多识广、有着极其丰富经历的人,如果是一个从小便在城市中生活的人,面对这样的山路,恐怕连怎么下脚都不知道。
  秋林的家建在山腰之中,是用石头和树木建起来的,被一些又高又大的树围在中间,环境可以说极之优雅。那房子的边沿是山坡,山坡下种着许多的蔬菜,长得非常茂盛,有许多已经挂果,那些果子极为鲜嫩,而在房子的两边,种着一些果树,树上也结着果子,房子四周开着许多花。站在房子的门口,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当时,白素以为不远处有一条小溪,流水声正是从小溪中传来的,后来她才知道,那是因为房子后面有一个石头砌成的引水槽,引水漕中的水清澈甘甜,四季不断。楼清在引水漕的端砌了一个水池,当水池装满水以后,引水漕的水还不断由山上流下来,自然就会沿着一个孔溢出,流向别外,白素听到的正是这流水的声音。
  走进秋林的家里,这个家显然可以称为简陋,却非常干净整洁,看上去是那种典型的山居人家生活。当然也有着不同之处,这种不同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这个家里有一间极特别的类似于寺院佛堂式的房间,房间里有一种特别的香味,白素见多识广,当然知道这种香的特异之处。
  楼清家里有着这样一个所在,本也不能算是特别,他们原就是生活在都市中的人,对于他们的出身,别人或许不清楚,白素可以说是了如指掌,两个人的家庭都非常显赫,即使是现在,也还是大大的有名。但是,这样的两个人,却心甘情愿放弃了自己本可以获得的一切,跑到这样的一个地方来隐居,这样的隐居地里,如果没有一个特别的房间,那才是一件让人不解的事。
  能够理解这样的一件特别,那么,另一件特别就更不能算是特别了。那是因为他们有一间藏书非常丰富的书房。知道一样的两个,家里有一间书房当然不会是特别的事,陶渊明在终南山隐居的时候,那当然也是有书房的,如果没有,他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在哪里写又放在哪里保存下来的?
  如果说他们特别的话,当然还有一个特别之处,他们的孩子很多,总共有十一个,其中十个都已经成年,在孩子需要获得教育的时候,他们便将孩子们送了出去,他们的想法是,这些孩子在接受了外面的教育之后,如果觉得外面的生活很好,倒也没有必要回到这里来,他们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但事实上,还是有几个孩子回来了,并且决定不再出去,他们也便将这些孩子留了下来。
  这正是白素来的时候,看到有六七个人迎接她的原因,其中五个是他们的孩子,而这些孩子中,有四个是曾经去过文明社会却感到与那个社会格格不入又自动回来的。
  关于这个家庭,本就是一个奇特之至的故事,但由于与本故事的联系不大,我便只是作一个非常简略的介绍。
  却说白素来了秋林家,秋林在门前摘了一些蔬菜,做了一餐很特别的饭来招待白素,然后,他们夫妇便请白素进了他们的书房,并且将门关上了。
  白素知道他们要与她谈多多的事,见他们一脸的严肃,她也不好太随便,就坐在其中的一张椅子上,等着他们的述说。
  白素是一个极好的听众,别人在讲一些特别的事时,她通常都会非常认真地听,且一言不发,直到这件事讲完,她才可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关于这一点,我的感受是最深的,因为我曾有过许多的经历,有些是事情真相大白以后才告诉她,有些是因为我遇到了无法解决的难题,便找她讨主意,每次,她都能表现让人难以预料的镇定。
  楼清和秋林在白素面前坐下,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都有些不好开口,所以有好一段时间的沉默。
  白素见此,便想说点别的话,使得气氛不至于这样沉重,她略想了想,便说出一句话来。事后,我想了想,别说是她,就是我,也一定会说出这样的话,这似乎是再好不过的开头。
  毫无疑问,三个人坐在这里,只有一个目的,这个目的就是讨论那个名叫多多的小女孩,从他们夫妇间的上看,这似乎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那么,在这个话题之前,最好是能有一些轻松的话引出来,这些轻松的话最好也是由那个女孩而开始。
  所以,白素说的话是:“你们这个小孙女真是美丽极了。”
  这话一出,白素立即就看到他们两个人脸上有一种极其怪异的表情,就是白素这种见多识广的人,也一时分辨不清他们这种吃惊不像吃惊、尴尬不像尴尬、愤怒不像却又什么都像的表情。
  白素看到他们这样的表情,心中兀自打了个突,问道:“难道我说错了什么话?才惹得二位有这么强烈的反应?”
  楼清的表情仍然是那样的强烈,不过,秋林似乎已经缓和下来,对丈夫说:“算了,本来我们就是打算告诉她的。”
  这可真正是话中有话,白素听她如此说之后,立即想到,在这个小女孩身上,的确有着她无法想象的怪异,便不再说任何话,而是静静地等着他们。
  大约过了几分钟,楼清的表情才渐渐平和下来,对秋林说道:“你说吧。”
  秋林似乎还不知该如何开口,犹豫再三,才对白素说了一句话,这一句话刚一说出,就是一向以沉稳著称的白素,也是暗自叫了一声,差点就从坐着的位子上跳了起来。
  如果当时在那里听到他们说这句话的不是白素而是我的话,我相信我定然会吃惊地站起来,指着他们说:“你们……你们是不是需要去看一下精神医生?”事实上,白素后来向我转述,讲到这里时,我便跳了起来,手中端着的一杯酒全都洒在了地上,酒杯从我的手中滑落,顿时就碎了。
  秋林向白素说:“刚才,你说多多是我们的孙女,其实,她不是,她是我们的小女儿。”
  多多,就是那个行为怪异的五岁小女孩,她不是秋林的孙女,而是她的小女儿。这样的介绍看起来是不会有任何问题的,女儿就是女儿,这并没有任何奇怪之处,我们不是也有一个野人似的女儿红绫吗?谁又会觉得这事有什么奇怪之处?
  但是,如果想一想秋林此时的年龄,就觉得这事简直可以说怪异之极了。
  从来都是思维敏捷的白素,此时也说了一句极自以为是的话。
  白素在瞬间的诧异之后,立即便平静下来,说道:“噢,她原来是你们的养女,对不起。”
  她说这一句对不起有几重原因,一重原因是在她一下飞机的时候,楼清曾要多多叫她白姨,后来我听到白素转述时便提了这个疑问,其实,她心中也是有这个想法的。现在才知道,楼清那时所说并不错,多多既然是他们的养女,在辈份上当然就只是比白素晚一辈,叫姨是不错的,她那时候心中不快,实际是错怪他们了;第二个原因当然是指她将多多当作了他们的孙女且这样说了出来,这当然是一种尴尬的情形。
  没料到,秋林在听了她的话之后,神情又是一震,随即说:“不是养女,她是我们的亲身女儿。”
  即便是白素,在听了这句话之后,也叫了起来:“什么?她是你们的女儿?亲生女儿?”
  秋林尴尬地一笑,说:“是的,我六十岁那年生了她。”
  现代的实用医学认为,女人到四十五岁以后便会闭经,闭经以后,卵巢便不再排卵,也就是说,闭经以后的女人便不再有生育能力。尽管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闭经的时间也是不会相同的,有人或许早一些,有人或放晚一些,但无论任何人,如果说到了六十岁还有生育能力,那绝对是天下奇闻。
  这就是我和白素在听说多多是他们的女儿之后为什么吃惊的原因。
  从理论上说,那个五岁的小女孩,绝对不可能会是一个六十岁女人的孩子,但这个女人却亲口说,事实上正是她的孩子。
  也许是我孤陋寡闻,男子在六十岁以上,甚至七十岁八十岁还有生育能力的事,我曾听说过,但女人在六十岁以上还能生孩子的事,真正是闻所未闻。
  秋林看到白素脸上的那种骇异表情,便说道:“别说你会感到吃惊,当时,我在知道了这件事之后,简直就怀疑我会因此变成怪物。”
  有一句话,白素在犹豫再三之后,还是问了出来:“在那时候,你身上……难道你还来亲戚?”
  这种话原本不应该从白素口中说出来,因为当时有楼清在一旁,除了用这样的一句话之外,她确实是不知该怎样表达这个意思。
  将女人来月经称作亲戚来了,在中国的上一代或者上几代人中本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说法,那时,人们普遍认为那是一件极丑极脏的事,就是直接说一说,也会污人耳目,所以才会将其喻作亲戚,听起来就雅得多了。
  秋林听她这一部,脸上也是一副不解的神情:“哪里还来?断了七八年了。所以,怀上她的时候,我哪里知道?后来,反应实在是大得很,我还以为是得了什么病,又怕他担心,所以一直瞒着他。再过一半个月,他也发现了,就问我,我不想他担心,就向他开玩笑说:‘谁知道呢?倒好像民怀上了似的。’你也知道,他是懂得脉理的,长期以来,我们之间有了什么病痛,也都是靠他。后来,他替我拿了脉,他的手还没有从我手上拿走,我已经看出他的脸色极难看,越来越难看。我就问他:‘怎么回事?’他又拿了一次脉,然后就摆了摆头,一边说了十几个不可能。我问他:‘什么不可能不可能?我到底得了什么病?’他说:‘从脉理来看,你没有病。’这话我怎么能相信,?我没有病怎么会有这样大的反应?他接着说:‘从脉理来看,你像是怀孕了。’他原是要说再给我拿一次脉的,可我听到他说了前面一句话之后,便惊叫了一声,昏了过去。”
  这事实在太怪异了,超出了白素所有知识的范围,她觉得无法理解。
  秋林却继续说:“后来,他几乎每天给我拿许多次脉,可每一次的结论都一样。那时候,他甚至生出一个念头,要带我到外面去检查确证一下。我就对他说:‘你疯了?你也不想想,我多大年纪了,如果到了外面,那些先进仪器检查出真是怀上了,你想想,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我还能有脸活在世上?’”
  她能说出这样的话来,说明他们虽然生活在那种与世隔绝的地方,但对人世间的事还是非常了解的。如果她真的到文明世界来检查而证实了此事的话,我能够想象,一定会有成百上千的记者来找他们采访,那么,这件事绝对会迅速轰动全世界,随后会引出多少麻烦,实在是一件谁都无法预料的事。
  因此,白素此时说了一句话:“你做得很对。”
  秋林介绍说:“我们当时都意识到这个孩子绝对不简单,谁知道她果然不简单,自从四个月起,就会讲话了,五个月会走。更让我们不明白的是,她会讲话的时候,第一句话既不是叫爸爸也不是叫妈妈,而是说:‘我要回家。’”
  白素惊问了一声:“她说她要回家?”
  这时候,楼清才说了第一句话:“她确实说她要回家,而且,后来一直同我们闹着要回家。我们都觉得奇怪,她要回到哪里去?这里难道不是她的家?”
  秋林也说:“我这一生中,总共生了十一个孩子,这一个是最特别的。她总在闹着要回家,有时候,她闹得我们实在没有办法,我们只好将她抱到了外面,只要一到外面,她就不哭不闹,非常安静。可是,只要我们将她抱进进她就又闹了起来。”
  她刚说到这里,楼清就接了过去:“她身上确然有着许多让人不解之处。我们原来以为她是某个高人转世,这种事,我们是可以接受的,所以,在我们给她的玩具之中,有许多与众不同的东西,比如佛珠之类,我甚至向秋林说:‘这个孩子不是我们的,只不过佛祖要求我们暂时养着她。总有一天,她会离开我们的,她要回到寺里去的。”
  --
首页>> 文学论坛>> 科幻小说>> kuāng Ni Kuang   zhōng guó China   xiàn dài zhōng guó   (1935niánwǔyuè30r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