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论坛>> 现实百态>> 德莱塞 Theodore Dreiser   美国 United States   二战中的美国   (1871年8月27日1945年12月28日)
天才 The "Genius"
  尤今是一位热爱艺术、不安于现状的青年。他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在艺术界一举成名,并和心爱的安琪拉结婚。后又在商界成为名噪一时的商业巨子。随着地位的升迁,尤今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他爱上了富家小姐苏珊,抛弃了贤惠的妻子和理想的工作,在上流社会声名狼藉,只好重操旧业,苟且偷生。安琪拉为尤今生下女儿后病故,尤今直到这时才悔悟。故事情节十分曲折,充满了戏剧性的人生变化。其细节描写也十分生动,语言亦明了流畅,不少情节催人泪下,甚为感人。本书的主题极为深刻,细细读来可品味人生,更具现实意义。它可以帮助你正确对待未来,正确对待爱情,正确对待人生。


  The "Genius" is a semi-autobiographical novel by Theodore Dreiser, first published in 1915. It concerns Eugene Witla, a painter, whose strong sexual desire allows the book to explore issues of art, business, love, sexuality, and morality. The book was rapidly banned due to its stark treatment of sexuality, and did not receive broad distribution until 1923
第一章
  这个故事的序幕展开于一八八四年至一八年间,地点在伊里诺斯州的亚历山大镇。那时,这地方的居民只有将近一万人。这座城镇具有的一点儿城市风光,刚刚足以使它脱去乡村生活的意味。它有一条有轨电车道、一家戏院——或者说是一家所谓歌剧院(干吗这样叫,没有人说得上来,因为那儿从来就没有上演过歌剧。)——两条铁路、两个车站,还有一个商业区,包括一个公共广场和广场四周的热闹地区。县法院和四家报馆都设在广场上。这两家日报和两家晚报使居民全都知道生活里充满了当地的和全国性的争端,而且有很多五花八门的有趣事情可做。在城镇的近郊,有几片小湖和一条美丽的溪流——这或许算是亚历山大最可爱的特色了——使它平添了一种气氛,很近似一个价廉物美的避暑胜地。就建筑方面讲,这座城镇并不是新式的。镇上的房屋,多半是用木头造的,正和那时候美国所有的城镇一样,不过在有些地段,它却设计得挺精致,房子造在大院子里,远离街道,有花坛、砖砌的小径和苍翠的树木作为舒适的家庭生活的点缀。亚历山大是一座属于美国年轻人的城镇。它的精神是年轻的。差不多人人都对前途抱有希望。活着可真够劲儿。
   这座城镇的某一区里,住着一份人家。就他们的气质和性格讲,这份人家很可以算是典型的中西部美国佬。他们一点也不穷——或者,至少自己并不认为很穷,但是也绝不能算阔绰。父亲托马斯·杰弗逊·威特拉是一个缝纫机商人,总店就设在那个县里,出售一种最出名、最畅销的缝纫机。每卖出一架二十块钱、三十五块钱或是六十块钱的机器,他就拿到百分之三十五的利润。缝纫机的销路并不大,可是每年他却赚得到将近两千块钱;靠了这笔钱,他买了一座房子和一块地皮,把房子布置得舒舒服服的,把孩子们都送进了学校,并且还在当地的公共广场上开设了一爿店铺,陈列着最新式的缝纫机。他接受人家拿别种牌子的旧机器折价调换新的,在售价上抵掉十块到十五块钱。他也修理缝纫机——并且,带着美国人所特具的那种精力,他还附带做一点儿保险生意。他的最大的理想就是,等他上了年纪,而保险生意也做得够发达的时候,让他的儿子尤金·丁尼生·威特拉来负责接替。虽说他不知道儿子大了以后究竟会怎样,可是未雨绸缪总没有错儿。
   他是个敏捷、强健、积极的人,身材并不高大,生着赤黄色的头发、鹰钩鼻子、碧蓝的眼睛和惹人注目的眉毛,还有一副相当焕发而讨人喜欢的笑容。他做推销员,兜揽生意,竭力说服固执的主妇和淡漠的、或是节俭的丈夫,使他们觉得,他们的确需要一架新的缝纫机了。这种工作使他学会了谨慎、圆滑和处世之道。他知道怎样和颜悦色地去向人家推销。连他妻子有时都认为做得太过火了。
   当然,他为人诚实、勤勉、并且节俭。他们多年以来就指望有一天能够说自己有个家,还有点儿积蓄以备急需。这一天已经来了,而且生活挺不错。他们的屋子很整洁——全部粉成白色,配着绿色的百叶窗,四面围绕着一个院子,里面有布置得很好的花坛、平坦的草地和几棵风姿美好、枝叶扶疏的树木。屋前面有个走廊,放着几张摇椅,一棵树下有架秋千,另一棵下面有个吊床。在附近的马厩里,有一辆轻马车和几辆跑街用的运货马车。威特拉喜欢狗,所以养了两条柯利狗①。威特拉太太喜欢活玩意儿,所以有一只金丝雀、一只猫、几只小鸡和一个高高地架在杆子上的鸟屋,里面养着几只知更鸟。这所住宅是个小巧精致的地方,威特拉夫妇都觉得相当得意。
   密里姆·威特拉是个好妻子,对丈夫又忠实又体贴。她是麦克利恩郡亚历山大附近的武斯忒小镇上的一个贩卖干草和谷子的商人的女儿,除了斯普林菲尔德和芝加哥外,从来没有到过再远的地方。在她还是一个小姑娘的时候,她曾经上斯普林菲尔德看林肯下葬;还有一次,她跟丈夫一起去逛过州博览会,那些日子里,博览会每年都在芝加哥湖滨举行。她保养得很好,样子很端正,富有情趣,而外表却故作沉静。她坚持要给她的独子取名叫尤金·丁尼生。这既表示对她兄弟尤金致敬,又表示对那位有名的浪漫派诗人②加以纪念,因为他的《国王歌集》深深感动了她。
   ①一种苏格兰产的牧羊狗。
   ②指英国诗人丁尼生(1809—1892)。他在一八五九到一八八五年间写成《国王歌集》,叙述亚瑟王的轶事。
   老威特拉觉得,给一个美国中西部的男孩取名叫尤金·丁尼生,似乎是相当生硬的,但是他很爱他的妻子,在大部分事情上都听从她的意见。他相当喜欢她给两个女孩取的名字:茜尔薇亚和玛特尔。三个孩子相貌都很清秀——茜尔薇亚二十一岁,生着黑头发、黑眼睛,象朵正在盛开的蔷薇,强健、活泼、愉快。玛特尔生性稍欠活泼,身材矮小、面色白皙、胆小怕羞,可是却非常可爱——据她母亲说,她就象她名字所代表的那种花①。她喜欢读书和深思,念诗和幻想。中学里的绔袴子弟们都渴望和玛特尔聊天,跟她一块儿散步,可是他们找不出话来说。她自己也不知道该向他们说些什么是好。
   ①“玛特尔”的原文是myrtle,花名。我国称之为桃金娘。
   尤金·威特拉是全家最心疼的宝贝。他比两个姐姐小两岁,生着又直又光的黑头发、杏仁形的黑眼睛、端正的鼻子和秀丽而毫无寻衅意味的下巴颏;他的牙齿洁白、整齐,每逢他笑起来的时候,就异常粲然地显露出来,仿佛他为它们很自负似的。他起先身体并不强壮,总是抑郁不快,而且相当具有艺术家的气质。因为胃不很好,又有轻度的贫血,所以他外表显得没有实际那么强健。他富有情感、热忱和渴望,把它们全蕴藏在缄默的外貌里。他怕羞、自负、敏感,对自己把握不定。
   在家的时候,他在屋子里东荡西逛,读读狄更斯、萨克莱、司各特和坡①的作品。他懒洋洋地一本一本看着,一面惊讶地想着人生。大城市吸引着他。他把旅行想作是件妙不可言的事。在学校里,他在自修时间看泰恩②和吉本③的作品,一面惊讶地想着世上各大宫廷的富丽奢华。他一点也不喜欢语法、也不喜欢数学、也不喜欢植物学或是物理学,只偶尔注意一些鸡零狗碎的地方。奇怪的事情总会使他获得深刻的印象——云的组成、水的组成、土壤的化学元素。不论是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他总喜欢躺在家里吊床上,看着树隙间露出来的蔚蓝天空。一只翱翔云霄、沉思地平飞着的大雕,会紧紧地抓住他的注意力。一片绝妙的白云,象羊毛般的高高堆起,如岛屿一样漂浮过去,这对他简直就象一支歌曲一般。他具有机智、敏锐的幽默感和一种同情心。有时候,他认为自己要学绘画;有时候,又认为要去写作。他觉得自己对两样都小有才能,可是实际上他哪样都没有好好去学。他偶尔草草画上一两笔,但只是一些片断——一个小屋顶,炊烟从烟④囱里袅袅上升,鸟儿在飞翔;一小片水,一株杨柳垂向水面,或许还停泊着一只小船;一汪贮水池,上面浮游着几只鸭子,一个男孩儿或是一个女人呆在岸上。这时候,他实际上并没有多大抒情写意的才能,只有一种强烈的审美感。一只翱翔的鸟、一朵盛开的蔷薇花、一株迎风摇摆的树——这些东西的美吸引住了他。晚上他常常在家乡的街道上漫步,赞赏着商店橱窗的五光十色、人群所带来的青春与热情的意味,以及树丛里面人家那灯光明亮的窗子里透露出的爱情、舒适和家庭的气息。
   ①坡(1809—1849),美国诗人、小说家。
   ②泰恩(1828—1893),法国史学家。
   ③吉本(1737—1794),英国史学家。
   他爱慕姑娘们——简直为她们热狂——不过只热中于那些真正艳丽的。在学校里,有两三个姑娘使他想起以前偶然读到过的诗句——“象紧张的弓弦一般美丽,”“你的风信子般的发丝,你的秀美的脸庞,”“轻盈的体态,愉快的身影”①——但是他不能自自在在地和她们聊天。她们是很美的,可是却离他非常远。他把她们看得过美了,其实美只存在于他自己的心灵里。可是他并不知道这一点。有一个姑娘,黄头发编成一大股一大股,分披在脖子上,象熟了的麦穗似的,她经常萦绕在他的思想里。他远远地爱慕着她,但她从不知道。她从不知道,自己没有注意的时候,一双多么矜持的黑眼睛在炽热地盯着她。她离开了亚历山大,因为她的家搬到另一个镇上去了。随后,他渐渐淡忘了,因为美貌的姑娘多着呢。但是她头发的颜色和她那绝妙的脖子,却永远留在他的心里。
   ①这三句诗第一句出处未详,第二句为美国诗人爱伦·坡《给海伦》一首诗中的一句,第三句是英国诗人华兹华斯(1770—1850)《她是个愉快的形影》一首诗中的一句。
   威特拉原打算送这几个孩子进大学,可是他们没有一个真正渴望受教育。他们或许比书本还聪明些,因为他们是生活在幻想和情感的境地里。茜尔薇亚想做母亲,于是在二十一岁那年就嫁了《呼吁日报》编辑卞雅明·柏哲斯的儿子亨利·柏哲斯,第一年就养了个小孩。玛特尔梦幻般地埋头在代数和三角里,不知道自己该教书呢,还是该结婚,因为小康的家境要求她做点儿事。尤金楞呆呆地读着书,压根儿没有学到什么实际的玩意儿。他稍微写过一点东西,可是十六岁的他所写的作品是孩子气的。他也画上两笔,但是没有人告诉他,他画的东西有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实际的事情,一般都对他没有意义。但是一听到人生在世总得做点儿实际工作——象他父亲那样做买卖、在商店里做店员、经营大生意——他就给吓倒了。这可叫他发毛为难;就连在这年纪,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他都不知道。他不反对父亲做的这种工作,可是他对它并不感觉兴趣。就自己来说,他知道这无非是个没有出息的、枯燥无味的谋生之计;至于干保险工作,那也同样糟糕。他根本就耐不住性子把保险单上详细列举的罗里罗嗦的条款细看一遍。有时候——通常是傍晚和星期六——他在父亲店里帮忙,可是那简直是痛苦的工作。他根本就心不在焉。
   早在尤金十二岁那年,他父亲就看出来,他是不适合做买卖的;到了他十六岁的时候,老威特拉确切地相信了这种看法。从他看书的倾向和他在学校里的成绩来看,他也同样地相信,这孩子对他的学业是不感觉兴趣的。玛特尔比他高两班,不过有时候他俩在一间教室里。据她报告说,他幻想的时候太多了。他老是朝窗外望着。
   尤金结交姑娘的经验并不十分丰富。他只有过一般少年人通常所经历的那种小事情——譬如,偷偷地去吻姑娘们,或是姑娘们偷偷地吻他们——尤金遇到的是后一种情形。他并没有对哪一个姑娘特别有意思。在十四岁那年,他在一次宴会上被一个小姑娘挑选了做舞伴,至少做了那一晚的舞伴,接着在“邮政局”①的游戏里,他在一个黑房间里享受到姑娘的美妙的拥抱和亲吻,但是从那次以后,就没再有过什么遇合。有了这一次经验作为基础,他就梦想着谈情说爱,不过总有点儿羞怯,有点儿缥缈。他怕姑娘们;她们,老实说,也怕他。她们不理解他。
   ①一种游戏,详见第二章。
   可是尤金在十七岁那年的秋天,遇到了一个姑娘,她在他心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丝泰拉·阿柏尔顿是个艳丽的尤物。她挺好看,跟尤金同年,生着碧蓝的眼睛和纤细苗条的身材。她活泼愉快得迷人,实在没有觉察到自己对一般敏感的男性的心是多么危险。她喜欢挑逗小伙子们,因为这使她感到有趣,而不是因为她对哪一个特别钟情。尽管这样,这里面可并没有什么卑鄙恶劣的意思,因为她认为他们全都不错,比较老实的人反而比通达世故的人更容易引起她的好感。
   她所以喜欢尤金,或许就为了他那副羞羞怯怯的神气。
   他第一次看见她,是在他最后一学年开学的时候。那时,她初到这座城里,进了高中二年级。她父亲从伊里诺斯州摩林城上这儿来担任一爿新创办的滑车制造厂的经理。她很快就和他姐姐玛特尔结成了朋友,这或许是因为她被玛特尔的恬静的脾气吸引住了,正和玛特尔被她的愉快活泼的性情吸引住了一样。
   一天下午,玛特尔和丝泰拉从大街上邮政局走回家的时候,遇见了尤金。他正要去看一个男朋友。尤金的确很怕羞,瞧见她们走来时,他想要躲避开,可是没有办法。她们看见他了,丝泰拉相当沉着地走上前来。玛特尔也急于想拦住他,因为她有个漂亮的同伴和她呆在一块儿。
   “你没有回家吗?”她站住问。这是她介绍丝泰拉的机会;
   尤金躲避不掉了。“阿柏尔顿小姐,这是我兄弟尤金。”
   丝泰拉愉快逗人地向他一笑,把手伸给他,他小心谨慎地握着,显然很紧张。
   “我手上不很干净,”他抱歉地说。“我刚帮爸爸修理马车来着。”
   “哦,没有关系,”玛特尔说。“你上哪儿去?”
   “上哈利·莫里斯家去,”他解释。
   “去干吗?”
   “我们预备去采胡桃。”
   “哦,我真想要几个,”丝泰拉说。
   “我给你带几个来,”他大着胆子献殷勤说。
   她又笑了。“希望你真给带来。”
   她差一点儿要他带她们一块儿去,但是由于缺乏经验,没敢那样。
   尤金一下子完全给她的妩媚迷住了。她似乎很象一个一现即逝、可望而不可即的女孩子。她有点象那个麦黄色头发的姑娘,只是更富有人情味,不大象一场梦幻。这个姑娘生得秀丽、娇柔,面色微红,皮肤细腻。她很纤弱,可是又很矫健。他怔得透不过气来,但是多少又有点怕她。他不知道她对自己究竟是怎样看法。
   “呃,我们回家去,”玛特尔说。
   “如果我没有答应上哈利那儿去的话,我一定也跟你们一块儿走。”
   “哦,不要紧,”玛特尔回答。“没有关系。”
   他抽身去了,自己觉得留下了一个挺糟的印象。丝泰拉的眼睛始终探询般地盯视着他。当他走开的时候,她用目光跟随着他。
   “他挺有意思。”她向玛特尔坦白地说。
   “我想是这样,”玛特尔回答。“多少是这样。只是他太郁闷了。”
   “他干吗觉得郁闷?”
   “他身体不很强壮。”
   “我觉得他笑起来很漂亮。”
   “我去告诉他!”
   “不,请你不要!你不会告诉他的,是吗?”
   “不会的。”
   “但是他笑起来·的·确很漂亮。”
   “我哪天晚上请你到我们家里来,你好再遇见他一次。”
   “我倒很乐意,”丝泰拉说。“那会很有意思的。”
   “星期六晚上来,玩上一晚。那会儿他在家。”
   “我准来,”丝泰拉说。“那真太好啦!”
   “我看你很喜欢他!”玛特尔大笑起来。
   “我觉得他太有意思了,”丝泰拉直率地说。
   照着事前安排好的那样,星期六晚上他回家来的时候,他们两人又见了第二面。那天他在父亲的保险公司里帮了一天忙。丝泰拉前来吃晚饭。尤金从敞开的起坐间门外瞧见了她,便连蹦带跳地上楼去换衣服,因为他有一股青春的热情,在他这年龄,任凭胃病也好,肺弱也好,都抑制不住这股热情。他全身感到一阵激动,于是煞费心思地修饰了一番,红领带打得恰到好处,头发仔细地由当中分开。停了一会儿,他走下楼来,觉得自己该说几句机灵话,要说得跟自己的人品相称,否则她就看不出他多么漂亮动人,可是他又害怕得不到很好的效果。当他走进起坐间的时候,她正和他姐姐并坐在敞开的壁炉面前,一盏红花罩子灯的亮光温暖地照着整个房间。这是一个普通的房间,当中摆着一张蒙上蓝绒台布的桌子,还有几张一式一样的椅子和一架放着小说和历史书籍的书橱,但是它是安适的,并且非常富有安适的意味。
   威特拉太太不时进进出出,寻找家庭主妇所需要的那些东西。父亲还没有回家,他上本县某一个边远的镇上兜售一架缝纫机,要等到吃晚饭的时候才回来。他在家不在家尤金漠不关心。威特拉先生富有风趣,在他兴致好的时候,他甚至会跟儿女们开玩笑,注意着他们对异性初起的兴趣,预料在他们主要的一次恋爱到来的时候,会有个平凡的。他老喜欢向玛特尔说,她有天会嫁给一个兽医。至于尤金,他预料他会娶一个名叫爱尔莎·布朗的。据他太太说,爱尔莎·布朗生着一头油腻的鬈发。这并不使玛特尔或是尤金动气。它甚至给尤金的脸上带来一丝牵强的笑容,因为他挺喜欢听笑话,不过在这个年龄,他已经能把父亲瞧得相当清楚。他瞧出父亲做的买卖是微不足道的,要他去做随便哪一种这样的职业是荒谬可笑的。他从来不想说什么话,可是他心里却对这种庸俗的事情燃起了一种炽热的反感,简直象一个已经熔开的隐蔽的火山口,有眼光的人都知道它时常不祥地在冒烟。他的父母都不了解他。他们认为他是个古怪的孩子,老爱梦想,身体虚弱,到这会儿还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打算。
   “哦,你来啦!”他进房时,玛特尔说。“来坐下。”
   丝泰拉向他嫣然一笑。
   他走到壁炉台面前,站在那儿装模作样。他想打动这个姑娘的心,可是自己又不大知道该怎么着手。他几乎连一句话都想不出来。
   “你猜不出我们在干什么!”他姐姐嘻嘻哈哈地给他帮忙。
   “唔——干什么呢?”他茫然地问。
   “你应当猜猜。你肯猜吗?”
   “随便怎样得猜上一次,”丝泰拉插嘴。
   “爆玉米花,”他微笑着试探说。
   “你猜得差不离,”玛特尔这么说。
   丝泰拉睁着圆圆的蓝眼睛望着他。“再猜一次,”她怂恿说。
   “栗子!”他又猜了一次。
   她快活地点点头。“多么美的头发!”他心里想,接着说道:“栗子在哪儿?”
   “喏,给你一颗,”他这位新朋友笑着说,一面伸出一只小手来。
   在她大笑的鼓励下,他的话来了。“真吝啬!”他说。
   “嗳,亏他好意思,”她嚷起来。“我只有一颗,就给了他。
   你一颗也别给他,玛特尔。”
   “算我没有说,”他央告着。“我不知道。”
   “我不给他!”玛特尔喊着说。“喏,丝泰拉,”她把自己剩下来的几颗递过去,“把这几颗拿去,一颗也别给他!”她把栗子放在丝泰拉急切的手里。
   他瞧出她的用意。这是请他来抢。她要他尽力让丝泰拉再给他几颗。他于是照计而行。
   “来,给我几颗!”他把手掌伸出来。“这不公平!”
   她摇摇头。
   “随便怎样,再给我一颗,”他坚持着。
   她从容不迫地摇摇头,表示不同意。
   “一颗,”他央告着,走近了些。
   金黄色的头发又摆了摆,表示拒绝。但是她的手就在他身旁,他可以一把抓住。她开始把栗子从身后传到另一只手去;他跳过来,抓住了她的手。
   “玛特尔!快一点!”她叫着。
   玛特尔来了。于是变成了一场三个人的抢夺。在抢夺中,丝泰拉一扭身猛地站起来,她的头发拂过了他的脸。他紧紧握住她的小手不放。他对她的眼睛盯视了一会儿。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他可说不出。只是他放松了些,让她获得了胜利。
   “得啦,”她笑着说。“现在我给你一颗。”
   他大笑着接过去,一心只想把她搂在怀里。
   晚饭前一会儿工夫,父亲进房来坐下,但不久他就拿了一份芝加哥报纸,上饭厅看去了。接着,母亲唤他们去吃饭。他靠着丝泰拉坐下,对她做的、讲的一切都极端感觉兴趣。如果她的嘴一动,他便注意到是怎样动的。当她露出牙齿的时候,他觉得它们真够美的。她额上的一小卷发丝象只金手指似的向他招引。他想到有句诗说得真妙:“她那光彩灿烂的发丝。”
   饭后,他跟玛特尔和丝泰拉回到起坐间去。父亲留下来看报,母亲去洗碟子。一会儿,玛特尔也离开了房间,去帮母亲拾掇,于是只剩下他们两个人。他们呆在一起了,可是他反倒没有什么话说——他简直说不出话来。她的秀色有股魅力使他怔住了。
   “你喜欢上学吗?”停了一会儿,她问。她觉得他们总得谈谈。
   “马马虎虎,”他回答。“我并不怎么感觉兴趣。我想总有一天我要离开学校去工作。”
   “你想做什么呢?”
   “我现在还不知道——我倒想做个艺术家。”他一生中第一次说出了他的志愿——为什么,他还说不上来。
   丝泰拉根本没有注意这个。
   “我先怕他们不让我进二年级,可是他们却让我进了,”她说。“摩林的校长不得不写了封信给这儿的校长。”
   “在这些事情上,他们是很卑鄙的,”他沉思着说。
   她站起来,走到书橱那儿去看书。过了一会儿,他也跟过去了。
   “你喜欢狄更斯的作品吗?”她问。
   他一本正经地点点头,表示喜欢。“很喜欢,”他说。
   “我不喜欢他。他写得太拖拉啦。我比较喜欢司各脱。”
   “我也喜欢司各脱,”他说。
   “我来把我喜欢的一本书告诉你。”她停住,微张着嘴,尽力去想书名。她举起一只手来,仿佛要把书名从空中拣出来似的。“《正直的神》①,”她终于喊出来了。
   “是的——是很好看的,”他表示赞成。“我觉得在阿芝特克②古庙里,他们要牺牲阿瓦希的那一节,简直写得妙极了!”
   “哦,是的,我也喜欢那一节,”她补上一句。她抽出《班·赫》③,懒懒地一页页翻着。“这本也非常好。”
   “好极了!”
   ①《正直的神》,美国小说家华莱士(1827—1905)所著的一部历史小说。
   ②阿芝特克,印第安人之一族,原先居住在墨西哥。
   ③《班·赫》,华莱士所著的另一部历史小说。
   他们都停住。她走到窗户边上,站在廉价的花边窗帘下面。那是一个月夜。街道两旁的树木都已经枝叶凋零,野草也已经枯萎了。从银丝般交织着的细枝间,他们看得出别人家屋子里的灯光,从半拉下的百叶窗里照射出来。一个人走过去,在半明半暗的光线里显得只是一个黑影。
   “好看吗?”她问。
   尤金走近前。“真好,”他回答。
   “我希望天气再冷一点,可以溜冰就好啦。你会溜冰吗?”
   她转身向着他。
   “会溜,”他回答。
   “呵,月夜溜冰才有意思呢。我在摩林常常溜冰。”
   “我们在这儿也常溜。这儿有两个湖,你知道。”
   他想到每逢清朗皎洁的夜晚,绿湖上的冰就不时坼裂,发出一大阵响亮的辚辚声。他想到一群群喊叫着的小伙子和姑娘们、远远的暗影和满天的星斗。直到现在,他都没有能找着一个姑娘一块儿去溜冰。他跟随便哪一个都觉得不自在。他曾经试过,可是有一次,他跟一个姑娘一起摔倒,这使他几乎永远不想溜冰了。他觉得自己似乎可以跟丝泰拉一块儿溜冰。他觉得她或许也喜欢跟他一块儿去溜。
   “等天气再冷一点,我们可以去溜溜,”他试探着说。“玛特尔也会。”
   “哦,那真好极了!”她高兴地表示赞成。
   她依旧望着外面的街道。
   停了一会儿,她回到火炉边上来,站在他面前,沉思地向下望着。“你认为你父亲会在这儿呆下去吗?”他问。
   “他是这么说的。他很喜欢这儿。”
   “你喜欢吗?”
   “是的——现在很喜欢。”
   “为什么说·现·在?”
   “哦,我起初不很喜欢。”
   “为什么?”
   “哦,我想,无非是因为我人地生疏。可是现在我喜欢这地方了。”她抬起眼睛来。
   他又走近了些。
   “这是个很好的地方,”他说,“不过我在这儿没有多大出息。明年我想离开这儿。”
   “你打算上哪儿去呢?”
   “上芝加哥去。我不愿意呆在这儿。”
   她转身向着火;他走到她身后的一张椅子那儿,靠在椅背上。她觉得他在那儿,相当近,可她并没有移动身子。他自己反而惊慌起来。
   “你不再回来吗?”她问。
   “不一定。要看情形。我想是这样。”
   “我认为你目前还不想离开。”
   “为什么?”
   “你说这地方非常好。”
   他没有回答;她回过头来看看。他正把身体倚靠得挨她很近。
   “你今年冬天跟我一块儿去溜冰吗?”他意味深长地问。
   她点点头。
   玛特尔进来了。
   “你们俩在谈些什么?”她问。
   “谈我们这儿的溜冰多么好,”他说。
   “我也喜欢溜冰,”她喊着说。
   “我也喜欢,”丝泰拉加上一句。“溜冰真太好啦。”
第二章
  随后又发生了几次这样的追求,虽然短促,却在尤金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没有多久,他们便约好了一块儿去溜冰,因为下雪以后,结了冰,绿湖上可以很美满地溜冰了。寒季拖得很长,人们带着马匹和冰锯聚在贮冰库所在地密勒集,锯出一块块尺来厚的冰。在感恩节①之后,几乎每天都有一群群男女学生在冰上驶来驶去,象飞鱼似的。尤金平日晚间和星期六并不能常去,因为他得在店里给父亲帮忙。可是他经常抽空请玛特尔把丝泰拉邀来,大伙儿晚上一块儿去。有时候,他单独邀她去,而她也常常应邀同行。
   有一次,他们呆在湖畔高地上的一排房屋下面。月亮升起来了,在平滑的冰上映着撩人的光彩。透过一丛丛排列在湖滨的黑黝黝的树木,可以看见人家窗子里的灯光,橙黄而又温暖。尤金和丝泰拉已经驶慢下来,准备转身,因为他们早把那群溜冰的人远远抛在后边了。丝泰拉的金黄色鬈发用一顶法国式便帽遮着,只有几小绺露在外边。她身上穿着一件白羊毛衫,长及大腿,又合身,式样又好。下边是一条灰白混色的厚呢裙子,长统袜上边裹着白羊毛护膝。她显得很动人,连她自己也知道。
   ①感恩节,在美国通常是十一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
   突然,在他们转身的时候,她的一只溜冰鞋松了,她一跛一跛地走着,一面大声喊叫。“待会儿,”尤金说,“我来把它扎好。”
   她站到他面前,他跪下来解开扭歪了的带子。当他把溜冰鞋脱下,正准备给她穿上的时候,他抬起头来看看。她正朝下望着他微笑。他扔下溜冰鞋,张开胳膊抱着她的臀部,把头靠到了她的腰上。
   “你是个坏孩子,”她说。
   有一会儿,她默不作声。作为这一幕可爱的景象的中心人物,她简直象天仙一般。在他搂着她的时候,她脱下他的呢便帽,把手放在他的头发上。这几乎使他流下眼泪来,他太快乐了。同时,这也激起了他的炽烈的热情。他别有用意地紧抱着她。
   “扎好我的溜冰鞋吧,”她狡黠地说。
   他站起来想拥抱她,可是她不依。
   “别这样,别这样,”她坚决反对。“你不可以这样。如果你这样,我就再不跟你来啦。”
   “哎,丝泰拉!”他央告着。
   “我不是开玩笑,”她坚持着。“你不可以这样。”
   他冷静下来,很不痛快,有点生气。可是他不敢违拗她的意思。她的确并不象他事前所想象的那样,轻易接受别人的爱抚。
   另一次,有些女学生举办了一个雪车游览聚会,丝泰拉、尤金和玛特尔都应邀去参加。那是一个星雪交辉的夜晚,天气并不太冷,可是却很爽快。一辆大货车的车身给卸下来,装上滑板,塞满了麦秸和暖和的车毯。尤金和玛特尔跟别人一样,在雪车兜过了十来个宁静的小家庭之后,从家门口给接上车去。丝泰拉那时还没有上车,但是一会儿,车子就开到了她的门口。
   “坐到这儿来,”玛特尔喊着,她离开尤金有半截车厢那么远。她的邀请使他很生气。“靠着我坐,”他喊着,可是又怕她不肯。她爬进车来,到了玛特尔的身旁,但是觉得那地方不合意,又向后移移。尤金费了很大的劲,在身旁腾出地位来,她仿佛无意之中来到了那儿。他拉了一条牛皮车毯替她裹住,想到她真在身旁,心里就起了一阵激动。雪车玎玎珰珰在镇上兜着接人,最后就驶往乡野去了。它经过一一在雪地里寂静无声的阴暗森林和贴近地面、窗子里模糊地、神秘地闪闪发光的雪白的小木屋。天上的无数星斗在闪闪烁烁。整个景象在他心上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因为他正在恋爱,而这儿,在他身旁黑暗的地方,面貌隐约可辨的这个姑娘,正是他的心上人。他可以辨别出她的秀媚的面颊和眼睛,还有她那柔软的头发。
   大伙谈谈唱唱。在这片嘈杂声中,他暗地里用一只胳膊去搂着她的腰,把她的手握在自己的手里,一面盯视着她的眼睛,想猜出它们的含意。她跟他总是羞羞怯怯的,并不十分柔顺。他在她面颊上偷吻了三四次,有一次还吻了一下她的嘴。在一个黑暗的地方,他使劲把她拉过来,在她嘴上炽热地长吻了一下,这使她十分着慌。
   “别这样,”她紧张不安地反对说。“你不可以这样。”
   他停了一会儿,自己感到未免进行得太急迫了。不过幽美的夜色和她的妩媚动人,却在他心上留下了持久的印象。
   ***
   “我想咱们该想办法在报馆或是这一类机关里给尤金找个工作,”老威特拉向妻子说。
   “他似乎也只适合做这种工作,至少目前是这样,”威特拉太太回答。她深信儿子还有点懵懂。“我想他往后会做些较好的工作的。他身体不挺好,你知道。”
   威特拉有点觉得儿子是生性懒惰,不过他也并不能确定。他暗示说,茜尔薇亚未来的公公,《呼吁日报》的老板兼编辑卞雅明·柏哲斯,或许可以给他个职务,叫他做个记者或是排字工人,让他彻底学一下这种行业。《呼吁日报》没有用几个人,可是柏哲斯先生大概不会反对让尤金从记者做起的,只要尤金会写写的话,他也不会反对他从排字生或是记者兼排字生做起。有一天,他在路上向柏哲斯提出了请求。
   “噢,柏哲斯,”他说,“你可以在你的报馆里给我孩子安插一个小事吗?我注意到他平时喜欢涂涂写写。他也一本正经地画两笔,虽然据我猜想,那是没有多大道理的。他应该好好学一行。在学校里,他没有什么长进。他或许可以学学排字。只要他按部就班,从最下面学起,对他也不会有什么害处。你开头给他多少待遇,这可没有关系。”
   柏哲斯想了想。他在镇上瞧见过尤金,知道他并没有什么不好,只是他楞呆呆的,老有点儿闷闷不乐的神气。
   “哪天让他来找我一趟,”他不置可否地回答。“我或许可以给他想个办法。”
   “那样,我真太感激你啦,”威特拉说。“目前,他实际上并没有在做什么正经事。”说完,这两个人便分手了。
   他回家告诉了尤金。“柏哲斯说,假如你哪天去见见他,他或许可以在《呼吁日报》馆里派给你一个排字工人或是记者的职务,”他解释说,一面向正在灯下看书的儿子望着。
   “他这么说吗?”尤金安详地说。“只是我不会写文章。我或许会排字。是您托他的吗?”
   “是的,”威特拉说。“你最好哪天上他那儿去一趟。”
   尤金抑制住心里的不高兴。他知道这是要收拾他这副懒骨头了。他混得不很好,这倒的确。可是排字工作对于他这种性格的人也不是一个有出息的职业。“等学期结束后,我就去,”他最后说。
   “最好在学期结束前就去谈谈。挨到那时候,或许有别人去申请啦。你去试试不会有什么害处。”
   “我去试试,”尤金顺从地说。
   四月里一个晴朗的下午,他来到了柏哲斯先生的办公室里。办公室在公共广场上《呼吁日报》馆三层楼房的底层。柏哲斯先生是个胖子,头顶微微有点秃,剩下的一些头发全是花白的。他滑稽可笑地从钢边眼镜上面望着尤金。
   “你愿意干新闻工作吗?”柏哲斯问。
   “我愿意试试,”这个小伙子回答。“我想看看我是不是喜欢这种工作。”
   “我现在立刻可以告诉你,这里没有多少可学的。你父亲说你喜欢写写文章。”
   “我是很想写写文章,可是我觉得我并不会写。学学排字对我倒也没有关系。假如我能够写文章,我真是乐意极啦。”
   “你认为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呢?”
   “等学期结束后,假如这对您没有多大关系的话。”
   “没有多大关系。我实际上并不需要人,不过我可以用你。
   每星期五块钱,你愿意吗?”
   “好,伯伯。”
   “好,你一准备好就来吧。我来看看可以派你做点儿什么。”
   他挥动了一下胖手,叫这个未来的排字工人暂且离开,然后转身走向黑桃木的办公桌,桌上堆满了报纸,很肮脏,还点着一盏绿罩的台灯。尤金走了出去,鼻子里闻到了新鲜油墨的气味和湿报纸的同样刺鼻的气味。这应该是场挺有趣的经历,他心里想,不过也许会是白费光阴。他并不怎么看得起亚历山大这地方。总有一天他要离开这儿的。
   《呼吁日报》馆跟我们东西两半球的随便哪一家乡村报馆完全一样。底层的前面是营业部,后面是一架平板印刷机和几架零活儿印刷机。二层楼上是排字房,高架子上放着一排排铅字盘——因为这家报馆和大多数其他的乡村报馆一样,仍旧是用手工排字;前面是所谓编辑、主笔,或是本市新闻编辑的一间肮脏的办公室——因为担任这三个职务的是一个人,一个卡勒·威廉兹先生。他是柏哲斯以前不知打哪儿挑选来的。威廉兹是个很结实的人,又矮又瘦,蓄着尖尖的黑胡子,一只玻璃假眼睛用它的黑瞳人奇怪地直盯着你。他碎嘴唠叨,从这件工作做到那件工作,大部分时间都戴着一顶绿色的遮阳帽,低低的盖在前额上,同时还抽着一只棕色石南木烟斗。他知识极为丰富,积有大都市的新闻从业经验,可是他准是在航行了一片渺茫的苦海之后,才带着妻子和三个孩子在这儿安顿下来的。下班以后,他几乎乐意去跟任何人聊聊有关生活和经历方面的事情。从早上八点到下午两点,他得忙着搜集当地新闻,或是写下来,或是加以编辑。威廉兹似乎拥有大批通讯记者,他们每星期从四周各地送给他一批批消息。美联社用电报供给他几则次要的新闻,还有一份“半印新闻纸”①,包括两页小说、家庭常识、医药广告等应有尽有。这给他节省了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凡是到他手中的新闻,大部分在编辑方面总是很快就解决了。“在芝加哥,我们对这种事情向来非常注意,”威廉兹常对呆在他身旁的任何人这么肯定地说,“可是在这儿,你就不能这么办。读者实在不要看它。他们要看地方新闻。我总是相当注意地方新闻。”
   ①一种新闻纸,一面印着各色各样的材料,一面空白,专门卖给小报馆,让它自行补印。
   柏哲斯先生负责广告部门。事实上,他亲自去拉广告,还照料着把广告按照登广告人的意思适当地编排出来,并且按照别人的权利和要求以及当天的便利,适当地加以安排。他是馆里的决策人、交际能手和经营方针的指导。他时常写写社评,或是跟威廉兹一块儿决定一下社评的性质,他接见来报馆拜访编辑的客人,调解各种各样的困难。他对于县里某些共和党领袖唯命是听,可是这似乎是很自然的,因为他自己是个气味相投的共和党员。有一次,为了酬谢他的某些劳绩,他奉派充任邮政局长,但是他谢绝了,因为他从报纸上所赚的钱实际上比局长所获的薪俸要多得多。共和党领袖们把本城和本县一切可以拉得到的广告都拉给他,因此他生意做得很好。他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威廉兹也知道一部分,可是这并不使这个勤勤恳恳的人感到烦心。他用不着去谈什么仁义道德。“我得为自己、为老婆和三个孩子谋生。这就够把我忙得无从去管别人的闲事了。”因此这个报馆实际上是平静地、井井有条地,而且就多方面讲,还很得法地经营着。它的确是个愉快的工作场所。
   威特拉读了十一年书,刚巧十七岁的时候,就进了这儿。威廉兹先生的个性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喜欢威廉兹,渐渐还喜欢上在排字房里一个所谓主要架子上工作的约纳斯·李尔,还有一个每逢有一批额外的零星印件时,就来工作的约翰·萨麦斯。约翰·萨麦斯五十五岁,人很衰老,相当沉默。尤金很快就打听出来他患有肺病,并且好喝酒。白天,他时时溜出报馆,去上五分钟到十五分钟。从来没有人说过什么话,因为这儿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要做的工作全都做了。约纳斯·李尔的性格比较有意思些。他比萨麦斯小十岁,身体强壮,比较结实,不过总是个特出的人。他相当恬澹,很沉着,微微有点文人气息。根据尤金随后所发现的,他几乎在美国各地都工作过——丹佛、波特兰、圣保罗、圣路易,哪儿都去过,并且对于这个老板或是那个老板的底细,都记得不少。每逢他在报上瞧见一个特别显著的姓名时,他往往把报纸拿到威廉兹那儿——随后,当他跟尤金熟悉了的时候,也拿到尤金面前——说道,“我在某地就知道这家伙。他是某地的邮政局长(或是什么别的)。自从我知道他以来,他的地位已经上升了不少。”他多半根本就不认识这些名流,不过他知道他们,而他们的名声竟然在世界上这个偏僻的角落里震响起来,这使他相当激动。他是威廉兹的一个又快又仔细的校对,一个快速的排字工,一个忠于职守的人。但是他在世界上却没有混出个名堂来,因为他毕竟只是一架机器。这一点尤金一眼就看出来了。
   李尔教尤金排字的技术。第一天,他就在一个盘子里说明了四方型或是袋型的理论,为什么有些字母放得比其他的容易拿,为什么有些字母在数量上比较多,为什么大写字母在某些地方作某些用途,而在别的地方又不那样。“芝加哥《论坛报》一向把教堂、船只、书籍、旅馆和这类事物的名称用斜体字印出来。这是我所知道的唯一使用这种排法的一份报纸,”他说。大嵌条、排字架、活字盘、翻接等的意思,很快就都明白了。他很高兴地传授着,手指怎样渐渐一摸就会辨别出铅字的重量;一旦你成了行家,即使不用脑筋去想,每一个字母几乎也会自然而然地回到正确的格子里。他要别人正正经经地接受他传授的知识,而尤金本来对任何学问都很尊敬,当然非常乐意郑重其事地加以注意。他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但是他知道得很清楚,他要见识见识一切。由于这个缘故,他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对这家报馆极感兴趣,虽然他不久就觉得自己不愿意做一个排字工人,或是做一个记者,或者,说真的,担当任何跟乡村报纸有关的职务,可是他却正在学习生活。他愉快地在自己的架子上工作,向着世界微笑,世界从敞开的窗子外面向他表示它近在眼前。他一面排着,一面看着一节节古怪的新闻、评论和当地的广告,同时还梦想着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会有个什么样的前途。那会儿他的雄心还不很大,可是他却满怀希望,而且又有点忧郁。他看见他认识的小伙子和姑娘们在街道上或是在拐弯地方的广场上闲混;他看见戴德·马丁伍德驾着父亲的轻马车驶过;他看见乔治·安德逊带着一种从来不需要工作的神气走上街来。乔治的父亲是这儿唯一的一家旅馆的老板。尤金心里想到钓鱼、划船、跟一个漂亮的姑娘悠闲地偎倚在哪儿,可是哟,姑娘们显然不肯那样轻易地就喜欢他。他太怕羞了。他想着,有钱准是很好的。这样,他梦想起来。
   尤金正到了希望用热烈的语言来倾诉衷情的年龄,也是害臊而沉默的年龄,即使他当时正恋爱着,并且非常感情用事。他只能向丝泰拉说些似乎琐细的事情,并且脸上显得十分热烈,不过最讨她欢心的,却正是琐细的事情,而不是热烈的神色。就连在那时,她都开始认为他有点古怪,就她的性格来讲,还有点过于紧张。可是她喜欢他。全镇都知道丝泰拉是他的女朋友。在一座小城镇上,学生时代交朋友通常总是那样的。人们看见他跟她一块儿出去。他父亲取笑他。他父母认为这摆明了是一场幼稚的恋爱。这可并不是就她那方面讲,因为他们知道她的脾气,向来不把小伙子们的任何求爱当做一回事;他们是单就他这方面讲。他们认为他的热情不久便会使丝泰拉感觉厌倦。他们的确没有把她看得太错。有一回,在几个中学女生举行的一次宴会上,他们组织了一个“乡村邮局”。这是许多单玩接吻的游戏中的一种,一种猜结果的游戏。如果你猜错了,你就得做邮政局长,叫一个人来要“邮件”。“邮件”的意思就是说,在一个黑房间里(邮政局长就站在那儿)跟一个你所欢喜的或是欢喜你的人接吻。你以邮政局长的身份,有权或不得不叫一个你乐意叫的人,不管你觉得怎样。
   这一次,丝泰拉在尤金之前先输了,于是叫一个人去接吻。她最初想到了他,但是因为这样做太明显了,并且她心里又有点怕他的急切,所以她不得不说出哈维·罗特的姓名。哈维是丝泰拉和尤金初次会面后所遇见的一个漂亮的小伙子。他那会儿对她还没有吸引力,只是还讨她欢喜罢了。她怀着一种卖弄风情的渴望,想看看他是怎么样一个人。这是她的第一个直接的机会。
   他高高兴兴地走了进去,尤金立刻妒嫉得要命。他不明白她干吗要这样待他。轮到他的时候,他唤了白莎·萧梅克。他爱慕她,因为她相当美,可是在他心里,她还是不能和丝泰拉相比。在吻她的时候,他实际上却在想着另外那个姑娘,这痛苦可真够大的。等他走出来时,丝泰拉瞧见他眼睛里显出不高兴的神色,可是决心不去睬它。他装出来的高兴显然是沮丧而不够热烈的。
   她又得着一个机会,这一次她唤了他。他去了,不过却有点傲慢不逊。他想惩罚她一下。当他们在黑暗中会面时,她以为他要用胳膊来搂她。她自己的手也抬到和他肩膀差不多高的地方。可是他并没有那样,只用手抓住她的一只胳膊,冷冷地在她的嘴上吻了一下。假如他问道,“你干吗那样?”或是紧搂着她,央告她别那样待他,他们的关系或许可以维持得长一点儿。相反地,他一句话也没有说,她变得傲慢起来,快快活活地跑出房去。直到宴会散了以后,他送她回家去的时候,他们之间一直都有着一种隔阂。
   “今儿晚上你一定不开心,”他们闷声不响地走过两片街区后,她说。街上很黑暗,他们的脚踏在砖铺的人行道上发出空洞的响声。
   “哦,我觉得挺不错,”他悻悻地回答。
   “我觉得在魏麦家玩真好。在那儿,我们总玩得那么有意思。”
   “真有意思,”他轻蔑地凑和了一句。
   “嗳,别这么发脾气!”她忽然生起气来。“你无缘无故乱闹别扭。”
   “我无缘无故吗?”
   “呃,你无缘无故。”
   “好,如果你是这样看法,那末我想我是无缘无故。我可不这么看。”
   “嘿,你怎么看法,对我没有什么关系。”
   “哦,是吗?”
   “哎,是的。”她昂起头来,大为生气。
   “那末我想,对我准也没有什么关系。”
   接着又沉默下来,这样一直保持到他们快到家的时候。
   “下星期四的联欢会你去吗?”他问。他指的是卫理公会举办的一个晚会。这个晚会尽管他并不喜欢,却提供给他一种便利,因为他在那儿可以会见她,并且可以送她回家。他这样问,为的是怕眼前就会有个公开的决裂。
   “不,”她说。“我大概不去。”
   “干吗不去?”
   “我不喜欢去。”
   “我觉得你真小气,”他斥责地说。
   “我不在乎,”她回答。“我觉得你太蛮横啦。我想随便怎么说,我并不非常喜欢你。”
   他的心紧缩起来,觉得这是一个恶兆头。
   “你高兴怎样就怎样,”他坚持下去。
   他们到了她家大门口。照例他是要在黑暗中和她接吻的——不顾她的反对,紧搂住她几分钟。今儿晚上,在他们走近她家时,他想要这样做,可是她不给他机会。等他们到达大门口时,她飞快地把门打开,一溜烟进去了。“再会,”她喊着说。
   “再会,”他说,接着等她走到房门口,他又喊道,“丝泰拉!”
   房门开啦,她溜进去了。他站在黑暗里,伤感、难受、抑郁。他怎么办呢?他慢步走回家去,一面绞尽脑汁盘算着,决心不跟她说话、不望她一眼、等她上他这儿来呢,还是去找她、跟她把事情说开。是她错了,这他知道。等他去睡觉的时候,他被这件事弄得很伤心;醒来以后,这件事整天都抑压在他的心上。
   他学习排字,进步很快,在学习采访理论方面,也不算差。他热忱、勤恳地做着自己打算做的这门职业。他喜欢望着窗外绘画,虽然最近在他跟丝泰拉那么熟悉之后,并且因为她的冷淡开始跟她争吵之后,他已经无心于此了。这样跑到报馆去,系上一条围裙,开始办理前一天留下来的一件当地来函或是刚汇集到挂钩上来的一份电报,这是有其积极价值的。威廉兹试着派他去采访某些当地新闻,可是他工作做得很慢,几乎没有采访到所有的事实。他似乎压根儿不知道怎样去访问一个人,所以带回来的消息总需要用其他的来源加以补充。他实在不明白新闻学的理论,而威廉兹也只能给他说明一部分。他多半只是排字,不过也学到一些别的东西。
   第一,他开始明白了广告的道理。当地的那些商人一天天刊登着同样的广告,许多人都没有作出什么显著的改变。他看见李尔和萨麦斯接下同样的广告,这些广告,就主要特点方面讲,已经一成不变地登过好几个月了,他们只更改几个字,就排版付印。他对于它们的千篇一律感到莫名其妙。最后当它们交到他这儿来校对的时候,他时常希望自己能够稍微改动一下。那些文字似乎太沉闷了。
   “他们干吗从不放些小图画在这些广告里?”他有一天问李尔。“你是不是认为这样一来,这些广告就会显得更好些呢?”
   “哦,我不知道,”约纳斯回答。“这样已经很好了。这儿的这帮人不要那种东西。他们会认为那样太花哨了。”尤金瞧见过,并且稍微研究过杂志上的广告。他觉得杂志上的广告似乎惹人注目得多。报纸上的广告干吗不能改变一下呢?
   虽然这样,他们可从来没有让他为这个问题操心。要刊登广告的人都是由柏哲斯先生接待的。他决定广告应该怎样。他从来不跟尤金或是萨麦斯谈论,也不常跟李尔谈论。有时候,他会请威廉兹解释一下,它们的性质和体裁到底该是怎样。尤金非常年轻,因此威廉兹起先对他并不十分重视,可是不久之后,他开始认识到他是个人材,于是就解释起来——为什么对某些项目的篇幅得短,对某些又得长,为什么就这份报纸的经济利益来说,本县的消息、亚历山大周围各小镇的消息,以及有关这一带人们的消息,比正确地报导土耳其皇帝的逝世,还重要得多。最要紧的就是要把当地的名称弄对。“决不要拼错它们,”他有一次提醒他。“可能的话,决不要把一个名称漏掉一部分。人们对于这种事情非常敏感。假如你不时时刻刻注意,他们就会不订你的报纸,而你还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呢。”
   尤金把这些事全记在心上。他想知道这件事是怎么办的,尽管他基本上觉得这样未免有点儿烦琐。事实上,人们似乎多半都有点儿烦琐。
   有一件事的确使他觉得很有趣。那就是看着报纸摆上印刷机印刷起来。他喜欢帮着上版子,看着怎样把版子弄整齐。他喜欢听着印刷机转动,帮着把刚印好的报纸拿到外边邮递台和分派柜台上去。这份报纸销路并不算大,可是那时这家报馆却很有生气,他很喜欢它。他很喜欢把双手和脸上弄得尽是一条条墨痕而满不在乎,也喜欢在镜子里看见自己的头发乱蓬蓬的。他竭力给人帮忙;报馆各个人员渐渐都很喜欢他,尽管他往往有点笨拙迟钝。在这时期里,他身体并不强壮,胃病折磨着他。他还认为油墨的气味或许会影响到他的肺部,虽然他并不是一本正经地担心害怕。大体上说,这种工作是有意思而没有出息的;外面有一个广阔得多的世界,这他知道。他希望有一天能上那儿去,他希望上芝加哥去。
首页>> 文学论坛>> 现实百态>> 德莱塞 Theodore Dreiser   美国 United States   二战中的美国   (1871年8月27日1945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