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演义说部>> 郭勳 Guo Xun   中國 China   明代   , 徐渭 Xu Wei   中國 China     (1521年三月12日1593年)
英烈傳
  《英烈傳》又名《雲合奇蹤》、《皇明英烈傳》、《皇明開運英武傳》等,章回體小說,共八十回,作者不可考,一說為嘉靖時期的武定侯郭勳(郭英的後裔)。現存刊本很多。清同治壬申年如臯義林堂新刻本上註明是徐文長【徐渭】編,存此一說備考。全書分為十捲。
  該書係由明代民間流傳故事改編而成,敘元朝末年順帝失政,朱元璋率兵起義最終推翻元朝統治、建立明政權。其中一些小故事至今仍在民間流傳。如販烏梅、取襄陽、戰滁州等。至於那些英雄似的人物如常遇春、鬍大海、花雲、徐達、李文忠、沐英、朱文正、鄧愈、湯和、郭英、朱亮祖等更是傢喻戶曉、婦孺皆知。今天流行的評書《明英烈》、《朱元璋演義》等麯藝作品就是據此而加工所成。而且評書、鼓書、平話等關於明英烈的作品,已經屬於“英雄傳奇”特徵濃厚的文藝作品了,人物和故事不局限於史籍記載,更加生動、精彩。
  《英烈傳》第一捲,乃第一至第六回。開捲有玉玲瓏主人和東山主人所作的序。大略述及徐文長懷才不遇,憂憤而藉寫此來表示其生不逢時,天不湊巧。立意淺薄牽強。後接各捲回目,並有朱元璋、徐達、劉伯溫【劉基】等一班文臣武將的綉像,酷似民間門神、財神造型,不足取。
  第一捲大致說元順帝寵幸姦臣撒敦,選魔教僧衆公然淫亂宮中,雖夢中示警、震地為戒也不為所動,遂天命改常、朱元璋出世。元順帝要遊白鹿山,命百姓修運河,結果逼得劉福通、韓林兒造反。忠臣脫脫(《宋史》、《遼史》、《金史》的編著者)率兵鎮壓即將取勝,卻被順帝聽信讒言,賜毒酒而死,遂使天下大亂。鳳陽府鍾離縣皇覺寺老和尚壘雲,被玉帝喚上天廷,囑他明年真竜出世以掃清世界,然後玉帝又派身邊近侍金童、玉女下界,一個做天子、一個做皇后。因二人原掌日月竜鳳扇,遂國號為明。金童投胎於朱世珍傢,幸得壘雲照顧長大,以放牛為業,後遇疫癘,被迫入皇覺寺為僧。為僧衆不容,衹好到滁州投舅舅郭光卿,巧遇玉女,她投胎為郭傢養女,對其有懷餅之恩。朱元璋販梅子去襄陽,結交天下英雄。如湯和、鄧愈、郭英、吳禎等。
  第二捲從第七回到第十六回,說朱元璋回傢途中,武當山打擂,一幫下凡扶佐他的星宿出世。恰逢郭光卿也起兵為滁陽王,遂同去輔佐。又去訪得良將徐達,屢敗元兵,取了滁州、和州一片地盤,又納常遇春。不久滁陽王病死,朱元璋立其子為和陽王,自任兵馬大元帥。和陽王欲殺朱元璋,乃辦興隆會,邀朱元璋赴會,吳禎單劍隨侍。徐達用計布兵,劍斬孫德崖。然後揮兵大進,攻占金陵,封為吳國公。
  第三捲則從十七回到二十六回。說劉伯溫白猿獻書,來投真竜天子,巧遇朱元璋拜訪宋濂,遂一同歸吳,朱元璋麾下星宿齊聚,人才濟濟,乃四處擴張,先滅張士誠。張士誠兵敗降元。
  第四捲從二十七回到三十四回。說鬍大海兵取鶩州。陳友諒殺徐壽輝而自稱漢王,揮兵東進、攻占太平,陣斬花雲。明太祖一戰陳友諒。康茂纔江東橋設伏,大敗陳軍。鬍大海遇刺亡身,其子鬍德濟繼承將位,朱元璋再打張士誠。
  第五捲從三十五回到四十二回。說朱元璋陷入東西夾擊之勢,陳友諒二次東進,朱文正睏守南昌。朱元璋回師禦陳,鄱陽湖韓成救主,朱軍大敗而逃。然後朱元璋又派丁普郎詐降陳友諒,二軍三戰鄱陽湖,郭英箭射陳友諒。漢軍大敗,朱元璋兵進南昌。朱亮祖上了降將之當,魂歸太闕。遇鐵冠道人而救還。
  第六捲從四十三回到五十回。朱元璋部下大將鬍深陣亡,日中出黑子。常遇春兵進湖北,剿滅群寇。朱元璋大敗張士誠。
  第七捲從五一回到五十八回,說得是朱亮祖破了偽周的妖陣,與李文忠兵進杭州。徐達巧用連環計,大破張士信。常遇春轅門三射戟,收降呂珍。張豹擺下八門陣,被常遇春、徐達藉城隍告密而大破之,兵圍姑蘇城。
  第八捲從五十九回到六十六回,寫了朱軍攻破姑蘇,張士誠被俘自縊。朱元璋衆望所歸,即皇帝位於南京,建國大明,大封百官。然後南平方國珍於福建,北取汴梁於元。分三路北伐,派一軍南下。連剋河北、山東、雲南、廣西。
  第九捲從六十七回到七十四回,說的是元朝宮內鬧鬼、順帝北遁沙漠之中。常遇春、徐達兵進燕京。元將豁鼻馬歸順明軍,裏應外合擊敗元軍。在山西大戰擴廓帖木兒,攻占山西,常遇春病死。高麗國進表歸順。元順帝嚇死,明軍兵進紅羅山。
  第十捲從七十五回到八十回。寫朱元璋一統天下,大封群臣,頒賜鐵券。傅友德遠征西疆、明軍攻占四川。全國統一,劉伯溫歸隱,沐英襲封雲南王。明重頒天下郡州縣,整理疆域。全書完。
  綜觀《英烈傳》一書,和明代的《三國志演義》、《水滸全傳》等書無論是內容還是寫作手法都很類似。因而有的學者認為係抄襲手法而致。確實,讀來文中內容確有似曾相識的感覺。甚至在文中直稱其源。
  如五十五回所述“常遇春轅門三射戟”中,降將呂珍直接說“聞聽古來降服,有以力服,有以心服,今我等見三國中呂布能射戟上紅纓,不知將軍可否”。然後常遇春就命小校竪戟而射,三矢三中,呂珍等遂服。這種直接引用《三國志演義》中的故事在文中出現,足證其有很大部分內容是得自羅貫中。
  又如第一回元順帝荒淫失國政裏,說因為順帝無道,其宮殿大震,地陷一角,下出一穴,派人下去打探,裏面黑氣衝天,中有一石碑,上寫幾句偈言。這個情節又與《水滸全傳》中洪太尉上山進香相似。看來又是順手拈來。
  其實這個問題很好解釋:《皇明英烈傳》一書原就廣泛摘取其他小說的精彩而成。大凡這類小說衆口流傳,相沿以成,作者也多是民間藝人,或是低級文人。至於由誰綴連成篇,今天已難確定,大抵衆人之手耳。
  不過該文也參照不少史著,正史野史雜史,一概都有,《明實錄》、《明史》、《明良紀》、《高陂異篡》等。如第二回敘朱元璋出世時,異香滿室,紅光衝天,鄰人皆以為着了火,提水來救。這和《明實錄》中“太祖實錄”一樣,肯定是從彼處引用。趙景深先生在《中國小說叢考》中對此有詳細記載。
  《英烈傳》中文辭也很俚俗,除了抄襲來的幾首套詞外,很少描述性語言,恐與其流傳於民間相關。而且八十回中歷敘朱元璋從起事到建國。篇幅不多卻很有重點,足有一半以上筆墨描寫朱元璋和陳友諒、張士誠開戰。其敘述戰場情景頗似《三國志演義》,連曹操敗逃華容道時的幾笑也被移用。但幾次鬥陣和使妖法,又有點像《水滸傳》和《封神演義》,如第五十六回張豹所擺八門陣,與《封神演義》中聞太師所擺十絶陣相仿。刀來槍去、頗多重複。文中還有許多如“白猿獻書”、“鐵冠道人返魂”、“金童玉女下凡”則雜取明代傳奇話本中的一些情節。總之是個大拼盤。如第三回寫朱元璋插竹為旗,喝令衆鵝,青者歸東,白者歸西,衆鵝立刻就分列兩旁,唯獨一花鵝不知所從,往來與二旗之間,就是來自馮夢竜所編《古今笑》一書。
  除了一些細節為使情節緊湊有趣而虛構外,該書大事還是按歷史事實架構的,這大大不同於以後的話本,今天的《明英烈》已完全成為一種虛構的評書。因此也不能把《英烈傳》視為等閑坊刻小說。還是有幾分史料性的。作者參閱大量材料編次此書。絶非草草動筆。今日看來,顯係這樣構成:人物和時間順序采自正史。除虛構了朱元璋是郭光卿外甥,郭光卿舉義稱王外,大部分人物都是歷史中確有其人。就是郭光卿也是以郭子興為歷史原型而成。這些人的行事功績也按照明代史實記述,鬍大海遇刺、常遇春病亡都與史實相符,而以後的小說對此都加以改動,鬍大海被描寫成一個草包式的福將、常遇春則類似關公,完全脫離歷史。
  不過,任何講史的文學作品也不可能把精彩故事收集的面面俱到,譬如:講劉伯溫以及常遇春反元故事的《正氣圖》,還有常遇春北伐打敗伯顔圖故事的《八達嶺》(事見清代傳奇《千秋鑒》)等故事,就不見於小說,戲麯中則有這些故事。
  情節架構來自演義小說。如何把衆多史實串聯成書,作者藉用了《三國志演義》、《水滸全傳》的結構,使之成文。如朱元璋販烏梅結識六友、訪賢徐達,以及兵取和、滁二州就與桃園結義、三顧茅廬、兵取西川相似。
  細節描寫來自野史,更多的來自民間傳說。如天神下凡助朱元璋打天下,以及衆多的迷信、鬼怪。這些雖然使之能廣泛流傳,但卻頗有損全書思想內容。衹不過是到底是書先寫還是人後加,今日已難辯,亦或二者兼而有之。
  這就牽涉到本文作者了。作者是誰,現在並無定見,倒是無名氏撰被大傢接受。明人瀋德符在其所著《萬歷野獲編》中說是郭英的後代郭勳為了突出祖先功績而請人編寫的,立論根據是郭英沒有射死陳友諒。但今天又有學者引用明郎瑛《七修類稿》說郭英確實射死了陳友諒。其實不論郭英有沒有射死陳友諒,《英烈傳》的作者都不會是郭勳。因為該書並未突出郭仕俊,射死陳友諒之功還不如韓成救主功大。古代“功莫大於救主、計莫毒於絶糧”。再說明代皇帝再糊塗也不會因為一部小說就大封官職,瀋德符言不可信。
  至於清代刊本所說什麽徐渭先生懷才不遇,感太祖等以平民起兵,終於登大寶而嘆其機運,憤而做此書云雲,也難以令人信服,衹不過目前無資料反駁之,姑且從之說。因為該書變動較大,又屢遭毀禁,故多有改動之處,有人編次梳序,想來也是自然。
  這本書在清代遭到全禁,理由是“係傳奇小說、語句混雜,又多邪說,應銷毀”(同時還有歌頌其他朝代的抗番名將、民族英雄的一些通俗文學受到查禁,譬如《說嶽全傳》).但其實際原因則非此。試想,該書屢稱朱元璋係真竜天子,承應天帝之命。順時應世而出。那麽其後代自然也是真竜子孫。清統治者奪占了朱元璋明江山,無疑是鳩占鵲巢,逆天行事,這還了得。清人最怕漢人這樣想,屢次聲明清室江山係得自李自成之手,而非但不是奪朱明天下,反而是替朱明王室報仇。可這種說話太牽強,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人們反清依舊。
  為此,清建立政權後,凡寫明代的史書,無論正野稗奇,通通嚴禁。《英烈傳》也就在劫難逃了。
  現存《英烈傳》版本很多,看來清廷嚴禁的效果不大。最早的刊本當屬明代的《新刻皇明開運輯略武功名世英烈傳》,書前有《皇明英烈傳序》,該書刊刻精美,配有明世係、功臣名錄,還有插圖,可惜流失到日本去了。
  至於清代刊刻之《英烈傳》,因為官府查禁的緊,書商們便將此書改頭換臉,以《雲合奇蹤》的名字刊行。據有的學者考證,在明代萬歷年間也有《雲合奇蹤》的書名流傳。
  就清刊而言,其文字內容較明本大為簡略,刻印也十分粗糙,筆者見過一套《清同治年刻大明雲合奇蹤全傳》,係江蘇書商所刻,紙劣字差,令人難以卒讀,係典型的小書賈所為。
  《英烈傳》之前後,還有相同題材的作品,在其之前有《皇明開運傳》,《皇明開運英武傳》,內容與《英烈傳》相近,可能是其祖本。其後有秦淮墨客著《續英烈傳》,五捲四十回,寫得是靖難之變事。據史料載還有一部《真英烈傳》,今已無從見到。
  明英烈係列小說隨着戲麯、麯藝的發展,由歷史小說逐漸嚮傳奇色彩濃厚的評書、評話等作品演變。關於英雄傳奇和歷史演義的特徵對比,袁行霈主編的《中國文學史》第四捲(本捲主編:黃霖袁世碩孫靜)•第二章《水滸傳》與英雄傳奇的演化,提到:“這兩類小說有共同點,即主要人物和題材都有一定的歷史根據。兩者又有相異點:前者一般是從宋元小說話本中的“說公案”、“朴刀、桿棒,及發跡變泰之事”或“說鐵騎兒”之類發展而來,而後者是由“講史”話本演化而成;前者以塑造一個或幾個傳奇式的英雄人物為重點,而後者着眼於全面地描寫一代興廢或幾朝歷史;前者的故事虛多於實,甚至主要出於虛構,後者比較註重依傍史實。這些不同也就使前者有可能突破歷史事實的製約,跳出帝王將相、軍國大事的圈子,將目光移嚮民間日常的生活和普通的人。”
  其中所說‘前者以塑造一個或幾個傳奇式的英雄人物為重點,而後者着眼於全面地描寫一代興廢或幾朝歷史’,實際並非如此,譬如:英雄傳奇《說唐全傳》、《說唐後傳》、《說唐演義三傳》和禇人獲講史小說《隋唐演義》都是講隋唐豪傑以及秦王李世民等帝王權貴的故事,衹不過說唐係列的虛構人物和故事較多,對歷史改動較大。
  麯藝《朱元璋演義》、《明英烈》及其續書《燕王演義》同歷史小說《皇明英烈傳》及其續書《續明英烈傳》,謝詔的歷史傳奇小說《東漢十二帝演義》同(非常依傍《後漢書》記載的)清遠道人《東漢演義》,也是這個道理。
第一回 元順帝荒淫失政 地裂山崩倒太華
  竜興虎奮居淮甸,際會風雲除偽亂。
  手提寶劍定山河,長騎鐵馬清民患。
  殺氣遮籠濠泗城,帝星正照鳳陽縣。
  四海英雄逐義起,萬國諸侯連策獻。
  百戰功勞建大勳,於場污馬徵兇叛。
  血污兩浙縛姦邪,尺滿三江擒賊漢。
  掃動妖氛天下寧,施張清氣乾坤變。
  功業皆從翰苑編,賢臣都入辭賢贊。
  卻說從古到今,萬千餘年,變更不一。三皇五帝,而後漢除秦暴,赤手開基。方得十代,有王莽自稱假皇帝,敢行篡逆。幸有光武中興,建及靈、獻之朝,又有三分鼎足之事。五代之間,朝君暮仇。甫至唐高祖,混一天下,歷世二百八十餘年,卻有朱、李、石、劉、郭,國號梁、唐、晉、漢、周。皇天厭亂,於洛陽夾馬營中生出來宋太祖,姓趙名匡胤。那時赤光滿室,異香襲人,人叫他做“香孩兒”。充來削平僭國,建都大梁。傳至徽欽二宗,俱被金人所擄。徽宗第九子封為康王。金兵洶涌,直逼至揚子江邊,一望長江天塹,無楫無舟,忽有二人牽馬一匹,說道:“此馬可以渡江。”康王見勢急,就曰:“你二人倘果渡得我時,重重賞你!”那二人竟將康王推上馬鞍,那馬竟往水中,若履平地。康王低着頭,閉着眼,但聽得耳邊風響,倏忽之間便過長江。那二人曰:“陛下此去,尚延宋祚有二百五十餘年,但休忘我二人!”便請下馬。康王開眼一看,人與馬俱是泥做的。正在驚疑,遠遠望見一帶旌旗,俱是來迎王駕的,便即位於應天府。這是叫做“泥馬渡康王”故事。
  話分兩頭。卻說韃靼國王曾孫,名喚忽必烈,他的母親夢見火光照腹而生。居於烏桓之地。後來伐乃蠻蹙西夏,並了赤烏的部落,僭稱王號。在斡難河邊,破了白登,過了狐嶺,直至居庸關,金人因而逃遁。忽必烈遂渡江淮,逼宋主於臨安。宋祚以亡,他遂登了寶位,國號大元。傳至十世,叫做順帝。以脫脫為左丞相,撒敦為右丞相。一日,早朝已畢,帝曰:“朕自登基以來,五載於茲。因見朝事紛紛,晝夜不安,未得一樂,卿等可能緻朕一樂乎?”撒敦奏曰:“當今天下,莫非王土;率士之濱,莫非王臣;主上位居九五之尊,為萬乘之主,身衣錦綉,口飫珍饈,耳聽管弦之聲,目睹燕齊之色,神仙遊客,沉湎酣歌,惟陛下所為,有何不樂?徒自晝夜勞神!”正是:
  春花秋月休辜負,緑鬢朱顔不再來。順帝大喜曰:“卿言最當。”左丞相脫脫進言曰:“乞陛下傳旨,速誅撒敦,以杜淫亂!”帝曰:“撒敦何罪?”脫脫曰:“昔費仲,迷紂王,無忌,惑平王;今撒敦誘君敗國,罪在不赦!望陛下聽臣講個‘樂’字:昔周文王有靈臺之樂,與民同樂,後來便有天下之二;商紂有鹿臺之樂,恣酒荒淫,竟遭牧野之誅。陛下若能任賢修德,和氣洽於兩間,樂莫大焉!倘效近世之樂,必致人心怨離,國祚難保,願陛下察此!”順帝聽了,大喜曰:“宰相之言極是!”令近侍取金十錠、蜀錦十疋賜之。脫脫辭謝道:“臣受天祿,當盡心以報國,非圖恩利也。”順帝曰:“昔日唐太宗賜臣,亦無不受,卿何辭焉?”脫脫再拜而受。
  撒敦惶恐下殿,自思頗耐:“這廝與俺作對,須要驅除得他方遂吾意!”正出朝門,恰遇知心好友,現做太尉,叫做哈麻,領着一班女樂,都穿着絶樣簇錦團花白壽衣,都帶着七星搖拽墮馬妝角髻,都履着絨和錦幫三寸鳳頭鞋;如芝如蘭一陣異品的清香,如柳如花一樣動人的裊娜;打打咚咚,悠悠揚揚,約有五十餘人進宮裏來。兩下作揖纔罷,哈麻便問:“仁兄原何顔色不善,卻是為何?”撒敦將前情備細講說一遍。哈麻勸說道:“且請息怒,後來乘個機會,如此如此。”撒敦曰:“若得如教,自當銘刻!”撒敦別過,憤憤回傢不題。
  且說哈麻帶了女樂轉過宮墻,撞見守宮內使,問道:“爺爺、娘娘今在哪裏?”內使回曰:“正在百花亭上筵宴哩。”哈麻竟到亭前,俯伏曰:“臣受厚恩,無可孝順,今演習一班女樂進上服禦,伏乞鑒臣犬馬之報,留宮聽用!”順帝納之。哈麻謝恩退出。
  且說順帝凡朝散回宮,女樂則盛妝華飾,細樂嬌歌迎接入內,每日如此,不在話下。一日,順帝退朝,皇后伯牙吳氏設宴於長樂宮中,隨命女樂吹的吹,彈的彈,歌的歌,舞的舞,彩袖殷懃,交杯換盞,作盡溫柔旖旎之態,飲至更深方散。是夜,順帝宿於正宮,忽夢見滿宮皆是螻蟻毒蜂,令左右掃除不去,祇見正南上一人,身着紅衣,左肩架日,右肩架月,手執掃帚,將螻蟻毒蜂,盡皆掃淨。帝急問曰:“爾何人也?”其人不語,即拔劍砍來。帝急避出宮外,紅衣人將宮門緊閉。帝速呼左右擒捉,忽然驚醒,乃是南柯一夢。順帝冷汗遍體,便問內侍:“是甚麽時候?”近臣奏曰:“三更三點。”皇后聽得近前問道:“陛下所為何事?”順帝將夢中細事說明。皇后曰:“夢由心生,焉知兇吉,陛下來日可宣臺臣,便知端的。”言未畢,祇聽得一聲響亮,恰似春雷。正是:
  天開雷動陽春轉,地裂山崩倒太華。順帝驚問:“何處響亮?”內侍忙去看視,回來奏道:“是清德殿塌了一角,地陷一穴。”順帝聽罷,心中暗思:“朕方得異夢,今地又陷一穴,大是不祥!”五鼓急出早朝。衆臣朝畢,乃宣臺官林志衝上殿。“朕夜來得一奇夢,卿可細詳主何吉兇?”志衝曰:“請陛下試說,待臣圖之。”帝即言夢中事體。志衝聽罷,奏曰:“此夢甚是不祥!滿宮螻蟻毒蜂者,乃兵馬蜂屯蟻聚也;在禁宮不能掃者,乃朝中無將也;穿紅人掃盡者,此人若不姓朱必姓赤也;肩架日月者,乃掌乾坤之人也。昔日秦始皇夢青衣子、赤衣子,奪日之驗,與此相符。望吾皇修德省身,大赦天下,以弭災患!”帝聞言不悅,又曰:“昨夜清德殿塌了一角,地陷一穴,主何吉兇?”志衝曰:“天地不和,陰陽不順,故緻天傾地陷之應,待臣試看,便知吉兇。”帝即同志衝及群臣往看,祇見地穴約長一丈,闊約五尺,穴內黑氣衝天。志衝奏曰:“陛下可令一人,往下探之,看有何物。”脫脫曰:“須在獄中取一死囚探之方可。”上即令有司官,取出一個殺人囚犯,姓田名豐。上曰:“你有殺人之罪,若探穴內無事,便赦汝死。”田豐應旨。手持短刀,坐在筐中,鈴索吊下,深約十餘丈,俱是黑氣。默坐良久,見一石蝎,高有尺許,田豐取入筐內,再看四顧無物,乃搖動索鈴,使衆人拽起。順帝看時,祇見石碣上面,現有刊成二十四字:
  天蒼蒼,地茫茫;幹戈振,未角芳。
  元重改,日月傍;混一統,東南方。順帝看罷,問脫脫曰:“除非改元,莫不是重建年號,天下方保無事麽?”脫脫奏曰:“自古帝王皆有改元之理,如遇不祥便當改之。此乃上天垂兆,使陛下日新之道也!”帝曰:“卿等且散,明日再議。”言畢,一陣風過,地穴自閉。帝見大懼,群臣失色。遂將石碣藏過,赦放田豐。駕退還宮。翌日設朝,頒詔改元統為至正元年。
  如此不覺五年。有太尉哈麻及禿魯、帖木兒等,引進西番僧,與帝行房中運氣之術,演堞兒法。又進僧伽璘真,善受秘法。順帝習之,詔以番僧為司徒;伽璘真為大元國師。各取良傢女子三四人,謂之供養。璘真嘗嚮順帝奏曰:“陛下尊居九五,富有四海,不過保有現在而已,人生幾何?當授此術。”於是順帝曰:“從其事。”廣取女子入宮,以宮女一十六人學天魔舞,頭垂辮發,戴象牙冠,身披纓絡,大紅銷金長裙,雲肩鶴袖,鑲嵌短襖,綬帶鞋襪,各執巴刺般器,內一人執鈴杵奏樂。又宮女十一人,練垂髻,勒手帕長服,或用唐巾,或用漢衫。所奏樂器,皆用竜笛、鳳管、小鼓、秦箏、琵琶、鸞笙、桐琴、響板。以內宦長安,迭不花領之,宣揚佛號一遍,則按舞奏樂一回。受持秘密戒者,方許入內,餘人不得擅進。如順帝諸弟八郎,與哈麻、禿魯、帖木兒、老的沙等十人,號為倚納,皆有寵任。在順帝前相與褻狎,甚至男女裸體。其群僧出入禁中,醜聲外聞。皇太子深嫉之,力不能去。帝又內苑造竜舟,自製樣式,首尾長二百二尺,闊二丈,廊殿樓閣俱全,竜身並殿宇俱五彩金妝。前有兩爪,上用水手一百二十名,紫衫金帶,頭戴漆紗巾,於舟兩傍各執一篙,自後宮至前宮山下海內往來遊戲。舟行則竜頭、眼、爪皆動。又製宮漏,約高六七尺為木櫃,運水上下,櫃上設西方三聖殿,櫃腰設玉女捧時刻籌,時至即浮水面上。左右列二金甲神人,一持鐘,一持鈴,夜則神人按更而擊,極其巧妙,皆前朝未有也。又於內苑中起一樓,名曰“碧月樓”。朝夕與寵妃宴飲其上,縱欲奢淫,不修德政,天怒人怨,幹戈四起。盜賊蜂生,天垂異象,妖怪屢生,燕原有雞化為狗羊變做牛;江南銅鐵自鳴;汴城河水忽成五彩;花草如畫;二月方解,隴西地震百日;會州公廨墻崩獲弩五百餘張;長者丈餘,短者九尺;人莫能輓彗星火花蓬勃墮地成石形如狗頭;溫州樂清江中竜見有火如球;山東地震,天雨白毛。各處地方申奏似雪片的飛來,都被姦臣隱瞞不奏。順帝哪裏曉得,祇在深宮昏迷酒色,並不知外邊災異若何。未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本節完)
第二回 開瀎河毀拆民房 童謠石人一隻眼
  膻穢申原已百秋,蒸黎隨處若虔劉。
  山青水緑非前代,草白沙黃都廢兵。
  天上雲瀋誰見日,人間愁重那擡頭。
  幾時否極還重泰,醉在西江十二樓。
  卻說屢年之間,順帝宴安失德,各處災異多端,人心怨恨盜賊蜂生。都被丞相撒敦、太尉哈麻並這些番僧等衆遮瞞不奏。順帝那裏曉得,終日祇在宮中戲耍不題。
  卻說穎州地方,有個白鹿莊:
  樹木森陰,河流清淺。春初花聖,萬紅千紫鬥芳菲;秋暮楓寒,哀鴈悲蛩爭嘹亮。到夏來,修竹吾廬,妝點出一個不染塵埃的仙境;到鼕來,古梅繞屋,安排起幾處遠離人世的蓬萊。對面忽起山岡,盡道像黃陵古渡,因聲聲叫岡做黃陵;幽村聚集珍奇,每常有白鹿成群,便個個喚莊為“白鹿”。不知那裏來個官兒,搖搖擺擺,走到林間,說道真個是天上人間塵中仙府。便叫跟隨的人,吩咐說:“你可查此處是誰人傢的,叫他送了我老爺,做個吃酒行樂的所在。”跟隨的得令便到莊內說道:“你是何人傢,做甚勾當?曉得我們賈老爺在此,茶也不送一盞出來?”卻見一人身長丈二,眼若銅鈴,出來應接道:“不要說是‘假老爺’,就是‘真老爺’也休想一點水喝,快走!快走!”手持長鎗,竟趕出來。那些跟隨的兵丁、這官兒,沒命的奔出林中。那人也就回去了。那官兒自言自語說道:“我賈魯聲名那處不曉得,可耐這廝如此,略施小計,須結果了這個地方。”不則一日,竟到京師。次日,朝見帝畢。帝問:“賢卿一路勞苦。且說你一嚮出朝,孤傢甚覺寂寞。”又問:“一路風景民情何如?”賈魯便奏曰:“一路黃河淤塞,漕運不通,因此聽得民謠道‘石人一隻眼,不挑黃河天下反’。依臣愚見:須挑開沿河一帶,藉應民謠,且通漕運。”順帝應道:“我前日在宮中,要開些小池沼,那些言官上本說道,民謠洶洶,說‘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不宜興工勞役’,照你今日說到,是不挑的不好了。”賈魯一嚮口舌利便,又奏曰:“陛下若依了言官,不挑黃河,由他淤塞了,這些糧米將從哪路而來?南北不通。糧米不濟,不反何待?”順帝曰:“極有理,極有理,祇是當從何處開瀎起?”賈魯曰:“臣一路來正從徐、穎、蘄、黃進發,處處該開;至如穎州白鹿莊、黃陵岡,俱被民居占塞,上下四十裏,更為閼淤,作急該開。”順帝即刻傳旨趕發河南、河北丁夫七十萬人,開瀎黃河原路,刻定一月之內完工,阻撓者斬。起駕回宮。不題。
  卻說穎州白鹿莊,前日提鎗來趕的嚮說是漢高祖三十六代孫,姓劉名福通。一身膂力異常,且又曉得妖術。傢中有面鏡子,人來聚會焚香,便照他是為官為吏庶民軍士的模樣出來,倘與他心上不順,便照芔諸般禽獸形像出來。又結識一個朋友,叫作韓出童,假稱世要大亂,彌勒佛下生設下了一個白蓮會,凡在部下係紅巾為號,鼓動這些愚如神如鬼敬他,有些小事便去照鏡子問下落。一日,兩人正在莊前哄騙衆人曰:“如此佛力,那怕不做皇帝麽?”祇聽得鑼聲連連響亮,呼的呼,喝的喝,兩人遠遠看去,認得是本州島的知州,坐在馬上,帶領弓兵三百餘人,竟投莊而來,坐下說道:“今奉聖旨開瀎黃河,拆去民居,先從白鹿莊與對面黃陵岡開瀎。”內有裏老稟道民間謠曰‘挑動黃河天下反’等語。知州說道:“這是聖旨,誰敢有違!且旨上說明阻撓者斬。今日就藉你的頭斬訖號令示衆。”說罷喝令劊子手,將裏老梟首。知州吩咐將首級用木桶盛着,沿河四十裏號令前去。這些弓兵便把劉福通住屋霎時間拆去。婦女雞犬,趕得雪花飛散一般。福通低着頭祇是捶胸叫苦,思量到:“青天白日,竟起這個霹靂,安排得我竟是無傢可歸,無地可依,奈何,奈何!”大叫說:“事已如此,反了罷,反了罷!爾等肯隨我共成大事的,同享富貴;如不肯隨我的,聽你們日夜開河,受官司苦楚去。”登時,聚集有五六百人,便嚮前把知州一刀執頭在手,叫道:“鬍元混亂中國。今日開河,拆去民居,你們既肯從我,便當進城開獄放了無罪犯人,收了庫中財寶,包你們有個好處。”又往手中把那鏡子,在水中一照,曰:“如心中尚有狐疑的,可從河中掘下,自見分曉。”祇見左邊一夥,也約有五六百人,竟嚮河中用力齊掘。不曾掘得一尺,祇見掘出一個石頭人來,身長一丈,須眉口鼻都是完全的,當中鑒着一隻眼。福通大呼:“衆位可曉得麽?一嚮謠言‘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今剛剛在此處掘得石人,這皇帝可不應在此處,你們心上何如?”這些人便合口說道:“敢不從命。”福通便帶了衆人,竟投州裏來。城中掌軍官朵兒衹班,因殺了知州,便刻時飭備。一聲鑼響,即衝出一標人來,兩下廝殺。福通雖是力大,手下的兵終是未曾習熟,被官軍趕殺十來裏。韓山童馬略落後卻被官軍趕上一刀。福通便率杜遵道、鬱文盛、羅文素等勒馬回殺,救得後邊的人,竟到亳州立寨。因立山童的兒子韓林為王,國號大宋建元竜鳳。以山童妻楊氏為皇太後,杜遵道、鬱文盛為左右丞相。福通與羅文素為平章,同知樞密院事。招集無籍十萬餘人,攻破羅
  山、確陽、真陽、葉縣等處,直侵汴梁,不題。
  且說官軍依舊進城堅閉城門。朵兒衹班便星夜申奏京師,備陳事情;一邊又具揭帖到中書省丞相處。脫脫見揭,便吩咐賫本官:“明早隨我進奏。”次早,脫脫奏曰:“近來僭號稱王者甚多。昨日接得各府州縣報曰‘賊兵反了共一十四處’。”順帝大驚,問:“哪十四處?”脫脫曰:“有穎州劉福通、臺州方國珍、閩中陳友定、孟津毛貴、蘄州徐壽輝、徐州芝麻李、童州雀德、池州趙普勝、道州周伯顔、汝南李武、泰州張士誠、四川明玉珍、山東田豐、沔州倪文俊。”順帝聞奏大驚,曰:“如之奈何?”脫脫奏曰:“請大兵先討平徐壽輝、劉福通、張士誠、芝麻李四寇,庶無後患。”帝便曰:“着罕察帖木兒討徐壽輝,李思齊討劉福通,蠻子海牙討張士誠,張良弼討芝麻李。先除大寇,後剿小賊。”敕旨既下,脫脫叩頭下殿。那四將各點兵五萬,擇日辭朝。竟離了燕京,各自尋路攻取。畢竟勝負何如,且看下回分解。
  (本節完)
首頁>> 文學>> 演义说部>> 郭勳 Guo Xun   中國 China   明代   , 徐渭 Xu Wei   中國 China     (1521年三月12日15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