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江山一統,軍樂民安太平。萬國來朝納進奉,朝出賢臣劉墉;出口成章合聖明,這纔亞似孔孟。這位爺傢住在山東,天生扶保大清。
此書的幾句殘歌念罷,亦不多講。話表咱本朝乾隆爺年間出了一位能臣,祖上係山東青州府管諸城縣人氏,這位爺本是當初劉老大人劉統勳之子,姓劉名墉,外號羅鍋。他本是蔭生出身,今蒙乾隆爺的皇恩,御筆親點金陵江寧府的知府。
這位爺欽命緊急,不敢怠慢,吉日起程,要去金陵江寧府上任,並無攜帶傢眷,衹帶一名小內廝張祿。爺兒兩個喬裝打扮,張碌兒肩扛着被套,一直的出了海岱門,往西一拐,順着城根,又到了宣武門,復過了吊橋,往南直到菜市口,往西一拐,順着大街,又出了彰義門,門臉上雇了兩個毛驢,爺兒倆騎上了大路。
劉大人,一心上路去到金陵,小井過去到大井,枳荊坡穿過又往西行。爺兒倆催驢果然快,登時間,過了盧溝曉月城。眼前就是常新店,良鄉縣換驢也不必明。涿州南關吃了頓飯,劉大人,爺兒兩個又登程。此書不講桃花店,一直的,徑奔河間大路行。德州打尖穿過去,恩縣濟寧州一溜風。包莊王傢營將船上,渡過黃河又登程。路程歌兒不多敘,那一天,望見金陵一座城。
劉大人爺兒倆正走之間,望見金陵城。十裏堡打了尖,又雇兩個毛驢,爺兒倆騎上往前所走,不必再表。
且說江寧府的書吏三班人等,自從接着轉牌,說乾隆皇爺御筆新點江寧府的知府劉,不日到任,衆屬下人役天天在接官亭坐等閑談,等候迎接新官上任。這一天衆官吏正在等候,忽見兩個人騎着兩個毛驢迎面而來。衆下役一見齊聲斷喝:“口歹!
還往哪走?這是接新官的所在。再往前走,仔細把驢腿打折!”
後面的張祿兒一聲斷喝,說:“鬍說!這就是你們江寧府府臺劉大人!”衆役聞聽是劉大人,嚇得跪倒在地,還有衆屬下也都在道旁打躬,說:“卑職等迎接來遲,在大人的臺前請罪。”
劉大人一擺手,衆官吏人等齊都後面跟隨,登時來到接官亭上。
劉大人下了毛驢,趕腳的瞧見這個光景,發了蒙咧,腹內說:“好的,怪不得雇驢時節也不講價,我說這個買賣把我嚇住咧!
好,誰知道是我安着翅子騎了來咧,拿定我的官驢了!”說罷上前接驢,回頭就走。劉大人是何等的官府,看見趕腳的錢也不要咧,拉驢而去,就知是他不敢來要錢。大人忙叫張祿,小廝答應,大人說:“到底打發他的驢錢,他是個窮民百姓,不可白騎他的驢。”“是。”張祿兒高聲喊叫:“趕腳人回來,大人有賞。”趕腳聞聽大人有賞,他連忙跑回來咧。張祿兒拿了一吊錢,遞與那人。那人接過,叩了頭,謝了賞,揚長而去。
劉大人這纔吩咐:“看轎過來。”衆下役搭過四人大轎,栽桿,去了扶手,劉大人毛腰上轎,轎夫上肩。執事前行,大轎後跟,開路鑼鳴,響聲震耳。
清官坐上四人轎,執事排開往前行。軍牢頭戴黑紅帽,衙役吆道聲。上打一柄紅羅傘,下罩清官叫劉墉。民百姓齊來看,大道旁邊鬧哄哄。但則見:劉大人頭戴一頂紅纓帽,纓兒都舊發了白。帽胎子破上邊青絹補,老樣兒沿子大寬。五佛高冠一般樣,那一件,青緞褂子卻有年,渾身都是窟窿眼。繭綢袍子真難看,方腦官靴足下登。劉大人,一身行頭從頭算,共總不值兩吊銅。衆軍民瞧罷不由得笑,說道是:“這位官府真露着窮。”按下軍民閑談論,再整那,大轎人擡進了城。穿街過巷急似箭,府衙門在眼下存。
大轎已把轅門進,滴水檐栽桿轎落平。張祿上前去了扶手,出來了忠良幹國卿。邁步翻身往後走,張祿相跟在後行。
劉大人下了轎,一直到了後堂坐下,吩咐張祿傳出話去:“今日晚了,明日早堂,伺候受印,升堂辦事。”這張祿答應邁步往外而去。來至堂口站住,照大人的言詞傳了,衆官吏役人等散去不表。
張祿進內回明了大人,大人點頭,隨即吩咐:“張祿,把咱們爺兒倆剩的幹糧,掏出來罷。“是。”小廝答應,不敢怠慢,打被套裏面掏出來咧。什麽東西?還有咱這京裏帶去吃剩下的兩個硬面餑餑,還有道兒上吃不了的叉子火燒。劉大人並非是圖省盤費,皆因是他老人傢很愛吃這兩宗東西,所以不斷。
又吩咐:“張祿兒,你去告訴廚役:一概官員送的下程飯食,咱爺們全都不要。你拿咱們的錢,買他三十錢稻米,煮點粥,搭着這兩個幹糧,算咱爺兒倆的一頓飯咧。”這張祿答應,照言而辦。不多時粥也熬得咧,端了來,擺在桌上,一碟老鹹菜,打發劉大人用完。張祿撤下傢夥,也飽餐了一頓。及至他們爺兒倆吃完了飯,天氣也就晚咧。張祿兒點上燈燭,在一旁站立,爺兒倆又說了會子閑話。天交二鼓,劉大人說:“連日走路勞乏,打鋪安歇罷。”這張祿答應,登時打開被套,安置妥當。
劉大人寬衣解帶,上牀安歇。張祿也去歇息,一夜晚景不提。
霎時天光大亮,張祿起來,請起大人淨面更衣,茶罷擱盞。
清官爺說:“傳出話去:本府立刻升堂,受印辦事。”這張祿答應,邁步翻身,往外而走。來至堂口站住,高叫:“馬步三班人等聽真,大人傳話:立刻升堂,受印辦事!”外邊人齊聲答應。張祿又回明了大人。不多一時,大人身穿朝服,閃屏門,進暖閣,升公位坐下。有那屬下的官吏、牢頭、禁子、鄉約、保正人等,叩見已畢,兩旁站立。大人座上吩咐放告牌擡出,然後再觀看那些州縣詳報的文書。
瞧到江寧府的首郡上元縣劉祥呈報:“本縣北關以外路東,有一個開店之人,姓李名叫有義。夜晚間有夫妻二人,下在他的店中。李有義圖財害命,用尖刀將男子殺死,女子逃跑,不知去嚮。現有李有義的口供原招為證。”大人看罷上元縣這一角文書,說:“且住。店傢既然把男人殺死,女子焉能逃跑?
就便逃走,他的男人被害,豈不替他夫主鳴冤告狀?依本府看來,這件事大有隱情在內。罷罷,我劉某今日既然在此處為官,必當報國為民,須得把此案判斷明白,也免良民遭屈,叫兇徒漏網。”劉大人想罷,座上開言說:“值日承差何在?”“有,小的朱文伺候大人。”說罷跪倒下面。忠良說:“你速去到上元縣監中,將店傢圖財害命這一案,提到本府座前審問。”這承差答應,站起身來,下堂邁步出衙而去。不多一時,把店傢李有義提到當堂,跪在下面。
衆位明公,像金陵的江寧府的上元縣,就和咱們這保定府的清苑縣、北京的宛平縣都是一樣,全在城裏頭,所以來的剪快。書裏交代明白,言歸正傳。
且說那承差朱文,在下面打了個千兒,回說:“小的朱文,把店傢李有義提到。”大人一擺手,承差站起,一旁侍立。清官爺舉目留神,朝下觀看:清官座上留神看,劉大人,打量李傢貌與容:年紀約有五旬外,他的那,殘目之中帶淚痕。跪在下面聽吩咐,瞧光景,內中一定有屈情。大人看罷開言問:“那一民人要你聽:既做買賣當守分,如何無知亂鬍行?豈不知殺人要償命,王法無私不順情。因何開店將人害?本府堂前要你講明。”老民見問將頭叩:“大人留神在上聽:公相要問這件事,我的那,滿腹冤屈無處明。小人既然開客店,焉敢為非把惡行?那一晚,男女二人來下店,都在那,二十一二正年輕。小人盤問他來歷,他說是夫妻人二名。小民聞聽是女眷,開店人,焉敢多管別事情?租了我正房一間錢二百,一壺茶來一盞燈。諸事已畢小人去,房中剩下他二人。不多一時攢更鼓,他夫妻二人吹滅燈。小的前邊把門戶看,還有那,幾輛布車在我店中。偏偏他們要起早,天有五更就登程。小人起去開門戶,打發佈車離店中。霎時之間天光亮,小民想:叫他夫妻好早登程。走近門首擡頭看:房門倒鎖少人聲。小人開門觀仔細,此事應當了不成!不知女子往何方去,光剩男子在居中;四腳拉叉炕上躺,仔細看,被人殺死赴幽冥。小人觀瞧把魂嚇冒,同地方,一並呈報到縣中。上元縣的老爺將屍驗,把小人,屈打成招問罪名。今日裏,幸蒙大人提來問,撥雲見日一般同。望大人秉正從公斷,爺的那,後輩兒孫往上升。這就是已往從前事,但有那,一句虛言天不容!”說罷下面將頭叩,劉大人座上開言把話雲。
此書的幾句殘歌念罷,亦不多講。話表咱本朝乾隆爺年間出了一位能臣,祖上係山東青州府管諸城縣人氏,這位爺本是當初劉老大人劉統勳之子,姓劉名墉,外號羅鍋。他本是蔭生出身,今蒙乾隆爺的皇恩,御筆親點金陵江寧府的知府。
這位爺欽命緊急,不敢怠慢,吉日起程,要去金陵江寧府上任,並無攜帶傢眷,衹帶一名小內廝張祿。爺兒兩個喬裝打扮,張碌兒肩扛着被套,一直的出了海岱門,往西一拐,順着城根,又到了宣武門,復過了吊橋,往南直到菜市口,往西一拐,順着大街,又出了彰義門,門臉上雇了兩個毛驢,爺兒倆騎上了大路。
劉大人,一心上路去到金陵,小井過去到大井,枳荊坡穿過又往西行。爺兒倆催驢果然快,登時間,過了盧溝曉月城。眼前就是常新店,良鄉縣換驢也不必明。涿州南關吃了頓飯,劉大人,爺兒兩個又登程。此書不講桃花店,一直的,徑奔河間大路行。德州打尖穿過去,恩縣濟寧州一溜風。包莊王傢營將船上,渡過黃河又登程。路程歌兒不多敘,那一天,望見金陵一座城。
劉大人爺兒倆正走之間,望見金陵城。十裏堡打了尖,又雇兩個毛驢,爺兒倆騎上往前所走,不必再表。
且說江寧府的書吏三班人等,自從接着轉牌,說乾隆皇爺御筆新點江寧府的知府劉,不日到任,衆屬下人役天天在接官亭坐等閑談,等候迎接新官上任。這一天衆官吏正在等候,忽見兩個人騎着兩個毛驢迎面而來。衆下役一見齊聲斷喝:“口歹!
還往哪走?這是接新官的所在。再往前走,仔細把驢腿打折!”
後面的張祿兒一聲斷喝,說:“鬍說!這就是你們江寧府府臺劉大人!”衆役聞聽是劉大人,嚇得跪倒在地,還有衆屬下也都在道旁打躬,說:“卑職等迎接來遲,在大人的臺前請罪。”
劉大人一擺手,衆官吏人等齊都後面跟隨,登時來到接官亭上。
劉大人下了毛驢,趕腳的瞧見這個光景,發了蒙咧,腹內說:“好的,怪不得雇驢時節也不講價,我說這個買賣把我嚇住咧!
好,誰知道是我安着翅子騎了來咧,拿定我的官驢了!”說罷上前接驢,回頭就走。劉大人是何等的官府,看見趕腳的錢也不要咧,拉驢而去,就知是他不敢來要錢。大人忙叫張祿,小廝答應,大人說:“到底打發他的驢錢,他是個窮民百姓,不可白騎他的驢。”“是。”張祿兒高聲喊叫:“趕腳人回來,大人有賞。”趕腳聞聽大人有賞,他連忙跑回來咧。張祿兒拿了一吊錢,遞與那人。那人接過,叩了頭,謝了賞,揚長而去。
劉大人這纔吩咐:“看轎過來。”衆下役搭過四人大轎,栽桿,去了扶手,劉大人毛腰上轎,轎夫上肩。執事前行,大轎後跟,開路鑼鳴,響聲震耳。
清官坐上四人轎,執事排開往前行。軍牢頭戴黑紅帽,衙役吆道聲。上打一柄紅羅傘,下罩清官叫劉墉。民百姓齊來看,大道旁邊鬧哄哄。但則見:劉大人頭戴一頂紅纓帽,纓兒都舊發了白。帽胎子破上邊青絹補,老樣兒沿子大寬。五佛高冠一般樣,那一件,青緞褂子卻有年,渾身都是窟窿眼。繭綢袍子真難看,方腦官靴足下登。劉大人,一身行頭從頭算,共總不值兩吊銅。衆軍民瞧罷不由得笑,說道是:“這位官府真露着窮。”按下軍民閑談論,再整那,大轎人擡進了城。穿街過巷急似箭,府衙門在眼下存。
大轎已把轅門進,滴水檐栽桿轎落平。張祿上前去了扶手,出來了忠良幹國卿。邁步翻身往後走,張祿相跟在後行。
劉大人下了轎,一直到了後堂坐下,吩咐張祿傳出話去:“今日晚了,明日早堂,伺候受印,升堂辦事。”這張祿答應邁步往外而去。來至堂口站住,照大人的言詞傳了,衆官吏役人等散去不表。
張祿進內回明了大人,大人點頭,隨即吩咐:“張祿,把咱們爺兒倆剩的幹糧,掏出來罷。“是。”小廝答應,不敢怠慢,打被套裏面掏出來咧。什麽東西?還有咱這京裏帶去吃剩下的兩個硬面餑餑,還有道兒上吃不了的叉子火燒。劉大人並非是圖省盤費,皆因是他老人傢很愛吃這兩宗東西,所以不斷。
又吩咐:“張祿兒,你去告訴廚役:一概官員送的下程飯食,咱爺們全都不要。你拿咱們的錢,買他三十錢稻米,煮點粥,搭着這兩個幹糧,算咱爺兒倆的一頓飯咧。”這張祿答應,照言而辦。不多時粥也熬得咧,端了來,擺在桌上,一碟老鹹菜,打發劉大人用完。張祿撤下傢夥,也飽餐了一頓。及至他們爺兒倆吃完了飯,天氣也就晚咧。張祿兒點上燈燭,在一旁站立,爺兒倆又說了會子閑話。天交二鼓,劉大人說:“連日走路勞乏,打鋪安歇罷。”這張祿答應,登時打開被套,安置妥當。
劉大人寬衣解帶,上牀安歇。張祿也去歇息,一夜晚景不提。
霎時天光大亮,張祿起來,請起大人淨面更衣,茶罷擱盞。
清官爺說:“傳出話去:本府立刻升堂,受印辦事。”這張祿答應,邁步翻身,往外而走。來至堂口站住,高叫:“馬步三班人等聽真,大人傳話:立刻升堂,受印辦事!”外邊人齊聲答應。張祿又回明了大人。不多一時,大人身穿朝服,閃屏門,進暖閣,升公位坐下。有那屬下的官吏、牢頭、禁子、鄉約、保正人等,叩見已畢,兩旁站立。大人座上吩咐放告牌擡出,然後再觀看那些州縣詳報的文書。
瞧到江寧府的首郡上元縣劉祥呈報:“本縣北關以外路東,有一個開店之人,姓李名叫有義。夜晚間有夫妻二人,下在他的店中。李有義圖財害命,用尖刀將男子殺死,女子逃跑,不知去嚮。現有李有義的口供原招為證。”大人看罷上元縣這一角文書,說:“且住。店傢既然把男人殺死,女子焉能逃跑?
就便逃走,他的男人被害,豈不替他夫主鳴冤告狀?依本府看來,這件事大有隱情在內。罷罷,我劉某今日既然在此處為官,必當報國為民,須得把此案判斷明白,也免良民遭屈,叫兇徒漏網。”劉大人想罷,座上開言說:“值日承差何在?”“有,小的朱文伺候大人。”說罷跪倒下面。忠良說:“你速去到上元縣監中,將店傢圖財害命這一案,提到本府座前審問。”這承差答應,站起身來,下堂邁步出衙而去。不多一時,把店傢李有義提到當堂,跪在下面。
衆位明公,像金陵的江寧府的上元縣,就和咱們這保定府的清苑縣、北京的宛平縣都是一樣,全在城裏頭,所以來的剪快。書裏交代明白,言歸正傳。
且說那承差朱文,在下面打了個千兒,回說:“小的朱文,把店傢李有義提到。”大人一擺手,承差站起,一旁侍立。清官爺舉目留神,朝下觀看:清官座上留神看,劉大人,打量李傢貌與容:年紀約有五旬外,他的那,殘目之中帶淚痕。跪在下面聽吩咐,瞧光景,內中一定有屈情。大人看罷開言問:“那一民人要你聽:既做買賣當守分,如何無知亂鬍行?豈不知殺人要償命,王法無私不順情。因何開店將人害?本府堂前要你講明。”老民見問將頭叩:“大人留神在上聽:公相要問這件事,我的那,滿腹冤屈無處明。小人既然開客店,焉敢為非把惡行?那一晚,男女二人來下店,都在那,二十一二正年輕。小人盤問他來歷,他說是夫妻人二名。小民聞聽是女眷,開店人,焉敢多管別事情?租了我正房一間錢二百,一壺茶來一盞燈。諸事已畢小人去,房中剩下他二人。不多一時攢更鼓,他夫妻二人吹滅燈。小的前邊把門戶看,還有那,幾輛布車在我店中。偏偏他們要起早,天有五更就登程。小人起去開門戶,打發佈車離店中。霎時之間天光亮,小民想:叫他夫妻好早登程。走近門首擡頭看:房門倒鎖少人聲。小人開門觀仔細,此事應當了不成!不知女子往何方去,光剩男子在居中;四腳拉叉炕上躺,仔細看,被人殺死赴幽冥。小人觀瞧把魂嚇冒,同地方,一並呈報到縣中。上元縣的老爺將屍驗,把小人,屈打成招問罪名。今日裏,幸蒙大人提來問,撥雲見日一般同。望大人秉正從公斷,爺的那,後輩兒孫往上升。這就是已往從前事,但有那,一句虛言天不容!”說罷下面將頭叩,劉大人座上開言把話雲。
劉大人聞聽店傢李有義這一片言詞,座上講話說:“李有義。”“有。”清官爺說:“你暫且下去,待本府把惡人拿住,自有水落石出。”李有義叩頭,青衣帶去不表。且說劉大人又辦了些別的公事,這纔退堂,衆役散出衙外,不必細表。
再說清官爺來到內書房坐下,張祿獻茶,茶罷擱盞,登時擺上飯來。大人用完,張祿撤去傢夥。忠良閑坐,自己思想,說:“李有義這件事情,雖然是屈情,但不知殺人兇犯是誰,叫本府如何判斷?”大人為難多會,說:“要明此案,必須如此這般,如此這般。我何不扮作雲遊老道,出衙私訪?一來訪訪兇徒惡棍,再看看這裏的世態風俗。”劉大人思想之間,張祿兒走進門來。大人說:“張祿兒,把我的道袍、道冠、絲縧、水襪、雲鞋、毛竹板全拿來。”這小廝答應。
住了。有人說:“你這個說書的,說的鬍謅了。這唐書、宋書,飛刀飛棒,任憑怎麽謅、怎麽吹鬼,無有對證,倒說唐宋的人還活到至今不成?斷無此理。說你說的這部書,劉大人他老人傢還健在,誰不知道?你這個書要按着唐宋的古人詞那麽撒謊,怎得能夠?我們就知道,劉大人從自幼做官,至到而今到了中堂的地位,並無有聽見說他老人傢當過老道,那來的道傢的衣服呢?你這個書不是撒謊麽?”衆位明公有所不知。
現在這一位白臉包劉大人,不同別的官府;當着他老人傢面,還敢說。要好體面衣服,自是真正的無,有也衹是捨不得穿,總沒見過他老人傢挂過畫。要講這道袍、僧衣,莊稼佬穿的小棉襖子、胖襪侉灑鞋,這些東西,倒全有。這是怎麽個緣故?
皆因他老人傢愛私訪,這都是早預備下的做官的行頭。不知道那一改,妝扮了什麽樣,所以講了個現成。書裏交代明白,言歸正傳。
張祿兒去不多時,都拿了來咧,放在面前。劉大人登時把自己身上衣服脫下來,換上道傢的衣袍,拿了一個藍布小包袱,包上一本《百中經》及兩塊毛竹板,諸事辦妥,眼望張碌說:“我的兒,本府今日要去訪民情,衙門中大小事體,小心照應。
本府不過晚上就回來。”張祿答應。大人又說:“你打後門送出我去,休叫外人知道。”說罷,爺兒兩個並不怠慢。大人站起身來,小廝拿起那個藍布包兒,一齊往外面走。穿門過夾道,來至後門。張祿上前將門開放,可喜這一會並無外人。清官爺慌忙走出門來,張祿把那小包袱遞與大人,劉大人接來挎在腕上,說:“諸事小心着。”“是。”張祿答應,關門,不必細表。
且說大人打背鬍衕來至江寧府的大街上,舉目觀看。
清官來至長街上,舉目留神左右觀:來來往往人不少,江寧府,果然熱鬧不非凡。劉大人,瞧罷掏出毛竹板,咭哩呱嗒響連聲。口內高聲來講話:“衆位鄉親請聽言:有緣早把山人會,瞧瞧大運與流年。求財問喜來會我,道吉言兇下安壇,六壬神課瞧災禍,淨宅除邪保安然。《麻衣神相》分貴賤,行人音信來問咱。算着衹要錢一百,算不着倒罰一吊錢。有緣的前來把山人會,錯過今朝後悔難。”
劉大人,一邊吆喝朝前走,一座茶館在眼前。大人邁步走進去,坐在旮旯那一邊。堂倌一見不怠慢,慌忙就去把茶端。香茶一杯端過去,放在大人桌上邊。忠良吃茶閑聽話,衹聽那,七言八語亂開談。這個說:“上元縣北關出了怪事,店傢殺人真罕然。”那個說:“殺了男來跑了女,這事真真悶死咱。”這個說:“上元縣去將屍驗,店傢抵償掐在監。”又聽一個開言道:“衆位仁兄請聽言:要提店裏那件事,起根發腳來問咱:死鬼名字叫伊六,傢住上元在東關。
這小子,一生不把好事幹,天天去把狗洞鑽。一分傢私花個淨,他爹媽,生生氣死赴陰間。伊六並無把女人娶,這可是,何處來的女紅顔?後來又,聞聽伊六將京上,找他舅舅叫季三。這季三,前門外頭做買賣,金魚池,窩子裏面大發財源。提他外號人人怕,前三門,誰不知道季老麽!”這人言詞還未盡,忽又聽,那一個高聲把話雲。
這個人正說到高興之處,忽又聽那邊有個人講話,說:“老仁兄,要提起這一件事情來,你自知其一,不曉其二。你聽我告訴你:伊六這小子不是上了京嗎?在金魚池他舅舅季三那做了二月買賣。季三就給了他幾個錢,他就在咱們這置了幾畝,吃租。咱們這東街上土地廟東邊,那不是個小門樓嗎?是那裏頭,不是富全住着嗎?富全就種着伊六的地。聞聽說伊六還在金魚池做買賣。他什麽時候來到上元縣的北關裏,叫人把他殺了呢?真真的他媽的這個事古怪!”又聽那個年輕的說:“老仁兄,方纔你要不說到這,我也不肯下講。伊六那小子年年下來起租子,常在富全家落腳。富全又是他的地戶兒,你們沒有瞧見富全那個底扇子?真長了個都!他小名叫白翠蓮。我瞧着伊六那小子別和富全那個底扇子,他們倆有點子黑搭乎罷?”又聽這邊的有年紀的人說:“老弟呀,我勸你少說。你們當這個事都是頑呢!雖然把店傢掐了監,還算無結呢。方纔你這個話,要叫衙門中太爺們所見,衹怕你鬧一脖子麻刀。”說罷,他們都站起身來會錢,揚長而去。
劉大人在旁邊吃着茶,聞聽他們方纔這些話,忠良爺腹內思想:依他們說,店中這個死鬼叫伊六,並無娶女人。這個女人可是那來的呢?店傢又說是夫妻二人,這件事八下裏都不對。
要依本府想來,這個女子定是被伊六強姦了。既是強姦了,這女子焉肯又與他下店呢?想來是順姦。既是順姦,他如何又不替伊六鳴冤?這件事真真的難辦。要明此案,得訪着這個女子消息就好辦咧。劉大人瞧瞧天氣尚早,何不依他們的言詞,竟到東街上土地廟東邊,富全的門首探訪-番?但得消息,好完此案。劉大人想畢,會錢出了茶館,往東一拐,順着大街朝前所走。
這清官,想罷邁步慌忙走,劉大人,忠義報國為民心。
一邊走着心犯想:真乃疑難事一宗。要說店傢殺伊六,李有義,面貌慈善露志誠。要說是,行兇不是李有義,上元縣,又有他的原招與口供。本府既然來到此,少不得想理要細甄情。為官不與民作主,枉受乾隆爵祿封。劉大人,思想之間來得快,土地廟不遠面前存。廟東果然有個小院,石灰門樓一抹青。忠良看罷不怠慢,毛竹板掏出手中擎。
咭哩呱嗒連聲響,口內吆喝講《子平》:“月令高低瞧貴賤,六壬神課斷吉兇。行人出外問我信,氣死平則門的呂聖功。”劉大人,外面吆喝鬍念誦,這不就,驚動房中女俊英。眼望青兒來講話:“要你留神仔細聽:自從你姐夫為客去,這使我心神不安寧。莫非是,在外兒夫有好歹,那就活活把我坑。我有心,叫進這先生算一算,看看流年講個《子平》。”青兒答應不怠慢,邁步翻身就往外行。
且說這富全之妻白氏,奶名翠蓮,生得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青兒這個丫頭,乃是他的表妹,父母全無,就衹有一個哥哥,又不成人,所以這個青兒實無倚無靠,跟着白氏度日。
且說青兒這丫頭,聞聽他姐姐之言,不敢怠慢,邁開兩衹鯰魚腳,咭哩呱嗒到街門的跟前站住,嘩啷一聲,將門開放,把身子往門外頭一探,眼望着劉大人高聲喊叫:“先生,我姐姐要算命呢!”且說劉大人在土地廟的臺階上,正自觀看那廟的威嚴,忽聽有人喊叫之聲,劉大人舉目觀看。
這清官舉目擡頭看,劉大人,打量女子貌與容:短發蓬鬆黃澄澄,芙蓉面,好像鍋底一般同。櫻桃小口有火盆大,鍍金包牙在口中。臉上麻子銅錢大,他的那,杏眼秋波賽酒盅。鼻如懸膽棒槌樣,兩耳好像蒲扇同。柳腰倒比皮缸壯,外探身,露出那鼠瘡脖子疤痢更紅。小小的金蓮,量來足有一尺三,身穿着,粗布夾褲幹淨得很,多虧他,姑舅姐姐拉扯纔把人成。你聽他,未從說話是結巴,咭嘟呱嗒把先生叫,劉大人看罷時多會,帶笑開言把話雲。
再說清官爺來到內書房坐下,張祿獻茶,茶罷擱盞,登時擺上飯來。大人用完,張祿撤去傢夥。忠良閑坐,自己思想,說:“李有義這件事情,雖然是屈情,但不知殺人兇犯是誰,叫本府如何判斷?”大人為難多會,說:“要明此案,必須如此這般,如此這般。我何不扮作雲遊老道,出衙私訪?一來訪訪兇徒惡棍,再看看這裏的世態風俗。”劉大人思想之間,張祿兒走進門來。大人說:“張祿兒,把我的道袍、道冠、絲縧、水襪、雲鞋、毛竹板全拿來。”這小廝答應。
住了。有人說:“你這個說書的,說的鬍謅了。這唐書、宋書,飛刀飛棒,任憑怎麽謅、怎麽吹鬼,無有對證,倒說唐宋的人還活到至今不成?斷無此理。說你說的這部書,劉大人他老人傢還健在,誰不知道?你這個書要按着唐宋的古人詞那麽撒謊,怎得能夠?我們就知道,劉大人從自幼做官,至到而今到了中堂的地位,並無有聽見說他老人傢當過老道,那來的道傢的衣服呢?你這個書不是撒謊麽?”衆位明公有所不知。
現在這一位白臉包劉大人,不同別的官府;當着他老人傢面,還敢說。要好體面衣服,自是真正的無,有也衹是捨不得穿,總沒見過他老人傢挂過畫。要講這道袍、僧衣,莊稼佬穿的小棉襖子、胖襪侉灑鞋,這些東西,倒全有。這是怎麽個緣故?
皆因他老人傢愛私訪,這都是早預備下的做官的行頭。不知道那一改,妝扮了什麽樣,所以講了個現成。書裏交代明白,言歸正傳。
張祿兒去不多時,都拿了來咧,放在面前。劉大人登時把自己身上衣服脫下來,換上道傢的衣袍,拿了一個藍布小包袱,包上一本《百中經》及兩塊毛竹板,諸事辦妥,眼望張碌說:“我的兒,本府今日要去訪民情,衙門中大小事體,小心照應。
本府不過晚上就回來。”張祿答應。大人又說:“你打後門送出我去,休叫外人知道。”說罷,爺兒兩個並不怠慢。大人站起身來,小廝拿起那個藍布包兒,一齊往外面走。穿門過夾道,來至後門。張祿上前將門開放,可喜這一會並無外人。清官爺慌忙走出門來,張祿把那小包袱遞與大人,劉大人接來挎在腕上,說:“諸事小心着。”“是。”張祿答應,關門,不必細表。
且說大人打背鬍衕來至江寧府的大街上,舉目觀看。
清官來至長街上,舉目留神左右觀:來來往往人不少,江寧府,果然熱鬧不非凡。劉大人,瞧罷掏出毛竹板,咭哩呱嗒響連聲。口內高聲來講話:“衆位鄉親請聽言:有緣早把山人會,瞧瞧大運與流年。求財問喜來會我,道吉言兇下安壇,六壬神課瞧災禍,淨宅除邪保安然。《麻衣神相》分貴賤,行人音信來問咱。算着衹要錢一百,算不着倒罰一吊錢。有緣的前來把山人會,錯過今朝後悔難。”
劉大人,一邊吆喝朝前走,一座茶館在眼前。大人邁步走進去,坐在旮旯那一邊。堂倌一見不怠慢,慌忙就去把茶端。香茶一杯端過去,放在大人桌上邊。忠良吃茶閑聽話,衹聽那,七言八語亂開談。這個說:“上元縣北關出了怪事,店傢殺人真罕然。”那個說:“殺了男來跑了女,這事真真悶死咱。”這個說:“上元縣去將屍驗,店傢抵償掐在監。”又聽一個開言道:“衆位仁兄請聽言:要提店裏那件事,起根發腳來問咱:死鬼名字叫伊六,傢住上元在東關。
這小子,一生不把好事幹,天天去把狗洞鑽。一分傢私花個淨,他爹媽,生生氣死赴陰間。伊六並無把女人娶,這可是,何處來的女紅顔?後來又,聞聽伊六將京上,找他舅舅叫季三。這季三,前門外頭做買賣,金魚池,窩子裏面大發財源。提他外號人人怕,前三門,誰不知道季老麽!”這人言詞還未盡,忽又聽,那一個高聲把話雲。
這個人正說到高興之處,忽又聽那邊有個人講話,說:“老仁兄,要提起這一件事情來,你自知其一,不曉其二。你聽我告訴你:伊六這小子不是上了京嗎?在金魚池他舅舅季三那做了二月買賣。季三就給了他幾個錢,他就在咱們這置了幾畝,吃租。咱們這東街上土地廟東邊,那不是個小門樓嗎?是那裏頭,不是富全住着嗎?富全就種着伊六的地。聞聽說伊六還在金魚池做買賣。他什麽時候來到上元縣的北關裏,叫人把他殺了呢?真真的他媽的這個事古怪!”又聽那個年輕的說:“老仁兄,方纔你要不說到這,我也不肯下講。伊六那小子年年下來起租子,常在富全家落腳。富全又是他的地戶兒,你們沒有瞧見富全那個底扇子?真長了個都!他小名叫白翠蓮。我瞧着伊六那小子別和富全那個底扇子,他們倆有點子黑搭乎罷?”又聽這邊的有年紀的人說:“老弟呀,我勸你少說。你們當這個事都是頑呢!雖然把店傢掐了監,還算無結呢。方纔你這個話,要叫衙門中太爺們所見,衹怕你鬧一脖子麻刀。”說罷,他們都站起身來會錢,揚長而去。
劉大人在旁邊吃着茶,聞聽他們方纔這些話,忠良爺腹內思想:依他們說,店中這個死鬼叫伊六,並無娶女人。這個女人可是那來的呢?店傢又說是夫妻二人,這件事八下裏都不對。
要依本府想來,這個女子定是被伊六強姦了。既是強姦了,這女子焉肯又與他下店呢?想來是順姦。既是順姦,他如何又不替伊六鳴冤?這件事真真的難辦。要明此案,得訪着這個女子消息就好辦咧。劉大人瞧瞧天氣尚早,何不依他們的言詞,竟到東街上土地廟東邊,富全的門首探訪-番?但得消息,好完此案。劉大人想畢,會錢出了茶館,往東一拐,順着大街朝前所走。
這清官,想罷邁步慌忙走,劉大人,忠義報國為民心。
一邊走着心犯想:真乃疑難事一宗。要說店傢殺伊六,李有義,面貌慈善露志誠。要說是,行兇不是李有義,上元縣,又有他的原招與口供。本府既然來到此,少不得想理要細甄情。為官不與民作主,枉受乾隆爵祿封。劉大人,思想之間來得快,土地廟不遠面前存。廟東果然有個小院,石灰門樓一抹青。忠良看罷不怠慢,毛竹板掏出手中擎。
咭哩呱嗒連聲響,口內吆喝講《子平》:“月令高低瞧貴賤,六壬神課斷吉兇。行人出外問我信,氣死平則門的呂聖功。”劉大人,外面吆喝鬍念誦,這不就,驚動房中女俊英。眼望青兒來講話:“要你留神仔細聽:自從你姐夫為客去,這使我心神不安寧。莫非是,在外兒夫有好歹,那就活活把我坑。我有心,叫進這先生算一算,看看流年講個《子平》。”青兒答應不怠慢,邁步翻身就往外行。
且說這富全之妻白氏,奶名翠蓮,生得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青兒這個丫頭,乃是他的表妹,父母全無,就衹有一個哥哥,又不成人,所以這個青兒實無倚無靠,跟着白氏度日。
且說青兒這丫頭,聞聽他姐姐之言,不敢怠慢,邁開兩衹鯰魚腳,咭哩呱嗒到街門的跟前站住,嘩啷一聲,將門開放,把身子往門外頭一探,眼望着劉大人高聲喊叫:“先生,我姐姐要算命呢!”且說劉大人在土地廟的臺階上,正自觀看那廟的威嚴,忽聽有人喊叫之聲,劉大人舉目觀看。
這清官舉目擡頭看,劉大人,打量女子貌與容:短發蓬鬆黃澄澄,芙蓉面,好像鍋底一般同。櫻桃小口有火盆大,鍍金包牙在口中。臉上麻子銅錢大,他的那,杏眼秋波賽酒盅。鼻如懸膽棒槌樣,兩耳好像蒲扇同。柳腰倒比皮缸壯,外探身,露出那鼠瘡脖子疤痢更紅。小小的金蓮,量來足有一尺三,身穿着,粗布夾褲幹淨得很,多虧他,姑舅姐姐拉扯纔把人成。你聽他,未從說話是結巴,咭嘟呱嗒把先生叫,劉大人看罷時多會,帶笑開言把話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