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南北多歧路,將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興亡朝復暮,江風吹倒前朝樹。功名貴顯無憑據,費盡心機,總把流光誤。濁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謝知何處?
這幾句鄙詞,不過說人生世上,承父母之精血,秉天地之靈氣,生而為人。人為萬物之靈,自當做一場颳目驚人的事業。
雖不能流芳百世,中正綱常,使人志而不忘,以為君子;即不能與世爭光,亦當遺臭萬年,此亦君子小人之兩途也。然君子之流馨,事愈遠而人心愈近;小人之遺臭,事雖近而人心欲遠之,惟恐其稍近也。君子觀之,能不驚然而懼乎?我於是有說。
卻說前明正德間,粵省瓊南有海璇者,字玉衡,世居瓊之睦賢鄉,離瓊山縣治不過數裏。玉衡娶繆氏,乃同縣繆廩生之妹也。繆氏生於詩書之傢,四德三從,是所稔悉。自適海門以來,夫妻和順,相敬如賓,真不愧梁鴻之配孟光也。玉衡屢試不中,遂無意功名,終日在傢詩書自娛,行善樂施而已。
又過數年,玉衡已是四十三歲,膝下無兒。夫人繆氏,每以為憂,常勸丈夫立妾,以廣子嗣。玉衡正色道:“我與你素行善事,況海氏祖宗皆讀儒書,歷行陰德,今我諒不至絶嗣,姑待之。”繆氏道:“相公之言,可謂不礙於理者。然妾今年四十,天癸將止,誕育之念已灰,不復望弄璋、弄瓦矣。故勸相公立妾者,乃是為海氏祖宗起見,相公何故不以為然?”玉衡笑道:“夫人所知者,情與理也。但今之世,人心澆薄,循理者少,悖理者多。但見人傢妻妾滿室,妒急紛然。何者?為丈夫者不無偏愛,本欲取樂而反增懊惱,我不忍見之。使璇命果有子,夫人年尚壯健,豈不能育子耶?璇如合絶嗣,即使姬妾羅列,亦不過徒事酒色而已,何益之有?”夫人看見丈夫如此堅執,也不再說。此後夫婦更加相愛。玉衡歷行善事,傢雖不豐,而慷慨勇任。凡有親友鄰里稍可資助者,無不竭力為之。
於是又過三年,繆氏夫人年已四十三歲。一日,天忽大雨,雷電交加,陰雲四起,暴雨奔騰。玉衡正在書房閑坐,忽見一物從上而下,惡貌猙獰,渾身毛片,金光奪目,奔嚮玉衡書案之下,倏忽不見。玉衡知是怪異避劫,乃任其躲藏,反以身障翼書案。少頃,雷電之光直射入書房,嚮着玉衡身上射來。這也古怪,那雷火一到玉衡身旁便滅。如是者約有半個時辰,那雷聲漸漸退去,火光亦熄。玉衡不勝驚惶,隨走開書案。此時天氣復亮,雨止雷收。衹見那怪獸從案下出來,嚮着玉衡作叩首之狀。玉衡明知其故,乃叱之去。那物出了書房、不嚮外邊,卻往裏面去了。玉衡誠恐夫人受驚,隨即跟進,方至內堂,就不見了。心中好生疑惑,衹是事屬怪誕,隱而不言。
未及半月,夫人竟然癸水不至。初時尤以為年老當止,三五月間,不覺腹中隆然矣,此際方知繆氏懷孕。玉衡大喜,對繆氏道:“天庇善人,今日信否?”繆氏亦笑道:“此乃相公福德所至,妾藉有賴矣。”玉衡道:“凡人好善,天必佑之。況夫人貞淑賢德,幽閑婉靜,不纔亦拳拳好善,感格上天,憐於海氏,待賜麟兒矣!”從此心中歡喜,更勇於為善。
光陰迅速,日月如梭,不覺將近十月,胎期滿足,早晚就要分娩。海公預早雇了乳母、穩婆,在傢伺候。
一夜,海公方纔合眼睡熟,忽見三人身穿青衣,手持金節,嚮前揖曰:“奉玉帝敕,賜你一子,你其善視之!”旋有人擁一怪獸人。海公見其與前次避雷之獸無異,便問道:“既蒙玉帝賜子,怎麽將這獸物帶來?”持金節者笑道:“你那裏知道,此乃五指山之豸獸也,性直而喜啖猛虎,衛弱鳥,在山修煉七百餘年,數當遭劫,故彼曾避於君傢書案之下。君乃善人,神鬼所欽,故雷火不敢近君,即回覆玉旨,此獸因君得免其劫。
然上天有製,凡羽毛苦修,性未馴善,不遭雷劫,即當過胎出世,先成人形,後歸正果。今上帝憐你行善有功,故特賜與你為之。日後光大海氏門戶者,誠此子也。”說畢,將那獸推到內堂去了。忽聽得霹雷一聲,玉衡吃了一驚,不覺醒來,卻是南柯一夢。忽見丫鬟來報:“夫人産下一位小相公!”玉衡聞言大喜,正應夢中之事。急急來到房中,見嬰兒已經斷臍,包裹停當。玉衡持燭一看,果然生得眉清目秀,心中大喜,口中不言。一面安慰妻子好生調養,吩咐丫鬟們小心服侍。三朝洗兒,彌月請酒,自不必說。乃取名海瑞,這也不在話下。
且說玉衡因有了兒子,萬事俱足,遂飄然有世外之想,把“功名”二字真是置之度外。正是:有子萬事足,無官一身輕。
海公無事,以兒為樂,或到名山勝境去遊玩,也覺優遊。
時光易過,又是幾年。海瑞已經七歲,雖在孩提之中,性至孝友,更兼資質聰明,耿直無私。每與鄰兒共遊,飲食之物,必要公同分食。若有多取者,瑞必詈之。玉衡教他讀書,過目輒能成誦。又過了三年,海瑞年已十歲。無書不讀,詩詞歌賦,靡有不通。是年玉衡一病身亡,海瑞哀痛欲絶,夫人亦痛哭不已。瑞痛父身亡,未能盡子道,意欲結廬於墓側,少展孝思。
夫人勸阻曰:“你雖性至孝順,但你年紀幼稚,郊外無靖,倘有不測,我何賴焉?此欲盡孝而反增不孝也。”瑞聞母諭遂止,在傢守製。夫人便晝夜令他誦讀,雖夏暑不輟。
未幾服滿,瑞年已十三。或有勸瑞應童子試者,瑞對曰:“我年尚幼,經史未通,若出應試,必被人笑,徒費筆墨。不如閉門苦讀,待我淹貫了,然後去也未為遲。”夫人聞瑞在外答友之言,私喜曰:“此兒不務矜浮,日後必有實學。”於是更加約束,母子二人,切磋嚴如師弟一般。
瑞性做好菊,不喜趨承。嘗有《品菊》詩曰:繞籬一二費平章,五色迷離滿徑香。
晚節豈容分上下,蓬門畢竟育低昂。
範村譜訂名多誤,酈水空傳種最良。
欲嚮澹中尋更澹,鬢絲愁落滿頭霜。
《伴菊》詩云:柴門重聞日悠悠,願嚮閑花穩臥遊。
俗骨不堪同入夢,芳心曾許獨探幽。
性情淡處常相對,靖冷香中過此秋。
莫遣風仙藉婢職,夜深墻角已低頭。
夫人見其詩雅淡,知瑞他日晚節獨堅,必為一代忠臣者,嘗謂之曰:“你終日讀書,不求聞達,究有何益哉?”瑞曰:“兒苦讀書,非不欲進取。但念母親年屆喜懼,兒恐一旦成名,就要遠離膝下,故此忍隱,不欲為母親憂也。”夫人怒曰:“為人子者,不欲揚名顯親,豈欲我死後你方進取耶?馬鬣雖封,銘旌七尺,我亦不得親見也!”瑞聞母怒,跪而慰之,謝罪不迭,夫人怒始稍息。瑞從此益勵詩書,以圖進取。
次年學院按臨,瑞便出應試,果掇芹香。夫人喜曰:“你得一衿,我死瞑目矣。”簪笑同庠諸友勸同赴省,以奪秋魁。
瑞每以母在傢無人侍奉終日,不欲行。及至其母聽了瑞答友之言,遂勉之曰:“你每以我在傢,無人侍奉為辭,不欲相離左右。但功名大事,我尚強健,你可前去,不必挂念。”瑞見母如此吩咐,不敢有違,遂打點行李,會齊諸友,望着海康而去。
到了雷州,捨舟登岸趕路。一夜,月明風輕,瑞在旅店裏睡不着,偶步園中。時已三更嚮後,店中諸客俱已熟睡。仰望星鬥滿天,萬籟俱寂。忽聞有人說道:“昨夜前村張傢祭鬼,我們正好前去尋些飲食,偏偏又碰着這位海少保在此。土地爺好沒來由,卻要派我們在此伺候,他老人傢便安然坐着,好不教人忿氣呢!”一人道:“你莫怨他,他乃是一方之主,你我都是受他管的,怎麽不聽使令?這是應該的,不必多說。恐怕這老兒聽見了,又要責罰呢。”一人道:“怕什麽?此老太不公道,但是有得奉承他的,便由人去橫行滋擾;若是我等窮鬼,他便專以此勞苦的事來派着呢!”一人道:“你且說他怎的不公平呢?”那人道:“即此張傢一事,就可見其不公矣。張傢的女兒,昨因上墓拜掃,遇了這個王小三,在路上撞見了。欺她孤兒寡婦,隨就跟了回去,作起祟來。她傢好不驚慌,不知被他弄了飲食。那日,張寡婦到此老兒處禱告,求他驅除。這老兒初時甚怒,立刻拘了王小三到廟,說什麽要打、要罰他。後來王小三慌了,即忙應許了些金帛。這老兒便喜歡到極處,不但不責罰他,反助紂為虐,任他肆擾呢!”一人道:“怪不得張傢今夜大設飲食,他便安安穩穩的前去受領,卻遣我們在此伺候這海少保呢。”一人道:“怪不得你說他。”海瑞聽得明白,纔知是鬼在此議論,暗喜自己有了少保的身份,不覺咳嗽一聲,倏而寂然,海瑞亦回房中安息,自思土地亦受鬼賄,心中大怒。
至天明起來,梳洗了,諸友便要起程。海瑞道:“且慢着。
今日有一奇事,待我弄來你們看看。”諸友不解其故,快問道:“荒郊野店,有什麽奇事?不如莫管閑事,趕路要緊呢!”海瑞道:“列位有所不知。這裏有一張傢,她是個寡婦,有一女兒,被野鬼王小三作祟,大索祭祀。本坊土地反與鬼通同擾攪,你道奇麽?”諸友問道:“你怎的知道?”海瑞便將夜聞鬼言備細告知,但不說鬼稱自己是少保。諸友聽了,各各驚異。況且都是少年,未免好事,各人都慫恿海瑞,要看他怎麽處置那土地。海瑞便嚮店主人問明,哪裏是土地廟並張傢的住址。用了早飯,便望着那土地廟而來。正是:正氣能驅魅,無私可服神。
畢竟海公到了那裏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這幾句鄙詞,不過說人生世上,承父母之精血,秉天地之靈氣,生而為人。人為萬物之靈,自當做一場颳目驚人的事業。
雖不能流芳百世,中正綱常,使人志而不忘,以為君子;即不能與世爭光,亦當遺臭萬年,此亦君子小人之兩途也。然君子之流馨,事愈遠而人心愈近;小人之遺臭,事雖近而人心欲遠之,惟恐其稍近也。君子觀之,能不驚然而懼乎?我於是有說。
卻說前明正德間,粵省瓊南有海璇者,字玉衡,世居瓊之睦賢鄉,離瓊山縣治不過數裏。玉衡娶繆氏,乃同縣繆廩生之妹也。繆氏生於詩書之傢,四德三從,是所稔悉。自適海門以來,夫妻和順,相敬如賓,真不愧梁鴻之配孟光也。玉衡屢試不中,遂無意功名,終日在傢詩書自娛,行善樂施而已。
又過數年,玉衡已是四十三歲,膝下無兒。夫人繆氏,每以為憂,常勸丈夫立妾,以廣子嗣。玉衡正色道:“我與你素行善事,況海氏祖宗皆讀儒書,歷行陰德,今我諒不至絶嗣,姑待之。”繆氏道:“相公之言,可謂不礙於理者。然妾今年四十,天癸將止,誕育之念已灰,不復望弄璋、弄瓦矣。故勸相公立妾者,乃是為海氏祖宗起見,相公何故不以為然?”玉衡笑道:“夫人所知者,情與理也。但今之世,人心澆薄,循理者少,悖理者多。但見人傢妻妾滿室,妒急紛然。何者?為丈夫者不無偏愛,本欲取樂而反增懊惱,我不忍見之。使璇命果有子,夫人年尚壯健,豈不能育子耶?璇如合絶嗣,即使姬妾羅列,亦不過徒事酒色而已,何益之有?”夫人看見丈夫如此堅執,也不再說。此後夫婦更加相愛。玉衡歷行善事,傢雖不豐,而慷慨勇任。凡有親友鄰里稍可資助者,無不竭力為之。
於是又過三年,繆氏夫人年已四十三歲。一日,天忽大雨,雷電交加,陰雲四起,暴雨奔騰。玉衡正在書房閑坐,忽見一物從上而下,惡貌猙獰,渾身毛片,金光奪目,奔嚮玉衡書案之下,倏忽不見。玉衡知是怪異避劫,乃任其躲藏,反以身障翼書案。少頃,雷電之光直射入書房,嚮着玉衡身上射來。這也古怪,那雷火一到玉衡身旁便滅。如是者約有半個時辰,那雷聲漸漸退去,火光亦熄。玉衡不勝驚惶,隨走開書案。此時天氣復亮,雨止雷收。衹見那怪獸從案下出來,嚮着玉衡作叩首之狀。玉衡明知其故,乃叱之去。那物出了書房、不嚮外邊,卻往裏面去了。玉衡誠恐夫人受驚,隨即跟進,方至內堂,就不見了。心中好生疑惑,衹是事屬怪誕,隱而不言。
未及半月,夫人竟然癸水不至。初時尤以為年老當止,三五月間,不覺腹中隆然矣,此際方知繆氏懷孕。玉衡大喜,對繆氏道:“天庇善人,今日信否?”繆氏亦笑道:“此乃相公福德所至,妾藉有賴矣。”玉衡道:“凡人好善,天必佑之。況夫人貞淑賢德,幽閑婉靜,不纔亦拳拳好善,感格上天,憐於海氏,待賜麟兒矣!”從此心中歡喜,更勇於為善。
光陰迅速,日月如梭,不覺將近十月,胎期滿足,早晚就要分娩。海公預早雇了乳母、穩婆,在傢伺候。
一夜,海公方纔合眼睡熟,忽見三人身穿青衣,手持金節,嚮前揖曰:“奉玉帝敕,賜你一子,你其善視之!”旋有人擁一怪獸人。海公見其與前次避雷之獸無異,便問道:“既蒙玉帝賜子,怎麽將這獸物帶來?”持金節者笑道:“你那裏知道,此乃五指山之豸獸也,性直而喜啖猛虎,衛弱鳥,在山修煉七百餘年,數當遭劫,故彼曾避於君傢書案之下。君乃善人,神鬼所欽,故雷火不敢近君,即回覆玉旨,此獸因君得免其劫。
然上天有製,凡羽毛苦修,性未馴善,不遭雷劫,即當過胎出世,先成人形,後歸正果。今上帝憐你行善有功,故特賜與你為之。日後光大海氏門戶者,誠此子也。”說畢,將那獸推到內堂去了。忽聽得霹雷一聲,玉衡吃了一驚,不覺醒來,卻是南柯一夢。忽見丫鬟來報:“夫人産下一位小相公!”玉衡聞言大喜,正應夢中之事。急急來到房中,見嬰兒已經斷臍,包裹停當。玉衡持燭一看,果然生得眉清目秀,心中大喜,口中不言。一面安慰妻子好生調養,吩咐丫鬟們小心服侍。三朝洗兒,彌月請酒,自不必說。乃取名海瑞,這也不在話下。
且說玉衡因有了兒子,萬事俱足,遂飄然有世外之想,把“功名”二字真是置之度外。正是:有子萬事足,無官一身輕。
海公無事,以兒為樂,或到名山勝境去遊玩,也覺優遊。
時光易過,又是幾年。海瑞已經七歲,雖在孩提之中,性至孝友,更兼資質聰明,耿直無私。每與鄰兒共遊,飲食之物,必要公同分食。若有多取者,瑞必詈之。玉衡教他讀書,過目輒能成誦。又過了三年,海瑞年已十歲。無書不讀,詩詞歌賦,靡有不通。是年玉衡一病身亡,海瑞哀痛欲絶,夫人亦痛哭不已。瑞痛父身亡,未能盡子道,意欲結廬於墓側,少展孝思。
夫人勸阻曰:“你雖性至孝順,但你年紀幼稚,郊外無靖,倘有不測,我何賴焉?此欲盡孝而反增不孝也。”瑞聞母諭遂止,在傢守製。夫人便晝夜令他誦讀,雖夏暑不輟。
未幾服滿,瑞年已十三。或有勸瑞應童子試者,瑞對曰:“我年尚幼,經史未通,若出應試,必被人笑,徒費筆墨。不如閉門苦讀,待我淹貫了,然後去也未為遲。”夫人聞瑞在外答友之言,私喜曰:“此兒不務矜浮,日後必有實學。”於是更加約束,母子二人,切磋嚴如師弟一般。
瑞性做好菊,不喜趨承。嘗有《品菊》詩曰:繞籬一二費平章,五色迷離滿徑香。
晚節豈容分上下,蓬門畢竟育低昂。
範村譜訂名多誤,酈水空傳種最良。
欲嚮澹中尋更澹,鬢絲愁落滿頭霜。
《伴菊》詩云:柴門重聞日悠悠,願嚮閑花穩臥遊。
俗骨不堪同入夢,芳心曾許獨探幽。
性情淡處常相對,靖冷香中過此秋。
莫遣風仙藉婢職,夜深墻角已低頭。
夫人見其詩雅淡,知瑞他日晚節獨堅,必為一代忠臣者,嘗謂之曰:“你終日讀書,不求聞達,究有何益哉?”瑞曰:“兒苦讀書,非不欲進取。但念母親年屆喜懼,兒恐一旦成名,就要遠離膝下,故此忍隱,不欲為母親憂也。”夫人怒曰:“為人子者,不欲揚名顯親,豈欲我死後你方進取耶?馬鬣雖封,銘旌七尺,我亦不得親見也!”瑞聞母怒,跪而慰之,謝罪不迭,夫人怒始稍息。瑞從此益勵詩書,以圖進取。
次年學院按臨,瑞便出應試,果掇芹香。夫人喜曰:“你得一衿,我死瞑目矣。”簪笑同庠諸友勸同赴省,以奪秋魁。
瑞每以母在傢無人侍奉終日,不欲行。及至其母聽了瑞答友之言,遂勉之曰:“你每以我在傢,無人侍奉為辭,不欲相離左右。但功名大事,我尚強健,你可前去,不必挂念。”瑞見母如此吩咐,不敢有違,遂打點行李,會齊諸友,望着海康而去。
到了雷州,捨舟登岸趕路。一夜,月明風輕,瑞在旅店裏睡不着,偶步園中。時已三更嚮後,店中諸客俱已熟睡。仰望星鬥滿天,萬籟俱寂。忽聞有人說道:“昨夜前村張傢祭鬼,我們正好前去尋些飲食,偏偏又碰着這位海少保在此。土地爺好沒來由,卻要派我們在此伺候,他老人傢便安然坐着,好不教人忿氣呢!”一人道:“你莫怨他,他乃是一方之主,你我都是受他管的,怎麽不聽使令?這是應該的,不必多說。恐怕這老兒聽見了,又要責罰呢。”一人道:“怕什麽?此老太不公道,但是有得奉承他的,便由人去橫行滋擾;若是我等窮鬼,他便專以此勞苦的事來派着呢!”一人道:“你且說他怎的不公平呢?”那人道:“即此張傢一事,就可見其不公矣。張傢的女兒,昨因上墓拜掃,遇了這個王小三,在路上撞見了。欺她孤兒寡婦,隨就跟了回去,作起祟來。她傢好不驚慌,不知被他弄了飲食。那日,張寡婦到此老兒處禱告,求他驅除。這老兒初時甚怒,立刻拘了王小三到廟,說什麽要打、要罰他。後來王小三慌了,即忙應許了些金帛。這老兒便喜歡到極處,不但不責罰他,反助紂為虐,任他肆擾呢!”一人道:“怪不得張傢今夜大設飲食,他便安安穩穩的前去受領,卻遣我們在此伺候這海少保呢。”一人道:“怪不得你說他。”海瑞聽得明白,纔知是鬼在此議論,暗喜自己有了少保的身份,不覺咳嗽一聲,倏而寂然,海瑞亦回房中安息,自思土地亦受鬼賄,心中大怒。
至天明起來,梳洗了,諸友便要起程。海瑞道:“且慢着。
今日有一奇事,待我弄來你們看看。”諸友不解其故,快問道:“荒郊野店,有什麽奇事?不如莫管閑事,趕路要緊呢!”海瑞道:“列位有所不知。這裏有一張傢,她是個寡婦,有一女兒,被野鬼王小三作祟,大索祭祀。本坊土地反與鬼通同擾攪,你道奇麽?”諸友問道:“你怎的知道?”海瑞便將夜聞鬼言備細告知,但不說鬼稱自己是少保。諸友聽了,各各驚異。況且都是少年,未免好事,各人都慫恿海瑞,要看他怎麽處置那土地。海瑞便嚮店主人問明,哪裏是土地廟並張傢的住址。用了早飯,便望着那土地廟而來。正是:正氣能驅魅,無私可服神。
畢竟海公到了那裏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三生石上舊姻緣,萍生朱陳百載堅。
信是嫦娥先有意,廣寒已贈一枝先。
卻說海瑞在旅店,因前夜聞得衆鬼說那土地不公,縱容野鬼王小三在張傢攪擾,圖其祭祀飲食的話,遂忙用早膳,攜着諸友,取路先來至那土地廟。
衹見那廟是靠着路旁的,高不滿三尺,闊纔二尺,上塑神像。惟是香煙冷落,廟內的蛛絲張滿。有一張尺餘高的桌案,塵積寸許。衆人見了,不覺大笑曰:“如此荒涼冷落,怪不得他要收受賄賂。不然,十載都沒有一炷香呢!”
海瑞聽了,不勝大怒,便指着那神像駡道:“何物邪神,膽敢憑陵作祟,肆虐村民!今日我海瑞卻要與你分剖個是非。
為神者,正直聰明,為民捍衛殃難,賞善罰惡,庶不愧享受萬民香煙。何乃不循天理,衹顧貪婪!既不能為民造福,倒也罷了,怎麽卻與野鬼串通,魅人閨秀,走石揚砂,百般怪祟,唬嚇婦女,索詐楮帛祭食?此上天所不容,人神所共憤。我海瑞生平忠正俠直,午夜捫心,對天無愧,羞見這等野鬼邪神!”
遂以手指着,喝聲:“還不服罪!”說尚未畢,那泥塑的神像,一聲響亮,竟自跌將下來,打得個粉碎。衆人見了,哈哈大笑。
內中一人道:“雖然土地不合,到底是個神像,今海兄如此冒瀆,故神怒示警,竟將本身顯聖。海兄總當賠個不是纔好呢!”
海瑞聽了怒道:“你們亦是這般鬍塗!怎麽還不替我將這鳥廟拆了,反來左襢?真是豈有此理!”
衆人看見海瑞作色,乃道:“海兄正直無私,即此鬼神,亦當欽服。如今既已示辱於神,這就算了事。我們還是到張傢去走遭,看是怎的。”海瑞道:“如此纔是正理呢。”一行人遠離了土地廟,趕路望着張傢村而來。話分兩頭,暫且按下不表。
再說張傢村離大路不遠,村中二百余家都是姓張的。那被魔的女子,就是張寡婦的女兒,年方一十六歲,名喚宮花,生得如花似玉,知書識禮,又兼孝順。其父名張芝,曾舉孝廉,出仕做過一任通判,後來因為倭寇作亂,死於軍前。夫人溫氏,攜着這位小姐,從十歲守節至今。事因三月清明,母女上山掃墓。豈料中途遇上這野鬼王小三,欺她孤寡,跟隨到傢,欲求祭祀。是夜宮花睡在床中,忽見一人,披發吐舌,嚮她索食。
宮花嚇得魂不附體,大喊起來。那野鬼即便作祟,弄得宮花渾身發熱,頭目暈花,口中亂駡亂笑,唬得溫夫人不知所措。請醫診治,俱言無病,係為祟所侵。夫人慌了,想道,此病定是因上墳而起。細細訪之,始知路旁有一土地廟宇。想道:“山野墳墓之鬼,必為土地所轄。”便具疏到土地廟中禱告,求神驅逐。祭畢回傢,誰知宮花愈加狂暴,口中亂駡道:“何物溫氏,膽敢混嚮土地廟處告我麽!我是奉了玉旨救命來的。衹因你們舊日在任時,曾嚮天許過心願,至今未酬。玉帝最怒的是欺誑鬼神,故此特差我來索取。你若好好地設祭就罷,否則立取你等之命去見玉帝呢!”
溫夫人聽了,自思往時自己卻不曾許過什麽心願。女兒年幼,是不必說的,就是老爺在日,忠直居心,愛民若子,又沒有什麽不好之處。且平日不喜求神許願的,怎麽說有這個舊願?
自古道:“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這是小事,就祭祀與他,亦不費得什麽大錢財,衹要女兒病愈就是了。乃嚮宮花道:“既是我傢曾經許願,年深日久,一旦忘了,故勞尊神降臨。
今知罪咎,即擇吉日,虔具祭儀酬還。伏乞尊神釋放小女元神復體,則氏閤家頂祝於無既矣。”衹見宮花點頭應道:“你們既知罪戾也罷。後日黃道良辰,至晚可具楮鏹品物,還願罷了。”
溫氏唯唯答應。
至期,即吩咐傢人,買備祭品香燭之類。到了點燭的時候,虔誠拜祭一番。衹見那宮花便作喜悅色,說道:“雖道具祭,衹是太薄歉了,可再具豐盛的來。明日三更,我即復旨去也。”
溫氏又衹得應承。這一夜,宮花卻也略見安靜些。
次日,夫人正要吩咐傢人再去備辦祭品,衹見宮花雙眉緊皺,十分驚慌的模樣,在床上蹲伏不安,口中喃喃,不知何語。
夫人正在驚疑之際,衹見傢人來說道:“外面有一位秀纔,自稱海瑞,能驅邪逐魅。路過於此,知我傢小姐中了邪魔,如今要來收妖呢!”夫人聽了,半信半疑,衹得令傢人請進。
少頃,海瑞領着那幾個朋友,一齊來到大廳,兩旁坐下。
溫夫人出來見了衆人。見過了禮,便問道:“哪一位是海秀纔呢?”衆人便指着海瑞道:“這位便是。”溫夫人便將海瑞一看,衹見他年紀最輕,心中有幾分不信,便問道:“海相公有甚麽妙術,能驅妖魅?何以知道小女着祟?請道其詳。”海瑞道:“因昨夜旅店聽得有幾個鬼私自在那裏講本坊土地放縱野鬼作祟索祭的話,故此前來驅逐妖魅。”
溫夫人聽了好生驚異,心中卻也歡喜,說道:“小女倘得海相公驅魔,病得痊愈,不敢有忘大德。”便吩咐傢人備酒。
海瑞急止之曰:“不必費心破鈔,我們原是為一點好意而來,非圖飲食者也。”再三推讓。溫夫人道:“列位休嫌簡慢,老身不過薄具三杯傢釀,少壯列位威氣而已。”海瑞見她如此真誠,便說道:“既蒙夫人賜飲,自古道,‘恭敬不如從命’,衹得愧領了。但是不必過費,我們纔得安心。”溫夫人便令傢人擺了酒菜,就在大廳上坐下。鄰居的堂叔張元,前來相陪。
海瑞等在廳上歡飲,溫夫人便進女兒房中來。衹見宮花比前夜大不相同,卻似好時一般。見了夫人進來,便以手指着榻下的一個大瓦罐,復以兩手作鬼入罐內的形狀。夫人已解其意,即時出到廳上,對衆人說知。海瑞便道:“是了,這是個邪鬼,知道我們前來,無處躲避,故此藏入罐內。可將罐口封了,還怕他走到哪裏去?”衆人齊聲道:“有理。”
於是夫人引導到來綉房,小姐回避入帳。海瑞便問:“罐在何處?”夫人令侍婢去拿。衹見侍婢再三掇不起來,說道:“好奇怪!這是個空罐,怎麽這樣沉重!”海瑞道:“你且走開,待我去拿。”便走近榻前,俯着身子,一手拿了起來,並不見沉重,笑道:“莫非走了麽?”衆人說道:“不是不是,他既走得去,早就走了,又何必入罐?自古道‘鬼計多端’,故此輕飄飄的,想哄我們是真呢!”海瑞道:“且不管他,衹是封了就是。”遂令人取過筆墨,先用濕泥封了罐口,後用一副紙皮,貼在泥頭之上。海瑞親自用筆寫着幾個字:“永遠封禁,不得復出。海瑞筆親封。”寫畢,令人將罐拿了出去,在山腳下埋了。溫夫人一如所教,千恩萬謝;張元便讓衆人復出廳前飲酒。
夫人便私問宮花道:“適間你見甚麽來?”小姐道:“適間衹見那披發的惡鬼慌慌張張的自言自語道:‘怎怎麽海少保來了?’左顧右盼,似無處藏躲之狀。忽然歡喜,望榻下的罐子,將身子搖了幾搖,竟縮小了,鑽在罐內。孩兒就精神爽快了。故此母親進來,不敢大聲說出,恐怕他走了,又來作祟。
適間哪位是海少保?他有何法術,鬼竟怕他呢?”
夫人聽了,心中大喜:“他乃是一個秀纔,鬼竟稱他為少保,想必此人日後大貴。”忖思女兒的命是他救活的,無可為報,不如就將宮花許配了他為妻。我膝下有了這樣的半子,盡可畢此餘生了。於是便將海瑞聽見群鬼之言方知你的病源,故此特來相救的話,說了一遍。宮花聽了嘆道:“如此好人,世上難得,況又兼有少保祿命。不知他父母幾多年紀,纔得這個兒子呢?”夫人道:“我兒性命,都虧相公救活,無可為報,我意欲將你許配這海恩人為妻。我傢得了這樣女婿,亦足依靠,光耀門閭。二則你身有所靠,不枉你的才貌。你心下如何,可否應允?”
宮花聽了,不覺漲紅了臉,低頭不語。夫人知她心允,便着人請了張元進來,細將己意告知,並乞張元說合。張元道:“此事雖好,惟是別府人氏,侄女嫁了他傢去,未免要遠渡重洋,甚是不便,如何是好?”夫人道:“女兒已心允了,便是我亦主意定了。煩叔叔一說,就感激不盡了。”
張元聽說,便欣然應諾,走到前邊,對着海瑞謝了收鬼之恩,然後對着衆人說知夫人要將宮花許配海瑞之意。海瑞起立謝道:“豈有此理,小姐乃是千金之體,小生何敢仰攀!況小生是為好意,仗義而來,今一旦坦腹東床,怎免外人物議?這决使不得的。煩老先生善為我辭可也!”說罷,便欲起身告辭。
張元道:“海兄且少屈一刻,老朽復有話說。”海瑞衹得復坐下,便又問道:“老先生有何見教?”張元道:“相公年紀,恰與捨侄女差不上下,況又未曾訂親。今捨侄女既蒙救命之恩,天高地厚,傢嫂無可酬報的,要將侄女許配,亦稍盡酬謝之心。
二者乃是終身大事,又不費海兄一絲半綫的聘禮,何故見拒如此?想必相公嫌我們寒微,故低昂不合,是以卻拒是真呢!”
海瑞聽說,忙答道:“豈敢。區區之事,莫足言恩?瑞乃一介貧儒,傢居遙遠,敢纍千金之體耶?故不敢妄攀,實非見棄,惟祈老先生諒之。”張元復又再三央懇。
衆人見了,也替張元代說道:“海兄何必拘執至此?夫人既有此意,理當順從纔是呢!”海瑞道:“非弟不肯,但是婚姻大事,自有高堂主張,非我可主之也,故不敢自專。倘蒙夫人不棄,又叨張老先生諄諄教諭,敢不敬從。但是未曾稟命高堂,不敢自主,以增不孝之罪。尚容歸稟,徐徐商議可也。”
張元聽了這話,知他堅執不從,衹得進內對夫人說知。夫人笑道:“叔叔可問他們現寓何處,店名什麽,我自有妙計,包管叫他應允就是。”張元乃出來陪着衆人,問道:“列位今客寓何處?”衆人道:“現在張小乙店中暫宿—夜,明早即欲起程。因有尊府之事,故而遲延。明日定必起程。”說完,海瑞决意告辭。張元衹得相送出門,屢稱感謝。海瑞稱謝,與衆人回店中去了。正是:姻緣本是前生定,五百年前結下來。
畢竟海瑞後來能否與張氏宮花成親,且聽下回分解。
信是嫦娥先有意,廣寒已贈一枝先。
卻說海瑞在旅店,因前夜聞得衆鬼說那土地不公,縱容野鬼王小三在張傢攪擾,圖其祭祀飲食的話,遂忙用早膳,攜着諸友,取路先來至那土地廟。
衹見那廟是靠着路旁的,高不滿三尺,闊纔二尺,上塑神像。惟是香煙冷落,廟內的蛛絲張滿。有一張尺餘高的桌案,塵積寸許。衆人見了,不覺大笑曰:“如此荒涼冷落,怪不得他要收受賄賂。不然,十載都沒有一炷香呢!”
海瑞聽了,不勝大怒,便指着那神像駡道:“何物邪神,膽敢憑陵作祟,肆虐村民!今日我海瑞卻要與你分剖個是非。
為神者,正直聰明,為民捍衛殃難,賞善罰惡,庶不愧享受萬民香煙。何乃不循天理,衹顧貪婪!既不能為民造福,倒也罷了,怎麽卻與野鬼串通,魅人閨秀,走石揚砂,百般怪祟,唬嚇婦女,索詐楮帛祭食?此上天所不容,人神所共憤。我海瑞生平忠正俠直,午夜捫心,對天無愧,羞見這等野鬼邪神!”
遂以手指着,喝聲:“還不服罪!”說尚未畢,那泥塑的神像,一聲響亮,竟自跌將下來,打得個粉碎。衆人見了,哈哈大笑。
內中一人道:“雖然土地不合,到底是個神像,今海兄如此冒瀆,故神怒示警,竟將本身顯聖。海兄總當賠個不是纔好呢!”
海瑞聽了怒道:“你們亦是這般鬍塗!怎麽還不替我將這鳥廟拆了,反來左襢?真是豈有此理!”
衆人看見海瑞作色,乃道:“海兄正直無私,即此鬼神,亦當欽服。如今既已示辱於神,這就算了事。我們還是到張傢去走遭,看是怎的。”海瑞道:“如此纔是正理呢。”一行人遠離了土地廟,趕路望着張傢村而來。話分兩頭,暫且按下不表。
再說張傢村離大路不遠,村中二百余家都是姓張的。那被魔的女子,就是張寡婦的女兒,年方一十六歲,名喚宮花,生得如花似玉,知書識禮,又兼孝順。其父名張芝,曾舉孝廉,出仕做過一任通判,後來因為倭寇作亂,死於軍前。夫人溫氏,攜着這位小姐,從十歲守節至今。事因三月清明,母女上山掃墓。豈料中途遇上這野鬼王小三,欺她孤寡,跟隨到傢,欲求祭祀。是夜宮花睡在床中,忽見一人,披發吐舌,嚮她索食。
宮花嚇得魂不附體,大喊起來。那野鬼即便作祟,弄得宮花渾身發熱,頭目暈花,口中亂駡亂笑,唬得溫夫人不知所措。請醫診治,俱言無病,係為祟所侵。夫人慌了,想道,此病定是因上墳而起。細細訪之,始知路旁有一土地廟宇。想道:“山野墳墓之鬼,必為土地所轄。”便具疏到土地廟中禱告,求神驅逐。祭畢回傢,誰知宮花愈加狂暴,口中亂駡道:“何物溫氏,膽敢混嚮土地廟處告我麽!我是奉了玉旨救命來的。衹因你們舊日在任時,曾嚮天許過心願,至今未酬。玉帝最怒的是欺誑鬼神,故此特差我來索取。你若好好地設祭就罷,否則立取你等之命去見玉帝呢!”
溫夫人聽了,自思往時自己卻不曾許過什麽心願。女兒年幼,是不必說的,就是老爺在日,忠直居心,愛民若子,又沒有什麽不好之處。且平日不喜求神許願的,怎麽說有這個舊願?
自古道:“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這是小事,就祭祀與他,亦不費得什麽大錢財,衹要女兒病愈就是了。乃嚮宮花道:“既是我傢曾經許願,年深日久,一旦忘了,故勞尊神降臨。
今知罪咎,即擇吉日,虔具祭儀酬還。伏乞尊神釋放小女元神復體,則氏閤家頂祝於無既矣。”衹見宮花點頭應道:“你們既知罪戾也罷。後日黃道良辰,至晚可具楮鏹品物,還願罷了。”
溫氏唯唯答應。
至期,即吩咐傢人,買備祭品香燭之類。到了點燭的時候,虔誠拜祭一番。衹見那宮花便作喜悅色,說道:“雖道具祭,衹是太薄歉了,可再具豐盛的來。明日三更,我即復旨去也。”
溫氏又衹得應承。這一夜,宮花卻也略見安靜些。
次日,夫人正要吩咐傢人再去備辦祭品,衹見宮花雙眉緊皺,十分驚慌的模樣,在床上蹲伏不安,口中喃喃,不知何語。
夫人正在驚疑之際,衹見傢人來說道:“外面有一位秀纔,自稱海瑞,能驅邪逐魅。路過於此,知我傢小姐中了邪魔,如今要來收妖呢!”夫人聽了,半信半疑,衹得令傢人請進。
少頃,海瑞領着那幾個朋友,一齊來到大廳,兩旁坐下。
溫夫人出來見了衆人。見過了禮,便問道:“哪一位是海秀纔呢?”衆人便指着海瑞道:“這位便是。”溫夫人便將海瑞一看,衹見他年紀最輕,心中有幾分不信,便問道:“海相公有甚麽妙術,能驅妖魅?何以知道小女着祟?請道其詳。”海瑞道:“因昨夜旅店聽得有幾個鬼私自在那裏講本坊土地放縱野鬼作祟索祭的話,故此前來驅逐妖魅。”
溫夫人聽了好生驚異,心中卻也歡喜,說道:“小女倘得海相公驅魔,病得痊愈,不敢有忘大德。”便吩咐傢人備酒。
海瑞急止之曰:“不必費心破鈔,我們原是為一點好意而來,非圖飲食者也。”再三推讓。溫夫人道:“列位休嫌簡慢,老身不過薄具三杯傢釀,少壯列位威氣而已。”海瑞見她如此真誠,便說道:“既蒙夫人賜飲,自古道,‘恭敬不如從命’,衹得愧領了。但是不必過費,我們纔得安心。”溫夫人便令傢人擺了酒菜,就在大廳上坐下。鄰居的堂叔張元,前來相陪。
海瑞等在廳上歡飲,溫夫人便進女兒房中來。衹見宮花比前夜大不相同,卻似好時一般。見了夫人進來,便以手指着榻下的一個大瓦罐,復以兩手作鬼入罐內的形狀。夫人已解其意,即時出到廳上,對衆人說知。海瑞便道:“是了,這是個邪鬼,知道我們前來,無處躲避,故此藏入罐內。可將罐口封了,還怕他走到哪裏去?”衆人齊聲道:“有理。”
於是夫人引導到來綉房,小姐回避入帳。海瑞便問:“罐在何處?”夫人令侍婢去拿。衹見侍婢再三掇不起來,說道:“好奇怪!這是個空罐,怎麽這樣沉重!”海瑞道:“你且走開,待我去拿。”便走近榻前,俯着身子,一手拿了起來,並不見沉重,笑道:“莫非走了麽?”衆人說道:“不是不是,他既走得去,早就走了,又何必入罐?自古道‘鬼計多端’,故此輕飄飄的,想哄我們是真呢!”海瑞道:“且不管他,衹是封了就是。”遂令人取過筆墨,先用濕泥封了罐口,後用一副紙皮,貼在泥頭之上。海瑞親自用筆寫着幾個字:“永遠封禁,不得復出。海瑞筆親封。”寫畢,令人將罐拿了出去,在山腳下埋了。溫夫人一如所教,千恩萬謝;張元便讓衆人復出廳前飲酒。
夫人便私問宮花道:“適間你見甚麽來?”小姐道:“適間衹見那披發的惡鬼慌慌張張的自言自語道:‘怎怎麽海少保來了?’左顧右盼,似無處藏躲之狀。忽然歡喜,望榻下的罐子,將身子搖了幾搖,竟縮小了,鑽在罐內。孩兒就精神爽快了。故此母親進來,不敢大聲說出,恐怕他走了,又來作祟。
適間哪位是海少保?他有何法術,鬼竟怕他呢?”
夫人聽了,心中大喜:“他乃是一個秀纔,鬼竟稱他為少保,想必此人日後大貴。”忖思女兒的命是他救活的,無可為報,不如就將宮花許配了他為妻。我膝下有了這樣的半子,盡可畢此餘生了。於是便將海瑞聽見群鬼之言方知你的病源,故此特來相救的話,說了一遍。宮花聽了嘆道:“如此好人,世上難得,況又兼有少保祿命。不知他父母幾多年紀,纔得這個兒子呢?”夫人道:“我兒性命,都虧相公救活,無可為報,我意欲將你許配這海恩人為妻。我傢得了這樣女婿,亦足依靠,光耀門閭。二則你身有所靠,不枉你的才貌。你心下如何,可否應允?”
宮花聽了,不覺漲紅了臉,低頭不語。夫人知她心允,便着人請了張元進來,細將己意告知,並乞張元說合。張元道:“此事雖好,惟是別府人氏,侄女嫁了他傢去,未免要遠渡重洋,甚是不便,如何是好?”夫人道:“女兒已心允了,便是我亦主意定了。煩叔叔一說,就感激不盡了。”
張元聽說,便欣然應諾,走到前邊,對着海瑞謝了收鬼之恩,然後對着衆人說知夫人要將宮花許配海瑞之意。海瑞起立謝道:“豈有此理,小姐乃是千金之體,小生何敢仰攀!況小生是為好意,仗義而來,今一旦坦腹東床,怎免外人物議?這决使不得的。煩老先生善為我辭可也!”說罷,便欲起身告辭。
張元道:“海兄且少屈一刻,老朽復有話說。”海瑞衹得復坐下,便又問道:“老先生有何見教?”張元道:“相公年紀,恰與捨侄女差不上下,況又未曾訂親。今捨侄女既蒙救命之恩,天高地厚,傢嫂無可酬報的,要將侄女許配,亦稍盡酬謝之心。
二者乃是終身大事,又不費海兄一絲半綫的聘禮,何故見拒如此?想必相公嫌我們寒微,故低昂不合,是以卻拒是真呢!”
海瑞聽說,忙答道:“豈敢。區區之事,莫足言恩?瑞乃一介貧儒,傢居遙遠,敢纍千金之體耶?故不敢妄攀,實非見棄,惟祈老先生諒之。”張元復又再三央懇。
衆人見了,也替張元代說道:“海兄何必拘執至此?夫人既有此意,理當順從纔是呢!”海瑞道:“非弟不肯,但是婚姻大事,自有高堂主張,非我可主之也,故不敢自專。倘蒙夫人不棄,又叨張老先生諄諄教諭,敢不敬從。但是未曾稟命高堂,不敢自主,以增不孝之罪。尚容歸稟,徐徐商議可也。”
張元聽了這話,知他堅執不從,衹得進內對夫人說知。夫人笑道:“叔叔可問他們現寓何處,店名什麽,我自有妙計,包管叫他應允就是。”張元乃出來陪着衆人,問道:“列位今客寓何處?”衆人道:“現在張小乙店中暫宿—夜,明早即欲起程。因有尊府之事,故而遲延。明日定必起程。”說完,海瑞决意告辭。張元衹得相送出門,屢稱感謝。海瑞稱謝,與衆人回店中去了。正是:姻緣本是前生定,五百年前結下來。
畢竟海瑞後來能否與張氏宮花成親,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