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论坛>> 青春校园>> 三岛由纪夫 Mishima Yukio   日本 Japan   昭和时代   (1925年1月14日1970年11月25日)
假面的告白
  《假面的告白》(1949)通过性倒错的内向型自白来对内心进行理智的探索,从一种社会心理的压抑出发,来对抗传统的道德、秩序和价值的束缚。作品的特色在于内外交错、不拘事实,完全凭主人公的梦想意识轨迹构成。作品首先叙述“我”的出生和家庭状况,而后将错就错读者引入“我”五岁时光怪陆离的内心世界;进而描写“我”青春期大胆的同性恋心理。“我”对天生的孱弱感到羞愧,慕恋强健而富于野性的青年同性,立志进行精神上的自我锻炼,但肉体的成长总令人不满。战时,“我”怀着尝试恋爱的心态接近异性,终于和同学之妹园子恋爱,却因为感到自己缺乏肉体的能力而导致关系结束。战后,园子与别人结婚,但“我”却试图仍与她偷偷约会,尝试完全舍弃肉欲的精神恋爱,却因为一个野性青年的肉体使“我”再次忘却拉异性的存在。
  这篇作品充分体现了作者企图摆脱道德、价值、伦理的束缚,以求疏远社会、游离现实的精神状态和文学观念。战争期间,三岛本人渐渐形成一种末世情绪。他感到在那个时代,不仅他个人生死难卜,就连日本的命运也不可推测,他沉溺在疯狂的末世空想之中,自以为是“薄命的天才”、“颓废期的最后一个皇帝”、“美的特工队”(《假面的告白》)。并从自身病态的压抑心理出发,竭力寻找奇谲的语汇和特异的感受。而战后混乱时期,由于时代、社会和个人的原因造成精神上的空虚和失落,尤其是失去了文化概念上的天皇制这一精神支柱,三岛面临超越自我的崩溃,丧失了人的尊严,异常的欲望受到压制。对于他而言,一切传统道德都变得软弱无力,一切是非价值和伦理都颠倒过来。这一切促使他涌起了巨大的热情,创作了这篇成名作。
  三岛认为一切艺术都是假面的告白。“他人眼中看作我的演技,对我来说却体现为返归本质的要求;他人眼中显现为自然的我,却恰恰是我的演技。”①《假面的告白》将这种观念文字化。它不同于自然主义的私小说那样混淆艺术与私生活的关系,它虽然写的是真实,却又巧妙地组合成精微的虚构,具有人为的装饰性,通过自白的形式,剥去自己的假面,还之以真面,追寻真正的自我。作者拂去一切伪善,揭示了深深隐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人性,将埋藏于意识深层的异常的快感愿望和性欲望毫无保留地自白出来,进行冷静的分析,分辨人的行为的本质和非本质的东西。作者写了自己五岁时碰上的掏粪工、检票员、士兵以及后来在殉教图上看到的塞巴斯蒂安等形象和由他们的力、血、美所唤起的种种意象,自然地迸发出一种原始生命力的渴求,憧憬青春、美和男性肉体的活力,产生了一种快感和性欲。然而,这一切作者都是通过假面来思考的,以便更准确更客观地描绘出一副人性的真面目。这种自白的方法十分新颖,不仅打破了日本自然主义产生以来的传统自白形式,而且将唯美主义追求价值颠倒的美的意识和人工的技巧,遗迹浪漫主义的从主情出发尊重人的感情因素和感情真实的特色,艺术化为人的内部生命的文学精神,编织在古典主义的完整性的结构和装饰性的文体之内。
  
  假面的告白-歌曲
  
  好像缺了一块 再拼不回来
  再不存在 比空白更空白
  每一次我想起来 其实你都还在
  蓝色悲哀 流过我的静脉
  我不要爱 你不会爱你 只爱接受爱
  眼睛睁不开 看不到未来 也哭不出来
  好像碎了一块 再补不回来
  再不存在 比空白更空白
  每一次我想起来 其实你都还在
  蓝色悲哀 流过我的静脉
  我不要爱 我不要爱 可是我离不开 假面的告白
  不坦白的坦白
  你不会爱 你不会爱 你只爱接受爱
  眼睛睁不开 看不到未来 也哭不出来
  被时间活埋
  从盛开到腐坏 然后爱
  从洁白到苍白 从苍白到尘埃
  我想离开 我想离开 可是我还期待
  假面的告白 对自己不坦白
  你不会爱 你不会爱 你害怕接受爱
  把两手张开 抓不到未来 抓不到未来 有你的未来
  好像碎了一块 再补不回来 再不存在
  比空白更空白
  每一次我想起来 其实你都还在
  浓的悲哀 化不开
引子
  美——美是一种十分可怕的东西!可怕的是因为它无法以规矩量度。因为上帝给人类设下的尽是写谜。在美中,两岸相会,所有的矛盾并存。我没什么学问,但我对于这件事情想了很多。神秘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在这个地球上,有太多太多的谜困苦着世人。若解开了这个谜,那真是像出水而不湿身一样。啊,美!我无论怎样也无法忍受的是,甚至连具有美丽心灵和出色理智的人类,常常虽以圣母玛利亚的理想出发,而以所多玛城(据《旧约·创世纪》,所多玛为淫恶之城,后被天火烧毁)的理想告终。不,还有更可怕的,即心怀所多玛城理想的人,同时又不否认圣母玛利亚的理想,简直就像纯洁无瑕的青年时代,心底炽燃着对美的理想的憧憬。不,实际上,人心宽广,甚至太宽广了。如有可能,我想将其缩窄些。唉!真他妈的,搞不懂到底是怎么回事,真是的!以理智的目光看是丑恶的东西,以感情的目光看却是绝顶美丽。所多玛城中到底有没有美?……
   ……但是,人就是个总想说自己痛苦的东西。
   ——陀斯妥耶夫斯基
   《卡拉玛佐夫兄弟》
   第三篇之第三
   热心的忏悔——诗
第一章-1
  很长时间,我总是坚持说我看到过自己出生的情景。每每说起此事,大人们就笑,最终感到自己似乎是被嘲弄了,就以一种略带憎恶的眼神,盯着这个面色苍白得不像个孩童的孩子。偶尔在一些不太熟的客人面前提起此事,祖母担心人家肯定会认为我是个白痴,就厉声止住我的话,让我到一边玩去。
   笑我的大人,通常大都想用某种科学的解释来说服我。说什么那时婴儿还没睁眼睛啦,就算是睁了眼睛也不可能有清晰的意识而留下记忆啦。他们用兴致勃勃的多少带有点演戏色彩的、通俗易懂的解释,以使孩子能理解,这已成了惯例。他们摇晃着仍是多疑的我的小肩膀,问我是不是这么回事,同时,似乎是发现差点中了我的圈套。他们想,不能认为他是个孩子就大意。这家伙肯定是设下陷阱,想问出“那事”;要不是那样,为什么不更像个孩子似地天真无邪地询问:“我是从哪儿生出来的啊?我是怎么生出来的啊?”——他们重新沉默不语,脸上带着莫名的淡淡微笑,像是他们的心被深深伤害了一样,静静地看着我。
   但是,他们过虑了。我根本就没想问“那事”。不仅如此,我甚至特别怕伤大人的心,根本就不可能想出什么设圈套的计谋。
   无论他们怎么说给我听,怎么笑着离我而去,我总是相信看到自己出生情景的体验。也许是从当时在场的人让我听到的他们谈话的记忆得来的,或是从我凭空想象中得来的,总之肯定是什么地方得来的。那就是我刚出生后第一次给我洗澡的盆檐。那是个清爽的初次使用的木盆,从里面看,光线微弱地照在盆檐上。只有那个地方,木质耀眼,看上去像是用金子做的。水波荡荡漾漾,它的舌尖几乎要舔到那里。但是,那盆檐下面的水,也许是由于光线的反射,或是光线也照射到那里,恬静地映照着,闪闪发光的小水波,看上去像在不断地碰碰撞撞。
   ——被认为对这一记忆最为有力的反驳,即我不是在白天出生的。因为我是生在晚上9点,不可能有阳光照射进来。那么会不会是电灯的光线呢?尽管被如此嘲弄,我仍认为,无论天怎么黑,也未必没有阳光只照射在盆的一个地方。我就这样毫无困难地步入了悖理之地。而且,光线摇曳的盆檐,多次作为我确实看见我自己生下来初次洗澡时的内容,在我的记忆中游来荡去。
   我出生于震灾后的第三年。
   在那10年以前,祖父因发生在殖民地长官时代的贪污案,承担部下的罪责而退职(我并非在玩弄美辞丽句。像祖父所具有的那种对人愚蠢的信赖,其完美程度,在我半生中都没见过能与其相比的)。从此,我的家我想说几乎就像哼着小调,以轻松的速度从斜坡上滑了下来。庞大的借债、查封、卖房产,而后随着贫困的加深,就像是无知的冲动,越来越炽燃着病态的浮华。——就这样,我生在一个习俗不太好的小镇,房子位于镇上一角,是个破旧的租房;有装模作样唬人的铁门、前院以及与近郊礼拜堂差不多大的西式房间。从坡上看是二层楼,从坡下看是三层楼,使人感到是个熏得昏暗的、有点错综复杂样子的盛气凌人的房子。有很多昏暗的房间;六个女用人及祖父、祖母、父亲、母亲,总共十个人起居于这个像个破橱柜一样吱吱作响的房子里。
   祖父的事业欲,祖母的疾病和浪费癖,是一家烦恼的根源。祖父常常被一些不三不四的溜须拍马的人带来的图纸所,做着他的黄金梦游历于很远的地方。出身于古老名门的祖母,憎恶蔑视祖父。她有一个清高孤傲、不屈不挠、一种疯狂的诗一般的魂魄。她的痼疾——脑神经痛,长久、顽固地侵蚀着她的神经。同时,这又在她理智里增加了无益的清晰。那一直持续至死的狂躁发作竟是祖父壮年时代留给她的,这又有谁知道呢?
   父亲就在这个家里,娶了纤弱美丽的新娘——我的母亲。
   大正14年[1925年]1月14日早晨,阵痛袭击了母亲。晚上9点,生下了个不到5斤重的小婴儿。第7天的晚上,我被穿上法兰绒的汗衫,奶白色的纺绸,碎白道花纹布的和服,祖父在一家人面前,用奉书纸[用桑科植物纤维2造的一种高级日本白纸]写下了我的名字,把它放在供桌上,置于壁龛中。
   头发总是金黄色的。在一直搽用橄榄油中变得黑了起来。父母住在二楼。祖母以在二楼抚养婴儿很危险为借口,在我出生后的第49天,从母亲手中把我抢夺了过去。那是一间始终关闭着门窗、弥漫着呛人的疾患和老年人气味的祖母的病室,在那病榻边上铺放着我的铺,我就这样被养育。
   在生下来还不到一年时,我从楼梯的第三级上跌了下来,额头受了伤。那是祖母去看戏了,父亲的表兄妹们还有母亲在休息时一起吵吵嚷嚷,母亲忽然去二楼拿东西,我追着母亲,被拖地和服的下摆挂了一下,结果跌了下来。
   派人去歌舞伎场将祖母找了回来,祖母站在大门口,用右手里的拐杖支撑着身体,目不转睛地盯着迎出来的母亲,用令人奇异的冷静语气,一字一字像是要雕刻上去似的说:
   “已经死了吗?”
   “不。”
   祖母用女巫般的坚定步伐,向屋里走去。……
   ——在我5岁那年元旦的早晨,我吐出了像红咖啡一样的东西。主治医生来后说“不敢担保”。给我注射了樟脑液和葡萄糖。手腕和上臂都摸不到脉搏了,在这种状态下过了两个小时。人们望着我的“尸体”。
   备齐了白寿衣、生前喜爱的玩具,一家人聚在一起。又过了1个小时,尿出了小便。母亲的博士哥哥说:“有救了!”据说这是心脏起搏的证据。又过了一会儿,又尿出了小便,渐渐地,朦胧的生命之光在我的脸颊上重新泛起。
   那病——自我中毒[因自己体内发生的有毒代谢物引起的中毒]成了我的痼疾。每月一次,或轻或重它总要造访我,并多次出现危机。那是向我走近的疾病的脚步声,我的意识开始变得专注于分辨它到底是接近死亡的疾病,还是远离死亡的疾病。
   我最初的记忆,那用难以想象的确切影象烦恼着我的记忆,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牵着我手的,不知道是母亲、护士、女佣还是婶娘。季节也不分明。午后的阳光昏暗地照在环绕着坡面的幢幢房屋上。我被一个搞不清是谁的女人牵着手,爬着坡路向家里走去。对面有人下来,那女人用力拽着我的手离开了道路,站在那里。
   这个影象,我多次复习、加强、集中,每每这样,定会附加新的意味。因为,在宽阔的周围景象中,只有那“从坡上下来的人”的样子,带有不合理的精确。尽管如此,因为正是它虽然苦恼、恫吓了我的半生,却是我最初的纪念影象。
   从坡上下来的是个年轻人。前后挑着粪桶,一条脏毛巾缠在头上,有一张气色很好的面颊和一双有神的眼睛,双腿分担着重量从坡上走了下来。那是一个清厕夫——掏粪尿的人。他脚蹬胶皮底布鞋,穿着藏青色裤衩,5岁的我,用异样的目光注视着他的这种样子。那意思尚未确定,不过是一种力量的最初启示,一种昏暗的难以想象的呼唤声向我呼唤。那清厕夫的样子最初所显现出的是带有寓喻性的。因为粪尿是大地的象征。因为向我呼唤的东西与作为根的母亲的恶意的爱,别无两样。
   我预感到这个尘世上有某种火辣辣的欲望。我仰望着肮脏的年轻人的身姿,那“我想成为他”的欲望,“我想是他”的欲望紧紧地将我束缚。我清楚地想到这欲望之中有两个重点。一个重点是他的藏青色裤衩,一个重点是他的职业。藏青色裤衩清晰地勾勒出他下半身的轮廓。它软软地颤动着,我不由地感到是在向我走来。我对那裤衩产生出一种无法形容的倾慕。
   他的职业——这时,我以与一懂事就想成为陆军大将的其他孩子相同的结构,冒出了“想当个清厕夫”的向往。产生这向往的原因也许可以说是在于那藏青色的裤衩,不过,绝非仅仅如此。这个主题,其本身在我心中被加强、发展,出现了特别的扩展。
   因为,对于他的职业,我感受到某种极端的悲哀和对这烈焰焚身般悲哀的憧憬。我从他的职业中感受到极端感官意义上的“悲剧性的东西”。从他的职业,溢发出一种所谓“挺身而出”感、一种自暴自弃感,一种对危险的亲近感、虚无与活力的惊人混合感。它们逼近5岁的我、俘虏了我。也许我误解了清厕夫这一职业,也许是从人们那里听到某种其它的职业,因他的服装而错认,牵强地套在了他的职业上,若非如此,就无法解释了。
   因为这种情绪和相同的主题,不久就转移到彩车司机、地铁检票员身上,从他们那里不由地强烈感受到那我所不了解的并觉得从此我永远被排除的“悲剧性生活”。尤其是地铁检票员,当时飘散于地铁站内的口香糖一样的薄荷味,与排列在他藏青色胸前的金色纽扣调和在一起,很容易触发“悲剧性东西”的联想。不知为什么使我认为生活在那气味中的人是“悲剧性的”。在我感官既追求它又拒绝它的地方,所发生的与我无关的生活、事件、那些人,这些是我“悲剧性东西”的定义,我被它永远拒绝的悲哀,总是被转化和梦幻到他们以及他们的生活上。我似乎好容易通过我自身的悲哀,想要参与其中。
   要是这样,我所感受出的“悲剧性东西”,也许只不过是我迅速预感到将被它拒绝所带来的悲哀的投影。
   还有一个最初的记忆。
   由于6岁的时候,我已能读会写了,而那时还看不懂小人书,所以还是5岁那年的记忆,不会有错。
   那时,在很多小人书中,只有一本,而且是翻开着的唯一一幅画,一直打动着我,使我偏爱它。我只要凝视着它,就能忘记漫长无聊的下午。而且一有人走过来,就不知为何担心被人发现,慌忙翻到其他页。护士、女佣的看护,特别令我心烦。我想过那种能一天都盯着那幅画看的生活。翻开那一页时,我的心抨抨直跳,即使看其他页,也是心不在焉。
   那幅画画的是身骑战马手挥宝剑的贞德。马张大着鼻孔,结实有力的前蹄扬起沙尘。贞德身披银白铠甲,铠甲上饰有美丽的花纹。他从护脸中露出漂亮的脸庞,明晃晃的宝剑直刺蓝天,也许是冲向“死亡”,总之是朝着某种具有不祥力量的对象冲击。我相信,他也许下一个瞬间就会被杀死。我赶紧朝后面翻,也许能看到他被杀的画面。小人书的画也许常常是在不知不觉中就转到“下一个瞬间”。……
   但是,有时护士漫不经心地,一边翻到那页画,一边对在旁边隐约偷看的我问道:
   “小公子,这画的故事您知道吗?”
   “不知道啊。”
   “这人像个男的吧?可她是个女的哟。真的。这是个女子扮成男人奔赴战场为国尽忠的故事。”
   “女的?”
   我的情绪被彻底冲垮。我确信是他可却成了她。这漂亮的骑士不是男的而是个女人,这成了什么啦。(现在,我也对女扮男装有种根深蒂固的、难以说明的厌恶。)这,特别像是我对他的死所持有的美好幻想的残酷报复,在人生中我所遇到的最初的“发自现实的报复”。后些年,我看到了奥斯卡·王尔德赞美俊美骑士之死的诗句。
   骑士被杀亦俊美,
   仰面横卧芦蔺中……
   从那以后,我扔掉了那本小人书,不再去看它。伊斯曼[1848-1907,法国小说家、美术评论家。]在小说《那边》中写的、“即将朝着极为精巧的和微妙的罪恶发生应该发生的转变性质”的吉尔·德·莱的神秘主义冲动,是由于看到奉查理七世之诏,当了他的护卫的贞德的种种难以置信的事迹,才得到了培养。虽然是相反的机缘(即作为嫌恶的机缘),奥尔良少女在我这里也起了作用。
   ——还有一个记忆。
   那是汗的气味。汗味驱驶我、诱发我的憧憬,并支配了我。……
   倾耳细听,传来浑浊的、微微的、似乎是吓唬人的声响。时而,传来夹杂着喇叭声的、单纯的莫名哀切的歌声。我拽着女佣的手,催她快点、快点,我被女佣抱在臂中,心中急着要站到大门口去。
   是操练归来的军队通过我家门前。我总是很高兴地从喜欢小孩的士兵哪儿要些子弹壳。由于祖母认为危险禁止我索要,所以在这乐趣中增加了几分带秘密色彩的快乐。笨重军靴的响声、污秽的军服、肩上林立着的武器,都足以吸引任何一个孩子。但是,吸引我、成为我从他们那里索要子弹壳所隐藏的动机,仅仅只是他们的汗味。
   士兵们的汗味,那潮风般的、镏金海岸边的空气一样的气味,那气味搏动我的鼻孔,使我陶醉。我最初的气味记忆,也许是从这开始的。那气味,当然不是立即就与性的快感结合在一起,而是渐渐且根深蒂固地在我心中唤起了我对于士兵们的命运、他们职业的悲剧性、他们的死、他们应该看的遥远的国家——这些官能性的欲求。
   ……我在人生中初次遇到的,就是这些畸形的幻影。它实际正以被乔装打扮了的完美程度,一开始就战立在我的面前,毫无缺陷地使后来的我,让自己的意识、行动的源泉造访这里。
   我从幼时所持有的对人生的观念,总也没脱离奥格斯蒂努斯的预定说。诚然,很多次无益的迷惑苦恼着我,至今仍然继续苦恼着我,但是,如果将这迷惑也认为是一种堕落的罪恶,那么我的注定论就不会动摇。在我尚未看懂我生活中不安的总计,即所谓菜单时,它就将这菜单给了我。我要是只带着餐巾面对着餐桌就好啦。就连现在写这种奇特的书,菜单上也都写得好好的,自然我最初就看到了。
   幼年时代是时间与空间纠纷的舞台。例如,火山喷发、叛军这些大人们所告诉的诸国新闻和发生在眼前的祖母的发作,家中大大小小的争吵,以及刚才还沉溺于童话世界空想的事件,这三种东西,我总认为它们是等值的,同系列的。我无法认为这个世界会比搭积木复杂。没想到,不久我所不得不走进的所谓“社会”,比童话的“世界”还要光怪陆离。一个限定在无意中出现了。而且,所有的空想,从一开始就在抵抗限定之下透出了莫名其妙、完完全全、其自身又似乎是一种热烈愿望的绝望。
   晚上,我躺在铺上,看见了灿烂辉煌的都市,浮现在包围着我铺周围的黑暗的延长线上。它出奇地寂静,而且充满了光辉的神秘。来到这里的人,脸上肯定是被盖上了秘密的印章。深夜返家的大人们,在他们的言谈举止中,带有黑话意味的,好象互济会会员一样的东西;另外他们的脸上,有种耀眼的、怕被人正视的疲劳。就像是那圣诞节的假面具一样,要是用手去碰他们的脸,指尖上就会留下银粉,就似乎明白了夜晚都市装点的他们的那颜料的色彩。
   不一会儿,我看到“夜晚”就在我的眼前掀开帷帐。那是松旭斋天胜[日本明治至昭和期间的著名魔术师]的舞台。(那是她难得去新宿的剧场时。在同一个剧场,几年后看到的一个叫邓迪的魔术师主持的舞台,它不天胜的大几倍。不过那个邓迪也好,万国博览会上的哈肯贝克马戏团也好,却都不如最初的天胜让我惊奇。)
   她丰满的肢体裹在带有启示录中大淫妇意味的衣裳里,悠然自得地在舞台上走来走去。那种变戏法人所特有的贵族般的装模作样的高傲劲儿和一种抑郁的可爱,以及那种像个女英雄一样的举止,奇妙地与那委身于散发着全是便宜货光芒的伪造衣裳、像女浪曲[也称浪花小调。日本的传统工艺形式,以三弦伴奏,边说边唱。]师一样浓重的化妆,连脚指头都涂了的白粉,人造宝石所堆积起来的瑰丽的手镯等等,显现出一种忧郁的协调。到是不协调所投下阴影的肌理细腻的皮肤,引出了独特的谐和感。
   我碎朦朦胧胧但明白了“想成为天胜”的愿望,与“想成为彩车司机”的愿望,有着本质上的差异。其最显著的不同是,前者可以说完全缺少对那“悲剧性东西”的渴望。对于想成为天胜的期望,我没体味那憧憬与内疚、焦躁的混杂,就结束了。尽管如此,虽然我对抑止悸动十分痛苦,有一天还是悄悄地进了母亲的房间,打开了衣柜。
   在母亲的和服中,最为华丽的、让人眼花缭乱的和服,被我拽了出来。腰带用油彩绘上了绯红色的蔷薇花。我将它像土耳其的一样缠了起来。站在镜子前一看,那即兴而作的头巾的样子,不禁使人想起出现在“宝岛”的海盗的头巾。所以,我以一种疯狂的喜悦打自己的耳光。但是,我的工作远远没有完,还有很多很多。我的一举一动,就连我的手指、脚趾尖都必须与产生的神秘相适合。我将小镜子夹在腰带中间,往脸上薄薄地擦了点粉。然后,带上棒状的银色手电筒啦、施以古朴雕金的钢笔啦,总之,带上了所有明晃刺眼的东西。
   于是,我一本正经地向祖母的客厅走去。我按捺不住疯狂的滑稽、喜悦,一边说着:
   “天胜,我是天胜哦!”一边在那里转着圈儿跑。
   病榻上的祖母、母亲、来客、病室的女佣都在那里。我的眼睛没有看到任何人。我的狂热都集中在自己装扮的天胜被众人欣赏的意识上,也就是说我只看见了我自己。但当我忽然清醒过来时,看见了母亲的脸。母亲脸色苍白,呆呆地坐在那里,当与我的目光相遇时,迅速将眼帘放下。
   我明白了。泪水涌了出来。
   我这时是理解了,还是理解了什么?“先与罪过的悔恨”这晚年的主题,是在这里暗示出其开端吗?还是我从此处接受了被置于爱的目光里笨拙地看到了多么孤独的教训,同时又从其反面学到了我自己的拒绝爱的方法?
   ——女佣制止了我。我被带到另外一个房间,就像是被拔了毛的鸡,瞬间被扒掉那不成体统的伪装
   装扮欲是因开始看电影高涨起来的。它一直明显地持续着,直到10岁左右。
   一次,我和学仆一起去看一部叫做《弗拉·狄阿波罗》的音乐片,我无法忘记扮演狄阿波罗的演员袖口上飘动着长长花边的宫廷服。当我说我多想穿上那衣服,带上那假发时,学仆发出轻蔑的笑声。尽管这样,但我知道他往常在女佣的房间里,装扮成八重垣姬给女佣们看,使她们发笑。
   但是,继天胜之后,使我着迷的是克利奥巴特拉。那是一个接近年末的下雪天,我亲近的医生在我的央求下,到我去看了那部影片。由于是年末,观众很少。医生将腿跨在扶手上睡着了。——就我一个人以奇异的目光注视着银幕。凝视着那被众多奴隶抬着、坐在古怪的渡河工具上、向罗马前进的埃及女王。凝视着——整个眼睑都涂得蓝乎乎像上遮光眼罩一样——忧郁的眼神,凝视着身上穿的超自然般的衣裳。而且凝视着那从波斯绒毯中露出的琥珀色的半裸的身体。
   这次,我背着祖母、父母,(已经以十分罪恶的喜悦)以妹妹、弟弟为对象,为沉溺于装扮克利奥巴特拉而搞得神魂颠倒。到底我从这男扮女装中期望什么呢?后来,我在罗马衰落期的皇帝,那个罗马古神的破坏者,那个颓废的禽兽帝王——赫里奥加巴斯那里找到了与我同样的期望。
   这样,我就谈完另外两种类型的前提,它需要复习一下:第一个前提是挑粪尿者和奥尔良少女以及士兵的汗味;第二个前提是松旭斋天胜和克利奥巴特拉。
   还有一个必须谈的前提。
   我涉猎所有孩子能得到的童话,但是我不爱公主。我只爱王子,特别是被杀的王子们,以及濒临死亡命运的王子们。我爱所有被杀的年轻人。
   但是,我仍不懂。为什么在安徒生众多的童话里,只有那《玫瑰仙女》中,正在吻恋人作为纪念品送来的玫瑰时,被恶魔用大刀子刺死并割下首级的美少年,在我的心上投下了深深的影子?为什么在众多怀特的童话里,只有《渔夫和人鱼》故事中,那海滨上被打捞上来的紧紧抱着人鱼的年轻渔夫的尸体,使我颠倒?
   当然,我也十分喜爱其他有孩子气的东西。安徒生作品中我喜欢的是《夜莺》。也喜欢看有孩子气的许多漫画。但是,或许我无法阻挡我的心走向死亡、黑夜、流淌的鲜血。
   “被杀王子”的幻影总是无休止地追赶我。将王子们穿着紧身衣裤暴露的装束与他们残酷的死亡结合在一起,这空想,为什么是那样的愉快?这谁能为我说清楚?这里有一本匈牙利的童话,那彩色的极为写实的插图,久久俘虏了我的心。
   插图上的王子,内穿黑色紧身衣,外穿一件胸前施以金线刺绣的玫瑰色外套,披着翻着红里子的深蓝色斗篷,腰间系着绿色和金黄色的腰带。金色的头盔、鲜红的长刀、绿色制革的箭袋是他的武器。戴着白皮手套的左手拿着弓,右手扶在森林古树的树枝上,表情严肃而沉痛。他俯视着眼看就要扑向他的那条大龙的可怕的嘴。那表情里,有死的决心。如果这王子担负着作为打败龙的胜利者的命运,那么给我带来的蛊惑将是何等的微薄啊。但是,幸运的是,王子担负着死亡的命运。
   很遗憾,这死亡命运并非十全十美。王子为救妹妹并跟漂亮的天仙女王结婚,经历了七次死亡的考验,但靠着口中所含钻石的魔力,七次都活了过来,最终享受成功的幸福欢乐。上面提到的那幅画,是他的第一次死——被龙咬杀之死——前一瞬间的情景。自那以后,他先后还“被大蜘蛛抓到,体中被注入毒液后被狼吞虎咽地吃掉”、溺水而死、被火烧死、被蜂蜇蛇咬、被扔进无数刀刃林立的洞穴、被“如雨般”从天而降的无数巨石砸死。
首页>> 文学论坛>> 青春校园>> 三岛由纪夫 Mishima Yukio   日本 Japan   昭和时代   (1925年1月14日1970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