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一聲除舊,桃符萬象更新,正月初一,在普天之下,這時候,正是大過年的時候。
在北方,這時候也是天寒地凍,朔風呼嘯,陰雲密佈,瑞雪厚積的時候。
在這時候,衹要你睜開眼,映入眼簾的,衹有大紅、大緑、雪白三種顔色,令人心裏透着一種說不出來的舒服。
這就是年景,這年景,在北方一座古老的城池裏,表現得更明顯、更強烈、更流露無遺、更熱鬧、更歡騰。
有道是:“兵荒馬亂難安居,太平盛世好過年!”
今年這個年頭,在百姓的心中,並不一定是太平盛世,但至少普天之下,能安安樂樂,無憂無慮地過個好景年。
這座古老的城池,宏偉、肅穆、壯觀。
這座古老的城池,原為唐時藩鎮故地,遼聖祖實建析津縣,方三十六裏,開城門九。
金朝又沿遼宮築四城,周圍達七十五裏,開城門十一,禁宮周圍九裏十三步。
元世祖時,六十裏二百四十步,門十二,而宮城如舊。
至明永樂年間,將城垣縮小改築宏大之磚城。
到了有清一代,更加若幹補建,分內城外城,舊皇城及紫禁城四者,周圍六十八裏,為天下之第一大城。
內城九門,稱正陽、崇文、宣武、朝陽、東直、阜城、西直、安定、德勝九門。
外城七門,稱永定、左安、右安、廣渠、東便、廣寧、西便七門。
外城,那是百姓所居,沒什麽禁忌。
內城,大內禁苑所在,那就截然不同了,拿正陽門來說,門分二層,內一外三,形式雄渾,中門常閉,非帝王不得出入。
至於內宮的紫禁城之森嚴禁製,那就更不必說了。
紫禁城中,百雉雲連,萬瓦鱗次,九重禁地,千百樓臺,甚至於金殿輦絡,無不玉砌雕欄,美輪美奐。
這兒尋常的百姓,是—輩子不能擅入一步,也一輩子無福無緣一睹廬山真面目的。
北京城的年景,到處是雪白一片,粉妝玉琢的琉璃世界,到處是大紅大緑,鞭炮連天,熱鬧喧騰。
在這瑞雪厚積的北京城中,各行歇業,傢傢閉戶,大門口一片大紅,那是或墨或金的春聯。
在那灑滿了爆竹紙屑的雪地上,人們頂着朔風,踏着泥濘,三五成群,縮着脖子袖着手,滿面紅光帶着笑,不管認不認識,逢人便拱手,道聲恭喜。
這時候,沒人怪你唐突,沒人怪你冒昧,你拱拱手滿含笑地道聲恭喜,別人還你的,也是一樣,甚至比你更熱和。
本來是,過年嘛,—年也就那麽幾天!
拜年,那是大人們的事,也是男人們的事,婦女們雖然也拜年,可是那要等過了初五,這是規矩。
你要問,那初六以前她們怎麽辦,別替她們操心,不信你挨傢挨戶瞧瞧去,都圍着爐子在做紙牌,做各種消遣。
孩子們更不會閑着,看吧,無論大街、小巷、鬍同裏、雪地上,有些嘴裏塞得滿嘴吃的,有捂着耳朵,嘻嘻哈哈放炮的,也有打雪仗,堆雪人的。
更有那屋檐底下,三五個一堆,圈在地上擲骰子,玩牌賭博的,無論玩的、吃的、賭的,全是花的平日難有的壓歲錢。
儘管小手凍得鮮紅,儘管鼻子下面拖着兩條清鼻涕,他能呵呵手,搓搓手,或者是猛一吸,或者是拿袖子那麽一抹,仍然玩他的,那興趣是絲毫不減。
對於那天寒地凍,呼嘯的凜烈北風,根本沒當回事兒。
這就是跟天寒地凍凍不了那顆暖和的心,凜烈寒風吹不走滿臉的笑容的大人們是一樣的。
這就是過年,這就是北京城裏的年景。
可是,就在這百業停歇,萬民盡歡,難得有這麽一次,傢傢老小團聚,高高興興連一句不吉祥的話都不許說的時候。
北京城裏來了個打從臘月底日至今的第一個異鄉人!
怎知他是異鄉人呢?衹因為他沒有在這個時候回傢去過年,北京城裏大大小小的,也沒人認識他。
而且,這時候,有錢的是狐袍貂裘,沒錢的也大紅大緑,換上了粗布新裝,唯獨他不是,他衹是一襲陳舊衣衫。
這個人,是個讀書的相公,窮書生。
這書生從永定門進了北京城,孑然一身,一個人既無行囊,也無書篋,就那麽孤零零的一個人!
看上去,這書生有廿多歲的年紀,膚色白皙,劍眉入鬢,鳳目重瞳,唇紅齒白,俊是俊極,美是美極,可惜一副落拓潦倒寒愴相。
人傢都是既厚又暖的新衣裳,新行頭,他卻是一襲白裏帶黃的夾儒衫,而且,那儒衫的下襬上,還濺着泥星。
人傢都是滿面紅光滿面笑,他卻是蹙着額頭皺着眉,而且,那臉色也顯得頗為憔悴。
總之,年的氣氛,在他身上找不出一絲絲,歡樂的氣氛,在他身上找不出一絲絲。
人傢都一傢老小團聚,高高興興的過年,他卻孤零零地一個人離鄉背井,異地飄零,來到了北京。
衣衫單薄,滿面憔悴,十足地落拓、潦倒、寒愴,八成兒他是個遭了變故,無傢可歸的落難人。
按說,北京城裏這到處歡樂的年景,對他該是十分紮眼刺心的,然而他竟視若無睹,兩眼前視地木木然往前走,似乎根本無動於衷。
相反地,他一進了城倒引得人人註目,個個不由自主地投過詫異訝然—瞥,那一瞥中,帶着不少憐憫與同情。
街上的人們,有的衝着他滿面含笑地拱起了手,可是一見着他那一臉木然神色時,倏地臉上笑容凝住,手舉在那兒,訝疑地望着他從身邊過去,那雙目光還把他送出老遠。
就連那城門口,逢人便伸手,凍得渾身打哆嗦的要飯化子,也都是詫異地看着他,而沒嚮他伸手。
那是這些眼尖的要飯化子看準了,這位讀書相公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自己都可能有這頓,沒那頓的,哪有能力施捨人?
看歸看,等他走過去之後,大夥兒又恢復了歡樂,又是一片盈耳不絶的拜年恭喜聲。
書生,他不管別人是拿什麽眼光看他,也不管背後有人指指點點,交頭接耳,低低議論,一個人目不斜視,無動於衷地進了南城,直上南大街。
這時候,他來北京,也有可能是來投親的,可是他沒往別處走,卻到了一叫傢名喚“悅來”的客棧前面。
在年初一,傢傢戶戶都關着門,出外經商的也好,遊學的也好,人傢都回傢過年了,哪還有住店的客人?
是故,當然地,客棧也不例外地關門歇了業。
書生到了悅來客棧前,看見大門上紅紙墨字,寫着:“拱手恭迎五路客,開門納進四方財”的春聯,聽聞門內的陣陣呼五喝六及骰子與碗相撞的叮叮聲響,眉鋒微皺,有着片割的猶豫,但是,他終於還是擡起了手,敲了門。
剝啄之聲—起,門內頓時寂然,隨聽有人問道:“誰?”
書生,他淡淡地應了一聲:“我!”
客棧那兩扇門,“呀”地一聲開了,但不是全開,而是半開,一名中年漢子由裏面伸出了頭,一陣刺骨寒風捲進,凍得他一哆嗦,一眼望見書生,他愕然問道:“您這位讀書相公是……”
書生截口說道:“外面天冷,可否讓我進去再說。”
中年漢子略一猶豫,開大了門,書生邁步走了進去,中年漢子順手忙又關上了門。
門裏,放着一隻大火爐,炭火熊熊,好暖和,櫃臺上,裏外站着幾個人,本是在那兒擲骰子,賭興正濃,一見書生進來,全部停了手,望了過來。
書生衹望了那幾個—眼,不由自主地嚮着那衹火爐伸出了雙手,烤了烤,取取暖。
適時,那開門的中年漢子跟了過來,轉到書生身前,擡眼相望,道:“您這位讀書相公是……”
也許有了暖意,書生笑了,那口牙好白,道:“掌櫃的,過年好,恭喜發財了。”
大年初一,誰都願聽吉利話,那名中年漢子連忙拱起了手,臉上綻開了笑容,道:“相公過年好,恭喜,恭喜,您相公是……”
他還是不忘問來意,本來是,大年初一各行各業都不做生意,關起門來過年,突然進來這麽一個落拓潦倒的窮睏書生,那自然是要問個清楚。
書生沒在意,笑了笑道:“掌櫃的,我既然走進客棧,你說我是幹什麽的?”
中年漢子一怔,訝然說道:“相公,今兒個是大年初一……”
書生笑道:“掌櫃的不必解釋,難道說我這個讀書人,連大年初一都不知道,大年初一難道就不必住店?”
他相公說的好話,虧他還是個讀書人,也虧他還知道,這時候人人都回了自己的傢,哪裏還有住店的?
那年頭做生意的都厚道,講究一個和氣,和氣才能生財,中年漢子自不便這麽說,搓搓手,忙賠上笑臉:“那倒不是,不過,這是由祖先傳留下來的規矩,不到初六不做買賣不開門,再說,夥計們都回傢過年去了,也沒人侍候客人……”
書生他沒理上一句,針對下一局,他截了口道:“那沒關係,我衹要一間房,有地方住就行了,打水、倒茶、吃喝,一切我自己來,如何?”
他倒是挺能將就的。中年漢子哭笑不得,一時愣在那兒,搓手幹笑,不知道該怎麽說好。
書生望着他一笑又道:“掌櫃的,你放心,飯錢、店錢我加倍,保證一個不少你的。”
中年漢子窘笑道:“您相公是明白人,那倒不是……”
書生沒容他往下說,立時已截了口道:“掌櫃的,做這行買賣,朝送南北,暮迎東西,你掌櫃的也該是個明白人,你瞧我這身寒愴打扮,還能看不出點什麽嗎?我,年年難過年年過,處處無傢處處傢,孑然一身,瓢萍四海,流浪江湖。不過,你掌櫃的放心,我說過,飯錢、店錢,我一文不會少你的,而且加倍,我雖然落拓、潦倒,這幾個錢我還拿得出……”
中年漢子又着了急,一張口,剛要說話。
“掌櫃的,你聽我把話說完!”
書生已接着又道:“我知道,大年下住店,沒這個道理,也引人詫異,可是北京城中我一無親,二無故,更沒有朋友,我衹好住店,大年下講求吉利,大年初一來了客人,進了門的財路,你掌櫃的不該往外推,再說,我素聞北京人忠厚、熱誠、好客,對我這個無傢可歸,無年可過的異鄉落拓讀書人,你掌櫃的也不該不行個方便,掌櫃的,你說是不是?”
不愧是讀書人,書生好一口犀利詞鋒,他先以過年人人都求的吉利扣人,然後又以兩字“可憐”軟人心腸,求人方便。
中年漢子沒話說了,好半天才紅着臉迸出一句:“相公,我不是掌櫃的,做不了主!”
書生呆了一呆,失笑說道:“原來我弄錯了,那麽哪位是掌櫃的?”
中年漢子嚮着櫃臺裏溜過一瞥道:“當傢的是我爹……”
適時,櫃臺裏站起個身穿長袍,頭戴瓜皮小帽兒的矮胖老者,他衝着書生一拱手,道:“相公,您恭喜,小老兒便是……”
嚮着中年漢子—擺手,道:“大順,這位相公說得對,大年初一客人上門,咱們該討個吉利,出門在外不容易,誰都有個睏難的時候,咱們也該給人個方便,去,收拾一間雅房去。”
中年漢子應了一聲,轉往後面去了。
矮胖老者卻轉望書生又拱起了手,道:“相公,大年初一發利市,大吉大利,說起來,小老兒該謝謝相公,這幾天飯錢店錢,小老兒奉送了,等過了初五咱們再算,相公現在大年下住了我的店,那就是小老兒的客人,傢裏有什麽您相公吃什麽,可沒什麽好的款待了。您相公請先坐坐,喝杯熱茶,嗑點瓜子吃點糖,房間馬上就收拾好了!”說着,並走出了櫃臺,迎嚮書生。
北京人不愧忠厚、熱誠,不說別的,單憑這兩番話就夠感人,別的地方衹怕很難碰到。
書生他本有些感激,聽了這後面這番話,再想想自己那將近無賴地憑口舌扣人,不禁又有點慚愧。
一見矮胖老者行出櫃臺,他忙也迎了上去,難掩激動,且流露着羞慚地拱起了手,道:“老掌櫃,多謝了,好心有好報,你掌櫃的今年一定發財!”
矮胖老者笑眯了老眼,道:“相公,小老兒再謝謝您這句口采,小老兒今後若是發了財,那全是您相公今日所賜!”
說着舉起手,往櫃臺旁一張桌子上讓客。
書生笑得很不安,道:“掌櫃的,我自知唐突、冒昧,蒙你掌櫃的給予方便,我已不勝感激,怎好再……”
矮胖老者不容他說下去,一個勁兒地請書生坐。
書生婉拒不得,衹好坐下,坐定,一杯熱騰騰的香茗下肚,書生的臉色恢復了點紅潤。
白裏透紅,憔悴之色盡掃,這一下更顯得俊美絶倫倜儻不群,尤其難得的,他還隱隱透着一種常人所沒有的懾人氣質。
一時衹看得矮胖老者直了眼,他瞪着老眼,直愣愣地瞧了半天,纔突然迸出幾句話,道:“相公,恕小老兒直言,就像您相公適纔所說,小老兒做的這行買賣,朝迎南北,暮送東西,見識過的人不計其數,依小老兒看來,相公您不像是個貧賤出身,府上哪兒,怎麽落到今天這般境地?”
書生臉上的神色,忽然顯得黯然,嘆了口氣,勉強笑了笑,道:“掌櫃的一片熱誠,我不敢相瞞,我出身書香門第,也是大戶人傢,衹因有一年,唉!大年下的,這種事兒不提也罷,掌櫃的,我在你這店裏,說不定要住上一年半載,日子長着呢,以後我總會奉告的……”
矮胖老者察言觀色,心中似已瞭然,他頓顯不安地忙道:“是小老兒口快心直,不該動問。”
書生淡淡地笑了笑,道:“掌櫃的說哪裏話來,掌櫃的要這麽說,我就越發地不安了,至於掌櫃的問我是哪裏人氏……”
頓了頓,接道:“我祖籍北京,寄居江南,小的時候,我也一直住在北京親戚傢,到了十歲那年纔離開的。”
矮胖老者接口說道:“怪不得小老兒第一眼就覺得相公面善,好像當年在哪兒見過,可就是人老腦筋差,一時想不起……”
書生略一猶豫,淡笑道:“掌櫃的好記性,我並沒有來過這一帶,倒是當年傢父曾在掌櫃的這兒住過店。”
矮胖老者“哦”地一聲,說道:“原來相公的老太爺光臨過,那就難怪了,衹是……”
書生淡淡地說道:“不知掌櫃的還記得不?十八年前,有個讀書的文士,一匹瘦馬,一隻書篋,一根玉簫……”
矮胖老者“砰”地一聲拍了桌子,霍地站起,瞪大了老眼,滿臉激動地道:“小老兒想起來,小老兒想起來了,是有那麽一位讀書相公,跟相公相貌一模一樣,那根玉簫,那根玉簫,對,對,一點沒錯,一點不差,小老兒還記得,那天老太爺一大早便被神力侯府的差爺們請了去……”
書生點頭說道:“掌櫃的好記性,令人佩服,正是這麽回事。”
矮胖老者大笑說道:“十八年前老太爺光臨,十八年後您相公又登小老兒的門,巧,巧,巧,這真是有緣,這真是有緣,要不是您相公提起那根玉簫,要不是當年那回事兒給予小老兒印象太深,險些嚇破小老兒的膽,來往這麽多客人,小老兒說什麽也不會記得這麽牢。”
書生含笑不語,矮胖老者一個人卻仍不住地搖頭叫巧,須臾,他忽地擡眼投註,斂去了笑容道:“相公,當年老太爺是被神力侯府的差爺們請去的,莫非老太爺當年跟神力侯府有什麽……”
書生笑了,但顯見得有點勉強,還有些悲憤意味,道:“布衣草民,何幸得攀親貴?那是因為威侯夫人突垂青睞,有意要買傢父那根玉簫!”
矮胖老者點頭說道:“原來如此,那就沒關係了,恐怕相公還不知道,十年前神力侯府已遭巨變,神力傅威侯滿門慘被抄斬,大大小小數十口無一幸免,衹有幾個貼身護衛逃走……”
書生唇邊飛快地閃過一絲抽搐,點頭說道:“我知道,我就是那年離開北京的。”
矮胖老者沒留意書生那異樣神情,一頓說道:“普天之下,誰不知道傅威侯赤膽忠心,柱石重臣,蓋世虎將?當年聲勢顯赫,便是皇上也懼他幾分,依為殷肱,不料後來卻落個滿門抄斬,這真是震驚天下的大事,說給誰聽誰也不會相信,有道是:‘伴君如伴虎’,半點不差。”
書生目中微現晶瑩之光,淡淡說道:“宦海風雲,變幻莫測,古今由來如此,赤膽忠心每每難有好結果,弄權姦佞卻反既久且長,天道如此,夫復何言!”
聽口氣,他也甚為那位神力威侯不平。
矮胖老者擡頭說道:“相公您錯了,那不過是遲早而已,爭弄權勢,陷害忠良的姦臣,到頭來也沒有一個有好下場的。”
書生淡笑不語,未表示意見。
矮胖老者卻接着又道:“小老兒真不明白,憑神力博侯爺那身馬上馬下,萬人難敵的好武藝,別說大內禁衛軍,就是傾天下兵馬也奈何他不得,他為什麽甘心……”
書生截口說道:“君要臣死,不得不死,父要子亡,不得不亡,這正是神力傅侯爺赤膽忠心所在,也正是他令人敬佩的地方。”
矮胖老者搖頭噓唏,一時無語,但旋即他又擡頭說道:“聽說神力傅侯爺遇難之後,皇上就懊悔了呢。”
書生眉梢兒微挑,話聲微有冷意,道:“人頭都落了地,懊悔又有什麽用?”
矮胖老者點了點頭,再度默然。
沉默了片刻之後,書生忽地問道:“掌櫃的可知道,神力傅侯爺坐的是什麽罪名,滿門遇難後,又葬在何處麽?”
矮胖老者搖頭說道:“那是朝廷的事,咱們百姓怎會知道?”
書生呆了一呆,失笑說道:“說得是,我好糊塗,掌櫃的,別談這些了,事情已成過去,是非麯直,是對是錯自在人心,蒼天有眼,冥冥有知,這段沉冤總有一天得雪的,大年初一老談這些,未免……”
笑了笑,住口不說。
“相公說得是!”矮胖老者赧然笑道:“小老兒還沒請教相公的貴姓大名!”
書生道:“豈敢,我姓朱,草字漢民。”
矮胖老者道:“原來是朱相公,小老兒失敬!”
又談了幾句,後院中步履響動,跟着走進適纔那名中年漢子,他走到桌前恭謹說道:“爹,房間收拾好了,您要不要去瞧瞧?”
矮胖老者笑着站起,道:“相公,走,讓小老兒陪您瞧瞧去。”
書生忙也站起,謙遜了一句,跟隨矮胖老者行嚮後院。
後院共有三排客房,左右各四,對面是兩間。
矮胖老者領着書生,直嚮那對面兩間中,居右的一間行去,這一間,已經被收拾得窗明幾淨,點塵不染。
對書生來說,他是太滿意了,本來是,這時候住店,人傢又是那麽一片熱誠,給他方便已是不錯,何況人傢聲言這幾天店錢、飯錢全部奉送,他怎麽也不好苛求。
因此—進了房門,書生未等人傢問,便立即點頭,滿口感謝。
矮胖老者笑道:“衹要您相公滿意就行,大過年的,人手少,侍候不周的地方,相公多多包涵,其實,相公恐怕還不知道,當年老太爺投宿小號時,住的就是這一間!”
剎那間,這間房間又給予書生一種親切感,他目光環顧,口中再致谢意,並順手自懷中摸出一物,遞嚮老掌櫃的,他說,那權充吃飯的飯錢,住店的店錢。
那東西一入目,矮胖老者立刻直了眼,那不是雪花花的白銀子,而是一顆拇指般大小的明珠。
固然,一半由於老掌櫃的活了這麽大把年紀,也沒見過這種貴重之物,主要的是,這東西竟出自一個看來落拓、潦倒、窮睏的讀書人之手。
這,足夠一個八口之傢過半輩子的,可是老掌櫃的他搖搖頭,且一臉正經地拒不肯受。
他說得好,這幾天本是奉送。
書生卻也執意不肯收回,笑着說:“掌櫃的,你不是說初六開始算麽,我也說過,有可能,我要在寶號住上一年半載的,我既然拿出來了,你說我怎好再把它收回?這樣吧,先存在櫃上將來一並算,咱們多退少補,行不?”
老掌櫃的又說,這東西太貴重,他負不起這個責任,倘若一旦丟了,他賣房賣地,甚至於賣老婆孩子也賠不起。
書生失笑說道:“掌櫃的這是什麽話,我雖然落拓,但區區一顆明珠,我還不放在眼內,便是丟了我也不會讓你掌櫃的賠!”
老掌櫃的他仍然不肯。
最後書生衹有正色說道:“掌櫃的,吃飯有飯錢,住店有店錢,我不是吃白食,住霸王店的無賴,掌櫃的你要再不收,我立刻就走。”
說好說歹的,半逼半塞,這纔好不容易地把那顆明珠交到了老掌櫃的手中去,今年,他真發了大財了。
老掌櫃的是明白人,他不敢認為這是好心好報,衹認為書生是有意助他興旺,心中感激莫名,老眼也見了淚光,以顫抖的手把那顆明珠小心翼翼地納入懷中,口中卻顫聲說道:“相公,大恩不敢言謝,小老兒我領受了,現在這小號是相公您的了,相公願住多久就住多久。”
又待了一會兒,老掌櫃的躬身告退,顫巍巍的帶着滿臉淚漬出門而去。
目送那矮胖身影離去,書生臉上的笑容隨之消失,代之而起的,是微鎖雙眉,令人難以意會的一段愁。
望着那院中積雪,他出了—會兒神,然後隨手掩上了門,走到桌前坐下,又呆呆地默坐片刻,突然出聲輕嘆,自袖底拿出一物,那是柄通體雪白,毫無瑕疵的玉簫。
他把玉簫放在枕頭底下,接着又探懷摸出一物,那是一張摺叠很小的素箋,一封信。
那張本應雪白的素箋,如今已色帶微黃,想必這封信已經經過了不少時候,是很久以前的。
但那素箋上行行字跡的墨澤,卻是絲毫末退,顯然,那是上好的墨汁寫的,不然不可能經過長時間而色澤不減。
素箋上,密密地寫滿了字跡,由於字跡細小,看不清楚寫的是什麽,但那娟秀字體,一望可知是出自蘭閨中人之手。
而且,那素箋的上端,還橫印着三個較大的朱砂紅字,赫然是:“親王府”三字。
親王,為當朝宗室封爵之最高等,稱“和碩親王”,屈指算算,當朝沒有幾個,這信箋上橫着“親王府”三字,卻並未標明是什麽親王府,哪個親王府,因之,很難肯定這封信是出自紫禁城中的哪一傢皇族。
也不知道信裏面寫了沒有,要是寫明了,那自不必說,要是未寫明,那就要看收信的人自己知不知道了。
書生低頭看着信箋,越看眉鋒皺得越深,越看臉上的神色也越令人難以意會,越復雜。
突然他似有所覺,迅速地折好信箋,又把它揣入懷中,剛放好,一陣步履聲來至門外,緊接着門外有人說道:“相公,您請開門,我送火盆來了。”
書生連忙站了起來,道:“衹管請進,門沒拴。”
衹聽門外應了一聲是,門開處,那名喚大順的中年漢子,端着個炭火熊熊的火盆,身後還跟着個年輕孩子提了一簍炭,先後進了門。
書生道:“大順哥,這是……”
那名喚大順的中年漢子放好火盆,搓搓手,笑道:“是我爹怕相公耐不住寒,大年下沒人住店,也沒燒炕,所以命我給相公送了個火盆來,這兒有炭,用完了,相公衹管招乎,我隨時再送來。”說着,雙雙告退出門。
書生送至門邊,感激地道:“老掌櫃真是太周到了,麻煩替我謝了。”
中年漢子連稱應該,並道不敢,躬了躬腰,他剛要轉身,書生忽又說道:“大順哥,我請問—聲,往天橋怎麽走?”
那名喚大順的中年漢子一怔,道:“怎麽,相公要到天橋走走?”
書生道:“閑着也是閑着,大年初一,天橋必然比平日裏更熱鬧,我想去逛逛,看看熱鬧,衹不知怎麽走法?”
那名喚大順的中年漢子忙道:“相公說得是,打從今兒個起,天橋那邊一直要熱鬧到燈節,到正月十五元宵鬧過花燈後纔恢復平常,您相公既有意要去逛逛,瞧瞧熱鬧,我稟知我爹一聲陪您去。”
書生道:“不敢勞動大順哥,我另外還有事兒,你衹要告訴我怎麽走就行了。”
他這麽一說,那名喚大順的中年漢子倒不好再說同去了,略一遲疑,道:“天橋不遠,就在這附近的,您相公衹須順着南大街一直往西走就可看到!”
書生笑道:“原來就在這附近,我小時候雖然住在北京,可一直……沒出過門,所以,北京城這些個熱鬧的地方,我是一處也沒去過,好,大順哥,謝謝你了。”
那名喚大順的中年漢子,謙遜了兩句,躬身而去。
書生也轉身回到房中,自枕頭下取出那根玉簫,然後掩上房門,緩步嚮前面大門行來。
在櫃臺外面,又碰見了老掌櫃的,又跟老掌櫃的談了幾句,這纔走出店門。書生出了悅來客棧,剛踏上南大街,由對面一處屋檐下站起個凍得直發抖的要飯化子,要飯化子一手拖着打狗棒一手端着破碗,抖着兩條腿,沿着屋檐下也往西行去。
書生瀟灑邁步,背着手,一直往西走,可是他過了正陽門前那條大街後,他不再往西走,忽然轉嚮北,折入一條鬍同內。
看來他並不是要去天橋,天橋在西南方,他怎麽不住西南反折嚮了北,而且是拐進了一條鬍同裏去呢?
所謂要到天橋逛逛之語,那想必是托詞。
那沒什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書生行跡本就神秘,他有秘密,該不算稀奇。
可是,怪的是,他這兒一拐入鬍同口,那名一手拖着打狗棒,一手拿着破碗的要飯化子,也低頭折進了鬍同。
敢情這還真巧!
書生,他似乎沒有留意,本來是,路是人走的,你可以走,人傢自也可以走的,沒什麽值得大驚小怪的。
書生一進鬍同,步履突然加疾,走沒多遠,一轉彎便又拐入西面一條支鬍同內。
這下要飯化子可急了,他不冷了,兩條腿也不抖了,步履一緊,飛快跟了上去,一頭也鑽進了靠西那條支鬍同。
但,當他轉入這條支鬍同後,他立即怔住了。
這條鬍同筆直,直通西城,毫無拐彎之處。
而且,要飯化子平日沿街乞討,北京城裏,他那是熟得不能再熟,明知道這地方已沒有別的分支鬍同,更沒有可資藏身所在。
可是,就在這一前一後,不過轉眼工夫內,前面鬍同內寂靜、空蕩,哪裏還有書生的人影兒?
定過神來,要飯化子喃喃—句:“今天栽了。”剛要繼續往前邁步。
驀地裏,背後伸來一隻手,輕輕地拍上他的肩頭:“閣下敢是要找我了?我在這兒!”
要飯化子差點兒沒嚇丟了魂兒,身形機伶一顫,腳下一用勁,脫弩之矢般嚮前猛竄而出,一下掠出去丈餘。
丈餘外他霍然轉身,天!那書生滿面含笑地就站在眼前,他臉色一變,尚未說話。
書生已然笑道:“人言北京城臥虎藏竜,奇才輩出,今日一見,果然不虛,閣下好俊的身法,好靈的反應。”
要飯化子臉一紅,立即裝糊塗,他瞪着眼道:“您相公這是……”
書生笑道:“怎麽閣下反客為主,倒問起我來了,我正要請教,打從我一出客棧,閣下便跟定了我來,究竟為了什麽?”
原來他並不糊塗,早知道了!
要飯化子那張髒臉,又復一紅,道:“您相公這是說笑話,路是人走的,要飯化子兩條腿,一張嘴巴,沿街乞討,吃遍十方,哪兒不能走?怎麽說是……”
書生沒答理,截口說道:“若說是求我施捨嘛,要飯化子人人眼睛雪亮,閣下該看得出,我不比你閣下強到哪兒去,衹差沒逢人便伸手,若說是閣下見我文弱可欺,還打算在我身上打什麽算盤嘛,我這一身,也榨不出點油水來,天下丐幫裏,也似乎不該有這種攔路洗劫的人,若說是我行跡可疑嘛,我大不了是個落泊潦倒,無傢可歸的讀書文人,那似乎也稱不上行蹤可疑,若說有什麽恩怨嘛,我跟貴幫井水不犯河水,平素也沒得罪過貴幫任何人,所以,我實在想不通閣下跟定我,是什麽意思,閣下可否明告?”
要飯化子頗稱犀利的一付口舌,在書生面前,簡直成了小巫見大巫,根本不是對手,既然裝了,他打算索性裝到底,道:“相公誤會了,我適纔說過,那……”
“那今天栽了之語何解?”
書生突然一笑道:“閣下,天下丐幫裏不該有畏畏縮縮的人,似閣下這種敢做而不敢當的作風,衹怕會有損火眼狻猊郝獅子的英名!”
要飯化子臉色—變,目中盡射詫異,道:“相公認得本幫北京分舵郝舵主?”
書生淡淡笑道:“久仰,卻一嚮無緣拜識。”
要飯化子略一猶豫,毅然說道:“相公說得是,敢做不敢當,畏畏縮縮,那不但有損舵主的英名,且有損本幫的威譽,再不承認,那顯得小氣。”
書生道:“那麽,閣下跟蹤我,究竟是為了什麽,現在可以說了吧?”
要飯化子未答,目光緊緊凝註,反問道:“真人面前不說假話,光棍眼裏也揉不進一粒砂子,你相公可是近年來崛起江湖,武林人稱碧血丹心雪衣玉竜朱……”
書生目中異采一閃,揚眉笑道:“閣下,好眼力,我也不敢示人小氣,雪衣玉竜,那是武林朋友們的擡愛,碧血丹心,那是我自己加的,我叫朱漢民。”
要飯化子說道:“那就沒有錯了,閣下一嚮行道江南武林,為何在這個時候突然遠來北方,且上北京?”
“怎麽?”朱漢民笑道:“難不行行道於南七省的人,就衹許在南七省活動,不許到北六省來,更不許來北京?”
要飯化子淡淡地笑了笑,道:“那倒不是,彼此皆武林同道,北京分舵又忝為地主,倘若你閣下有什麽睏難之處需要幫忙……”
朱漢民忙拱手笑道:“那我倒要謝謝閣下了,無事不敢北來,也犯不着千裏迢迢,長途跋涉,我確有點睏難,衹怕貴分舵幫不上忙!”
要飯化子雙眉微挑,道:“閣下衹管說,北京分舵固然自知能力有限,卻願竭盡綿薄!”
朱漢民道:“貴分舵大義令人感佩,我再謝了,我想進紫禁城找位當朝親貴攀攀交情,貴分舵肯幫忙麽?”
要飯化子臉色一變,道:“敝分舵一片誠懇,閣下奈何出言相戲?”
朱漢民道:“我字字由衷,句句發自肺腑,十足地實在真話。”
要飯化子臉色再變,冷冷說道:“抱歉得很,這種事敝分舵愛莫能助,幫不上忙。”
朱漢民呆了一呆,道:“怎麽,閣下適纔不是說……”
要飯化子冷冷截口說道:“適纔是適纔,如今是如今,彼此雖同屬武林中人,但道不同不相為謀,閣下倘若有意高攀滿清親貴以作進身之階,憑閣下這人品,所學,還不算難事,正陽門就在左近,閣下自己闖去,何必求助於他人?”話落,轉身就走。
朱漢民大急,忙叫道:“閣下,閣下,請慢行一步,我……”
要飯化子霍然轉頭相嚮,臉上是一片鄙夷不屑神色,道:“你怎麽?你令人心寒,令人齒冷!”冷哼一聲,“呸”地一聲,嚮路旁吐了一口唾沫,掉頭不顧而去。
望着那要飯化子漸去漸遠的身影,朱漢民那張冠玉般俊面上,突然浮現出了一絲神秘笑意,轉身行出鬍同。
天下有些事兒很怪,往往不來便罷,一來便是接二連三,接踵而至,令人有應接不暇之感。
朱漢民轉出鬍同,剛踏上正陽門前那條大街。
驀地裏,急促蹄聲響起,三騎快馬由永定門方向疾馳而來。馬是罕見的蒙古種高頭駿馬,鞍上的人兒卻是三名絶色少女,一前二後,前面那匹毛色雪白的高頭健馬上的那位,豔若桃李,姿壓塵寰,一張吹彈欲破的嬌靨,耐不住那砭骨寒風,凍得有點發白,但白裏仍透着嬌紅。
她那無限美好的嬌軀上,裹着—襲雪白狐裘,粉首上高高地輓着—簇雲髻,欺雪賽霜的玉手裏,還拿着一根馬鞭,美目圓睜,柳眉高挑,那模樣兒透着幾分刁蠻,也透着幾分高傲,更帶着幾分不知天高地厚,養尊處憂慣了的任性。
後面兩名,似是婢女模樣,姿色雖然也是人間少見,但比之前面那位人兒,那衹有黯然失色,不知又遜了多少。
她兩個各人一身黑裘,馬也是通體漆黑,不帶一根雜毛,鞍旁挂着兩衹雕弓,箭囊裏還裝着幾枝雕翎,馬後,更懸挂着幾衹山獐野兔雉雞之類的飛禽走獸。
顯然,這是不知去哪兒狩獵方歸。
大年初一去打獵,這姑娘過年跟別人不同。
可也不知道這姑娘是北京城哪個大戶人傢的閨閣。
但由那身打扮顯見得這位姑娘不同於一般平日難見出綉房,長守深閨弄女紅的柔弱女兒傢。
由那名貴的裝束,坐騎講究的配備,及那流露自眉宇間的氣質、神色,也可知她不是等閑人傢的樓頭千金。
大年初一的,大街上全是人,大街上放馬疾馳,她也不怕撞死人,大年下給人找黴氣!
由永定門起,路人忙不迭地紛紛往路旁閃躲,朱漢民看得眉鋒剛皺,鐵蹄已濺起一地雪泥,擦着他身邊飛馳而過。
朱漢民那襲雪白儒衫下襬,本就泥星點點,如今更多添了好幾片,狼狽不堪,令人有着慘不忍睹之感。
朱漢民陡有三分氣,臉色一變,目閃寒光,冷哼一聲,他微微地擡起了右掌,但,倏地,他又強忍怒火地放下了右掌,又哼了一聲,轉身欲去。
衹可惜,他有息事心,人傢卻無寧人意,突然一陣馬嘶,三匹健馬昂首踢蹄而起,一個飛旋,三騎六蹄同時落地,跟釘在地上一般,一動不動,好精湛的騎術!
緊接着,背後響起聲銀鈐般清脆嬌喝:“喂,你站住!”
朱漢民充耳不聞,邁步就走。
背後那銀鈴般清脆嬌喝又起:“喂,我叫你站住。”
她喊她的,朱漢民卻如同沒事人兒一般走他的。
“好大膽的狂生!”一聲怒叱,蹄聲再動,疾馳而至,越過朱漢民一控繮,健馬長嘶聲中揚起了前蹄,直嚮朱漢民當頭罩下。
這下若被罩上,別說是個血肉之軀的人,就是塊生鐵也受不了,朱漢民他倏然停步,不閃不躲,昂然卓立。
路旁的行人緊張投註,俱都為他捏了一把冷汗。
還好,朱漢民福命兩大,不,該說是馬上人兒的福命兩大,她沒有真的傷人,健騎半旋,砰然的一聲,鐵蹄落了地,雪泥橫飛,潑出老遠,衹差半尺沒濺上朱漢民。
路旁,響起了數聲難以抑製的驚呼,朱漢民他卻顔色不變地傲立如故,冷然投註,一語不發。
眼前,健騎上,是那後行兩個婢女模樣的少女之一,她“咦”地一聲,說道:“不錯嘛,是挺大膽的!”
適時,那白裘人兒領着另—名婢女模樣的少女,也雙騎分前後地馳了過來,當她一眼看清朱漢民之時,她那張吹彈欲破的嬌靨上,神色微微一怔,緊接着美目中掠過一絲異樣的神采,但,旋即,一片冰冷,又罩上了寒霜,那模樣兒,比那刺骨的寒風,厚積的白雪還冷!
既有點像神聖不可侵犯,又有點像高傲不可親近,令人目光絲毫不敢放肆,絲毫不敢隨便。
適時,居左那名黑裘人兒開了口:“喂,你聾了麽?”
朱漢民冷冷地看了她一眼,道:“耳朵很好,不聾!”
居左黑襲人兒柳眉微挑,道:“那麽,我傢……姑娘叫你,你為什麽不停步?”
朱漢民冷冷說道:“問得好,北京城裏的人,該通禮數,連個稱呼都設有,我知道她叫誰?即使她是叫我,我憑什麽又非停步不可,大街上馳馬,罔顧人命,污人衣衫,我還沒有找你們呢!”
本來是興師問罪,卻不料挨了—頓搶白,居左的黑裘人兒臉色一變,叱道:“她呀她的,好沒規矩的人。”
朱漢民道:“規矩也得看對誰,禮尚往來,不是她難道還是我不成!”
居左黑襲人兒啞了口,居右黑衣人兒卻代她羞惱地怒叱說道:“好大膽的狂生,不給你點顔色看,你還不知北京城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馬鞭一揚,“刷”地一聲,當頭抽下。
白裘人兒適時一聲輕喝:“翠兒,住手!”
居右的黑襲人兒聞聲沉腕,鞭梢由朱漢民眼前掠過,衹差寸餘便被抽上,朱漢民卻是連眼都未眨一下。
白裘人兒美目中異采再閃,冷冷說道:“你的膽識,我領教過了,很不錯,也不同於一般讀書人,甚至於不亞於我所認識的幾個人,不過……”
雙眉一揚,接道:“北京城不是你炫露膽識的地方!”
朱漢民冷冷說道:“我無意炫露,不過,我不以為北京城有什麽特殊!”
白襲人兒道:“你要知道,這兒是京畿重地!”
朱漢民道:“我明白,可是住在京畿重地裏的人,也要講理!”
居左那名黑裘人兒突然喝道:“你說誰不講理?”
朱漢民看也沒看她一下,冷冷說道:“大年初一,大街上馳馬,罔顧人命,污人衣衫,我都有息事寧人之心,不願追究,你們反倒不顧理麯,仗勢欺人,動輒揚鞭,誰不講理誰知道!”
居左黑裘人兒又驚又氣,又待揚鞭,卻又被白裘人兒拿眼色止住,她深深地看了朱漢民一眼,道:“你,姓什麽,叫什麽,什麽地方人?”
朱漢民淡淡說道:“彼此緣僅一面,而且這一面也不大愉快,似乎沒有通報姓名的必要!”
白裘人兒眉梢兒一挑,但又忍住,道:“該如此,我不願相強,你可知道我是誰?”
朱漢民搖頭說道:“不知道,我也懶得去想。”
居左黑襲人兒突然說道:“你是想死,我傢姑娘是……”
白襲人兒橫了她一眼,立刻截口說道:“不知者不罪,現在我叫你明白,別說我沒有撞着人,就算我撞着了人,衙門裏我一身承當,又幹你什麽事?”
朱漢民道:“那麽閣下縱馬飛馳,濺起雪泥,污人衣衫,這又怎麽說?”
白襲人兒道:“你這身衣衫值多少錢,說吧,我賠你!”
朱漢民道:“那倒用不着,衹要閣下知道這次理麯,小心下次就行了!”
白襲人兒眉梢兒又挑,尚未說話,居左黑襲人兒突又插口叱道:“給你三分顔色,你就不得瞭瞭,你要弄清楚,這是京畿,這是大清朝朝廷所在。我傢姑娘別說放馬疾馳,就是在大街上行獵,也沒人敢哼一聲,你不過一個草名……”
一句話聽火了朱漢民,他目中暴射凜人威棱,居左黑裘人兒一凜住口,他卻又微斂威態,淡淡地說道:“這麽說來,你傢姑娘是當朝親貴了,那麽我要告訴你,別仗親貴之勢壓人,‘皇族親貴’這四個字,我還沒有把它放在心上,天下之地,天下人管得。什麽是京畿,什麽又是大清朝朝廷所在?若真要論起來,這莽莽神州該是漢傢基業,貴朝強行竊據,最多暫時算個客人身份。”
這書生好大膽,這番話說得兩名黑裘侍婢愣在了那兒,作聲不得,白襲人兒則芳心連震,花容劇變,美目圓睜,盡射驚恐,好半天才貝齒緊咬地迸出幾句,道:“不知者不罪,我對你一忍再忍,我也從沒有過今天這般好脾氣,但你不該……你,你到底是什麽人?快說,竟然這般大膽,你難道不怕……”
“怕?”朱漢民揚眉笑道:“我這個人從來就不知怕為何物,別說當着閣下你,就是當着弘厲,我想怎麽說也要怎麽說……”
頓了頓,笑接道:“如果你一定要問我是誰,我可以這麽告訴你,我,漢族世胄,先朝遺民,武林一介落魄書生,如此而已!”
“夠了!”白襲人兒氣得嬌軀顫抖,喝道:“你,你好大的膽子,竟敢上觸皇上……”
本來是,朱漢民這番話,的確對這位出身滿室親貴的白裘人兒是一大刺激,她既驚且怒,簡直就不明白眼前這書生何來偌大天膽!
她美目圓睜噴火,秀眉倒挑含煞,頓時發了那任性慣了的皇族千金脾氣,話落,立又揮手沉喝:“翠兒、玉兒,把這大膽狂民拿下,即交九門提督。”
黑裘二婢早就躍躍欲動,蓄勢待命,未等白襲人兒說完,便自同揚冷叱,馬鞭齊揮,電擊而下。
朱漢民忍無可忍,雙眉陡挑,冷笑說道:“這就是你們滿清朝廷的一貫作風,你們大概是仗着皇族之勢及一點自以為不俗的武學欺人,我要再吞聲忍氣,你們會以為大漢子孫,先朝遺民永遠可欺了,撒手!”
單掌電出,一閃即回,再看時,原拿在兩名黑裘侍婢手中的尺長馬鞭,已然到了他的手中。
他振腕微震,兩根尺長馬鞭立刻寸斷,一鬆手,兩支鞭柄也跟着落了地,沒入—地雪泥中。
然後,他擡眼冷笑,道:“閣下,我不願為己太甚,但我也不原慣了你的下次,毀去馬鞭,不過略示警戒,那是告訴你們,大漢子孫,先朝遺民不是好欺負的,我在北京城會住上個一年半載,倘若不服氣,儘管帶領你們那些所謂帝都鐵騎找我,我隨時候駕!”
話落,看都不再看三女一眼,徑自轉身行去。
那兩名黑襲人兒驚破了膽,也氣炸了肺,別說是布衣草民,便是當朝大員也沒幾個敢惹她倆的。
她兩個何時受過這個?一見書生離去,猶以為人傢是畏罪圖逃,怒叱一聲,便要縱騎追趕。
一眼望見白襲人兒呆坐鞍上,嬌軀劇顫,嬌靨煞白,兩衹美目紅紅的,泫然欲泣,呆呆地癡望着書生背影,不發一言,生似不知書生已經離去一般,不由同時大驚失色,真正說起來,跑了書生事小,氣壞了這位姑娘事大,兩個人連忙拔馬靠近,欲待慰問。
白襲人兒卻突然顫聲喝道:“別理我,你兩個都給我回去,我找姑姑給我出氣去。”
話落,玉手抖繮,蠻靴猛蹬,健馬一聲長嘶,撒開四蹄,順着永定門前大街嚮西馳去。
這一下,兩名黑襲侍婢又怔住了,不跟嘛,又怕姑娘她一人出事,擔不起這責任。
跟嘛,姑娘的脾氣,她兩個最清楚,姑娘她要是叫人嚮東,就絶不許人嚮西,不聽?哼!
二人互視一陣,最後衹有撥馬直嚮正陽門馳去。
一天大事,剎時間雲消霧散,再看大街上,空蕩,寂靜,早沒了行人,衹剩下朱漢民一個,儒衫飄拂,猶在街那頭徜徉。
驀地裏,他忽有所覺,駐步停身,轉望身右一條鬍同內,揚聲笑道:“看來,閣下當真是跟定了我來!”
話聲方落,人影一閃,鬍同口出現了個要飯化子,神色冷漠,滿臉不屑,正是適纔的那一位,他冷冷說道:“我為你扼腕,也為你可惜!”
朱漢民未在意,淡淡笑道:“閣下,這話怎麽說?”
要飯化子未答,反問道:“你知道她是誰?”
朱漢民搖頭說道:“我愚昧,閣下可否指教一二?”
要飯化子冷冷說道:“她便是當朝親貴,德貝勒德容的掌上明珠,平日嬌慣任性,便是朝廷大員也得讓她幾分!”
朱漢民神情一震,目閃異采,但立即恢復常態,笑道:“怪不得,原來是貝勒爺德容的女兒,怎麽樣?”
“不怎麽樣!”要飯化子冷冷說道:“衹怕閣下那高攀親貴,以作進身之階,以求榮華富貴,食美味,衣朱紫的心念成了泡影!”
顯然,他是沒聽見朱漢民適纔所說的那些話。
而朱漢民,卻又不知是何用心地,立即裝出一付大驚失色,懊喪欲絶的神情,愣立不語。
要飯化子看在眼內,目中突現怒火,冷笑說道:“懊悔了?怕了?是不?不晚,下次碰上多叩兩個頭也許還可以輓回,我化子雖然天生窮賤命,卻以有你這麽一個同族而感到羞恥,恨不得一頭碰死在東墻,讀聖賢書你所學何事?你那碧血丹心名號及這襲儒衫可以取消脫下了!為了攀附順利,最好連你那三字‘朱漢民’姓名也改一改!”
又是一口唾沫,投過不齒不屑的一瞥,轉身就走。
要飯化子走了,朱漢民望着他那背影啞然失笑,卻毫不在意地搖搖頭,徑自飄然而去。
瀟湘子 掃描 lionkingOCR轉載時請保留此信息
在北方,這時候也是天寒地凍,朔風呼嘯,陰雲密佈,瑞雪厚積的時候。
在這時候,衹要你睜開眼,映入眼簾的,衹有大紅、大緑、雪白三種顔色,令人心裏透着一種說不出來的舒服。
這就是年景,這年景,在北方一座古老的城池裏,表現得更明顯、更強烈、更流露無遺、更熱鬧、更歡騰。
有道是:“兵荒馬亂難安居,太平盛世好過年!”
今年這個年頭,在百姓的心中,並不一定是太平盛世,但至少普天之下,能安安樂樂,無憂無慮地過個好景年。
這座古老的城池,宏偉、肅穆、壯觀。
這座古老的城池,原為唐時藩鎮故地,遼聖祖實建析津縣,方三十六裏,開城門九。
金朝又沿遼宮築四城,周圍達七十五裏,開城門十一,禁宮周圍九裏十三步。
元世祖時,六十裏二百四十步,門十二,而宮城如舊。
至明永樂年間,將城垣縮小改築宏大之磚城。
到了有清一代,更加若幹補建,分內城外城,舊皇城及紫禁城四者,周圍六十八裏,為天下之第一大城。
內城九門,稱正陽、崇文、宣武、朝陽、東直、阜城、西直、安定、德勝九門。
外城七門,稱永定、左安、右安、廣渠、東便、廣寧、西便七門。
外城,那是百姓所居,沒什麽禁忌。
內城,大內禁苑所在,那就截然不同了,拿正陽門來說,門分二層,內一外三,形式雄渾,中門常閉,非帝王不得出入。
至於內宮的紫禁城之森嚴禁製,那就更不必說了。
紫禁城中,百雉雲連,萬瓦鱗次,九重禁地,千百樓臺,甚至於金殿輦絡,無不玉砌雕欄,美輪美奐。
這兒尋常的百姓,是—輩子不能擅入一步,也一輩子無福無緣一睹廬山真面目的。
北京城的年景,到處是雪白一片,粉妝玉琢的琉璃世界,到處是大紅大緑,鞭炮連天,熱鬧喧騰。
在這瑞雪厚積的北京城中,各行歇業,傢傢閉戶,大門口一片大紅,那是或墨或金的春聯。
在那灑滿了爆竹紙屑的雪地上,人們頂着朔風,踏着泥濘,三五成群,縮着脖子袖着手,滿面紅光帶着笑,不管認不認識,逢人便拱手,道聲恭喜。
這時候,沒人怪你唐突,沒人怪你冒昧,你拱拱手滿含笑地道聲恭喜,別人還你的,也是一樣,甚至比你更熱和。
本來是,過年嘛,—年也就那麽幾天!
拜年,那是大人們的事,也是男人們的事,婦女們雖然也拜年,可是那要等過了初五,這是規矩。
你要問,那初六以前她們怎麽辦,別替她們操心,不信你挨傢挨戶瞧瞧去,都圍着爐子在做紙牌,做各種消遣。
孩子們更不會閑着,看吧,無論大街、小巷、鬍同裏、雪地上,有些嘴裏塞得滿嘴吃的,有捂着耳朵,嘻嘻哈哈放炮的,也有打雪仗,堆雪人的。
更有那屋檐底下,三五個一堆,圈在地上擲骰子,玩牌賭博的,無論玩的、吃的、賭的,全是花的平日難有的壓歲錢。
儘管小手凍得鮮紅,儘管鼻子下面拖着兩條清鼻涕,他能呵呵手,搓搓手,或者是猛一吸,或者是拿袖子那麽一抹,仍然玩他的,那興趣是絲毫不減。
對於那天寒地凍,呼嘯的凜烈北風,根本沒當回事兒。
這就是跟天寒地凍凍不了那顆暖和的心,凜烈寒風吹不走滿臉的笑容的大人們是一樣的。
這就是過年,這就是北京城裏的年景。
可是,就在這百業停歇,萬民盡歡,難得有這麽一次,傢傢老小團聚,高高興興連一句不吉祥的話都不許說的時候。
北京城裏來了個打從臘月底日至今的第一個異鄉人!
怎知他是異鄉人呢?衹因為他沒有在這個時候回傢去過年,北京城裏大大小小的,也沒人認識他。
而且,這時候,有錢的是狐袍貂裘,沒錢的也大紅大緑,換上了粗布新裝,唯獨他不是,他衹是一襲陳舊衣衫。
這個人,是個讀書的相公,窮書生。
這書生從永定門進了北京城,孑然一身,一個人既無行囊,也無書篋,就那麽孤零零的一個人!
看上去,這書生有廿多歲的年紀,膚色白皙,劍眉入鬢,鳳目重瞳,唇紅齒白,俊是俊極,美是美極,可惜一副落拓潦倒寒愴相。
人傢都是既厚又暖的新衣裳,新行頭,他卻是一襲白裏帶黃的夾儒衫,而且,那儒衫的下襬上,還濺着泥星。
人傢都是滿面紅光滿面笑,他卻是蹙着額頭皺着眉,而且,那臉色也顯得頗為憔悴。
總之,年的氣氛,在他身上找不出一絲絲,歡樂的氣氛,在他身上找不出一絲絲。
人傢都一傢老小團聚,高高興興的過年,他卻孤零零地一個人離鄉背井,異地飄零,來到了北京。
衣衫單薄,滿面憔悴,十足地落拓、潦倒、寒愴,八成兒他是個遭了變故,無傢可歸的落難人。
按說,北京城裏這到處歡樂的年景,對他該是十分紮眼刺心的,然而他竟視若無睹,兩眼前視地木木然往前走,似乎根本無動於衷。
相反地,他一進了城倒引得人人註目,個個不由自主地投過詫異訝然—瞥,那一瞥中,帶着不少憐憫與同情。
街上的人們,有的衝着他滿面含笑地拱起了手,可是一見着他那一臉木然神色時,倏地臉上笑容凝住,手舉在那兒,訝疑地望着他從身邊過去,那雙目光還把他送出老遠。
就連那城門口,逢人便伸手,凍得渾身打哆嗦的要飯化子,也都是詫異地看着他,而沒嚮他伸手。
那是這些眼尖的要飯化子看準了,這位讀書相公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自己都可能有這頓,沒那頓的,哪有能力施捨人?
看歸看,等他走過去之後,大夥兒又恢復了歡樂,又是一片盈耳不絶的拜年恭喜聲。
書生,他不管別人是拿什麽眼光看他,也不管背後有人指指點點,交頭接耳,低低議論,一個人目不斜視,無動於衷地進了南城,直上南大街。
這時候,他來北京,也有可能是來投親的,可是他沒往別處走,卻到了一叫傢名喚“悅來”的客棧前面。
在年初一,傢傢戶戶都關着門,出外經商的也好,遊學的也好,人傢都回傢過年了,哪還有住店的客人?
是故,當然地,客棧也不例外地關門歇了業。
書生到了悅來客棧前,看見大門上紅紙墨字,寫着:“拱手恭迎五路客,開門納進四方財”的春聯,聽聞門內的陣陣呼五喝六及骰子與碗相撞的叮叮聲響,眉鋒微皺,有着片割的猶豫,但是,他終於還是擡起了手,敲了門。
剝啄之聲—起,門內頓時寂然,隨聽有人問道:“誰?”
書生,他淡淡地應了一聲:“我!”
客棧那兩扇門,“呀”地一聲開了,但不是全開,而是半開,一名中年漢子由裏面伸出了頭,一陣刺骨寒風捲進,凍得他一哆嗦,一眼望見書生,他愕然問道:“您這位讀書相公是……”
書生截口說道:“外面天冷,可否讓我進去再說。”
中年漢子略一猶豫,開大了門,書生邁步走了進去,中年漢子順手忙又關上了門。
門裏,放着一隻大火爐,炭火熊熊,好暖和,櫃臺上,裏外站着幾個人,本是在那兒擲骰子,賭興正濃,一見書生進來,全部停了手,望了過來。
書生衹望了那幾個—眼,不由自主地嚮着那衹火爐伸出了雙手,烤了烤,取取暖。
適時,那開門的中年漢子跟了過來,轉到書生身前,擡眼相望,道:“您這位讀書相公是……”
也許有了暖意,書生笑了,那口牙好白,道:“掌櫃的,過年好,恭喜發財了。”
大年初一,誰都願聽吉利話,那名中年漢子連忙拱起了手,臉上綻開了笑容,道:“相公過年好,恭喜,恭喜,您相公是……”
他還是不忘問來意,本來是,大年初一各行各業都不做生意,關起門來過年,突然進來這麽一個落拓潦倒的窮睏書生,那自然是要問個清楚。
書生沒在意,笑了笑道:“掌櫃的,我既然走進客棧,你說我是幹什麽的?”
中年漢子一怔,訝然說道:“相公,今兒個是大年初一……”
書生笑道:“掌櫃的不必解釋,難道說我這個讀書人,連大年初一都不知道,大年初一難道就不必住店?”
他相公說的好話,虧他還是個讀書人,也虧他還知道,這時候人人都回了自己的傢,哪裏還有住店的?
那年頭做生意的都厚道,講究一個和氣,和氣才能生財,中年漢子自不便這麽說,搓搓手,忙賠上笑臉:“那倒不是,不過,這是由祖先傳留下來的規矩,不到初六不做買賣不開門,再說,夥計們都回傢過年去了,也沒人侍候客人……”
書生他沒理上一句,針對下一局,他截了口道:“那沒關係,我衹要一間房,有地方住就行了,打水、倒茶、吃喝,一切我自己來,如何?”
他倒是挺能將就的。中年漢子哭笑不得,一時愣在那兒,搓手幹笑,不知道該怎麽說好。
書生望着他一笑又道:“掌櫃的,你放心,飯錢、店錢我加倍,保證一個不少你的。”
中年漢子窘笑道:“您相公是明白人,那倒不是……”
書生沒容他往下說,立時已截了口道:“掌櫃的,做這行買賣,朝送南北,暮迎東西,你掌櫃的也該是個明白人,你瞧我這身寒愴打扮,還能看不出點什麽嗎?我,年年難過年年過,處處無傢處處傢,孑然一身,瓢萍四海,流浪江湖。不過,你掌櫃的放心,我說過,飯錢、店錢,我一文不會少你的,而且加倍,我雖然落拓、潦倒,這幾個錢我還拿得出……”
中年漢子又着了急,一張口,剛要說話。
“掌櫃的,你聽我把話說完!”
書生已接着又道:“我知道,大年下住店,沒這個道理,也引人詫異,可是北京城中我一無親,二無故,更沒有朋友,我衹好住店,大年下講求吉利,大年初一來了客人,進了門的財路,你掌櫃的不該往外推,再說,我素聞北京人忠厚、熱誠、好客,對我這個無傢可歸,無年可過的異鄉落拓讀書人,你掌櫃的也不該不行個方便,掌櫃的,你說是不是?”
不愧是讀書人,書生好一口犀利詞鋒,他先以過年人人都求的吉利扣人,然後又以兩字“可憐”軟人心腸,求人方便。
中年漢子沒話說了,好半天才紅着臉迸出一句:“相公,我不是掌櫃的,做不了主!”
書生呆了一呆,失笑說道:“原來我弄錯了,那麽哪位是掌櫃的?”
中年漢子嚮着櫃臺裏溜過一瞥道:“當傢的是我爹……”
適時,櫃臺裏站起個身穿長袍,頭戴瓜皮小帽兒的矮胖老者,他衝着書生一拱手,道:“相公,您恭喜,小老兒便是……”
嚮着中年漢子—擺手,道:“大順,這位相公說得對,大年初一客人上門,咱們該討個吉利,出門在外不容易,誰都有個睏難的時候,咱們也該給人個方便,去,收拾一間雅房去。”
中年漢子應了一聲,轉往後面去了。
矮胖老者卻轉望書生又拱起了手,道:“相公,大年初一發利市,大吉大利,說起來,小老兒該謝謝相公,這幾天飯錢店錢,小老兒奉送了,等過了初五咱們再算,相公現在大年下住了我的店,那就是小老兒的客人,傢裏有什麽您相公吃什麽,可沒什麽好的款待了。您相公請先坐坐,喝杯熱茶,嗑點瓜子吃點糖,房間馬上就收拾好了!”說着,並走出了櫃臺,迎嚮書生。
北京人不愧忠厚、熱誠,不說別的,單憑這兩番話就夠感人,別的地方衹怕很難碰到。
書生他本有些感激,聽了這後面這番話,再想想自己那將近無賴地憑口舌扣人,不禁又有點慚愧。
一見矮胖老者行出櫃臺,他忙也迎了上去,難掩激動,且流露着羞慚地拱起了手,道:“老掌櫃,多謝了,好心有好報,你掌櫃的今年一定發財!”
矮胖老者笑眯了老眼,道:“相公,小老兒再謝謝您這句口采,小老兒今後若是發了財,那全是您相公今日所賜!”
說着舉起手,往櫃臺旁一張桌子上讓客。
書生笑得很不安,道:“掌櫃的,我自知唐突、冒昧,蒙你掌櫃的給予方便,我已不勝感激,怎好再……”
矮胖老者不容他說下去,一個勁兒地請書生坐。
書生婉拒不得,衹好坐下,坐定,一杯熱騰騰的香茗下肚,書生的臉色恢復了點紅潤。
白裏透紅,憔悴之色盡掃,這一下更顯得俊美絶倫倜儻不群,尤其難得的,他還隱隱透着一種常人所沒有的懾人氣質。
一時衹看得矮胖老者直了眼,他瞪着老眼,直愣愣地瞧了半天,纔突然迸出幾句話,道:“相公,恕小老兒直言,就像您相公適纔所說,小老兒做的這行買賣,朝迎南北,暮送東西,見識過的人不計其數,依小老兒看來,相公您不像是個貧賤出身,府上哪兒,怎麽落到今天這般境地?”
書生臉上的神色,忽然顯得黯然,嘆了口氣,勉強笑了笑,道:“掌櫃的一片熱誠,我不敢相瞞,我出身書香門第,也是大戶人傢,衹因有一年,唉!大年下的,這種事兒不提也罷,掌櫃的,我在你這店裏,說不定要住上一年半載,日子長着呢,以後我總會奉告的……”
矮胖老者察言觀色,心中似已瞭然,他頓顯不安地忙道:“是小老兒口快心直,不該動問。”
書生淡淡地笑了笑,道:“掌櫃的說哪裏話來,掌櫃的要這麽說,我就越發地不安了,至於掌櫃的問我是哪裏人氏……”
頓了頓,接道:“我祖籍北京,寄居江南,小的時候,我也一直住在北京親戚傢,到了十歲那年纔離開的。”
矮胖老者接口說道:“怪不得小老兒第一眼就覺得相公面善,好像當年在哪兒見過,可就是人老腦筋差,一時想不起……”
書生略一猶豫,淡笑道:“掌櫃的好記性,我並沒有來過這一帶,倒是當年傢父曾在掌櫃的這兒住過店。”
矮胖老者“哦”地一聲,說道:“原來相公的老太爺光臨過,那就難怪了,衹是……”
書生淡淡地說道:“不知掌櫃的還記得不?十八年前,有個讀書的文士,一匹瘦馬,一隻書篋,一根玉簫……”
矮胖老者“砰”地一聲拍了桌子,霍地站起,瞪大了老眼,滿臉激動地道:“小老兒想起來,小老兒想起來了,是有那麽一位讀書相公,跟相公相貌一模一樣,那根玉簫,那根玉簫,對,對,一點沒錯,一點不差,小老兒還記得,那天老太爺一大早便被神力侯府的差爺們請了去……”
書生點頭說道:“掌櫃的好記性,令人佩服,正是這麽回事。”
矮胖老者大笑說道:“十八年前老太爺光臨,十八年後您相公又登小老兒的門,巧,巧,巧,這真是有緣,這真是有緣,要不是您相公提起那根玉簫,要不是當年那回事兒給予小老兒印象太深,險些嚇破小老兒的膽,來往這麽多客人,小老兒說什麽也不會記得這麽牢。”
書生含笑不語,矮胖老者一個人卻仍不住地搖頭叫巧,須臾,他忽地擡眼投註,斂去了笑容道:“相公,當年老太爺是被神力侯府的差爺們請去的,莫非老太爺當年跟神力侯府有什麽……”
書生笑了,但顯見得有點勉強,還有些悲憤意味,道:“布衣草民,何幸得攀親貴?那是因為威侯夫人突垂青睞,有意要買傢父那根玉簫!”
矮胖老者點頭說道:“原來如此,那就沒關係了,恐怕相公還不知道,十年前神力侯府已遭巨變,神力傅威侯滿門慘被抄斬,大大小小數十口無一幸免,衹有幾個貼身護衛逃走……”
書生唇邊飛快地閃過一絲抽搐,點頭說道:“我知道,我就是那年離開北京的。”
矮胖老者沒留意書生那異樣神情,一頓說道:“普天之下,誰不知道傅威侯赤膽忠心,柱石重臣,蓋世虎將?當年聲勢顯赫,便是皇上也懼他幾分,依為殷肱,不料後來卻落個滿門抄斬,這真是震驚天下的大事,說給誰聽誰也不會相信,有道是:‘伴君如伴虎’,半點不差。”
書生目中微現晶瑩之光,淡淡說道:“宦海風雲,變幻莫測,古今由來如此,赤膽忠心每每難有好結果,弄權姦佞卻反既久且長,天道如此,夫復何言!”
聽口氣,他也甚為那位神力威侯不平。
矮胖老者擡頭說道:“相公您錯了,那不過是遲早而已,爭弄權勢,陷害忠良的姦臣,到頭來也沒有一個有好下場的。”
書生淡笑不語,未表示意見。
矮胖老者卻接着又道:“小老兒真不明白,憑神力博侯爺那身馬上馬下,萬人難敵的好武藝,別說大內禁衛軍,就是傾天下兵馬也奈何他不得,他為什麽甘心……”
書生截口說道:“君要臣死,不得不死,父要子亡,不得不亡,這正是神力傅侯爺赤膽忠心所在,也正是他令人敬佩的地方。”
矮胖老者搖頭噓唏,一時無語,但旋即他又擡頭說道:“聽說神力傅侯爺遇難之後,皇上就懊悔了呢。”
書生眉梢兒微挑,話聲微有冷意,道:“人頭都落了地,懊悔又有什麽用?”
矮胖老者點了點頭,再度默然。
沉默了片刻之後,書生忽地問道:“掌櫃的可知道,神力傅侯爺坐的是什麽罪名,滿門遇難後,又葬在何處麽?”
矮胖老者搖頭說道:“那是朝廷的事,咱們百姓怎會知道?”
書生呆了一呆,失笑說道:“說得是,我好糊塗,掌櫃的,別談這些了,事情已成過去,是非麯直,是對是錯自在人心,蒼天有眼,冥冥有知,這段沉冤總有一天得雪的,大年初一老談這些,未免……”
笑了笑,住口不說。
“相公說得是!”矮胖老者赧然笑道:“小老兒還沒請教相公的貴姓大名!”
書生道:“豈敢,我姓朱,草字漢民。”
矮胖老者道:“原來是朱相公,小老兒失敬!”
又談了幾句,後院中步履響動,跟着走進適纔那名中年漢子,他走到桌前恭謹說道:“爹,房間收拾好了,您要不要去瞧瞧?”
矮胖老者笑着站起,道:“相公,走,讓小老兒陪您瞧瞧去。”
書生忙也站起,謙遜了一句,跟隨矮胖老者行嚮後院。
後院共有三排客房,左右各四,對面是兩間。
矮胖老者領着書生,直嚮那對面兩間中,居右的一間行去,這一間,已經被收拾得窗明幾淨,點塵不染。
對書生來說,他是太滿意了,本來是,這時候住店,人傢又是那麽一片熱誠,給他方便已是不錯,何況人傢聲言這幾天店錢、飯錢全部奉送,他怎麽也不好苛求。
因此—進了房門,書生未等人傢問,便立即點頭,滿口感謝。
矮胖老者笑道:“衹要您相公滿意就行,大過年的,人手少,侍候不周的地方,相公多多包涵,其實,相公恐怕還不知道,當年老太爺投宿小號時,住的就是這一間!”
剎那間,這間房間又給予書生一種親切感,他目光環顧,口中再致谢意,並順手自懷中摸出一物,遞嚮老掌櫃的,他說,那權充吃飯的飯錢,住店的店錢。
那東西一入目,矮胖老者立刻直了眼,那不是雪花花的白銀子,而是一顆拇指般大小的明珠。
固然,一半由於老掌櫃的活了這麽大把年紀,也沒見過這種貴重之物,主要的是,這東西竟出自一個看來落拓、潦倒、窮睏的讀書人之手。
這,足夠一個八口之傢過半輩子的,可是老掌櫃的他搖搖頭,且一臉正經地拒不肯受。
他說得好,這幾天本是奉送。
書生卻也執意不肯收回,笑着說:“掌櫃的,你不是說初六開始算麽,我也說過,有可能,我要在寶號住上一年半載的,我既然拿出來了,你說我怎好再把它收回?這樣吧,先存在櫃上將來一並算,咱們多退少補,行不?”
老掌櫃的又說,這東西太貴重,他負不起這個責任,倘若一旦丟了,他賣房賣地,甚至於賣老婆孩子也賠不起。
書生失笑說道:“掌櫃的這是什麽話,我雖然落拓,但區區一顆明珠,我還不放在眼內,便是丟了我也不會讓你掌櫃的賠!”
老掌櫃的他仍然不肯。
最後書生衹有正色說道:“掌櫃的,吃飯有飯錢,住店有店錢,我不是吃白食,住霸王店的無賴,掌櫃的你要再不收,我立刻就走。”
說好說歹的,半逼半塞,這纔好不容易地把那顆明珠交到了老掌櫃的手中去,今年,他真發了大財了。
老掌櫃的是明白人,他不敢認為這是好心好報,衹認為書生是有意助他興旺,心中感激莫名,老眼也見了淚光,以顫抖的手把那顆明珠小心翼翼地納入懷中,口中卻顫聲說道:“相公,大恩不敢言謝,小老兒我領受了,現在這小號是相公您的了,相公願住多久就住多久。”
又待了一會兒,老掌櫃的躬身告退,顫巍巍的帶着滿臉淚漬出門而去。
目送那矮胖身影離去,書生臉上的笑容隨之消失,代之而起的,是微鎖雙眉,令人難以意會的一段愁。
望着那院中積雪,他出了—會兒神,然後隨手掩上了門,走到桌前坐下,又呆呆地默坐片刻,突然出聲輕嘆,自袖底拿出一物,那是柄通體雪白,毫無瑕疵的玉簫。
他把玉簫放在枕頭底下,接着又探懷摸出一物,那是一張摺叠很小的素箋,一封信。
那張本應雪白的素箋,如今已色帶微黃,想必這封信已經經過了不少時候,是很久以前的。
但那素箋上行行字跡的墨澤,卻是絲毫末退,顯然,那是上好的墨汁寫的,不然不可能經過長時間而色澤不減。
素箋上,密密地寫滿了字跡,由於字跡細小,看不清楚寫的是什麽,但那娟秀字體,一望可知是出自蘭閨中人之手。
而且,那素箋的上端,還橫印着三個較大的朱砂紅字,赫然是:“親王府”三字。
親王,為當朝宗室封爵之最高等,稱“和碩親王”,屈指算算,當朝沒有幾個,這信箋上橫着“親王府”三字,卻並未標明是什麽親王府,哪個親王府,因之,很難肯定這封信是出自紫禁城中的哪一傢皇族。
也不知道信裏面寫了沒有,要是寫明了,那自不必說,要是未寫明,那就要看收信的人自己知不知道了。
書生低頭看着信箋,越看眉鋒皺得越深,越看臉上的神色也越令人難以意會,越復雜。
突然他似有所覺,迅速地折好信箋,又把它揣入懷中,剛放好,一陣步履聲來至門外,緊接着門外有人說道:“相公,您請開門,我送火盆來了。”
書生連忙站了起來,道:“衹管請進,門沒拴。”
衹聽門外應了一聲是,門開處,那名喚大順的中年漢子,端着個炭火熊熊的火盆,身後還跟着個年輕孩子提了一簍炭,先後進了門。
書生道:“大順哥,這是……”
那名喚大順的中年漢子放好火盆,搓搓手,笑道:“是我爹怕相公耐不住寒,大年下沒人住店,也沒燒炕,所以命我給相公送了個火盆來,這兒有炭,用完了,相公衹管招乎,我隨時再送來。”說着,雙雙告退出門。
書生送至門邊,感激地道:“老掌櫃真是太周到了,麻煩替我謝了。”
中年漢子連稱應該,並道不敢,躬了躬腰,他剛要轉身,書生忽又說道:“大順哥,我請問—聲,往天橋怎麽走?”
那名喚大順的中年漢子一怔,道:“怎麽,相公要到天橋走走?”
書生道:“閑着也是閑着,大年初一,天橋必然比平日裏更熱鬧,我想去逛逛,看看熱鬧,衹不知怎麽走法?”
那名喚大順的中年漢子忙道:“相公說得是,打從今兒個起,天橋那邊一直要熱鬧到燈節,到正月十五元宵鬧過花燈後纔恢復平常,您相公既有意要去逛逛,瞧瞧熱鬧,我稟知我爹一聲陪您去。”
書生道:“不敢勞動大順哥,我另外還有事兒,你衹要告訴我怎麽走就行了。”
他這麽一說,那名喚大順的中年漢子倒不好再說同去了,略一遲疑,道:“天橋不遠,就在這附近的,您相公衹須順着南大街一直往西走就可看到!”
書生笑道:“原來就在這附近,我小時候雖然住在北京,可一直……沒出過門,所以,北京城這些個熱鬧的地方,我是一處也沒去過,好,大順哥,謝謝你了。”
那名喚大順的中年漢子,謙遜了兩句,躬身而去。
書生也轉身回到房中,自枕頭下取出那根玉簫,然後掩上房門,緩步嚮前面大門行來。
在櫃臺外面,又碰見了老掌櫃的,又跟老掌櫃的談了幾句,這纔走出店門。書生出了悅來客棧,剛踏上南大街,由對面一處屋檐下站起個凍得直發抖的要飯化子,要飯化子一手拖着打狗棒一手端着破碗,抖着兩條腿,沿着屋檐下也往西行去。
書生瀟灑邁步,背着手,一直往西走,可是他過了正陽門前那條大街後,他不再往西走,忽然轉嚮北,折入一條鬍同內。
看來他並不是要去天橋,天橋在西南方,他怎麽不住西南反折嚮了北,而且是拐進了一條鬍同裏去呢?
所謂要到天橋逛逛之語,那想必是托詞。
那沒什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書生行跡本就神秘,他有秘密,該不算稀奇。
可是,怪的是,他這兒一拐入鬍同口,那名一手拖着打狗棒,一手拿着破碗的要飯化子,也低頭折進了鬍同。
敢情這還真巧!
書生,他似乎沒有留意,本來是,路是人走的,你可以走,人傢自也可以走的,沒什麽值得大驚小怪的。
書生一進鬍同,步履突然加疾,走沒多遠,一轉彎便又拐入西面一條支鬍同內。
這下要飯化子可急了,他不冷了,兩條腿也不抖了,步履一緊,飛快跟了上去,一頭也鑽進了靠西那條支鬍同。
但,當他轉入這條支鬍同後,他立即怔住了。
這條鬍同筆直,直通西城,毫無拐彎之處。
而且,要飯化子平日沿街乞討,北京城裏,他那是熟得不能再熟,明知道這地方已沒有別的分支鬍同,更沒有可資藏身所在。
可是,就在這一前一後,不過轉眼工夫內,前面鬍同內寂靜、空蕩,哪裏還有書生的人影兒?
定過神來,要飯化子喃喃—句:“今天栽了。”剛要繼續往前邁步。
驀地裏,背後伸來一隻手,輕輕地拍上他的肩頭:“閣下敢是要找我了?我在這兒!”
要飯化子差點兒沒嚇丟了魂兒,身形機伶一顫,腳下一用勁,脫弩之矢般嚮前猛竄而出,一下掠出去丈餘。
丈餘外他霍然轉身,天!那書生滿面含笑地就站在眼前,他臉色一變,尚未說話。
書生已然笑道:“人言北京城臥虎藏竜,奇才輩出,今日一見,果然不虛,閣下好俊的身法,好靈的反應。”
要飯化子臉一紅,立即裝糊塗,他瞪着眼道:“您相公這是……”
書生笑道:“怎麽閣下反客為主,倒問起我來了,我正要請教,打從我一出客棧,閣下便跟定了我來,究竟為了什麽?”
原來他並不糊塗,早知道了!
要飯化子那張髒臉,又復一紅,道:“您相公這是說笑話,路是人走的,要飯化子兩條腿,一張嘴巴,沿街乞討,吃遍十方,哪兒不能走?怎麽說是……”
書生沒答理,截口說道:“若說是求我施捨嘛,要飯化子人人眼睛雪亮,閣下該看得出,我不比你閣下強到哪兒去,衹差沒逢人便伸手,若說是閣下見我文弱可欺,還打算在我身上打什麽算盤嘛,我這一身,也榨不出點油水來,天下丐幫裏,也似乎不該有這種攔路洗劫的人,若說是我行跡可疑嘛,我大不了是個落泊潦倒,無傢可歸的讀書文人,那似乎也稱不上行蹤可疑,若說有什麽恩怨嘛,我跟貴幫井水不犯河水,平素也沒得罪過貴幫任何人,所以,我實在想不通閣下跟定我,是什麽意思,閣下可否明告?”
要飯化子頗稱犀利的一付口舌,在書生面前,簡直成了小巫見大巫,根本不是對手,既然裝了,他打算索性裝到底,道:“相公誤會了,我適纔說過,那……”
“那今天栽了之語何解?”
書生突然一笑道:“閣下,天下丐幫裏不該有畏畏縮縮的人,似閣下這種敢做而不敢當的作風,衹怕會有損火眼狻猊郝獅子的英名!”
要飯化子臉色—變,目中盡射詫異,道:“相公認得本幫北京分舵郝舵主?”
書生淡淡笑道:“久仰,卻一嚮無緣拜識。”
要飯化子略一猶豫,毅然說道:“相公說得是,敢做不敢當,畏畏縮縮,那不但有損舵主的英名,且有損本幫的威譽,再不承認,那顯得小氣。”
書生道:“那麽,閣下跟蹤我,究竟是為了什麽,現在可以說了吧?”
要飯化子未答,目光緊緊凝註,反問道:“真人面前不說假話,光棍眼裏也揉不進一粒砂子,你相公可是近年來崛起江湖,武林人稱碧血丹心雪衣玉竜朱……”
書生目中異采一閃,揚眉笑道:“閣下,好眼力,我也不敢示人小氣,雪衣玉竜,那是武林朋友們的擡愛,碧血丹心,那是我自己加的,我叫朱漢民。”
要飯化子說道:“那就沒有錯了,閣下一嚮行道江南武林,為何在這個時候突然遠來北方,且上北京?”
“怎麽?”朱漢民笑道:“難不行行道於南七省的人,就衹許在南七省活動,不許到北六省來,更不許來北京?”
要飯化子淡淡地笑了笑,道:“那倒不是,彼此皆武林同道,北京分舵又忝為地主,倘若你閣下有什麽睏難之處需要幫忙……”
朱漢民忙拱手笑道:“那我倒要謝謝閣下了,無事不敢北來,也犯不着千裏迢迢,長途跋涉,我確有點睏難,衹怕貴分舵幫不上忙!”
要飯化子雙眉微挑,道:“閣下衹管說,北京分舵固然自知能力有限,卻願竭盡綿薄!”
朱漢民道:“貴分舵大義令人感佩,我再謝了,我想進紫禁城找位當朝親貴攀攀交情,貴分舵肯幫忙麽?”
要飯化子臉色一變,道:“敝分舵一片誠懇,閣下奈何出言相戲?”
朱漢民道:“我字字由衷,句句發自肺腑,十足地實在真話。”
要飯化子臉色再變,冷冷說道:“抱歉得很,這種事敝分舵愛莫能助,幫不上忙。”
朱漢民呆了一呆,道:“怎麽,閣下適纔不是說……”
要飯化子冷冷截口說道:“適纔是適纔,如今是如今,彼此雖同屬武林中人,但道不同不相為謀,閣下倘若有意高攀滿清親貴以作進身之階,憑閣下這人品,所學,還不算難事,正陽門就在左近,閣下自己闖去,何必求助於他人?”話落,轉身就走。
朱漢民大急,忙叫道:“閣下,閣下,請慢行一步,我……”
要飯化子霍然轉頭相嚮,臉上是一片鄙夷不屑神色,道:“你怎麽?你令人心寒,令人齒冷!”冷哼一聲,“呸”地一聲,嚮路旁吐了一口唾沫,掉頭不顧而去。
望着那要飯化子漸去漸遠的身影,朱漢民那張冠玉般俊面上,突然浮現出了一絲神秘笑意,轉身行出鬍同。
天下有些事兒很怪,往往不來便罷,一來便是接二連三,接踵而至,令人有應接不暇之感。
朱漢民轉出鬍同,剛踏上正陽門前那條大街。
驀地裏,急促蹄聲響起,三騎快馬由永定門方向疾馳而來。馬是罕見的蒙古種高頭駿馬,鞍上的人兒卻是三名絶色少女,一前二後,前面那匹毛色雪白的高頭健馬上的那位,豔若桃李,姿壓塵寰,一張吹彈欲破的嬌靨,耐不住那砭骨寒風,凍得有點發白,但白裏仍透着嬌紅。
她那無限美好的嬌軀上,裹着—襲雪白狐裘,粉首上高高地輓着—簇雲髻,欺雪賽霜的玉手裏,還拿着一根馬鞭,美目圓睜,柳眉高挑,那模樣兒透着幾分刁蠻,也透着幾分高傲,更帶着幾分不知天高地厚,養尊處憂慣了的任性。
後面兩名,似是婢女模樣,姿色雖然也是人間少見,但比之前面那位人兒,那衹有黯然失色,不知又遜了多少。
她兩個各人一身黑裘,馬也是通體漆黑,不帶一根雜毛,鞍旁挂着兩衹雕弓,箭囊裏還裝着幾枝雕翎,馬後,更懸挂着幾衹山獐野兔雉雞之類的飛禽走獸。
顯然,這是不知去哪兒狩獵方歸。
大年初一去打獵,這姑娘過年跟別人不同。
可也不知道這姑娘是北京城哪個大戶人傢的閨閣。
但由那身打扮顯見得這位姑娘不同於一般平日難見出綉房,長守深閨弄女紅的柔弱女兒傢。
由那名貴的裝束,坐騎講究的配備,及那流露自眉宇間的氣質、神色,也可知她不是等閑人傢的樓頭千金。
大年初一的,大街上全是人,大街上放馬疾馳,她也不怕撞死人,大年下給人找黴氣!
由永定門起,路人忙不迭地紛紛往路旁閃躲,朱漢民看得眉鋒剛皺,鐵蹄已濺起一地雪泥,擦着他身邊飛馳而過。
朱漢民那襲雪白儒衫下襬,本就泥星點點,如今更多添了好幾片,狼狽不堪,令人有着慘不忍睹之感。
朱漢民陡有三分氣,臉色一變,目閃寒光,冷哼一聲,他微微地擡起了右掌,但,倏地,他又強忍怒火地放下了右掌,又哼了一聲,轉身欲去。
衹可惜,他有息事心,人傢卻無寧人意,突然一陣馬嘶,三匹健馬昂首踢蹄而起,一個飛旋,三騎六蹄同時落地,跟釘在地上一般,一動不動,好精湛的騎術!
緊接着,背後響起聲銀鈐般清脆嬌喝:“喂,你站住!”
朱漢民充耳不聞,邁步就走。
背後那銀鈴般清脆嬌喝又起:“喂,我叫你站住。”
她喊她的,朱漢民卻如同沒事人兒一般走他的。
“好大膽的狂生!”一聲怒叱,蹄聲再動,疾馳而至,越過朱漢民一控繮,健馬長嘶聲中揚起了前蹄,直嚮朱漢民當頭罩下。
這下若被罩上,別說是個血肉之軀的人,就是塊生鐵也受不了,朱漢民他倏然停步,不閃不躲,昂然卓立。
路旁的行人緊張投註,俱都為他捏了一把冷汗。
還好,朱漢民福命兩大,不,該說是馬上人兒的福命兩大,她沒有真的傷人,健騎半旋,砰然的一聲,鐵蹄落了地,雪泥橫飛,潑出老遠,衹差半尺沒濺上朱漢民。
路旁,響起了數聲難以抑製的驚呼,朱漢民他卻顔色不變地傲立如故,冷然投註,一語不發。
眼前,健騎上,是那後行兩個婢女模樣的少女之一,她“咦”地一聲,說道:“不錯嘛,是挺大膽的!”
適時,那白裘人兒領着另—名婢女模樣的少女,也雙騎分前後地馳了過來,當她一眼看清朱漢民之時,她那張吹彈欲破的嬌靨上,神色微微一怔,緊接着美目中掠過一絲異樣的神采,但,旋即,一片冰冷,又罩上了寒霜,那模樣兒,比那刺骨的寒風,厚積的白雪還冷!
既有點像神聖不可侵犯,又有點像高傲不可親近,令人目光絲毫不敢放肆,絲毫不敢隨便。
適時,居左那名黑裘人兒開了口:“喂,你聾了麽?”
朱漢民冷冷地看了她一眼,道:“耳朵很好,不聾!”
居左黑襲人兒柳眉微挑,道:“那麽,我傢……姑娘叫你,你為什麽不停步?”
朱漢民冷冷說道:“問得好,北京城裏的人,該通禮數,連個稱呼都設有,我知道她叫誰?即使她是叫我,我憑什麽又非停步不可,大街上馳馬,罔顧人命,污人衣衫,我還沒有找你們呢!”
本來是興師問罪,卻不料挨了—頓搶白,居左的黑裘人兒臉色一變,叱道:“她呀她的,好沒規矩的人。”
朱漢民道:“規矩也得看對誰,禮尚往來,不是她難道還是我不成!”
居左黑襲人兒啞了口,居右黑衣人兒卻代她羞惱地怒叱說道:“好大膽的狂生,不給你點顔色看,你還不知北京城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馬鞭一揚,“刷”地一聲,當頭抽下。
白裘人兒適時一聲輕喝:“翠兒,住手!”
居右的黑襲人兒聞聲沉腕,鞭梢由朱漢民眼前掠過,衹差寸餘便被抽上,朱漢民卻是連眼都未眨一下。
白裘人兒美目中異采再閃,冷冷說道:“你的膽識,我領教過了,很不錯,也不同於一般讀書人,甚至於不亞於我所認識的幾個人,不過……”
雙眉一揚,接道:“北京城不是你炫露膽識的地方!”
朱漢民冷冷說道:“我無意炫露,不過,我不以為北京城有什麽特殊!”
白襲人兒道:“你要知道,這兒是京畿重地!”
朱漢民道:“我明白,可是住在京畿重地裏的人,也要講理!”
居左那名黑裘人兒突然喝道:“你說誰不講理?”
朱漢民看也沒看她一下,冷冷說道:“大年初一,大街上馳馬,罔顧人命,污人衣衫,我都有息事寧人之心,不願追究,你們反倒不顧理麯,仗勢欺人,動輒揚鞭,誰不講理誰知道!”
居左黑裘人兒又驚又氣,又待揚鞭,卻又被白裘人兒拿眼色止住,她深深地看了朱漢民一眼,道:“你,姓什麽,叫什麽,什麽地方人?”
朱漢民淡淡說道:“彼此緣僅一面,而且這一面也不大愉快,似乎沒有通報姓名的必要!”
白裘人兒眉梢兒一挑,但又忍住,道:“該如此,我不願相強,你可知道我是誰?”
朱漢民搖頭說道:“不知道,我也懶得去想。”
居左黑襲人兒突然說道:“你是想死,我傢姑娘是……”
白襲人兒橫了她一眼,立刻截口說道:“不知者不罪,現在我叫你明白,別說我沒有撞着人,就算我撞着了人,衙門裏我一身承當,又幹你什麽事?”
朱漢民道:“那麽閣下縱馬飛馳,濺起雪泥,污人衣衫,這又怎麽說?”
白襲人兒道:“你這身衣衫值多少錢,說吧,我賠你!”
朱漢民道:“那倒用不着,衹要閣下知道這次理麯,小心下次就行了!”
白襲人兒眉梢兒又挑,尚未說話,居左黑襲人兒突又插口叱道:“給你三分顔色,你就不得瞭瞭,你要弄清楚,這是京畿,這是大清朝朝廷所在。我傢姑娘別說放馬疾馳,就是在大街上行獵,也沒人敢哼一聲,你不過一個草名……”
一句話聽火了朱漢民,他目中暴射凜人威棱,居左黑裘人兒一凜住口,他卻又微斂威態,淡淡地說道:“這麽說來,你傢姑娘是當朝親貴了,那麽我要告訴你,別仗親貴之勢壓人,‘皇族親貴’這四個字,我還沒有把它放在心上,天下之地,天下人管得。什麽是京畿,什麽又是大清朝朝廷所在?若真要論起來,這莽莽神州該是漢傢基業,貴朝強行竊據,最多暫時算個客人身份。”
這書生好大膽,這番話說得兩名黑裘侍婢愣在了那兒,作聲不得,白襲人兒則芳心連震,花容劇變,美目圓睜,盡射驚恐,好半天才貝齒緊咬地迸出幾句,道:“不知者不罪,我對你一忍再忍,我也從沒有過今天這般好脾氣,但你不該……你,你到底是什麽人?快說,竟然這般大膽,你難道不怕……”
“怕?”朱漢民揚眉笑道:“我這個人從來就不知怕為何物,別說當着閣下你,就是當着弘厲,我想怎麽說也要怎麽說……”
頓了頓,笑接道:“如果你一定要問我是誰,我可以這麽告訴你,我,漢族世胄,先朝遺民,武林一介落魄書生,如此而已!”
“夠了!”白襲人兒氣得嬌軀顫抖,喝道:“你,你好大的膽子,竟敢上觸皇上……”
本來是,朱漢民這番話,的確對這位出身滿室親貴的白裘人兒是一大刺激,她既驚且怒,簡直就不明白眼前這書生何來偌大天膽!
她美目圓睜噴火,秀眉倒挑含煞,頓時發了那任性慣了的皇族千金脾氣,話落,立又揮手沉喝:“翠兒、玉兒,把這大膽狂民拿下,即交九門提督。”
黑裘二婢早就躍躍欲動,蓄勢待命,未等白襲人兒說完,便自同揚冷叱,馬鞭齊揮,電擊而下。
朱漢民忍無可忍,雙眉陡挑,冷笑說道:“這就是你們滿清朝廷的一貫作風,你們大概是仗着皇族之勢及一點自以為不俗的武學欺人,我要再吞聲忍氣,你們會以為大漢子孫,先朝遺民永遠可欺了,撒手!”
單掌電出,一閃即回,再看時,原拿在兩名黑裘侍婢手中的尺長馬鞭,已然到了他的手中。
他振腕微震,兩根尺長馬鞭立刻寸斷,一鬆手,兩支鞭柄也跟着落了地,沒入—地雪泥中。
然後,他擡眼冷笑,道:“閣下,我不願為己太甚,但我也不原慣了你的下次,毀去馬鞭,不過略示警戒,那是告訴你們,大漢子孫,先朝遺民不是好欺負的,我在北京城會住上個一年半載,倘若不服氣,儘管帶領你們那些所謂帝都鐵騎找我,我隨時候駕!”
話落,看都不再看三女一眼,徑自轉身行去。
那兩名黑襲人兒驚破了膽,也氣炸了肺,別說是布衣草民,便是當朝大員也沒幾個敢惹她倆的。
她兩個何時受過這個?一見書生離去,猶以為人傢是畏罪圖逃,怒叱一聲,便要縱騎追趕。
一眼望見白襲人兒呆坐鞍上,嬌軀劇顫,嬌靨煞白,兩衹美目紅紅的,泫然欲泣,呆呆地癡望着書生背影,不發一言,生似不知書生已經離去一般,不由同時大驚失色,真正說起來,跑了書生事小,氣壞了這位姑娘事大,兩個人連忙拔馬靠近,欲待慰問。
白襲人兒卻突然顫聲喝道:“別理我,你兩個都給我回去,我找姑姑給我出氣去。”
話落,玉手抖繮,蠻靴猛蹬,健馬一聲長嘶,撒開四蹄,順着永定門前大街嚮西馳去。
這一下,兩名黑襲侍婢又怔住了,不跟嘛,又怕姑娘她一人出事,擔不起這責任。
跟嘛,姑娘的脾氣,她兩個最清楚,姑娘她要是叫人嚮東,就絶不許人嚮西,不聽?哼!
二人互視一陣,最後衹有撥馬直嚮正陽門馳去。
一天大事,剎時間雲消霧散,再看大街上,空蕩,寂靜,早沒了行人,衹剩下朱漢民一個,儒衫飄拂,猶在街那頭徜徉。
驀地裏,他忽有所覺,駐步停身,轉望身右一條鬍同內,揚聲笑道:“看來,閣下當真是跟定了我來!”
話聲方落,人影一閃,鬍同口出現了個要飯化子,神色冷漠,滿臉不屑,正是適纔的那一位,他冷冷說道:“我為你扼腕,也為你可惜!”
朱漢民未在意,淡淡笑道:“閣下,這話怎麽說?”
要飯化子未答,反問道:“你知道她是誰?”
朱漢民搖頭說道:“我愚昧,閣下可否指教一二?”
要飯化子冷冷說道:“她便是當朝親貴,德貝勒德容的掌上明珠,平日嬌慣任性,便是朝廷大員也得讓她幾分!”
朱漢民神情一震,目閃異采,但立即恢復常態,笑道:“怪不得,原來是貝勒爺德容的女兒,怎麽樣?”
“不怎麽樣!”要飯化子冷冷說道:“衹怕閣下那高攀親貴,以作進身之階,以求榮華富貴,食美味,衣朱紫的心念成了泡影!”
顯然,他是沒聽見朱漢民適纔所說的那些話。
而朱漢民,卻又不知是何用心地,立即裝出一付大驚失色,懊喪欲絶的神情,愣立不語。
要飯化子看在眼內,目中突現怒火,冷笑說道:“懊悔了?怕了?是不?不晚,下次碰上多叩兩個頭也許還可以輓回,我化子雖然天生窮賤命,卻以有你這麽一個同族而感到羞恥,恨不得一頭碰死在東墻,讀聖賢書你所學何事?你那碧血丹心名號及這襲儒衫可以取消脫下了!為了攀附順利,最好連你那三字‘朱漢民’姓名也改一改!”
又是一口唾沫,投過不齒不屑的一瞥,轉身就走。
要飯化子走了,朱漢民望着他那背影啞然失笑,卻毫不在意地搖搖頭,徑自飄然而去。
瀟湘子 掃描 lionkingOCR轉載時請保留此信息
出西城往西的大道上,一騎健馬,鐵蹄濺起千點雪,往西飛馳,鞍上,正是那位刁蠻、美豔的白裘人兒。
蒙古種健騎腳程快極,沒多久,一座宏偉、莊嚴的道觀已在眼前呈現,白襲人兒縱馬若飛,直闖道觀門前。
這座道觀紅門緑瓦,宏偉、莊嚴異常,觀前有皇上御筆親書四個大字:“洞天福地”之大牌樓。
提起這座道觀,可是大大地有來頭。
這是道教之正觀,原為唐天長觀舊址,後歷建歷改,最後改稱為白雲觀。
觀內有靈官殿、丘祖堂、三清閣、長春殿、僧紗殿、翕光殿,另有律堂及玉皇宮,觀後有春花園。
這座白雲觀所祀之長春真人邱處機,字通密,自號長春子,山東棲霞人,年十九(金大定六年),入昆侖山修道,元世祖遠征之際,率十八道應召,後置長春子燕京之太極宮,總管全國道教,並參劃政事共十二年,以八十歲而化,此乃元朝利用道教統治人民之一例。
白雲觀定元月十八、十九兩天為燕九節,一為紀念長春真人,一則為紀念邱元清。
邱元清此人明初信道,入闡三清,有識者薦元清於明世祖,認元清為非常之才,有用於邦國。
世祖大喜,乃賜以美麗宮嬪,元清不敢卻,乃於正月十九自宮,並定是日為閹九節,為避免“閹”字,改用同音“燕”字,故又稱為燕九節。
提起這幾段事兒,北京城裏老一輩的大大都能說得上來。
白裘人兒縱馬疾馳,在牌樓前飄身離鞍,牽馬而行。
這是規矩,每一朝代都是如此,誰敢眼見御筆親書的牌樓不下馬,別看她嬌慣任性,這地方她也絲毫不敢隨便。
白襲人兒拉馬穿過牌樓,白雲觀高高石階之上,立刻急步迎下兩名中年全真。
一名接過坐騎,一名趨前恭謹稽首:“姑娘許久未來了,今天……”
白裘人兒綳着一張嬌靨,截口說道:“我要見姑姑,她老人傢何在?”
那問話的中年全真道:“稟姑娘,郡主正在春花園中。”
白裘人兒扭動腰肢,邁步便要登階。
那中年全真忙地趨前一步,稽首說道:“姑娘請稍候片刻,容貧道通報!”
白襲人兒雙眉一皺,道:“我不是外人,也見過姑姑多次了,難道每次都要通報麽?”
那中年全真恭聲說道:“稟姑娘,這是郡主交待,貧道不敢擅自做主,姑娘該知道,除了姑娘及玉貝子外,便是貝勒爺前來,郡主也不見的。”
白襲人兒皺了皺眉,在這位郡主姑姑面前,她是絲毫沒有脾氣的,輕擡玉腕,擺了擺手,道:“好吧,我候着了,你去吧,要快點兒!”
那中年全真應了一聲是,一稽首,轉身疾步登上石階,進入觀門,未幾,他又疾步而出,趨前稽首道:“稟姑娘,郡主吩咐,春花園相見!”
他話聲方落,一陣香風起處,白裘人兒已然嬌軀疾閃,輕盈靈妙地登上了高高石階,進了觀門。
顯然地,這地方,白襲人兒是常來,她本不用別人帶路,便登堂過殿,直奔觀後春花園而去。
春花園中美景一片,亭、臺、樓、閣,一應俱全,春日裏萬紅千緑,夏日裏荷香暗送,秋日裏金菊怒放,鼕日裏梅花萬點,更壓上一片雪白。
梅須讓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春花園中,那朱欄小亭之旁,那積雪小橋之上,此際正站着個一身道傢裝束,卻難掩綽約風姿的中年道姑。
她,氣度高華,美豔絶倫,但卻清奇得不帶一點人間煙火氣,臉上的神色,泰然、安詳,還帶着三分悠閑。
那欺雪賽霜的一截皓腕,水蔥般晶瑩玉指,正搭在一株老梅的低垂枝椏上,景美如圖,人美若仙,這春花園中的景緻,美得驚人,美得出奇。
“姑姑!”一聲銀鈴般清脆嬌音,劃破這春花園中的寧靜,白裘人兒如掠波乳燕,直上積雪的小橋上。
美道姑玉手微放,老梅枝椏彈起,撲簌簌落了一地雪花,她未轉身形,面上已綻開了笑容,那笑容既美,還帶着點兒慈祥,柔聲說道:“今兒個是什麽風把我這寶貝姑娘給吹來了?”
一眼瞥見白襲人兒那微紅美目,猶挂着幾顆晶瑩淚珠,還有那滿臉的委屈,呆了一呆,輕“咦”了一聲,瞪着—雙鳳目,詫聲說道:“小蘭,是誰欺負你了,是玉珠那渾東西,還是……”
乍見了親人,再也難忍滿腹委麯,白襲人兒“嚶嚀”一聲,丟了馬鞭,掩着嬌靨,飛投美道姑的懷中,粉首深埋,香肩聳動不止。
美道姑既愛憐,又心痛,慌了手腳,擡起柔荑,輕撫白裘人兒那滿頭烏雲秀發,帶笑說道:“傻姑娘,別哭,別哭,快別哭了,姑姑的心都讓你哭碎了,說,誰欺負了你,姑姑替你出氣!”
白襲人兒哽咽着擡起了粉首,口齒啓動,卻因為過度的羞憤,過度的氣,沒能說上一句,蠻靴一跺,震得小橋亂顫,撲簌簌地又落下了一片雪花兒!她卻粉首一低,又埋入美道姑懷中。
美道姑笑了,扳着白襲人兒那滑膩香肩,把她輕輕推開了些,然後托着那張梨花帶雨般的嬌靨,入目那微紅的美目,禁不住又是一陣心疼,揚了揚眉道:“別盡哭呀,傻姑娘,哭辦不了事兒,倒是說給姑姑聽呀,誰欺負了你,是玉珠那個渾東西,還是朝廷裏那些……”
白襲人兒那小小的瑤鼻,猶不住翕動着,忙擡玉首,斷斷續續的道:“姑姑,都……都不……是……”
“我說嘛!”美道姑笑道:“玉珠他雖是哥哥,可沒那個膽,敢輕易招惹你這個妹妹,朝廷裏的那些人,更不敢正眼看我們這位嬌慣壞了的寶貝兒,那麽說,到底是誰那麽大膽?讓姑姑去問問他到底有幾個腦袋!”
白裘人兒嬌靨上突然涌起一抹飛紅,但剎時間她又面罩寒霜,挑了眉,那模樣兒兇得怕人,道:“是個不知死活,不知天高地厚,讓人看了他那自以為了不起的樣子就有氣的狂妄書生。”
“書生?”美道姑呆了一呆,脫口問了一句。
“嗯!”白裘人兒—點頭,氣虎虎地接着說道:“姑姑,您不知道,他不但敢衝着我冷哼,而且還說什麽莽莽神州本是漢傢基業,說咱們是搶他們的,更令人氣煞的是,他連皇上都沒放在眼裏!”
美道姑臉色一變,挑眉說道:“這書生的膽子的確夠大的,怎麽咱們碰見的書生都那麽大膽,小蘭,那書生長得什麽模樣兒?”
白裘人兒呆了一呆,道:“姑姑,怎麽……”
美道姑臉上突然掠過一種令人難以言喻的復雜神色,不過其中有一點很明顯,那是幽怨,一種心高於天,命薄如紙的幽怨,軒了軒眉,淡淡笑道:“小蘭,你該記得,姑姑曾對你說過,這種話,姑姑當年也聽人當面說過,而且那也是個大膽書生,不過那書生宇內第一,的確不凡,的確了不起!”
白裘人兒道:“姑姑是說……”
美道姑似乎不願多說那當年傷心往事,點了點頭,忙道:“姑姑是問你這書生長的是什麽模樣!”
一句話又紅了美姑娘的嬌靨,她嬌羞欲滴地垂下玉首。
美道姑美目中異采一閃,笑道:“他模樣兒長得挺俊,是不?”
白裘人兒不由自主地點了點頭,但旋即她又猛然擡起玉首,嬌靨上猶挂着三分嬌紅,陡挑黛眉,說道:“我承認他模樣兒挺俊,是世間罕見的美男子,可是那有什麽了不起?北京城裏的美男子多的是,我哥哥就是一個,這個狂生,我看見他就惱火,就有氣!”
美道姑微微皺了皺眉,心頭為之震動,美目凝註,淡淡說道:“小蘭,這很危險,姑姑是過來人,姑姑當年也跟你一樣,嬌慣任性,嚮不服人,而事實上,自己所見着的人,的確超人,的確不凡,不知道為什麽,心裏矛盾得很,既然覺得他的確宇內第一,了不起,又覺得看見他就有氣,就是不服,越是不服,越是忘不掉他!就這矛盾,使得姑姑痛苦一生,使得姑姑出傢修行,皈依三清,小蘭,記住,這種人,越招惹不得,姑姑不願你步姑姑後塵,姑姑也不願眼見着你痛苦一生,現在懸崖勒馬.及時回頭還來得及。”
剎時間,美姑娘紅了嬌靨,掩了雙耳,跺了蠻靴,那既嬌又羞的模樣兒,美極,愛煞人,嗔聲道:“哎呀,姑姑,您這是說的什麽嘛,小蘭不要聽,小蘭不要聽,小蘭纔不會跟姑姑一樣呢!”
美道姑笑了,可是笑得勉強,也難掩心頭之沉重,道:“不會跟姑姑一樣那就好,要不然,等到陷入太深,不剋自拔時,再想回頭掙脫,那可就……”
白襲人兒又要發嬌嗔,美道姑忙道:“好、好、好,不要聽姑姑就不說,成了吧?”
白襲人兒放下了掩耳的那雙玉手,嬌靨上羞紅猶未退。
美道姑望了她一眼,道:“說說看,他姓什麽,叫什麽?”
白裘人兒雙眉陡挑,哼了一聲,道:“他不肯說,衹說他是漢族世胄,先朝遺民,武林一介落魄書生,小蘭認為他是不敢說!”
美道姑美目中再現異采,道:“姑姑以為他是不肯說,而不是不敢說,你不是說了麽,他膽大得連皇上都不放在眼內,那麽他怕什麽?”
白襲人兒一怔,一時沒能答上話。
美道姑卻自言自語地又道:“又是這麽一個書生,好巧,當年玉泉山上,那一夜我碰見他的時候,他也是這麽說的。”
白襲人兒黛眉一皺,輕輕地喚了聲:“姑姑!”
美道姑忙笑道:“好,好,好,不說姑姑的當年往事,說眼前你的事,好不?老老實實的告訴姑姑到底是怎麽一回事?”
白裘人兒臉一紅,道:“小蘭剛纔說過了嘛,就是這麽一回事嘛!”
美道姑美目深註,道:“姑姑話說在前頭,你要不把真情老老實實地說給姑姑聽,可別怪姑姑不管了!”
白襲人兒急了,嬌靨可也更紅了,沉默了一下,衹得實說,道:“是小蘭帶着玉兒、翠兒打獵回來,由永定門過,也沒招他,也沒惹他,他竟衝着我冷哼!”
美道姑眉鋒—皺,道:“那八成兒是你三個在大街上放馬疾馳,濺了人一身雪泥,還差點兒沒撞了人,對不?”
白裘人兒粉臉更復一紅,道:“你知道小蘭的騎術,怎會撞了人?”
美道姑笑道:“那麽,濺了人一身雪泥該是事實!”
白裘人兒沒話說了,事實如此,她衹得又點頭。
美道姑睹狀笑道:“姑姑我不護短,大年初一,大街上馳馬,幸好衹是濺了人傢一身雪泥,倘若是把人撞傷了,你讓人傢怎麽過年,這,小蘭,是你的不是!”
白裘人兒一跺蠻靴,美目一紅,道:“姑姑,小蘭都讓他欺負夠了,您還幫着他說話!”
美道姑笑道:“姑姑我站在理字上說話,誰也不幫,要在當年,姑姑會毫不猶豫地跟你找他去,可是如今,姑娘,姑姑已不是當年的脾氣了,你不講理,你總不能讓姑姑也跟着你不講理呀!”
白襲人兒皺着眉,苦着臉,道:“姑姑……”
美道姑截口笑道:“後來呢,後來八成兒是人傢沒找你,你卻發了皇族千金,嬌慣飪性的脾氣,反找了人傢,對不?”
白襲人兒不得不點頭,但跟着補充了一句:“小蘭是找他講理,找他問罪!”
“講理?”美道姑笑道:“紫禁城中沒人比我更瞭解你,你從小長大,講過理麽?自己於理有虧,虧你還好意思找人傢講理,人傢都沒找你問罪,你又找人傢問的什麽罪?後來又怎麽了?”
白裘人兒原是來訴說委麯,找她這位當年震懾宮廷的姑姑代她出氣的,卻不料反被派了一頓不是。
在這位姑姑面前,她可不敢過份發橫,同時,她自己心裏也明白,這位姑姑批判得對,沒奈何,衹得噘着小嘴兒,道:“小蘭本不願跟他一般見識,可是後來他太大膽,太無禮,玉兒和翠兒就用馬鞭抽他,結果……”臉一紅,住口不言。
美道姑卻代她說了下去,淡淡笑道:“結果是抽人不成,反被人奪去了馬鞭,可對?”
白秋人兒綳着嬌靨,噘着嘴,沒說話。
美道姑接着又是一句,道:“而結果,你一氣之下,就跑到這兒來找姑姑了,可對?”
這回,白襲人兒點了點頭。
美道姑笑了,道:“當年事如今重演,你跟當年姑姑的所遇幾乎完全相同,當年姑姑一氣下玉泉,回紫禁城討救兵,找人幫忙出氣,人傢有心無力,愛莫能助,如今你到白雲觀來求救兵,找姑姑幫忙出氣,衹怕姑姑也無能為力,奈何人傢不得……”
看來,這位身為姑姑的已一定不肯幫忙。
白裘人兒這下真急了,噘着小嘴兒,急道:“姑姑,你忍心看小蘭受氣?你不心疼小蘭?”
美道姑淡淡笑道:“誰說的,姑姑沒兒沒女,你就是姑姑的心頭肉,可是小蘭,你總不能讓姑姑當着人傢的面,說不出個理來?”
白裘人兒大為不服,哼了一聲,道:“姑姑也真是,跟一個無知狂民還講……”
美道姑臉色一沉,道:“小蘭,你該知道,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白裘人兒微微地垂下了粉首,道:“可是小蘭沒犯法呀?”
美道姑道:“大街上馳馬,草營人命,污人衣衫,反不講理地找人傢問罪,實際的說起來,這就是犯法!”
白襲人兒猶自不服,道:“就算小蘭犯了法,小蘭犯的可是咱們大清朝廷的法,他一個無知狂民也管不着呀!”
美道姑道:“話是不錯,可是你如今是跟姑姑說話!”
白襲人兒沒話說了,一肚子委麯地擡跟說道:“姑姑總是判小蘭的不是,姑姑你要知道,他欺負的不是小蘭一個人兒,前是整個大清皇族!”
美道姑雙眉陡挑,但旋又淡淡道:“別動輒言皇族,也別老拿親貴壓人,皇族親貴也是人,那沒有什麽了不起,你要知道,咱們這皇族親貴四個字,衹能在朝廷中唬唬那些可憐的叩頭蟲,其實,出了紫禁城,便沒人把它放在眼內,尤其是他。”
白裘人兒仍不死心,道:“那麽,姑姑,他說什麽莽莽神州,本是他漢傢基業,咱們大清朝衹不過是竊據,這可忍麽?”
美道姑淡談說道:“這沒有什麽不可忍的,事實上這是實情,這莽莽神州,大好河山,本是人傢漢傢基業,當年傅侯未遇難之前,就曾一再面諫,咱們於理本虧,該好好地對待人傢,倘若仗勢欺壓,以徵服者自居,將來咱們會死無葬身之地!”
這下白裘人兒沒了轍了,她默默半晌,突然美目—紅,發了嬌慣女兒傢,皇族千金的小性子,—跺蠻靴,道:“姑姑你要是不管,小蘭找哥哥去,再不然小蘭就去找紀澤!”
“你敢!”美道姑臉色一變,美目暴睜,沉聲怒喝。
白裘人兒一驚,委麯淚水奪眶而出,垂下了粉首。
美道姑似有不忍,威態稍斂,道:“小蘭,快出嫁的大姑娘了,你不算小了,你倘若這麽做,那你是給大清朝廷找麻煩,我雖沒見過這個人,但是我敢說,別說玉珠,九門提督所屬的北京鐵騎,就是傾天下兵馬,衹怕也奈何人傢不得,反而給自己找沒趣,碰一鼻子灰,你該知道當年,當年以傅侯那舉世無敵的神勇,尚奈何人不了,如今雖時非斯時,人非斯人,我也不以為咱們能討得好來。”
白襲人兒垂首說道:“姑姑你知道,小蘭從沒受過這氣,您就讓小蘭這麽忍了?”
美道姑突然嘆道:“小蘭,姑姑當年的嬌慣任性,不下於今日的你,姑姑當年能如何?還不是忍下了,而且那所忍……”
又嘆了口氣,改口說道:“小蘭,為大清朝廷的延續,為咱們大清皇族的安危,咱們該忍人所不能忍,受人所不能受,這多年來,咱們是怎麽對人傢的?神州易主,山河變色,這等奇恥大辱,人傢都能忍,這些微小氣,咱們為什麽不能忍?何況不講理的,仗皇族親貴壓人的,是咱們!”
一番話,義正而詞嚴,聽得白裘人兒臉色連變,粉首低垂,默然不語,她是沒有話了。
難得這位美道姑深明大義。
適時,一陣步履聲起自前院,及春花園月形門外而止,美道姑擡眼望去,一名中年全真站在月形門外躬身稽首,恭聲說道:“稟郡主,貝勒府有人來了!”
美道姑收回目光,淡淡笑道:“聽見沒有,想必是玉、翠兩個丫頭不放心,回去帶了人來,她們來得正好,你跟她們回去吧!”
白襲人兒默默地點了點頭,一句話沒說,扭動嬌軀,下了積雪小橋,嚮外行去,那名中年全真又一稽首,跟着退去。
望着白裘人兒那無限美好的身影消失不見,美道姑那張美豔無雙的嬌靨上,突然涌現一種難以言喻的異樣神情,而且,顯得至為激動,擡眼陰沉蒼穹,口中喃喃說道:“十年了,一晃就是十年了,好快呀,記得十年前我送他出北京的時候,他還是小孩子,如今,他是該長成了。”
香唇邊,浮起了一絲笑意。
“可不是麽,歲月不饒人,我都老了,小兒女輩焉能不個個長成,他跟他父親的性格,完全是一個樣……”
漸漸地,激動而興奮的神情消失,代之而起的,是一片沉重的憂慮,她接着說道:“如果真是憶卿的話,那可就太巧了,十八年前我碰上他父親,落得個終生痛苦,皈依三清,十八年後小蘭又碰上他,而且她現在的矛盾情形顯然跟我當年一模—樣。”
身形猛然機伶—頓,美目中充滿驚駭神色地接道:“不,不,我絶不能讓小蘭她步上我的後塵,再踏我的覆轍,事實上,小蘭,你不知道,那不可能,誰叫咱們生為滿族兒女,又出生在親貴之傢,小蘭,可憐的小蘭,但願你不會……”
緩緩自那陰沉沉的蒼穹收回目光,略一沉忖,忽地閃動身形,裊裊嚮園後一間精捨行去。
再出來時,她身上又多加了一件道袍,匆匆地行嚮前院。
晌午過後,美道姑出現在西城外一片荒郊曠野之中。
那片荒郊曠野之中,有一片占地不小,頗稱茂密的白楊林,在那白楊林前,靜立着—座破損不堪的古廟。
這時候,遍地積雪,地上都凍了冰,荒郊曠野中,刺骨寒風更大,美道姑她到這兒來幹什麽?
破廟裏,本來是靜悄悄地,可是當美道姑行近十丈之際,破廟那兩扇不成其為門的廟門內,突然閃出了個中年要飯化子,他當門而立,揚聲喝道:“丐幫北京分舵重地,來人請止步!”
原來此處是丐幫北京分舵!
美道姑她找上丐幫北京分舵又是幹什麽?
美道姑聞喝停身在八九丈外,那中年要飯化子雙足頓地,一掠近前,細細打量了美道姑一眼,道:“仙姑上我丐幫北京分舵,不知有何貴幹?”
美道姑笑了笑,道:“我無事不登三寶殿,請代為通報郝舵主,就說當年故人求見!”
中年要飯化子呆了一呆,道:“敢問仙姑上下!”
美道姑道:“不敢,我,上一字了,下一字塵。”
中年要飯化子道:“原來是了塵仙姑,仙姑是來自……”望着美道姑,住口不言。
美道姑淡淡笑道:“如今我來自何處無關緊要,請轉告郝舵主,當年我住在紫禁城中。”
要飯化子一震,臉色微變,尚未答話。
突然,一個蒼勁話聲透廟而出:“是哪位故人要見郝元甲?”
隨着話聲,廟門內大步行出一名須發俱霜的老年要飯化子,老化子威態懾人,尤其一雙眼中血絲滿布,紅光閃爍,令人稱奇,正是丐幫北京分舵舵主,火跟狻猊郝元甲。
郝元甲一出廟門,入目美道姑面貌,不禁呆了一呆,那倒非因道姑美豔無雙,而是他覺得這美道姑至為面善。
中年要飯化子轉身躬下身形:“稟舵主,就是這位仙姑。”
美道姑趁勢行前兩步,微一稽首,道:“貧道了塵,見過郝舵主!”
郝元甲連忙還了一禮,火眼圓睜,詫聲說道:“恕郝元甲眼拙,仙姑是……”
美道姑淡笑說道:“郝舵主何其健忘?不過十年未見,裝束略改,郝舵主怎就忘了當年紫禁城中的故人?”
郝元甲呆了一呆,驀地火眼中暴閃奇光,驚聲說道:“莫非德郡主……”
美道姑笑着說道:“郝舵主畢竟想起來了,郡主之稱,那是當年,如今我衹是三清門中的出傢人,了塵。”
郝元甲大驚失色,滿臉激動,飛步奔下門階:“我說仙姑怎麽那麽面善,原來是德郡主駕到,郝元甲有失遠迎,當面請罪!”說着,恭謹拱起雙手。
美道姑也連忙稽首說道:“好說,是德怡來得魯莽,郝舵主海涵!”
郝元甲激動地道:“郡主這話豈不要折煞郝元甲,一別十年,郡主何時拋卻榮華富貴,皈依三清,郝元甲幾乎不認得了。”
美道姑淡淡笑道:“物是人非,十年中變化太大,我在十年前便已看破一切,皈依三清,榮華富貴不過是過眼煙雲,說起來也令人羞慚,衹有清淨無為,恬淡寡欲纔是永恆。”
入耳這番話,郝元甲猛悟這位當年的郡主,是為何看破紅塵,毅然出傢的,事關一個“情”字,自是不便說破。美道姑話落,他立即改了話題,搖頭嘆道:“十年歲月悠悠,物是人非,變化太大,別的不說,單郝元甲這頭須發,就找不出一根黑的了,倒是郡主容顔不改,神采依舊,可喜,可賀!”
美道姑笑道:“郝舵主說笑了,無情歲月何曾饒過任何一人?當年蔻女,今已兩鬢斑,德怡也老多了,還是郝舵主老而益壯,神精矍爍,威風不減往昔!”
郝元甲赧然笑道:“那是郡主誇奬,當年可食鬥米,如今卻連半碗飯也吃它不下,郝元甲是不得不服老了!”
頓了頓,又道:“十年不見,今日郡主突然降臨,是……”
美道姑道:“此處風大,寒冷令人難耐,郝舵主不讓我進去坐坐?”
郝元甲老臉一紅,道:“丐幫分舵化子窩,郡主尊貴之軀,郝元甲怎敢……”
美道姑笑說道:“郝舵主那是在駡我,德怡當年如何,何況十年後的今天,德怡三清門中出傢人,更慣了。”
不錯,這位美郡主,當年曾隨神力威侯伉儷,統率四川提督嶽鐘琪麾下兵將,遠征邊陲,平白衣大食勾結布達拉喇嘛企圖入侵之亂,飽經風霜,長途跋涉,冒險犯難,出生入死,什麽苦頭沒吃過?什麽地方沒住過?
她本來不同於一般皇族親貴,也由來愧煞須眉。
郝元甲不再猶豫,忙自躬身說道:“是郝元甲之過,郡主請!”側身讓路,舉手肅客。
美道姑淡淡一笑,稽首告罪,飄然行進。
丐幫分舵化子窩,破廟內陳設之簡陋,那是不必說,不過卻打掃得點塵不染,潔淨異常。
坐定,郝元甲再動回來意。
美道姑說道:“貴分舵耳目衆多,嚮來消息靈通,我想在郝舵主面前,打聽一個人,不知能蒙見告否?”
郝元甲毅然說道:“郡主這是什麽話,對郡主,郝元甲是知無不言!”
“那麽,我先謝謝了!”美道姑欠了欠身,道:“聽說北京城近日來了個功力頗高的奇特人物,神秘書生?”
郝元甲呆了一呆,道:“原來郡主問的是他……”
面上陡現怒容,點頭接道:“不錯,郝元甲已接獲弟子稟報,北京城中確來了這麽一位奇特人物,神秘書生,而且是今早到的。”
入目郝元甲臉上那輕微的怒容,美道姑不由地呆了一呆,暗感詫異,但她一時未問原委。
容得郝元甲說完,她又問道:“郝舵主可知此人姓名,來路?”
郝元甲淡淡說道:“郡主恐怕不知道,此人便是近年方始崛起江南武林的一個新人物,人稱碧血丹心雪衣玉竜,名叫朱漢民!”
“碧血丹心雪衣玉竜!”美道姑點點頭,笑道:“好名號,衹是聽來頗為陌生。”
口中這麽說,心中卻不禁大為失望,此人不是意料中人,不是那十年前她冒死送出帝都的人。
那個人,不姓朱,該姓夏!
可是為什麽這姓朱的書生所說的話竟跟自己十八年前,那姓夏的書生對自己所說的話一般無二?莫非這是巧合,莫非書生都大膽?
郝元甲道:“郡主多年未在江湖上走動,自是不會知道。”
美道姑暫時忍下那莫解的疑團,點頭笑道:“郝舵主說得是,十年漫長,歲月如流,物事非外,武林中如今不知是個什麽樣的世界了!”
郝元甲道:“當年的知名人物,如今是退隱的退隱,過世的過世,眼見武林之中,差不多全是一輩新人,這便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郡主可還記得大漠駝叟無影神鞭獨孤大俠麽,曾幾何時,他也剃度出傢,皈依佛門了。”
顯然地,這甚出美道姑意料,她搖頭感慨不已。
沉默了片刻,郝元甲突然打破寂靜,道:“郡主打聽此人,敢莫是為了他在永定門內大街上,大膽妄為,當衆瀆冒了郡主那位侄姑娘?”
美道姑笑道:“這件事郝舵主也知道了?”
郝元甲道:“這件事幾乎已經傳遍北京城,郝元甲怎能不知道?”
美道姑泰然一笑道:“看來,滿室親貴自找沒趣,丟人是丟大了。”
郝元甲道:“郡主恐怕還不知道,九門提督府如今正在到處拿人呢!”
這句話卻聽得美道姑臉上霍然變了色,當即挑眉說道:“這必然是那兩個丫頭幹的好事,自己的理麯,偏要仗官倚勢欺人,這還像什麽話!”
郝元甲呆了一呆,道:“怎麽,郡主不是……”
美道姑怒態一斂,淡笑道:“別人不知道我,難道郝舵主還不知道我麽?”
郝元甲老臉一紅,囁嚅難作—辭。
美道姑淡淡一笑道:“我之所以打聽他,衹是很欣賞他的膽識。”
郝元甲面有不齒色,道:“衹怕他是當時不知道是郡主的侄姑娘!”
“不!”美道姑搖頭說道:“倘若他不知道,那就不足為奇了,正因他知道,而且自稱漢族世胄,前朝遺民,連皇上都不放在眼內地大大教訓了我那侄女兒一頓。”
郝元甲一怔,脫口說道:“這就不對了。”
美道姑投過詫異一瞥,道:“怎麽不對?”
郝元甲猛悟失言,但他不愧一塊老薑,忙道:“事後郝元甲那不爭氣的徒弟,告訴他時,他卻吃驚失措,瞠目不知所以,這麽看來……”
美道姑眉鋒一皺,截口說道:“可是我那侄女兒說他知道,她不敢欺我的。”
郝元甲眉鋒也皺了皺,心中也百思莫解,道:“這郝元甲就莫名其妙了,莫非……”住口不言。
美道姑卻笑問道:“郝舵主,莫非什麽?”
郝元甲心頭一震,“哦”了一聲,道:“郝元甲懷疑,我那不爭氣的徒弟,是不是被他戲弄了!”
美道姑淡淡一笑道:“郝舵主,如今我要問了,為什麽令高足要在事後纔告訴他,為什麽郝舵主又懷疑他相戲,此中必有原因吧?”
郝元甲心神震動,囁嚅未語。
美道姑淡淡笑道:“倘若郝舵主有什麽難言之隱,德怡不敢相強。”
郝元甲臉一紅,暗一咬牙,毅然說道:“郡主恕我,郝元甲沒有什麽難言之隱,衹因為那朱漢民有意高攀親貴,作為進身之階,所以,所以……”
美道姑笑道:“怪不得郝舵主一提起他,便面有怒容!”
郝元甲老臉通紅,白眉一挑,方待發話。
美道姑已然又道:“郝舵主,德怡也要直說一句,姑不論事情前後是否相符,也不談郝舵主的感受如何,彼此多年故交,郝舵主知我,似乎不該對我有所隱諱,我始終跟傅侯的看法一樣,彼此立場不相同,人人都不該昧於民族大義,但是那跟彼此的私交並無衝突,郝舵主又何必顧忌!”
郝元甲滿面羞愧,苦笑說道:“郡主,是郝元甲的不是,郝元甲知道,唯傅侯跟郡主是宦海兩位奇英,跟一般人不同着由來贏得天下武林之飲敬,實在說,郝元甲等也從來沒把二位當作當朝親貴看待,否則當年彼此不會有所結交。”
美道姑眨動了一下美目,笑道:“這不就得了麽?”話鋒微頓,接問:“郝舵主是從何知道那姓朱的書生有意高攀親貴,作為進身之階的?”
郝元甲這回不再猶豫道:“他找敝分舵幫忙,幫忙他進入紫禁城找位當朝親貴攀攀交情,當郝元甲那不爭氣的徒弟問他此舉是否為了謀求進身之階,圖得榮華富貴時,他毅然點頭承認。”
美道姑笑說道:“恕我再直說一句,這是郝舵主聰明一世,糊塗一時。他若真有此意,焉會告訴人人忠義的貴幫?”
郝元甲一怔啞口,苦笑不語。
美道姑笑了笑,又道:“郝舵主如今明白了麽?”
郝元甲沉吟半晌,纔道:“郡主原諒,郝元甲一時未敢下斷……”
顯然,他是一時尚不敢輕信。
美道姑笑了笑,也未再多說。
破廟中的氣氛,一時有點尷尬。
片刻之後,郝元甲有心改變話題,幹笑了一聲,道:“郝元甲多年未見夏大俠俠駕了,不但是郝元甲,便天下武林也莫不思念,不知夏大俠近年來……”
美道姑淡淡一笑道:“德怡也有整整十年沒見過他了,其實,我該說不衹十年,而是有十六七年沒見着他了。”
郝元甲呆了一呆,道:“怎麽,郡主十年前衹身冒險,送小侯爺出京,不是……”
美道姑截口說道:“實不相瞞,當年我把憶卿送給他的時候,並沒有能見着他,他像是早知我會去似的,預先留了封信給我,叫我衹須把憶卿放在他那住處,自會有人把憶卿接走。”
郝元甲又復呆了一呆,道:“這麽說來,郡主也確有十幾年未見着夏大俠了。”
美道姑點了點頭,含笑不語。
郝元甲搖頭一嘆道:“人生際遇不定,宦海風雲更屬難測,當年傅侯赤膽忠心,直言固執,朝野同欽,允為當朝柱石,蓋世虎將,哪一個朝廷大員不是望風回避,便是本朝皇上也讓他三分,誰知,曾幾何時,傅侯伉儷竟落個滿門抄斬,冤稱不白的悲慘下場,朝中有識之士莫不痛惜,天下武林亦莫不同情憤慨,若非夏大俠傳下珠符令阻攔,衹怕天下英雄勢必闖進大內,劫牢救人了!”
美道姑面上掠過一絲黯然神色,淡淡說道:“這種事古今歷朝厲代屢見不鮮,也許傅侯他夫婦倆命該歸天,其實,是傅侯他糊塗,太剛直,大赤忠了,對皇上,這往往是自取殺身禍的根由,夏大俠是傅侯當世知心,他知傅侯良深,傅侯他一生所學高深莫測,萬人難敵,他自己如不願死,別說區區天牢及北京禁衛,便是竜潭虎穴,卿天下兵馬,也圍他不住,奈何他不了,他之所以甘願受死,為的是忠義二字,夏大俠當然要成全他,當時,我兄妹也曾勸他暫時脫身,待機洗刷不白,結果反被他訓了一頓,斥為不忠,不孝,不義。”
郝元甲擡頭嘆道:“恕郝元甲直說一句,傅侯這近乎愚忠……”
美道姑搖頭說道:“郝舵主錯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古來忠臣烈士,哪一個不是近乎癡愚,何況,傅侯他從容就死,還帶有一點諫的意思。”
郝元甲悚然動容,默然不語,半晌始又道:“傅侯在天英靈有知,要責郝元甲冒瀆了。”
“那倒不會!”美道姑道:“傅侯是個怎麽樣的人,難道郝舵主不知道?”
郝元甲面有羞愧之色地點頭說道:“傅侯是天下武林的好朋友,天下武林也從未把他當當朝大員看待,衹視他是個豪傑,敬他是個英雄。”
美道姑神色黯然地點頭說道:“傅侯他確是那麽一位令人敬佩的英雄人物!”
郝元甲感嘆說道:“郝元甲適纔說過,人生際遇不定,宦海風雲更是變幻莫測,傅侯汗馬功勞,一生忠義,最後落得個滿門抄斬的悲慘下場,而那嶽鐘琪不過是平了大小金川之亂,卻被當朝皇上下旨嘉奬,恢復了他的爵位,免追當年徵討小噶爾丹時七十幾萬兩銀子的虧空,同時又加封他為太子少保,稱威信公,特準紫禁城騎馬,更賞了他一首御制的詩,他如今可是神氣得很了。”
美道姑道:“雖說嶽鐘琪此人陰鷙,但他對朝廷的功勞確也不小,而且,他也是……”笑了笑,住口不言。
郝元甲微挑雙眉,唇邊浮起一絲不屑笑意,道:“他是漢人,也是貴朝開國至今,唯一以漢人身份做到大將軍的人,郝元甲深以漢族世胄之中,有這麽一位出類拔萃的傑出人物而引為驕傲。”
美道姑冰雪聰明,玲瓏剔透,這話,她當然懂,衹是她礙於多年故交份上,沒有介意,也沒有說什麽。
郝元甲也知這話不該說之當面,歉然一笑,忙改了話題,道:“郡主可知傅侯是坐什麽罪名被害的嗎?”
美道姑眉鋒微皺道:“詳情不清楚,不過,聽說是為了他包庇前明皇裔。”
這前明皇裔四個字指的是誰,郝元甲可是清楚得很,隨挑雙眉,目中赤芒閃射,道:“傅侯交夏大俠,他是知道的,再說,傅侯雖跟夏大俠交往,卻從未失過立場,當年他自己不是也曾一再透過傅侯伉儷,想收攬夏大俠麽?傅侯赤膽忠心,公私分明,他怎……”
美道姑搖頭說道:“這我就不知道了,不瞞郝舵主說,當時的皇上已不似從前了,皇上他由來也最忌諱這種事,他不比先皇,先皇對這種事還比較和緩一點,他卻絶不容情,為這種事坐罪而死的,漢人不計,就在旗滿人來說,傅侯已非第一人,鄂爾秦的兒子鄂昌,寫了一首‘塞上吟’,稱蒙古人為鬍兒便被皇上賜令自盡,皇上是最恨人寫‘虜’、‘夷’、‘鬍’字的。”
郝元甲冷哼說道:“郡主也恕郝元甲直言,郝元甲我所知,貴朝皇上的漢文相當好,可是他在殺了鄂昌之後,嚴禁八旗滿人學漢文,他既不許人寫‘虜’、‘夷’、‘鬍’字,那麽他便不該做出這種自外於中國的事!”
美道姑點頭說道:“這個我知道,可是郝舵主該明白,站在我的立場上,是不便說什麽的,我也不敢。”
郝元甲道:“郡主明鑒,郝元甲無意……”
美道姑截口說道:“郝舵主不必解釋什麽,這是事實,我雖為滿族兒女,出身當朝親貴,可是我也不能抹煞事實,其實,不但是郝舵主,便是我們有時候也覺得他做得太過份,尤其這幾年,他竟糊塗得信用和坤……唉!不說也罷,有些事我實在不便,也不敢置評!”
她一再不便,一再不敢,這用意,郝元甲自然懂,赧然一笑,結束了這段談話,又坐了片刻,又談了些不關痛癢的當年往事,美道姑起身告辭。
郝元甲沒有輓留,衹問美道姑清修之處,美道姑卻笑着以他語支吾了過去。
顯然,她是不願說,她既不願說,郝元甲不是不開竅、不識趣的糊塗人,哪裏還好再問。
郝元甲一直送出了廟門,美道姑口稱留步之餘,還開了郝元甲一個玩笑,她要郝元甲千萬別派弟子跟蹤,否則她會指丐幫弟子有不良企圖,送官究辦。
這下,即使郝元甲有派弟子跟蹤之心,也不好那麽做了。
送走了美道姑,郝元甲立刻回到廟中,閉目沉思。
他在想,這位昔年貴為郡主的美道姑,十年不見,為何今日突然降臨他這丐幫北京分舵,衹為打聽一個人的姓名來路。
他想:有可能是她衹知朱漢民功力高絶,有進身之心,問明了他的姓名來路後,好為她滿清朝廷延攬人才。
但是,這個想法很快地便被自己推翻了,他知道,這位昔日貴為郡主的美道姑,如今不會有這種心情。
他又想:也有可能因為朱漢民當街折辱了她的侄女兒,她這身為姑姑的.不能不管,要伸手為侄女兒出出氣。
然而,這個想法旋即也為他自己推翻樂,他也知道,這位昔日貴為郡主的美道姑,如今也不是這種不明是非、不通事理的人,按當時的情形說,那缺理的,卻是她那位嬌慣任性的侄女兒。
他想……
他想……
結果,仍是百思莫解,一無所得。
最後,他下了令,嚴密監視碧血丹心雪衣玉竜朱漢民,這個既奇特而又神秘人物的一舉一動。
他預備在得到確切答案後,再采取行動。
他不得不弄清楚,這位一嚮行道江南武林的書生,突然北來,並入帝都,到底是幹什麽的!
瀟湘子 掃描 lionkingOCR轉載時請保留此信息
蒙古種健騎腳程快極,沒多久,一座宏偉、莊嚴的道觀已在眼前呈現,白襲人兒縱馬若飛,直闖道觀門前。
這座道觀紅門緑瓦,宏偉、莊嚴異常,觀前有皇上御筆親書四個大字:“洞天福地”之大牌樓。
提起這座道觀,可是大大地有來頭。
這是道教之正觀,原為唐天長觀舊址,後歷建歷改,最後改稱為白雲觀。
觀內有靈官殿、丘祖堂、三清閣、長春殿、僧紗殿、翕光殿,另有律堂及玉皇宮,觀後有春花園。
這座白雲觀所祀之長春真人邱處機,字通密,自號長春子,山東棲霞人,年十九(金大定六年),入昆侖山修道,元世祖遠征之際,率十八道應召,後置長春子燕京之太極宮,總管全國道教,並參劃政事共十二年,以八十歲而化,此乃元朝利用道教統治人民之一例。
白雲觀定元月十八、十九兩天為燕九節,一為紀念長春真人,一則為紀念邱元清。
邱元清此人明初信道,入闡三清,有識者薦元清於明世祖,認元清為非常之才,有用於邦國。
世祖大喜,乃賜以美麗宮嬪,元清不敢卻,乃於正月十九自宮,並定是日為閹九節,為避免“閹”字,改用同音“燕”字,故又稱為燕九節。
提起這幾段事兒,北京城裏老一輩的大大都能說得上來。
白裘人兒縱馬疾馳,在牌樓前飄身離鞍,牽馬而行。
這是規矩,每一朝代都是如此,誰敢眼見御筆親書的牌樓不下馬,別看她嬌慣任性,這地方她也絲毫不敢隨便。
白襲人兒拉馬穿過牌樓,白雲觀高高石階之上,立刻急步迎下兩名中年全真。
一名接過坐騎,一名趨前恭謹稽首:“姑娘許久未來了,今天……”
白裘人兒綳着一張嬌靨,截口說道:“我要見姑姑,她老人傢何在?”
那問話的中年全真道:“稟姑娘,郡主正在春花園中。”
白裘人兒扭動腰肢,邁步便要登階。
那中年全真忙地趨前一步,稽首說道:“姑娘請稍候片刻,容貧道通報!”
白襲人兒雙眉一皺,道:“我不是外人,也見過姑姑多次了,難道每次都要通報麽?”
那中年全真恭聲說道:“稟姑娘,這是郡主交待,貧道不敢擅自做主,姑娘該知道,除了姑娘及玉貝子外,便是貝勒爺前來,郡主也不見的。”
白襲人兒皺了皺眉,在這位郡主姑姑面前,她是絲毫沒有脾氣的,輕擡玉腕,擺了擺手,道:“好吧,我候着了,你去吧,要快點兒!”
那中年全真應了一聲是,一稽首,轉身疾步登上石階,進入觀門,未幾,他又疾步而出,趨前稽首道:“稟姑娘,郡主吩咐,春花園相見!”
他話聲方落,一陣香風起處,白裘人兒已然嬌軀疾閃,輕盈靈妙地登上了高高石階,進了觀門。
顯然地,這地方,白襲人兒是常來,她本不用別人帶路,便登堂過殿,直奔觀後春花園而去。
春花園中美景一片,亭、臺、樓、閣,一應俱全,春日裏萬紅千緑,夏日裏荷香暗送,秋日裏金菊怒放,鼕日裏梅花萬點,更壓上一片雪白。
梅須讓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春花園中,那朱欄小亭之旁,那積雪小橋之上,此際正站着個一身道傢裝束,卻難掩綽約風姿的中年道姑。
她,氣度高華,美豔絶倫,但卻清奇得不帶一點人間煙火氣,臉上的神色,泰然、安詳,還帶着三分悠閑。
那欺雪賽霜的一截皓腕,水蔥般晶瑩玉指,正搭在一株老梅的低垂枝椏上,景美如圖,人美若仙,這春花園中的景緻,美得驚人,美得出奇。
“姑姑!”一聲銀鈴般清脆嬌音,劃破這春花園中的寧靜,白裘人兒如掠波乳燕,直上積雪的小橋上。
美道姑玉手微放,老梅枝椏彈起,撲簌簌落了一地雪花,她未轉身形,面上已綻開了笑容,那笑容既美,還帶着點兒慈祥,柔聲說道:“今兒個是什麽風把我這寶貝姑娘給吹來了?”
一眼瞥見白襲人兒那微紅美目,猶挂着幾顆晶瑩淚珠,還有那滿臉的委屈,呆了一呆,輕“咦”了一聲,瞪着—雙鳳目,詫聲說道:“小蘭,是誰欺負你了,是玉珠那渾東西,還是……”
乍見了親人,再也難忍滿腹委麯,白襲人兒“嚶嚀”一聲,丟了馬鞭,掩着嬌靨,飛投美道姑的懷中,粉首深埋,香肩聳動不止。
美道姑既愛憐,又心痛,慌了手腳,擡起柔荑,輕撫白裘人兒那滿頭烏雲秀發,帶笑說道:“傻姑娘,別哭,別哭,快別哭了,姑姑的心都讓你哭碎了,說,誰欺負了你,姑姑替你出氣!”
白襲人兒哽咽着擡起了粉首,口齒啓動,卻因為過度的羞憤,過度的氣,沒能說上一句,蠻靴一跺,震得小橋亂顫,撲簌簌地又落下了一片雪花兒!她卻粉首一低,又埋入美道姑懷中。
美道姑笑了,扳着白襲人兒那滑膩香肩,把她輕輕推開了些,然後托着那張梨花帶雨般的嬌靨,入目那微紅的美目,禁不住又是一陣心疼,揚了揚眉道:“別盡哭呀,傻姑娘,哭辦不了事兒,倒是說給姑姑聽呀,誰欺負了你,是玉珠那個渾東西,還是朝廷裏那些……”
白襲人兒那小小的瑤鼻,猶不住翕動着,忙擡玉首,斷斷續續的道:“姑姑,都……都不……是……”
“我說嘛!”美道姑笑道:“玉珠他雖是哥哥,可沒那個膽,敢輕易招惹你這個妹妹,朝廷裏的那些人,更不敢正眼看我們這位嬌慣壞了的寶貝兒,那麽說,到底是誰那麽大膽?讓姑姑去問問他到底有幾個腦袋!”
白裘人兒嬌靨上突然涌起一抹飛紅,但剎時間她又面罩寒霜,挑了眉,那模樣兒兇得怕人,道:“是個不知死活,不知天高地厚,讓人看了他那自以為了不起的樣子就有氣的狂妄書生。”
“書生?”美道姑呆了一呆,脫口問了一句。
“嗯!”白裘人兒—點頭,氣虎虎地接着說道:“姑姑,您不知道,他不但敢衝着我冷哼,而且還說什麽莽莽神州本是漢傢基業,說咱們是搶他們的,更令人氣煞的是,他連皇上都沒放在眼裏!”
美道姑臉色一變,挑眉說道:“這書生的膽子的確夠大的,怎麽咱們碰見的書生都那麽大膽,小蘭,那書生長得什麽模樣兒?”
白裘人兒呆了一呆,道:“姑姑,怎麽……”
美道姑臉上突然掠過一種令人難以言喻的復雜神色,不過其中有一點很明顯,那是幽怨,一種心高於天,命薄如紙的幽怨,軒了軒眉,淡淡笑道:“小蘭,你該記得,姑姑曾對你說過,這種話,姑姑當年也聽人當面說過,而且那也是個大膽書生,不過那書生宇內第一,的確不凡,的確了不起!”
白裘人兒道:“姑姑是說……”
美道姑似乎不願多說那當年傷心往事,點了點頭,忙道:“姑姑是問你這書生長的是什麽模樣!”
一句話又紅了美姑娘的嬌靨,她嬌羞欲滴地垂下玉首。
美道姑美目中異采一閃,笑道:“他模樣兒長得挺俊,是不?”
白裘人兒不由自主地點了點頭,但旋即她又猛然擡起玉首,嬌靨上猶挂着三分嬌紅,陡挑黛眉,說道:“我承認他模樣兒挺俊,是世間罕見的美男子,可是那有什麽了不起?北京城裏的美男子多的是,我哥哥就是一個,這個狂生,我看見他就惱火,就有氣!”
美道姑微微皺了皺眉,心頭為之震動,美目凝註,淡淡說道:“小蘭,這很危險,姑姑是過來人,姑姑當年也跟你一樣,嬌慣任性,嚮不服人,而事實上,自己所見着的人,的確超人,的確不凡,不知道為什麽,心裏矛盾得很,既然覺得他的確宇內第一,了不起,又覺得看見他就有氣,就是不服,越是不服,越是忘不掉他!就這矛盾,使得姑姑痛苦一生,使得姑姑出傢修行,皈依三清,小蘭,記住,這種人,越招惹不得,姑姑不願你步姑姑後塵,姑姑也不願眼見着你痛苦一生,現在懸崖勒馬.及時回頭還來得及。”
剎時間,美姑娘紅了嬌靨,掩了雙耳,跺了蠻靴,那既嬌又羞的模樣兒,美極,愛煞人,嗔聲道:“哎呀,姑姑,您這是說的什麽嘛,小蘭不要聽,小蘭不要聽,小蘭纔不會跟姑姑一樣呢!”
美道姑笑了,可是笑得勉強,也難掩心頭之沉重,道:“不會跟姑姑一樣那就好,要不然,等到陷入太深,不剋自拔時,再想回頭掙脫,那可就……”
白襲人兒又要發嬌嗔,美道姑忙道:“好、好、好,不要聽姑姑就不說,成了吧?”
白襲人兒放下了掩耳的那雙玉手,嬌靨上羞紅猶未退。
美道姑望了她一眼,道:“說說看,他姓什麽,叫什麽?”
白裘人兒雙眉陡挑,哼了一聲,道:“他不肯說,衹說他是漢族世胄,先朝遺民,武林一介落魄書生,小蘭認為他是不敢說!”
美道姑美目中再現異采,道:“姑姑以為他是不肯說,而不是不敢說,你不是說了麽,他膽大得連皇上都不放在眼內,那麽他怕什麽?”
白襲人兒一怔,一時沒能答上話。
美道姑卻自言自語地又道:“又是這麽一個書生,好巧,當年玉泉山上,那一夜我碰見他的時候,他也是這麽說的。”
白襲人兒黛眉一皺,輕輕地喚了聲:“姑姑!”
美道姑忙笑道:“好,好,好,不說姑姑的當年往事,說眼前你的事,好不?老老實實的告訴姑姑到底是怎麽一回事?”
白裘人兒臉一紅,道:“小蘭剛纔說過了嘛,就是這麽一回事嘛!”
美道姑美目深註,道:“姑姑話說在前頭,你要不把真情老老實實地說給姑姑聽,可別怪姑姑不管了!”
白襲人兒急了,嬌靨可也更紅了,沉默了一下,衹得實說,道:“是小蘭帶着玉兒、翠兒打獵回來,由永定門過,也沒招他,也沒惹他,他竟衝着我冷哼!”
美道姑眉鋒—皺,道:“那八成兒是你三個在大街上放馬疾馳,濺了人一身雪泥,還差點兒沒撞了人,對不?”
白裘人兒粉臉更復一紅,道:“你知道小蘭的騎術,怎會撞了人?”
美道姑笑道:“那麽,濺了人一身雪泥該是事實!”
白裘人兒沒話說了,事實如此,她衹得又點頭。
美道姑睹狀笑道:“姑姑我不護短,大年初一,大街上馳馬,幸好衹是濺了人傢一身雪泥,倘若是把人撞傷了,你讓人傢怎麽過年,這,小蘭,是你的不是!”
白裘人兒一跺蠻靴,美目一紅,道:“姑姑,小蘭都讓他欺負夠了,您還幫着他說話!”
美道姑笑道:“姑姑我站在理字上說話,誰也不幫,要在當年,姑姑會毫不猶豫地跟你找他去,可是如今,姑娘,姑姑已不是當年的脾氣了,你不講理,你總不能讓姑姑也跟着你不講理呀!”
白襲人兒皺着眉,苦着臉,道:“姑姑……”
美道姑截口笑道:“後來呢,後來八成兒是人傢沒找你,你卻發了皇族千金,嬌慣飪性的脾氣,反找了人傢,對不?”
白襲人兒不得不點頭,但跟着補充了一句:“小蘭是找他講理,找他問罪!”
“講理?”美道姑笑道:“紫禁城中沒人比我更瞭解你,你從小長大,講過理麽?自己於理有虧,虧你還好意思找人傢講理,人傢都沒找你問罪,你又找人傢問的什麽罪?後來又怎麽了?”
白裘人兒原是來訴說委麯,找她這位當年震懾宮廷的姑姑代她出氣的,卻不料反被派了一頓不是。
在這位姑姑面前,她可不敢過份發橫,同時,她自己心裏也明白,這位姑姑批判得對,沒奈何,衹得噘着小嘴兒,道:“小蘭本不願跟他一般見識,可是後來他太大膽,太無禮,玉兒和翠兒就用馬鞭抽他,結果……”臉一紅,住口不言。
美道姑卻代她說了下去,淡淡笑道:“結果是抽人不成,反被人奪去了馬鞭,可對?”
白秋人兒綳着嬌靨,噘着嘴,沒說話。
美道姑接着又是一句,道:“而結果,你一氣之下,就跑到這兒來找姑姑了,可對?”
這回,白襲人兒點了點頭。
美道姑笑了,道:“當年事如今重演,你跟當年姑姑的所遇幾乎完全相同,當年姑姑一氣下玉泉,回紫禁城討救兵,找人幫忙出氣,人傢有心無力,愛莫能助,如今你到白雲觀來求救兵,找姑姑幫忙出氣,衹怕姑姑也無能為力,奈何人傢不得……”
看來,這位身為姑姑的已一定不肯幫忙。
白裘人兒這下真急了,噘着小嘴兒,急道:“姑姑,你忍心看小蘭受氣?你不心疼小蘭?”
美道姑淡淡笑道:“誰說的,姑姑沒兒沒女,你就是姑姑的心頭肉,可是小蘭,你總不能讓姑姑當着人傢的面,說不出個理來?”
白裘人兒大為不服,哼了一聲,道:“姑姑也真是,跟一個無知狂民還講……”
美道姑臉色一沉,道:“小蘭,你該知道,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白裘人兒微微地垂下了粉首,道:“可是小蘭沒犯法呀?”
美道姑道:“大街上馳馬,草營人命,污人衣衫,反不講理地找人傢問罪,實際的說起來,這就是犯法!”
白襲人兒猶自不服,道:“就算小蘭犯了法,小蘭犯的可是咱們大清朝廷的法,他一個無知狂民也管不着呀!”
美道姑道:“話是不錯,可是你如今是跟姑姑說話!”
白襲人兒沒話說了,一肚子委麯地擡跟說道:“姑姑總是判小蘭的不是,姑姑你要知道,他欺負的不是小蘭一個人兒,前是整個大清皇族!”
美道姑雙眉陡挑,但旋又淡淡道:“別動輒言皇族,也別老拿親貴壓人,皇族親貴也是人,那沒有什麽了不起,你要知道,咱們這皇族親貴四個字,衹能在朝廷中唬唬那些可憐的叩頭蟲,其實,出了紫禁城,便沒人把它放在眼內,尤其是他。”
白裘人兒仍不死心,道:“那麽,姑姑,他說什麽莽莽神州,本是他漢傢基業,咱們大清朝衹不過是竊據,這可忍麽?”
美道姑淡談說道:“這沒有什麽不可忍的,事實上這是實情,這莽莽神州,大好河山,本是人傢漢傢基業,當年傅侯未遇難之前,就曾一再面諫,咱們於理本虧,該好好地對待人傢,倘若仗勢欺壓,以徵服者自居,將來咱們會死無葬身之地!”
這下白裘人兒沒了轍了,她默默半晌,突然美目—紅,發了嬌慣女兒傢,皇族千金的小性子,—跺蠻靴,道:“姑姑你要是不管,小蘭找哥哥去,再不然小蘭就去找紀澤!”
“你敢!”美道姑臉色一變,美目暴睜,沉聲怒喝。
白裘人兒一驚,委麯淚水奪眶而出,垂下了粉首。
美道姑似有不忍,威態稍斂,道:“小蘭,快出嫁的大姑娘了,你不算小了,你倘若這麽做,那你是給大清朝廷找麻煩,我雖沒見過這個人,但是我敢說,別說玉珠,九門提督所屬的北京鐵騎,就是傾天下兵馬,衹怕也奈何人傢不得,反而給自己找沒趣,碰一鼻子灰,你該知道當年,當年以傅侯那舉世無敵的神勇,尚奈何人不了,如今雖時非斯時,人非斯人,我也不以為咱們能討得好來。”
白襲人兒垂首說道:“姑姑你知道,小蘭從沒受過這氣,您就讓小蘭這麽忍了?”
美道姑突然嘆道:“小蘭,姑姑當年的嬌慣任性,不下於今日的你,姑姑當年能如何?還不是忍下了,而且那所忍……”
又嘆了口氣,改口說道:“小蘭,為大清朝廷的延續,為咱們大清皇族的安危,咱們該忍人所不能忍,受人所不能受,這多年來,咱們是怎麽對人傢的?神州易主,山河變色,這等奇恥大辱,人傢都能忍,這些微小氣,咱們為什麽不能忍?何況不講理的,仗皇族親貴壓人的,是咱們!”
一番話,義正而詞嚴,聽得白裘人兒臉色連變,粉首低垂,默然不語,她是沒有話了。
難得這位美道姑深明大義。
適時,一陣步履聲起自前院,及春花園月形門外而止,美道姑擡眼望去,一名中年全真站在月形門外躬身稽首,恭聲說道:“稟郡主,貝勒府有人來了!”
美道姑收回目光,淡淡笑道:“聽見沒有,想必是玉、翠兩個丫頭不放心,回去帶了人來,她們來得正好,你跟她們回去吧!”
白襲人兒默默地點了點頭,一句話沒說,扭動嬌軀,下了積雪小橋,嚮外行去,那名中年全真又一稽首,跟着退去。
望着白裘人兒那無限美好的身影消失不見,美道姑那張美豔無雙的嬌靨上,突然涌現一種難以言喻的異樣神情,而且,顯得至為激動,擡眼陰沉蒼穹,口中喃喃說道:“十年了,一晃就是十年了,好快呀,記得十年前我送他出北京的時候,他還是小孩子,如今,他是該長成了。”
香唇邊,浮起了一絲笑意。
“可不是麽,歲月不饒人,我都老了,小兒女輩焉能不個個長成,他跟他父親的性格,完全是一個樣……”
漸漸地,激動而興奮的神情消失,代之而起的,是一片沉重的憂慮,她接着說道:“如果真是憶卿的話,那可就太巧了,十八年前我碰上他父親,落得個終生痛苦,皈依三清,十八年後小蘭又碰上他,而且她現在的矛盾情形顯然跟我當年一模—樣。”
身形猛然機伶—頓,美目中充滿驚駭神色地接道:“不,不,我絶不能讓小蘭她步上我的後塵,再踏我的覆轍,事實上,小蘭,你不知道,那不可能,誰叫咱們生為滿族兒女,又出生在親貴之傢,小蘭,可憐的小蘭,但願你不會……”
緩緩自那陰沉沉的蒼穹收回目光,略一沉忖,忽地閃動身形,裊裊嚮園後一間精捨行去。
再出來時,她身上又多加了一件道袍,匆匆地行嚮前院。
晌午過後,美道姑出現在西城外一片荒郊曠野之中。
那片荒郊曠野之中,有一片占地不小,頗稱茂密的白楊林,在那白楊林前,靜立着—座破損不堪的古廟。
這時候,遍地積雪,地上都凍了冰,荒郊曠野中,刺骨寒風更大,美道姑她到這兒來幹什麽?
破廟裏,本來是靜悄悄地,可是當美道姑行近十丈之際,破廟那兩扇不成其為門的廟門內,突然閃出了個中年要飯化子,他當門而立,揚聲喝道:“丐幫北京分舵重地,來人請止步!”
原來此處是丐幫北京分舵!
美道姑她找上丐幫北京分舵又是幹什麽?
美道姑聞喝停身在八九丈外,那中年要飯化子雙足頓地,一掠近前,細細打量了美道姑一眼,道:“仙姑上我丐幫北京分舵,不知有何貴幹?”
美道姑笑了笑,道:“我無事不登三寶殿,請代為通報郝舵主,就說當年故人求見!”
中年要飯化子呆了一呆,道:“敢問仙姑上下!”
美道姑道:“不敢,我,上一字了,下一字塵。”
中年要飯化子道:“原來是了塵仙姑,仙姑是來自……”望着美道姑,住口不言。
美道姑淡淡笑道:“如今我來自何處無關緊要,請轉告郝舵主,當年我住在紫禁城中。”
要飯化子一震,臉色微變,尚未答話。
突然,一個蒼勁話聲透廟而出:“是哪位故人要見郝元甲?”
隨着話聲,廟門內大步行出一名須發俱霜的老年要飯化子,老化子威態懾人,尤其一雙眼中血絲滿布,紅光閃爍,令人稱奇,正是丐幫北京分舵舵主,火跟狻猊郝元甲。
郝元甲一出廟門,入目美道姑面貌,不禁呆了一呆,那倒非因道姑美豔無雙,而是他覺得這美道姑至為面善。
中年要飯化子轉身躬下身形:“稟舵主,就是這位仙姑。”
美道姑趁勢行前兩步,微一稽首,道:“貧道了塵,見過郝舵主!”
郝元甲連忙還了一禮,火眼圓睜,詫聲說道:“恕郝元甲眼拙,仙姑是……”
美道姑淡笑說道:“郝舵主何其健忘?不過十年未見,裝束略改,郝舵主怎就忘了當年紫禁城中的故人?”
郝元甲呆了一呆,驀地火眼中暴閃奇光,驚聲說道:“莫非德郡主……”
美道姑笑着說道:“郝舵主畢竟想起來了,郡主之稱,那是當年,如今我衹是三清門中的出傢人,了塵。”
郝元甲大驚失色,滿臉激動,飛步奔下門階:“我說仙姑怎麽那麽面善,原來是德郡主駕到,郝元甲有失遠迎,當面請罪!”說着,恭謹拱起雙手。
美道姑也連忙稽首說道:“好說,是德怡來得魯莽,郝舵主海涵!”
郝元甲激動地道:“郡主這話豈不要折煞郝元甲,一別十年,郡主何時拋卻榮華富貴,皈依三清,郝元甲幾乎不認得了。”
美道姑淡淡笑道:“物是人非,十年中變化太大,我在十年前便已看破一切,皈依三清,榮華富貴不過是過眼煙雲,說起來也令人羞慚,衹有清淨無為,恬淡寡欲纔是永恆。”
入耳這番話,郝元甲猛悟這位當年的郡主,是為何看破紅塵,毅然出傢的,事關一個“情”字,自是不便說破。美道姑話落,他立即改了話題,搖頭嘆道:“十年歲月悠悠,物是人非,變化太大,別的不說,單郝元甲這頭須發,就找不出一根黑的了,倒是郡主容顔不改,神采依舊,可喜,可賀!”
美道姑笑道:“郝舵主說笑了,無情歲月何曾饒過任何一人?當年蔻女,今已兩鬢斑,德怡也老多了,還是郝舵主老而益壯,神精矍爍,威風不減往昔!”
郝元甲赧然笑道:“那是郡主誇奬,當年可食鬥米,如今卻連半碗飯也吃它不下,郝元甲是不得不服老了!”
頓了頓,又道:“十年不見,今日郡主突然降臨,是……”
美道姑道:“此處風大,寒冷令人難耐,郝舵主不讓我進去坐坐?”
郝元甲老臉一紅,道:“丐幫分舵化子窩,郡主尊貴之軀,郝元甲怎敢……”
美道姑笑說道:“郝舵主那是在駡我,德怡當年如何,何況十年後的今天,德怡三清門中出傢人,更慣了。”
不錯,這位美郡主,當年曾隨神力威侯伉儷,統率四川提督嶽鐘琪麾下兵將,遠征邊陲,平白衣大食勾結布達拉喇嘛企圖入侵之亂,飽經風霜,長途跋涉,冒險犯難,出生入死,什麽苦頭沒吃過?什麽地方沒住過?
她本來不同於一般皇族親貴,也由來愧煞須眉。
郝元甲不再猶豫,忙自躬身說道:“是郝元甲之過,郡主請!”側身讓路,舉手肅客。
美道姑淡淡一笑,稽首告罪,飄然行進。
丐幫分舵化子窩,破廟內陳設之簡陋,那是不必說,不過卻打掃得點塵不染,潔淨異常。
坐定,郝元甲再動回來意。
美道姑說道:“貴分舵耳目衆多,嚮來消息靈通,我想在郝舵主面前,打聽一個人,不知能蒙見告否?”
郝元甲毅然說道:“郡主這是什麽話,對郡主,郝元甲是知無不言!”
“那麽,我先謝謝了!”美道姑欠了欠身,道:“聽說北京城近日來了個功力頗高的奇特人物,神秘書生?”
郝元甲呆了一呆,道:“原來郡主問的是他……”
面上陡現怒容,點頭接道:“不錯,郝元甲已接獲弟子稟報,北京城中確來了這麽一位奇特人物,神秘書生,而且是今早到的。”
入目郝元甲臉上那輕微的怒容,美道姑不由地呆了一呆,暗感詫異,但她一時未問原委。
容得郝元甲說完,她又問道:“郝舵主可知此人姓名,來路?”
郝元甲淡淡說道:“郡主恐怕不知道,此人便是近年方始崛起江南武林的一個新人物,人稱碧血丹心雪衣玉竜,名叫朱漢民!”
“碧血丹心雪衣玉竜!”美道姑點點頭,笑道:“好名號,衹是聽來頗為陌生。”
口中這麽說,心中卻不禁大為失望,此人不是意料中人,不是那十年前她冒死送出帝都的人。
那個人,不姓朱,該姓夏!
可是為什麽這姓朱的書生所說的話竟跟自己十八年前,那姓夏的書生對自己所說的話一般無二?莫非這是巧合,莫非書生都大膽?
郝元甲道:“郡主多年未在江湖上走動,自是不會知道。”
美道姑暫時忍下那莫解的疑團,點頭笑道:“郝舵主說得是,十年漫長,歲月如流,物事非外,武林中如今不知是個什麽樣的世界了!”
郝元甲道:“當年的知名人物,如今是退隱的退隱,過世的過世,眼見武林之中,差不多全是一輩新人,這便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郡主可還記得大漠駝叟無影神鞭獨孤大俠麽,曾幾何時,他也剃度出傢,皈依佛門了。”
顯然地,這甚出美道姑意料,她搖頭感慨不已。
沉默了片刻,郝元甲突然打破寂靜,道:“郡主打聽此人,敢莫是為了他在永定門內大街上,大膽妄為,當衆瀆冒了郡主那位侄姑娘?”
美道姑笑道:“這件事郝舵主也知道了?”
郝元甲道:“這件事幾乎已經傳遍北京城,郝元甲怎能不知道?”
美道姑泰然一笑道:“看來,滿室親貴自找沒趣,丟人是丟大了。”
郝元甲道:“郡主恐怕還不知道,九門提督府如今正在到處拿人呢!”
這句話卻聽得美道姑臉上霍然變了色,當即挑眉說道:“這必然是那兩個丫頭幹的好事,自己的理麯,偏要仗官倚勢欺人,這還像什麽話!”
郝元甲呆了一呆,道:“怎麽,郡主不是……”
美道姑怒態一斂,淡笑道:“別人不知道我,難道郝舵主還不知道我麽?”
郝元甲老臉一紅,囁嚅難作—辭。
美道姑淡淡一笑道:“我之所以打聽他,衹是很欣賞他的膽識。”
郝元甲面有不齒色,道:“衹怕他是當時不知道是郡主的侄姑娘!”
“不!”美道姑搖頭說道:“倘若他不知道,那就不足為奇了,正因他知道,而且自稱漢族世胄,前朝遺民,連皇上都不放在眼內地大大教訓了我那侄女兒一頓。”
郝元甲一怔,脫口說道:“這就不對了。”
美道姑投過詫異一瞥,道:“怎麽不對?”
郝元甲猛悟失言,但他不愧一塊老薑,忙道:“事後郝元甲那不爭氣的徒弟,告訴他時,他卻吃驚失措,瞠目不知所以,這麽看來……”
美道姑眉鋒一皺,截口說道:“可是我那侄女兒說他知道,她不敢欺我的。”
郝元甲眉鋒也皺了皺,心中也百思莫解,道:“這郝元甲就莫名其妙了,莫非……”住口不言。
美道姑卻笑問道:“郝舵主,莫非什麽?”
郝元甲心頭一震,“哦”了一聲,道:“郝元甲懷疑,我那不爭氣的徒弟,是不是被他戲弄了!”
美道姑淡淡一笑道:“郝舵主,如今我要問了,為什麽令高足要在事後纔告訴他,為什麽郝舵主又懷疑他相戲,此中必有原因吧?”
郝元甲心神震動,囁嚅未語。
美道姑淡淡笑道:“倘若郝舵主有什麽難言之隱,德怡不敢相強。”
郝元甲臉一紅,暗一咬牙,毅然說道:“郡主恕我,郝元甲沒有什麽難言之隱,衹因為那朱漢民有意高攀親貴,作為進身之階,所以,所以……”
美道姑笑道:“怪不得郝舵主一提起他,便面有怒容!”
郝元甲老臉通紅,白眉一挑,方待發話。
美道姑已然又道:“郝舵主,德怡也要直說一句,姑不論事情前後是否相符,也不談郝舵主的感受如何,彼此多年故交,郝舵主知我,似乎不該對我有所隱諱,我始終跟傅侯的看法一樣,彼此立場不相同,人人都不該昧於民族大義,但是那跟彼此的私交並無衝突,郝舵主又何必顧忌!”
郝元甲滿面羞愧,苦笑說道:“郡主,是郝元甲的不是,郝元甲知道,唯傅侯跟郡主是宦海兩位奇英,跟一般人不同着由來贏得天下武林之飲敬,實在說,郝元甲等也從來沒把二位當作當朝親貴看待,否則當年彼此不會有所結交。”
美道姑眨動了一下美目,笑道:“這不就得了麽?”話鋒微頓,接問:“郝舵主是從何知道那姓朱的書生有意高攀親貴,作為進身之階的?”
郝元甲這回不再猶豫道:“他找敝分舵幫忙,幫忙他進入紫禁城找位當朝親貴攀攀交情,當郝元甲那不爭氣的徒弟問他此舉是否為了謀求進身之階,圖得榮華富貴時,他毅然點頭承認。”
美道姑笑說道:“恕我再直說一句,這是郝舵主聰明一世,糊塗一時。他若真有此意,焉會告訴人人忠義的貴幫?”
郝元甲一怔啞口,苦笑不語。
美道姑笑了笑,又道:“郝舵主如今明白了麽?”
郝元甲沉吟半晌,纔道:“郡主原諒,郝元甲一時未敢下斷……”
顯然,他是一時尚不敢輕信。
美道姑笑了笑,也未再多說。
破廟中的氣氛,一時有點尷尬。
片刻之後,郝元甲有心改變話題,幹笑了一聲,道:“郝元甲多年未見夏大俠俠駕了,不但是郝元甲,便天下武林也莫不思念,不知夏大俠近年來……”
美道姑淡淡一笑道:“德怡也有整整十年沒見過他了,其實,我該說不衹十年,而是有十六七年沒見着他了。”
郝元甲呆了一呆,道:“怎麽,郡主十年前衹身冒險,送小侯爺出京,不是……”
美道姑截口說道:“實不相瞞,當年我把憶卿送給他的時候,並沒有能見着他,他像是早知我會去似的,預先留了封信給我,叫我衹須把憶卿放在他那住處,自會有人把憶卿接走。”
郝元甲又復呆了一呆,道:“這麽說來,郡主也確有十幾年未見着夏大俠了。”
美道姑點了點頭,含笑不語。
郝元甲搖頭一嘆道:“人生際遇不定,宦海風雲更屬難測,當年傅侯赤膽忠心,直言固執,朝野同欽,允為當朝柱石,蓋世虎將,哪一個朝廷大員不是望風回避,便是本朝皇上也讓他三分,誰知,曾幾何時,傅侯伉儷竟落個滿門抄斬,冤稱不白的悲慘下場,朝中有識之士莫不痛惜,天下武林亦莫不同情憤慨,若非夏大俠傳下珠符令阻攔,衹怕天下英雄勢必闖進大內,劫牢救人了!”
美道姑面上掠過一絲黯然神色,淡淡說道:“這種事古今歷朝厲代屢見不鮮,也許傅侯他夫婦倆命該歸天,其實,是傅侯他糊塗,太剛直,大赤忠了,對皇上,這往往是自取殺身禍的根由,夏大俠是傅侯當世知心,他知傅侯良深,傅侯他一生所學高深莫測,萬人難敵,他自己如不願死,別說區區天牢及北京禁衛,便是竜潭虎穴,卿天下兵馬,也圍他不住,奈何他不了,他之所以甘願受死,為的是忠義二字,夏大俠當然要成全他,當時,我兄妹也曾勸他暫時脫身,待機洗刷不白,結果反被他訓了一頓,斥為不忠,不孝,不義。”
郝元甲擡頭嘆道:“恕郝元甲直說一句,傅侯這近乎愚忠……”
美道姑搖頭說道:“郝舵主錯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古來忠臣烈士,哪一個不是近乎癡愚,何況,傅侯他從容就死,還帶有一點諫的意思。”
郝元甲悚然動容,默然不語,半晌始又道:“傅侯在天英靈有知,要責郝元甲冒瀆了。”
“那倒不會!”美道姑道:“傅侯是個怎麽樣的人,難道郝舵主不知道?”
郝元甲面有羞愧之色地點頭說道:“傅侯是天下武林的好朋友,天下武林也從未把他當當朝大員看待,衹視他是個豪傑,敬他是個英雄。”
美道姑神色黯然地點頭說道:“傅侯他確是那麽一位令人敬佩的英雄人物!”
郝元甲感嘆說道:“郝元甲適纔說過,人生際遇不定,宦海風雲更是變幻莫測,傅侯汗馬功勞,一生忠義,最後落得個滿門抄斬的悲慘下場,而那嶽鐘琪不過是平了大小金川之亂,卻被當朝皇上下旨嘉奬,恢復了他的爵位,免追當年徵討小噶爾丹時七十幾萬兩銀子的虧空,同時又加封他為太子少保,稱威信公,特準紫禁城騎馬,更賞了他一首御制的詩,他如今可是神氣得很了。”
美道姑道:“雖說嶽鐘琪此人陰鷙,但他對朝廷的功勞確也不小,而且,他也是……”笑了笑,住口不言。
郝元甲微挑雙眉,唇邊浮起一絲不屑笑意,道:“他是漢人,也是貴朝開國至今,唯一以漢人身份做到大將軍的人,郝元甲深以漢族世胄之中,有這麽一位出類拔萃的傑出人物而引為驕傲。”
美道姑冰雪聰明,玲瓏剔透,這話,她當然懂,衹是她礙於多年故交份上,沒有介意,也沒有說什麽。
郝元甲也知這話不該說之當面,歉然一笑,忙改了話題,道:“郡主可知傅侯是坐什麽罪名被害的嗎?”
美道姑眉鋒微皺道:“詳情不清楚,不過,聽說是為了他包庇前明皇裔。”
這前明皇裔四個字指的是誰,郝元甲可是清楚得很,隨挑雙眉,目中赤芒閃射,道:“傅侯交夏大俠,他是知道的,再說,傅侯雖跟夏大俠交往,卻從未失過立場,當年他自己不是也曾一再透過傅侯伉儷,想收攬夏大俠麽?傅侯赤膽忠心,公私分明,他怎……”
美道姑搖頭說道:“這我就不知道了,不瞞郝舵主說,當時的皇上已不似從前了,皇上他由來也最忌諱這種事,他不比先皇,先皇對這種事還比較和緩一點,他卻絶不容情,為這種事坐罪而死的,漢人不計,就在旗滿人來說,傅侯已非第一人,鄂爾秦的兒子鄂昌,寫了一首‘塞上吟’,稱蒙古人為鬍兒便被皇上賜令自盡,皇上是最恨人寫‘虜’、‘夷’、‘鬍’字的。”
郝元甲冷哼說道:“郡主也恕郝元甲直言,郝元甲我所知,貴朝皇上的漢文相當好,可是他在殺了鄂昌之後,嚴禁八旗滿人學漢文,他既不許人寫‘虜’、‘夷’、‘鬍’字,那麽他便不該做出這種自外於中國的事!”
美道姑點頭說道:“這個我知道,可是郝舵主該明白,站在我的立場上,是不便說什麽的,我也不敢。”
郝元甲道:“郡主明鑒,郝元甲無意……”
美道姑截口說道:“郝舵主不必解釋什麽,這是事實,我雖為滿族兒女,出身當朝親貴,可是我也不能抹煞事實,其實,不但是郝舵主,便是我們有時候也覺得他做得太過份,尤其這幾年,他竟糊塗得信用和坤……唉!不說也罷,有些事我實在不便,也不敢置評!”
她一再不便,一再不敢,這用意,郝元甲自然懂,赧然一笑,結束了這段談話,又坐了片刻,又談了些不關痛癢的當年往事,美道姑起身告辭。
郝元甲沒有輓留,衹問美道姑清修之處,美道姑卻笑着以他語支吾了過去。
顯然,她是不願說,她既不願說,郝元甲不是不開竅、不識趣的糊塗人,哪裏還好再問。
郝元甲一直送出了廟門,美道姑口稱留步之餘,還開了郝元甲一個玩笑,她要郝元甲千萬別派弟子跟蹤,否則她會指丐幫弟子有不良企圖,送官究辦。
這下,即使郝元甲有派弟子跟蹤之心,也不好那麽做了。
送走了美道姑,郝元甲立刻回到廟中,閉目沉思。
他在想,這位昔年貴為郡主的美道姑,十年不見,為何今日突然降臨他這丐幫北京分舵,衹為打聽一個人的姓名來路。
他想:有可能是她衹知朱漢民功力高絶,有進身之心,問明了他的姓名來路後,好為她滿清朝廷延攬人才。
但是,這個想法很快地便被自己推翻了,他知道,這位昔日貴為郡主的美道姑,如今不會有這種心情。
他又想:也有可能因為朱漢民當街折辱了她的侄女兒,她這身為姑姑的.不能不管,要伸手為侄女兒出出氣。
然而,這個想法旋即也為他自己推翻樂,他也知道,這位昔日貴為郡主的美道姑,如今也不是這種不明是非、不通事理的人,按當時的情形說,那缺理的,卻是她那位嬌慣任性的侄女兒。
他想……
他想……
結果,仍是百思莫解,一無所得。
最後,他下了令,嚴密監視碧血丹心雪衣玉竜朱漢民,這個既奇特而又神秘人物的一舉一動。
他預備在得到確切答案後,再采取行動。
他不得不弄清楚,這位一嚮行道江南武林的書生,突然北來,並入帝都,到底是幹什麽的!
瀟湘子 掃描 lionkingOCR轉載時請保留此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