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武侠>> 獨孤紅 Dugu Hong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1937年)
武林春秋
  作者:獨孤紅
  第一章 湖濱血劫
  第二章 泰山投師
  第三章 意外之變
  第四章 奇人怪事
  第五章 善有善報
  第六章 英雄本色
  第七章 俠骨柔情
  第八章 意外重逢
  第九章 撲朔迷離
  第十章 洛水之門
  第十一章 人心難測
  第十二章 三青幫主
  第十三章 真真假假
  第十四章 悲慘身世
  第十五章 情睏英雄
  第十六章 連番風雨
  第十七章 丐幫長老
  第十八章 痛懲叛徒
  第十九章 禍福難料
  第二十章 吉兇未卜
  第二十一章 群雄並起
  第二十二章 竜鳳門人
  第二十三章 卿卿我我
  第二十四章 血債血償
  第二十五章 皆大歡喜
第一章 湖濱血劫
  濟南勝景,一泉、一湖、一山。
  一泉者、“趵突泉”、一山者、“千佛山”、一湖者、“大明湖”,昔日黃山𠔌所以譽之“濟南瀟灑似江南”,也就因為“濟南府”有一泉、一山、一湖之勝,在幹旱的北國,確是一難得的盛景。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大明湖”在“濟南城”西北角,湖界城垣東北西三邊,凌晨及黃昏時,景色特別美,從“鵲華橋”沿湖而西北,兩岸垂柳披拂,湖中蘆蒲齊茂,景色動人,特別是這夏秋之交,“秋荷方盛,紅緑如綉,令人有渺然吳下洲諸感”。
  有人說夏天熱,夏秋之交更熱,這話可一點不錯,在幹旱的北國,這時候白天能烤出人的油來,夜晚也好不到哪兒去,熱還加上悶,混身汗直流,一條手巾能擰出水來,那股子悶得蹩使人透不過氣來,要想“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際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那得等到秋的氣息濃一點,現在,六月裏,別想。
  在大明湖畔,有那麽兩片大院落,兩片大院落之間隔着一道丈餘磚墻。
  “濟南”人都知道,常遊“大明湖”的人更清楚,這兩片大院落可是大大地有來頭,大大地有名氣。
  靠東那個大院落是“譚宅”,既是“譚宅”,這個大院落的主人就該姓譚是不會錯的。
  事實上,“濟南府”的人稱這個大院落的主人為譚老爺子而不名,那麽一來“濟南府”的人都知道譚老爺子,提起譚老爺子來莫不肅然起敬,而真正知道譚老爺子叫什麽的,可就沒有幾個了。
  據說,譚老爺子是位退隱的江湖好手,武林高人,當年曾縱橫四海,睥睨八荒,稱雄於南七北六一十三省。
  可是,自“大明湖”畔有了這座“譚宅”之後,就沒人看見譚老爺子露過一招半式的。
  事實上見過譚老爺子的人都知道,他老人傢五十多近六十年紀,身材高高的,卻瘦得衹有一把骨頭幾兩肉,除了精神比別人好一點之外,別的沒什麽異於常人之處。
  有人說那是因為譚老爺子起得早,一大早當別人還在被窩裏的時候他老人傢就提着個鳥籠出來遛了,每天都遛,除了颳風大雨,絶沒有一日間斷。
  這說法錯不錯,沒人知道。
  總之,譚老爺子除了遛遛鳥之外沒別的嗜好,過得日子很平淡這倒是真的。
  譚老爺子傢人口很簡單,除了三個男人外,別的就沒人了,幾個男人住在那麽一片大院落裏,沒有什麽婦女,沒人知道,儘管有人打聽,可沒一個人能打聽出個所以然,弄出個究竟來。
  不過,人傢幾個大男人也過得好好的。
  靠西邊這個大院落,是“井宅”,“井宅”的氣勢跟“譚宅”可就截然不同了,門頭既高又大,兩盞大燈,一對石獅子,發亮的鐵門環,白玉一般的石階,沒有一個地方不讓人覺得這“井宅”的主人來頭更大,不是達官顯貴便是豪富巨紳。
  事實上,“井宅”的主人是位告老還鄉,退休的朝廷大員,可是沒人見過這位大員是什麽樣兒,衹知道這座大院落是由井老夫人帶着幾個如花似玉的女兒住着。
  這又是“井宅”跟“譚宅”不同的一點,“譚宅”沒有婦女,“井宅”沒有男人。
  門頭,偌大一座“井宅”裏,除了偶響幾聲銀鈴般嬉笑外,別的聽不到一點聲息,靜悄悄的。
  到了晚上那就像變了另一戶人傢,門前車水馬竜,賓客川流不息,你來我走,進進出出的數都數不清。
  院子裏燈火輝煌,人聲沸騰,像是開了一百桌的宴席,一直要開到快四更,才人散燈熄,歸於寂靜。
  這些進出“井宅”的人,“濟南府”的人都知道,衙門裏的官員,地方上的仕紳,全是“濟南城”有頭有臉的知名之士。
  這,跟譚老爺子門前冷落,少有來往的平淡生活可形成一個強烈的對比。
  像這樣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兩傢僅隔那麽一道墻,“譚宅”豈不被吵死!
  不,你過你的,我過我的,“譚宅”裏沒人說過一句話,想必譚老爺子司空見慣,習以為常了。
  這,又是一天夜晚,一個夜空裏閃爍群星伴一彎上弦鈎月的夜晚。
  夜,熱而悶,加上“井宅”裏的輝煌燈火,沸騰人聲,讓人覺得它更熱更悶,躺在炕上除了頻頻揮汗之外,心裏還燥得更冒出火來。
  真要說起來,在這時候“井”、“譚”二宅這兩傢,衹有一個人是心境平靜而悠閑的。
  他,坐在“譚宅”後院那一泓池塘邊上的花棚下的一大塊石頭上。
  他,是個廿上下的年輕人,身子挺結實,混身透着一股子勁兒,沒人能說出那是什麽,衹覺得他身上隨時都透着一股子勁兒。
  他,光着膀子,上身赤裸裸的,肌膚純白,但絶不是那種皮白肉嫩柔弱的白。
  既熱又悶,光脖子乘涼是件爽心愜意的舒服樂事,其實,傢裏沒有婦女,也沒有什麽關係心。
  他,下身是一條單薄的長褲,腳下是一雙薄底靴,上身穿的那件小褂擱在他坐的那塊石頭邊上。
  他,手裏拿着一把樹枝,正在不住地攪動面前那一泓碧水,攪得那池底的魚蝦一會兒散,一會兒聚,流露着十分悠閑,十分平靜,好像他不是很熱,不是很悶、也不是很燥。
  最後看他那張臉,那張臉,白白淨淨,一雙長眉斜飛入鬢,一雙鳳目漆黑重瞳,一個懸膽一般的鼻子,一張閉得很緊的像是不愛說話的嘴。
  俊而英挺,算得上是少見的美男子,他要是出去逛一趟,應該能迷倒不少大姑娘寸媳婦兒。
  他就這麽坐着,靜靜的,儘管隔壁“井宅”那熱鬧上觸了天,他卻像坐得離“井宅”百裏遠,聽若無聞,無動於衷。
  這麽一個夏夜,這麽一個地方,這麽一個情調,這年輕人很懂得享受,很懂得找“涼快”!
  驀地,一陣穩健的步履聲打破了這份恬靜,花間小徑上出現了一條人影,一個頎長的人影,步履輕快而瀟灑。
  這年輕人仍然像沒聽見一般,連頭都沒回。
  很快的,人影近了,很快地,來人停在他背後,那又是個俊漢子,廿十多近卅的俊漢子。
  他,穿一身雪白褂褲,看上去讓人覺得他很愛幹淨,很愛修飾,對衣着也很講究。
  他比這坐在池塘邊上的年輕人更白,白得細嫩,賽得過姑娘傢,他也有一雙長長的眉,一雙鳳目,一顆膽鼻,衹是,他的目光顯得太活了些,不像這坐在池塘邊上的年輕人那般穩,那般正,而且嘴角也顯得薄了些,讓人有一種尖損刻薄感。
  他停在年輕人身後,看了年輕人一眼,然後淡淡地開了口:“老三!”
  年輕人“嗯!”了一聲,但仍沒回頭。
  白衣俊漢子微微一笑,接着說道:“一個人坐在這兒幹什麽,想心事!”
  年輕人道:“我有什麽心事?既不愁吃,又不愁穿,傢裏的日子也用不着我操心……”
  白衣俊漢子道:“那你一個人跑到這兒來坐幹什麽?”
  年輕人道:“不幹什麽,這兒涼快。”
  “這兒涼快?”白衣俊漢子擡眼四下看了看道:“我怎麽不覺得,我覺得這兒跟屋裏沒什麽兩樣。”
  年輕人沒說話。
  白衣俊漢子那轉動的目光停在面前不遠處那道墻上:“井傢又熱鬧上了,準又是那些人,準又是鬧到快四更,吵得人心煩氣燥不得安寧,天知道他們是為什麽。”
  年輕人道:“誰知道,大概是想多交點朋友吧。”
  “交朋友?”白衣俊漢子“哼!”了一聲道:“就交這些人?一個個一臉庸俗像,滿身市儈氣,我瞧着就惡心……”
  年輕人沒說話。
  自衣俊漢子“哼”地一笑,逕自又道:“以我看井老太太大概是想利用她那幾個標緻的女兒多結交幾個有錢有勢的,將來成親戚也好,是朋友也好,反正占上了便宜吃不了虧。”
  年輕人仍默默地聽着,沒說話。
  “老三。”白衣俊漢子收回目光落在年輕人身上:“你聽見了麽?”
  年輕人開了口,淡然說道:“聽見了。”
  白衣俊漢子道:“那你怎麽不說話呀?”
  年輕人道:“二爺找我有事兒麽?”
  白衣俊漢子眉頭一皺道:“老三,你是怎麽想的,告訴你多少次,別這麽叫我,別這麽叫我,你偏不聽,這要讓老爺子聽了去,準又是我倒黴,少不了一頓排頭。”
  年輕人道:“叫習慣了,一時改不過來,再說我認為該這麽叫。”
  “該這麽叫?”白衣俊漢子長眉一揚道:“老爺子、大哥跟我可沒把你當外人,老爺子把你當親子侄,大哥跟我當你是親弟兄……”
  “二哥!”年輕人兩道長眉軒動了一下道:“找我有什麽事兒麽?”
  白衣俊漢子道:“老爺子叫你去一趟,人在書房裏。”
  年輕人站了起來,彎腰抓起石頭邊上的小褂穿上,一邊扣扣,一邊說道:“知道為什麽事兒麽?”
  白衣俊漢子道:“老爺子沒說,去了不就知道了!”
  年輕人沒說話,三把兩把扣好了扣子邁步前去。
  白衣俊漢子轉眼望嚮年輕人的背影,倏地冷笑了一聲。
  不知道年輕人聽見了沒有,他沒回頭,腳下也沒停一下。
  走小徑,過畫廓,他停在後院西,畫廊盡頭的一間屋前,房裏,燈光透窗欞,卻聽不見裏頭有一點聲息。
  年輕人停在門口,很恭謹地問一聲:“老爺子……”
  房裏傳出一個蒼老但不失勁道的柔和話聲:“是老三麽,進來吧。”
  年輕人應了一聲,推門走了進去。
  這是一間佈置淡雅的書房,窗明幾淨,點塵不染,四壁挂着幾幅名人字畫,有王右軍的“黃庭經”,鄭板橋的竹子,趙子昂的馬……幅幅珍貴異常。
  反面墻上挂着一柄帶鞘的厚背九環刀,靠窗一張書桌,上面整齊地擺着文房四寶跟一册册的書籍,桌上還攤開着一本,那是部“春秋”。
  桌前一張椅子上,坐着一個衣着樸實,鬢長華發,看上去瘦削清癯的老人,那就是譚宅的主人譚老爺子。
  年輕人進門趨前兩步躬下身去,“聽二哥說,您叫我。”
  譚老爺子未置是否,一雙明亮的眼神盯在年輕人身上,微一擡手,柔聲說道:“老三,你坐下。”
  年輕人答應一聲,恭順地走到茶几旁坐了下去,他剛坐下,譚老爺子忽然從椅子上站了起來,年輕人忙一欠身就要跟着離座,譚老爺子一擡手道:“你坐你的,我坐久了,起來走動走動。”
  年輕人答應一聲又坐了下去。
  他又—坐下了,譚老爺子卻一時沒開口,背着手在他前面來園地走動着,看那凝重地神情,跟這來回地踱步,讓人直覺地感到他心裏正有什麽事,正焦燥不安。
  年輕久有點詫異,擡眼看了看譚老爺子,口齒啓動了一下,欲言又止,似乎是想說話,一時又沒敢冒失。
  一趟,一趟,又一趟,譚老爺子仍不住地來回踱步,書房裏的氣氛,令人隱隱有窒息之感。
  半晌之後,年輕人實在忍不住了,他輕咳一聲開口叫道:“老爺子……”
  剛叫了這麽一聲“老爺子”,譚老爺子突然停了步,目光一凝,望着年輕人道:“老三,你知道我找你來有什麽事兒麽?”
  年輕人道:“我不知道,您請……”
  譚老爺子微一點頭道:“我會告訴你的,我當然要告訴你,要不然我就不會把你叫來的……”
  頓了頓,接道:“老三,今兒個是……”
  年輕人道:“老爺子,今兒個是廿。”
  譚老爺子道:“幾月廿?”
  年輕人道:“六月廿。”
  詫異地望了譚老爺子一眼,接問道:“您問這是……”
  譚老爺子道:“記住它,六月廿,記住六月廿。”
  年輕人道:“是,老爺子,我記住了,衹是……”
  譚老爺子截口說道:“老三,我把你叫來,衹為告訴你兩件事,一件關於你的,一件關於我的,這兩件事藏在我心裏快廿年了……”
  年輕人詫異地看看譚老爺子,沒說話。
  譚老爺子接着說道:“凡認識我的人都知道你是我的兒子,‘濟南府’的人也知道你是譚傢的三少爺,可是你知道你並不是我的親兒子,甚至於跟我一點關係都沒有,是不是?”
  年輕人一點頭道:“是的,老爺子,這我知道。”
  譚老爺子道:“當然那也就是說你並不姓譚,你可知道這你姓什麽?”
  年輕人道:“我不知道,您從沒跟我提過。”
  譚老爺子點點頭說道:“不錯,我從沒跟你提過,不但是你,就連老大、老二我也從沒對他倆提過,所以說這件事在我心裏藏了快廿年……”他停頓了一下,接道:“老三,你姓李。”
  年輕人一怔道:“我姓李?”
  譚老爺子點頭說道:“是的,你姓李,十八子李,廿年前我在‘北京’‘慶豐閘’水裏撈起了你,那時候你還在襁褓中……”
  走到書桌前拉開抽屜取出一個革囊,走過來遞嚮年輕人道:“這革囊裏有捲東西,是當時在你懷裏找到的,從這捲東西上我知道你姓李,也許憑着這捲東西可以找到你的親人,明白你的身世……”
  年輕人忙不迭地欠身接了過去,就要打開。
  譚老爺子擡手一攔道:“老三,現在別動它,等……等三天之後再打開它…
  …“
  年輕人擡眼凝目道:“三天之後?老爺子,為什麽要等到三天之後?”
  譚老爺子似有難言之隱,道:“因為……現在別問,到時候你就知道了,把它揣進懷裏去,藏好了,別丟了,丟了它你就別想再找你的親人,明了你的身世了。”
  年輕人遲疑了一下,答應了一聲,把那革囊揣進了懷裏。
  譚老爺子看他藏好革囊,當即又道:“現在該告訴你關於我的那件事了,老三,你知道我是個什麽人,幹什麽的。”
  年輕人道:“我知道,您當年是位武林……”
  “不,老三。”譚老爺子搖頭說道:“這跟大傢都知道你是我的親兒子一樣,我當然曾涉武林,但那沒有多久,算算也不過兩三年而已,我原本不是武林人,我原是……”話忽突然頓住,走到書桌前又從抽屜裏拿出一個革囊,但旋即又把那革囊放進了抽屜裏,道:“明天吧,等明天我再把這具革囊交給你,這具革囊裏有兩樣東西,一樣東西記載着我的生平,你看過之後就知道,我是個怎麽樣的人了,另一件東西不是我的,也不是給你的,那是廿年前一個朋友寄放在我這兒的,我想讓你踏遍江湖找他,然後物歸原主,把這東西還給他……”
  年輕人道:“老爺子,你是要派我出去。”
  “是的,老三。”譚老爺子臉上掠過一絲異樣神情,點了點頭道:“我是打算派你出去,其實我是不得不派你出去,我不能讓你留在這譚傢大院裏陪我……”
  他突然一笑,笑得很勉強,道:“一句話,我要派你出去,越快越好,最好明天一大早就得出門兒……”
  年輕人道:“這麽急……?”
  譚老爺子“嗯!”地一聲道:“是很急,還是急一點好,凡事早一步總比遲一步好,這件事遲不得的……”
  年輕人遲疑了一下道:“老爺子,您看我行麽?”
  譚老爺子目光一凝道:“老三,什麽意思?”
  年輕人道:“我怕我不能出遠門兒……”
  譚老爺子兩眼一睜道:“我明白了,你是說你的所學!”
  年輕人垂下目光,微一點頭道:“是的,老爺子。”
  譚老爺子神色一黯,嘆道:“老三,為這件事,我對你很歉疚……”
  年輕人忙道:“老爺子,您怎麽這麽說!”
  “是麽,老三。”譚老爺子道:“我明白是實話,你不知道,原先我不想讓你學武,不想讓你涉足這個門兒,所以這麽多年來我一直沒交給你什麽,沒傳你什麽,你衹是憑你的聰明在我教老大,老二時站在旁邊強記了幾招幾式,那沒有用,那幾招幾式難抵老大、老二一個指頭,想想我現在很懊恨,我該把教給老大、老二的全傳給你……”
  年輕人道:“老爺子,我並不想學武,我的意思,是說我根本算不得會武,也不敢出遠門兒,你應該讓大哥、二哥……”
  譚老爺子勉強一笑,搖頭說道:老三,我要能找他兩個,我就不會找你了,老大過於粗暴,老二過於輕浮,他倆個都不是材料,也不是可以信托的人,衹有你……“一搖頭,接着道:”我該把給他兩個的全給你,我該把給他兩個的全給你,要是我把他兩個的全給了你,如今我就用不着急,用不着急了……“
  年輕人雙眉一揚,道:“老爺子……”
  譚老爺子忽一凝神道:“待會兒再說,有人來了。”
  他話聲方落,一陣雄健步履聲從畫廊上傳了過來。
  年輕人道:“是大哥。”
  譚老爺子一點頭道:“我知道,有話待會兒再說。”
  說話間步履聲已近,在書房前停住,緊接着一個低沉話聲在書房門外響着:“老爺子,阿威告進。”
  譚老爺子回過頭去喝了一聲:“進來。”
  書房門開了,一個廿多歲的魁偉黑衣大漢走了進來,這大漢好懍人的像貌,濃眉大眼,獅鼻海口,一臉的絡腮鬍,很是威武,他進門先嚮着譚老爺子一躬身:“老爺子。”
  譚老爺子看了他一眼道:“有事兒麽?”
  黑衣虯髯大漢搓搓手,如炬目光轉嚮年輕人:“找老三。”
  年輕人站了起來道:“大哥找我。”
  黑衣虯髯大漢眯眼一笑道:“不是我,我衹是個跑腿送信兒的,是隔壁兒那位……”擡手嚮外揚了揚。
  年輕人臉一紅,輕輕地“哦”了一聲。
  譚老爺子道:“老三,妞兒?”
  黑衣虯髯大漢一咧嘴道:“您說對了,就是那位最標緻的井三姑娘,您未來的三媳婦。”
  年輕人臉更紅了。
  譚老爺子輕叱說道:“別鬍說,要讓人聽了去……”
  黑衣虯髯大漢笑道:“人傢都不怕,您又怕什麽?”
  譚老爺子瞪了黑衣虯髯大漢一眼。轉過臉,對年輕人道:“去一趟吧,看看有什麽事兒。”
  年輕人紅着臉道:“老爺子,我……”
  譚老爺子道:“別讓人傢久等,快去吧。”
  年輕人應了一聲,施了一禮,低着頭走了出去。
  黑衣虯髯大漢衝着譚老爺子一欠身道:“老爺子,我也走了。”沒等譚老爺子說話,轉身就要跟出去。
  衹聽譚老爺子說道:“老大,你等等,我有話對你說。”
  黑衣虯髯大漢有點不願意,可是他不敢不答應,隨即停了下來。
  譚老爺子背着手走了兩步,然後神情凝重地擡眼說道:“老大,你知道這今兒個是六月廿了。”
  黑衣虯髯大漢微一點頭道:“我知道,明天就是五天期限的最後一天。”
  譚老爺子點頭說道:“不錯,明天就是最後一天,老三跟我沒關係,犯不着陪着我渡這一劫,所以我打算明天一早把他支使出去……”
  黑衣虯髯大漢一怔道:“怎麽,您打算……”
  譚老爺子道:“怎的,不該麽?”
  黑衣虯髯大漢道:“我沒說不該,衹是他願意……”
  譚老爺子道:“他還不知道,我沒對他說,我衹說讓他出一趟遠門兒,我不願讓他知道得太多,也不願意他捲進這個圈子,這樣好,假如我能渡過這一劫,他回來的時候傢裏沒什麽兩樣,要是我渡不過這一劫,至少他不會碰上兇險,也不會見着什麽血腥場面,我要不這麽做,我對不起他的親人,雖然我不知道他的親人是誰,可是畢竟是我撿着了他,那跟人傢把孩子托付給我沒什麽兩樣。”
  黑衣虯髯大漢濃眉軒動,道:“也好,他留在傢裏也沒什麽用。”
  譚老爺子搖頭說道:“縱然他能幫我個大忙,我也不打算把他留在傢裏,你兩個也一樣,都不是我的親兒子,可是關係要比他親一些,所以去留任你兩個,我不勉強。”
  黑衣虯髯大漢濃眉一軒道:“您這是什麽話,您就是殺了我兩個,我兩個也不會在這節骨眼兒上離開您。”
  譚老爺子勉強笑笑,微一點頭道:“那就好,你兩個既願意留下就留下吧,你兩個多少可以幫我一點忙。”
  黑衣虯髯大漢道:“老爺子,那東西……”
  譚老爺子兩眼微睜,精光外透,在這一剎那間,他那股子威,比黑衣虯髯大漢還要懾人。
  “當年我對着關老爺神像立過誓,我就是死,也絶不讓東西落入賊手。”
  黑衣虯髯大漢不敢正視譚老爺子,把目光移開了些道:“您以為這是他們…
  …“
  譚老爺子道:“除了他們還有誰,還有誰要這東西!”
  黑衣虯髯大漢還待再說,譚老爺子威態一斂,突然搖手說道:“別多說了,告訴老二準備準備去。”
  黑衣虯髯大漢沒再說話,答應一聲,施禮出門而去。
  黑衣虯髯大漢走了,譚老爺子緩步走到書桌前,伸手拿起抽屜裏的那個革囊,老臉上掠起一片難以言喻的神色……“
  “譚傢”跟“井傢”後墻外,緊挨着“大明湖”,站在“譚傢”和“井傢”
  的後墻外,“大明湖”和“歷下亭”等勝景可以盡收眼底。
  這時候,在譚、井兩傢的後踏外,“大明湖”邊上,昏暗的月色下站着兩個人,一個是那年輕人,一個是身材嬌小,眉目如畫的絶色姑娘。
  這位姑娘年可十八九,穿着一身翠緑色合身褂褲,一條大辮子拖在身後,長及那盈握的纖腰,十分動人。
  這時候“井傢”仍然很熱鬧,可是這碧波數頃的“大明湖”裏已看不見一個遊人,一艘遊艇也沒,衹有那無邊的風月跟迷濛的煙水。
  “大明湖”裏很靜,這兩個人之間比“大明湖”裏還靜,兩個人並肩面對“大明湖”站着,沒聽見一個人說話。
  良久,良久,那位緑衣姑娘身後的辮子突然動了一下,那是因為緑衣姑娘側轉螓首帶動了它。
  “你怎麽不說話呀,我叫你來是叫你來當悶葫蘆的麽?”
  年輕人搓搓手,赧然一笑道:“三姑娘忙完了?”
  “誰說的。”緑衣姑娘美目一瞪道:“你沒聽見那能翻了天的陣陣嚷嚷麽。”
  年輕人窘笑着說道:“那……那三姑娘怎麽得空出來?”
  “誰知道!”緑衣姑娘道:“誰知道我是怎麽得空出來的,誰又知道我為什麽偷個空溜出來……”
  年輕人沒說話。
  緑衣姑娘翻了他一眼又道:“我不告訴你麽,我不適合這種場合,也永遠習慣不了,我簡直就討厭,可是有什麽法子,我娘的主意,老太太高興這樣,喜歡見賀客盈門,我這做小輩的能怎麽樣,衹要得空就往外溜,躲得遠一點兒了,眼不見心不煩,衹出了那道墻心裏就舒服,你不知道,那聲音聒耳,那酒味兒能薫死人……”
  年輕人笑笑道:“萬一讓老太太知道……”
  緑衣姑娘道:“那也沒什麽大不了的,頂多挨頓駡,衹別讓我待在那種場合裏,打我一頓我都心甘情願。”
  年輕人笑了。
  緑衣姑娘突然探手抓住了年輕人的胳膊,道:“走,咱們離這兒遠一點兒,找個聽不見的地方去。”
  姑娘那玉手滑膩如脂,柔若無骨,年輕人像觸了電,身子一震剛要掙,緑衣姑娘的臂力似乎不小,已經把他的腳下拖動了,他忙道:“三姑娘,你請……”
  緑衣姑娘回過頭來嗔道:“怕什麽,我一個姑娘傢都不怕,你一個大男人傢又怕什麽,再說三更半夜地有誰看得見。”
  年輕人沒奈何,衹得由姑娘拖着。
  緑衣姑娘拖着年輕人一直到了“歷下亭”旁方始停了步,鬆了手,她鬆了年輕人,舉手理了理雲鬢輕輕地籲了一口氣,眼望着“歷下亭”道:“歷下此亭古,濟南名士多,哼,我傢結交的人可不少,我沒發現哪一個夠得上稱名士的……”
  年輕人道:“這楹聯何紹基集杜工部名句中的名士二字是指當時,並不是指現在……”
  緑衣姑娘美目一翻道:“要你說,難道我還不知道這名士二字指的是當時,幸虧他指的不是如今,要是的話我非搗毀這對楹聯不可……”
  目光左右蘭掃,最後落在身左一塊大青石上,道:“來這兒坐坐。”擰身走過去坐了下去。
  年輕人跟過去坐在地身邊,卻離得遠遠的。
  緑衣姑娘往中間那空的一塊看了看道:“是誰身上有毒,還是誰身上有刺兒呀?”
  年輕人窘迫地笑了笑,挪身坐近了些。
  緑衣姑娘嬌靨上神情突然一黯,道:“現在你怕,等明兒個你想見我都見不着了。”
  年輕人微愕說道:“怎麽,三姑娘?”
  緑衣姑娘沉默了一下,頭一低,輕輕說道:“我傢明天要搬了……”
  年輕人呆了一呆,忙道:“怎麽,三姑娘,你傢要搬了……”
  緑衣姑娘微微地點了點頭道:“是的,要搬了,就是明兒個,這不正合了你的意,稱了你的心麽。”
  年輕人道:“三姑娘怎麽這麽說……”
  緑衣姑娘道:“我沒說錯,你不是怕見我,怕近我麽?”
  年輕人道:“三姑娘誤會了,我何曾怕見三姑娘,又怎麽會,三姑娘知我…
  …“
  緑衣姑娘倏然一笑,笑得很勉強,道:“好了,別說了,逗着你玩兒的,我還能不知道你麽,我要是不知道你我就不會……”
  嬌靨猛地一紅,改口說道:“我明天就要走了,再見面不知何年何月,這段時間對我來說那是萬金不換,別說那些沒用的了,咱們還是好好兒說說正經的吧。”
  年輕人沉默了一下道:“三姑娘傢要搬到哪兒去?”
  緑衣姑娘道:“京裏,我爹生前在那兒買的房子。”
  “怎麽?”年輕人怔了一怔道:“老太爺已經去世了?”
  緑衣姑娘微微點了點頭道:“好些年了……”
  年輕人道:“那怪不得……”
  緑衣姑娘道:“怪不得什麽?”
  年輕人道:“怪不得我一直沒見過老太爺。”
  緑衣姑娘道:“我爹在我傢還沒有搬到‘濟南’來之前就過世了,他老人傢跟我娘情愛甚篤,為免我娘觸景傷情,觀物思人,所以我傢搬來了‘濟南’……”
  年輕人道:“那在這兒住的好好的,為什麽又要搬走?”
  緑衣姑娘道:“不是搬走,應該說搬回去,這也是我娘的意思,人嘛,誰不思故土,尤其是上了年紀的人,想傢想得更厲害,她老人傢曾是這麽說,老了,還能在世上幾年,落葉歸根,說什麽也得回傢找塊地兒去……”
  年輕人道:“這麽說三姑娘傢是京裏的人?”
  緑衣姑娘點頭說道:“是的,我姐妹三個也都是在京裏生的。”
  年輕人點了點頭,頗有同感地道:“也是,人思故土,落葉歸根,人誰能免……”
  緑衣姑娘瞟了他一眼道:“這麽說,你喜歡我搬走?”
  年輕人道:“三姑娘剛纔說的,這段時間萬金不換。”
  緑衣姑娘白了他一眼道:“六月裏的債,你還得可真快啊,算我不是,行了麽?”
  年輕人道:“三姑娘,我也不是這意思……”
  緑衣姑娘截口說道:“行了,別又在這上面耗工夫了,說真的,什麽時候你能上京裏找我去麽?”
  年輕人道:“三姑娘,衹要有那麽一天,衹要我能,我一定去。”
  緑衣姑娘訝疑地道:“衹要有那麽一天,衹要你能,這是什麽意思?”
  年輕人淡淡地笑了笑道:“三姑娘知道,我是這麽大從來就沒走過一道遠門兒,也沒有機會讓我出遠門兒……”
  緑衣姑娘道:“那怎麽行,這麽說你還不如我呢,男子漢,大丈夫,志在四方,一個大男人傢老窩在傢裏怎麽行,總得出去闖練闖練,見見世面……”
  年輕人苦笑說道:“三姑娘,我憑什麽出去,是出去做生意還是出去闖江湖,做生意,我不會,我也不喜歡,闖江湖嘛,我又不會武,沒本事……”
  “這倒是實話。”緑衣姑娘點頭說道:“也真可惜,你要是會武,我倒可以在京裏給你找份差事,那樣就不愁沒機會出門,沒機會闖練了。”
  年輕人道:“可惜我不會……”
  “這就怪了,”緑衣姑娘目光一凝,詫道:“你爹是個武林名宿,當年在江湖上名頭那麽大,怎麽他的兒子竟不會武。”
  年輕人淡然說道:“這也沒什麽,一方面他老人傢不願意我學武,不願我到江湖上去混,另一方面我也不喜歡,他老人傢常這麽說,別學我,我闖了大半輩子江湖,到如今落得個什麽……”
  緑衣姑娘點了點頭道:“老人傢說的也是實話,衹是一個大男人傢總不能老窩在傢裏啊。”
  年輕人道:“那總有別的路,別的機會呀,是麽,三姑娘?”
  “那當然。”緑衣姑娘道:“世上這麽多出門的,咱們一天到晚都能看見,官道上從南到北,從北到南,來來往往,數都數不清,並不一定個個會武,也不一定個個都是闖江湖的,衹是你……我以為你是個很好的練武材料。”
  “是麽,三姑娘!”年輕人淡然一笑道:“可惜我會的抵不過我兩位兄弟一個手指頭,我自已也不喜歡。”
  緑衣姑娘沉默了一下,忽然凝目問道:“你讀過多少書!”
  “沒多少。”年輕人搖頭說道:“都是老人傢自己教的,作篇像樣的文章都做不出來,永遠不夠格進考場。”
  緑衣姑娘道:“當當文牘,你行麽?”
  年輕人道:“三姑娘的意思是……”
  緑衣姑娘道:“武的不行,咱們可以找文的,憑我爹在世時候的關係,找份拿筆的差事應該不難。”
  年輕人搖頭說道:“三姑娘,我這個人從來不妄自菲薄,可是這件事我不敢點頭。”
  緑衣姑娘道:“怎麽,也不行?”
  年輕人道:“我自己知道我有多少,除非那兒缺個吃閑飯的……”
  緑衣姑娘眉皺一皺道:“那就難了……”
  “本來嘛。”年輕人自嘲地突然說道:“人傢又不養大爺,誰傢會缺吃閑飯的,我除了能賣賣力氣外,別的一無所長,什麽都不會。”
  “賣力氣?”緑衣姑娘一搖頭道:“不行,就是你願意我也不答應,那太委麯了你。”
  年輕人道:“三姑娘這是損我。”
  緑衣姑娘道:“我說的實話,對你,我衹有心裏的話,我什麽時候又損過你來着。”
  年輕人笑笑說道:“三姑娘……”
  “對了。”緑衣姑娘突然輕叫了一聲道:“你知道我是井傢的三姑娘,就跟我衹知道你是譚傢的三少爺一樣,你知道我叫什麽嗎。”
  年輕人道:“我常聽見隔壁叫你妞兒……”
  “呸!”緑衣姑娘臉一紅道:“那是我的小名兒,不許你叫!”
  年輕人道:“我衹是告訴三姑娘……”
  緑衣姑娘白了他一眼,嘆道:“我知道,世上沒你這麽實心眼兒的人……”
  一頓接道:“我單名一個蘭字,三少爺,您呢。”
  年輕人道:“我姓……我姓譚……”
  他本來是想說姓李的,可是又怕這麽一說一定會讓人詫異,更難免要問東問西探求究竟,這究竟連他自己都說不上來,衹有改口說姓譚了。
  緑衣姑娘井蘭嘆道:“我知道,誰還不知道你姓譚麽,我是問你叫什麽?”
  年輕人赧然一笑道:“三姑娘,我叫譚秀。”
  井蘭深深一眼,“嗯”地一聲,點頭說道:“是很秀氣,跟個大姑娘似的!”
  年輕人譚秀臉一紅道:“三姑娘怎麽取笑起我來了。”
  井蘭美目一瞪道:“你就衹會叫我三姑娘麽?”
  譚秀一怔道:“那我叫三姑娘什麽……”
  井蘭道:“說你是實心眼兒就是實心眼兒,我沒名兒麽,沒告訴你麽。”
  譚秀“哦”地一聲道:“蘭姑娘!”
  井蘭道:“秀少爺。”
  譚秀忙道:“蘭姑娘,你別這麽叫我,我不敢當。”
  井蘭冷冷說道:“誰願意這麽叫你。”
  這句話聽得譚秀一怔,旋即,他臉上泛起了一片難色,他遲疑了一下,口啓也啓動了一下,但是他沒說出話來。
  井蘭一張嬌靨像罩上一層霜,也緊緊地閉着檀口。
  就在這時候,一陣梆柝聲傳了過來。
  譚秀“哦”地一聲,脫口說道:“三更了……”
  “怎麽!”井蘭冷冷說道:“嫌夜深了是不是,那你就回去,沒人攔你。”
  譚秀不安地搓搓手道:“我不是這意思……”
  井蘭嬌靨上那層寒霜突然斂去,道:“我說過這段時間萬金不換,幹什麽又跟你嘔氣……”
  轉眼望嚮譚秀,道:“說真的,你真不能到京裏去麽?”
  譚秀道:“我也不知道,也許將來有機會。”
  井蘭遲疑了一下,道:“你知道……,你知道一個男人傢是不能一輩子靠爹娘的,老人傢總有離開咱們的一天……”
  譚秀微一點頭道:“謝謝蘭姑娘,我知道!”
  井蘭接着說道:“你總有離開傢的一天,也總有自己闖練,總有面對這世界的一天。”
  譚秀道:“蘭姑娘,這我也知道!”
  井蘭嬌靨上掠過一絲異樣神情,道:“那就好,別老離不開傢,也別老離不開老人傢,俗話說得好,世上無不散的筵席,散席的時候用不着留戀,用不着難受,就跟我傢夜夜請客一樣,吃飽了,喝足了,抹抹嘴各人走各人的……”
  譚秀詫異地看了井蘭一眼。
  井蘭倏然一笑道:“我的意思衹是勸你,一個男人傢有時候心腸要硬一點,別跟我們女人傢一樣,拿得起,要放得下,知道麽?”
  譚秀道:“謝謝蘭姑娘。”
  “別謝我。”井蘭微一搖頭,香唇邊掠過一絲異樣笑意,道:“你現在謝我,也許……我不知道該怎麽說好,總之我希望你能夠硬朗一點,能夠站得住。”
  譚秀道:“蘭姑娘的意思我懂。”
  井蘭目光一凝:道:“我的意思你懂?”
  譚秀道:“蘭姑娘不是要我像個男子漢、大丈夫麽?”
  井蘭人有點異樣,輕“哦”一聲道:“是的,我是要你像個男子漢,大丈夫,一旦離開傢,離開老人傢也能站得住的男子漢,大丈夫。”
  譚秀道:“我以為那不是什麽難事……”
  井蘭微一點頭道:“那就好,那就好……”
  不知怎地,她人有點失神,說話也有點心不在焉。“
  話說到這兒,她停歇了一下,擡眼望了望夜空,道:“席散了,今夜怎麽散得這麽早……”
  譚秀也擡眼望了望夜空,道:“蘭姑娘怎麽知道席散了?”
  井蘭道:“你不見那—邊不那麽亮了麽,那表示我傢的燈都熄了,燈既然熄了,不是席散了是什麽?”
  譚秀佩服地看了她一眼,也有點焦急地道:“那……蘭姑娘是不是該回去了?”
  “我是該回去了。”井蘭突然從石上站了起來道:“人一散,客一走,我娘就會找我……”
  轉望譚秀,目光一凝;,道:“記住我的話,要是真不行,就到京裏找我去,我走了,你也回去吧。”
  頭一低,快步而去。
  譚秀呆了一呆,忙道:“蘭姑娘,明天我不送你了……”
  沒聽井蘭答話,衹見她頭垂得低低,走得很快。
  譚秀沒再說話,呆呆地站在那兒,一直望着井蘭那婀娜、美好的身影消失在茫茫的夜色裏。
  井蘭走得看不見了,譚秀定了定神也踏上了回路,他衹覺這一路心裏像壓了一塊鉛,沉甸甸的。
  “譚宅”的後門是虛掩着的,這是他剛纔出來的時候預留的,為的是怕回來晚了再敲門驚動別人。
  他輕輕地推開了後門,輕輕地走了進去,隨手拴上了門,然後放輕腳步往自己的住處行去。
  這時候偌大一座“譚宅”黑黝黝的,沒一點燈火,人傢都睡了,的確,夜深了,他也該睡了。
  摸黑回到自己的住處,他沒點燈便又脫個光膀子上了炕,炕上鋪的有席,在這六月裏卻衹覺炕下像燒着火。
  他輾轉反側難成寐,一方面是因為悶熱直冒汗,另一方面他還有心事兒。
  譚宅很靜,今夜靜得出奇,連譚老爺半夜裏那咳嗽聲也聽不見了。
  不知道過了多久,他終於昏昏沉沉地睡着了。
  又不知過了多久,他醒了過來,那是因為被光亮刺了眼,睜眼一看,窗外大亮,日頭已老高了。
  突然,他想起了老爺子今早要他出門的事,他一骨碌翻身下了炕,一邊穿衣裳,心裏一邊埋怨,埋怨自己睡得太死,也埋怨老爺子為什麽不找個人來叫他一聲。
  匆忙地穿好了衣裳,匆忙地洗了把臉,匆忙地開門走了出去,不錯,日頭是已老高了,上了墻頭了。
  他沒敢再耽擱,拔腿便往左行去,剛走兩步,他停住了,四下望了望,凝神聽了聽,臉上泛起了詫異色。
  偌大一座“譚宅”仍然很靜,靜得出奇,除了院子裏樹上的陣陣鳥鳴外,別的什麽也聽不見。
  要在平常這時候,老爺子早就遛鳥回來在後院裏忙着澆花了,今兒個是怎麽回事兒,老爺子還沒有回來,大爺、二爺又上那兒去了,難不成還沒起來?
  站在那兒楞楞地想了一陣,譚秀邁步走嚮了老爺子的書房,這時候老爺子也許在書房裏,不錯,有可能。偶兒老爺子早上起來會練練字,老爺子平素最喜歡王右軍的草隸,他老人傢那一筆字,也有八分神似王右軍,每年門上的春聯都出自老爺子親筆。
  書房到了,門兒半開着,譚秀站在門外輕咳了一聲,叫了一聲:“老爺子。”
  書房靜悄悄地,沒聽見動靜。
  譚秀又叫了一聲,仍然沒聽見答應。
  老爺子不在書房裏,那就是出去了還沒有回來,怎麽到了這般時候還不見回來,他打算出去迎迎去,腳下剛動,一眼瞥見書房地上有樣東西直動,凝神一看,那是一本書,書頁被風吹得直掀動。
  書怎麽會掉在了地上,譚秀沒多想,他衹想着該進去把它拾起來放回桌子上去。
  於是,他推門走了進去,剛進門,他嚇了一跳,眼角餘光瞥見茶几旁椅子上坐着個人,忙轉眼看去,他呆住了,是驚住了,嚇呆了。
  茶几旁那張椅子上,坐着的譚老爺子,譚老爺子睜着一雙者眼直挺挺地坐在那兒。兩衹手緊緊地抓着扶手,譚秀看得清楚,譚老爺子的十指深深地嵌進那堅硬而結實的木頭裏,地下還灑着木屑,譚老爺子的臉上,兩片灰眉的正中央,有一個血洞,拇指般大小的血洞,血流了一臉,前襟上滴的也有,衹是這時候已凝固了。
  猛可裏,譚秀定過了神,他激靈一顫,轉身奔出了書房,嘴裏大叫着飛一般地奔嚮了院東。
  院東是大爺、二爺的住處,大爺跟二爺哥兒倆住在一間屋裏,如今這間屋門也是虛掩着,譚秀撞開門奔了進去,剎時,他又楞住了,像被人兜頭澆了盆冷水,又像九霄雲裏一跟頭栽了下來。
  大爺、二爺,他那兩位兄長橫一個,竪一個地躺在地上,頭顱破碎,面目全非,血流了一地,比譚老爺子死得還慘。
  這是怎麽回事?這是誰下的毒手?
  這時候譚秀沒想那麽多,他不會想的。
  定過神後,他又瘋狂一般地奔出大爺二爺這間屋奔回了書房,進門便哭倒在老爺子腳下。
  他放聲痛哭,一直哭到聲嘶力竭。
  哭,哭有什麽用,人死不能復生,哭能把老爺子哭活過來。
  良久,良久,他收了淚,住了聲,慢慢爬了起來,就坐在老爺子的腳下,這時候看譚秀,他像變了一個人,臉煞白,眼通紅,神態怕人。
  他就這麽坐着,呆呆地坐着,臉上沒有一點表情,腦海裏一片空白,沒再掉一滴淚,沒再出一聲。
  日頭上了中天,晌午了。
  譚宅仍然那麽靜,像死了一般,隔壁井宅也聽不見動靜,想必人傢不知道隔壁出了事,沒聽見他的哭聲。
  日頭偏了西,譚秀有了動靜,他由坐改成了跪,兩眼發直,嘴裏喃喃自語,誰也聽不見他說的是什麽。
  說了一陣之後,他低下了頭,又爬在老爺子腳下哭了。
  半晌過後,譚秀站了起來,他有點站不穩,搖晃的走了出去,找了把鏟子,在後院幾棵大樹下挖了三個坑,挖好了坑他丟了鏟子又走回書房,他打算先埋老爺子。
  譚老爺子那雙手陷進木頭裏,抓得很緊,譚秀費了好大的勁兒纔把譚老爺子一雙手搿開了,當他搿開譚老爺子那衹右手時,突然從譚老爺子那衹右手裏掉下了一樣東西,那東西掉在方磚地上還“當!”地一聲。
  譚秀一怔,凝目一看,那東西明晃晃地挺亮,他忙蹲身拾起了那東西,托在手裏再一看,那是一枚製錢。
  製錢是製錢,可是一般製錢是銅的,這枚製錢竟然是百練精鋼,而且擦得雪亮,邊兒鋒利能割破人的手,比刀還快,那四個字跟一般製錢上的字一樣。
  譚秀不是好手,會的不多,可是從小跟着譚老爺子長大,耳濡目染,他知道的卻不比一般會武的江湖人少。
  他立即認出這是一枚暗器,一種專門破穴,破橫練的暗器,這種暗器不多見,便聽也沒聽說過幾個人會使。
  這暗器絶不是譚傢的,譚秀他從沒見過老爺子用過這個,甚至於根本就沒聽見過譚老爺子用過暗器,譚老爺子也根本不屑用暗器。
  那麽這是誰的,怎會落在譚老爺子手裏?
  譚秀手托着那枚銅錢出了一會兒神,然後把那枚銅錢揣進了懷裏。
  藏好了那枚銅錢,他俯身抱起譚老爺子走了出去,先埋譚老爺子,然後是大爺、二爺,沒多久,那幾棵大樹下添了三座新墳,隆起了三坯黃土。
  匆忙間沒辦法立碑,拿木頭刻譚秀他也不會,他衹有把這三座墳記在了心裏,記清楚那座墳是誰的。
  營好了墳,他默默地跪下又流了一陣子淚,那淚已經帶來了點紅色,想必,淚已盡,血已出。
  閉門傢中坐,禍從天上來,這禍事來得太突然,太突然了,突然得使任何人都禁受不住。
  他跟譚老爺子一傢三口,住在這“大明湖”旁有不少年了,以往的日子雖說枯寂了些,可是一直很平靜,這,就連濟南府的人也不會否認,為什麽今天突然降下這兇事來,一點徵兆沒有,一點跡象不露。
  譚秀呆呆地站在三座新墳前,在這時候他纔開始想這些問題。
  驀地裏,他腦海裏泛起了昨夜的一幕,想起了老爺把他召進書房的事,想起了老爺子的交待,想起了老爺子的話。
  老爺子讓他出遠門,越快越好,莫非這就是徵兆?
  老爺子把他的身世概略地告訴了他,這有點突然,也似乎用不着對他說這些,莫非這就是徵兆。
  突然,他明白了,老爺子是事先知道有這災禍,所以把他支開,派他出遠門,那是不願把他牽連在內,讓他置身事外,免他受害,老爺子所以這麽做的唯一理由,是他不是譚傢的人,不是譚老爺子的親生兒子。
  老爺子讓他今天一早就走,他還沒出門禍事就降臨了,慘劇就發生了,他怎麽會沒被害,成為譚傢四口的唯一幸存者?
  那是因為禍事不是發生在今早,而是發生在昨夜,可巧昨夜他被隔壁的井傢三姑娘找出去了,因之他得以置身事外,未遭毒手,成了譚傢四口的唯一幸存者。
  譚老爺子是他的恩人,井傢三姑娘井蘭無意中救了他一命,也算是他的恩人。
  譚老爺子既然預知禍事將降,既然要他今天一早出門,為什麽慘劇發生在昨夜,顯而易見的,那是禍事提早降臨了,而偏偏井三姑娘昨夜就把他約了出去,這不能不算巧。想到這兒,他突然又想起了另一件事,他立即快步回到書房,到了書房拉開抽屜一看,他為之呆了一呆。
  譚老爺子昨晚上拿出來要交給他而未交給他的那另一具革囊不見了,他明明看見老爺子是把它放回這個抽屜裏的。接着,他又拉開了另幾個抽屜,沒有,就是沒有,他找遍了書桌也沒見着另一具革囊。
  莫非譚老爺子把它帶在了身上。莫非那具革囊讓人拿了去。這,他一時無法下斷。
  他從書房又回到了三座新墳前,他想挖開譚老爺子的那座墳,在譚老爺子身上找找看,但是他沒那麽做,他不忍,人死入土為安,他不忍再動譚老爺子的遺體,他也不忍再見譚老爺子那死時悲慘的遺容。
  天,漸漸地黑了,驀靄低垂,又是昏暗一片,偌大一片譚宅裏,就剩下他伴着三坯黃土,三座新墳。
  風過後,滿院林木沙沙作響,這氣氛,很悲慘,很凄涼,也有點怕人。
  一夜之間遭此橫禍,遭此巨變,譚秀不覺得怕,他衹覺得悲痛,同時,他也想到了自己的今後……
  廿年前,他是個孤兒,廿年後的今天,他又成了孤零零的一個人,今後他該怎麽辦,又能怎麽辦?
  今後?他要面對譚宅以外的世界。
  今後,他要靠他自己。
  突然,他想起了井三姑娘井蘭的話,井蘭臨走前勉勵他的話。那些話恰好派上了用揚。他那發直,呆癡的目光從三座高積新墳,越過樹梢,越過那道墻,投嚮了井傢。
  “井宅”跟如今的“譚宅”一般,靜得像死了一般,沒有動靜,不見上騰的燈光,跟昨夜的情景截然不同。
  他知道,“井宅”已然是人去宅空,搬走了,這沒有什麽,三姑娘井蘭昨晚上就告訴他要搬傢的。
  真的,兩座大院落,“譚”、“井”兩傢,如今衹剩下了他一個人,孤零零的……
  天又亮了,在晨曦中,譚秀出了“譚宅”的大門,肩上背了個小包袱,臉色仍那麽白,兩眼仍那麽紅,神情還帶着疲纍與憔悴,不過一天一夜工夫,他似乎瘦了不少,像變了個人。
  往左看了看,不錯,“井宅”那兩扇大門落了鎖,好大的一個鎖,臺階下衹有幾片樹葉在秋風裏滾動。
  兩座大院落,“濟南府”婦孺皆知的兩個大院落,一夜之間衹剩了一個人,如今連這僅剩的一個人也走了,從今天起就要空了,就要廢了,誰知道會空多久,誰知道以後會是什麽樣子。
  譚秀沒去想它,這時候他沒心情想這些,他沒有眼淚了,衹有忍着悲痛離開了“譚宅”,離開了這他住了多年的傢。
  天下無不散的筵席,正應了井三姑娘的話,從現在起,他離開了傢,離開了親人,從現在起,他要昂首闊步,挺直脊梁骨面對這“譚宅”以外的世界。
  投奔誰?譚老爺子生前少跟人來往,沒聽見他說什麽朋友,沒處投奔。
  上哪兒去,譚秀他自己也不知道。
  他手放在胸前,手指頭捏着一樣東西,那是藏在他懷裏的那枚製錢。
  就是這枚製錢害了他的親人,毀了他的傢,使他又成為一個孤零零,無親無故,無依無靠的孤兒。
  突然,他手指頭上又碰上了一樣東西,那是譚老爺子給他的那具革囊,譚老爺子說革囊裏有一捲東西,憑着這捲東西他也許能找到他的親人,明了他的身世。
  他停了步,擡眼望了望,他如今站在前天晚上跟井三姑娘並坐談心處的“歷下亭”附近,天已大亮了,這“大明湖”一帶已經有了來來往往的遊人。
  探進懷裏的手又抽了出來,他邁步走嚮“歷下亭”,他想進“歷下亭”裏看那捲東西去。
  纔走了兩步,又覺不妥,“歷下亭”是“大明湖”最有名的勝跡,進出的遊客必然多,到那兒去還不如站在路上看,於是,他折嚮了東。
  他走沒多久,到了一座小廟前,他也沒看那是什麽廟便邁步進了廟門,進廟看看,四下沒一個人,聽聽也不見什麽動靜,這他纔放心地探懷取出了那具革囊。
  解開了革囊口那根綫繩,他從革囊裏抽出一捲東西,那是一捲皮,不知道是羊皮還是牛皮,那捲衹有巴掌大,很柔,柔得跟綿帛一樣,皮面很光滑,似乎是經過精工泡製,多年磨擦。
  攤開這巴掌大的皮,上面赫然寫着幾個字跡,字跡很亂,也很潦草,而且是沾血寫的,也許是由於年代過久,那些字跡都饃糊不清了,不過還能看得出那是什麽字。
  那些字跡寫的是:“此子姓李,望善心人善加撫養。”
  就這麽幾字,別的什麽都沒有,不,那塊皮的左下角還有個烙印,烙印不是字,而是像印一樣的方方一塊,中間三橫一竪,像個“王”字。
  再看那塊皮,並不是整齊的一塊,像是從哪兒割下來的,字跡亂而潦草,也似乎顯示寫這字的人當時一定很匆忙。
  就這麽一塊皮,就這麽幾個字,就這麽一個烙印,別的什麽都沒有。
  想憑這塊皮,這幾個字,這個烙印去找自己的親人,明了自己的身世,人海茫茫,宇內遼闊,談何容易?
  譚秀有點失望,心情也多沉重了一分,他的目光從那塊皮上移開,擡起,突然他的目光凝住了。
  他目光凝註處,是大殿裏的那聳神像,神像赤面美髯,蠶眉鳳目,威武異樣,身後,關平捧印,周倉把刀,赫然是漢壽亭侯神像,敢情這是“關帝廟”。
  譚秀臉上掠過了一絲異容,捲好那塊皮,收拾革囊,雙膝跪地落在塵埃,恭恭敬敬地磕了三個頭,然後擡眼望着關帝神像,嘴唇一陣翕動,聽不見他說些什麽,衹見他臉上一片虔誠。
  禱告完畢,他又磕了三個頭,站起來就要往外走。
  適時,一陣急促步履聲如飛而至,人影一閃,一個人跑進了“關帝廟”,譚秀看得清楚,那是個十八九的少年,長得很清秀,衣着也不差,很像個有錢人傢的公子哥兒。
  譚秀看見了他,他也看見了譚秀,大概他沒想到廟裏有人,猛然一驚,腳下停了一停,然後就像躲什麽似的晃身就往裏頭跑。
  譚秀大感詫異,當然,他不便問,更不便攔,衹有詫異地望着那清秀少年從他跟前跑過去。
  那清秀少年剛從他跟前跑過去,突然停步轉過了身,窘迫間勉強地笑了笑道:“這位大哥幫個忙,要是有人來這兒找,你可別說看見過我。”
  話落,挺頭又跑了進去。
  譚秀為之呆了一呆,心想:“我哪那麽好事,我自己的事還不知道怎麽辦呢……”
  心裏這麽想着,腳下就要往外走。
  衹聽裏頭傳來那清秀少年輕而急的話聲:“喂,這位大哥,你能不能等一下再出去。”
  譚秀聽得又一怔,心想:這人究竟是怎麽回事,竟不讓我走……
  心裏雖然有點不願意,可是腳下卻不由停了下來。
  隨聽那清秀少年又道:“謝謝你這位大哥,你幫我一個忙,隨後我會好好謝你的。”
  譚秀站在那兒沒動,等了好一會兒沒見有人進“關帝廟”來,卻見那清秀少年躡手躡腳地從裏頭走了出來,他先躲在門邊朝外看了看,然後走回來衝譚秀咧嘴一笑道:“這回可沒能逮住我,謝謝你這位大哥了。”
  說着還衝譚秀拱了拱手。
  譚秀也忙朝他拱了拱手,道:“別客氣。”他有心問問是怎麽回事,但轉念一想,又覺不妥,遂住口不言。
  那清秀少年似乎很機靈,他衝譚秀一笑道:“這位大哥你可別誤會,我既不是偷,也不是搶,剛纔在後頭趕我的,是我傢的下人。”
  下人!這清秀少年是個有錢人傢的公子哥兒是不會錯了。
  譚秀一搖頭道:“你也別誤會,我衹是想問問是怎麽回事。”
  那清秀少年遲疑了一下看了譚秀肩上的小包袱一眼,道:“你這位大哥不是本地人麽?”
  譚秀搖了搖頭道:“不是的。”
  那清秀少年神色一鬆,道:“那就不要緊了……”
  頓了頓接道:“是這樣的,我要去學武去,我爹卻請了個西席逼我念撈什子書,我一看見書本子就頭大,上回跑出來了一回讓他們逮了回去,把我關在書房裏,找兩個下人看着我,罰我背十篇書,這可要了我的命,還不如殺了我呢……”
  似乎也覺得這話說得沒出息,不好意思地笑笑接道:“我知道我背不出來,連半篇也背不出來,我也知道我不是塊讀書材料,我衹想學武闖江湖去,所以趁他們沒留意我又跑了出來,這回總算沒讓他們逮着,謝謝你這位大哥了。”
  敢情是這麽回事,眼前這位是個一心嚮往江湖,不想讀書想學武的公子哥兒,譚秀明白了,他沒好說什麽,他衹微一搖頭道:“我也沒能幫上忙……”
  接着隨口問了一句:“你要上哪兒學武去?”
  那清秀少年理直氣壯地道:“泰山啊。”
  譚秀一怔,道:“泰山?”
  “是啊!”那清秀少年道:“上哪兒學武都不如上‘泰山’去,你不知道麽,‘泰山’‘玉皇觀’裏住着個道土,他是個劍仙……”
  譚秀道:“怎麽,‘泰山’‘玉皇觀’裏住着個道士是劍仙?”
  “是啊!”那清秀少年道:“那道士本領大着呢,能在百丈以內放飛劍殺人,聽說‘玉皇觀’裏原先不幹淨,時常鬧邪鬧鬼的,自那道士住進去後邪也沒了,鬼也沒了,有人說那道士的一柄寶劍能避邪,還有人每天夜裏看見‘玉皇頂’有一道白光在天上竄來竄去的,那就是那道士趁夜深入靜的時候練飛劍呢。”
  譚秀聽了這話,心裏就嘀咕上了,他衹聽老爺子說過,一個武學到了巔峰的人,他能夠身劍合一,馭劍傷人,他可沒聽老爺子提過什麽劍仙,他心想也許‘玉皇頂’住着個修為高深的全真道士,卻未必是什麽劍仙,所謂鬧邪鬧鬼,寶劍避邪,那更是好事的喧染誇大,添油加醋鬍說八道,當下他搖了搖頭道:“我沒聽說過。”
  這句話聽得那清秀少年瞪了眼,那臉上的神情毫不掩飾地顯示出他覺得譚秀太以孤陋寡聞,旋即他搖了頭:“那難怪,你不是本地人嘛。”
  譚秀這:“怎麽,難不成本地人都知道。”
  清秀少年“哈!”地一聲道:“本地人誰不知道?‘濟南府’裏連三歲小孩子都知道,有不少人跑上‘玉皇頂’求劍仙學武呢!”
  看他那說話神情,這事應該不假。
  譚秀“哦”地一聲,沒說話。
  清秀少年突然問了一句:“你貴姓啊!”
  譚秀道“”我……我姓李。“
  清秀少年微一點頭道:“我記住了,將來我學了一身本領會到江湖上去找你謝你去,我要走了……”
  從懷裏摸出一樣東西,拉過譚秀的手往譚秀手裏一塞,道:“這個算我現在謝你的。”扭頭快步嚮外走去。
  譚秀攤開一看,不由一怔,那東西不是別的,赫然竟是一塊金子,這清秀少年出手好闊綽,好大方,的的確確是個有錢人傢的公子哥兒,別說他沒幫上忙,就是幫上了忙也不能收這個。
  譚秀定了定神,擡手要叫,誰知道就在這一轉眼工夫廟門口那條路上已經沒了那清秀少年的影子。
  譚秀一急,連忙趕了出去,出廟門再一看,有人,到處是人,到處是遊“大明湖”的人,誰知道哪一個是那清秀少年?譚秀握着那塊金子收不是,丟也不是,好作難,直皺眉。
  驀地,一個意念掠上腦際,他心想:我不管什麽劍仙不劍仙,“玉皇頂”住着一個有本領,有能耐的人應該是不會錯的,清秀少年離傢學武去了,我這個沒有傢,沒有親人又急需學武的人,為什麽不也上“玉皇頂”碰碰運氣去!
第二章 泰山投師
  譚秀心中暗想,真要運氣好,能學得一身好本領,好能耐。不但今後用不着再為走路擔心,而且還可以給老爺子一傢三口報仇,自己剛纔不還跪在關帝廟神像前立誓要為老爺子一傢三口報仇,也求關老爺保佑自己能順利地找着自己的親人麽。
  再說衹是上“玉皇頂”跑一趟,何愁找不着那清秀少年,既能找着那清秀少年,還怕還不了他這塊金子麽?
  對,就這麽辦,心中有此一念,他立即把那塊金子往懷裏一揣,放步行去。
  “泰山”在“泰安縣”城北,沒出過遠門的譚秀這回可嘗到了“在傢千般好,出門事事難”的滋味。“濟南”到“泰安”幾百裏,他沒敢騎馬雇車,懷裏的一塊金子是別人的,包袱裏的盤纏有限,是他今後多少日子的吃喝穿住,少一點便少過一天,今後還不知道開什麽花,結什麽果,他怎麽敢亂用,他靠一雙腿,走走歇歇,歇歇走走,費了兩天一夜工夫才望見那高高的“泰山”。
  到了山下的一個小村子裏,天又黑了,總不能摸黑上“泰山”,再說他也實在夠疲纍的了,沒奈何,衹有在這小村子裏再過一宿了。
  這小村子地處山腳,既偏僻又小,平素根本沒人往這兒來,賣吃賣喝的倒有一兩傢,就是沒有供人打尖歇腳的客棧,這可怎麽辦?
  這小店是個矮矮屋。茅草房子共兩間,外頭的一間有店面,裏頭的一間住傢,門口挂着一塊招牌,那招牌上究竟寫的是什麽字,是什麽號,除了那開店的掌櫃外,恐怕沒人看得出,沒人知道,不過一間矮矮屋,幾張桌椅,收拾得倒挺幹淨。
  譚秀進了門,一個中年胖漢子迎了上來,一邊拿手巾在胖臉上、脖子上不住地擦汗,一邊哈腰陪笑往裏讓。這是做生意的本份,店再小,進門的便是主顧。
  譚秀隨便揀了一付座頭落了座,那中年胖漢子跟過來問道:“這位吃點什麽?”
  譚秀擡眼往竈臺上一掃,衹見籠裏熱氣騰騰的,當下他問道:“是包子還是饅頭?”
  那中年胖漢子道:“包子、饅頭都有。”
  譚秀道:“給我拿幾個包子來好了。”
  那中年胖漢子應了一聲問道:“要點什麽菜?”
  譚秀微一搖頭道:“不要什麽菜。”
  那中年胖漢子又問道:“不喝點酒麽?”
  譚秀搖頭說道:“不了,不會。”
  那中年胖漢子這纔轉身而去。
  趁着那中年胖漢子掀籠拿包子這機會,譚秀擡眼打量了一下四周,已經有客人在座了,衹一位,還坐在角落裏。
  那是個既瘦又小的幹癟老頭兒,穿一身粗布褂褲,頭上扣了頂破帽子,桌上放着根旱煙管?瞧那張臉衹剩下皮包骨,那臉皮皺得跟雞皮一樣,模樣又粗,十足地吃粗飯幹粗活的鄉巴老頭兒,賣了一輩子的力氣。
  他眯着一雙老眼,手裏端着一杯酒,偏着那顆小腦袋,不知在想什麽心事,看也沒看譚秀一眼。
  矮矮屋本來就黑,這麽一個既瘦又小的幹癟老頭縮在角落裏,不仔細看還真不容易看見他。
  看着,看着,耳邊響起那中年胖漢子話聲:“這位,包子來了,豬肉、白菜餡兒的,請趁熱吃吧。”
  譚秀收回了目光,落在眼前那盤熱氣騰騰的包子上,天爺,包子的個兒還真大,做的也真不壞,就跟那中年胖漢子的人一樣。
  譚秀走了一天的路,是真餓了,拿起一個來咬了一口。
  中年胖漢子忙問道:“怎麽樣?這位。”
  譚秀“嗯”了一聲,點了點頭。
  那中年胖漢子接着說道:“要不要再來幾個。”
  譚秀咽下那口包子道:“不忙,等吃完了再說吧,掌櫃的,有水沒有,給我一碗。”
  那中年胖漢子道:“來個湯怎麽樣,酸辣湯、蛋花湯……”
  譚秀忙搖頭說道:“不了,給我來碗水就行了。”
  中年胖漢子看了他一眼,答應一聲走開了。
  也許是譚秀太省太捨不得了,把那幹癟瘦老頭兒的目光引了過來,瘦老頭兒衹看他一眼,一雙老眼裏電一般地閃過兩道亮光,誰要看見準能嚇一跳,可惜譚秀衹顧着吃包子沒看見。
  從這時候起,那瘦老頭兒便不時地嚮着譚秀投過一瞥,不過那雙老眼裏的亮光已不復再現了。
  中年胖漢子端來了一碗開水,往桌上一放,似乎是有意損譚秀,道:“喝吧,開水多得是,喝完了還有。”
  滿滿的一大海碗,誰能喝得完?
  譚秀沒在意,道:“謝謝你了,掌櫃的。”
  中年胖漢子倒有點不好意思了,含混應了一聲要走。
  譚秀擡手叫住了他道:“掌櫃的,我打聽件事兒……”
  那中年胖漢子道:“你這位要打聽什麽事兒?”
  譚秀道:“你們這兒有客棧?”
  “客棧?”
  中年胖漢子笑了,臉上的胖肉直哆嗉,道:“我們這兒不是大城鎮,屁大一點兒的地兒,根本就沒人往這兒來,誰要開客棧那不出三天非關門不可……”
  譚秀一皺眉道:“那就麻煩了……”
  那中年胖漢子道:“怎麽,你打算在我們這兒住一宿?”
  譚秀道:“是啊,走到這兒天黑了,怎能再往前走,走了一天的路,人也夠纍了,打算歇息一宿再走……”
  那中年胖漢子道:“我勸你還是再往前走,走到‘泰安’去……”
  譚秀搖頭說道:“那就是過了頭兒了。”
  那中年胖漢子一怔道:“過了頭兒了?你要上哪兒去?”
  譚秀道:“泰山。”
  那中年胖漢子道:“泰山!燒香去?”
  譚秀道:“不,我上‘泰山’去是……是有點事兒,找個人……找個朋友。”
  他言語閃鑠,支吾其辭,引得那瘦老頭兒又瞟過一瞥。
  那中年胖漢子倒也是個明白人,沒再問,道:“那你衹有過了頭兒明天再往回走,我們這兒沒有客棧!”說着他就要走。
  譚秀忙道:“掌櫃的,我跟你打個商量怎麽樣?”
  那中年胖漢子沒動,問道:“你要跟我商量什麽事?”
  譚秀遲疑了一下道:“我想在你這店裏藉宿一晚,明天一早就走……”
  那中年胖漢子剛要說話,譚秀接着又是一句:“出門在外不容易,掌櫃的你行個方便,我給錢。”
  那中年胖漢子遲疑着道:“倒不是錢不錢的事,誰出門在外都有個難處,衹是……”
  突然一聲輕咳,那瘦老頭兒開了口:“小夥子,你從哪兒來?”
  譚秀呆了一呆,忙轉過頭去道:“老人傢可是問我?”
  “你這話問得……”那瘦老頭兒老氣橫秋地道:“他這店裏的吃客除了我就衹有你一個,不是問你是問誰!”
  譚秀赧然一笑忙道:“老人傢,我從‘濟南’來!”
  “濟南?”瘦老爾兒眉鋒一皺道:“好幾百裏,不近哪……”
  譚秀道:“是的,老人傢!”
  那瘦老頭兒目光一凝,道:“小夥子,你這麽老遠從‘濟南’跑來‘泰山’幹什麽?”
  譚秀遲疑了一下道:“老人傢,我要上‘泰山’去找個人,是朋友……”
  瘦老頭兒“哦”地一聲道:“‘泰山’上有你的朋友,是和尚還是道士?”
  譚秀道:“是……是……老人傢,都不是……”
  瘦老頭深深的看了他一眼道:“小夥子,就我所知,‘泰山’上除了和尚就是道士,恐怕你找錯地兒了吧?”
  譚秀紅了臉,道:“這個……這個……老人傢,我那位朋友說他住在‘泰山’……”
  瘦老頭兒“哼”地一聲道:“年紀輕輕地就學着不老實。”
  譚秀衹覺臉上猛然一熱,一下子紅上了耳根。
  衹聽那瘦老頭兒又問道:“小夥子,你姓什麽?”
  譚秀不敢看瘦老頭兒那雙目光,道:“老人傢,我姓李!”
  瘦老頭兒道:“你是個幹什麽的?”
  譚秀道:“我什麽都不幹,剛從傢裏出來!”
  瘦老頭兒笑了,道:“瞧你這樣兒也不像個一天到晚在外頭跑的,小夥子,你住在濟南哪條街裏?”
  譚秀道:“老人傢問這……”
  瘦老頭兒道:“問問,說不說隨你!”
  譚秀遲疑了一下道:“我住在‘大明湖’邊兒上。”
  瘦老頭兒一怔,道:“小夥子,你住在‘大明湖’邊兒上?”
  譚秀道:“是的,老人傢!”
  瘦老頭兒道:“小夥子,你說你姓李?”
  譚秀點頭說道:“是的,老人傢。”
  瘦老頭兒深深看一眼,然後微一點頭道:“好吧,姓李就姓李吧,不管怎麽說,能在這兒碰頭,咱們老少倆總算有緣!小夥子,我給你找個睡覺的地兒怎麽樣?”
  有這種事兒,譚秀雖沒出過遠門,他可知道不少江湖事,忙強笑說道:“不必了,多謝老人傢,萍水相逢,怎好麻煩老人傢,我還是再往前走,走到‘泰安’去找傢客棧歇一宿好了。”
  瘦老頭兒道:“小夥子,我可是一番誠意也是一番好意!”
  譚秀強笑說道:“我知道,我知道老人傢是番好意……”站起來轉望中年胖漢子道:“掌櫃的,給我算算,多少錢?”
  那中年胖漢子一怔道:“怎麽,不吃了?”
  譚秀道:“飽了!”
  那中年胖漢子道:“水也不喝了?”
  譚秀道:“不喝了,不喝了。”
  那中年胖漢子詫異地看了他一眼道:“你衹吃了一個包子,給一個製錢兒了。”
  譚秀伸手從小包袱裏摸出一塊碎銀,往桌上一放道:“我沒有製錢,不用找了。”
  沒容中年胖漢子說話,也沒再看那瘦老頭兒一眼,背起包袱出門而去。
  那中年胖漢子怔住了。
  衹聽那瘦老頭兒一聲冷笑道:“我倒要看看你是被誰嚇破了膽,住在‘大明湖’邊兒上的,不該這樣,掌櫃的,算帳。”
  那中年胖漢子倏然定過了神,抓起桌上那錠碎銀轉過臉去問道:“怎麽,你老也要走?”
  那瘦老頭兒擡手一招道:“少廢話,快過來給我算帳。”
  那中年胖漢子沒敢再多說,連忙走了過去,衹聽他低低說了幾句,隨着那瘦老頭兒丟樣東西在桌上,然後他抓起桌上那根旱煙袋,身形一閃就沒了影兒。
  那中年胖漢子驚呼一聲又怔住了。
  瘦老頭兒像一陣風般捲出了門,又像一陣風般潸失在黑暗的夜色裏,小店隔壁的墻角暗隅裏出來個人,是譚秀,他眼望着瘦老頭兒逝去處兩眼發直:“我沒料錯,我沒料錯,這老頭兒果然是個江湖的高手……”
  定了定神,忙不迭地又隱進了暗隅裏。
  ※※※※※※
  日頭爬上了東山,“泰山‘之陽,整個兒地籠罩在柔和的晨曦裏,這時候,一個年輕人背着小包袱踏上了登山道,那是譚秀。
  “泰山‘是五嶽中的岱宗,古時齊魯之間為春秋戰國文化最盛之地,”泰山“當其衝要,故列為五嶽之尊。實際上,它高不及”華山“,闊不及”衡山“,但在黃淮大平原上比起丘陵似的蒙沂山區,及”青島“的嶗山自然是傲然獨尊,雄視一切。
  詩經載:“泰山岩岩,名具爾瞻”,自中國有史以來,它的地位極為崇高,自黃帝虞舜以來便有七十二個國君曾在“泰山”頂上封禪,封禪是君主時代的教化手段。
  杜甫有一首雄壯的詩唱:“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晚,蕩胸去層雲,决皆入歸鸞,會當臨絶頂,一覽群山小。”
  末句來自孟子:“孔子望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當時的士大夫認為泰山渾然獨立,巍峩雄踞,一旦登臨便覺博廣難名,在黃淮大平原上能看見鬆柏長青,同山流水,莫不覺造化之奇,神而敬之。這就是古人何以尊岱的原因所在。
  譚秀雖然從譚老爺子那兒沒學到多少,算不得好手,可是他多少有點根基,所以他從“一天門”經“觀音閣”、“鬥姆宮”、“經石峪”、“歇馬崖”、“中天門”、“步雲橋”、“五大夫鬆”、“十八盤”、“南天門”、“東嶽廟”諸勝景險地,走了四十多裏的小路到達“玉皇頂”,日頭不過剛偏西。
  快是快,可是他也夠疲纍了,混身的大汗,衣裳都濕透了。遭橫禍巨變,從“濟南”到“泰安縣”境趕了那麽多的路,睡沒得好睡,吃喝沒得好好吃喝,再加上烈日下的這般艱險難走的小路,就是鐵打的金剛,銅澆的羅漢也受不了,何況譚秀是個從沒出過遠門兒,血肉之軀的人。
  他靠在一塊石頭上直喘,在這時候他纔覺得腳疼,他明白,腳磨破了,十天半月怕也好不了。
  無力地擡起眼前看,那座紅墻緑瓦,莊嚴肅穆的“玉皇觀”就在眼前,這該是他唯一的安慰。
  這時候“玉皇觀”的中門大開着,聽不見一點動靜,“玉皇觀”前面那片空地上,除了一隻巨大的銅鑄香爐外也看不見一個人,空蕩蕩的,衹有山風呼嘯而過。
  地點到了,還等什麽,歇了一會兒,譚秀打起精神邁起艱難的步履往“玉皇觀”走去。
  不歇息這一會兒還好,歇息過這一會兒後,走起路來衹覺兩腿發抖,腳底下一步一步疼。
  好不容易挨到了“玉皇觀”
  前,他吃力地提起腿剛要踏上中門前的石階,背後突然傳來一個粗暴話聲:“站住!”
  譚秀一驚回身,眼前那片空地上不知道什麽時候多了個人,這人好嚇人的長像,半截鐵塔一般的個子,黑黑的一張臉,濃眉大眼一臉絡腮鬍,比譚傢的那位大爺還嚇人。
  看那身打扮,一身黑色褲褂,腰裏紮着一條寬布帶,褲腿紮得緊緊的,腳下是一雙薄底快靴,十足的練傢子打扮。
  行了,不管怎麽說,至少“玉皇觀”裏住的有能者,住的有好手,這一說法不假,也不會有錯了。
  譚秀心裏禁不住透出喜悅,忙拱起雙手含笑說道:“這位……”
  那黑衣大漢沉聲說道:“我正要問你,你是幹什麽的?”
  譚秀忙道:“我是來學武的……”
  “學武?”那黑衣大漢上下打量了譚秀一陣,滿是鬍子的唇邊泛起了一絲輕衊笑意,道,“你想來學武?”
  譚秀被他看得好不自在,微一點頭道:“是的,請大哥引見……”
  那黑衣大漢臉色忽地一沉道:“就是來學武的也該在門口招呼一聲,怎麽能不聲不響地就往裏闖,你不懂規矩麽?”
  譚秀臉上一熱,忙陪笑說道:“對不起,是我失禮……”
  那黑衣大漢冷冷說道:“知道失禮就行,還好讓我碰見了叫住你,要不然你非死在祖師爺的寶劍下不可,你哪兒來的?”
  譚秀忙道:“我是‘濟南’來的……”
  那黑衣大漢沉聲說道:“不會過來說話麽!”
  譚秀忙走了回去,他剛到近前,那黑衣大漢又冷然開了口:“你是‘濟南’來的?”
  譚秀忙點頭說道:“是的,‘濟南府’!”
  那黑衣大漢道:“地方倒不小……”
  那意思似乎說地方不小,出的人可不怎麽樣。
  他停歇了一下,上下掃了譚秀一眼,接着問道:“你原是個幹什麽的?”
  譚秀道:“我沒幹什麽,在傢裏待着……”
  “沒出息!”那黑衣大漢毫不留情地冷冷一笑,道:“你姓什麽,叫什麽?”
  譚秀臉上一陣熱,忍了忍道:“我姓李,叫……李秀!”
  那黑衣大漢眉鋒一皺道:“好俗的名字,過些日子請祖師爺賜你個名字……”
  目光一掃譚秀肩上的小包袱,道:“包袱裏是什麽?”
  譚秀道:“幾件換洗衣裳,還有一些盤纏。”
  那黑衣大漢深深地盯了譚秀肩上的包袱一眼,道:“你可是誠心來學武的?”
  譚秀道:“當然是誠心,要不然我怎麽會那麽老遠跑到這‘玉皇頂’上來…
  …“
  那黑衣大漢一擺手,截口說道:“衹要是誠心就行,你要知道,學武可不是什麽甜事兒,要自問受不了這種苦,趁早別進這個門兒,一旦進了這個門兒,再懊悔可就來不及了。”
  譚秀揚了揚眉道:“我不是什麽富貴出身,苦我還吃得了,我不懊悔。”
  那黑衣大漢微一點頭道:“那就行,周瑜打黃蓋,是你情願挨,到時候可別說我事先沒告訴你,跟我進來吧!”
  說完了話,沒再看譚秀一眼,邁大步往觀門行去。
  譚秀背着包袱跟了上去,一邊走一邊想:這人是幹什麽的,不但長像兇惡,說話也這麽不和氣。問起話來像衙門裏的衙役盤問人……
  進了“玉皇觀”迎面走來一個中等身材的白淨臉中年漢子,這漢子看上去要比黑衣大漢年輕些,他衝着黑衣大漢一欠身道:“大師兄,我正找你!”
  黑衣大漢停步問道:“找我有事兒麽?”
  那白淨臉中年漢子道:“是師父找大師兄。”
  黑衣大漢回手一指譚秀道:“那你帶他到東雲房給他安置個住處去,我這就去見師父。”
  話落,逕自走去。
  白淨臉漢子看了譚秀一眼道:“跟我來吧。”帶着譚秀往裏行去。
  譚秀一邊走,一邊打量這“玉皇觀”,衹見這“玉皇觀”占地不大,大小還不及座落在“大明湖”畔的“譚宅”一半,前院裏衹有一座大殿,兩排待客廂房,大殿前天井裏擺着個大香爐,別的什麽也沒有,大殿裏既不見香火也看不見一個人。
  白淨臉漢子帶着他走的這條路,是大殿右側一條青石鋪成的小路,直通大殿後,想必大殿後還有院子。
  果然不錯,剛繞過大殿,就見那青石鋪成的小路通往一個月形門裏,月形門裏又是一個院子。
  他正這麽打量着,衹聽白淨臉漢子開了口:“你是哪兒來的?”
  譚秀忙收回目光答道:“我是‘濟南’來的!”
  “‘濟南’?”白淨臉漢子道:“路不近哪。”
  這白淨臉漢子說話很和氣,不像黑衣大漢那麽兇橫橫的。
  譚秀道:“也沒多遠,不過幾百裏路。”
  白淨臉漢子上下打量了他一眼道:“你是來學武的?”
  譚秀點頭說道:“是的!”
  白淨臉漢子道:“我聽說‘濟南府’會武的不少,稱得上是臥虎藏竜的地方,你怎麽會跑到這兒來學武?”
  譚秀笑笑說道:“學武總想找位名師……”
  “名師?”白淨臉漢子道:“你知道這兒有名師?”
  譚秀道:“聽人這麽說,‘泰山’頂上‘玉皇觀’裏有位武功高強會施飛劍的道長,應該不會錯!”
  白淨臉漢子笑笑說道:“在傢裏待着不挺好麽,幹什麽一個人背井離鄉的跑出來學武?”
  提起傢,譚秀心裏就覺得一陣刺痛,他勉強笑笑說道:“一個大男人傢怎麽能老窩在傢裏,總有離開傢的一天,總得到外頭來闖練闖練……”
  “這話也是!”白淨臉漢子微微點了點頭道:“衹是你要知道,學武可不是一件容易事?有的吃盡了苦,三年五載還沒能學到什麽……”
  譚秀道:“這個我知道,我不怕吃苦,我也不是什麽富貴出身……”
  白淨臉漢子“哦”地一聲道:“你不是什麽富貴出身?”
  譚秀道:“是的。”
  白淨臉漢子皺了皺眉,旋即展眉一笑說道:“我還沒問你姓什麽,叫什麽?”
  譚秀沒留意他那異樣神情,當即說道:“我姓李,叫李秀!”
  白淨臉漢子道:“我姓陳,叫陳慕南,往後你得叫我一聲二師兄!”
  譚秀忙道:“是,二師兄!”
  白淨臉漢子陳慕南一擺手道:“現在別忙着叫,等見過祖師爺,祖師爺答應收你之後再叫不遲。”
  “怎麽!”譚秀忙道:“祖師爺還不一定收不收我?”
  陳慕南笑道:“要是來一個祖師爺就收一個那還行,這‘玉皇觀’那住得下,怕不要擠塌了!”
  譚秀道:“那……祖師爺是看……”
  陳慕南道:“得先看看心夠不夠誠,凡是爬上這‘泰山’絶頂的,應該心都夠誠,這一點是不成問題的,然後再看看你的身傢夠不夠清白,出身不正的祖師爺不要,最後要看看你是不是學武的材料,前兩點都合了,最後一關通不過也不行!”
  譚秀心往下沉了沉道:“原來是這樣,我還當來的都收呢,前兩點我合,最後一點合不合就不知道了。”
  陳慕南漢子道:“這誰也不知道,衹有祖師爺的法眼才能看得出來,別人不知道。我知道,到這‘玉皇觀’來的有十個,總有七八個要走上原路下山回傢的。”
  這話聽得譚秀的一顆心,又往下一沉。
  適時,陳慕南停了步,道:“到了,你就先住在這兒吧,等見過祖師爺之後我再另給你安排住處!”
  譚秀擡眼一看,衹見停身處在後院的正中央,面前一排三間雲房,有的門壞了,有的窗戶缺了一扇,年久失修,殘破得不像樣兒。
  身後另有一排三間雲房,這三間外貌雖然也夠瞧的。可是裏頭都收拾得挺幹淨,他心想:“這陳慕南為什麽不把自己安置在身後那三間雲房裏……”
  他這裏心中念轉,那陳慕南似乎看透了他心裏想些什麽,微微一笑道:“那三間雲房住的都是祖師爺收下的,你要等見過祖師爺,祖師爺收你之後纔搬過去。”
  譚秀聽得一怔,心想:“這是什麽規矩,怎麽還有這種區別……”
  衹聽陳慕南問道:“你想住哪一間,可以隨便挑。”
  譚秀隨口應這:“隨便哪一間都行!”
  陳慕南望着中間那間雲房道:“就是這一間吧,來,跟我進去看看。”
  他帶着譚秀進了中間這間雲房。
  中間這間雲房,比起兩邊那兩間還算好一點,門沒壞,衹缺一扇窗戶。窗欞上那窗紙都破了?風一吹拍拍亂響,也好,反正是大夏天,涼快,不愁沒有風。
  雲房裏除了那光溜溜的炕外,連張桌椅都沒有,炕上也衹鋪了張破草席,沒蓋的。
  陳慕南看看眼前。似乎有點過意不去,道:“恐怕你得先打掃打掃,這間雲房好久沒人住了。”
  譚秀本來直皺眉,及至想到學武本來就是件苦事,不吃苦中苦,那得為人上人,心裏也就坦然了,當即隨口應了一聲,也沒說什麽。
  陳慕南又道:“走了幾十裏的山路,你也夠纍了,你歇着吧,有事自會有人來叫你。”
  說着,他轉身要走。
  譚秀忽然想起了在“大明湖”畔“關帝廟”
  裏碰見那清秀少年,忙道:“二師兄,請留一步!”
  陳慕南並沒有反對他叫二師兄,回轉身來問道:“還有什麽事?”
  譚秀道:“我想跟二師兄打聽個人。”
  陳慕南詫異地看了他一眼道:“打聽個人,你打聽誰,這兒有你認識的人麽?”
  譚秀道:“這個人是我在路上碰到的,他先來了……”
  陳慕南“哦”地一聲道:“他姓什麽,叫什麽?”
  譚秀道:“我不知道他姓什麽,叫什麽。我衹知道他也是‘濟南”來的,年紀很輕,衹有十八九歲的樣子……“
  陳慕南“哦”地一聲道:“你是說黎玉吧,他住在西雲房裏,你會見着他的。”
  譚秀聽得一怔,心想:“他竟然住進了西雲房,這麽說他已經被那位還不知道是何等樣人的祖師爺收下了……”
  陳慕南見他沒說話,轉身要走。
  譚秀想了想忙道:“二師兄,我什麽時候能見祖師爺?”
  陳慕南回身含笑說道:“別急,到時候自然有人會來帶領你,耐心地等着,這不是着急的事兒,想學一身好本事,就得有耐性!”
  說完了話,他走了,譚秀一個人站在這殘破的雲房裏,直發呆,他倒不是急,衹是想起來隨口問問,聽陳慕南的口氣,還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蒙那位祖師爺召見,他並不怕等,可是沒有準時候總讓人心煩。
  轉念一想,陳慕南的話也對,想學一身好本事就得有耐性,他跟着譚老爺子長大,學武這種事他懂,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成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三五年不等,十年八年也說不定,當然,那也得看天份,也就是說得看是不是塊練武的材料,天份夠,天份高,那學起來自然事半功倍,否則的話就是學上十年八年,長了鬍子也衹花拳綉腿,僅涉皮毛而已。
  想學一身好本事,為報譚老爺子這份恩,為替老爺子一傢三口報這血仇,衹有耐着性子等了,衹要
  真能學成一身好本事,就是三年五載他也不怕久,他也願意等。
  想着,想着,他把目光投嚮窗外,落在對面那三間雲房上,剛纔他沒留意,這時候纔發現對面那三間雲房裏靜悄悄的沒一點動靜,不見一個人影,也許那清秀少年有事在前院,不管怎麽說,衹要他被這兒的那位劍仙收下了,不愁見不着他。
  譚秀收回目光轉過了身,預備把炕上打掃打掃,這時候外面傳來了一陣沉重的步履聲,由遠而近。
  譚秀衹當是那清秀少年回後院來了,忙轉身走近窗戶嚮外望去,卻衹見那位大師兄,那兇橫的絡腮鬍黑衣大漢往自己這間雲房門口行來。
  譚秀打心裏對這位大師兄沒好感,可是他這時候不得不委麯自己一點,當即含笑嚮那黑衣大漢點了點頭。
  誰知黑衣大漢神色冷漠,連正眼也沒瞧他一下,到了門口砰然一聲推開了門,震得這間雲房直晃,他進門便道:“你就住在這兒,知道麽?”
  譚秀忙道:“我知道,剛纔那位對我說了,要等見過祖師爺,祖師爺收我之後才能搬到對面去……”
  黑衣大漢冷哼一聲道:“那要看你的造化如何了……”
  那兇橫目光一掃炕上的小包袱,接道:“先拿十兩銀子出來!”
  譚秀聽得一怔。道:“拿十兩銀子?”
  黑衣大漢冷冷地“嗯,”了一聲。
  譚秀好不詫異,心想:“怎麽進門就先要銀子,而且一要就是十兩……”
  心裏雖詫異,他卻不敢問,站在那兒沒動。
  衹聽黑衣大漢冷然說道:沒聽見麽?“
  譚秀心一橫,鼓起勇氣道:“聽見了,衹是我想問問……”
  黑衣大漢道:“問什麽,告訴你,我們這兒管住已經很不錯了,可不能再管吃,既然想到這兒來學武。吃就得自己掏銀子,先拿十兩,要是你的造化不夠,祖師爺不要你,吃一頓算一頓,多了的一文不少退給你!”
  本來如此,那是應該自己拿銀子,這‘玉皇觀’纔有多大,要是來學武的都管吃那還得了,就是劍仙也會被吃垮。
  譚秀明白了,自己還覺得頗為不好意思,忙走到炕前從包袱裏摸出一錠銀子,走前兩步雙手遞了過去。
  黑衣大漢劈手奪了過去,似乎怕份量不夠,還托在手裏掂了掂,然後又轉眼掃嚮炕上的小包袱,道:“你帶的不少啊!”
  譚秀不安地笑了笑道:“也沒多少,包袱裏是幾件換洗衣裳!”
  黑衣大漢臉色一沉,道:“別怕,沒人偷你的、搶你的,我更不會找你藉幾個花花。”
  譚秀說的是實話,可沒想到會引起這大誤會,一怔,剛要解釋,那黑衣大漢已冷然又道:“祖師爺是三清弟子,這兒也是‘玉皇觀’,凡進門的都得獻點燈油香火錢,再拿十兩來!”
  譚秀又復一怔,旋即陪上一臉赧然窘笑:“那是應該的,衹是……衹是……我帶的沒那麽多的銀……”
  黑衣大漢兇睛一瞪道:“怎麽說?”
  譚秀道:“我帶的沒那麽多,你要是不信,我可以打開包袱……”
  黑衣大漢冷笑說道:“我沒那閑工夫,再說我也不是辦案的差役,憑什麽翻人傢的包袱,沒帶那麽多也不要緊,不獻燈油香火銀子也可以,你從哪兒來回哪兒去,‘玉皇觀’不收這種心不誠的人。”
  拿銀子來衡量心誠與否,這叫什麽?
  譚秀一急,剛要說話。
  那黑衣大漢冷然又道:“我再問你一句,你那包袱裏連十兩銀子都沒有,今後你拿什麽吃喝,難道想憑這十兩吃喝我‘玉皇觀’一輩子麽?”
  譚秀呆了一呆,一時沒能答上話來。
  那黑衣大漢冷笑一聲又道:“你要是不願意回去也容易,寫封信交給我,我找人跑趟‘濟南府’到你傢拿去,你雖不是出身富貴,你傢幾十兩銀子應該還拿得出!”
  譚秀心往下一沉,道:“不瞞你這位說,我已經沒有傢,沒有親人了。”
  那黑衣大漢一怔,道:“怎麽說,你沒有傢,沒有親人?”
  譚秀悲痛地點了點頭。
  那黑衣大漢臉上變了色,冷笑說道:“我還當你是因誠心來學武的,敢情你是個沒傢沒親人,憑這十兩銀子來混吃混住的,那對不起,衹有纍你這雙腿再走一越來路了,請吧,別等我動手攆你!”
  譚秀心裏既急又難過,臉上卻不得不陪笑,他陪着一臉強笑說道:“這位……”
  “少廢話了。”那黑衣大漢道:“我說得明白點,我們這兒沒有大把大把的銀子,別想學得一招半式去,這年頭兒幹什麽不得銀子,衹憑光溜溜的一個人兒就想學得一身本事去,那是做夢,你請吧,這間房子還有別個花得起銀子的人等着住呢。”
  譚秀聽得臉上通紅,心如刀割,暗一咬牙,就待轉身去拿炕上的包袱,適時外面傳來了一聲輕“咦”隨聽一個熟悉的話聲詫聲說道:“怎麽你也來了?”
  譚秀扭頭往窗外一看,窗外小路上站着一個人,正是那“關帝廟”裏碰見的清秀少年,他強笑嚮那清秀少年點了點頭。
  那清秀少年卻快步走進了雲房,進門瞪大了眼又問一句:“怎麽你也來了?”
  譚秀強笑說道:“我也是來學武的……”
  那清秀少年滿臉驚喜色上前抓住譚秀的胳膊叫道:“好啊,咱們倆正好做個伴兒,你見過祖師爺了麽?”
  譚秀搖頭說道:“還沒有……”
  那黑衣大漢冷冷說道:“他沒那福緣,沒那造化了,他這就要下山了。”
  清秀少年聽得一怔,轉過臉去詫聲說道:“怎麽還沒見祖師爺就走,大師兄,這是怎麽回事兒?”
  那黑衣大漢冷冷一笑,一攤手,托着那錠銀子道:“這是他的,就憑這十兩銀子想學武……”
  清秀少年“哦”地一聲道:“我明白了,大師兄,他拿不出燈油香火錢,是不是?”
  那黑衣大漢道:“這十兩銀子也不夠……”
  他話還沒說完,清秀少年探懷摸出一錠銀子遞了過去,道:“大師兄,我替他獻了,這行不行。”
  黑衣大漢一怔,道:“九師弟,你……”
  譚秀也忙伸手去攔,道:“這位,這怎麽行…
  …“
  那清秀少年轉過臉來道:“別跟我客氣,我這趟出來帶得不少,就算我藉給你的,等你將來有了再還給我不就行了麽?”
  隨又轉過去把那錠銀子往黑衣大漢手裏一塞,道:“大師兄,拿着吧,往後他在‘玉皇觀’的費用都算我的,衹管找我拿就是!”
  黑衣大漢接過了那錠銀子,直着眼道:“九師弟,你……你怎麽認識他?”
  清秀少年笑了笑說道:“大師兄,這位也是‘濟南’來的,我們人不親土親,他當日也幫過我的忙,要不是他我還上不了‘泰山’,到不了‘玉皇觀’呢!”
  黑衣大漢“哦‘”一聲道:“是怎麽回事?”
  清秀少年當即把躲進“關帝廟‘的事說了一遍。
  聽畢,黑衣大漢望着譚秀道:“算你造化,沒想到你有這大福緣,行了,你留下吧,不過你能不能搬到西雲房去,那還得看祖師爺。”扭頭走了出去。
  清秀少年扭頭對譚秀說了聲:“你等等。
  “快步跟了出去。
  譚秀還沒弄清楚是怎麽回事,那清秀少年已折了回來,進門喜孜孜,笑吟吟地道:“走,我幫你搬過去,這個地方不是人住的。
  “
  到了炕前拿起了譚秀的小包袱。
  譚秀呆了一呆,忙道:“這位,別,我還沒見過祖師爺。”
  清秀少年衝譚秀眨眨眼,笑道:“大師兄那兒這一關我已經打通了,有他在祖師爺面前說句話,你就準能留下。”
  譚秀明白了,明白剛纔黑衣大漢走的時候,清秀少年為什麽立即跟出去了,一陣激動,心裏好不感激,道:“這怎麽好,這怎麽好……
  “
  清秀少年笑道:“有什麽不好的,我剛不是說過麽,在這兒,衹有咱們親,交個朋友不容易,銀子算什麽,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咱們將來都是江湖道上的,朋友那一個不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有錢大傢花就行了,別說了,走吧!”
  這清秀少年的確夠海,夠豪邁的,年紀這麽輕,還沒進江湖就有這腔豪情,這種性情,的確很難得。
  譚秀雙眉一揚,道:“
  你這份情我領受了,我記下了……“
  “說什麽情,”清秀少年伸手拉住譚秀胳膊,道:“這麽說就見外了,也是瞧不起我,你要願意交我這個朋友,今後就別提一個字兒,走!”拉着譚秀走了出去。
  清秀少年住在西雲房中間的一間,進了這一間再看,西雲房跟東雲房大不相同,簡直判若天壤。
  墻是剛粉刷過的,有桌子有椅子,炕上有鋪的也有蓋的,桌子上還擺着茶壺茶杯,打掃得窗明幾淨,點塵不染,清秀少年把包袱往炕上一扔,回過頭來笑道:“我就住這一間,一個人住一間屋,正愁沒伴兒,如今好了,咱倆住一間墾,睡一個炕,晚上睡覺的時候都不愁沒個人說話,這兒坐!”隨手拉過一把椅子。
  譚秀忙道:“你坐!”
  清秀少年道:“我坐炕上,今後咱倆是師兄弟,關係更進上一層,最好別客氣。”
  他把譚秀按在椅子上,然後一屁股坐在了炕沿上。
  坐定,譚秀道:“我還沒請教……”
  清秀少年道:“說什麽請教,我叫黎玉,你要願意交我這個朋友就叫我一聲兄弟,你呢?”
  譚秀道:“我姓李,單名一個秀字。”
  清秀少年黎玉道:“原來是李大哥,我剛纔在前院聽二師兄說又一個‘濟南’來的,我一聽就樂了,急急忙忙地往後院趕,可沒想到是李大哥你,大哥也是‘濟南’人?”
  譚秀微一搖頭道:“我不是‘濟南’人,可是在‘濟南’長大的。‘
  黎玉道:“在哪塊地兒上長大的就是哪兒的人,大哥傢在城裏還是城外?”
  譚秀道:“我傢在‘大明湖’邊兒上。”
  “‘大明湖’邊兒上?”黎玉一怔說道:“‘大明湖’邊兒上衹有兩戶人傢,一傢姓譚,一傢姓井的……”
  譚秀不安地道:“不瞞兄弟說,我就是譚傢的人。”
  黎玉又是一怔,道:“據我所知譚傢老老少少,上上下下衹有四個人,譚老爺子跟三位少爺,大哥是……”
  譚秀道:“兄弟,我行三。”
  黎玉再度一怔:“大哥是譚傢的三少爺……”
  譚秀道:“兄弟,別這麽說,我可不敢當!”
  黎玉道:“那……大哥怎麽說姓李?”
  譚秀沉默了一下道:“兄弟,是這樣的……”
  他沒瞞黎玉,把譚傢的遭遇全告訴了黎玉,也把他那連自己都不知道的身世告訴了黎玉。
  他話剛說完,黎玉就從炕上霍地跳了起來,瞪大了眼叫道:“有這種事,有這種事,這是誰心這麽狠,手這麽辣……”
  譚秀微一搖頭道:“誰知道!”
  黎玉走過來手拍上譚秀肩頭,道:“大哥,別難受,大丈夫流血不流淚,仇總是要報的,咱們這不是來學武了麽?等學成了我陪你下山尋仇去……”
  譚秀道:“謝謝兄弟,我就是為這纔上的‘泰山’,兄弟該知道老爺子生前性泊,也來自江湖!除了那片大院落外可說沒什麽積蓄,所以我這趟離傢也沒帶多少……”
  “我知道,大哥!”黎玉一點頭道:“不要緊,我有,我的就是大哥的,其實咱們哥兒倆還分什麽你的我的!”
  譚秀道:“兄弟,你這份情……”
  黎玉道:“大哥怎麽又來了,不想要我這個兄弟?”
  譚秀勉強笑笑,搖頭說道:“我沒想到這兒是這麽個地兒,進門就要銀子……”
  “大哥!”黎玉拍了拍他道:“你雖是跟着譚老爺子長大的,可是對於外邊的事兒你似乎沒我懂得多,這年頭兒出門在外就是這個,不僅這裏,那兒都一樣,沒銀子走不了路,沒聽人說麽,錢能通神,有錢能使鬼推磨……”
  譚秀道:“這我知道,可是他們要得未免太急了些。”
  黎玉笑笑說道:“不瞞你說,大哥,我雖衹比你早來一天,可是我知道的已經不算少了,這兒不是什麽善地兒,這一夥兒人也不是什麽善類……”
  譚秀一怔忙道:“怎麽,兄弟,這兒……”
  “聽我說,大哥。”黎玉拍拍了他,截口說道:“咱們既然進了‘玉皇觀’這扇門,要想出去衹怕就難了,這就跟上了賊船一樣,當然,他們要是不想要誰那又當別論,可是依我看就是他們不要咱們,衹怕咱們也不能好好兒地下山去,我抱定了個主意,反正咱們是來學武的,衹要他們教咱們本事,咱們能學成一身本事,別的就什麽也別管……”
  譚秀忍不住問道:“兄弟,他們是幹什麽的?”
  黎玉搖頭說道:“這個我還不知道,反正不會是什麽好路數,不瞞大哥說,我已經拿了五兩金子出去了。”
  提起金子,譚秀想起了,探懷摸出那塊金子遞了過去道:“兄弟,這是你的,我不能收……”
  黎玉一怔道:“怎麽,大哥,你沒花……”
  譚秀道:“這是你的,我怎麽能花!”
  黎玉道:“那大哥剛纔為什麽不拿出來給他……”
  譚秀道:“我不說麽,這是你的,我怎麽能拿着當自己的隨便給人?”
  黎玉呆了一呆,道:“我沒交錯朋友,大哥真是個難得的老實人,難得的君子……”
  用手一推譚秀的手,接道:“大哥別給我,先收着好了,我剛說過,咱們還分什麽你我……”
  “不,兄弟。”譚秀道:“你的那份情我已經領受了,你給我的也已經夠多了,這我無論如何不能收。”
  他話說得很堅决,不容黎玉不把金子收回去。
  黎玉遲疑了一下,微微一笑道:“好吧,大哥,我拿回來了,反正我的也就是你的,放在誰身上都一樣。”
  他接過了那塊金子,放進了懷裏。
  譚秀這纔把話轉了回來,道:“兄弟,你怎麽知道他們……”
  “看出來的,大哥。”黎玉笑笑說道:“我並不傻,我還不是個沒出過門兒,沒見過世面的人,在傢的時候我不念書,一天到晚往外頭跑,什麽人都見過。”
  譚秀道:“那,你真打算在這兒待下去?”
  “大哥。”黎玉道:“我剛纔說得還不夠明白麽?反正咱們是來學武的,衹要能學一身本事就行,再說,想走怕也不容易,既然這樣何不索性裝聾作啞!”
  黎玉的人遠比他的年紀成熟,這一點譚秀不如他多多。
  譚秀口齒啓動了一下,欲言又止。
  黎玉看了他一眼,又道:“大哥,雖然你我認識還沒幾天,可是從你不要我這塊金子上,我看得出大哥這個人正直得一點兒彎兒都不會拐,這跟我不一樣,衹是大哥,在這年頭兒,尤其是在這兒,你這樣會吃虧的!”
  譚秀道:“我知道,兄弟,可是我……”搖頭苦笑,住口不言,沒再說下去。
  黎玉一雙手又拍上他肩頭,道:“聽我說,大哥,咱們一切為學武,能委麯盡受委麯,大丈夫能伸能麯,走到哪兒說哪兒,現在別想什麽,真要有別的打算,等咱們學點兒之後,自信能走的時候再說不遲,行麽?大哥。”
  譚秀沒說話,黎玉還待再說,外頭傳來了一陣輕捷的步履聲,黎玉忙道:“有人來了。”忙收手退到了炕邊。
  轉眼間步履聲已近,衹聽外頭有人詫異地“咦”了一聲道:“李秀哪兒去了?”
  黎玉低低說道:“是二師兄。”忙高聲應道:“二師兄,人在這兒呢。”隨即迎嚮門口。
  他剛走兩步,那白淨臉漢子陳慕南已走了進來,他詫異地望着譚秀道:“你怎麽搬過來了?”
  譚秀站起來還沒說話。
  黎玉已搶着說道:“我已經跟大師兄說過了!”
  陳慕南“哦”地一聲,深深看了黎玉一眼,點頭說道:“也好,你兩個都有伴兒了……”
  轉望譚秀道:“祖師爺要見你,跟我去一越吧。”
  譚秀聽得心頭一跳,他立即明白了,這又是黎玉替他打通了黑衣大漢那一關生了效,他忙道:“謝謝二師兄帶領。”
  陳慕南意味深深地一笑說道:“要謝不該謝我。”轉身先走了出去。
  黎玉低低說道:“大哥衹管放心,大膽的去。”
  譚秀沒說話,看了他一眼,邁步跟了出去。
  陳慕南等在外頭,一見譚秀出來,立即邁步往前行去。
  譚秀緊一步跟了上去,道:“二師兄,祖師爺在……”
  陳慕南回頭笑笑說道:“急什麽,到了不就知道了麽,放心,我擔保你準被祖師爺看上就是。”
  譚秀道:“謝謝二師兄!”
  陳慕南淡然一笑道:“別謝我,以後跟黎玉多學學。”
  譚秀心頭為之一跳,一時不知道該說什麽好,含混地應了一聲,沒說話。
  陳慕南在前頭走,譚秀默默地跟在後頭,出後院,進前院,陳慕南拐嚮了大殿右,這時候譚秀纔發現,這大殿右邊另有一條青石鋪成的小路通往另一個地方。
  這另一個地方就是另一個院子,那院門就在那排待客的廂房廊檐下,窄窄的兩扇門兒,從外頭進來,不留意絶難發現。
  如今,那兩扇窄門虛掩着,陳慕南到了門前腳下頓了一頓,回過臉來對譚秀道:“記住,進了這扇門瀎沒人問你就別再說話了。”
  沒等譚秀答應,推門走了進去。
  這句話聽得譚秀一顆心往上一提,他來不及多想忙跟了進去,進了這扇門,眼前頓時一亮。
  這兒別有洞天,眼前又是一番景象,這院子跟“玉皇觀”那後院差不多大,但卻跟“玉皇觀”後院判若天壞。
  眼前,有花圃,有小亭,有朱欄小橋,右假山,還有一泓清澈的池水,那泓清澈的池水之旁,還有一間紗窗珠檐的精捨,那裏像三清弟子修真之處,儼然那個大戶人傢的後花園。
  譚秀眼打量着,心裏想着,陳慕南帶着他直嚮那間精捨行去,院子不大,路也不遠,轉眼間又到了精捨之前,陳慕南回頭對譚秀低低說了整:“等着。”
  轉過頭去躬下身軀,恭謹異常地揚聲說道:“稟老神仙,人到了。”
  衹聽精捨裏傳出那黑衣大漢粗暴話聲:“進來!”
  陳慕南應了一聲,回過頭來對譚秀低低說道:“跟我進來。”低着頭行了進去。
  譚秀應了一聲,忙跟了進去,剛進門,衹聽裏頭傳來一聲沉喝:“老神仙法駕在此,低頭。”
  譚秀心頭一震,衹聽耳中嗡嗡作響,忙低下頭去。
  低着頭往前走了兩步,他見前面的陳慕南停了下來,隨聽前面的陳慕南恭聲說道:“老神仙,這就是‘濟南’來的李秀。”
  卻聽一個銀鈴般悅耳動聽,還帶着幾分嬌媚,聽來令人蕩氣回腸的話聲從前面傳了過來:“別嚇着這孩子,讓他擡起頭來吧。”
  隨聽那黑衣大漢話聲道:“李秀,擡頭,謝恩。”
  譚秀擡起了頭,他看見了,眼前一道紗幔,黑衣大漢就垂手站在紗幔前頭,臉上一片肅穆神色。
  透過紗幔再看紗幔後是一張雲床,雲床上鋪着一張厚厚的紅氈,紅氈上擺着兩個蒲團,蒲團上盤坐着兩個人。
  這兩個人,左邊一個,是個道裝全真,年紀在五旬上下,長眉細目,美髯垂胸,倒也是仙風道骨,一臉莊嚴肅穆,看上去有一種自然懾人之威。
  右邊一個,卻是個卅上下的美豔道姑,這道姑體態豐腴,一雙彎彎的柳葉眉,一對水汪汪的丹鳳眼,眼角微微嚮上挑着,那眼角高挑處,凝聚着一種一分狐媚,一分輕佻,三分春意,更動人,更令人心顫神搖的,是她那張檀口,那兩片溫潤而鮮紅的櫻唇,直欲噴火。
  譚秀可沒想到這“玉皇觀”中竟有這麽一位人物,不由地怔了一怔,而就在這時候,那美豔道姑一雙鳳目中閃射出一種惑人的異采,嫣然一笑開了口,話聲極是輕柔:“你就是‘濟南’來的那個李秀了?”
  譚秀還沒來得及說話,那黑衣大漢突然說道“”師姑問你話,答應!“
  譚秀忙應道:“是的。”
  黑衣大漢叫道:“好沒規矩,不會說一聲回稟麽?”
  衹聽那美豔道姑瞥了黑衣大漢一眼,道:“老大,你要不說話怕我拿你當啞巴麽?多嘴,給我往後站。”
  黑衣大漢乖得很,頭一低,立即應聲退後。
  那美豔道姑叱退黑衣大漢,轉望譚秀,那花兒一般的嬌層上又堆起令人蝕骨銷魂的動人笑意,柔聲說道:“別讓他嚇着你,在我面前你衹管放心大膽說話。”
  譚秀忙道:“謝謝仙姑!”
  “仙姑?
  “那美豔道姑格格嬌笑一聲道:”這孩子好甜的一張嘴……“頓了頓接問道:”
  今年多大了?“
  譚秀道:“回仙姑,剛滿二十。”
  美豔道姑道:“是個孩子,剛滿二十嘛,年輕輕的,傢裏怎麽不好待,外頭什麽事不好做,為什麽離鄉背井,一個人老遠地跑到‘泰山’來學武呀?”
  譚秀說話很小心,他想了想之後道:“回仙姑,一個男兒傢,我不願老在傢裏待着……”
  美豔道姑道:“那為什麽非學武不可呢?,”
  譚秀答得好,他道:“我常聽老一輩的說些江湖俠義事,從小就仰慕朱傢、郭解之流。”
  “好話!”美豔道姑一雙鳳目微微睜了一睜,道:“
  你的談吐不俗,想必讀過書,讀的書還不少,是麽?“
  譚秀道:“
  也沒讀過幾年,全是老一輩教的。“
  美豔姑娘道:“別跟我客氣,我第一眼就覺得你不俗,看來我沒看錯,成了傢,娶了親了麽?”
  譚秀臉上一熱,道:“回仙姑,還沒有,身無一技之長,也一無所成,我不敢…
  …“
  “好一個不敢。”美豔道姑格格一笑道:“那就難怪你捨得離開傢了,要是成了傢,娶了親,沒幾個捨得撇下嬌妻一個人往外頭跑,這樣也好,沒成傢,沒娶親不會分心,學武是最忌分心的……”
  譚秀沒說話,他衹覺得這美豔道姑說話過份了些。
  美豔道姑話鋒微頓之後,接着說道:“學武是件苦事兒,尤其是跟着我們學武,你吃得了苦麽?”
  譚秀道:“回仙姑,我不是出身富貴,自信還能吃得了苦。”
  美豔道姑道:“那就行了……”轉望身旁那美髯全真道:“大師兄,你問吧!”
  那美髯全真淡然一笑道:“別煩我了,索性你來吧!”
  美豔道姑道:“我先問問你,這個徒弟你收不收?‘
  那美髯全真道:“當然收,這麽好的徒弟,打着燈籠也再難找到第二個,我能讓別人揀了去麽?”
  “那就行了。”美豔道姑微微一笑,轉望譚秀道:“從現在起,你是我師兄妹門下的第十個徒弟,你這李秀兩個字嫌得俗了些,跟你的人不大相稱,我給你取個名字,從現在起你叫李曉嵐……”
  那美髯全真道:“這個名字太弱,太軟了些。”
  那美豔道姑動人地一笑說道:“他人不也跟個大姑娘似的麽?”
  那美髯全真微微一笑道:“那就叫李曉嵐吧。”
  美豔道姑目註譚秀道:“謝謝我吧,別等人傢吼了。”
  譚秀忙道:“謝仙姑!”
  美豔道姑“嗯”地一聲道:“現在怎麽還叫仙姑,我是你師父的師妹,該改改口了。”
  譚秀忙道:“謝師姑!”
  美豔道姑微一點頭道:“行了,我們不拘俗禮,你來這兒一趟,讓我看看你,就算行了拜師禮了,跟你二師兄回後院去吧,過兩天讓你幾個師兄給你打打根基,過三個月後跟你師父再當面傳授,老二!”
  陳慕南忙道:“師姑。”
  美豔道姑道:“你這個十師弟等於是我收的,代我好好照顧他。”
  陳慕南道:“師姑放心,慕南省得。”
  美豔道姑滿意地點了點頭,道:“去吧!”
  陳慕南應了一聲,一躬身,帶着譚秀行了出去。
  出了精捨,陳慕南立即熟絡地擡手拍上譚秀肩頭,含笑說道:“十師弟,恭喜你了,今後咱們就是一傢人了。”
  譚秀忙道:“謝謝二師兄!”
  陳慕南在他臉上看了一眼,道:“師姑對你似乎另眼看待,你好好兒學,衹假以時日,不愁你不成咱們的兄弟中後來居上,出類拔萃的佼佼者。”
  譚秀道:“全仗二師兄教導。”
  陳慕南拍了拍他,含笑說道:“別跟我客氣,說不定有一天我這個做師兄的還得仰仗你呢,走吧。”
  他推着譚秀往那月形門行去。
  他倆個走遠了,精捨裏傳出美豔道姑的話聲:“大師兄,你看怎麽樣?”
  那美髯全真話聲跟着響起:“你應該看得出,此子稟賦之佳,絶無僅有,更難得的是他有一種別人所沒有的氣度。”
  美豔道姑笑道:“英雄所見略同,大師兄好眼力。”
  那美髯全真道:“我有點懷疑。”
  美豔道姑道:“你懷疑什麽?”
  美髯全真道:“這麽一塊好材料,為什麽沒人發現,而任他跑上這‘泰山’極巔的‘玉皇觀’來。”
  美豔道姑道:“你以為他是……”
  美髯全真道:“怕衹怕他是個有心人。”
  美豔道姑道:“我看不會,他分明是塊未雕的璞玉。”
  美髯全真道:“師妹,你兩眼可要睜大些。”
  美豔道姑笑道:“我睜得還不夠大麽?”
  美髯全真道:“師妹,我說的是正經話。”
  美豔道姑道:“那也容易,咱們先看他三個月,好在我衹讓老二先給他打點根基。”
  美髯全真道:“這麽說,你是真打算要他了?”
  美豔道姑道:“你不也看出這個跟以前的那些個不同麽?砂粒之中現有這麽一個珠子,咱們為什麽不揀?”
  美髯全真道:“那麽那一個呢?”
  美豔道姑道:“那一個雖比這一個差了些,可是比起以往那些個,仍然算得上個好材料。”
  美髯全真道:“你既然這麽說,那就由你了,不過在今後三個月內,他要是有一點可疑之處……”
  美豔道姑道:“他那顆心就是你的,行了麽?”
  美髯全真沒說話,但聽他發出一陣長笑,那笑聲聽來怕人……
   連載
首頁>> 文學>> 武侠>> 獨孤紅 Dugu Hong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193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