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歲的我端坐在波音747客機上。龐大的機體穿過厚重的夾雨雲層,俯身嚮漢堡機場降落。11月砭人肌膚的冷雨,將大地塗得一片陰沉。使得身披雨衣的地勤工、呆然垂嚮地面的候機樓上的旗,以及BMW廣告板等的一切的一切,看上去竟同佛蘭德派抑鬱畫幅的背景一段。罷了罷了,又是德國,我想。
飛機剛一着陸,禁煙字樣的顯示牌倏然消失,天花板擴音器中低聲傳出背景音樂,那是一個管弦樂隊自鳴得意演奏的甲殼蟲樂隊的《挪威的森林》。那旋律一如往日地使我難以自已。不,比往日還要強烈地搖撼着我的身心。
為了不使頭腦脹裂,我彎下腰,雙手捂臉,一動不動。很快,一位德國空中小姐走來,用英語問我是不是不大舒服。我答說不要緊,衹是有點暈。
"真的不要緊?"
"不要緊的,謝謝。"我說。她於是莞爾一笑,轉身走開。音樂變成彼利·喬的麯子。我仰起臉,望着北海上空陰沉沉的雲層,浮想聯翩。我想起自己在過去人生旅途中失卻的許多東西--蹉跎的歲月,死去或離去的人們,無可追回的懊悔。
機身完全停穩後,旅客解開安全帶,從行李架中取出皮包和上衣等物。而我,仿佛依然置身於那片草地之中,呼吸着草的芬芳,感受着風的輕柔,諦聽着鳥的鳴囀。那是1969年的秋天,我快滿20歲的時候。
那位空姐又走了過來,在我身邊坐下,問我是否需要幫助。
"可以了,謝謝。衹是有點傷感。"我微笑着說道。
"這在我也是常有的,很能理解您。"說罷,她低下頭,欠身離座,轉給我一張楚楚可人的笑臉。"祝您旅行愉快,再會!"
"再會!"
即使在經歷過十八載滄桑的今天,我仍可真切地記起那片草地的風景。連日溫馨的霏霏輕雨,將夏日的塵埃衝洗無餘。片片山坡疊青瀉翠,抽穗的芒草在10月金風的吹拂下蜿蜒起伏,逶迤的薄雲仿佛凍僵似的緊貼着湛藍的天壁。凝眸遠望,直覺雙目隱隱作痛。清風拂過草地,微微捲起她滿頭秀發,旋即嚮雜木林吹去。樹梢上的葉片簌簌低語,狗的吠聲由遠而近,若有若無,細微得如同從另一世界的入口處傳來似的。此外便萬籟俱寂了。耳畔不聞任何聲響,身邊沒有任何人擦過。衹見兩衹火團樣的小鳥,受驚似的從草木從中驀然騰起,朝雜木林方向飛去。直子一邊移動步履,一邊嚮我講述水井的故事。
記憶這東西真有些不可思議。實際身臨其境的時候,幾乎未曾意識到那片風景,未曾覺得它有什麽撩人情懷之處,更沒想到十八年後仍歷歷在目。那時心裏想的,衹是我自己,致使我身旁相伴而行的一個漂亮姑娘,衹是我與她的關係,而後又轉回我自己。在那個年齡,無論目睹什麽感受什麽還是思考什麽,終歸像回飛棒一樣轉回到自己身上。更何況我正懷着戀情,而那戀情又把我帶到一處紛紜而微妙的境地,根本不容我有欣賞周圍風景的閑情逸緻。
然而,此時此刻我腦海中首先浮現出來的,卻仍是那片草地的風光:草的芬芳、風的清爽、山的麯綫、犬的吠聲……接踵闖入腦海,而且那般清晰,清晰的衹消一伸手便可觸及。但那風景中卻空無人影。誰都沒有。直子沒有。我也沒有。我們到底消失在什麽地方了呢?為什麽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呢?看上去那般可貴的東西,她和當時的我以及我的世界,都遁往何處去了呢?哦,對了,就連直子的臉,遽然間也無從想起。我所把握的,不過是空不見人的背景而已。
當然,衹要有時間,我會憶起她的面容。那冷冰冰的小手,那流綫型瀉下的手感爽適的秀發,那圓圓的軟軟的耳垂及其緊靠底端的小小黑痣,那鼕日裏時常穿的格調高雅的駝絨大衣,那總是定定註視對方眼睛發問的慣常動作,那不時奇妙發出的微微顫抖的語聲(就像在強風中的山崗上說話一樣)--隨着這些印象的疊涌,她的面龐突然自然地浮現出來。最先出現是她的側臉。大概因為我總是同她並肩走路的緣故,最先想起來的每每是她的側影。隨之,她朝我轉過臉,甜甜地一笑,微微地低頭,輕輕地啓齒,定定地看着我的雙眼,仿佛在一泓清澈的泉水裏尋覓稍縱即逝的小魚的行蹤。
但是,為使直子的面影在我腦海中浮現出來,我總是需要一點時間。而且,隨着歲月的流逝,所需的時間愈來愈長。這固然令人悲哀,但事實就是如此。起初5秒即可想起,漸次變成10秒、30秒、1分鐘。它延長的那樣迅速,竟同夕陽下的陰影一般,並將很快消融在冥冥夜色之中。哦,原來我的記憶的確正在同直子站立的位置步步遠離,正如我逐漸遠離自己一度戰國的位置一樣。而惟獨風景,惟獨那片10月草地的風景,宛如電影中的象徵性鏡頭,在我的腦際反復推出。並且那風景是那樣執著地連連踢我的腦袋,仿佛在說:喂,起來,我可還在這裏喲!起來,起來想想,思考一下我為什麽還在這裏!不過一點也不痛,一腳踢來,衹是發出空洞的聲響。甚至這聲響或遲或早也將杳然遠逝,就像時間萬物歸根結底都將自消自滅一樣。但奇怪的是,在這漢堡機場的德意志航空公司的客機上,它們比往常更長久地、更有力地在我頭部猛踢不已:起來,理解我!惟其如此,我纔動筆寫這篇文字。我這人,無論對什麽,都務必形諸文字,否則就無法弄得水落石出。
她那時究竟說什麽來着?
對了,她說的是荒郊野外的一口水井。是否實有其井,我不得而知。或許是衹對她纔存在的一個印象或一種符號也未可知--如同在那悒鬱的日子裏她頭腦中編織的其他無數事物一樣。可是自從直子講過那口井以後,每當我想起那片草地景緻,那井便也同時呈現出來。雖然未曾親眼目睹,但井的模樣卻作為無法從頭腦中分離的一部分,而同那風景混融一體了。我甚至可以詳盡地描述那口井--它正好位於草地與雜木林的交界處,地面上豁然閃出的直徑約1米的黑洞洞的井口,給青草不動聲色地遮掩住了。四周既無柵欄,也不見略微高於井口的石楞,衹有那井張着嘴。石砌的井圍,經過多年風吹雨淋,呈現出難以形容的混濁白色,而且裂縫縱橫,一副搖搖欲墜的樣子。緑色小蜥蜴"吱溜溜"地鑽進那石縫裏。彎腰朝井下望去,卻是一無所見。我唯一知道的就是這井非常之深,深得不知道有多深;井筒非常之黑,黑得如同把世間所有種類的黑一古腦兒煮在裏邊。
"那可確實--確確實實很深喲!"直子字斟句酌地說。她說話往往這樣,慢條斯理地物色恰當的字眼。"確確實實很深,可就是沒有一個人曉得它的位置--肯定在這一帶無疑。"她說着,雙手插進粗花呢大衣袋裏,覷了我一眼,嫵媚地一笑,仿佛說自己並非說謊。
"那很容易出危險吧,"我說,"某處有一口深井,卻又無人知道它的具體位置,是吧?一旦有人掉入,豈不沒得救了?"
"恐怕是沒救了。颼--砰!一切都完了!"
"這種事實際上不會有吧?"
"還不止一次呢,每隔三年兩載就發生一次。人突然失蹤,怎麽也找不見。於是這一帶的人就說:保準掉進那荒草地的井裏了。"
"這種死法怕有點不太好。"我說。
"當然算不得好死。"她用手拂去外套上沾的草穗,"要是直接摔折脖頸,當即死了倒也罷。可要是不巧衹摔斷腿腳沒死成可怎麽辦呢?再大聲呼喊也沒人聽見,更沒人發現,周圍觸目皆是爬來爬去的蜥蜴蜘蛛什麽的。這麽着,那裏一堆一塊地到處是死人的白骨,陰慘慘濕漉漉的。上面還晃動着一個個小小的光環,好像鼕天裏的月亮。就在那樣的地方,一個人孤零零地一份一秒地掙紮着死去。"
"一想都叫人汗毛倒立,"我說,"總該找到圍起來呀!"
"問題是誰也找不到井在哪裏。所以,你千萬可別偏離正道!"
"不偏離的。"
直子從衣袋裏掏出左手握住我的手。"不要緊的,你。對你我十分放心。即使黑天半夜你在這一帶兜圈子轉不出來,也絶不可能掉井裏。而且衹要緊貼着你,我也不至於掉進去。"
"絶對?"
"絶對!"
"怎麽知道?"
"知道,我就是知道。"直子仍然抓住我的手說。如此默默地走了一會。"這方面,我的感覺靈驗得很。也沒什麽道理,憑的全是感覺。比如說,現在我這麽緊靠着你,就一點兒都不害怕。就是再黑心腸的,再討人厭的東西也不會把我拉去。"
"這還不容易,永遠這樣不就行了!"
"這話--可是心裏的?"
"當然是心裏的。"
直子停住腳,我也停住。她雙手搭在我的肩上,目不轉睛地凝視我的眼睛。那瞳仁的深處,黑漆漆、濃重重的液體旋轉出不可思議的圖形。這對如此美麗動人的眸子久久地,定定地註視着我。隨後踮起腳尖,輕輕吻了一下我的臉頰。一瞬間,我覺得一股暖流穿過全身,仿佛心髒都停止了跳動。
"謝謝。"直子道。
"沒什麽。"我說。
"你這樣說,太叫我高興了,真的。"她不無凄涼意味地微笑着說,"可是行不通啊!"
"為什麽?"
"因為那是不可以的事,那太殘酷了。那是--"說到這裏,直子驀地合攏嘴唇,繼續往前走着。我知道她頭腦中思緒紛亂,理不清頭緒,便也緘口不語,在她身邊悄然移動腳步。
"那是--因為那是不對的,無論對你還是對我。"少頃,她纔接着說道。
"怎麽樣的不對呢?"我輕聲問。
"因為,一個人永遠守護另一個人,是不可能的呀?咦,假定、假定我們結了婚,你要去公司上班吧?那麽在你上班的時間裏,有誰能守護我呢?我到死都寸步不離你不成?那樣豈不是不對等了,對不?那也稱不上是人與人的關係吧?再說,你也早早晚晚要對我生厭的。你會想:這輩子是怎麽了,衹落得給這女人當護身符不成?我可不希望這樣。而這一來,我面臨的難題不還是等於沒解决麽!"
"也不是一生一世都這樣。"我撫摸她的背。說道,"總有一天要結束的。結束的時候我們在另作商量也不遲,商量往下該怎麽辦。到那時候,說不定你倒可能助我一臂之力。我們總不能眼盯着收支賬簿過日子。如果你現在需要我,衹管使用就是,是吧?何必把事情想得那麽嚴重呢?好麽,雙肩放鬆一些!正因為你雙肩綳得緊,纔這樣看待問題。衹要放鬆下來,身體就會變得更輕些。"
"你怎麽好說這些?"直子用異常幹澀的聲音說。
聽她這麽說,我察覺自己大概說了不該說的話。
"為什麽?"直子盯着腳前的地面說,"肩膀放鬆,身體變輕,這我也知道。可是從你口裏說出來,卻半點用也沒有哇!嗯,你說是不?要是我現在就把肩膀放鬆,就會一下子土崩瓦解的。以前我是這樣活過來的。如今也衹能這樣活下去。一旦放鬆,就無可輓回了。我就會分崩離析--被一片片吹散到什麽地方去。這點你為什麽就不明白?不明白為什麽還要說什麽照顧我?"
我默然無語。
"我心裏要比你想的混亂得多。黑乎乎、冷冰冰、亂糟糟……嗯,當時你為什麽同我一起睡覺?為什麽不撇下我離開?"我們在死一般寂靜的鬆林中走着。路面散落的夏末死去的知了外殼,在腳下發出清脆的響聲。我和直子猶如尋覓失物似的,眼看着地緩緩移步。
"原諒我。"直子溫柔地抓住我的胳膊,搖了幾下頭說,"不是我存心難為你。我說的,你別往心裏去。真的原諒我,我衹是跟自己跟自己慪氣。"
"或許我還沒真正理解你。"我說,"我不是個頭腦靈敏的人,理解一件事需要有個過程。但衹要時間,總會完全理解你的,而且比世上任何人都理解得徹底。"
我們止住步,在一片岑寂中側耳傾聽。我時而用腳尖踢動知了殘骸或鬆塔,時而擡頭仰望松樹間露出的一角天空。直子兩手插在外衣袋裏,目光遊移地沉思着什麽。
"噯,渡邊君,真喜歡我?"
"那還用說?"我回答。
"那麽,可依得我兩件事?"
"三件也依得"
直子笑着搖搖頭:"兩件就可以,兩件就足夠了。第一件,希望你能明白:對你這樣來看我,我非常感激,非常高興,真是--雪裏送炭,可能表面上看不出。"
"還會來的。"我說,"另一件呢?"
"希望你能記住我。記住我這樣活過、這樣在你身邊呆過。可能一直記住?"
"永遠。"我答道。
她便沒再開口,開始在我前邊走起來。樹梢間瀉下的秋日陽光,在她肩部一閃一閃地跳躍着。犬吠聲再次傳來,似乎比剛纔離我們稍近了些。直子爬上小土丘般的高岡,鑽出鬆林,快步走下一道脅迫。我拉開兩三步距離跟在後面。
"來看吶,這兒好像有井。"我衝着她的後背招呼道。
直子停下,動情地一笑,輕輕抓住我的胳膊,然後肩並肩地走那段剩下的路。
"真的永遠都不會把我忘掉?"她耳語似的低聲詢問。
"是永遠不會忘。"我說,"對你我怎麽能忘呢!"
儘管如此,記憶到底還是一天天模糊起來。在如此追蹤記憶的軌跡寫這篇東西的時間裏,我不時感到惴惴不安。我忘卻的東西委實太多了。甚至不由懷疑自己:是不是連最關鍵的記憶都喪失了。說不定我體內有個叫記憶堆那樣的昏暗場所,所有的寶貴記憶統統堆在那裏而化為一灘爛泥。
但不管怎樣,它畢竟是我現在所能掌握的全部。於是我死命抓住這些已經模糊並且仍在時刻模糊下的記憶殘片,敲骨吸髓地利用它來繼續我這篇東西的創作。為了信守我對直子做出的諾言,捨此別無他路。
很久以前,當我還年輕、記憶還清晰的時候,我就幾次有過寫一下直子的念頭,卻連一行也未能寫成。雖然我明白衹要寫出第一行,往下就會文思泉涌。但就是死活寫不出那第一行。一切都清晰得歷歷如昨的時候,反而不知從何處着手,就像一張詳盡的地圖,有時反倒因其過於詳盡而不便於使用。但我現在明白了:歸根結底,我想,文章這種不完整容器所能容納的,衹能是不完整的記憶和不完整的意念。並且發覺,關於直子的記憶愈是模糊,我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她。時至今日,我纔恍然領悟到直子之所以求我別忘掉她的原因。直子當然知道,知道她在我心目中的記憶遲早要被衝淡。也惟其如此,她纔強調說:希望你能記住我,記住我曾這樣存在過。
想到這裏,我就悲哀得難以自禁。因為,直子連愛都沒愛過我的。
飛機剛一着陸,禁煙字樣的顯示牌倏然消失,天花板擴音器中低聲傳出背景音樂,那是一個管弦樂隊自鳴得意演奏的甲殼蟲樂隊的《挪威的森林》。那旋律一如往日地使我難以自已。不,比往日還要強烈地搖撼着我的身心。
為了不使頭腦脹裂,我彎下腰,雙手捂臉,一動不動。很快,一位德國空中小姐走來,用英語問我是不是不大舒服。我答說不要緊,衹是有點暈。
"真的不要緊?"
"不要緊的,謝謝。"我說。她於是莞爾一笑,轉身走開。音樂變成彼利·喬的麯子。我仰起臉,望着北海上空陰沉沉的雲層,浮想聯翩。我想起自己在過去人生旅途中失卻的許多東西--蹉跎的歲月,死去或離去的人們,無可追回的懊悔。
機身完全停穩後,旅客解開安全帶,從行李架中取出皮包和上衣等物。而我,仿佛依然置身於那片草地之中,呼吸着草的芬芳,感受着風的輕柔,諦聽着鳥的鳴囀。那是1969年的秋天,我快滿20歲的時候。
那位空姐又走了過來,在我身邊坐下,問我是否需要幫助。
"可以了,謝謝。衹是有點傷感。"我微笑着說道。
"這在我也是常有的,很能理解您。"說罷,她低下頭,欠身離座,轉給我一張楚楚可人的笑臉。"祝您旅行愉快,再會!"
"再會!"
即使在經歷過十八載滄桑的今天,我仍可真切地記起那片草地的風景。連日溫馨的霏霏輕雨,將夏日的塵埃衝洗無餘。片片山坡疊青瀉翠,抽穗的芒草在10月金風的吹拂下蜿蜒起伏,逶迤的薄雲仿佛凍僵似的緊貼着湛藍的天壁。凝眸遠望,直覺雙目隱隱作痛。清風拂過草地,微微捲起她滿頭秀發,旋即嚮雜木林吹去。樹梢上的葉片簌簌低語,狗的吠聲由遠而近,若有若無,細微得如同從另一世界的入口處傳來似的。此外便萬籟俱寂了。耳畔不聞任何聲響,身邊沒有任何人擦過。衹見兩衹火團樣的小鳥,受驚似的從草木從中驀然騰起,朝雜木林方向飛去。直子一邊移動步履,一邊嚮我講述水井的故事。
記憶這東西真有些不可思議。實際身臨其境的時候,幾乎未曾意識到那片風景,未曾覺得它有什麽撩人情懷之處,更沒想到十八年後仍歷歷在目。那時心裏想的,衹是我自己,致使我身旁相伴而行的一個漂亮姑娘,衹是我與她的關係,而後又轉回我自己。在那個年齡,無論目睹什麽感受什麽還是思考什麽,終歸像回飛棒一樣轉回到自己身上。更何況我正懷着戀情,而那戀情又把我帶到一處紛紜而微妙的境地,根本不容我有欣賞周圍風景的閑情逸緻。
然而,此時此刻我腦海中首先浮現出來的,卻仍是那片草地的風光:草的芬芳、風的清爽、山的麯綫、犬的吠聲……接踵闖入腦海,而且那般清晰,清晰的衹消一伸手便可觸及。但那風景中卻空無人影。誰都沒有。直子沒有。我也沒有。我們到底消失在什麽地方了呢?為什麽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呢?看上去那般可貴的東西,她和當時的我以及我的世界,都遁往何處去了呢?哦,對了,就連直子的臉,遽然間也無從想起。我所把握的,不過是空不見人的背景而已。
當然,衹要有時間,我會憶起她的面容。那冷冰冰的小手,那流綫型瀉下的手感爽適的秀發,那圓圓的軟軟的耳垂及其緊靠底端的小小黑痣,那鼕日裏時常穿的格調高雅的駝絨大衣,那總是定定註視對方眼睛發問的慣常動作,那不時奇妙發出的微微顫抖的語聲(就像在強風中的山崗上說話一樣)--隨着這些印象的疊涌,她的面龐突然自然地浮現出來。最先出現是她的側臉。大概因為我總是同她並肩走路的緣故,最先想起來的每每是她的側影。隨之,她朝我轉過臉,甜甜地一笑,微微地低頭,輕輕地啓齒,定定地看着我的雙眼,仿佛在一泓清澈的泉水裏尋覓稍縱即逝的小魚的行蹤。
但是,為使直子的面影在我腦海中浮現出來,我總是需要一點時間。而且,隨着歲月的流逝,所需的時間愈來愈長。這固然令人悲哀,但事實就是如此。起初5秒即可想起,漸次變成10秒、30秒、1分鐘。它延長的那樣迅速,竟同夕陽下的陰影一般,並將很快消融在冥冥夜色之中。哦,原來我的記憶的確正在同直子站立的位置步步遠離,正如我逐漸遠離自己一度戰國的位置一樣。而惟獨風景,惟獨那片10月草地的風景,宛如電影中的象徵性鏡頭,在我的腦際反復推出。並且那風景是那樣執著地連連踢我的腦袋,仿佛在說:喂,起來,我可還在這裏喲!起來,起來想想,思考一下我為什麽還在這裏!不過一點也不痛,一腳踢來,衹是發出空洞的聲響。甚至這聲響或遲或早也將杳然遠逝,就像時間萬物歸根結底都將自消自滅一樣。但奇怪的是,在這漢堡機場的德意志航空公司的客機上,它們比往常更長久地、更有力地在我頭部猛踢不已:起來,理解我!惟其如此,我纔動筆寫這篇文字。我這人,無論對什麽,都務必形諸文字,否則就無法弄得水落石出。
她那時究竟說什麽來着?
對了,她說的是荒郊野外的一口水井。是否實有其井,我不得而知。或許是衹對她纔存在的一個印象或一種符號也未可知--如同在那悒鬱的日子裏她頭腦中編織的其他無數事物一樣。可是自從直子講過那口井以後,每當我想起那片草地景緻,那井便也同時呈現出來。雖然未曾親眼目睹,但井的模樣卻作為無法從頭腦中分離的一部分,而同那風景混融一體了。我甚至可以詳盡地描述那口井--它正好位於草地與雜木林的交界處,地面上豁然閃出的直徑約1米的黑洞洞的井口,給青草不動聲色地遮掩住了。四周既無柵欄,也不見略微高於井口的石楞,衹有那井張着嘴。石砌的井圍,經過多年風吹雨淋,呈現出難以形容的混濁白色,而且裂縫縱橫,一副搖搖欲墜的樣子。緑色小蜥蜴"吱溜溜"地鑽進那石縫裏。彎腰朝井下望去,卻是一無所見。我唯一知道的就是這井非常之深,深得不知道有多深;井筒非常之黑,黑得如同把世間所有種類的黑一古腦兒煮在裏邊。
"那可確實--確確實實很深喲!"直子字斟句酌地說。她說話往往這樣,慢條斯理地物色恰當的字眼。"確確實實很深,可就是沒有一個人曉得它的位置--肯定在這一帶無疑。"她說着,雙手插進粗花呢大衣袋裏,覷了我一眼,嫵媚地一笑,仿佛說自己並非說謊。
"那很容易出危險吧,"我說,"某處有一口深井,卻又無人知道它的具體位置,是吧?一旦有人掉入,豈不沒得救了?"
"恐怕是沒救了。颼--砰!一切都完了!"
"這種事實際上不會有吧?"
"還不止一次呢,每隔三年兩載就發生一次。人突然失蹤,怎麽也找不見。於是這一帶的人就說:保準掉進那荒草地的井裏了。"
"這種死法怕有點不太好。"我說。
"當然算不得好死。"她用手拂去外套上沾的草穗,"要是直接摔折脖頸,當即死了倒也罷。可要是不巧衹摔斷腿腳沒死成可怎麽辦呢?再大聲呼喊也沒人聽見,更沒人發現,周圍觸目皆是爬來爬去的蜥蜴蜘蛛什麽的。這麽着,那裏一堆一塊地到處是死人的白骨,陰慘慘濕漉漉的。上面還晃動着一個個小小的光環,好像鼕天裏的月亮。就在那樣的地方,一個人孤零零地一份一秒地掙紮着死去。"
"一想都叫人汗毛倒立,"我說,"總該找到圍起來呀!"
"問題是誰也找不到井在哪裏。所以,你千萬可別偏離正道!"
"不偏離的。"
直子從衣袋裏掏出左手握住我的手。"不要緊的,你。對你我十分放心。即使黑天半夜你在這一帶兜圈子轉不出來,也絶不可能掉井裏。而且衹要緊貼着你,我也不至於掉進去。"
"絶對?"
"絶對!"
"怎麽知道?"
"知道,我就是知道。"直子仍然抓住我的手說。如此默默地走了一會。"這方面,我的感覺靈驗得很。也沒什麽道理,憑的全是感覺。比如說,現在我這麽緊靠着你,就一點兒都不害怕。就是再黑心腸的,再討人厭的東西也不會把我拉去。"
"這還不容易,永遠這樣不就行了!"
"這話--可是心裏的?"
"當然是心裏的。"
直子停住腳,我也停住。她雙手搭在我的肩上,目不轉睛地凝視我的眼睛。那瞳仁的深處,黑漆漆、濃重重的液體旋轉出不可思議的圖形。這對如此美麗動人的眸子久久地,定定地註視着我。隨後踮起腳尖,輕輕吻了一下我的臉頰。一瞬間,我覺得一股暖流穿過全身,仿佛心髒都停止了跳動。
"謝謝。"直子道。
"沒什麽。"我說。
"你這樣說,太叫我高興了,真的。"她不無凄涼意味地微笑着說,"可是行不通啊!"
"為什麽?"
"因為那是不可以的事,那太殘酷了。那是--"說到這裏,直子驀地合攏嘴唇,繼續往前走着。我知道她頭腦中思緒紛亂,理不清頭緒,便也緘口不語,在她身邊悄然移動腳步。
"那是--因為那是不對的,無論對你還是對我。"少頃,她纔接着說道。
"怎麽樣的不對呢?"我輕聲問。
"因為,一個人永遠守護另一個人,是不可能的呀?咦,假定、假定我們結了婚,你要去公司上班吧?那麽在你上班的時間裏,有誰能守護我呢?我到死都寸步不離你不成?那樣豈不是不對等了,對不?那也稱不上是人與人的關係吧?再說,你也早早晚晚要對我生厭的。你會想:這輩子是怎麽了,衹落得給這女人當護身符不成?我可不希望這樣。而這一來,我面臨的難題不還是等於沒解决麽!"
"也不是一生一世都這樣。"我撫摸她的背。說道,"總有一天要結束的。結束的時候我們在另作商量也不遲,商量往下該怎麽辦。到那時候,說不定你倒可能助我一臂之力。我們總不能眼盯着收支賬簿過日子。如果你現在需要我,衹管使用就是,是吧?何必把事情想得那麽嚴重呢?好麽,雙肩放鬆一些!正因為你雙肩綳得緊,纔這樣看待問題。衹要放鬆下來,身體就會變得更輕些。"
"你怎麽好說這些?"直子用異常幹澀的聲音說。
聽她這麽說,我察覺自己大概說了不該說的話。
"為什麽?"直子盯着腳前的地面說,"肩膀放鬆,身體變輕,這我也知道。可是從你口裏說出來,卻半點用也沒有哇!嗯,你說是不?要是我現在就把肩膀放鬆,就會一下子土崩瓦解的。以前我是這樣活過來的。如今也衹能這樣活下去。一旦放鬆,就無可輓回了。我就會分崩離析--被一片片吹散到什麽地方去。這點你為什麽就不明白?不明白為什麽還要說什麽照顧我?"
我默然無語。
"我心裏要比你想的混亂得多。黑乎乎、冷冰冰、亂糟糟……嗯,當時你為什麽同我一起睡覺?為什麽不撇下我離開?"我們在死一般寂靜的鬆林中走着。路面散落的夏末死去的知了外殼,在腳下發出清脆的響聲。我和直子猶如尋覓失物似的,眼看着地緩緩移步。
"原諒我。"直子溫柔地抓住我的胳膊,搖了幾下頭說,"不是我存心難為你。我說的,你別往心裏去。真的原諒我,我衹是跟自己跟自己慪氣。"
"或許我還沒真正理解你。"我說,"我不是個頭腦靈敏的人,理解一件事需要有個過程。但衹要時間,總會完全理解你的,而且比世上任何人都理解得徹底。"
我們止住步,在一片岑寂中側耳傾聽。我時而用腳尖踢動知了殘骸或鬆塔,時而擡頭仰望松樹間露出的一角天空。直子兩手插在外衣袋裏,目光遊移地沉思着什麽。
"噯,渡邊君,真喜歡我?"
"那還用說?"我回答。
"那麽,可依得我兩件事?"
"三件也依得"
直子笑着搖搖頭:"兩件就可以,兩件就足夠了。第一件,希望你能明白:對你這樣來看我,我非常感激,非常高興,真是--雪裏送炭,可能表面上看不出。"
"還會來的。"我說,"另一件呢?"
"希望你能記住我。記住我這樣活過、這樣在你身邊呆過。可能一直記住?"
"永遠。"我答道。
她便沒再開口,開始在我前邊走起來。樹梢間瀉下的秋日陽光,在她肩部一閃一閃地跳躍着。犬吠聲再次傳來,似乎比剛纔離我們稍近了些。直子爬上小土丘般的高岡,鑽出鬆林,快步走下一道脅迫。我拉開兩三步距離跟在後面。
"來看吶,這兒好像有井。"我衝着她的後背招呼道。
直子停下,動情地一笑,輕輕抓住我的胳膊,然後肩並肩地走那段剩下的路。
"真的永遠都不會把我忘掉?"她耳語似的低聲詢問。
"是永遠不會忘。"我說,"對你我怎麽能忘呢!"
儘管如此,記憶到底還是一天天模糊起來。在如此追蹤記憶的軌跡寫這篇東西的時間裏,我不時感到惴惴不安。我忘卻的東西委實太多了。甚至不由懷疑自己:是不是連最關鍵的記憶都喪失了。說不定我體內有個叫記憶堆那樣的昏暗場所,所有的寶貴記憶統統堆在那裏而化為一灘爛泥。
但不管怎樣,它畢竟是我現在所能掌握的全部。於是我死命抓住這些已經模糊並且仍在時刻模糊下的記憶殘片,敲骨吸髓地利用它來繼續我這篇東西的創作。為了信守我對直子做出的諾言,捨此別無他路。
很久以前,當我還年輕、記憶還清晰的時候,我就幾次有過寫一下直子的念頭,卻連一行也未能寫成。雖然我明白衹要寫出第一行,往下就會文思泉涌。但就是死活寫不出那第一行。一切都清晰得歷歷如昨的時候,反而不知從何處着手,就像一張詳盡的地圖,有時反倒因其過於詳盡而不便於使用。但我現在明白了:歸根結底,我想,文章這種不完整容器所能容納的,衹能是不完整的記憶和不完整的意念。並且發覺,關於直子的記憶愈是模糊,我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她。時至今日,我纔恍然領悟到直子之所以求我別忘掉她的原因。直子當然知道,知道她在我心目中的記憶遲早要被衝淡。也惟其如此,她纔強調說:希望你能記住我,記住我曾這樣存在過。
想到這裏,我就悲哀得難以自禁。因為,直子連愛都沒愛過我的。
很久很久以前——其實也不過大約20年前,我住在一座學生寄宿院裏。我18歲,剛上大學。對東京還一無所知,獨自生活也是初次。父母放心不下,在這裏給我找了間宿舍。這裏一來管飯,二來生活設施也一應俱全。於是父母覺得即使一個未通世故的18歲少年,也可在此生活下去。當然也有費用方面的考慮。同一般單身生活開支相比,學生宿舍要便宜得多。因為,衹要有了被褥和臺燈,便無須添置什麽。就我本人來說,本打算租間公寓,一個人落得逍遙自在。但想到私立大學的入學費以及每月的生活費,也就不好意思開口了。況且,住處對我原本也是無可無不可的。
寄宿院建在東京都內風景不錯的高地上,占地很大,四周圍有高高的混凝土墻。進得大門,迎面矗立一棵巨大的樺樹。樹齡聽說至少有150年。站在樹下擡頭仰望,衹見天空被緑葉遮掩得密密實實。
一條水泥甬道繞着這棵樹迂回轉過,然後再次呈直綫穿過中庭。中庭兩側平行坐落着兩棟三層高的鋼筋混凝土樓房。這是開有玻璃窗口的大型建築,給人以似乎是由公寓改造成的監獄或由監獄改造成的公寓的印象。但絶無不潔之感,也不覺得陰暗。大敞四開的窗口傳出收音機的聲音。每個窗口的窗簾一律是奶黃色,屬於最耐曬的顔色。
沿甬道徑直前行,正面便是雙層主樓。一樓是食堂和大浴池,二樓是禮堂和幾個會議室。另外不知何用,居然還有貴賓室。主樓旁邊便是三棟宿舍樓,同是三層。院子很大,緑色草坪的正中有個噴水竜頭,旋轉不止,反射着陽光。主樓後面是棒球和足球兩用的運動場和六個網球場,應有盡有。
寄宿院唯一的問題,在於它根本上的莫名其妙。它是由以某一個極右人物為中心的一傢性質不明的財團法人所經營的。其經營方針——當然是以我的眼光看——是相當奇特的。這點衹消看一下那本寄宿指南的小册子和寄宿生守則,便可知道十之。“就教育之根本,在於培育於國有用之材。”此乃寄宿樓的創辦精神,贊同這一精神的諸多財界人士慨然解囊……這是對外的招牌,而其內幕,便以慣用伎倆含糊其詞。明確地來說,沒有任何人曉得實情,稱其無非是作為逃稅對策者有之,謂其沽名釣譽者有之,說其以建寄宿舍之名而采取形同欺騙的巧妙手腕騙取這塊一等地産者有之。甚至有人說其中包藏着非同小可的老謀深算。照這種說法,創辦者的目的在於通過這裏做過寄宿生的人在財政界建立一個地下財閥。確實,寄宿院內,有個清一色由寄宿生中的優秀分子組成的特權俱樂部,詳情我自然不清楚。據說一個月總要召開幾次邀請創辦者參加的什麽研究會。衹要加入這俱樂部,將來就職便萬無一失。至於這些說法中孰對孰錯,我便無從判斷了。但所有這些說法有一點卻是共通的,即“反正莫名其妙”。
不管怎樣,1968年春到1970春這兩年時間裏,我是在這莫名其妙的寄宿院內度過的。如果有人問起何以在如此莫名其妙的地方竟然待了兩年之久,我也無法回答。就日常生活這點來說,右翼也罷、左翼也罷、偽善也罷、罪惡也罷、並無多大區別。
寄宿院內的一天是從莊嚴的升旗儀式開始的,當然也播放國歌。如同體育新聞中離不開進行麯一樣,升國旗也少不得放國歌。升旗臺在院子正中,從任何一棟寄宿樓的窗口都可看見。
升國旗是東樓(我所住的)樓長的任務。這是個大約60歲的老年男子,高個頭,目光敏銳,略微摻白的頭髮顯得十分,曬黑的脖頸上有條長長的傷疤。據說此人出身於陸軍中野學校,這也是真假莫辨。他身旁侍立一個學生,一副升旗助手的架勢。這學生的事別人也不甚知曉。光腦袋,經常一身學生服,既不知其姓甚名誰,也不知其房間號碼。在食堂或浴池裏也從未打過照面。甚至弄不清楚他是否真是學生。不過,既然身着學生服,恐怕還得是學生纔對——衹能如此判斷。而且此君同中野學校的那位卻是截然相反:五短身材,面皮白嫩,不瘦偏肥。就是這一對令人不快至極的搭檔在院子裏升那太陽旗。
住進之初,出於好奇,每天我特意在6點鐘就爬起身來觀看這愛國儀式。清晨6時,兩人幾乎與收音機的報時笛同步在院子中亮相。學生服固然是學生服加黑皮鞋,中野學校則一身夾剋,腳穿白運動鞋。學生服手提扁扁的桐木箱,中野學校提一臺索尼牌便攜式磁帶收錄機。中野學校把收錄機放在升旗臺下,學生服打開桐木箱。箱裏整齊地疊放着國旗。學生服畢恭畢敬地把那旗拿給中野學校。中野學校隨即給旗穿上繩索,學生服順便按一下收錄機開關。
《君之代》
旗一躥一躥地嚮上爬去。
“沙礫成岩兮”——唱到這裏時,旗升到旗桿中間,“遍覆青苔”音剛落,國旗便爬到了頂尖。兩人隨即挺胸凸肚,取立正姿勢,目光直視國旗。假若晴空萬裏,又趕上陣風吹來,那光景便甚是了得。
傍晚降旗,其儀式也大同小異,衹是順序與早上相反,旗一溜煙滑下,收進桐木箱中即可。晚間國旗卻是不隨風翻捲的。
何以晚間非降旗不可,其緣由我無從得知。其實,縱然夜裏,國傢也照樣存在,做工的人也照樣不少。巡路工、出租車司機、酒吧女侍、值夜班的、大樓警衛等——這些晚間工作的人們居然享受不到國傢的庇護,我覺得委實有欠公道。不過,這也許並不足為怪,誰也不至於對此耿耿於懷。介意的大概捨我並無他人。況且,就我而言,也是姑妄想之而已,從來就沒打算尋根問底。
房間的分配,原則上是一、二年級兩人一房,三、四年級每人一間。兩人一個的房間,有六張墊席大小,略顯狹長,盡頭墻上開有鋁合金框窗口。窗前,背對背放着用來學習的兩套桌椅,門內左側放一架雙層鐵床。每件傢具,其結構簡單得出奇,且結實得可以。除了桌椅鐵床,還有兩個衣箱、一張小咖啡桌,以及直接安在墻壁上的擱物架。無論怎麽愛屋及烏,都難以恭維是富有詩意的空間。差不多所有房間的擱物架上,都擺一些日用品。有收錄機、吹風機、電暖瓶、電熱器和用來處理速溶咖啡、袋裝茶、方糖、速食面的鍋和簡單的餐具。石灰墻上貼着《平凡周刊》上的美人照,以及從報刊上剪下的色情電影廣告畫。其中也有開玩笑貼的豬交尾照片,但這是例外中的例外。一般房間貼的都是裸體照,或年輕歌手照和女演員照。桌上的小書架裏排列着教科書、辭典、小說之類的。
房間裏因都是男人,大多髒得一塌糊塗。垃圾簍底沾着已經發黴生毛的桔子皮,代替煙灰缸用的空罐裏煙頭積了10幾釐米厚,裏面一冒煙,便用咖啡啤酒什麽的隨手倒進澆滅,發出令人窒息的酸味兒。碟碗則沒有一個不黑糊糊的,裏外沾滿無名髒物。地板上散亂地扔着速食面包袋、空啤酒瓶什麽以及什麽器皿的封蓋之類。沒有一個人想起過用掃帚把它們掃在一起或用垃圾鏟鏟倒垃圾簍裏。風一吹來,灰塵便在地板上翩翩起舞,而且,每個房間都充斥一股難聞的氣味。雖然氣味多少有所不同,但其成分都是毫無二緻:汗、體臭,加上垃圾。大傢全都把要洗的東西塞到床下。沒有一個人定期晾曬被褥,於是那被褥算是徹底吸足了汗水,釋放出不可救藥的氣味。我現在還感到不可思議:在那般混濁狀態中居然沒有發生致命的傳染病。
不過相比之下,我的房間卻幹淨的如同太平間,地板上纖塵不然,窗玻璃光可鑒人,臥具每周晾曬一次,鉛筆在筆筒內各得其所,就連窗簾每月都少不得洗滌一回,這都因為我的同室者近乎病態地愛潔成癖。我告訴別人說:“那傢夥連窗簾都洗!”但誰都搖頭不信。都也不曉窗簾乃常洗之物。他們認定窗簾是半永久性垂在窗口的附件,並且說“那小子性格異常”,隨後又都稱其為“納粹黨”或“敢死隊”。
我的房間連美人畫都沒貼,而代之以阿姆斯特丹運河的攝影。我貼裸體畫的時候,他開口道:“我說渡邊君,我,我可不大欣賞那玩藝兒喲!”然後伸手取下,以運河畫取而代之。我也並非很想貼那裸體,便沒表示異議。來我房間玩的人看了這運河攝影畫,都問是何物,我說:“敢死隊看着它手淫來着。”我本來是開玩笑說的,大夥卻輕率地信以為真。由於大傢信得太輕率了,連我自己不久也以為可能真有其事。
由於我同敢死隊住在一起,大傢都對我表示同情,但我本人卻無甚反感。衹要我潔身自好,他便概不干涉。作為我,反倒有些求之不得:地板他掃,被褥他曬,垃圾他倒。要是我忙得三天沒進浴池,他便嗅了嗅,勸我最好“呼哧呼哧”嗅嗅自己的味道洗澡去,甚至還提醒我該去理發店了,該剪一剪鼻毛了。麻煩的是衹消發現一條小蟲,他就拿起殺蟲劑噴霧器滿屋噴灑不止。這時我衹好到隔壁的混亂地帶避難。
敢死隊在一間國立大學攻讀地理學。
“我嘛,是學地、地、地圖的。”剛見面是他對我這樣說。
“喜歡地圖?”我問。
“嗯。大學畢業,去國土地理院、繪地、地、地圖。”
於是,我不禁再次感嘆:世上果然有多種多樣的希望,人生目標也各所不同。我來東京後一開始便發出諸多感嘆,此其一。不錯,假若沒有幾個人對繪製地圖懷有興趣和強烈熱情——太多了怕也大可不必——那是有些不好辦的。不過,想進國土地理院的卻是每說到“地圖”兩字便馬上口吃之人,也真是有些奇妙。他也不總是口吃,但一說到“地圖”一詞,便非口吃不可,百分之百。
“你、你學什麽?”他問。
“戲劇。”我答說。
“戲劇?就是演戲?”
“不不,那不是的。是學習和研究戲麯。例如拉辛啦易卜生啦莎士比亞啦。”
他說,除了莎士比亞外都沒聽說過。其實我也半斤八兩,衹記得課程介紹上這樣寫的。
“不管怎麽說,你是喜歡的嘍?”
“也不是特別喜歡。”我說。
我這回答使他睏惑起來。一睏惑,口吃便更厲害了。我覺得自己好像做了件十分對不起人的事。
“學什麽都無所謂,對我來說。”我解釋道,“民族學也罷,東洋史也罷,什麽都行。連看中這戲劇,也純屬偶然,如此而已。”這番解釋,自然還是沒能使他理解。
“我不明白,”他真的一副不明白的臉色,“我、我嘛,因為喜歡地、地、地圖,才學地、地、地圖的。為了這個,我纔讓傢裏寄、寄錢,特意來東京上大學。你卻不是這樣……”
他講的自然是正論,我不便再解釋了。隨後我們用火柴桿抽簽,决定上下床。結果他住上床,我在下床。
他身上的打扮,總是白襯衫黑褲子和藍毛衣。光頭,高個兒,顴骨棱角分明。去學校時,時常一身學生服。皮鞋和書包也是一色黑,看上去儼然一個右翼學生。也正因如此,周圍人才叫他是“敢死隊”。但說實話,他對百分之百的麻木不仁。不過是嫌選購其他衣服麻煩罷了。他所留心的僅限於海岸綫的變化和新鐵路隧道的竣工之類。每當接觸這方面的話題,他便結結巴巴地一講一兩個小時,直到我抽身溜走或睡着纔住嘴。
清晨6點,他隨着足可代替鬧鐘的《君之代》歌聲起床。看來那故弄玄虛的升國旗儀式也並非毫無效用。旋即穿衣,去洗臉間洗漱,洗臉時間驚人地長,我真懷疑他是不是把滿口牙一顆顆拔下來刷洗一遍。返回房間後,便“噼噼啪啪”地抖動毛巾,小心翼翼地按平皺紋後,放在暖氣片上烘幹,並把牙刷和香皂放回擱物架。隨後,擰開收音機做廣播體操。
我晚間看書看得很晚,一覺睡到早上8點多鐘。所以即便他起來弄得簌簌作響。甚至打開收音機作廣播體操,一般我都衹管大睡其覺。可是,惟獨到了廣播體操那跳躍動作部分,卻是非醒不可。不容你不醒。因為他跳躍之時——也確實跳得相當之高——便把床板震的上下顫抖。頭三天,我都忍了。聽人說集體生活是需要某種程度的忍耐的。但到第四天早上,我認識到可不能再忍下去了。
“對不起,廣播體操在樓頂什麽地方做好麽?”我開門見山,“你那麽一做我就不用睡了。”
“可都6點半了呀!”他一副難以置信的樣子。
“那我知道,不就6點半嗎?6點半對我是睡眠時間。原因不好解釋,反正就這習慣。”
“那怎麽成!在樓頂做,三樓就有意見了。這是因為下面房間是貯藏室,誰都不會說三道四。”
“那就在院子裏做,在草坪上!”
“也不行。我、我那收音機不是晶體管的。沒、沒電源不能用,沒音樂我又做不了操。”
的確,他的收音機相當原始,是交流電源式的。而我那個倒是晶體管,可又是音樂專用,衹能收立體聲短波。罷了罷了,我想。
“讓你一步,”我說,“做體操可以,衹是把跳躍動作去掉。那部分太吵了。這回總可以了吧?”
“跳、跳躍?”他滿臉驚異,反問道,“跳躍是什麽,跳躍?”
“跳躍就是跳躍。就是上上下下一蹦一跳的!”
“沒那回事啊!”
我開始頭痛,沒心思再和他羅嗦下去。但轉而一想,既然話已出口就該說清楚纔是。於是,我一邊哼着日本廣播協會那段“第一套廣播體操”的麯子,一邊在地上實際蹦跳一番。
“看見沒有,就這個,怎麽能沒有呢?”
“啊,倒也是,倒是又的,沒、沒註意。”
“所以我說,”我一屁股坐在床沿上,“希望你把這部分免掉,其他的我全部忍勝吞氣了。衹要你不跳,就能讓我睡個安穩覺,行嗎?”
“不行不行。”他說得倒也幹脆,“怎麽好漏掉一節呢。我是十年如一日做過來的。一旦開了頭,就、就下意識地一做到底。要是去掉一節,就、就、就全部做不出來了。”
我再也說不出什麽,能說出什麽呢?最有效的莫過於把他那個活氣死人的收音機趁他不在從窗口一甩了事。可是不用說,那一來肯定像打開地獄之門似的捅出一場騷亂。因為敢死隊這小子拿自己的東西極其留心。我啞口無言,在床邊茫然坐着。這當兒,他笑嘻嘻地安慰道:
“渡、渡邊君,你也一塊兒起來不就得了。”言畢,到食堂吃早餐去了。
講罷敢死隊和他做廣播體操的趣聞,直子“撲哧”笑出聲來。其實我並不是當笑柄講的,但結果我也笑了。看見她的笑臉——儘管稍縱即逝——實在是久違了。
我和直子在四𠔌站下了電車,沿鐵路邊上的土堰往市𠔌方向走去。這是5月中旬一個周日的午後。早上“噼裏啪啦”時停時下的雨,上午就已完全止息了。低垂的陰沉沉的雨雲,也似乎被南來風一掃而光似的無影無蹤,鮮緑鮮緑的櫻樹葉隨風搖曳,在陽光下閃閃爍爍。太陽光綫已透出初夏的氣息。擦肩而過的人都脫去毛衣和外套,有的搭在肩頭,有的輓在臂上。在周日午後溫暖陽光的愛撫下,每個人看上去都顯得分外開心。土堰對面的網球場上,小夥子脫去襯衫,穿一條短褲揮舞球拍。衹有並坐在長凳上的兩個修女,依舊循規蹈矩地身着黑色鼕令。仿佛惟獨她們四周沒有陽光降臨,但兩人還是一副心滿意足的神態,享受着曬太陽聊天的樂趣。
走了15分鐘,背上滲出汗來。我於是脫去棉布襯衣,衹穿圓領半袖衫。她把淺灰色的運動衫的袖口輓到臂肘上。看上去洗過好多遍了,顔色褪得恰到好處。很久以前我也似乎見她穿過同樣的襯衫,但記不確切,衹是覺得而已。關於直子的事,當時記得確實不很多。
“集體生活怎麽樣?和別人朝夕相處,可有意思?”
“弄不太清,纔一個月過一點嘛。”我說,“不過,倒也不壞,至少還沒有叫人吃不消的事。”
她在飲水臺前停住,喝了一小口水,從褲帶裏掏出白手帕擦了擦嘴,然後彎下腰,細心地重新係好皮鞋帶。
“你說,我也能過那種生活?”
“集體生活?”
“嗯。”直子說。
“怎麽說呢,這東西主要看個人想法。傷腦筋的事說有也是有不少的。一些規定羅羅嗦嗦,無聊的傢夥耀武揚威,加上同室人6點半就做廣播體操。可是,如果想一想這類事到哪裏都在所難免,也就心平氣和了。衹要你心想衹能在此度日,就能湊合下去。就這麽回事。”
“呃——”她點點頭,似乎想起了什麽,停了一會兒。之後就像審視什麽世間珍品似的凝眸註視我的眼睛。仔細看去,發現她的眼睛是那樣深邃和清澈,令人怦然心動,這以前我竟沒有發現她有如此晶瑩澄澈的眸子。想來,我還真沒仔細看她眼睛的機會,兩人單獨走路是第一次,說這麽多話也是第一次。
“打算搬進寄宿宿舍?”我試着問。
“不不,不是那樣的。”直子說,“衹是想想,想集體生活是什麽樣子,我是說……”直子咬起嘴唇,搜尋合適的字眼,但終究沒有找出來。她嘆了口氣,低下頭,“我想不明白,算了。”
交談到此為止了。直子開始再次嚮東走,我留點距離隨在後面。
我差不多一年沒有見到直子了。這一年裏,直子瘦成了另一個人。原先別具風韻的豐滿臉頰幾乎平平的了。脖頸也一下細弱好多。但她這種瘦削,看上去非常自然而嫻雅。簡直就像在某個狹長的場所待過後,體形自行纖細起來一樣。而且,直子要比我以前印象中的漂亮。我很想就這點嚮直子講點什麽,但不如怎樣表達,結果什麽也未出口。
我們也不是有什麽目的纔來這裏的。在中央綫電車裏,我和直子偶然相遇。她準備一個人去看電影,我正要去神田逛書店。雙方都沒什麽要緊事。直子說聲下車吧,我們就下了車,那站就是四𠔌站。當然,衹剩下兩人後,我們也沒有任何想要暢談的話題。至於直子為什麽說下車,我全然不明白。話題一開始就無從談起。
出得車站,她也沒說去哪裏就快步走起來。無奈,我便追趕似的尾隨其後。直子和我之間,大致保持1米左右的距離,,若想縮短,自然可以縮短,但我總覺得有點難為情。因此我一直跟在離直子1米遠的身後,邊走邊打量着她的背影和烏黑的頭髮。她戴一個大大的茶色發卡,側臉時,可以看見白皙而小巧的耳朵。直子不時地回頭搭話。我有時應對自如,有時就不知如何回答,也有時聽不清她說了什麽。但對直子來說,我聽見也好沒聽見也好似乎都無所謂。她說完自己想說的,便繼續嚮前走。也罷也罷,反正天氣不錯,散散步也好。我决定由她去了。
可是,就散步來說,直子那步伐又有點過於鄭重其事。到了飯田橋,她嚮右一拐,來到禦堀端,之後穿過神保町十字路口,,登上禦茶水坡路,隨即進入本鄉。又沿着都營電車綫路往駒込走去。路長的可以。到得駒込,太陽已經落了,一個柔和溫馨的春日黃昏。
“這是哪兒?”直子突然察覺似的問道。
“駒込。”我說,“不知道?我們兜了個大圈子。”
“怎麽到這兒來了?”
“你來的嘛,我衹是跟着。”
我們走進車站附近的蕎麥面館,簡單吃點東西,我口渴,一個人要來啤酒。等待東西端來的時間裏,我們都一句話沒說。我走得纍了,有點打不起精神,她兩手放在桌面上沉思什麽。電視的新聞節目裏,報道說今天這個周日任何一處遊樂場所都人頭攢動。我們可是從四𠔌步行到駒込,我想。
“身體真不錯啊。”我吃完蕎面說。
“沒想到?”
“嗯。”
“別看我這樣,初中時還是長跑選手,跑過十幾公裏呢。而且,由於父親喜愛登山,我從小每到星期天就往山上爬。記得不,我傢後面就是山吧?所以,腿腳就自然而然變得結實了。”
“真看不出來。”我說。
“倒也是。別人也都說我長得太嬌嫩了。不過,人可是不能貌相喲!”說罷,補充似的微微一笑。
“這麽說你別見怪,我可是纍得夠嗆。”
“對不起,讓你陪了一整天。”
“不過,能和你說話,挺高興的。以前好像兩人一次都沒單獨說過話。”說罷,我便回想說過什麽沒有,但根本想不出來。
她下意識地反復擺弄着桌面上的煙灰缸。
“噯,要是可以的話——我是說要是不影響你的話——我們再見面好麽?當然,我知道按理我不該說這樣的話。”
“按理?”我吃了一驚,“按理是怎麽回事?”
她臉紅了。大概我太吃驚的緣故。
“很難說明白。”直子辯解似的說。她把運動衫兩個袖口拉到臂肘上邊,旋即又褪回原來位置。電燈光把她細細的汗毛染成美麗的金黃色。“我沒想說按理,本來想用別的說法來着。”
直子把臂肘拄在桌面,久久看着墻上的挂歷,似乎想要從中找出合適的字眼,那當然是不可能的。她嘆口氣,閉上眼睛,摸了下發卡。
“沒關係。”我說,“你要說的好象能明白。我也不知道怎麽說纔合適。”
“表達不好。”直子說,“這些日子總是這樣。一想表達什麽,想出的衹是對不上號的字眼。有時對不上號,還有時完全相反。可要改嘴的時候,頭腦又混亂得找不出詞來,甚至自己最初想說什麽都糊塗了。好像身體被分成兩個,相互做追逐遊戲似的。而且中間有根很粗很粗的大柱子,圍着它左一圈右一圈追個沒完。而恰如其分的字眼總是由另一個我所擁有,這個我絶對追趕不上。”直子仰臉盯着我的眼睛,“這個你明白?”
寄宿院建在東京都內風景不錯的高地上,占地很大,四周圍有高高的混凝土墻。進得大門,迎面矗立一棵巨大的樺樹。樹齡聽說至少有150年。站在樹下擡頭仰望,衹見天空被緑葉遮掩得密密實實。
一條水泥甬道繞着這棵樹迂回轉過,然後再次呈直綫穿過中庭。中庭兩側平行坐落着兩棟三層高的鋼筋混凝土樓房。這是開有玻璃窗口的大型建築,給人以似乎是由公寓改造成的監獄或由監獄改造成的公寓的印象。但絶無不潔之感,也不覺得陰暗。大敞四開的窗口傳出收音機的聲音。每個窗口的窗簾一律是奶黃色,屬於最耐曬的顔色。
沿甬道徑直前行,正面便是雙層主樓。一樓是食堂和大浴池,二樓是禮堂和幾個會議室。另外不知何用,居然還有貴賓室。主樓旁邊便是三棟宿舍樓,同是三層。院子很大,緑色草坪的正中有個噴水竜頭,旋轉不止,反射着陽光。主樓後面是棒球和足球兩用的運動場和六個網球場,應有盡有。
寄宿院唯一的問題,在於它根本上的莫名其妙。它是由以某一個極右人物為中心的一傢性質不明的財團法人所經營的。其經營方針——當然是以我的眼光看——是相當奇特的。這點衹消看一下那本寄宿指南的小册子和寄宿生守則,便可知道十之。“就教育之根本,在於培育於國有用之材。”此乃寄宿樓的創辦精神,贊同這一精神的諸多財界人士慨然解囊……這是對外的招牌,而其內幕,便以慣用伎倆含糊其詞。明確地來說,沒有任何人曉得實情,稱其無非是作為逃稅對策者有之,謂其沽名釣譽者有之,說其以建寄宿舍之名而采取形同欺騙的巧妙手腕騙取這塊一等地産者有之。甚至有人說其中包藏着非同小可的老謀深算。照這種說法,創辦者的目的在於通過這裏做過寄宿生的人在財政界建立一個地下財閥。確實,寄宿院內,有個清一色由寄宿生中的優秀分子組成的特權俱樂部,詳情我自然不清楚。據說一個月總要召開幾次邀請創辦者參加的什麽研究會。衹要加入這俱樂部,將來就職便萬無一失。至於這些說法中孰對孰錯,我便無從判斷了。但所有這些說法有一點卻是共通的,即“反正莫名其妙”。
不管怎樣,1968年春到1970春這兩年時間裏,我是在這莫名其妙的寄宿院內度過的。如果有人問起何以在如此莫名其妙的地方竟然待了兩年之久,我也無法回答。就日常生活這點來說,右翼也罷、左翼也罷、偽善也罷、罪惡也罷、並無多大區別。
寄宿院內的一天是從莊嚴的升旗儀式開始的,當然也播放國歌。如同體育新聞中離不開進行麯一樣,升國旗也少不得放國歌。升旗臺在院子正中,從任何一棟寄宿樓的窗口都可看見。
升國旗是東樓(我所住的)樓長的任務。這是個大約60歲的老年男子,高個頭,目光敏銳,略微摻白的頭髮顯得十分,曬黑的脖頸上有條長長的傷疤。據說此人出身於陸軍中野學校,這也是真假莫辨。他身旁侍立一個學生,一副升旗助手的架勢。這學生的事別人也不甚知曉。光腦袋,經常一身學生服,既不知其姓甚名誰,也不知其房間號碼。在食堂或浴池裏也從未打過照面。甚至弄不清楚他是否真是學生。不過,既然身着學生服,恐怕還得是學生纔對——衹能如此判斷。而且此君同中野學校的那位卻是截然相反:五短身材,面皮白嫩,不瘦偏肥。就是這一對令人不快至極的搭檔在院子裏升那太陽旗。
住進之初,出於好奇,每天我特意在6點鐘就爬起身來觀看這愛國儀式。清晨6時,兩人幾乎與收音機的報時笛同步在院子中亮相。學生服固然是學生服加黑皮鞋,中野學校則一身夾剋,腳穿白運動鞋。學生服手提扁扁的桐木箱,中野學校提一臺索尼牌便攜式磁帶收錄機。中野學校把收錄機放在升旗臺下,學生服打開桐木箱。箱裏整齊地疊放着國旗。學生服畢恭畢敬地把那旗拿給中野學校。中野學校隨即給旗穿上繩索,學生服順便按一下收錄機開關。
《君之代》
旗一躥一躥地嚮上爬去。
“沙礫成岩兮”——唱到這裏時,旗升到旗桿中間,“遍覆青苔”音剛落,國旗便爬到了頂尖。兩人隨即挺胸凸肚,取立正姿勢,目光直視國旗。假若晴空萬裏,又趕上陣風吹來,那光景便甚是了得。
傍晚降旗,其儀式也大同小異,衹是順序與早上相反,旗一溜煙滑下,收進桐木箱中即可。晚間國旗卻是不隨風翻捲的。
何以晚間非降旗不可,其緣由我無從得知。其實,縱然夜裏,國傢也照樣存在,做工的人也照樣不少。巡路工、出租車司機、酒吧女侍、值夜班的、大樓警衛等——這些晚間工作的人們居然享受不到國傢的庇護,我覺得委實有欠公道。不過,這也許並不足為怪,誰也不至於對此耿耿於懷。介意的大概捨我並無他人。況且,就我而言,也是姑妄想之而已,從來就沒打算尋根問底。
房間的分配,原則上是一、二年級兩人一房,三、四年級每人一間。兩人一個的房間,有六張墊席大小,略顯狹長,盡頭墻上開有鋁合金框窗口。窗前,背對背放着用來學習的兩套桌椅,門內左側放一架雙層鐵床。每件傢具,其結構簡單得出奇,且結實得可以。除了桌椅鐵床,還有兩個衣箱、一張小咖啡桌,以及直接安在墻壁上的擱物架。無論怎麽愛屋及烏,都難以恭維是富有詩意的空間。差不多所有房間的擱物架上,都擺一些日用品。有收錄機、吹風機、電暖瓶、電熱器和用來處理速溶咖啡、袋裝茶、方糖、速食面的鍋和簡單的餐具。石灰墻上貼着《平凡周刊》上的美人照,以及從報刊上剪下的色情電影廣告畫。其中也有開玩笑貼的豬交尾照片,但這是例外中的例外。一般房間貼的都是裸體照,或年輕歌手照和女演員照。桌上的小書架裏排列着教科書、辭典、小說之類的。
房間裏因都是男人,大多髒得一塌糊塗。垃圾簍底沾着已經發黴生毛的桔子皮,代替煙灰缸用的空罐裏煙頭積了10幾釐米厚,裏面一冒煙,便用咖啡啤酒什麽的隨手倒進澆滅,發出令人窒息的酸味兒。碟碗則沒有一個不黑糊糊的,裏外沾滿無名髒物。地板上散亂地扔着速食面包袋、空啤酒瓶什麽以及什麽器皿的封蓋之類。沒有一個人想起過用掃帚把它們掃在一起或用垃圾鏟鏟倒垃圾簍裏。風一吹來,灰塵便在地板上翩翩起舞,而且,每個房間都充斥一股難聞的氣味。雖然氣味多少有所不同,但其成分都是毫無二緻:汗、體臭,加上垃圾。大傢全都把要洗的東西塞到床下。沒有一個人定期晾曬被褥,於是那被褥算是徹底吸足了汗水,釋放出不可救藥的氣味。我現在還感到不可思議:在那般混濁狀態中居然沒有發生致命的傳染病。
不過相比之下,我的房間卻幹淨的如同太平間,地板上纖塵不然,窗玻璃光可鑒人,臥具每周晾曬一次,鉛筆在筆筒內各得其所,就連窗簾每月都少不得洗滌一回,這都因為我的同室者近乎病態地愛潔成癖。我告訴別人說:“那傢夥連窗簾都洗!”但誰都搖頭不信。都也不曉窗簾乃常洗之物。他們認定窗簾是半永久性垂在窗口的附件,並且說“那小子性格異常”,隨後又都稱其為“納粹黨”或“敢死隊”。
我的房間連美人畫都沒貼,而代之以阿姆斯特丹運河的攝影。我貼裸體畫的時候,他開口道:“我說渡邊君,我,我可不大欣賞那玩藝兒喲!”然後伸手取下,以運河畫取而代之。我也並非很想貼那裸體,便沒表示異議。來我房間玩的人看了這運河攝影畫,都問是何物,我說:“敢死隊看着它手淫來着。”我本來是開玩笑說的,大夥卻輕率地信以為真。由於大傢信得太輕率了,連我自己不久也以為可能真有其事。
由於我同敢死隊住在一起,大傢都對我表示同情,但我本人卻無甚反感。衹要我潔身自好,他便概不干涉。作為我,反倒有些求之不得:地板他掃,被褥他曬,垃圾他倒。要是我忙得三天沒進浴池,他便嗅了嗅,勸我最好“呼哧呼哧”嗅嗅自己的味道洗澡去,甚至還提醒我該去理發店了,該剪一剪鼻毛了。麻煩的是衹消發現一條小蟲,他就拿起殺蟲劑噴霧器滿屋噴灑不止。這時我衹好到隔壁的混亂地帶避難。
敢死隊在一間國立大學攻讀地理學。
“我嘛,是學地、地、地圖的。”剛見面是他對我這樣說。
“喜歡地圖?”我問。
“嗯。大學畢業,去國土地理院、繪地、地、地圖。”
於是,我不禁再次感嘆:世上果然有多種多樣的希望,人生目標也各所不同。我來東京後一開始便發出諸多感嘆,此其一。不錯,假若沒有幾個人對繪製地圖懷有興趣和強烈熱情——太多了怕也大可不必——那是有些不好辦的。不過,想進國土地理院的卻是每說到“地圖”兩字便馬上口吃之人,也真是有些奇妙。他也不總是口吃,但一說到“地圖”一詞,便非口吃不可,百分之百。
“你、你學什麽?”他問。
“戲劇。”我答說。
“戲劇?就是演戲?”
“不不,那不是的。是學習和研究戲麯。例如拉辛啦易卜生啦莎士比亞啦。”
他說,除了莎士比亞外都沒聽說過。其實我也半斤八兩,衹記得課程介紹上這樣寫的。
“不管怎麽說,你是喜歡的嘍?”
“也不是特別喜歡。”我說。
我這回答使他睏惑起來。一睏惑,口吃便更厲害了。我覺得自己好像做了件十分對不起人的事。
“學什麽都無所謂,對我來說。”我解釋道,“民族學也罷,東洋史也罷,什麽都行。連看中這戲劇,也純屬偶然,如此而已。”這番解釋,自然還是沒能使他理解。
“我不明白,”他真的一副不明白的臉色,“我、我嘛,因為喜歡地、地、地圖,才學地、地、地圖的。為了這個,我纔讓傢裏寄、寄錢,特意來東京上大學。你卻不是這樣……”
他講的自然是正論,我不便再解釋了。隨後我們用火柴桿抽簽,决定上下床。結果他住上床,我在下床。
他身上的打扮,總是白襯衫黑褲子和藍毛衣。光頭,高個兒,顴骨棱角分明。去學校時,時常一身學生服。皮鞋和書包也是一色黑,看上去儼然一個右翼學生。也正因如此,周圍人才叫他是“敢死隊”。但說實話,他對百分之百的麻木不仁。不過是嫌選購其他衣服麻煩罷了。他所留心的僅限於海岸綫的變化和新鐵路隧道的竣工之類。每當接觸這方面的話題,他便結結巴巴地一講一兩個小時,直到我抽身溜走或睡着纔住嘴。
清晨6點,他隨着足可代替鬧鐘的《君之代》歌聲起床。看來那故弄玄虛的升國旗儀式也並非毫無效用。旋即穿衣,去洗臉間洗漱,洗臉時間驚人地長,我真懷疑他是不是把滿口牙一顆顆拔下來刷洗一遍。返回房間後,便“噼噼啪啪”地抖動毛巾,小心翼翼地按平皺紋後,放在暖氣片上烘幹,並把牙刷和香皂放回擱物架。隨後,擰開收音機做廣播體操。
我晚間看書看得很晚,一覺睡到早上8點多鐘。所以即便他起來弄得簌簌作響。甚至打開收音機作廣播體操,一般我都衹管大睡其覺。可是,惟獨到了廣播體操那跳躍動作部分,卻是非醒不可。不容你不醒。因為他跳躍之時——也確實跳得相當之高——便把床板震的上下顫抖。頭三天,我都忍了。聽人說集體生活是需要某種程度的忍耐的。但到第四天早上,我認識到可不能再忍下去了。
“對不起,廣播體操在樓頂什麽地方做好麽?”我開門見山,“你那麽一做我就不用睡了。”
“可都6點半了呀!”他一副難以置信的樣子。
“那我知道,不就6點半嗎?6點半對我是睡眠時間。原因不好解釋,反正就這習慣。”
“那怎麽成!在樓頂做,三樓就有意見了。這是因為下面房間是貯藏室,誰都不會說三道四。”
“那就在院子裏做,在草坪上!”
“也不行。我、我那收音機不是晶體管的。沒、沒電源不能用,沒音樂我又做不了操。”
的確,他的收音機相當原始,是交流電源式的。而我那個倒是晶體管,可又是音樂專用,衹能收立體聲短波。罷了罷了,我想。
“讓你一步,”我說,“做體操可以,衹是把跳躍動作去掉。那部分太吵了。這回總可以了吧?”
“跳、跳躍?”他滿臉驚異,反問道,“跳躍是什麽,跳躍?”
“跳躍就是跳躍。就是上上下下一蹦一跳的!”
“沒那回事啊!”
我開始頭痛,沒心思再和他羅嗦下去。但轉而一想,既然話已出口就該說清楚纔是。於是,我一邊哼着日本廣播協會那段“第一套廣播體操”的麯子,一邊在地上實際蹦跳一番。
“看見沒有,就這個,怎麽能沒有呢?”
“啊,倒也是,倒是又的,沒、沒註意。”
“所以我說,”我一屁股坐在床沿上,“希望你把這部分免掉,其他的我全部忍勝吞氣了。衹要你不跳,就能讓我睡個安穩覺,行嗎?”
“不行不行。”他說得倒也幹脆,“怎麽好漏掉一節呢。我是十年如一日做過來的。一旦開了頭,就、就下意識地一做到底。要是去掉一節,就、就、就全部做不出來了。”
我再也說不出什麽,能說出什麽呢?最有效的莫過於把他那個活氣死人的收音機趁他不在從窗口一甩了事。可是不用說,那一來肯定像打開地獄之門似的捅出一場騷亂。因為敢死隊這小子拿自己的東西極其留心。我啞口無言,在床邊茫然坐着。這當兒,他笑嘻嘻地安慰道:
“渡、渡邊君,你也一塊兒起來不就得了。”言畢,到食堂吃早餐去了。
講罷敢死隊和他做廣播體操的趣聞,直子“撲哧”笑出聲來。其實我並不是當笑柄講的,但結果我也笑了。看見她的笑臉——儘管稍縱即逝——實在是久違了。
我和直子在四𠔌站下了電車,沿鐵路邊上的土堰往市𠔌方向走去。這是5月中旬一個周日的午後。早上“噼裏啪啦”時停時下的雨,上午就已完全止息了。低垂的陰沉沉的雨雲,也似乎被南來風一掃而光似的無影無蹤,鮮緑鮮緑的櫻樹葉隨風搖曳,在陽光下閃閃爍爍。太陽光綫已透出初夏的氣息。擦肩而過的人都脫去毛衣和外套,有的搭在肩頭,有的輓在臂上。在周日午後溫暖陽光的愛撫下,每個人看上去都顯得分外開心。土堰對面的網球場上,小夥子脫去襯衫,穿一條短褲揮舞球拍。衹有並坐在長凳上的兩個修女,依舊循規蹈矩地身着黑色鼕令。仿佛惟獨她們四周沒有陽光降臨,但兩人還是一副心滿意足的神態,享受着曬太陽聊天的樂趣。
走了15分鐘,背上滲出汗來。我於是脫去棉布襯衣,衹穿圓領半袖衫。她把淺灰色的運動衫的袖口輓到臂肘上。看上去洗過好多遍了,顔色褪得恰到好處。很久以前我也似乎見她穿過同樣的襯衫,但記不確切,衹是覺得而已。關於直子的事,當時記得確實不很多。
“集體生活怎麽樣?和別人朝夕相處,可有意思?”
“弄不太清,纔一個月過一點嘛。”我說,“不過,倒也不壞,至少還沒有叫人吃不消的事。”
她在飲水臺前停住,喝了一小口水,從褲帶裏掏出白手帕擦了擦嘴,然後彎下腰,細心地重新係好皮鞋帶。
“你說,我也能過那種生活?”
“集體生活?”
“嗯。”直子說。
“怎麽說呢,這東西主要看個人想法。傷腦筋的事說有也是有不少的。一些規定羅羅嗦嗦,無聊的傢夥耀武揚威,加上同室人6點半就做廣播體操。可是,如果想一想這類事到哪裏都在所難免,也就心平氣和了。衹要你心想衹能在此度日,就能湊合下去。就這麽回事。”
“呃——”她點點頭,似乎想起了什麽,停了一會兒。之後就像審視什麽世間珍品似的凝眸註視我的眼睛。仔細看去,發現她的眼睛是那樣深邃和清澈,令人怦然心動,這以前我竟沒有發現她有如此晶瑩澄澈的眸子。想來,我還真沒仔細看她眼睛的機會,兩人單獨走路是第一次,說這麽多話也是第一次。
“打算搬進寄宿宿舍?”我試着問。
“不不,不是那樣的。”直子說,“衹是想想,想集體生活是什麽樣子,我是說……”直子咬起嘴唇,搜尋合適的字眼,但終究沒有找出來。她嘆了口氣,低下頭,“我想不明白,算了。”
交談到此為止了。直子開始再次嚮東走,我留點距離隨在後面。
我差不多一年沒有見到直子了。這一年裏,直子瘦成了另一個人。原先別具風韻的豐滿臉頰幾乎平平的了。脖頸也一下細弱好多。但她這種瘦削,看上去非常自然而嫻雅。簡直就像在某個狹長的場所待過後,體形自行纖細起來一樣。而且,直子要比我以前印象中的漂亮。我很想就這點嚮直子講點什麽,但不如怎樣表達,結果什麽也未出口。
我們也不是有什麽目的纔來這裏的。在中央綫電車裏,我和直子偶然相遇。她準備一個人去看電影,我正要去神田逛書店。雙方都沒什麽要緊事。直子說聲下車吧,我們就下了車,那站就是四𠔌站。當然,衹剩下兩人後,我們也沒有任何想要暢談的話題。至於直子為什麽說下車,我全然不明白。話題一開始就無從談起。
出得車站,她也沒說去哪裏就快步走起來。無奈,我便追趕似的尾隨其後。直子和我之間,大致保持1米左右的距離,,若想縮短,自然可以縮短,但我總覺得有點難為情。因此我一直跟在離直子1米遠的身後,邊走邊打量着她的背影和烏黑的頭髮。她戴一個大大的茶色發卡,側臉時,可以看見白皙而小巧的耳朵。直子不時地回頭搭話。我有時應對自如,有時就不知如何回答,也有時聽不清她說了什麽。但對直子來說,我聽見也好沒聽見也好似乎都無所謂。她說完自己想說的,便繼續嚮前走。也罷也罷,反正天氣不錯,散散步也好。我决定由她去了。
可是,就散步來說,直子那步伐又有點過於鄭重其事。到了飯田橋,她嚮右一拐,來到禦堀端,之後穿過神保町十字路口,,登上禦茶水坡路,隨即進入本鄉。又沿着都營電車綫路往駒込走去。路長的可以。到得駒込,太陽已經落了,一個柔和溫馨的春日黃昏。
“這是哪兒?”直子突然察覺似的問道。
“駒込。”我說,“不知道?我們兜了個大圈子。”
“怎麽到這兒來了?”
“你來的嘛,我衹是跟着。”
我們走進車站附近的蕎麥面館,簡單吃點東西,我口渴,一個人要來啤酒。等待東西端來的時間裏,我們都一句話沒說。我走得纍了,有點打不起精神,她兩手放在桌面上沉思什麽。電視的新聞節目裏,報道說今天這個周日任何一處遊樂場所都人頭攢動。我們可是從四𠔌步行到駒込,我想。
“身體真不錯啊。”我吃完蕎面說。
“沒想到?”
“嗯。”
“別看我這樣,初中時還是長跑選手,跑過十幾公裏呢。而且,由於父親喜愛登山,我從小每到星期天就往山上爬。記得不,我傢後面就是山吧?所以,腿腳就自然而然變得結實了。”
“真看不出來。”我說。
“倒也是。別人也都說我長得太嬌嫩了。不過,人可是不能貌相喲!”說罷,補充似的微微一笑。
“這麽說你別見怪,我可是纍得夠嗆。”
“對不起,讓你陪了一整天。”
“不過,能和你說話,挺高興的。以前好像兩人一次都沒單獨說過話。”說罷,我便回想說過什麽沒有,但根本想不出來。
她下意識地反復擺弄着桌面上的煙灰缸。
“噯,要是可以的話——我是說要是不影響你的話——我們再見面好麽?當然,我知道按理我不該說這樣的話。”
“按理?”我吃了一驚,“按理是怎麽回事?”
她臉紅了。大概我太吃驚的緣故。
“很難說明白。”直子辯解似的說。她把運動衫兩個袖口拉到臂肘上邊,旋即又褪回原來位置。電燈光把她細細的汗毛染成美麗的金黃色。“我沒想說按理,本來想用別的說法來着。”
直子把臂肘拄在桌面,久久看着墻上的挂歷,似乎想要從中找出合適的字眼,那當然是不可能的。她嘆口氣,閉上眼睛,摸了下發卡。
“沒關係。”我說,“你要說的好象能明白。我也不知道怎麽說纔合適。”
“表達不好。”直子說,“這些日子總是這樣。一想表達什麽,想出的衹是對不上號的字眼。有時對不上號,還有時完全相反。可要改嘴的時候,頭腦又混亂得找不出詞來,甚至自己最初想說什麽都糊塗了。好像身體被分成兩個,相互做追逐遊戲似的。而且中間有根很粗很粗的大柱子,圍着它左一圈右一圈追個沒完。而恰如其分的字眼總是由另一個我所擁有,這個我絶對追趕不上。”直子仰臉盯着我的眼睛,“這個你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