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论坛>> 武侠>> 东方玉 Dongfang Yu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1923年)
飞龙引
  作者:东方玉
  佛门素有“因果之说”,此书便是一个这样的离奇故事。百年前,峨嵋师祖败在罗髻派三剑之下,从此,江湖遂有了“罗髻开,峨嵋闭”的说法。
  赵南行身为峨嵋弟子,两上罗髻,精研“辟邪剑谱”,巧破“罗髻三剑”。适逢罗髻夫人深明大义,使两派之争化干戈为玉帛,洗刷了峨嵋百年屈辱。
  此书情节紧凑,故事性强,是武侠迷甚值一读的佳作。
  楔子
  第一章 峨嵋山色黯然收
  第二章 嵩岳峻严不易留
  第三章 独向异乡为异客
  第四章 八方风雨起中州
  第五章 阿依生小不知愁
  第六章 寒夜山庄客自投
  第七章 寂寂空山惊曙色
  第八章 江湖到处有恩仇
  第九章 挥洒如虹意气豪
  第十章 喜从萍水论新交
  第十一章 老身携尔东行日
  第十二章 海浪滔天指法高
  第十三章 试向桑日问耦耕
  第十四章 刁蛮儿女总关情
  第十五章 暮春三月西湖瘦
  第十六章 又见风云起古城
  第十七章 掌印分明有假真
  第十八章 阵图何足困斯人
  第十九章 阿爹去后侬心碎
  第二十章 夜半深山问鬼神
  第二十一章 一剑赢来一步移
  第二十二章 桃林深处布蛛丝
  第二十三章 仙翁鬼手通经脉
  第二十四章 北指南针事可疑
  第二十五章 紫陌香尘一笑呼
  第二十六章 峨峨云髻现金符
  第二十七章 风尘自古多奇士
  第二十八章 万里西行马识途
  第二十九章 一骑长趋入东华
  第三十章 马上弯弓射落霞
  第三十一章 夜叩禅关无可语
  第三十二章 个中消息在梅花
  第三十三章 夜蹑行人叩石阍
  第三十四章 觉来春梦了无痕
  第三十五章 振衣直上青螺顶
  第三十六章 恩怨与君细讨论
  第三十七章 独窥剑壁影成三
  第三十八章 掌外玄机不可参
  第三十九章 玉帛干戈凭取舍
  第四十章 风华挺挺一奇男
  第四十一章 尊前偏爱打油诗
  第四十二章 一片疑云已暗滋
  第四十三章 教在四方朱雀起
  第四十四章 亦缘亦孽话峨嵋
  第四十五章 风雨连宵客梦孤
  第四十六章 肯将朱雀换明珠
  第四十七章 同行道上归何处
  第四十八章 月出灵山各自呼
  第四十九章 堂堂门派先掌门
  第五十章 闻道掌门在龙门
  第五十一章 龙坳门深夜色昏
  第五十二章 不见掌门见掌痕
  第五十三章 妖烧教生出西方
  第五十四章 独具机心欠隐藏
  第五十五章 争道画像多怪异
  第五十六章 是情是恨困红妆
  第五十七章 有意安排纵鹤归
  第五十八章 拼将剑杖合重围
  第五十九章 此行岂为传言误
  第六十章 芳草斜阳双燕飞
  第六十一章 言来胡乱亦天机
  第六十二章 冷面冰心一紫衣
  第六十三章 纵有三湘合北斗
  第六十四章 山前早已设重围
  第六十五章 白羽穿云拜下风
  第六十六章 黑龙潭水见神功
  第六十七章 为君解得迷仙散
  第六十八章 一树梅花两剑同
  第六十九章 幽倩偏在别时多
  第七十章 拂面阴风透骨过
  第七十一章 剑若有神寒石胆
  第七十二章 葫芦依样折南魔
  第七十三章 终南千里谒飞龙
  第七十四章 捷足何人已杳纵
  第七十五章 婉转峨眉仰药死
  第七十六章 椿萱廿载得重逢
  第七十七章 换日偷天仗老巫
  第七十八章 得来全不费功夫
  第七十九章 全非面目曾相识
  第八十章 一老堂堂不含糊
  第八十一章 泄露行藏语未真
  第八十二章 道旁画戟拥朱轮
  第八十三章 凌空一掷显身手
  第八十四章 李代桃僵再易人
  第八十五章 破壁腾空假作真
  第八十六章 举头飞鸽岂无因
  第八十七章 神龙一现亦奇绝
  第八十八章 远向深溪问石人
  第八十九章 遁迹荒溪骨末枯
  第九十章 但凭妙手挽迷途
  第九十一章 桃林深处拜奇丐
  第九十二章 应约而来一假徒
  第九十三章 同为贺客入宫来
  第九十四章 别有居心作大煤
  第九十五章 一剑龙翔惊四座
  第九十六章 峨嵋山月喜重开
楔子
  西昌、旧称宁还府,为古之印都国治,地当川、康、滇三省要冲,接近夷区,从前的人,把它视作蛮荒之地,宦游者尤为畏途。
  近郊的沪山,峻拔人云,苍翠可抱,虽然没有江西庐山那般雄伟峻险,但危崖峭壁,深涧幽壑,人迹不到之处,亦复不少。
  山上古刹颇多,共有十八层寺院,一层接一层直达山顶。
  山麓第一寺,叫做开元寺,碧瓦黄墙,梵宇巍峨,四周万竹参天,绿筠如海,清幽绝俗!
  峨嵋高僧开谛大师,当年就在这里出家受戒,因此,这开元寺,也就成了峨嵋伏虎寺的下院。
  寺前有一株数人合抱的古松,老龙拿云,古趣盎然,已是数百年的古物。但这株老松却已经枯萎了将近百年,只有左侧一枝,虬枝参天,亭亭如盖。
  相传这株古松的枯萎,和峨嵋山高僧开谛大师的削发为僧有关。
  因为开谛大师出家受戒之后不远,有一位容华绝代的比丘尼,在这株松树上投环自绝,此松就日见枯萎。
  据说当日开谛大师曾在树前合掌诵佛,说了句:“峨嵋不绝,当如此树。”之后,果然在枯槁的树身旁,另行茁出一枝新芽,就是现存的枝干。
  这话,已是百年前的事了;百年前的事,如泡亦如幻,照说,年代久了,早该事过境迁,逝者已矣;但却想不到百年之后的江湖上,还会余波荡漾,终而掀起轩然大波!
  佛家所谓有因必有果,百年前种了因,这是百年后的果吧?
  不信,开元寺后殿,当年开谛大师手书一方石碑上,还携着两行六个大字:
  罗髻开,
  峨嵋闭。
第一章 峨嵋山色黯然收
  “高出五岳,秀甲九州”!
  峨嵋山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佛家称此为光明山。
  山中云海幻变,有两座高峰,终年露出在云端之上,远看好像峨嵋,故名峨嵋。山上以伏虎寺规模最大,环抱在山坳里,殿脊重重,林木蔽天。
  这是春初的一个早晨。
  伏虎寺正当早课时光,僧侣们宛如四条灰色长龙,一个个双掌合十,在悠扬钟声中,鱼贯进入大殿。
  大殿上,品字形放着三张上覆黄绫的长案,中间一张长案后面,放着一把黄披交椅,左右两案,也各有两把红披的座椅。
  这情形,是寺中重大典礼才有的场面。
  但今天并不是寺中举行大典的日期,何以掌门方丈和四大长老要亲自主持?
  全寺僧侣都感觉到今天的早课,有些不同寻常,可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故。
  伏虎寺清规素严,尽管每个人心头都在猜测着可能发生之有,但大家还是合十当胸,缓步徐行,跨进大殿,分左右四行,各就班位。
  数百僧侣;静穆得没有一丝声音。
  跟在这群僧侣后面的,是一名粗衣少年,看去约有十六七岁,生得双眉斜飞,目若朗星。
  他跟随着大家,也双手合十,目现鼻,鼻视心的走进大殿,站在右侧后排最末一个位上,敢情他是新入门的俗家弟子。此刻钟声已停,从殿后缓步走出四个身披大红袈裟的高僧,各自在左右两边预设的红被椅子上坐下。
  这四位高僧,正是本寺监寺长老、和持戒院、罗汉堂、祖师殿的主持。
  四人之后,又从后殿走出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和尚。
  只见他白眉低垂,面容慈祥,身披紫金袈裟,右手待着一串檀木念珠,左手托一柄紫玉如意,缓步走上正中香案。
  这位老和尚正是本寺掌门方丈——大觉大师。
  全殿僧侣,在这一刹那,个个面色庄严,上身微储,向上合十为礼。
  大觉大师把手中紫玉如意,放在案上,然后正身肃立,单掌当胸,缓缓抬头,掠过全殿僧侣,口中低喧一声佛号,徐徐说道:“阿弥陀佛,峨嵋山,号称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我峨嵋一派,也蒙佛祖慈悲,武林中,和少林、武当、华山三派,同为江湖四大门派之—……”
  声音不响,说来不徐不疾,但偌大一座大殿,数百僧侣无不听得甚是清晰。
  他话声微微一顿,接着面容一肃,继续说道:“只是江湖大劫将兴,杀孽已萌,出家之人,五蕴皆空,不宜卷入江湖是非之中,老僧几经考虑,本门决定退出江湖,封山二十年。因此,老僧郑重宣布,凡我门下,已经皈依三宝弟子,从明日起,不准擅离本寺一步,本门俗家弟子,也一律不准再在江湖走动。”
  峨嵋派在江湖上被列为四大门派之一,声誉极隆,何以突然宣布退出江湖,封山二十年?
  全寺僧侣,不禁全都凛然失色。
  但峨嵋伏虎寺清规素严,掌门人这种重大决定,自有他的远大见解,僧侣们虽觉事出突然,心头各有疑问,纷纷猜想。
  因为大家都还记得本门在六十年前,也曾经有过一次封山,那还是上一代方丈手里的事。目前,除了方丈和四位长老之外,谁也不清楚当年要封山的原因。
  在近乎凝结的空气中,没有一个人敢出声问话。
  大觉大师眼看没人提出意见,这才微微颔首道:“大家该知道祖师创业维艰,老僧此一决定,亦情非得已,本门戒律极严,一经决定,就不准违忽,同时由特戒院派人通知本门俗家弟子,一体遵照。”
  待戒院注待起立躬身,应了声:“小僧谨遵掌门人法谕。”
  大觉大师点头还礼,接着目光一转,笔直朝右侧后排瞧来,和声道:“南珩,你早餐之后,可到方丈室来,老僧另有交待。”
  原来站在右侧后排末尾的那粗衣少年,叫做赵南珩,他听到方丈吩咐,心头不禁一阵猛跳,慌忙躬身应“是”!
  大觉大师面容慈祥,朝全殿僧侣合十为礼,然后取起紫玉如意,缓缓转身,朝殿后走去。
  四位长老同时站起,跟在大觉大师身后,步入后殿;但他们脸上,显得异常凝重,而且还隐约流露出悲愤之色!
  四条灰色长龙,依然有规律的退出大殿。
  每个人的心底,都压着惶惑和不安。
  尤其是粗衣少年赵南珩!
  他虽然是方丈大觉大师从山外带回来的,但多少年来,除了听经之外,平常很难见到方丈。
  如今方丈在宣布封山之后,召见自己,其中必有事故,在膳堂里匆匆吃完早餐,怀着一颗惴惴不安的心,独自朝后进走去。穿过伽蓝殿、持戒院、沿着祖师殿,默默跨进左侧甬道,方丈居住的精舍,业已在望。
  赵南珩只觉全身脉搏跳动随着加速,等走到阶前,几乎连呼吸都感到有点急促起来!
  正当此时,门中忽然走出一个小沙弥,朝赵南珩招招手道:“赵师荣,方丈叫你进去。”
  赵南珩知道他叫作了凡,是伺候方丈室的弟子,当下应了声“是”,跟着跨进房门。抬头一瞧,只见大觉大师盘膝坐在禅榻之上,含笑道:“孩子,你来了?”
  赵南珩慌忙走前几步,恭恭敬敬的拜了下去,口中说道:“弟子叩见老师傅。”
  大觉大师指手道:“孩子,你起来。”
  赵南珩叩了几个头,才站起身子。
  大觉大师目光慈祥,瞧着赵南市,问道:“孩子,你今年几岁了?”
  赵南珩道:“弟子今年十六岁。”
  大觉大师点点头又道:“你知道到寺里来,已经有几年了?”
  赵南珩道:“弟子五岁那年上山来的,已经十年了。”
  大觉大师又点点头,道:“不错,已经十年了,唉,老僧带你上山来的时候,你还是一个小孩,如今,总算长成了!”
  声音低沉,听来使人感到无比亲切!
  “唔,这几年老僧要监寺大师指点你武功,你学会了些什么?”
  赵南珩方才紧张的心情,已渐渐平复下来,躬身道:“弟子内功只练了三年,监寺大师说基本功夫,已经差不多了,另外本门的‘伏虎掌法’和‘乱披风剑法’,弟子刚学会不久。”
  大觉大师忽然轻喟一声,道:“唉,没用了,如今都没有用了!”
  赵南珩听不懂方丈说的什么,但又不敢作声。
  大觉大师续道:“孩子,本门从现在起就要封山二十年,在封山期中,峨嵋派的武功,就不准在江湖出现。你,老僧十年前把你带上山来,但你不是峨嵋派的弟子,明日一朝,就得离开这里……”
  赵南珩突然有如焦雷轰顶,扑的跪倒地上,急得流泪道:“老师傅,弟子是峨嵋门下,弟子不要离开这里,弟子愿意皈依我佛,伺候老师傅一辈子。”
  大觉大师用手摩着他头顶,慈笑道:“孩子,别哭,老僧带你上山之时,就没把你列入峨嵋门墙,因为你不是佛门中人;虽然本门也有俗家弟子,但你另有你的前途,所以我并没叫你拜师。”
  赵南珩抬头道:“老师傅,弟子求求你老人家,就收录弟子吧,弟子决不离开峨嵋。”
  大觉大师脸色微黯,和声道:“傻孩子,峨嵋业已封山,岂能再收门人?何况……唉,老僧已替你准备了一封书信,你明日下山,可按照老僧所列路程,前往嵩山少林寺,面呈少林掌门百愚上人,他自会给你安排。
  在你不满二十岁之时,千万不能离开少林寺,到你应该下山的时候,百愚上人自有交待。此后在江湖上,你永远不得提起峨嵋两字,也不得再使用峨嵋‘伏虎掌法’和‘乱披风剑法’。这是老僧临别赠言,你务必牢牢记住。”
  说到这里,伸手从大袖中取出一封书信,和一张路程单来,郑重递到赵南市手中,又道:“好,孩子,没事了,你出去吧,到监寺大师那里领取盘川,明日一朝就下山去罢。”
  赵南珩眼看方丈这般说法,知道无法挽回,只好含着眼泪接过书信,一面依依的道:“老师傅,弟子离开这里,不知几时再能看到你老人家?”
  大觉大师慈祥的脸色,也不禁一黯,但急忙插手道:“老僧从明天起,就要闭关二十年,你我有缘,二十年后,可到峨嵋再和老僧见上一面。”
  赵南珩不禁又跪到地上,叩了几个头,才含泪退出。
  这一天,全寺僧侣们,心情都非常沉重。
  武林中人,谁都把荣誉看得重过生命!
  六十年前,峨嵋派宣布退出江湖,封山二十年,峨嵋派的声誉,几乎一落千丈,从四大门派中除名,峨嵋弟子,在江湖上,也几乎抬不起头。
  这六十年来,差幸方文大觉大师苦心孤诣,把持门户,和全体峨嵋弟子的共同努力,才算恢复了以前的声誉,四大门派,也有了峨嵋一席。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但想不到在六十年后,掌门方丈又突然宣布封山,又要退出江湖了。百年之中,接连两次封山,这一次二十年封山下来,峨嵋一派,只怕再也站不起来了!
  掌门方文自然深知封山对峨嵋派是大大不利之事,也自然经过郑重考虑。所以要采取此项断然行动,除非不封山,比封山蒙受的损失,更大更重,才会有此抉择。
  但上一次封山,知道真正原因的人,谁都讳莫如深,峨嵋弟子,始终不知内情;这一次封山,相信除了方立和四大长老,也没一个人知道究竟为了什么?
  赵南珩知道自己的被遣下山,定和这次封山有关。
  全寺僧侣都为本门宣布封山之事,心头感到无比沉重,他却怀着双重心事。
  不仅眼看声誉卓著的峨嵋派,就要在江湖上销声匿迹,而且自己还要离开自小长大,十年来以寺为家的伏虎寺。
  这一天,他对寺中每一角落,和每一个人,都感到无限留恋。
  夕阳下山了,这是他十年来最值得珍惜的一天,但这一天在他的感觉上,好像过得特别短促。随着钟声,没精打采的跨进膳堂,根本也吃不下饭,又没精打采的退出膳堂。
  回转卧室,他含着眼泪,收拾好几件粗布衣服,打成一个小小包裹,把从监寺堂领来的三十两银子,和方丈大觉大师的一封亲笔函,一起收到包裹里面。
  突然,他想起早晨忘了向方丈叩问,自己十年前是方丈从山外领回来的,自己究竟有没有爹娘?
  因为自己身在寺中,大家都以寺为家,所以平时也从没有思家之念。其二、是因为掌门方丈地位崇高,终年难得一见,也不敢多问。
  此时,他忽然想起了家,也想到爹娘,自己小时候的印象,已经模糊不清,他深深悔没向方丈叩问自己的身世,现在已经迟了。
  月亮渐渐斜照上窗榻,赵南珩睡在床上,思前想后,听初更响过,还是两眼睁得大大的,毫无睡意。
  就在此时,窗外,忽然悄无声息的映出一条人影!
  这人影,赵南市最熟悉也没有了,身躯伟岸,使人有肃然起敬之威,这……不就是本寺掌门方丈大师……
  心头蓦然一惊,还没容他转第一个念头,突觉腰眼一麻,隔空被点了睡穴,人就酣然睡去!
  不,他人虽睡去,但半意识的只觉顶门上有一股滚烫的热气,流入体内,全身血管,有若火炙。恍如梦到自己掉在一堆熊熊烈火之中,炙得头脑昏胀,全身灼痛,口中不期发出低微的呻吟。
  这样不知过了多少时候,突觉自己“百会”穴上,被人重重拍了一下,此后就懵无所知!
首页>> 文学论坛>> 武侠>> 东方玉 Dongfang Yu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19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