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樓也叫做13號樓。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魯薩諾夫從來不迷信,也不可能有迷信思想,但是,當他看到為他開的住院許可證上寫着“13號樓”的時候,他的心不知為什麽卻為之一沉。這是很不明智的,就該把什麽假肢樓或者腸道樓稱為13號樓。
然而,目前除了這所醫院,整個共和國再也沒有別的地方能治他的病了。
“可我這兒並不是癌,對嗎,大夫?我這兒不是癌吧?”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一面輕輕摸着自己脖子右側那個可惡的腫瘤,一面懷着希望問道,那腫瘤幾乎天天在長,不過外面還是那麽緊綳着白皙完好的皮膚。
“不是的,當然不是,”東佐娃大夫在以竜飛鳳舞似的筆跡寫一頁頁的病歷過程中,不下十次用這樣的話安慰他。她寫字時戴上那圓角方框眼鏡,一停筆就把眼鏡摘下來。她年紀已經不輕,面色又有點蒼白,顯得很疲倦。
這還是幾天前門診時的情形。指定到癌癥樓去的病人,哪怕衹是去門診檢查,夜裏就會睡不着覺。而東佐娃决定讓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立即住院,愈快愈好。
在兩星期之內,這出人意料、來得突然的病,像雪崩一樣壓到了一個無憂無慮、頗有福氣的人頭上,不僅如此,現在還有一件事使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苦惱的程度不亞於疾病本身,那是指他不得不作為一般病人住進這所醫院,可他不記得自己什麽時候治病住過普通病房了。於是就動用電話——打給葉夫根尼·謝苗諾維奇,給申佳平打,也給烏爾馬斯巴耶夫打,而對方又往醫院裏打,問這所醫院裏有沒有專傢,能不能臨時騰出一個小房間作為特殊病房。可是,由於這裏實在太擠而毫無結果。
惟一通過院長說受了的是,可以免去急診室、大澡堂和間的一套手續。
於是,尤拉把他們那輛載着父親和母親的淺藍色“莫斯科人”小轎車一直開到“13號樓”的臺階跟前。
儘管外面相當冷,但在露天的水泥臺階上,卻有身穿破;日絨布病號衫的兩個女人瑟縮着站在那裏。
從見到這兩件不幹不淨的病號衫開始,這裏的一切都使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感到討厭:臺階面上的水泥由於人來人往而磨損得厲害;門把兒被病人的手抓得失去了光澤;候診室地板的油漆已經剝落,高高的橄欖色護墻板着上去已經很髒,一些由板條釘起來的長凳上坐滿了人,遠道來的病人就直接坐在地上,他們之中有穿帶約印棉袍的烏茲別剋男人,有包白頭巾的烏茲別剋老太婆,而年輕的烏茲別剋婦女,包的則是雪青色和紅紅緑緑的花頭巾,這些人腳上穿的都是帶套鞋的長筒靴。一個俄羅斯小夥子獨占一條長凳躺在那裏,身上那解開衣襟的大衣直拖到地板,他瘦得厲害,可肚子卻鼓得很高,由於疼痛他不停地叫喊。他的聲聲號叫使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感到刺耳和心煩,仿佛這小夥子不是由於自己的,而是由於他魯薩諾夫的痛楚纔如此叫喊。
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的臉變得蒼白,連嘴唇都變得沒有血色,他停下來悄聲對妻子說:
“卡芭!在這裏我會死的。沒有必要。咱們回去吧。”
卡皮托利娜·馬特維耶夫娜抓住他的手,緊緊地握了握:
“帕申卡!咱們能回哪兒去呢?……往後怎麽辦?”
“也許跟莫斯科方面還能找到l路……”
卡皮托利娜·馬特維耶夫娜把蓋着一頭漂亮的古銅色短發捲而顯得更寬的大腦袋整個轉嚮了丈夫:
“帕申卡!莫斯科方面,這也許還得過兩個星期,說不定根本疏通不了。怎麽能等呢?那個東西一天比一天大!”
妻子緊緊握着他的手,給他壯膽。在社交和公務方面,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自己是很有主見的,在家庭事務中他卻總是依賴妻子。使他心裏覺得更愉快、更踏實的是,凡是這方面的重大事情,她都能迅速而正確地作出决斷。
長凳上的那個小夥子還在沒完沒了地叫喊!
“說不定醫生會同意出診……咱們付錢……”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指望這樣,但心裏沒有底。
“帕申卡!”妻子在勸說,心裏跟丈夫一樣痛苦。“你是知道的,就我自己來說,一嚮最主張這樣:花點錢請醫生來傢看病。可是我們已經問清楚了,這裏的醫生不出診,他們不收錢。況且他們離不開儀器設備。不行……”
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自己也明白這樣不行。他說這個衹不過是抱着一綫希望而已。
根據跟腫瘤醫院院長的約定,下午兩點鐘護士長該在這裏的樓梯腳下等候他們。此刻正有一個病人拄着雙拐從樓梯上小心翼翼地下來。可是,護士長不在那裏,樓梯底下她的那個小房間也鎖着門。
“跟誰事先說要了也沒有用戶卡皮托利娜·馬特維耶夫娜發火了,“發給他們工資究竟是為了什麽!”卡皮托利娜·馬特維耶夫娜肩上還是那麽裹着兩張揭狐皮,沿着寫有“禁止穿外衣入內”的走廊往前走去。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仍站在前室裏。他提心吊膽地把頭輕輕側嚮右邊,觸了觸鎖骨與下頜之間的那個腫瘤。得到的印象是:半小時之內——從剛纔他在傢裏對着鏡子圍圍巾時看了最後一眼到現在,它似乎又長大了些。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感到渾身虛弱,真想坐下來。可是所有的長凳看來都很髒,況且還得請一個裹着頭巾、兩腿中間放着一隻油膩口袋的娘兒們挪一挪。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好像從老遠就聞到了這衹口袋所散發出的難聞的氣味。我們的居民要到什麽時候才能學會出門時帶整潔的手提箱!(不過,現在既然有了這個腫瘤,一切也都無所謂了。)魯薩諾夫站着,輕輕靠在墻的凸緣上,忍受着那小夥子的叫喊和眼睛所見的一切以及鼻子所聞的一切的折磨。從外面走進來一個莊稼漢,端着一隻容量為半升、貼有標簽的玻璃罐,裏面幾乎盛滿了黃色液體。他並不遮掩這罐子,而是像經過排隊纔買到的一杯啤酒那麽自豪地舉着。這莊稼漢走到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跟前停了下來,差點兒把這玻璃罐伸到他鼻子底下。此人本想嚮他打聽,但看了看他頭上的海狗皮帽也就轉身往前走了,去找那個拄雙拐的病號:“行行好!這該往哪兒送,啊?”斷腿的病號指了指化驗室的門。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衹覺得惡心。
外面的門又打開了,進來一個不戴白帽子、衹穿白罩衫的護士,模樣不俊,臉實在太長。她一眼就看到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並且料到是誰,所以走到他跟前。
“對不起,”她匆忙得氣喘籲籲地說,臉紅得跟塗了口紅的嘴唇一個顔色。“請原諒!您等我很久了吧?那邊運來了一批藥,我在簽收。”
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本想用尖刻的話回答她,但剋製住了沒說。等待已經結束,這夠使他高興的了。尤拉提着一隻手提箱和一兜子食品走過來,跟開車時一樣衹穿一身西服,沒戴帽子。他很鎮靜,蓬鬆的淺黃色額發晃動不已。
“跟我來吧!’護士長朝樓梯底下她那小倉庫走去。“我知道,尼紮穆特丁·巴赫拉莫維奇跟我講過,您不打算穿醫院裏的病號服,並且隨身帶來了自己的睡衣,不過,那是還沒有穿過的,對嗎?”
“剛從商店裏買來的。”
“必須這樣,否則就得經過消毒,這您知道吧?您就在這裏換衣服。”
她打開一扇膠合板門,拉亮了燈。這個斜頂小房間沒有窗戶,墻上卻挂着許多用彩色鉛筆畫的圖表。
尤拉默默地把手提箱送進去就出來了,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便進去換衣服。護士長急於利用這段時間趕到別的地方去一趟,但這時正巧卡皮托利娜·馬特維耶夫娜走了過來:
“姑娘,您這樣急急忙忙做什麽?”
“噢,我還有一點點……”
“您叫什麽名字?”
“米塔。”
“一個多麽奇怪的名字。您不是俄羅斯人吧?”
“是日耳曼人……”
“您讓我們等了好久。”
“請原諒。我這會兒正在那邊簽收……”
“好吧,聽我說,米塔。我希望您能知道,我丈夫……很有貢獻,是個非常寶貴的幹部。他叫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
“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好,我記住。”
“您要知道,他一嚮是由別人照料慣了的,而現在又得了這麽嚴重的病。能不能派一個值班護士專門服侍他?”
米塔那本來就憂慮不安的臉上現出更加憂慮的神色。她搖了搖頭:
“我們這裏,除了手術病人不算,白天3個護士護理60個病號。而夜裏是兩個護士值班。”
“您瞧,果然是這樣!在這裏即使人快要死了,也喊不到護士來跟前。”
“您為什麽這樣想呢?對所有的病人我們都會給予照料的。”
對“所有的”!……既然她說過“對所有的病人”,那還有什麽好對她解釋的呢?
“不用說,你們的護士還要換班,對嗎?”
“是的,12小時換一班。”
“這種無專人負責的治療太可怕了…我寧可跟女兒輪流在這裏侍候!我也願意自己花錢請一個專人護理,可是我聽說,這也辦不到,是嗎?……”
“我想,這是不可能的。還沒有過這樣的先例。況且病房裏連一把多餘的椅子也沒地方放。”
“我的天哪,我能想像出這是什麽樣子的病房啊!還是得去看看!那裏有多少病床呢?”
“9張。能馬上住進病房,這還算是不錯的了。我們這裏,新來的病號都躺在樓梯上和走廊裏。”
“姑娘,我還是得提出請求,您熟悉這裏的人,事情會比較好辦些。您去跟哪位護士或護理員講好,讓她對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的關照不同於一般的……”這時她咋呼一聲打開了一隻黑色的女用大手提包,從裏邊掏出3張50盧布的鈔票。
站在旁邊默不作聲的兒子,這時把身子轉了過去。
米塔把兩手放到了背後。
“不,不!不能這樣委托。…”
“可我並不是給您呀!”卡皮托利娜·馬特維耶夫娜硬把3張展開的鈔票往她懷裏塞。“既然按合法規定辦不到…我付工錢就是了!我衹是請您轉達我的一點心意而已!”
“不,不,”中士長冷冰冰地說。“我們這裏沒這個規矩。”
隨着小房間門的吱軋聲響,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身穿緑色和褐色條紋新睡衣、跟着暖和的毛皮鑲邊拖鞋走了出來。他那光禿禿的頭上戴着一頂嶄新的深紅色的綉花小圓帽。此刻,在沒有鼕大衣領子和圍脖遮掩的情況下,他脖子側面那個有拳頭大的腫瘤看起來格外讓人害怕。他的腦袋已不是正中地支撐着了,而是微微偏嚮了一邊。
兒子去把換下來的衣物統統收進手提箱裏。妻子把錢藏進包裏,惴惴不安地望着丈夫:
“你是不是覺得特別冷呢?…剛纔應該帶一件厚長衫。我會送來的。對了,這裏有一條小圍巾,”她把圍巾從他衣兜裏掏了出來。“圍上好了,免得着涼!”她裹着褐色狐皮領和皮裘,身體顯得有她丈夫3信粗。“現在你到病房裏去,安置一下。把吃的東西都放好,好好看看和想想,還需要什麽,我坐在這兒等着。待會兒你下樓來告訴我,傍晚我就會把東西都送來。”
她並沒六神無主,她總是把什麽事情都考慮得很周到,不愧為丈夫的生活伴侶。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懷着感激和痛苦的心情看了看她,然後看了看兒子。
“這麽說,尤拉,你要走了?”
“是晚上的那趟火車,爸爸,”尤拉走到跟前說。對待父親他保持尊敬的態度,但是毫無熱情,即使是此刻,與留下來住院的父親離別,也像平時一樣,一點也不激動。他對待一切都是漠然的。
“那就走吧,孩子。這可是你頭一回出差去辦重要的事情。一開始你就要保持公正的口氣。不能心腸太軟!心腸軟了反而會害了你自己!要永遠記住,你不是尤拉嘈薩諾夫,不是以個人身份出現的,你是法律的代表,明白嗎?”
尤拉明白也罷,不明白也罷,反正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此刻很難找到更確切的話來說。米塔不知所措,急着想走。
“我和媽媽還要在這兒等你的,’尤拉微微一笑。“你先上去看看,別急着告別,爸爸。”
‘您自己能走到那裏吧盧米塔問。
“我的天,人傢勉強站得住,難道您不能把他扶到床前嗎?把兜子帶去!”
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像個孤兒似地望了望自己的傢人,拒絶了米塔的攙扶,自己牢牢地抓住欄桿,開始上樓。他的心怦怦直跳,而這還决不是因為登高。他沿着梯級往上走,猶如被押上那個……怎麽稱呼它呢……像講臺似的高處去砍掉腦袋。
護士長提着他的兜子,搶在前面跑上樓去,在那裏她嚮瑪麗亞喊了幾句什麽話,而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還沒走完第一段樓梯的時候,米塔就已經從樓梯的另一邊跑了下來,並且迅速走出大樓,以此嚮卡皮托利娜·馬特維耶夫娜表示,她的丈夫將會在這裏得到怎樣精心的護理。
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緩慢地登上樓梯拐彎處那寬闊的平臺,這樣的平臺衹在古老的建築物裏纔有。在樓梯中間的這塊平臺上,放着兩張有病人的床,旁邊還有床頭櫃,居然一點也不影響人們上上下下。其中一個病人情況不妙,心力衰竭,正在通過氧氣袋輸氧。
魯薩諾夫竭力不看他那沒有轉機的臉,扭過身去望着上面繼續攀登。但在第二段樓梯頂上等待着他的也不是令人振奮的景象。護士瑪麗亞站在那裏。她那黝黑的神像式的臉上既沒有笑意,又沒有問候的意思。她個子很高,又瘦又扁,像個士兵在那裏等他,而且馬上就通過樓上的穿堂間在前頭帶路。從這裏開始,有好幾個門,凡是不擋住門的地方都有病床,上面躺着病號。在沒有窗子的拐角上,一盞經常開着的臺燈照亮了護士用的一張小寫字檯,還有她的配藥桌子,旁邊墻上挂着一個帶毛玻璃和紅十字的壁櫃。他們從桌子旁邊走過,再經過一張病床跟前,瑪麗亞就伸出瘦長的胳膊一指:
“從窗子那裏算起第二張床。”
話音剛落她就匆忙走開,這是一般醫院令人不快的特點:不站上一會兒,也不聊幾句。
病房的門經常是敞開着的,但儘管是這樣,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進門時還是感覺到潮濕、渾濁和混雜着藥品的氣味,對他這樣嗅覺靈敏的人來說,這使他很難受。
病床都垂直墻壁而放,排得很擠,狹窄的通道衹有床頭櫃那麽寬,即使是病房中間的通道也僅能容兩個人擦肩而過。
在這中間通道裏,站着一個穿粉紅色條紋睡衣的矮敦敦的寬肩膀病人。他的整個頸脖都用綳帶包紮得很緊很厚,紗布幾乎碰到了耳垂。綳帶的白箍使他那褐發蓬亂、木呆呆的沉重腦袋不能隨便動彈。
這個病號正在聲音沙啞地講什麽故事,其他病號在床上洗耳恭聽。魯薩諾夫進來時,他整個身軀,連同跟身軀牢牢連在一起的腦袋,轉嚮了魯薩諾夫,以毫無同情的眼神打量了一下,說道:
“暗嘿,又來了一位癌友。”
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認為沒有必要理睬這種不拘禮貌的講話。他感覺到此刻整個病房都在瞧着他,但他根本不想相應地也打量一下這些偶然與他同住一起的人,甚至連招呼也不想打。他衹是在空中擺了擺手,示意那個揭發病號靠邊站。那人讓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走過去後,又把整個身軀連同鉚結實了的腦袋轉了過去。
“喂,老兄,你得的是什麽癌?”他問,聲音含混不清。
已經走到自己床前的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聽到這一問話,簡直像滑了一跤。他擡起眼睛盯着那個無禮的傢夥,竭力不使自己發作(但他的肩膀還是抖動了一下),莊重地說:
“什麽也不是。我得的根本不是癌。”
揭發鬼鼻子裏吭味了一聲,接着就讓全室都聽見他的議論:
“嘿,傻瓜一個!如果不是癌,難道會安排到這裏來?”
然而,目前除了這所醫院,整個共和國再也沒有別的地方能治他的病了。
“可我這兒並不是癌,對嗎,大夫?我這兒不是癌吧?”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一面輕輕摸着自己脖子右側那個可惡的腫瘤,一面懷着希望問道,那腫瘤幾乎天天在長,不過外面還是那麽緊綳着白皙完好的皮膚。
“不是的,當然不是,”東佐娃大夫在以竜飛鳳舞似的筆跡寫一頁頁的病歷過程中,不下十次用這樣的話安慰他。她寫字時戴上那圓角方框眼鏡,一停筆就把眼鏡摘下來。她年紀已經不輕,面色又有點蒼白,顯得很疲倦。
這還是幾天前門診時的情形。指定到癌癥樓去的病人,哪怕衹是去門診檢查,夜裏就會睡不着覺。而東佐娃决定讓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立即住院,愈快愈好。
在兩星期之內,這出人意料、來得突然的病,像雪崩一樣壓到了一個無憂無慮、頗有福氣的人頭上,不僅如此,現在還有一件事使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苦惱的程度不亞於疾病本身,那是指他不得不作為一般病人住進這所醫院,可他不記得自己什麽時候治病住過普通病房了。於是就動用電話——打給葉夫根尼·謝苗諾維奇,給申佳平打,也給烏爾馬斯巴耶夫打,而對方又往醫院裏打,問這所醫院裏有沒有專傢,能不能臨時騰出一個小房間作為特殊病房。可是,由於這裏實在太擠而毫無結果。
惟一通過院長說受了的是,可以免去急診室、大澡堂和間的一套手續。
於是,尤拉把他們那輛載着父親和母親的淺藍色“莫斯科人”小轎車一直開到“13號樓”的臺階跟前。
儘管外面相當冷,但在露天的水泥臺階上,卻有身穿破;日絨布病號衫的兩個女人瑟縮着站在那裏。
從見到這兩件不幹不淨的病號衫開始,這裏的一切都使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感到討厭:臺階面上的水泥由於人來人往而磨損得厲害;門把兒被病人的手抓得失去了光澤;候診室地板的油漆已經剝落,高高的橄欖色護墻板着上去已經很髒,一些由板條釘起來的長凳上坐滿了人,遠道來的病人就直接坐在地上,他們之中有穿帶約印棉袍的烏茲別剋男人,有包白頭巾的烏茲別剋老太婆,而年輕的烏茲別剋婦女,包的則是雪青色和紅紅緑緑的花頭巾,這些人腳上穿的都是帶套鞋的長筒靴。一個俄羅斯小夥子獨占一條長凳躺在那裏,身上那解開衣襟的大衣直拖到地板,他瘦得厲害,可肚子卻鼓得很高,由於疼痛他不停地叫喊。他的聲聲號叫使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感到刺耳和心煩,仿佛這小夥子不是由於自己的,而是由於他魯薩諾夫的痛楚纔如此叫喊。
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的臉變得蒼白,連嘴唇都變得沒有血色,他停下來悄聲對妻子說:
“卡芭!在這裏我會死的。沒有必要。咱們回去吧。”
卡皮托利娜·馬特維耶夫娜抓住他的手,緊緊地握了握:
“帕申卡!咱們能回哪兒去呢?……往後怎麽辦?”
“也許跟莫斯科方面還能找到l路……”
卡皮托利娜·馬特維耶夫娜把蓋着一頭漂亮的古銅色短發捲而顯得更寬的大腦袋整個轉嚮了丈夫:
“帕申卡!莫斯科方面,這也許還得過兩個星期,說不定根本疏通不了。怎麽能等呢?那個東西一天比一天大!”
妻子緊緊握着他的手,給他壯膽。在社交和公務方面,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自己是很有主見的,在家庭事務中他卻總是依賴妻子。使他心裏覺得更愉快、更踏實的是,凡是這方面的重大事情,她都能迅速而正確地作出决斷。
長凳上的那個小夥子還在沒完沒了地叫喊!
“說不定醫生會同意出診……咱們付錢……”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指望這樣,但心裏沒有底。
“帕申卡!”妻子在勸說,心裏跟丈夫一樣痛苦。“你是知道的,就我自己來說,一嚮最主張這樣:花點錢請醫生來傢看病。可是我們已經問清楚了,這裏的醫生不出診,他們不收錢。況且他們離不開儀器設備。不行……”
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自己也明白這樣不行。他說這個衹不過是抱着一綫希望而已。
根據跟腫瘤醫院院長的約定,下午兩點鐘護士長該在這裏的樓梯腳下等候他們。此刻正有一個病人拄着雙拐從樓梯上小心翼翼地下來。可是,護士長不在那裏,樓梯底下她的那個小房間也鎖着門。
“跟誰事先說要了也沒有用戶卡皮托利娜·馬特維耶夫娜發火了,“發給他們工資究竟是為了什麽!”卡皮托利娜·馬特維耶夫娜肩上還是那麽裹着兩張揭狐皮,沿着寫有“禁止穿外衣入內”的走廊往前走去。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仍站在前室裏。他提心吊膽地把頭輕輕側嚮右邊,觸了觸鎖骨與下頜之間的那個腫瘤。得到的印象是:半小時之內——從剛纔他在傢裏對着鏡子圍圍巾時看了最後一眼到現在,它似乎又長大了些。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感到渾身虛弱,真想坐下來。可是所有的長凳看來都很髒,況且還得請一個裹着頭巾、兩腿中間放着一隻油膩口袋的娘兒們挪一挪。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好像從老遠就聞到了這衹口袋所散發出的難聞的氣味。我們的居民要到什麽時候才能學會出門時帶整潔的手提箱!(不過,現在既然有了這個腫瘤,一切也都無所謂了。)魯薩諾夫站着,輕輕靠在墻的凸緣上,忍受着那小夥子的叫喊和眼睛所見的一切以及鼻子所聞的一切的折磨。從外面走進來一個莊稼漢,端着一隻容量為半升、貼有標簽的玻璃罐,裏面幾乎盛滿了黃色液體。他並不遮掩這罐子,而是像經過排隊纔買到的一杯啤酒那麽自豪地舉着。這莊稼漢走到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跟前停了下來,差點兒把這玻璃罐伸到他鼻子底下。此人本想嚮他打聽,但看了看他頭上的海狗皮帽也就轉身往前走了,去找那個拄雙拐的病號:“行行好!這該往哪兒送,啊?”斷腿的病號指了指化驗室的門。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衹覺得惡心。
外面的門又打開了,進來一個不戴白帽子、衹穿白罩衫的護士,模樣不俊,臉實在太長。她一眼就看到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並且料到是誰,所以走到他跟前。
“對不起,”她匆忙得氣喘籲籲地說,臉紅得跟塗了口紅的嘴唇一個顔色。“請原諒!您等我很久了吧?那邊運來了一批藥,我在簽收。”
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本想用尖刻的話回答她,但剋製住了沒說。等待已經結束,這夠使他高興的了。尤拉提着一隻手提箱和一兜子食品走過來,跟開車時一樣衹穿一身西服,沒戴帽子。他很鎮靜,蓬鬆的淺黃色額發晃動不已。
“跟我來吧!’護士長朝樓梯底下她那小倉庫走去。“我知道,尼紮穆特丁·巴赫拉莫維奇跟我講過,您不打算穿醫院裏的病號服,並且隨身帶來了自己的睡衣,不過,那是還沒有穿過的,對嗎?”
“剛從商店裏買來的。”
“必須這樣,否則就得經過消毒,這您知道吧?您就在這裏換衣服。”
她打開一扇膠合板門,拉亮了燈。這個斜頂小房間沒有窗戶,墻上卻挂着許多用彩色鉛筆畫的圖表。
尤拉默默地把手提箱送進去就出來了,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便進去換衣服。護士長急於利用這段時間趕到別的地方去一趟,但這時正巧卡皮托利娜·馬特維耶夫娜走了過來:
“姑娘,您這樣急急忙忙做什麽?”
“噢,我還有一點點……”
“您叫什麽名字?”
“米塔。”
“一個多麽奇怪的名字。您不是俄羅斯人吧?”
“是日耳曼人……”
“您讓我們等了好久。”
“請原諒。我這會兒正在那邊簽收……”
“好吧,聽我說,米塔。我希望您能知道,我丈夫……很有貢獻,是個非常寶貴的幹部。他叫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
“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好,我記住。”
“您要知道,他一嚮是由別人照料慣了的,而現在又得了這麽嚴重的病。能不能派一個值班護士專門服侍他?”
米塔那本來就憂慮不安的臉上現出更加憂慮的神色。她搖了搖頭:
“我們這裏,除了手術病人不算,白天3個護士護理60個病號。而夜裏是兩個護士值班。”
“您瞧,果然是這樣!在這裏即使人快要死了,也喊不到護士來跟前。”
“您為什麽這樣想呢?對所有的病人我們都會給予照料的。”
對“所有的”!……既然她說過“對所有的病人”,那還有什麽好對她解釋的呢?
“不用說,你們的護士還要換班,對嗎?”
“是的,12小時換一班。”
“這種無專人負責的治療太可怕了…我寧可跟女兒輪流在這裏侍候!我也願意自己花錢請一個專人護理,可是我聽說,這也辦不到,是嗎?……”
“我想,這是不可能的。還沒有過這樣的先例。況且病房裏連一把多餘的椅子也沒地方放。”
“我的天哪,我能想像出這是什麽樣子的病房啊!還是得去看看!那裏有多少病床呢?”
“9張。能馬上住進病房,這還算是不錯的了。我們這裏,新來的病號都躺在樓梯上和走廊裏。”
“姑娘,我還是得提出請求,您熟悉這裏的人,事情會比較好辦些。您去跟哪位護士或護理員講好,讓她對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的關照不同於一般的……”這時她咋呼一聲打開了一隻黑色的女用大手提包,從裏邊掏出3張50盧布的鈔票。
站在旁邊默不作聲的兒子,這時把身子轉了過去。
米塔把兩手放到了背後。
“不,不!不能這樣委托。…”
“可我並不是給您呀!”卡皮托利娜·馬特維耶夫娜硬把3張展開的鈔票往她懷裏塞。“既然按合法規定辦不到…我付工錢就是了!我衹是請您轉達我的一點心意而已!”
“不,不,”中士長冷冰冰地說。“我們這裏沒這個規矩。”
隨着小房間門的吱軋聲響,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身穿緑色和褐色條紋新睡衣、跟着暖和的毛皮鑲邊拖鞋走了出來。他那光禿禿的頭上戴着一頂嶄新的深紅色的綉花小圓帽。此刻,在沒有鼕大衣領子和圍脖遮掩的情況下,他脖子側面那個有拳頭大的腫瘤看起來格外讓人害怕。他的腦袋已不是正中地支撐着了,而是微微偏嚮了一邊。
兒子去把換下來的衣物統統收進手提箱裏。妻子把錢藏進包裏,惴惴不安地望着丈夫:
“你是不是覺得特別冷呢?…剛纔應該帶一件厚長衫。我會送來的。對了,這裏有一條小圍巾,”她把圍巾從他衣兜裏掏了出來。“圍上好了,免得着涼!”她裹着褐色狐皮領和皮裘,身體顯得有她丈夫3信粗。“現在你到病房裏去,安置一下。把吃的東西都放好,好好看看和想想,還需要什麽,我坐在這兒等着。待會兒你下樓來告訴我,傍晚我就會把東西都送來。”
她並沒六神無主,她總是把什麽事情都考慮得很周到,不愧為丈夫的生活伴侶。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懷着感激和痛苦的心情看了看她,然後看了看兒子。
“這麽說,尤拉,你要走了?”
“是晚上的那趟火車,爸爸,”尤拉走到跟前說。對待父親他保持尊敬的態度,但是毫無熱情,即使是此刻,與留下來住院的父親離別,也像平時一樣,一點也不激動。他對待一切都是漠然的。
“那就走吧,孩子。這可是你頭一回出差去辦重要的事情。一開始你就要保持公正的口氣。不能心腸太軟!心腸軟了反而會害了你自己!要永遠記住,你不是尤拉嘈薩諾夫,不是以個人身份出現的,你是法律的代表,明白嗎?”
尤拉明白也罷,不明白也罷,反正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此刻很難找到更確切的話來說。米塔不知所措,急着想走。
“我和媽媽還要在這兒等你的,’尤拉微微一笑。“你先上去看看,別急着告別,爸爸。”
‘您自己能走到那裏吧盧米塔問。
“我的天,人傢勉強站得住,難道您不能把他扶到床前嗎?把兜子帶去!”
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像個孤兒似地望了望自己的傢人,拒絶了米塔的攙扶,自己牢牢地抓住欄桿,開始上樓。他的心怦怦直跳,而這還决不是因為登高。他沿着梯級往上走,猶如被押上那個……怎麽稱呼它呢……像講臺似的高處去砍掉腦袋。
護士長提着他的兜子,搶在前面跑上樓去,在那裏她嚮瑪麗亞喊了幾句什麽話,而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還沒走完第一段樓梯的時候,米塔就已經從樓梯的另一邊跑了下來,並且迅速走出大樓,以此嚮卡皮托利娜·馬特維耶夫娜表示,她的丈夫將會在這裏得到怎樣精心的護理。
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緩慢地登上樓梯拐彎處那寬闊的平臺,這樣的平臺衹在古老的建築物裏纔有。在樓梯中間的這塊平臺上,放着兩張有病人的床,旁邊還有床頭櫃,居然一點也不影響人們上上下下。其中一個病人情況不妙,心力衰竭,正在通過氧氣袋輸氧。
魯薩諾夫竭力不看他那沒有轉機的臉,扭過身去望着上面繼續攀登。但在第二段樓梯頂上等待着他的也不是令人振奮的景象。護士瑪麗亞站在那裏。她那黝黑的神像式的臉上既沒有笑意,又沒有問候的意思。她個子很高,又瘦又扁,像個士兵在那裏等他,而且馬上就通過樓上的穿堂間在前頭帶路。從這裏開始,有好幾個門,凡是不擋住門的地方都有病床,上面躺着病號。在沒有窗子的拐角上,一盞經常開着的臺燈照亮了護士用的一張小寫字檯,還有她的配藥桌子,旁邊墻上挂着一個帶毛玻璃和紅十字的壁櫃。他們從桌子旁邊走過,再經過一張病床跟前,瑪麗亞就伸出瘦長的胳膊一指:
“從窗子那裏算起第二張床。”
話音剛落她就匆忙走開,這是一般醫院令人不快的特點:不站上一會兒,也不聊幾句。
病房的門經常是敞開着的,但儘管是這樣,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進門時還是感覺到潮濕、渾濁和混雜着藥品的氣味,對他這樣嗅覺靈敏的人來說,這使他很難受。
病床都垂直墻壁而放,排得很擠,狹窄的通道衹有床頭櫃那麽寬,即使是病房中間的通道也僅能容兩個人擦肩而過。
在這中間通道裏,站着一個穿粉紅色條紋睡衣的矮敦敦的寬肩膀病人。他的整個頸脖都用綳帶包紮得很緊很厚,紗布幾乎碰到了耳垂。綳帶的白箍使他那褐發蓬亂、木呆呆的沉重腦袋不能隨便動彈。
這個病號正在聲音沙啞地講什麽故事,其他病號在床上洗耳恭聽。魯薩諾夫進來時,他整個身軀,連同跟身軀牢牢連在一起的腦袋,轉嚮了魯薩諾夫,以毫無同情的眼神打量了一下,說道:
“暗嘿,又來了一位癌友。”
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認為沒有必要理睬這種不拘禮貌的講話。他感覺到此刻整個病房都在瞧着他,但他根本不想相應地也打量一下這些偶然與他同住一起的人,甚至連招呼也不想打。他衹是在空中擺了擺手,示意那個揭發病號靠邊站。那人讓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走過去後,又把整個身軀連同鉚結實了的腦袋轉了過去。
“喂,老兄,你得的是什麽癌?”他問,聲音含混不清。
已經走到自己床前的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聽到這一問話,簡直像滑了一跤。他擡起眼睛盯着那個無禮的傢夥,竭力不使自己發作(但他的肩膀還是抖動了一下),莊重地說:
“什麽也不是。我得的根本不是癌。”
揭發鬼鼻子裏吭味了一聲,接着就讓全室都聽見他的議論:
“嘿,傻瓜一個!如果不是癌,難道會安排到這裏來?”
住進病房的第一天晚上,僅僅幾個小時的工夫,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就已經感到十分可怕了。
一個出乎意料、莫名其妙、對誰也沒有用處和好處的堅硬腫瘤,像鈎子拖魚似地把他拖到了這裏,並且扔在這張又窄又小、鐵網吱軋作響、墊子薄得可憐的鐵床上。自從在樓梯底下換好了衣服,告別了親人,上樓走進這個病房,先前的整個生活就仿佛砰然關上了大門,而這裏突出的俗不可耐的生活簡直比腫瘤本身還使人感到可怕。再也不可能選擇令人愉快、得到慰藉的景物看了,而衹能看那八個此時似乎跟他平起平坐的沮喪可憐蟲——八個身穿褪了色的、破舊而又不合身的粉紅色條紋睡衣的病人。要聽,也沒有什麽可選擇的了,衹能聽這些臨時湊在一起的人的無聊談話,話題與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毫不相幹,也引不起他的興趣。他倒是寧願命令他們住嘴,特別是脖頸纏着綳帶、腦袋被夾住的那個令人討厭的褐發鬼。大傢總是直呼他“葉夫列姆”,儘管他已不年輕。
然而這個葉夫列姆怎麽也安定不下來,他不躺在床上,也不離開病房,而是心神不定地在病房中間的通道上來回走動。有時他會眉頭緊皺,像被打了一針似地扭歪了臉,捧住了腦袋。然後又繼續走動。他這樣走動一陣之後,正好在魯薩諾夫的床頭停下來,隔着床頭架子把自己那不能彎麯的整個上半身俯嚮他,探出一張寬闊、陰鬱的麻臉,提示說:
“如今一切都完啦,教授。回不了傢啦,明白嗎?”
病房裏很暖和,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穿着睡衣、戴着綉花小圓帽躺在毯子上面。他整了整金邊眼鏡,以素有的嚴厲眼神盯了葉夫列姆一眼,回答說:
“我不明白,同志,您到底想要我幹什麽?再說,您為什麽要嚇唬我呢?要知道,我並沒問您什麽問題。”
葉夫列姆衹是惡狠狠地吭嗤了一下鼻子;
“是啊,你問也罷,不問也罷,反正是回不了傢。眼鏡你倒是可以送回去。還有新睡衣。”
說完這番粗魯的話,他便直起不能轉動的半截身子,又在通道上走動起來,真是鬼迷心竅。
當然,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是能夠讓他住目和自重的,但要這樣做,此刻他卻缺乏自身素有的意志力,而聽了這個纏着綳帶的魔鬼這番話,他更是地氣了。需要的是支持,可別人偏偏把他往坑裏推。不過幾個小時的工夫,魯薩諾夫就似乎失去了自己的整個地位、功績和未來的宏偉藍圖,變成了衹不過是對公斤重的白淨而溫熱的肉體,連明天自己會怎樣都不知道。
大概憂思在他的臉上反映了出來,因為葉夫列姆在這之後的往返走動中有一次停在他對面,已用平和的口氣說話了:
“即使能回傢,也呆不了多久,到頭來還是得回這裏。蝦很喜歡人。它要是把什麽人錯住,那就到死也不會放開。”
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沒有精力給予反駁,於是葉夫列姆又繼續走動。這病房裏誰會去製止他!大傢都心情沮喪地躺着,有幾個還不像是俄羅斯人。靠另一面墻,由於爐臺突出的緣故,衹放了4張床,其中隔着通道與魯薩諾夫腳對腳的一張,是葉夫列姆的床,其餘3張床上的病號都還很年輕:靠近爐子是一個皮膚黝黑、頭腦簡單的小夥子;一個拄拐棍的烏茲別剋青年;靠窗戶那裏,是一個瘦得像縧蟲一樣的青年,他蜷縮在自己的病床上,面色蠟黃,不停。在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這面的一排,左邊躺着的是兩個少數民族病號;接下去,靠門那裏是一個推平頭的俄羅斯少年,個頭很高,正坐在那兒看書;魯薩諾夫右邊靠窗的最後一張床上坐的好像也是一個俄羅斯人,但這樣一位鄰居不會使你感到高興:他長着一副強盜的嘴臉。他使人産生這樣的印象,大概是因為有一道疤(從接近嘴角的地方開始,沿着左頰的底部幾乎一直拐到頸脖);也可能是由於他那蓬亂的黑發有的朝上竪着,有的嚮旁邊翹起;又有可能是由於他那總是生硬而粗暴的表情。這個強盜也對文化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快把一本書讀完了。
天花板下的兩盞電燈已經開着,光度很強。窗外已經變得晦暗。病號都在等晚飯。
“這裏豈不就有一個老頭,”葉夫列姆還在嘮叨,“躺在樓下,明天要動手術。還是在1942年的時候,就給他切除一隻小蝦,醫生對他說:‘沒關係,自由自在地生活吧。’懂嗎?”葉夫列姆仿佛是勁頭十足地在說,可是聲音卻讓人覺得似乎是在給他自己開刀。“13年過去了,他連這傢醫院也不記得了,酒也喝,女人也搞——你瞧,一個樂天的老色鬼。可現在他那衹蝦長得那麽大!”葉夫列姆甚至得意地吧瞎了一下嘴,“恐怕要直接從手術臺送太平間吸。”“行啦,這些不妙的預言已經足夠了!,他維爾·尼古拉耶維奇一甩手就轉過臉去,他不敢相信那是自己說話的聲音:聽起來是那麽沒有威嚴,那麽可憐巴巴。大傢都默不作聲。還使人心煩的是對面一排靠窗的那個老是翻身的瘦弱青年。他坐也不是,躺也不是,蜷着腿用膝蓋頂住胸口,怎麽也找不到一種合適的姿勢;他的腦袋已經不是倒在枕頭上,而是擱在床架子上了。他不已,聲音極其微弱;從他那扭歪的臉的表情和抽動可以看出他疼痛難忍。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轉過臉也不再去看他,把腳伸進拖鞋裏,開始心不在焉地察看自己的床頭櫃,一會兒把放滿食品的底櫃的小門打開又關上,一會兒把上面那擺着梳洗用品和電動颳臉刀的小抽屜拉出來又推進去。葉夫列姆把兩臂十指交叉在胸前,依然走動着,偶爾會像針紮似地打個寒顫,此時他口中念念有詞,仿佛是在超度亡魂:“這就是說,我們的事兒很糟糕……十分糟糕……”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背後傳來不太響的啪啦一聲。他小心翼翼地轉過臉去,因為脖子的每一次動彈都會引起疼痛,於是他看到,原來這是他那個強盜相貌的鄰居看完了書,把封面拍了一下,拿在一雙粗糙的大手裏玩味。深藍色封面和同色的書脊上斜印着燙金已暗淡無光的作者簽名。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辨別不清那是誰的簽名,卻也不願意嚮這號人打聽。他心裏給這位鄰居起了個外號——啃骨者。這很貼切。啃骨者陰鬱的大眼睛望着那本書,肆無忌憚地嚮整個病房大聲宣佈:“要不是焦姆卡從櫃子裏挑出了這本書,那就很難相信,這書不是故意扔給我們看的。”
“什麽,焦姆卡?什麽書?”靠門那張床上的少年接話問了一句,他也在看書。
“哪怕搜遍全城,大概也甭想找到這樣一本書。”啃骨者看看葉夫列姆又寬又扁的後腦勺(由於不便而許久未理的頭髮已經紮進了綳帶),又看看他那緊張的臉。“葉夫列姆!別嘟呶了。把這本書拿去看看吧。”
葉夫列姆停了下來,像頭公牛,莫名其妙地望了一眼。
“還看書幹嗎?我們大傢很快就要完蛋了,看書幹嗎?”
啃骨者的疤痕牽動了一下:
“正因為我們很快就要完蛋,所以你要趕緊讀。賠,拿去。”
說着他就把書嚮葉夫列姆遞過去,但對方並未跨步來接:
“讀起來太花時間。我不想讀。”
“你不認得字還是怎麽了?”啃骨者不過是勸勸而已。
“我——可說是很有文化哩。就我所需要的方面來說,我的文化足夠用的了。”
啃骨者在窗臺上摸到了鉛筆,並打開書的末頁,從目錄上選了幾篇做了記號。
“用不着擔心,”他哺哺地說,“這裏都是些小故事。瞧,就這幾篇,你先試試看。再說你,成天嘟嘟峨呶,真讓人心煩。拿去讀吧。”
“我葉夫列姆什麽也不擔心!”他接過書,扔到了自己床上。
年輕的烏茲別剋人艾哈邁占拄着單拐從門口一瘸一跛地走過來。他是病房裏最樂觀快活的人。他宣佈說:
“拿起小勺準備戰鬥!”
爐子旁邊那個皮膚黝黑的小夥子也活躍起來了:
“弟兄們,晚飯送來了!”
把托盤托得高過肩頭的一個穿白罩衫的送飯女人出現了。進門後她把托盤端在面前,依次走到一張張床的跟前。除了靠窗那個疼痛難忍的小夥子,所有的病號都起來端菜。病房裏每個人都有一隻床頭櫃,衹有少年焦姆卡沒有,他跟大骨骼的哈薩剋人合用一隻。這哈薩剋人的人中上隆起一個深褐色的癡,沒有包紮起來,十分難看。
不要說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這時根本不想吃東西,甚至自己傢裏帶來的東西也不想吃,僅僅這晚飯——橡膠皮一樣的麥摻方糕,澆着黃色的果汁——和不幹淨的、柄扭成麻花似的灰色鋁勺的樣子,就又一次使他痛切地感到自己落到了一個什麽樣的地方,而同意進這所醫院也許是犯了一個莫大的錯誤。
這時,除了不停的那個小夥子,大傢都很快就吃了起來。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沒把盤子端在手裏,而是用指甲在敲它的邊緣,看看給誰合適。有些人側身坐着,有些人背對着他,而靠門那個小夥子正好瞧見了他。
“你叫什麽名字?”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問道。他說話漫不經心,認為對方該能聽到。
飯勺叮當作響,但小夥子明白是在問他,所以當即回答說:
“普羅什卡……也就是……普羅科菲·謝苗內奇。”
“拿去。”
“那好吧,可以……”普羅什卡走過來,端起盤子,點了點頭表示感謝。
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琢磨着頜下的硬包,他突然意識到自己在這裏不算是輕病號。全病房的9個人中衹有葉夫列姆綳着綳帶,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可能要開刀的地方正好也是那個部位。疼得厲害的也衹有一個人。再就是那個跟他隔一張床的壯實的哈薩剋人,長了個深褐色的癡。至於那個年輕的烏茲別剋人,他雖然拄一根拐棍,但也衹是稍稍藉助點力。其餘的人外表根本看不出什麽腫瘤,也沒什麽難看的地方,樣子就像健康人。尤其是普羅什卡,他面色紅潤,仿佛是在休養所,而不是在醫院裏,此刻他正津津有味地在舔盤子。啃骨者雖然面色有點發灰,但行動卻很靈活,說話有點放肆,而見了方糕簡直要撲上去似的,因此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腦子裏曾閃過一個念頭:他會不會是裝病,來這兒白吃國傢的飯,因為在我們國傢病人吃飯不用花錢。
而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的腫瘤瘀血卻壓迫着頭部,妨礙頸部轉動,每小時都在膨脹,然而這裏的醫院並不計算多少小時:從午晚到晚飯這段時間裏,沒有一個醫生來看過魯薩諾夫,沒有采取任何治療措施。要知道,東佐娃大夫正是以緊急治療纔把他引誘到這裏來的。如此看來,她根本不負責任,玩忽職守。魯薩諾夫竟相信了她,在這擁擠窒悶、不幹不淨的病房裏白白浪費寶貴的時間,其實,就該在電話裏跟莫斯科方面聯繫,坐飛機到那裏去。
想到自己走錯了一步,不該延誤了治療的這種意識,加上腫瘤給他帶來的憂愁,使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的心如此難受,以致聽不得從勺子碰盤子開始的任何聲音,看不得這些鐵床、劣毯、墻壁、電燈和病號。他覺得自己落進了圈套,直到明晨之前不可能邁出任何决定性的一步。
他滿懷怨氣躺了下來,用傢裏帶來的自備毛巾蒙在眼睛上,擋住燈光和其他的一切。為了轉移一下註意力,他開始想像自己的傢和親人,想像他們這時能在那裏做什麽。尤拉已經在火車上了。這是他第一次去實地視察。好好亮亮相是很重要的。但尤拉不是個十分認真的人,有點兒馬虎大意,但願他別在那兒丟臉。阿維葉塔在莫斯科度假。稍微消遣消遣,看看戲劇演出,而主要的是有一個切實的目的:觀察一下態勢,說不定得拉拉關係,因為已經是大學五年級了,也該確定自己一生中的理想位置了。阿維葉塔將是一個很有作為、很能幹的記者,她當然應該到莫斯科去闖,這兒的天地對她來說是太小了。她是那麽聰明,那麽有才氣,傢裏的人誰也比不上,雖然她還缺乏經驗,但她隨機應變的能力又有多強!拉夫裏剋有點吊兒郎當,書念得不怎麽樣,但在體育運動方面簡直是個天才,已經去裏加參加過比賽,像成年人似的住在那兒的旅館裏。他連汽車也會駕駛。眼下正在全蘇支援陸海空軍志願協會舉辦的短訓班裏接受訓練,以便取得執照。期中考試有兩門功課不及格,可得抓一抓。馬伊卡這會兒大概正在傢裏彈鋼琴(在她之前傢裏沒有人會彈)。而走廓裏的那塊小方毯上大概躺着朱麗巴爾斯。最近一年,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每天早晨都熱心於親自帶狗出去溜溜,這對他自己的身體也有好處。往後衹能由拉夫裏剋帶它出去了。他喜歡顔使狗去嚇唬行人,隨後就對人傢說:您別害怕,我扯着它呢!
然而,所有這一切——魯薩諾夫夫婦的整個和睦的模範家庭,他們的整個井然有序的生活和無可挑剔的住宅,在幾天之內就與他分隔開來,留在腫瘤世界的彼岸了。無論父親的結局怎樣,他們還將生活下去。無論他們現在怎樣着急,怎樣關心,怎樣哭泣,腫瘤還是像一堵墻把他與他們隔離,留在墻這邊的衹有他自己。
用回想傢事的方法無濟於事,於是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便盡量用思考國傢大事的方法去排遣自己的愁緒。全蘇最高蘇维埃會議當該是星期六開幕。似乎沒什麽重大的問題要討論,衹是通過一個預算。今天,當他離傢來醫院的時候,電臺開始廣播一篇關於重工業的長篇報告。可這兒病房裏連收音機也沒有,走廊裏也沒有廣播喇叭,真不像話!哪怕保證有不間斷的《真理報》也行。今天是關於重工業,昨天則是關於畜牧業産品擴大生産的决議。是啊!經濟生活有了有效的發展,毫無疑問,各種國傢機構和經濟機構都面臨着重大的改革。
於是,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開始設想,在共和國和州的範圍內有可能具體進行哪些改組。這類改組嚮來都引起震動,一時間會使日常工作受到影響,有關的幹部互通電話、頻頻碰頭,商量辦法。不管改組是朝什麽方向進行的,有時還會出現完全相反的局面,但從來沒有任何人降職,包括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在內,總是在往上提升。
然而,即使想到這裏他也沒有忘卻憂愁和感到振奮。衹要脖子那兒皮下一陣刺痛,那無法消除的無情的腫瘤就會進人腦海,把整個世界遮住。結果又是:預算、重工業、畜牧業和改組——這一切統統留在腫瘤的彼岸。而這一邊衹有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魯薩諾夫。衹有他一個人。
病房裏響起一個女人悅耳的聲音。儘管今天不可能有什麽事情會使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感到愉快,但這聲音簡直可說是十分甜蜜:
“量體溫啦!”仿佛她許諾要分發糖果似的。
魯薩諾夫把蒙在臉上的毛巾揭去了,稍稍擡起身子並戴上眼鏡。多麽幸運啊!這已不是那個哭喪着臉、皮膚黝黑的瑪麗亞,而是一個結實健康、身材挺秀的姑娘,頭上不是係着三角巾,而是在金黃的頭髮上戴一頂小帽,像醫生們那樣。
“阿佐夫金!喂,阿佐夫金!”她站在靠窗那個年輕人的床前爽朗地叫他。小夥子腦的姿勢比先前更奇怪了——身子跟床成斜嚮,臉朝下,枕頭壓在肚子底下,下巴抵在床墊子上,像狗擱腦袋那樣,眼睛則望着床欄,看上去跟在獸籠子裏似的。他那消瘦的臉上時不時掠過發自體內的痛楚的陰影。一隻胳膊耷拉着,手碰到了地板。
“喂,打起點精神來!”護士以使他感到羞愧的口吻說道。“力氣您是有的。自己拿體溫表好了。”
小夥子好不容易把手從地板舉了起來,像從井裏吊一桶水似地拿起一支體溫表。他是那麽虛弱,疼得又那麽厲害,簡直無法讓人相信他還不到17歲。
“卓婭!”他一面一面懇求。“給我一隻熱水袋吧。”
“您是在跟自己作對,’卓婭嚴厲地說。“給過您熱水袋,可您不是把它放在打針的地方,偏偏放在肚子那兒。”
“那會減輕我的疼痛啊,”他固執己見,表情很痛苦。
“跟您說過了,您那樣會使自己的腫瘤擴散的。腫瘤醫院根本不許用熱水袋,那還是特意為您弄來的。”
“好吧,那我就不讓你們給我打針。”
但卓婭已不聽他說什麽了,她用一個指頭敲了敲啃骨者的空床,問道:
“科斯托格洛托夫哪兒去了?”
(太巧了!不出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所料!“食骨者”與“啃骨者”何其相似乃爾!)
“抽煙去了,’靠近門口的焦姆卡回答說。他一直在看書。
“哼,我會讓他抽個夠的!”卓婭嘟噥說。
有的姑娘是多麽讓人喜歡!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欣然望着她那束緊腰身的豐滿綫條和微微凸出的眼睛——他衹是欣賞,毫無私心,並且感到自己的氣在消下去。卓婭微笑着遞給他一支體溫表。她正好站在魯薩諾夫長着腫瘤的那一邊,但她一點也沒露出害怕或者從未見過這種東西的樣子,連眉頭也沒皺一下。
“對我沒規定什麽治療措施嗎?”魯薩諾夫問。
“暫時還沒有,”她以微笑表示歉意。
“可這是為什麽呢?醫生在哪兒?”
“他們已經下班了。”
對卓婭發脾氣是不應該的,但不給魯薩諾夫治療豈不是某個人失職!必須行動起來!魯薩諾夫嚮未瞧不起逆來順受和辦事拖泥帶水的那種性格。當卓婭來收體溫表的時候,他問道:
“你們這裏的外綫電話在什麽地方?我該怎麽走才能去打?”
歸根結底,可以馬上下决心給奧斯塔片科同志打個電話了!打電話這個普通的主意,使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回到了他所習慣的那個世界。這也使他獲得了勇氣。於是他又感到自己是個鬥士。
“37度,”卓婭帶着微笑說,並在他床頭挂的那張新體溫卡上標出麯綫的第一個點。“電話在挂號處。不過,您現在走不過去。這要從另一座大門進去。”
“請聽我說,姑娘!”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稍稍擡起身子,臉色也沉了下來。“醫院裏怎能沒有電話?比如說,這會兒出了什麽事怎麽辦?就說我吧,要是發生什麽事情呢?”
“我們會跑去打電話的,”卓婭並沒害怕。
“要是遇上暴風雪或傾盆大雨天氣呢?”
卓婭已經轉到鄰床的烏茲別剋老頭那裏,並且接着畫他的體溫麯綫圖。
“白天可以直接走過去,可現在已經上鎖了。”
這姑娘好倒是挺好,衹是有點任性:還沒聽完別人的話,就已經轉到哈薩剋人那兒去了。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不由得衝着她的背影大聲說:
“那就應該有另一部電話!總不會沒有吧!”
‘市倒是有的,”卓婭從哈薩剋人床邊那兒回答說。“不過是在院長辦公室裏。”
“那不就好辦了嗎?”
“焦姆卡…侖6度8……可辦公室是鎖着的。尼紮穆特丁·巴赫拉莫維奇不喜歡……”
說到這裏她就走了。
這是合乎邏輯的。你不在的時候別人到你辦公室裏去確實使人不愉快。但醫院裏總該想個辦法呀……
同外界取得聯繫的一閃念又斷了綫。抵在頜下的那個拳頭大的腫瘤重又把整個世界封閉了起來。
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找出一面小鏡子來照了一下。天哪,它簡直像膨脹了起來!旁人看一眼也會感到可怕,何況自己看?!要知道,這東西不曾有過!周圍的人誰也沒長這玩意兒!是啊,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活到45歲,從未見過誰長出這麽難看的東西…
他不再去想腫瘤又長大了沒有,就把小鏡子收了起來,還從床頭櫃裏拿了點東西在吃。
兩個最粗魯的傢夥——葉夫列姆和啃骨者,不在病房裏,出去了。靠窗的那個阿佐夫金又換了個姿勢蜷縮着,但是不再。其餘的病號都很安分,聽得見翻動書頁的聲音,有幾個人已經躺下睡了。魯薩諾夫也衹好睡覺了。什麽也不想,度過一夜,等到明天早晨把醫生訓一頓。
於是他脫了衣服,躺進被窩裏,用毛巾把頭蒙了起來,試圖入睡。
可是什麽地方有人在悄聲說話,寂靜中聽得特別清楚,也令人十分惱火,簡直像湊近了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的耳朵在說似的。他忍不住了,掀去臉上的毛巾,稍稍擡起身來,盡量避免碰疼脖子。這時他發現,悄聲說話的就是他鄰床的烏茲別剋人——一個幹瘦的老頭兒,皮膚差不多是褐色,蓄着黑色的稀稀拉拉的山羊鬍須,戴的是一項皺巴巴的小圓帽。
他兩手枕在腦後仰臥在床上,眼睛望着天花板,嘴裏念念有詞,這老傻瓜莫不是在祈禱?
“哎!老人傢!”魯薩諾夫伸出一個手指威脅他。“別念叨啦!你妨礙別人呢!”
老頭兒不作聲了。魯薩諾夫重又躺下,用毛巾蒙住了臉。但他還是睡不着。此時他明白了,妨礙他入睡的是天花板下兩個燈泡那刺眼的光。那不是烏燈泡,燈罩也遮不住光。即使隔着毛巾也能感覺出這光來。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吭味了一聲,又兩衹胳膊撐着使腦袋離開枕頭,微微擡起身來,同時也註意避免腫瘤刺痛。
普羅什卡站在自己床邊靠近開關的地方,開始脫衣服。
“年輕人!請把燈關了!”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吩咐道。
“可是還……還沒送藥來呢……”普羅什卡不知所措,但還是把手伸嚮開關。
一個出乎意料、莫名其妙、對誰也沒有用處和好處的堅硬腫瘤,像鈎子拖魚似地把他拖到了這裏,並且扔在這張又窄又小、鐵網吱軋作響、墊子薄得可憐的鐵床上。自從在樓梯底下換好了衣服,告別了親人,上樓走進這個病房,先前的整個生活就仿佛砰然關上了大門,而這裏突出的俗不可耐的生活簡直比腫瘤本身還使人感到可怕。再也不可能選擇令人愉快、得到慰藉的景物看了,而衹能看那八個此時似乎跟他平起平坐的沮喪可憐蟲——八個身穿褪了色的、破舊而又不合身的粉紅色條紋睡衣的病人。要聽,也沒有什麽可選擇的了,衹能聽這些臨時湊在一起的人的無聊談話,話題與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毫不相幹,也引不起他的興趣。他倒是寧願命令他們住嘴,特別是脖頸纏着綳帶、腦袋被夾住的那個令人討厭的褐發鬼。大傢總是直呼他“葉夫列姆”,儘管他已不年輕。
然而這個葉夫列姆怎麽也安定不下來,他不躺在床上,也不離開病房,而是心神不定地在病房中間的通道上來回走動。有時他會眉頭緊皺,像被打了一針似地扭歪了臉,捧住了腦袋。然後又繼續走動。他這樣走動一陣之後,正好在魯薩諾夫的床頭停下來,隔着床頭架子把自己那不能彎麯的整個上半身俯嚮他,探出一張寬闊、陰鬱的麻臉,提示說:
“如今一切都完啦,教授。回不了傢啦,明白嗎?”
病房裏很暖和,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穿着睡衣、戴着綉花小圓帽躺在毯子上面。他整了整金邊眼鏡,以素有的嚴厲眼神盯了葉夫列姆一眼,回答說:
“我不明白,同志,您到底想要我幹什麽?再說,您為什麽要嚇唬我呢?要知道,我並沒問您什麽問題。”
葉夫列姆衹是惡狠狠地吭嗤了一下鼻子;
“是啊,你問也罷,不問也罷,反正是回不了傢。眼鏡你倒是可以送回去。還有新睡衣。”
說完這番粗魯的話,他便直起不能轉動的半截身子,又在通道上走動起來,真是鬼迷心竅。
當然,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是能夠讓他住目和自重的,但要這樣做,此刻他卻缺乏自身素有的意志力,而聽了這個纏着綳帶的魔鬼這番話,他更是地氣了。需要的是支持,可別人偏偏把他往坑裏推。不過幾個小時的工夫,魯薩諾夫就似乎失去了自己的整個地位、功績和未來的宏偉藍圖,變成了衹不過是對公斤重的白淨而溫熱的肉體,連明天自己會怎樣都不知道。
大概憂思在他的臉上反映了出來,因為葉夫列姆在這之後的往返走動中有一次停在他對面,已用平和的口氣說話了:
“即使能回傢,也呆不了多久,到頭來還是得回這裏。蝦很喜歡人。它要是把什麽人錯住,那就到死也不會放開。”
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沒有精力給予反駁,於是葉夫列姆又繼續走動。這病房裏誰會去製止他!大傢都心情沮喪地躺着,有幾個還不像是俄羅斯人。靠另一面墻,由於爐臺突出的緣故,衹放了4張床,其中隔着通道與魯薩諾夫腳對腳的一張,是葉夫列姆的床,其餘3張床上的病號都還很年輕:靠近爐子是一個皮膚黝黑、頭腦簡單的小夥子;一個拄拐棍的烏茲別剋青年;靠窗戶那裏,是一個瘦得像縧蟲一樣的青年,他蜷縮在自己的病床上,面色蠟黃,不停。在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這面的一排,左邊躺着的是兩個少數民族病號;接下去,靠門那裏是一個推平頭的俄羅斯少年,個頭很高,正坐在那兒看書;魯薩諾夫右邊靠窗的最後一張床上坐的好像也是一個俄羅斯人,但這樣一位鄰居不會使你感到高興:他長着一副強盜的嘴臉。他使人産生這樣的印象,大概是因為有一道疤(從接近嘴角的地方開始,沿着左頰的底部幾乎一直拐到頸脖);也可能是由於他那蓬亂的黑發有的朝上竪着,有的嚮旁邊翹起;又有可能是由於他那總是生硬而粗暴的表情。這個強盜也對文化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快把一本書讀完了。
天花板下的兩盞電燈已經開着,光度很強。窗外已經變得晦暗。病號都在等晚飯。
“這裏豈不就有一個老頭,”葉夫列姆還在嘮叨,“躺在樓下,明天要動手術。還是在1942年的時候,就給他切除一隻小蝦,醫生對他說:‘沒關係,自由自在地生活吧。’懂嗎?”葉夫列姆仿佛是勁頭十足地在說,可是聲音卻讓人覺得似乎是在給他自己開刀。“13年過去了,他連這傢醫院也不記得了,酒也喝,女人也搞——你瞧,一個樂天的老色鬼。可現在他那衹蝦長得那麽大!”葉夫列姆甚至得意地吧瞎了一下嘴,“恐怕要直接從手術臺送太平間吸。”“行啦,這些不妙的預言已經足夠了!,他維爾·尼古拉耶維奇一甩手就轉過臉去,他不敢相信那是自己說話的聲音:聽起來是那麽沒有威嚴,那麽可憐巴巴。大傢都默不作聲。還使人心煩的是對面一排靠窗的那個老是翻身的瘦弱青年。他坐也不是,躺也不是,蜷着腿用膝蓋頂住胸口,怎麽也找不到一種合適的姿勢;他的腦袋已經不是倒在枕頭上,而是擱在床架子上了。他不已,聲音極其微弱;從他那扭歪的臉的表情和抽動可以看出他疼痛難忍。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轉過臉也不再去看他,把腳伸進拖鞋裏,開始心不在焉地察看自己的床頭櫃,一會兒把放滿食品的底櫃的小門打開又關上,一會兒把上面那擺着梳洗用品和電動颳臉刀的小抽屜拉出來又推進去。葉夫列姆把兩臂十指交叉在胸前,依然走動着,偶爾會像針紮似地打個寒顫,此時他口中念念有詞,仿佛是在超度亡魂:“這就是說,我們的事兒很糟糕……十分糟糕……”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背後傳來不太響的啪啦一聲。他小心翼翼地轉過臉去,因為脖子的每一次動彈都會引起疼痛,於是他看到,原來這是他那個強盜相貌的鄰居看完了書,把封面拍了一下,拿在一雙粗糙的大手裏玩味。深藍色封面和同色的書脊上斜印着燙金已暗淡無光的作者簽名。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辨別不清那是誰的簽名,卻也不願意嚮這號人打聽。他心裏給這位鄰居起了個外號——啃骨者。這很貼切。啃骨者陰鬱的大眼睛望着那本書,肆無忌憚地嚮整個病房大聲宣佈:“要不是焦姆卡從櫃子裏挑出了這本書,那就很難相信,這書不是故意扔給我們看的。”
“什麽,焦姆卡?什麽書?”靠門那張床上的少年接話問了一句,他也在看書。
“哪怕搜遍全城,大概也甭想找到這樣一本書。”啃骨者看看葉夫列姆又寬又扁的後腦勺(由於不便而許久未理的頭髮已經紮進了綳帶),又看看他那緊張的臉。“葉夫列姆!別嘟呶了。把這本書拿去看看吧。”
葉夫列姆停了下來,像頭公牛,莫名其妙地望了一眼。
“還看書幹嗎?我們大傢很快就要完蛋了,看書幹嗎?”
啃骨者的疤痕牽動了一下:
“正因為我們很快就要完蛋,所以你要趕緊讀。賠,拿去。”
說着他就把書嚮葉夫列姆遞過去,但對方並未跨步來接:
“讀起來太花時間。我不想讀。”
“你不認得字還是怎麽了?”啃骨者不過是勸勸而已。
“我——可說是很有文化哩。就我所需要的方面來說,我的文化足夠用的了。”
啃骨者在窗臺上摸到了鉛筆,並打開書的末頁,從目錄上選了幾篇做了記號。
“用不着擔心,”他哺哺地說,“這裏都是些小故事。瞧,就這幾篇,你先試試看。再說你,成天嘟嘟峨呶,真讓人心煩。拿去讀吧。”
“我葉夫列姆什麽也不擔心!”他接過書,扔到了自己床上。
年輕的烏茲別剋人艾哈邁占拄着單拐從門口一瘸一跛地走過來。他是病房裏最樂觀快活的人。他宣佈說:
“拿起小勺準備戰鬥!”
爐子旁邊那個皮膚黝黑的小夥子也活躍起來了:
“弟兄們,晚飯送來了!”
把托盤托得高過肩頭的一個穿白罩衫的送飯女人出現了。進門後她把托盤端在面前,依次走到一張張床的跟前。除了靠窗那個疼痛難忍的小夥子,所有的病號都起來端菜。病房裏每個人都有一隻床頭櫃,衹有少年焦姆卡沒有,他跟大骨骼的哈薩剋人合用一隻。這哈薩剋人的人中上隆起一個深褐色的癡,沒有包紮起來,十分難看。
不要說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這時根本不想吃東西,甚至自己傢裏帶來的東西也不想吃,僅僅這晚飯——橡膠皮一樣的麥摻方糕,澆着黃色的果汁——和不幹淨的、柄扭成麻花似的灰色鋁勺的樣子,就又一次使他痛切地感到自己落到了一個什麽樣的地方,而同意進這所醫院也許是犯了一個莫大的錯誤。
這時,除了不停的那個小夥子,大傢都很快就吃了起來。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沒把盤子端在手裏,而是用指甲在敲它的邊緣,看看給誰合適。有些人側身坐着,有些人背對着他,而靠門那個小夥子正好瞧見了他。
“你叫什麽名字?”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問道。他說話漫不經心,認為對方該能聽到。
飯勺叮當作響,但小夥子明白是在問他,所以當即回答說:
“普羅什卡……也就是……普羅科菲·謝苗內奇。”
“拿去。”
“那好吧,可以……”普羅什卡走過來,端起盤子,點了點頭表示感謝。
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琢磨着頜下的硬包,他突然意識到自己在這裏不算是輕病號。全病房的9個人中衹有葉夫列姆綳着綳帶,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可能要開刀的地方正好也是那個部位。疼得厲害的也衹有一個人。再就是那個跟他隔一張床的壯實的哈薩剋人,長了個深褐色的癡。至於那個年輕的烏茲別剋人,他雖然拄一根拐棍,但也衹是稍稍藉助點力。其餘的人外表根本看不出什麽腫瘤,也沒什麽難看的地方,樣子就像健康人。尤其是普羅什卡,他面色紅潤,仿佛是在休養所,而不是在醫院裏,此刻他正津津有味地在舔盤子。啃骨者雖然面色有點發灰,但行動卻很靈活,說話有點放肆,而見了方糕簡直要撲上去似的,因此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腦子裏曾閃過一個念頭:他會不會是裝病,來這兒白吃國傢的飯,因為在我們國傢病人吃飯不用花錢。
而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的腫瘤瘀血卻壓迫着頭部,妨礙頸部轉動,每小時都在膨脹,然而這裏的醫院並不計算多少小時:從午晚到晚飯這段時間裏,沒有一個醫生來看過魯薩諾夫,沒有采取任何治療措施。要知道,東佐娃大夫正是以緊急治療纔把他引誘到這裏來的。如此看來,她根本不負責任,玩忽職守。魯薩諾夫竟相信了她,在這擁擠窒悶、不幹不淨的病房裏白白浪費寶貴的時間,其實,就該在電話裏跟莫斯科方面聯繫,坐飛機到那裏去。
想到自己走錯了一步,不該延誤了治療的這種意識,加上腫瘤給他帶來的憂愁,使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的心如此難受,以致聽不得從勺子碰盤子開始的任何聲音,看不得這些鐵床、劣毯、墻壁、電燈和病號。他覺得自己落進了圈套,直到明晨之前不可能邁出任何决定性的一步。
他滿懷怨氣躺了下來,用傢裏帶來的自備毛巾蒙在眼睛上,擋住燈光和其他的一切。為了轉移一下註意力,他開始想像自己的傢和親人,想像他們這時能在那裏做什麽。尤拉已經在火車上了。這是他第一次去實地視察。好好亮亮相是很重要的。但尤拉不是個十分認真的人,有點兒馬虎大意,但願他別在那兒丟臉。阿維葉塔在莫斯科度假。稍微消遣消遣,看看戲劇演出,而主要的是有一個切實的目的:觀察一下態勢,說不定得拉拉關係,因為已經是大學五年級了,也該確定自己一生中的理想位置了。阿維葉塔將是一個很有作為、很能幹的記者,她當然應該到莫斯科去闖,這兒的天地對她來說是太小了。她是那麽聰明,那麽有才氣,傢裏的人誰也比不上,雖然她還缺乏經驗,但她隨機應變的能力又有多強!拉夫裏剋有點吊兒郎當,書念得不怎麽樣,但在體育運動方面簡直是個天才,已經去裏加參加過比賽,像成年人似的住在那兒的旅館裏。他連汽車也會駕駛。眼下正在全蘇支援陸海空軍志願協會舉辦的短訓班裏接受訓練,以便取得執照。期中考試有兩門功課不及格,可得抓一抓。馬伊卡這會兒大概正在傢裏彈鋼琴(在她之前傢裏沒有人會彈)。而走廓裏的那塊小方毯上大概躺着朱麗巴爾斯。最近一年,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每天早晨都熱心於親自帶狗出去溜溜,這對他自己的身體也有好處。往後衹能由拉夫裏剋帶它出去了。他喜歡顔使狗去嚇唬行人,隨後就對人傢說:您別害怕,我扯着它呢!
然而,所有這一切——魯薩諾夫夫婦的整個和睦的模範家庭,他們的整個井然有序的生活和無可挑剔的住宅,在幾天之內就與他分隔開來,留在腫瘤世界的彼岸了。無論父親的結局怎樣,他們還將生活下去。無論他們現在怎樣着急,怎樣關心,怎樣哭泣,腫瘤還是像一堵墻把他與他們隔離,留在墻這邊的衹有他自己。
用回想傢事的方法無濟於事,於是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便盡量用思考國傢大事的方法去排遣自己的愁緒。全蘇最高蘇维埃會議當該是星期六開幕。似乎沒什麽重大的問題要討論,衹是通過一個預算。今天,當他離傢來醫院的時候,電臺開始廣播一篇關於重工業的長篇報告。可這兒病房裏連收音機也沒有,走廊裏也沒有廣播喇叭,真不像話!哪怕保證有不間斷的《真理報》也行。今天是關於重工業,昨天則是關於畜牧業産品擴大生産的决議。是啊!經濟生活有了有效的發展,毫無疑問,各種國傢機構和經濟機構都面臨着重大的改革。
於是,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開始設想,在共和國和州的範圍內有可能具體進行哪些改組。這類改組嚮來都引起震動,一時間會使日常工作受到影響,有關的幹部互通電話、頻頻碰頭,商量辦法。不管改組是朝什麽方向進行的,有時還會出現完全相反的局面,但從來沒有任何人降職,包括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在內,總是在往上提升。
然而,即使想到這裏他也沒有忘卻憂愁和感到振奮。衹要脖子那兒皮下一陣刺痛,那無法消除的無情的腫瘤就會進人腦海,把整個世界遮住。結果又是:預算、重工業、畜牧業和改組——這一切統統留在腫瘤的彼岸。而這一邊衹有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魯薩諾夫。衹有他一個人。
病房裏響起一個女人悅耳的聲音。儘管今天不可能有什麽事情會使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感到愉快,但這聲音簡直可說是十分甜蜜:
“量體溫啦!”仿佛她許諾要分發糖果似的。
魯薩諾夫把蒙在臉上的毛巾揭去了,稍稍擡起身子並戴上眼鏡。多麽幸運啊!這已不是那個哭喪着臉、皮膚黝黑的瑪麗亞,而是一個結實健康、身材挺秀的姑娘,頭上不是係着三角巾,而是在金黃的頭髮上戴一頂小帽,像醫生們那樣。
“阿佐夫金!喂,阿佐夫金!”她站在靠窗那個年輕人的床前爽朗地叫他。小夥子腦的姿勢比先前更奇怪了——身子跟床成斜嚮,臉朝下,枕頭壓在肚子底下,下巴抵在床墊子上,像狗擱腦袋那樣,眼睛則望着床欄,看上去跟在獸籠子裏似的。他那消瘦的臉上時不時掠過發自體內的痛楚的陰影。一隻胳膊耷拉着,手碰到了地板。
“喂,打起點精神來!”護士以使他感到羞愧的口吻說道。“力氣您是有的。自己拿體溫表好了。”
小夥子好不容易把手從地板舉了起來,像從井裏吊一桶水似地拿起一支體溫表。他是那麽虛弱,疼得又那麽厲害,簡直無法讓人相信他還不到17歲。
“卓婭!”他一面一面懇求。“給我一隻熱水袋吧。”
“您是在跟自己作對,’卓婭嚴厲地說。“給過您熱水袋,可您不是把它放在打針的地方,偏偏放在肚子那兒。”
“那會減輕我的疼痛啊,”他固執己見,表情很痛苦。
“跟您說過了,您那樣會使自己的腫瘤擴散的。腫瘤醫院根本不許用熱水袋,那還是特意為您弄來的。”
“好吧,那我就不讓你們給我打針。”
但卓婭已不聽他說什麽了,她用一個指頭敲了敲啃骨者的空床,問道:
“科斯托格洛托夫哪兒去了?”
(太巧了!不出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所料!“食骨者”與“啃骨者”何其相似乃爾!)
“抽煙去了,’靠近門口的焦姆卡回答說。他一直在看書。
“哼,我會讓他抽個夠的!”卓婭嘟噥說。
有的姑娘是多麽讓人喜歡!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欣然望着她那束緊腰身的豐滿綫條和微微凸出的眼睛——他衹是欣賞,毫無私心,並且感到自己的氣在消下去。卓婭微笑着遞給他一支體溫表。她正好站在魯薩諾夫長着腫瘤的那一邊,但她一點也沒露出害怕或者從未見過這種東西的樣子,連眉頭也沒皺一下。
“對我沒規定什麽治療措施嗎?”魯薩諾夫問。
“暫時還沒有,”她以微笑表示歉意。
“可這是為什麽呢?醫生在哪兒?”
“他們已經下班了。”
對卓婭發脾氣是不應該的,但不給魯薩諾夫治療豈不是某個人失職!必須行動起來!魯薩諾夫嚮未瞧不起逆來順受和辦事拖泥帶水的那種性格。當卓婭來收體溫表的時候,他問道:
“你們這裏的外綫電話在什麽地方?我該怎麽走才能去打?”
歸根結底,可以馬上下决心給奧斯塔片科同志打個電話了!打電話這個普通的主意,使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回到了他所習慣的那個世界。這也使他獲得了勇氣。於是他又感到自己是個鬥士。
“37度,”卓婭帶着微笑說,並在他床頭挂的那張新體溫卡上標出麯綫的第一個點。“電話在挂號處。不過,您現在走不過去。這要從另一座大門進去。”
“請聽我說,姑娘!”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稍稍擡起身子,臉色也沉了下來。“醫院裏怎能沒有電話?比如說,這會兒出了什麽事怎麽辦?就說我吧,要是發生什麽事情呢?”
“我們會跑去打電話的,”卓婭並沒害怕。
“要是遇上暴風雪或傾盆大雨天氣呢?”
卓婭已經轉到鄰床的烏茲別剋老頭那裏,並且接着畫他的體溫麯綫圖。
“白天可以直接走過去,可現在已經上鎖了。”
這姑娘好倒是挺好,衹是有點任性:還沒聽完別人的話,就已經轉到哈薩剋人那兒去了。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不由得衝着她的背影大聲說:
“那就應該有另一部電話!總不會沒有吧!”
‘市倒是有的,”卓婭從哈薩剋人床邊那兒回答說。“不過是在院長辦公室裏。”
“那不就好辦了嗎?”
“焦姆卡…侖6度8……可辦公室是鎖着的。尼紮穆特丁·巴赫拉莫維奇不喜歡……”
說到這裏她就走了。
這是合乎邏輯的。你不在的時候別人到你辦公室裏去確實使人不愉快。但醫院裏總該想個辦法呀……
同外界取得聯繫的一閃念又斷了綫。抵在頜下的那個拳頭大的腫瘤重又把整個世界封閉了起來。
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找出一面小鏡子來照了一下。天哪,它簡直像膨脹了起來!旁人看一眼也會感到可怕,何況自己看?!要知道,這東西不曾有過!周圍的人誰也沒長這玩意兒!是啊,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活到45歲,從未見過誰長出這麽難看的東西…
他不再去想腫瘤又長大了沒有,就把小鏡子收了起來,還從床頭櫃裏拿了點東西在吃。
兩個最粗魯的傢夥——葉夫列姆和啃骨者,不在病房裏,出去了。靠窗的那個阿佐夫金又換了個姿勢蜷縮着,但是不再。其餘的病號都很安分,聽得見翻動書頁的聲音,有幾個人已經躺下睡了。魯薩諾夫也衹好睡覺了。什麽也不想,度過一夜,等到明天早晨把醫生訓一頓。
於是他脫了衣服,躺進被窩裏,用毛巾把頭蒙了起來,試圖入睡。
可是什麽地方有人在悄聲說話,寂靜中聽得特別清楚,也令人十分惱火,簡直像湊近了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的耳朵在說似的。他忍不住了,掀去臉上的毛巾,稍稍擡起身來,盡量避免碰疼脖子。這時他發現,悄聲說話的就是他鄰床的烏茲別剋人——一個幹瘦的老頭兒,皮膚差不多是褐色,蓄着黑色的稀稀拉拉的山羊鬍須,戴的是一項皺巴巴的小圓帽。
他兩手枕在腦後仰臥在床上,眼睛望着天花板,嘴裏念念有詞,這老傻瓜莫不是在祈禱?
“哎!老人傢!”魯薩諾夫伸出一個手指威脅他。“別念叨啦!你妨礙別人呢!”
老頭兒不作聲了。魯薩諾夫重又躺下,用毛巾蒙住了臉。但他還是睡不着。此時他明白了,妨礙他入睡的是天花板下兩個燈泡那刺眼的光。那不是烏燈泡,燈罩也遮不住光。即使隔着毛巾也能感覺出這光來。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吭味了一聲,又兩衹胳膊撐着使腦袋離開枕頭,微微擡起身來,同時也註意避免腫瘤刺痛。
普羅什卡站在自己床邊靠近開關的地方,開始脫衣服。
“年輕人!請把燈關了!”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吩咐道。
“可是還……還沒送藥來呢……”普羅什卡不知所措,但還是把手伸嚮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