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仙,唐賽兒也,說是月殿嫦娥降世。當燕王兵下南都之日,賽兒起義勤王,尊奉建文皇帝位號二十餘年。而今敘他的事,有關於正史,故曰《女仙外史》。請問:安見得賽兒是嫦娥降世?劈頭這句話,似乎太懸虛了。看書者不信,待老夫先說個極有考據的引子起來。
宋朝真宗皇帝,因艱於嗣胤,建造昭靈宮祈子。誠格上天。玉帝問仙真列宿:“誰肯下界為大宋太平天子?”兩班中絶無應者,止有赤腳大仙微笑。上帝曰:“笑者未免有情。”遂命大仙降世。誕生之後,號哭不止,禦醫無方可療。忽宮門有一老道人,自言能治太子啼哭,真宗召令看視。道人撫摩太子之頂曰:“莫叫莫叫,何似當年莫笑。文有文麯,武有武麯,休哭休哭。”太子就不啼哭。是為仁宗皇帝。此道人乃是長庚星,說的文麯是文彥博,武麯是狄青,皆輔佐仁宗緻治之將相。要知成仙成佛者,總屬無情。赤腳大仙一笑,便是情緣,少不得要下界去的。然而此情又種種不同。或因乎喜,或因乎忿,或因乎恩愛仇怨,各隨其所因,便要做出許多事來。試看古來英雄豪傑、忠臣烈士,如伍員之興吳覆楚,子房之為韓報仇,關神武之討賊伐曹,張睢陽之起兵拒寇,郭汾陽之再造唐室,嶽少保之誓迎二帝,文丞相之建義勤王,沒而為神聖者,史册所載,不可枚舉。即就建文遜國之後,諸臣殉難,有僉都御史景清,假為麯從,衣藏利刃,欲刺永樂。欽天監奏文麯星犯帝座甚急,其色赤,而景公適着緋衣,豈非明驗?東坡先生雲:“其生也有自來,其死也有所為。故申呂自嶽降,傅說為箕尾。”
此理之常,無足怪者。至於女子,亦有同然。如柴紹之妻,統娘子軍而起義;朱序之母,築夫人城而拒敵;李毅之女,自領寧州印而大破苓夷。至若高涼之洗夫人為女前星,遼之蕭太後是婺宿,唐之則天皇帝是大羅天女,亦皆傳記所載,夫豈誕妄者哉?
而今話歸正傳。按道書云:天上有一位萬劫不壞的金仙,聖號稱做王母,居於瑤池。池在東天之西偏,亦名曰西池,王母亦名曰西母。天上各有境界,東天是道祖三清及群仙所居,西天是如來佛祖及諸菩薩、阿羅漢所止,北天是玄武大帝暨衆神將治焉。吳天上帝之宮闕,則在中央而統轄南天。
南天雖有南極老人與南鬥星官,要皆在上帝統轄之內。上帝好生,敢居中而治南,有長養萬物之義。玄帝統雷霆神將,以肅殺為主,故居於北。佛宗寂滅無生,故以西方為極樂。道傢以一炁長生為主,是以占於東方,取氣始生之義。王母所居珠樓貝闕,在瑤池之畔。此池非下界之水,乃是融成玉之精髓,溶溶漾漾,竟如酒漿一般。說話的錯了,美玉入火則愈堅,次則如石之成灰矣,怎麽融化得水來?噫,盍亦反其本而思之!美玉原是石髓所結,是以璞在石中。髓可結成玉,玉不可化為髓乎?蚌珠見月而化為津。凡物皆有相感之處,非尋常所能測識者。即如仙傢之酒,名曰瓊漿玉液,要皆瓊瑤所化之髓,難道也是凡間麯米釀成的麽?那瑤池之北,有三座大殿。中間一座名碧桃殿,東名青鸞,西名石麟。三殿皆因物命名。其碧桃樹在西池之南,高八十尋有咫,俗所云蟠桃,萬年一結子者,正對中間大殿。玲瓏盤鬱,勢若虯竜,不但下界所無,即佛傢之娑羅、廣寒之丹桂與夫三島之珠林瓊樹,亦迥乎不同。這是何故?衹為他有瑤水浸潤:故其枝葉花葩皆帶玉之精華,在仙樹為獨冠。所結蟠桃,食一枚壽與天齊,若是三枚,能超萬劫。西母於桃熟之日開宴,止請佛菩薩、道祖天尊與上帝及諸大仙真。其餘一切仙官仙吏、海島洞府散仙、鬥牛宮二十八宿,總不得與。是以歲星東方朔,每至竊食。今此一度,碧桃繁盛,倍於從前,凡散仙列宿,亦多邀請,為萬劫以來第一盛會。其時佛祖、仙真,次第鹹集,唯上帝後至。遙見鑾駕雍容,禦的是緑瓊輦,張的是紫雲蓋,星幢前導,羽葆後擁,衆仙皆俯伏遠迎。上帝先與如來、諸佛祖、三清道祖稽首而言曰:“元運告終,民生應罹兵劫三回。已命婁金宿下界,勘平禍亂,今又命天狼星下界。計民生應遭殺戮者五百餘萬。朕檢閱册籍,凡人有一事一念之善者,悉與特宥。”如來合掌雲;“善哉善哉,帝德之好生也。”西王母遂請入座。嚮南正中釋迦如來,左是過去諸佛,右是未來諸佛,前是三清道祖,東西嚮皆諸大菩薩。東間上帝南嚮;左坐昭位,第一玄武大帝,以下皆諸天尊;右坐穆位,青華帝君第一,以下皆諸大真人。西間南嚮獨坐是南海大士;北嚮兩座,左為鬥姥天尊,右為九天玄女。東嚮首座鬼母天尊,西嚮首座天孫織女,餘為太微左夫人、九華安妃、昭靈夫人、觀香夫人、月殿嫦娥、魏元君、許飛瓊、段安香、何仙姑、麻姑、樊夫人、王太真、阮靈華、周瓊英、鮑道姑、吳彩鸞、雲英等女仙真。西王母陪席。其蟠桃每人一顆,上帝、三清、佛祖各兩顆,唯釋迦如來是三。佐以交梨火棗,雪藕冰桃。酒則瓊漿玉液,丹則絳雪玄霜。如來手舉蟠桃而設偈曰:桃有萬年子,人無百歲春。
可憐虛寶筏,若個渡迷津?
然後剖食。迦葉在側垂涎,阿難睨而笑之,如來即以一桃與迦葉,一桃與阿難。道祖老君亦以一枚與金銀二童子分食。時南極老人跨來之鶴,舒翼旋舞,延頸徐鳴,如中音節。而鹿亦跳躍呦呦,俯首伏地,若乞憐狀。南極笑曰:“你這兩個畜生,也想要吃這樣的好東西。”因以指爪各掐一片與之。大士見善財童子在旁註視,亦授以一枚。善財曰:“菩薩想是年老健忘了。我在西天路上做大王要吃唐僧,那時菩薩拋下個箍兒,將我兩手合住,再不得開,如何來接桃子?”大士嚮着衆女仙道:“這個孩子雖是牛種,到也聰明。衹是他學好之心卻還未定,是以至今箍住他雙手。”衆女仙皆各稱善,大士將手一指,善財兩手分開,接去桃子。吃畢,仍舊合攏了。有嫦娥左右二仙女,一名素英,一句寒簧,是最親近的。嫦娥以蟠桃分作三分,以二小分與二仙女,一大分自嘗。王母見了,便問侍女董雙成、謝長珠:“還剩下蟠桃多少?”
董仙女就知要與嫦娥,因答雲:“往年結得少,到剩二十餘枚;今歲結得多,反剩得十一顆。”王母雲:“這丫鬟慳吝!可取一個來,餘十枚留與你們分吃罷。”董仙女因檢一枚送到,王母隨遞與嫦娥道:“嫦娥,今將遠別,分外申敬一枚。”嫦娥不知所謂,衹道是筵散分別的話,欠身謝道:“佛祖、道祖止有二顆,小仙何德敢承?”堅辭不受。鬥戰勝佛大言曰:“誰謂仙傢無情?以我看來,比凡人還勝。請看王母剩下蟠桃,獨與嫦娥,若說不是有情,因何不多送我一顆?”如來日:“王母送與嫦娥,禮也,非情也。猶如下界錢行一般。悟空你已成佛,何猶似舊日粗鹵?”老君雲:“前次蟠桃會,他一人偷食許多,今止一個,豈能遂意?怪不得他要爭了。”鬥戰勝佛笑曰:“我這個成佛,猶之乎盜賊做了官,今日撞着了對頭。”合座皆笑。王母與衆仙亦各微笑。衹有嫦娥,又聞如來餞行之言,與王母遠別二字,適相吻合,心下十分疑惑,全無笑容。大士曰:“這顆蟠桃,王母是該送的,嫦娥是該受的,不須推辭。”嫦娥衹得勉強受了,便稽首大士前日:“小仙常願皈依如來,因自愛其發,不肯遽剃,深以為慚。今願皈依大士,懇救指示未來。”
大士曰:“要知未來,先明既往,你自省之。”嫦娥愈不能知其故,復又稽首懇請,大士乃微露其端曰:“嫦娥不記得奔月時乎?那時王母娘以丹藥賜與有窮國君後羿。爾時為國妃,竊晱其丹,因得飛身入月。獨是後羿情緣未盡,恐將來數到,不能不為了局。”嫦娥默然半晌曰:“我聞緣從情發,情亦從緣發,若一心不動,情緣兩滅。小仙在月宮清修數千年,情緣亦已掃除,不知從何而發?”大士曰:“緣有二種:好緣曰情,惡緣曰孽。情緣,如鐵與磁石遇則必合,不但人不能強之不合,即天亦不能使之不合也。孽緣,如鐵之與火石,遇則必有激而合者,孽之謂也。是則凡人多溺於其內,而仙則能超乎其外者也。
嫦娥請記斯言,後當有驗。”如來日:“善哉,大土之論姻緣也!”遂嚮王母合掌謝宴。
諸菩薩、衆仙真各隨如來謝畢,先送道祖、佛祖、上帝起行,然後次第稽首而散。唯嫦娥猶嚮西母依依不捨,再叩未來之事。西母因示之曰:“未來須似現在,慎勿忘卻今日之會。”嫦娥載拜祗受,方驂素鸞,駕彩雲,引二仙女冉冉歸嚮廣寒闕下。猛見側首突出一人,徑來搶抱嫦娥。那素鸞是神鳥,知道有人行兇,從刺斜裏側翅飛退。此人卻與二仙女撞個滿懷,好漢仗也!但見他:頭戴星冠,燦爛晃瑤臺明月;身披鶴氅,飄飄動絳闕香風。兩道劍眉濃似墨,斜飛插鬢;一雙鶻眼明於電,直射侵人。膀闊腰細,渾身有千百斤膂力;尾跋鬍,行動有三四回顧盼。原來是鬥牛宮赫赫天狼星,不分做大明國岩岩新帝主。衹因好色愛嫦娥,故此潛身來月殿。
嫦娥遠遠望去,認是天狼星,知道他心懷不良。又恐他竟行鹵莽起來,抵敵不住,要用個禮來服他。時二仙女吃了驚,已飛身到素鸞之側。嫦娥授之以意,二仙女乃款款嚮前,斂素袂、啓朱唇道:“太陰宮仙主拜上星官:適從蟠桃會上,聞星官奉敕為大明太平天子,尚未稱賀,已抱惶悚。今駕枉臨,又失祗迎,諒星官聖德淵深,不加呵責。倘有明諭,當於翌晨擁帚候駕。天令森嚴,不宜靜夜交接,伏惟見諒。”天狼見說到理路,不便用強,遂嚮二仙女深深作揖道:“我奉上帝敕旨,令午刻下界。今已遲了四個時辰,豈能延至明日?煩仙女上達嫦娥:我應做三十四年太平天子,少個稱心的皇后。我今夜就要與嫦娥成親,一齊下界,二位仙娥,也做個東西二宮,豈不快活?何苦在廣寒宮冷冰冰的所在守寡呢!”嫦娥聽見,不覺大怒,駡道:“潑怪物!上帝洪恩,敕你下界做天子,乃敢潛入月宮,調謔金仙,有幹天律!我即奏明上帝,决斬爾首,懸之闕下。”天狼星又陪笑道:“嫦娥,你當時為有窮國後,不過諸侯之妃。我今是大一統天子,請你為後,也不辱沒了。就同去見上帝,婚姻大禮,有何行不得呢?”嫦娥愈加惱怒,厲聲毒駡。天狼料道善求不來,便推開二仙女,飛步來搶嫦娥。嫦娥心慌,遂棄了素鸞,化道金光,飛入織女宮中。那織女是天帝之孫女,天狼星如何敢去?恐他啓奏金闕,弄出事來,即掣身竟出南天門。守門神將,已是知道奉敕的,放他下界,到洪武宮中投胎去了。
且說織女正在水殿上凴欄靜坐,看這銀河,似波非波,似浪非浪,一派晶瑩滉漾,乃是西天素金之氣,流註東南,或隱或現,隨鬥星而旋轉,但能沉物,不能浮物的。《漢書》上所云張騫乘槎犯鬥牛,又海上老人乘槎至天河,織女與支機石而返,豈不是荒唐之語?閑話休題。其時織女方欲回宮,見正東上一道金光,直嚮水殿飛來。起身看時,那金光斂聚,卻是嫦娥,玉容含着微微的恚意。織女知有緣故,便請坐定,從容而問。嫦娥備述一遍。織女曰:“這廝直恁無禮!若趕到這邊來,我教神將拿住,現其原形,拴在苑樹上,與嫦娥消氣。”嫦娥道:“他怎敢到這裏?衹怕下界去了。我如今劾他一疏,教他做這大明天子不成。”織女道:“事到其間,若不劾奏,嫦娥倒有不是,這是勢不容已的。但據我看來,爾頂上三炁,動了嗔怒,已雜煙焰,免不得也要下界去走一遭。”嫦娥道:“這不是我過犯,怎樣謫下?”織女道:“不是謫下,大約有個數在那裏。”嫦娥道:“噫!我若下界,如何能再到月宮?還求天孫為我主持。”織女道:“我不能使爾不下界,或者下界之後,我煩個女仙真來指示迷途,仍返瑤臺,便亦無妨。”嫦娥悲咽道:“不期西池上佛祖、大士、王母之言,應在頃刻!”
說話之間,素鸞與二仙女皆至。嫦娥隨謝別了織女,回到蟾宮。問侍女輩:“天狼星來,可曾進我宮內?”有好些素女齊聲回言道:“怎不進宮?還來調戲我等!直教玉兔兒將玉杵打出去,不知他還躲在闕下。”嫦娥道:“直恁無禮,怎饒得過?”隨命素英草奏,片刻成就。嫦娥看畢,竟詣紫虛闕下,恭候早朝。有頃,上帝禦通明殿,見嫦娥持表,隨班晉至丹陛,已知其故,令葛仙翁接上表文。略曰:太陰廣寒府三羔金仙臣妾唐姮,昧死頓首頓首,具奏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陛下:竊惟天律森嚴,首戒貪淫,仙府清虛,尤期貞靜。臣姮昨隨御驾西池宴歸,不意天狼星從廣寒飛出,竟搶妾身。幸藉素鸞倒退,得脫毒手;寒簧抵住,扣問來因。天狼星大言,敕賜人間帝子,要取月裏嫦娥。兇威凜凜,竟要逼赴陽臺;煞氣棱棱,輒欲拐奔塵世。而且於臣姮未歸之先,直入蟾宮,閨闥遭其蹂躪;橫行桂殿,侍女受其狼藉。此等劣惡星官,似難膺享帝福,必至殺害忠良,茶毒黎庶。即其已奉天書,尚敢故違欽限。藐天法於弁髦,狎仙規如兒戲。喪德敗檢,曠劫希聞。伏望陛下賜遣神將追還,按律處治,肅仙府之威儀,免人間之劫數。不獨臣姮蒙不朽之恩,下民亦荷無疆之福矣。姮冒死謹具奏以聞。
帝命嫦娥至前,諭之曰:“汝奏請追還天狼,乃是常人之見,非仙真之語也。天狼之帝福,是他自己所積,非朕之所與。下民劫數,亦是衆生自己造來,非朕所罰。朕乃是順運數以行賞罰,非以賞罰而為運數也。天狼星即位之後,還有一大劫數,應汝掌主,並完夙生未了之事。若天狼星之應當受罰,自然在後,今還早着。”遂令傳旨與送生仙女,於明日送嫦娥下界。
嫦娥大驚,含淚奏道:“帝旨敢不欽遵?獨是一涉塵世情緣,便有孽債纏縛,迷亂心神,安能再返清真?臣姮哀懇聖恩,將上界最苦的差罰臣去做。即使歷劫之久,亦所甘心。”俯伏不起。上帝曰:“汝不記大士之言乎?數在,朕不能拗也。但汝有此苦衷,足見清修道力。若嚮前途,還能不昧靈根,去來自如矣。”時二十四諸天中,閃出鬼子母天尊,啓奏道:“嫦娥此番下界,看來為天狼星所害。臣心深為不平,願去維持嫦娥也。”上帝道:“既動此念,便是數中有名人物。但時尚未至,不可輕言。”嫦娥到此地位,心已瞭瞭,遂前跽奏道:“臣妾謫下,已知數定。但掌生民劫運,易造殺孽。凡有應行事宜,懇求聖慈明誨,俾臣妾得遵奉而行,庶免墮落。”帝乃敕誡曰:“汝去,有幾件至正至大的事,是你所應做的。如天倫崩壞,汝須扶植;人心悖亂,汝須戡正,褒顯忠節,誅殛叛佞。彰癉均得其宜,便是有功無過。謹記朕言。”
嫦娥叩首謝恩而退。隨嚮絳河闕下謁見織女,具述帝旨。織女道:“帝意極好,但將來功行,總在爾的方寸,須牢記着。瑤池會上的女仙真,少不得有個來指導的。”嫦娥就將鬼母天尊願去的話說了。織女道:“非也,他不過暫助神通爾。有一位葛仙卿的夫人鮑道姑,誓願弘深,最肯度世。他在西池駕下。我當啓奏金母,煩他下界來,始終教育,以成大道,不愁不返瑤臺也。”嫦娥再拜,謝了織女。回到月殿,與素女輩泣別。寒簧、素英皆願隨去,送生仙女止住道:“私去不得,要奉敕旨的。”二仙女牽衣痛哭,嫦娥亦不肯捨,乃作書一函,令去求天孫娘娘。又作兩箋,啓達西池王母、南海大士,不過敬謝教誨,並懇救度之意。方隨送生仙女,下界投胎。正是天上神仙降,定在人間將相傢。且看下回分說。
宋朝真宗皇帝,因艱於嗣胤,建造昭靈宮祈子。誠格上天。玉帝問仙真列宿:“誰肯下界為大宋太平天子?”兩班中絶無應者,止有赤腳大仙微笑。上帝曰:“笑者未免有情。”遂命大仙降世。誕生之後,號哭不止,禦醫無方可療。忽宮門有一老道人,自言能治太子啼哭,真宗召令看視。道人撫摩太子之頂曰:“莫叫莫叫,何似當年莫笑。文有文麯,武有武麯,休哭休哭。”太子就不啼哭。是為仁宗皇帝。此道人乃是長庚星,說的文麯是文彥博,武麯是狄青,皆輔佐仁宗緻治之將相。要知成仙成佛者,總屬無情。赤腳大仙一笑,便是情緣,少不得要下界去的。然而此情又種種不同。或因乎喜,或因乎忿,或因乎恩愛仇怨,各隨其所因,便要做出許多事來。試看古來英雄豪傑、忠臣烈士,如伍員之興吳覆楚,子房之為韓報仇,關神武之討賊伐曹,張睢陽之起兵拒寇,郭汾陽之再造唐室,嶽少保之誓迎二帝,文丞相之建義勤王,沒而為神聖者,史册所載,不可枚舉。即就建文遜國之後,諸臣殉難,有僉都御史景清,假為麯從,衣藏利刃,欲刺永樂。欽天監奏文麯星犯帝座甚急,其色赤,而景公適着緋衣,豈非明驗?東坡先生雲:“其生也有自來,其死也有所為。故申呂自嶽降,傅說為箕尾。”
此理之常,無足怪者。至於女子,亦有同然。如柴紹之妻,統娘子軍而起義;朱序之母,築夫人城而拒敵;李毅之女,自領寧州印而大破苓夷。至若高涼之洗夫人為女前星,遼之蕭太後是婺宿,唐之則天皇帝是大羅天女,亦皆傳記所載,夫豈誕妄者哉?
而今話歸正傳。按道書云:天上有一位萬劫不壞的金仙,聖號稱做王母,居於瑤池。池在東天之西偏,亦名曰西池,王母亦名曰西母。天上各有境界,東天是道祖三清及群仙所居,西天是如來佛祖及諸菩薩、阿羅漢所止,北天是玄武大帝暨衆神將治焉。吳天上帝之宮闕,則在中央而統轄南天。
南天雖有南極老人與南鬥星官,要皆在上帝統轄之內。上帝好生,敢居中而治南,有長養萬物之義。玄帝統雷霆神將,以肅殺為主,故居於北。佛宗寂滅無生,故以西方為極樂。道傢以一炁長生為主,是以占於東方,取氣始生之義。王母所居珠樓貝闕,在瑤池之畔。此池非下界之水,乃是融成玉之精髓,溶溶漾漾,竟如酒漿一般。說話的錯了,美玉入火則愈堅,次則如石之成灰矣,怎麽融化得水來?噫,盍亦反其本而思之!美玉原是石髓所結,是以璞在石中。髓可結成玉,玉不可化為髓乎?蚌珠見月而化為津。凡物皆有相感之處,非尋常所能測識者。即如仙傢之酒,名曰瓊漿玉液,要皆瓊瑤所化之髓,難道也是凡間麯米釀成的麽?那瑤池之北,有三座大殿。中間一座名碧桃殿,東名青鸞,西名石麟。三殿皆因物命名。其碧桃樹在西池之南,高八十尋有咫,俗所云蟠桃,萬年一結子者,正對中間大殿。玲瓏盤鬱,勢若虯竜,不但下界所無,即佛傢之娑羅、廣寒之丹桂與夫三島之珠林瓊樹,亦迥乎不同。這是何故?衹為他有瑤水浸潤:故其枝葉花葩皆帶玉之精華,在仙樹為獨冠。所結蟠桃,食一枚壽與天齊,若是三枚,能超萬劫。西母於桃熟之日開宴,止請佛菩薩、道祖天尊與上帝及諸大仙真。其餘一切仙官仙吏、海島洞府散仙、鬥牛宮二十八宿,總不得與。是以歲星東方朔,每至竊食。今此一度,碧桃繁盛,倍於從前,凡散仙列宿,亦多邀請,為萬劫以來第一盛會。其時佛祖、仙真,次第鹹集,唯上帝後至。遙見鑾駕雍容,禦的是緑瓊輦,張的是紫雲蓋,星幢前導,羽葆後擁,衆仙皆俯伏遠迎。上帝先與如來、諸佛祖、三清道祖稽首而言曰:“元運告終,民生應罹兵劫三回。已命婁金宿下界,勘平禍亂,今又命天狼星下界。計民生應遭殺戮者五百餘萬。朕檢閱册籍,凡人有一事一念之善者,悉與特宥。”如來合掌雲;“善哉善哉,帝德之好生也。”西王母遂請入座。嚮南正中釋迦如來,左是過去諸佛,右是未來諸佛,前是三清道祖,東西嚮皆諸大菩薩。東間上帝南嚮;左坐昭位,第一玄武大帝,以下皆諸天尊;右坐穆位,青華帝君第一,以下皆諸大真人。西間南嚮獨坐是南海大士;北嚮兩座,左為鬥姥天尊,右為九天玄女。東嚮首座鬼母天尊,西嚮首座天孫織女,餘為太微左夫人、九華安妃、昭靈夫人、觀香夫人、月殿嫦娥、魏元君、許飛瓊、段安香、何仙姑、麻姑、樊夫人、王太真、阮靈華、周瓊英、鮑道姑、吳彩鸞、雲英等女仙真。西王母陪席。其蟠桃每人一顆,上帝、三清、佛祖各兩顆,唯釋迦如來是三。佐以交梨火棗,雪藕冰桃。酒則瓊漿玉液,丹則絳雪玄霜。如來手舉蟠桃而設偈曰:桃有萬年子,人無百歲春。
可憐虛寶筏,若個渡迷津?
然後剖食。迦葉在側垂涎,阿難睨而笑之,如來即以一桃與迦葉,一桃與阿難。道祖老君亦以一枚與金銀二童子分食。時南極老人跨來之鶴,舒翼旋舞,延頸徐鳴,如中音節。而鹿亦跳躍呦呦,俯首伏地,若乞憐狀。南極笑曰:“你這兩個畜生,也想要吃這樣的好東西。”因以指爪各掐一片與之。大士見善財童子在旁註視,亦授以一枚。善財曰:“菩薩想是年老健忘了。我在西天路上做大王要吃唐僧,那時菩薩拋下個箍兒,將我兩手合住,再不得開,如何來接桃子?”大士嚮着衆女仙道:“這個孩子雖是牛種,到也聰明。衹是他學好之心卻還未定,是以至今箍住他雙手。”衆女仙皆各稱善,大士將手一指,善財兩手分開,接去桃子。吃畢,仍舊合攏了。有嫦娥左右二仙女,一名素英,一句寒簧,是最親近的。嫦娥以蟠桃分作三分,以二小分與二仙女,一大分自嘗。王母見了,便問侍女董雙成、謝長珠:“還剩下蟠桃多少?”
董仙女就知要與嫦娥,因答雲:“往年結得少,到剩二十餘枚;今歲結得多,反剩得十一顆。”王母雲:“這丫鬟慳吝!可取一個來,餘十枚留與你們分吃罷。”董仙女因檢一枚送到,王母隨遞與嫦娥道:“嫦娥,今將遠別,分外申敬一枚。”嫦娥不知所謂,衹道是筵散分別的話,欠身謝道:“佛祖、道祖止有二顆,小仙何德敢承?”堅辭不受。鬥戰勝佛大言曰:“誰謂仙傢無情?以我看來,比凡人還勝。請看王母剩下蟠桃,獨與嫦娥,若說不是有情,因何不多送我一顆?”如來日:“王母送與嫦娥,禮也,非情也。猶如下界錢行一般。悟空你已成佛,何猶似舊日粗鹵?”老君雲:“前次蟠桃會,他一人偷食許多,今止一個,豈能遂意?怪不得他要爭了。”鬥戰勝佛笑曰:“我這個成佛,猶之乎盜賊做了官,今日撞着了對頭。”合座皆笑。王母與衆仙亦各微笑。衹有嫦娥,又聞如來餞行之言,與王母遠別二字,適相吻合,心下十分疑惑,全無笑容。大士曰:“這顆蟠桃,王母是該送的,嫦娥是該受的,不須推辭。”嫦娥衹得勉強受了,便稽首大士前日:“小仙常願皈依如來,因自愛其發,不肯遽剃,深以為慚。今願皈依大士,懇救指示未來。”
大士曰:“要知未來,先明既往,你自省之。”嫦娥愈不能知其故,復又稽首懇請,大士乃微露其端曰:“嫦娥不記得奔月時乎?那時王母娘以丹藥賜與有窮國君後羿。爾時為國妃,竊晱其丹,因得飛身入月。獨是後羿情緣未盡,恐將來數到,不能不為了局。”嫦娥默然半晌曰:“我聞緣從情發,情亦從緣發,若一心不動,情緣兩滅。小仙在月宮清修數千年,情緣亦已掃除,不知從何而發?”大士曰:“緣有二種:好緣曰情,惡緣曰孽。情緣,如鐵與磁石遇則必合,不但人不能強之不合,即天亦不能使之不合也。孽緣,如鐵之與火石,遇則必有激而合者,孽之謂也。是則凡人多溺於其內,而仙則能超乎其外者也。
嫦娥請記斯言,後當有驗。”如來日:“善哉,大土之論姻緣也!”遂嚮王母合掌謝宴。
諸菩薩、衆仙真各隨如來謝畢,先送道祖、佛祖、上帝起行,然後次第稽首而散。唯嫦娥猶嚮西母依依不捨,再叩未來之事。西母因示之曰:“未來須似現在,慎勿忘卻今日之會。”嫦娥載拜祗受,方驂素鸞,駕彩雲,引二仙女冉冉歸嚮廣寒闕下。猛見側首突出一人,徑來搶抱嫦娥。那素鸞是神鳥,知道有人行兇,從刺斜裏側翅飛退。此人卻與二仙女撞個滿懷,好漢仗也!但見他:頭戴星冠,燦爛晃瑤臺明月;身披鶴氅,飄飄動絳闕香風。兩道劍眉濃似墨,斜飛插鬢;一雙鶻眼明於電,直射侵人。膀闊腰細,渾身有千百斤膂力;尾跋鬍,行動有三四回顧盼。原來是鬥牛宮赫赫天狼星,不分做大明國岩岩新帝主。衹因好色愛嫦娥,故此潛身來月殿。
嫦娥遠遠望去,認是天狼星,知道他心懷不良。又恐他竟行鹵莽起來,抵敵不住,要用個禮來服他。時二仙女吃了驚,已飛身到素鸞之側。嫦娥授之以意,二仙女乃款款嚮前,斂素袂、啓朱唇道:“太陰宮仙主拜上星官:適從蟠桃會上,聞星官奉敕為大明太平天子,尚未稱賀,已抱惶悚。今駕枉臨,又失祗迎,諒星官聖德淵深,不加呵責。倘有明諭,當於翌晨擁帚候駕。天令森嚴,不宜靜夜交接,伏惟見諒。”天狼見說到理路,不便用強,遂嚮二仙女深深作揖道:“我奉上帝敕旨,令午刻下界。今已遲了四個時辰,豈能延至明日?煩仙女上達嫦娥:我應做三十四年太平天子,少個稱心的皇后。我今夜就要與嫦娥成親,一齊下界,二位仙娥,也做個東西二宮,豈不快活?何苦在廣寒宮冷冰冰的所在守寡呢!”嫦娥聽見,不覺大怒,駡道:“潑怪物!上帝洪恩,敕你下界做天子,乃敢潛入月宮,調謔金仙,有幹天律!我即奏明上帝,决斬爾首,懸之闕下。”天狼星又陪笑道:“嫦娥,你當時為有窮國後,不過諸侯之妃。我今是大一統天子,請你為後,也不辱沒了。就同去見上帝,婚姻大禮,有何行不得呢?”嫦娥愈加惱怒,厲聲毒駡。天狼料道善求不來,便推開二仙女,飛步來搶嫦娥。嫦娥心慌,遂棄了素鸞,化道金光,飛入織女宮中。那織女是天帝之孫女,天狼星如何敢去?恐他啓奏金闕,弄出事來,即掣身竟出南天門。守門神將,已是知道奉敕的,放他下界,到洪武宮中投胎去了。
且說織女正在水殿上凴欄靜坐,看這銀河,似波非波,似浪非浪,一派晶瑩滉漾,乃是西天素金之氣,流註東南,或隱或現,隨鬥星而旋轉,但能沉物,不能浮物的。《漢書》上所云張騫乘槎犯鬥牛,又海上老人乘槎至天河,織女與支機石而返,豈不是荒唐之語?閑話休題。其時織女方欲回宮,見正東上一道金光,直嚮水殿飛來。起身看時,那金光斂聚,卻是嫦娥,玉容含着微微的恚意。織女知有緣故,便請坐定,從容而問。嫦娥備述一遍。織女曰:“這廝直恁無禮!若趕到這邊來,我教神將拿住,現其原形,拴在苑樹上,與嫦娥消氣。”嫦娥道:“他怎敢到這裏?衹怕下界去了。我如今劾他一疏,教他做這大明天子不成。”織女道:“事到其間,若不劾奏,嫦娥倒有不是,這是勢不容已的。但據我看來,爾頂上三炁,動了嗔怒,已雜煙焰,免不得也要下界去走一遭。”嫦娥道:“這不是我過犯,怎樣謫下?”織女道:“不是謫下,大約有個數在那裏。”嫦娥道:“噫!我若下界,如何能再到月宮?還求天孫為我主持。”織女道:“我不能使爾不下界,或者下界之後,我煩個女仙真來指示迷途,仍返瑤臺,便亦無妨。”嫦娥悲咽道:“不期西池上佛祖、大士、王母之言,應在頃刻!”
說話之間,素鸞與二仙女皆至。嫦娥隨謝別了織女,回到蟾宮。問侍女輩:“天狼星來,可曾進我宮內?”有好些素女齊聲回言道:“怎不進宮?還來調戲我等!直教玉兔兒將玉杵打出去,不知他還躲在闕下。”嫦娥道:“直恁無禮,怎饒得過?”隨命素英草奏,片刻成就。嫦娥看畢,竟詣紫虛闕下,恭候早朝。有頃,上帝禦通明殿,見嫦娥持表,隨班晉至丹陛,已知其故,令葛仙翁接上表文。略曰:太陰廣寒府三羔金仙臣妾唐姮,昧死頓首頓首,具奏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陛下:竊惟天律森嚴,首戒貪淫,仙府清虛,尤期貞靜。臣姮昨隨御驾西池宴歸,不意天狼星從廣寒飛出,竟搶妾身。幸藉素鸞倒退,得脫毒手;寒簧抵住,扣問來因。天狼星大言,敕賜人間帝子,要取月裏嫦娥。兇威凜凜,竟要逼赴陽臺;煞氣棱棱,輒欲拐奔塵世。而且於臣姮未歸之先,直入蟾宮,閨闥遭其蹂躪;橫行桂殿,侍女受其狼藉。此等劣惡星官,似難膺享帝福,必至殺害忠良,茶毒黎庶。即其已奉天書,尚敢故違欽限。藐天法於弁髦,狎仙規如兒戲。喪德敗檢,曠劫希聞。伏望陛下賜遣神將追還,按律處治,肅仙府之威儀,免人間之劫數。不獨臣姮蒙不朽之恩,下民亦荷無疆之福矣。姮冒死謹具奏以聞。
帝命嫦娥至前,諭之曰:“汝奏請追還天狼,乃是常人之見,非仙真之語也。天狼之帝福,是他自己所積,非朕之所與。下民劫數,亦是衆生自己造來,非朕所罰。朕乃是順運數以行賞罰,非以賞罰而為運數也。天狼星即位之後,還有一大劫數,應汝掌主,並完夙生未了之事。若天狼星之應當受罰,自然在後,今還早着。”遂令傳旨與送生仙女,於明日送嫦娥下界。
嫦娥大驚,含淚奏道:“帝旨敢不欽遵?獨是一涉塵世情緣,便有孽債纏縛,迷亂心神,安能再返清真?臣姮哀懇聖恩,將上界最苦的差罰臣去做。即使歷劫之久,亦所甘心。”俯伏不起。上帝曰:“汝不記大士之言乎?數在,朕不能拗也。但汝有此苦衷,足見清修道力。若嚮前途,還能不昧靈根,去來自如矣。”時二十四諸天中,閃出鬼子母天尊,啓奏道:“嫦娥此番下界,看來為天狼星所害。臣心深為不平,願去維持嫦娥也。”上帝道:“既動此念,便是數中有名人物。但時尚未至,不可輕言。”嫦娥到此地位,心已瞭瞭,遂前跽奏道:“臣妾謫下,已知數定。但掌生民劫運,易造殺孽。凡有應行事宜,懇求聖慈明誨,俾臣妾得遵奉而行,庶免墮落。”帝乃敕誡曰:“汝去,有幾件至正至大的事,是你所應做的。如天倫崩壞,汝須扶植;人心悖亂,汝須戡正,褒顯忠節,誅殛叛佞。彰癉均得其宜,便是有功無過。謹記朕言。”
嫦娥叩首謝恩而退。隨嚮絳河闕下謁見織女,具述帝旨。織女道:“帝意極好,但將來功行,總在爾的方寸,須牢記着。瑤池會上的女仙真,少不得有個來指導的。”嫦娥就將鬼母天尊願去的話說了。織女道:“非也,他不過暫助神通爾。有一位葛仙卿的夫人鮑道姑,誓願弘深,最肯度世。他在西池駕下。我當啓奏金母,煩他下界來,始終教育,以成大道,不愁不返瑤臺也。”嫦娥再拜,謝了織女。回到月殿,與素女輩泣別。寒簧、素英皆願隨去,送生仙女止住道:“私去不得,要奉敕旨的。”二仙女牽衣痛哭,嫦娥亦不肯捨,乃作書一函,令去求天孫娘娘。又作兩箋,啓達西池王母、南海大士,不過敬謝教誨,並懇救度之意。方隨送生仙女,下界投胎。正是天上神仙降,定在人間將相傢。且看下回分說。
山東濟南府蒲臺縣,有個孝廉,姓唐名夔,字堯舉,是宋仁宗朝知諫院唐公諱介之後。介為殿中侍禦之日,曾劾宰相文彥博製金絲燈籠進於宮掖以謀執政,即在帝前面詰彥博,因坐以毀謗大臣,黜為英州別駕。仁宗又愛公鯁直,恐緻道死,命中使護持以往。由是唐介直聲振天下,稱曰真御史。傢本江陵,後裔流寓濟上。至宋南渡,不肯事於金元,子孫多隱居海濱教授,是以代無顯人。及明太祖開國,夔之父遵晦受闢為博士,夔亦得領鄉薦。母陶氏早歿,繼母性暴不慈,動輒有怒,夔必長跽請責。又且每事先意麯承,繼母亦為之感化,由是親黨皆稱為真孝子。父病,衣不解帶四十餘日,夜必焚香告天,願以身代。父亡,繼母亦逝,卜葬於太白山之陽,廬於墓側者三年,然後回傢。其平素立身有品,不取非義,不欺暗室。與市人交易,說價多少,即如數與之,人亦鮮有欺之者。曾拾遺金,遍訪失主不得,後知武定州人,已死於道,乃送還其子,邑之人又鹹稱為真孝廉。獨是年已四十,尚無子嗣,因此功名心淡,不赴公交車。
一日,謂其夫人黃氏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今我將老,而尚無子,如之奈何?”夫人曰:“相公一生,上不愧天,下不愧人,祖宗有靈,必不至於無後。但恐妾身年紀多了,血氣漸衰,有妨生育之道。幾次勸相公取個偏房,執意不從。如今再遲不得了。”堯舉道:“這是夫人的好處。但我看見一夫一婦,生育繁盛的極多;也有十院名妹的竟無子息。若必有妾生子,則是貧人無力娶妾的,都該絶後了。況且取來之妾,不知其德性何如。若至以小欺大,你我到要受他的氣。若仍不能生育,又將何以處之?”夫人云:“相公若如此思前慮後,也是難事。妾聞得東門外有個九天玄女娘娘廟,廟內有送子娘娘,說是極靈顯的。我夫婦可於每月朔日,燒香拜求子嗣,這可使得呢?”堯舉道:“神明是有的,但是女神仙,我不便去,夫人自去罷。我到初一日,自赴上清觀玉帝殿中焚香叩祝。不要說求子嗣,敬禮上帝也是該的。再在傢廟神主之前,朝夕禮拜,求祖宗在天之靈,降錫嗣胤。就從明日為始。”於是堯舉夫婦二人,每於朔前,虔誠齋戒三日,分頭去燒香求子。
不覺的光陰荏苒,已及二載。於甲申年五月,黃夫人忽覺飲食咽酸,兀兀欲吐,像個有孕的光景。堯舉即請醫生診視。醫生脈理平常,摸棱不决,但說:“脈訣有雲:受胎五個月,脈上方能顯出。”堯舉傢舊有一老婢,名曰老梅,適送茶來,便應聲曰:“若到五個月上,我也看得出,不消煩動先生了。”堯舉道:“蠢東西,毋得鬍言!”醫生自覺沒趣,茶畢起身,說:“送安胎藥來罷!”不料懷至十月已足,絶無動靜,黃夫人甚是憂疑。堯舉寬慰道:“天地間過十個月生也是多的,且靜以待之。”夫人曰:“逾期而生,恐是怪物。”堯舉曰:“帝堯是十四個月生的,難道也是怪物?”老梅接口道:“夫人若到十四個月上養的公子,一定也是皇帝了。”夫人道:『『蠢丫頭,該罰他一世沒漢子。”老梅笑道:“我若有漢子,就要生出明珠來了。古人說得好:明珠産於老蚌哩。”堯舉道:“夫人平素教他識字,又與他講說些典故,記在心裏,如今竟會謅文了。”夫人道:“這纔是鄭玄傢的婢子。”
閑話休題。看看到八月中秋,足足懷胎十五個月了。十四日夜間五更時分,黃夫人忽見一婦人,宛似廟內的送生娘娘,抱一孩子來送他。黃夫人雙手接了,問:“是男是女?”娘娘道:“女兒賽過男兒。”陡然覺來,方知是夢。隨述與堯舉,詳察道:“這夢兆分明是個女兒了。”黃夫人已覺身體有些不安,孝廉先着人去喚了收生的。直到酉刻,腹中作痛。俄而彩雲繞戶,異香盈室,隱隱聞半空中有笙簫鸞鶴之聲,已産下盆中而不啼哭。堯舉怪問道:“莫非孩子是死的了?”穩婆道:“有福的姑娘是不肯哭的。”堯舉始詫夢兆之異,雙手扶起盆來,映着那紙窗上微微的返照日不看時,遍身如玉琢成的一個女孩子。就取送生娘娘夢中之言,乳名叫做賽兒,將預備下的襁褓裹定,安置在牀上,賞發穩婆自去。
卻說那鄰里中於賽兒降生時,多見有五彩雲霞數片,自東飛嚮唐傢屋上。虛微窅靄之間,一派天樂聲音,從風飄揚。衆皆駭異,都道唐孝廉傢生的孩子,必有個大有福氣的。三三兩兩,傳播得通邑皆知。於是衆鄰里鬥出公分,牽羊擔酒,齊至孝廉傢奉賀。堯舉道:“不過是個女孩兒,何敢當高鄰厚貺?”為首的是個老人傢,笑嘻嘻道:“孝廉公的令愛,是位仙女,老天因你傢積德,特地送下來的。前日彩雲中仙樂聲音,誰不聽見?我老漢活了八十多歲,從不曾見此奇事。將來做一晶夫人,是不消說的。”堯舉又着實謙了幾句,衆鄰一茶而退。堯舉人內,與夫人說道:“古禮:生兒三日,作湯餅會,邀請親族。今鄰里中先來稱賀,我心不安,要備酒筵款請他們,答其美意,再請諸親族來看看賽兒,何如?”夫人道:“是必該做的。”隨遣老僕買了雞肉果品等物,發帖先請鄰里。
到明日午後,諸鄰自己約齊,前來赴席。內有一瞽者,姓嶽,是孝廉的遠鄰。因他常常誇口說不但算命,且能算天,人呼之為嶽怪,然所斷吉兇晴雨,頗有應驗,遂自號曰半仙。衆人公揖罷,次序坐定。嶽怪先開口道:“瞎子今日要看看唐老先生令愛的八字了。”諸鄰齊聲和道:“正要看你這位半仙說得是也不是。若算不着,我們公罰冷酒一大碗。”堯舉道:“衹是不誠,何敢相煩?”送把賽兒的生辰說了。嶽怪口中暗念,指上輪推,忽立起來大聲嚷道:“這個八字算不出的。當日關老爺是戊午年、戊午月、戊午日、戊午時建生,做了千古的大聖賢、大豪傑。今令愛是乙酉年、乙酉月、乙酉日、乙酉時誕生,難道也可以做得關老爺的事業麽?命太奇了,待我回傢細細推詳來罷。”衆中有嘲笑他的,說:“半仙算不出命,原請坐下,立客難打發哩。”嶽怪焦燥,低着頭,又再四輪推過,掬着嘴道:“列位有所不知,譬如是個皇后皇妃,或一品夫人之命,那樣格局就容易算了。今這八字,一派是金,猶之乎關老爺八字,一派是火。五行之氣要相平的,若全然是火,便要煅煉天下,全然是金,便要肅殺天下。況太陰星為命主,又屬金,二十一歲至四十歲,又行金運,看來要掌大兵權的。若說顯貴,比皇后還勝幾分。若要知道何等顯貴,掌何等兵權,不但半仙算不出,就是活神仙也算不出的。”堯舉道:“這等說起來是個怪命,到是傢門之不幸了。”衆人解說道:“總是遇着個怪先生,就把令愛的貴命算來也像是怪的了。”嶽怪道:“我何曾說個怪命呢?”說話間,酒席擺上,大傢暢飲盡醉。臨行,嶽怪又嚮孝廉道:“可惜我瞎子年紀多了,到令愛貴顯時候,不知能看得見看不見哩。”一人道:“你是半仙,為何連自己的壽數也不知?”一人道:“嶽先生原做得半個仙人,所以過去一半的年紀知道,未來的一半年紀就不知道了。”衆皆大笑而別。
到次日衆親戚來,是堯舉的寡嬸母,與同曾祖的哥哥、弟弟,並三個侄兒,再有黃夫人之弟與弟婦,並小姨、姨夫,一共十來人。黃夫人因有叔婆是長親,勉力起迎。各相見畢,又抱賽兒與衆親觀看。人人撫弄一番,不笑不啼,絶無聲息,都疑是個啞巴。堯舉瞧科,便嚮衆親戚道:“昨日嶽怪在酒筵上,說有可駭的話,如此如此,這是傳不得出去的。我如今要說是個啞巴,解解人的疑惑。”衆親都道:“此說極是。”李廉道:“這要煩我至親播揚開去,方信是真。”齊應道:“這個自然。”是晚宴罷各散。
俗語雲:“朝生三千,暮死八百。”就有濟寧州林恭政傢,也在本月十五日,先於卯刻時候生下個兒子。因有兩個哥兒在前,排行叫做三公子,取名曰有芳。有芳生而中指有紋,宛然一羿字,人不知為後羿轉世也。稽之《通鑒》,羿善射,當帝堯時,十日並出,羿援弓射之,隕其九烏。後歷二百四十餘年,逐夏後相而自立為帝。又《列仙傳》:羿得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其愛妃嫦娥竊而吞之,飛人月中。後羿思念不置,於是廣求美女,充於後宮,荒淫無度,至於廢棄國政,遂為其臣下寒浞所殺。上帝以其射日獲罪於天,而且篡弒夏後,又造有淫孽,罰人冥司定罪,永遠不赦。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薩,每到五百年小劫之期,必親嚮地獄勘問一番,稍可原情者,悉予矜宥,猶之乎人間朝審有矜疑減等諸條,總是超度鬼囚之意。後羿沉淪日久,值菩薩降臨,他就自訴:“平生好道,曾承王母賜藥。雖射九日,乃是帝堯之命。弒夏後相,亦是我命數該做帝王,且我亦為臣下所弒,也可準折得過。因何不許再轉人世?望菩薩超生則個。”菩薩聽他供詞,在可矜之內,因令冥曹查案。冥曹覆道:“是上帝罰下。因他淫殺之根太重,恐至流毒人世,所以不許轉輪。若論他的因果,尚與愛妃嫦娥還有半年姻緣未盡,與其寵臣季艾又有十萬債負未了。須奏明上帝,方可寬他。”菩薩道:“既如此,也是他數合當然。嫦娥近須下界,季艾又轉宦途,可着他投入季艾傢中,完此債負。將來與嫦娥仍為夫婦,完此姻緣。待我啓知上帝就是了。”所以後羿在鬼道,已歷數千年,纔得再生人世。其父林參政,即六世以前之季艾也。
看書者要知道內典上因果二字,近衹在三生以內講,遠則歷數十劫以前、百千劫以後,總不能脫卻二字之根。此二字,包羅天地,統括古今,億態萬狀,莫可名指。人生於五倫、三黨、九族之間,往往生出事情,各有前因,非出偶然。今衹就男女一事言之。譬如男女鐘情而死,他生必為夫婦,始終恩愛。或男負情於女,或女負情於男,他生亦必藉為夫婦,以償其孽報。鐘情,因也。恩與孽報,果也。他生不遇,又俟來生,必至相遇完其果報而後已。在本人受報者,不自知其有因也。若衹就此生數十年內,而欲就事論事,無異於坐井觀天,不知天之大矣。《洞冥記》載:唐玄宗追思太真,感悼不止,命術士禦氣求之。上天下地,十洲三島,靡所不屆,絶無影響。直至海外一山,見有瑤闕瓊樓,珠宮棋樹,隱隱然聞鸞吟鳳嘯之聲。闕下顔額曰“玉妃仙院”。方士前叩朱扉,有女童出問,說是上皇處遣來者。女童報與玉妃,此玉妃即太真也,許令引見。太真問上皇安否,親授與方士折釵半股,鈿盒半枚。且言:七月七日曾與上皇對雙星發願,生生世世為夫婦,衹此一念,不能久居此山,且得與上皇他生再會也。大抵玄宗、太真夫婦之緣,已是盡的了,而兩人之愛根未斷,即謂之因。如播種在地,少不得要生苗結果。況羿與嫦娥夫婦之緣,猶有未盡者乎!雖嫦娥已證仙道,情緣久滅,此番下界,原是為着劫數,其如尚有所負於後羿,而羿之愛根,又是歷劫難泯的。今適同生於世,則月下老人之赤繩,早為係定兩足矣。不要說半年夫妻,也要清償,就是片刻姻緣,終須完結。諺雲:“露水夫妻,也是前緣分定。”斯言信然。於此當下一斷語曰:“若嫦娥未嘗下降為賽兒,則林三公子自非後羿;若賽兒是嫦娥降世,則後羿定為林三公子無疑也。”且看下回分解。
一日,謂其夫人黃氏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今我將老,而尚無子,如之奈何?”夫人曰:“相公一生,上不愧天,下不愧人,祖宗有靈,必不至於無後。但恐妾身年紀多了,血氣漸衰,有妨生育之道。幾次勸相公取個偏房,執意不從。如今再遲不得了。”堯舉道:“這是夫人的好處。但我看見一夫一婦,生育繁盛的極多;也有十院名妹的竟無子息。若必有妾生子,則是貧人無力娶妾的,都該絶後了。況且取來之妾,不知其德性何如。若至以小欺大,你我到要受他的氣。若仍不能生育,又將何以處之?”夫人云:“相公若如此思前慮後,也是難事。妾聞得東門外有個九天玄女娘娘廟,廟內有送子娘娘,說是極靈顯的。我夫婦可於每月朔日,燒香拜求子嗣,這可使得呢?”堯舉道:“神明是有的,但是女神仙,我不便去,夫人自去罷。我到初一日,自赴上清觀玉帝殿中焚香叩祝。不要說求子嗣,敬禮上帝也是該的。再在傢廟神主之前,朝夕禮拜,求祖宗在天之靈,降錫嗣胤。就從明日為始。”於是堯舉夫婦二人,每於朔前,虔誠齋戒三日,分頭去燒香求子。
不覺的光陰荏苒,已及二載。於甲申年五月,黃夫人忽覺飲食咽酸,兀兀欲吐,像個有孕的光景。堯舉即請醫生診視。醫生脈理平常,摸棱不决,但說:“脈訣有雲:受胎五個月,脈上方能顯出。”堯舉傢舊有一老婢,名曰老梅,適送茶來,便應聲曰:“若到五個月上,我也看得出,不消煩動先生了。”堯舉道:“蠢東西,毋得鬍言!”醫生自覺沒趣,茶畢起身,說:“送安胎藥來罷!”不料懷至十月已足,絶無動靜,黃夫人甚是憂疑。堯舉寬慰道:“天地間過十個月生也是多的,且靜以待之。”夫人曰:“逾期而生,恐是怪物。”堯舉曰:“帝堯是十四個月生的,難道也是怪物?”老梅接口道:“夫人若到十四個月上養的公子,一定也是皇帝了。”夫人道:『『蠢丫頭,該罰他一世沒漢子。”老梅笑道:“我若有漢子,就要生出明珠來了。古人說得好:明珠産於老蚌哩。”堯舉道:“夫人平素教他識字,又與他講說些典故,記在心裏,如今竟會謅文了。”夫人道:“這纔是鄭玄傢的婢子。”
閑話休題。看看到八月中秋,足足懷胎十五個月了。十四日夜間五更時分,黃夫人忽見一婦人,宛似廟內的送生娘娘,抱一孩子來送他。黃夫人雙手接了,問:“是男是女?”娘娘道:“女兒賽過男兒。”陡然覺來,方知是夢。隨述與堯舉,詳察道:“這夢兆分明是個女兒了。”黃夫人已覺身體有些不安,孝廉先着人去喚了收生的。直到酉刻,腹中作痛。俄而彩雲繞戶,異香盈室,隱隱聞半空中有笙簫鸞鶴之聲,已産下盆中而不啼哭。堯舉怪問道:“莫非孩子是死的了?”穩婆道:“有福的姑娘是不肯哭的。”堯舉始詫夢兆之異,雙手扶起盆來,映着那紙窗上微微的返照日不看時,遍身如玉琢成的一個女孩子。就取送生娘娘夢中之言,乳名叫做賽兒,將預備下的襁褓裹定,安置在牀上,賞發穩婆自去。
卻說那鄰里中於賽兒降生時,多見有五彩雲霞數片,自東飛嚮唐傢屋上。虛微窅靄之間,一派天樂聲音,從風飄揚。衆皆駭異,都道唐孝廉傢生的孩子,必有個大有福氣的。三三兩兩,傳播得通邑皆知。於是衆鄰里鬥出公分,牽羊擔酒,齊至孝廉傢奉賀。堯舉道:“不過是個女孩兒,何敢當高鄰厚貺?”為首的是個老人傢,笑嘻嘻道:“孝廉公的令愛,是位仙女,老天因你傢積德,特地送下來的。前日彩雲中仙樂聲音,誰不聽見?我老漢活了八十多歲,從不曾見此奇事。將來做一晶夫人,是不消說的。”堯舉又着實謙了幾句,衆鄰一茶而退。堯舉人內,與夫人說道:“古禮:生兒三日,作湯餅會,邀請親族。今鄰里中先來稱賀,我心不安,要備酒筵款請他們,答其美意,再請諸親族來看看賽兒,何如?”夫人道:“是必該做的。”隨遣老僕買了雞肉果品等物,發帖先請鄰里。
到明日午後,諸鄰自己約齊,前來赴席。內有一瞽者,姓嶽,是孝廉的遠鄰。因他常常誇口說不但算命,且能算天,人呼之為嶽怪,然所斷吉兇晴雨,頗有應驗,遂自號曰半仙。衆人公揖罷,次序坐定。嶽怪先開口道:“瞎子今日要看看唐老先生令愛的八字了。”諸鄰齊聲和道:“正要看你這位半仙說得是也不是。若算不着,我們公罰冷酒一大碗。”堯舉道:“衹是不誠,何敢相煩?”送把賽兒的生辰說了。嶽怪口中暗念,指上輪推,忽立起來大聲嚷道:“這個八字算不出的。當日關老爺是戊午年、戊午月、戊午日、戊午時建生,做了千古的大聖賢、大豪傑。今令愛是乙酉年、乙酉月、乙酉日、乙酉時誕生,難道也可以做得關老爺的事業麽?命太奇了,待我回傢細細推詳來罷。”衆中有嘲笑他的,說:“半仙算不出命,原請坐下,立客難打發哩。”嶽怪焦燥,低着頭,又再四輪推過,掬着嘴道:“列位有所不知,譬如是個皇后皇妃,或一品夫人之命,那樣格局就容易算了。今這八字,一派是金,猶之乎關老爺八字,一派是火。五行之氣要相平的,若全然是火,便要煅煉天下,全然是金,便要肅殺天下。況太陰星為命主,又屬金,二十一歲至四十歲,又行金運,看來要掌大兵權的。若說顯貴,比皇后還勝幾分。若要知道何等顯貴,掌何等兵權,不但半仙算不出,就是活神仙也算不出的。”堯舉道:“這等說起來是個怪命,到是傢門之不幸了。”衆人解說道:“總是遇着個怪先生,就把令愛的貴命算來也像是怪的了。”嶽怪道:“我何曾說個怪命呢?”說話間,酒席擺上,大傢暢飲盡醉。臨行,嶽怪又嚮孝廉道:“可惜我瞎子年紀多了,到令愛貴顯時候,不知能看得見看不見哩。”一人道:“你是半仙,為何連自己的壽數也不知?”一人道:“嶽先生原做得半個仙人,所以過去一半的年紀知道,未來的一半年紀就不知道了。”衆皆大笑而別。
到次日衆親戚來,是堯舉的寡嬸母,與同曾祖的哥哥、弟弟,並三個侄兒,再有黃夫人之弟與弟婦,並小姨、姨夫,一共十來人。黃夫人因有叔婆是長親,勉力起迎。各相見畢,又抱賽兒與衆親觀看。人人撫弄一番,不笑不啼,絶無聲息,都疑是個啞巴。堯舉瞧科,便嚮衆親戚道:“昨日嶽怪在酒筵上,說有可駭的話,如此如此,這是傳不得出去的。我如今要說是個啞巴,解解人的疑惑。”衆親都道:“此說極是。”李廉道:“這要煩我至親播揚開去,方信是真。”齊應道:“這個自然。”是晚宴罷各散。
俗語雲:“朝生三千,暮死八百。”就有濟寧州林恭政傢,也在本月十五日,先於卯刻時候生下個兒子。因有兩個哥兒在前,排行叫做三公子,取名曰有芳。有芳生而中指有紋,宛然一羿字,人不知為後羿轉世也。稽之《通鑒》,羿善射,當帝堯時,十日並出,羿援弓射之,隕其九烏。後歷二百四十餘年,逐夏後相而自立為帝。又《列仙傳》:羿得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其愛妃嫦娥竊而吞之,飛人月中。後羿思念不置,於是廣求美女,充於後宮,荒淫無度,至於廢棄國政,遂為其臣下寒浞所殺。上帝以其射日獲罪於天,而且篡弒夏後,又造有淫孽,罰人冥司定罪,永遠不赦。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薩,每到五百年小劫之期,必親嚮地獄勘問一番,稍可原情者,悉予矜宥,猶之乎人間朝審有矜疑減等諸條,總是超度鬼囚之意。後羿沉淪日久,值菩薩降臨,他就自訴:“平生好道,曾承王母賜藥。雖射九日,乃是帝堯之命。弒夏後相,亦是我命數該做帝王,且我亦為臣下所弒,也可準折得過。因何不許再轉人世?望菩薩超生則個。”菩薩聽他供詞,在可矜之內,因令冥曹查案。冥曹覆道:“是上帝罰下。因他淫殺之根太重,恐至流毒人世,所以不許轉輪。若論他的因果,尚與愛妃嫦娥還有半年姻緣未盡,與其寵臣季艾又有十萬債負未了。須奏明上帝,方可寬他。”菩薩道:“既如此,也是他數合當然。嫦娥近須下界,季艾又轉宦途,可着他投入季艾傢中,完此債負。將來與嫦娥仍為夫婦,完此姻緣。待我啓知上帝就是了。”所以後羿在鬼道,已歷數千年,纔得再生人世。其父林參政,即六世以前之季艾也。
看書者要知道內典上因果二字,近衹在三生以內講,遠則歷數十劫以前、百千劫以後,總不能脫卻二字之根。此二字,包羅天地,統括古今,億態萬狀,莫可名指。人生於五倫、三黨、九族之間,往往生出事情,各有前因,非出偶然。今衹就男女一事言之。譬如男女鐘情而死,他生必為夫婦,始終恩愛。或男負情於女,或女負情於男,他生亦必藉為夫婦,以償其孽報。鐘情,因也。恩與孽報,果也。他生不遇,又俟來生,必至相遇完其果報而後已。在本人受報者,不自知其有因也。若衹就此生數十年內,而欲就事論事,無異於坐井觀天,不知天之大矣。《洞冥記》載:唐玄宗追思太真,感悼不止,命術士禦氣求之。上天下地,十洲三島,靡所不屆,絶無影響。直至海外一山,見有瑤闕瓊樓,珠宮棋樹,隱隱然聞鸞吟鳳嘯之聲。闕下顔額曰“玉妃仙院”。方士前叩朱扉,有女童出問,說是上皇處遣來者。女童報與玉妃,此玉妃即太真也,許令引見。太真問上皇安否,親授與方士折釵半股,鈿盒半枚。且言:七月七日曾與上皇對雙星發願,生生世世為夫婦,衹此一念,不能久居此山,且得與上皇他生再會也。大抵玄宗、太真夫婦之緣,已是盡的了,而兩人之愛根未斷,即謂之因。如播種在地,少不得要生苗結果。況羿與嫦娥夫婦之緣,猶有未盡者乎!雖嫦娥已證仙道,情緣久滅,此番下界,原是為着劫數,其如尚有所負於後羿,而羿之愛根,又是歷劫難泯的。今適同生於世,則月下老人之赤繩,早為係定兩足矣。不要說半年夫妻,也要清償,就是片刻姻緣,終須完結。諺雲:“露水夫妻,也是前緣分定。”斯言信然。於此當下一斷語曰:“若嫦娥未嘗下降為賽兒,則林三公子自非後羿;若賽兒是嫦娥降世,則後羿定為林三公子無疑也。”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