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梯以十分緩慢的速度繼續上升。大概是在上升,我想。不過我沒有把握。其速度實在過於緩慢,以致我失去了方向感。或許下降也未可知,抑或不上不下也不一定。我衹不過斟酌前後情況而姑且算它上升罷了。僅僅是推測,無半點根據。也可能上至十二樓下到第三樓—繞地球一周又返回原處。總之無從知曉。
這電梯同我公寓中那進化得如同提水筒一般了無裝飾的廉價電梯毫無共同之處。由於差異太大,我竟懷疑二者並非為同一目的製造的具有同一功能且冠以同一名稱的機械裝置。兩架電梯的差距之大,怕已達到了人們想像力的極限。
問題首先是面積。我現在乘的電梯寬敞得足以作為一間小辦公室來使用,足以放進寫字檯放進文件框放進地櫃,此外再隔出一間小廚房都顯得綽綽有餘,甚至領進三頭駱駝栽一棵中等椰子樹都未嘗不可。其次是清潔,清潔得如同一口新出廠的棺木。四壁和天花板全是不銹鋼,閃閃發光,纖塵不染。下面鋪着苔緑色的長絨地毯。第三是靜,靜得怕人。我一進去,門便無聲無息—的確是無聲無息地倏然閉合。之後更是一片沉寂,幾乎使人感覺不出是開是停,猶如一道深水河靜靜流逝。
還有一點,那便是這電梯上缺少很多作為電梯本應裝備的附件。沒有安裝各種按鈕和開關的控製盤,沒有樓層按鈕沒有開門鈕關門鈕沒有緊急停止裝置。總之一無所有。因此我覺得自己缺少任何保護。不光是按鈕,樓層顯示燈也沒有,定員數量和註意事項也沒有,甚至廠傢名稱標牌也無處可尋。更不曉得安全門位於何處。確確實實同棺木無異。無論如何這等電梯都不可能得到消防署的許可。電梯自有電梯的規範。
如此靜靜盯視這光禿禿平滑滑的四面不銹鋼壁的時間裏,我不由想起小時在電影上看到的福迪尼奇跡,此人被人用繩索和鐵鏈五花大綁地塞進一個大衣箱中,又在外面纏了好多道鐵鏈,連同箱子將其從尼亞加拉瀑布上頭推落下來,或者投入北冰洋凍成冰塊。我緩緩做了個深呼吸,將自己的處境同福迪尼的處境冷靜地加以比較。身體未遭束縛這點我倒是得天獨厚,但不明所以然卻使我被動。
仔細想來,別說所以然,就連電梯是停是動都不得而知。我咳嗽了一聲,這聲咳嗽也有點奇怪。因為不像是咳嗽應有的聲音—沒有立體感,猶如一把軟糊糊的泥巴甩在平板板的水泥壁上,無論如何我都不認為是自己身體發出的動靜。出於慎重,我又咳嗽一聲,結果同樣。於是我灰心喪氣,不再咳嗽。
我以靜止不動的姿勢呆呆伫立了相當長的時間。門卻怎麽等也不開。我和電梯好像一幅題為《我和電梯》的靜物畫一樣凝然不動。我有點不安起來。
說不定電梯出了故障,或者電梯操縱員—假定某處存在一個負責此項工作之人—把我身陷此箱一事忘到九霄雲外也未可知。我這一存在時常被人忘記。不管怎樣,其後果都是我被封閉在這不銹鋼密室之中。我側耳傾聽,不聞任何聲息。又把耳朵緊緊貼在不銹鋼壁上試了試,還是無聲可聞。惟有耳的輪廓徒勞地印在壁上。電梯儼然一架式樣特殊的高效消音金屬箱。我打口哨吹了吹《少年丹尼》,出來的聲音像一隻患肺炎的狗的喘息。
我衹好靠在電梯壁上,决定通過數點衣袋裏的零幣來消磨時間。當然,對從事我這種職業的人來說,消磨時間也是一項重要訓練,就像拳擊運動員總是手握橡皮球一樣。就是說,這並非單純意義上的消磨時間。衹有通過動作的反復,纔有可能將個別傾嚮化為習慣。
總之,平時我總是註意在衣袋裏留有相當數目的零幣,右側衣袋裏放一百元和五百元的,左側放五十元和十元的。一元和五元零幣原則上放進褲子的後袋,不用於計算。於是我將兩手插入左右兩衹衣袋,右手數一百元和五百元的,左手點五十元和十元的,二者並行不悖。
沒做過這種計算的人恐怕難以想象,起始階段還是頗有難度的。因為大腦的右半球和左半球要分別進行完全不同的計算,最後像吻合切開的西瓜一樣將兩組數字合在一起。而這是非常復雜的,如果不習慣的話。
至於是否真的要將大腦左右兩半球分開使用,這點我也說不清楚。若是腦生理學專傢,也許采用更為特殊的說法,但我一來不是腦生理學專傢,二來實際計算中確實覺得是將大腦的左右兩半球分開使用來着。就計算完後的疲勞感來說,也好像在質上與進行一般計算後的疲勞感大為不同。因此作為權宜之計,我暫且認為自己以腦的右半球計算右邊的衣袋,左半球則在計算左邊的衣袋。
總的說來,我這人對世上種種事象、事物和存在恐怕都習慣做權宜式考慮。這並非因為我屬於權宜式性格—當然我承認自己有幾分這樣的傾嚮—而是因為我發現對於世上大多數情況,較之正統式解釋方法,采用權宜式把握方式更能接近事物的本質。
譬如,即使我們把地球視為一個咖啡桌而不看做是球狀體,在日常生活這個層次上又有多少不便之處呢?誠然,這是個相當極端的例子,並不是說對任何事情都可以如此隨心所欲地妄加變通。衹是,將地球祝為巨大咖啡桌的權宜式觀點,事實上勢必一舉排除因地球是球狀體而産生麯諸多繁瑣問題—例如引力、日期變更綫和赤道等無關緊要的事項。對於過普普通通生活的人來說,非與赤道等問題糾纏在一起的時候一生中又能有幾次呢!
由此之故,我便盡可能從權宜式角度來觀寨事物。我的看法是:世界這東西委實含有各種各樣的簡言之即無限的可能性,惟其如此纔得以成立。而對可能性的選擇在某種程度上則是由構成這個世界的每一個人來决定的。所謂世界,便是由濃縮的可能性製成的咖啡桌。
話又說回來,用右手和左手同時進行兩種截然有別的計算决非輕而易舉之事。我也是花了好長時間纔精通此術的。一旦精通之後,換句話說也就是掌握其訣竅之後,這一能力便不至於輕易得而復失。這同會騎自行車會遊泳是同一道理。當然不是說無需練習。惟有通過不斷練習能力纔會提高,方式纔會更新。正因如此,我纔總是註意在衣袋裏揣上零幣,一有時間就計算不止。
此時,我的衣袋中有;五百元硬幣3枚,一百元硬幣18枚,五十元的7枚,十元的16枚,合計金額3810元。計算起來毫不費事。如此程度,比數手指還要簡單。我心滿意足地靠着不銹鋼壁,眼望正面的門。門依然無動於衷。
我不知道電梯門何以這麽久都不打開。略經沉吟,我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機器故障之說和操縱人員疏忽之說及其忘卻我的存在這兩種可能性即使基本排除也未嘗不可。因為這不現實。
當然我不是說機器故障和操縱人員疏忽的情況實際上不能發生。相反,我清楚地知道現實生活中這種意外發生確很頻繁。我想說的是,在特殊的現實當中—當然是指在這種滑溜溜傻乎乎的電梯裏邊—不妨將非特殊性作為逆論式特殊性姑且排除在外。在機械維修方面疏忽大意之人或把來訪者關進電梯後便忘記操作程序的馬虎人如何會製作出如此考究的離奇電梯呢?
回答當然是否定的。
此事絶無可能。
迄今為止,他們一直十二分地神經質,十二分地小心翼翼謹小慎微。事無巨細,他們一律不肯放過,仿佛每走一步都要用尺子測量一下。一進樓門我便被兩個衛士攔住,問我找誰,然後核對預約來訪者名單,查看駕駛證,用中央電腦確認身份,又用金屬探測器全身探了一遍,這纔把我推進電梯。即使參規造幣局也不會受到如此嚴密的檢查。而我現在卻落到這般地步。無論如何都很難認為他們的小心謹慎現在會突然喪失。
這樣一來,剩下的可能性便是他們有意使我身陷此境。大概他們不想讓我察覺電梯的運行,所以纔開得如此徐緩,以至我無法判斷是上升還是下降。甚至裝有攝像機都有可能。門口警衛室裏監視熒屏一字排開,其中一個映出電梯裏的光景—果真如此也無足為奇。
由於百無聊賴,我很想找一找攝像機的鏡頭。但轉念一想,即使找到於我也毫無益處。恐怕衹能促使對方提高警惕,進而更加緩慢地操縱電梯。我可不願意觸此黴頭,本來都已誤了約會時間。
歸終,我衹能無所事事地悠然呆着不動,我是為了完成正當任務纔來這裏的。用不着膽怯,也無需緊張。
我背靠墻壁,兩手插入衣袋,再次計算零幣。3750元。轉眼算畢,毫不費事。
3750元?
計算有誤。
某處出了差錯。
我感到手心沁出汗來。衣袋裏的零幣居然算錯,最近三年可是從未有過,一次也沒有過,無論如何這都是個不好的徵兆。趁這不好的徵兆尚未作為實實在在的災難出現,我必須徹底收復失地。
我閉上眼睛,像洗眼鏡片一樣將左右兩半球大腦清洗一空。隨後將雙手從衣袋掏出,張開手心,讓汗水蒸發。我像《瓦勞剋》電影中面對甘?費特時的亨利?方達那樣幹淨利落地做完這些準備工作。我特別喜歡《瓦勞剋》這部影片,儘管這並無所謂。
確認左右手心完全幹爽以後,我重新插進兩個衣袋,開始計算第三遍。如果第三遍計算的結果同前兩次中的某一次結果相符,那麽就不存在問題。任何人都有出錯的時候。在特殊情況下,人人都會變得神經質,同時也必須承認多少有點過於自信。我的初步性錯誤便是由此造成的。總之我要得出準確的數字,也衹有這樣才能糾正錯誤。不料在我着手糾正之前,電梯門開了。開得毫無前兆毫無聲響,倏地分往兩側。
由於精神仍然集中在衣袋中的零幣上面,一開始我未能及時意識到門已打開。或者準確地說來,雖然目睹門已打開,但一時沒有反應過來這一狀況的具體含義。無需說,門開意味着被門剝奪了連續性的兩個空間因此而連為一體,同時也意味我所乘的電梯到達了目的地。
我停止衣袋中手指的動作,往門外看去。門外是走廊,走廊裏立着一個女郎。女郎年輕體胖,身穿粉紅色西服套裙,腳上是粉紅色高跟鞋。套裙手工精良,光鮮流暢。她的臉龐也同樣光鮮可人,女郎確認似的對我端視良久,然後猛然點了下頭,意思像是說這邊來。我於是不再數錢,雙手從衣袋掏出,走出電梯。剛一走出,電梯門便急不可耐地在我身後合上。
我站在走廊裏四下巡視,沒有發現任何可以暗示我此刻處境的東西。我能明白的僅僅是此乃樓內走廊這一點。而這點連小學生都一清二楚。
一言以蔽之,這是座內部裝修得異常平滑的大廈。正如剛纔乘的電梯,所用材料倒是高級,衹是滑溜溜的沒有抓手。地板是打磨得光可鑒人的大理石,墻壁白裏透黃,猶如我每天早上吃的黃油酥餅。走廊兩側排列着結實厚重的木門,上面分別帶有標明房間號碼的鐵牌。房號顛三倒四,混亂不堪。“936
”的旁邊是“1213”,再往下又成了“26”。如此亂七八糟的房間排編順序真是見所未見。顯然其中出了什麽問題。
女郎幾乎不言不語。朝我說了句“這邊請”,但那衹是口形做如此變化,並未出聲。我從事此項工作之前曾參加過兩個月的讀唇術講習班,因而好歹得以理解她表達的意思,起始我有些懷疑是不是自傢耳朵失靈。電梯無聲,咳嗽和口哨又聲不像聲,弄得找在音響面前全然沒了主見。
我試着咳嗽一聲。其聲依然畏畏縮縮,但終究比電梯中的像樣多了,於是我心懷釋然,對自己耳朵恢復了少許自信。不要緊,耳朵還不至於不可救藥。耳朵是正常的,問題出在她嘴巴方面。
我跟在女郎後面走着。高跟鞋尖尖的後跟在空蕩蕩的走廊裏咔咔作響,猶若午後采石場發出的聲音。兩條裹着一層長筒襪的大腿清晰地映在大理石地板上。
女郎圓鼓鼓地胖。固然年輕固然漂亮,但她委實胖得可觀。年輕漂亮的女郎身體發胖,我總覺得有點奇妙。我跟在她後頭邊走邊一直打量她的脖頸、手腕和腿腳。身體胖墩墩地全是肉,仿佛夜裏落了一層無聲的厚雪。
每次同年輕漂亮而又肥胖的女郎在一起我都感到睏惑。何以如此我不得而知。也可能因為我極為自然而然地想象出對方飲食生活的光景所致。每當見到肥胖的女郎,腦海中便不由得浮現出她喳喳有聲地大吃大嚼盤中剩的涼拌水田芥,以及不勝依依地用面包蘸起最後一滴乳脂湯的光景。我無法不這樣想。這麽着,我的腦海便像酸物侵蝕金屬一樣充滿了她吃飯的場面,其他種種功能則變得遲鈍起來。
倘若光是胖倒也罷了。光是胖的女郎像空中的浮雲,無非漂浮在那裏而已,與我毫不相幹。而若是又年輕又漂亮又肥胖的女郎,問題則另當別論。我不能不决定自己對她應取何種態度。一句話就是說我有可能同她睏覺。我想大約是這點將我的腦袋弄得如一睏亂麻。帶着麻木不仁的腦袋同女人睏覺可不是件容易事。
但絶不是說我討厭胖女郎。睏惑和討厭並非同義詞。這以前我曾同好幾個肥胖而年輕貌美的女郎睡過,總的來看那種體驗絶對不壞。睏惑若被往好的方向引導,必然産生通常得不到的美妙結果。當然也有時候不一帆風順。性交這東西是一種非常微妙的行為,同星期天去商店買暖水瓶不是一碼事。即使同樣年輕貌美而又體胖的女郎,其脂肪的附着方式也各所不一。某種胖法可以將我帶往愜意的方向,而另一種胖法則將我遺棄在表層睏惑地帶。
在這個意義上,同胖女郎睏覺對我是一種挑戰。人的胖法和人的死法差不多一樣多種多樣。
我跟在年輕貌美且胖的女郎後面,邊在走廊行走邊如此思緒紛紜。她那格調高雅的粉紅色西裝的領口處纏着一條白色圍巾。胖乎乎的一對耳垂上懸着長方形金耳環,隨着她的步履如信號燈一般閃閃爍爍。就整體而言,她胖固然胖,但體態輕盈。當然,也許是緊綳綳的內衣卓有成放地使她的體形看起來收斂有緻。不過即便考慮到這種可能性,其腰肢的擺動也稱得上優雅得體,賞心悅目。於是我開始對她懷有好感。她的胖法似乎很適合我的口味。
不是我辯解,能使我懷有好感的女性並不很多。總的說來還是相反的情況更多一些。因此、一旦偶爾對誰懷有好感,便很想就這好感測試一番。一來想確認這好感是否真實無誤,如若真實無誤,那麽二來就想以自己的方式觀察其發生怎樣的效應。
這樣,我上前與她並肩而行,對自己遲到分鐘錶示道歉。
“想不到進門手續費那麽多時間。”我說,“況且電梯又慢得要命。本來是提前10分鐘到達這座大廈的。”
她輕快地點了下頭,意思像是說知道了。其脖頸漾出一股科隆香水味兒,擾如夏日清晨站在香瓜田邊所聞到的芬芳。這芬芳使我涌起莫可名狀的奇妙心境,仿佛兩類不同的記憶在我不知曉的場所交融互匯那種雖有欠諧調卻又撩人情思的感覺。這在我是常有的事。而且大多時候是由特定氣味所引起。至於何以如此我則無從解釋。
“走廊真夠長的。”我以閑聊的口氣嚮她搭話。
她邊走邊覷了一眼我的臉。我看得出來,她不是二十就是二十一。眉目清秀,前額飽滿,膚色媚人。
她看着我的臉,說了聲“普魯斯特”,(譯註: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1871—1922,法國小說傢,代表作有《追憶逝水年華》,擅長描寫人的深層心理。)其實她並未準確發出“普魯斯特”這串音節,衹不過我覺得其嘴唇囁嚅的形狀像是“普魯斯特”。聲音依然完全無法捕捉,連吐氣聲都聽不出,活像隔着一堵厚玻璃墻交談。
普魯斯特?
“馬賽爾?普魯斯特?”我問。
她以不無詫異的眼神望着我,又重複了一遍“普魯斯特”。我衹好放棄努力,退回原來位置,尾隨其後拼命尋找同“普魯斯特”這一唇部動作相符的詞語。“婦人私通”、“北南西東”、“肥豬耳聾”—我試着把這些無聊字眼一個個發出聲來,但哪個都不正相吻合。我覺得她確實說的是“普魯斯特”。問題是到何處去尋求這長長的走廊同馬賽爾?普魯斯特之間的關聯呢?我如墜五裏雲霧。
也許她是作為漫長走廊的暗喻而搬出馬賽爾?普魯斯特來的。果真如此,其構思未免過於唐突,措辭也不夠友好。假如把長長的走廊暗喻為普魯斯特的作品,我倒還可以理解。而反過來則實在莫名其妙。
如同馬賽爾?普魯斯特作品一般長的走廊?
不管怎樣,我得跟在她後頭在這長廊裏行走。走廊的確夠長,拐了好幾個彎,上下了好幾次五六階短樓梯,足有普通樓宇的五六倍長。說不定我們是在愛莎的迷宮圖那樣的地方來回兜圈不止。總之無論怎麽行走周圍景緻都一成不變,大理石地板,卵黃色墻壁,顛三倒四的房間編號和帶有不銹鋼圓形拉手的木門。窗口全然不見。她的高跟鞋始終以同樣的節拍富有規則地在走廊裏奏出足音。我則以輕便鞋拖着熔化的橡膠沾地般的腳步聲緊追不捨。我的鞋音黏糊糊地響得過於誇張,以至我真的擔心鞋的膠底已開始熔化。當然,有生以來我還是第一次穿輕便鞋走大理石地板,搞不清如此鞋音正常還是異常。想必一半正常,另一半異常吧。因為,我覺得這個地方一切都似乎以這個比例運行着。
她陡然止步。我因一直把全副神經集中在輕便鞋的聲音方面,不知不覺地嗵一聲撞在她脊背上。她的脊背如一方大小適中的雨雲一般綿軟愜意,脖頸散發出科隆香水味兒。這一撞差點把她往前撞倒,我趕緊雙手抓住其雙肩把她拉起。
“對不起,”我道歉說,“正在想點事情。”
胖女郎臉上飛起些許紅暈,看着我。我雖然不敢斷定,但她好像並未生氣。“塔茲西爾。”說着,她極其輕微地一笑,隨後聳了聳肩,說了聲“西拉”。儘管她並未真地口出其言—我已囉嗦過好幾次—但口形是這樣的。
“塔茲西爾?”我自言自語試着發出聲,“西拉?”
“西拉。”她信心十足地重複一遍。
發音有點像土耳其語。但問題在於我從未聽到過土耳其語。所以我又想可能不是土耳其語。腦袋漸漸混亂,於是我决定放棄同其對話的努力。我的讀唇術還遠未達到嫻熟的程度。讀唇術這玩藝兒是一項非常復雜微妙的作業,不是通過兩個月的市民講習班便可徹底掌握的。
她從上衣袋裏掏出一個袖珍計算器,將平面緊緊貼在帶有“7288”標牌的木門鎖孔。衹聽咔嗤一聲,門鎖開了。這機關十分了得。
她打開門,站在門口手推門扇,對我說了聲“素穆托?西拉”。
我自然點頭入內。
這電梯同我公寓中那進化得如同提水筒一般了無裝飾的廉價電梯毫無共同之處。由於差異太大,我竟懷疑二者並非為同一目的製造的具有同一功能且冠以同一名稱的機械裝置。兩架電梯的差距之大,怕已達到了人們想像力的極限。
問題首先是面積。我現在乘的電梯寬敞得足以作為一間小辦公室來使用,足以放進寫字檯放進文件框放進地櫃,此外再隔出一間小廚房都顯得綽綽有餘,甚至領進三頭駱駝栽一棵中等椰子樹都未嘗不可。其次是清潔,清潔得如同一口新出廠的棺木。四壁和天花板全是不銹鋼,閃閃發光,纖塵不染。下面鋪着苔緑色的長絨地毯。第三是靜,靜得怕人。我一進去,門便無聲無息—的確是無聲無息地倏然閉合。之後更是一片沉寂,幾乎使人感覺不出是開是停,猶如一道深水河靜靜流逝。
還有一點,那便是這電梯上缺少很多作為電梯本應裝備的附件。沒有安裝各種按鈕和開關的控製盤,沒有樓層按鈕沒有開門鈕關門鈕沒有緊急停止裝置。總之一無所有。因此我覺得自己缺少任何保護。不光是按鈕,樓層顯示燈也沒有,定員數量和註意事項也沒有,甚至廠傢名稱標牌也無處可尋。更不曉得安全門位於何處。確確實實同棺木無異。無論如何這等電梯都不可能得到消防署的許可。電梯自有電梯的規範。
如此靜靜盯視這光禿禿平滑滑的四面不銹鋼壁的時間裏,我不由想起小時在電影上看到的福迪尼奇跡,此人被人用繩索和鐵鏈五花大綁地塞進一個大衣箱中,又在外面纏了好多道鐵鏈,連同箱子將其從尼亞加拉瀑布上頭推落下來,或者投入北冰洋凍成冰塊。我緩緩做了個深呼吸,將自己的處境同福迪尼的處境冷靜地加以比較。身體未遭束縛這點我倒是得天獨厚,但不明所以然卻使我被動。
仔細想來,別說所以然,就連電梯是停是動都不得而知。我咳嗽了一聲,這聲咳嗽也有點奇怪。因為不像是咳嗽應有的聲音—沒有立體感,猶如一把軟糊糊的泥巴甩在平板板的水泥壁上,無論如何我都不認為是自己身體發出的動靜。出於慎重,我又咳嗽一聲,結果同樣。於是我灰心喪氣,不再咳嗽。
我以靜止不動的姿勢呆呆伫立了相當長的時間。門卻怎麽等也不開。我和電梯好像一幅題為《我和電梯》的靜物畫一樣凝然不動。我有點不安起來。
說不定電梯出了故障,或者電梯操縱員—假定某處存在一個負責此項工作之人—把我身陷此箱一事忘到九霄雲外也未可知。我這一存在時常被人忘記。不管怎樣,其後果都是我被封閉在這不銹鋼密室之中。我側耳傾聽,不聞任何聲息。又把耳朵緊緊貼在不銹鋼壁上試了試,還是無聲可聞。惟有耳的輪廓徒勞地印在壁上。電梯儼然一架式樣特殊的高效消音金屬箱。我打口哨吹了吹《少年丹尼》,出來的聲音像一隻患肺炎的狗的喘息。
我衹好靠在電梯壁上,决定通過數點衣袋裏的零幣來消磨時間。當然,對從事我這種職業的人來說,消磨時間也是一項重要訓練,就像拳擊運動員總是手握橡皮球一樣。就是說,這並非單純意義上的消磨時間。衹有通過動作的反復,纔有可能將個別傾嚮化為習慣。
總之,平時我總是註意在衣袋裏留有相當數目的零幣,右側衣袋裏放一百元和五百元的,左側放五十元和十元的。一元和五元零幣原則上放進褲子的後袋,不用於計算。於是我將兩手插入左右兩衹衣袋,右手數一百元和五百元的,左手點五十元和十元的,二者並行不悖。
沒做過這種計算的人恐怕難以想象,起始階段還是頗有難度的。因為大腦的右半球和左半球要分別進行完全不同的計算,最後像吻合切開的西瓜一樣將兩組數字合在一起。而這是非常復雜的,如果不習慣的話。
至於是否真的要將大腦左右兩半球分開使用,這點我也說不清楚。若是腦生理學專傢,也許采用更為特殊的說法,但我一來不是腦生理學專傢,二來實際計算中確實覺得是將大腦的左右兩半球分開使用來着。就計算完後的疲勞感來說,也好像在質上與進行一般計算後的疲勞感大為不同。因此作為權宜之計,我暫且認為自己以腦的右半球計算右邊的衣袋,左半球則在計算左邊的衣袋。
總的說來,我這人對世上種種事象、事物和存在恐怕都習慣做權宜式考慮。這並非因為我屬於權宜式性格—當然我承認自己有幾分這樣的傾嚮—而是因為我發現對於世上大多數情況,較之正統式解釋方法,采用權宜式把握方式更能接近事物的本質。
譬如,即使我們把地球視為一個咖啡桌而不看做是球狀體,在日常生活這個層次上又有多少不便之處呢?誠然,這是個相當極端的例子,並不是說對任何事情都可以如此隨心所欲地妄加變通。衹是,將地球祝為巨大咖啡桌的權宜式觀點,事實上勢必一舉排除因地球是球狀體而産生麯諸多繁瑣問題—例如引力、日期變更綫和赤道等無關緊要的事項。對於過普普通通生活的人來說,非與赤道等問題糾纏在一起的時候一生中又能有幾次呢!
由此之故,我便盡可能從權宜式角度來觀寨事物。我的看法是:世界這東西委實含有各種各樣的簡言之即無限的可能性,惟其如此纔得以成立。而對可能性的選擇在某種程度上則是由構成這個世界的每一個人來决定的。所謂世界,便是由濃縮的可能性製成的咖啡桌。
話又說回來,用右手和左手同時進行兩種截然有別的計算决非輕而易舉之事。我也是花了好長時間纔精通此術的。一旦精通之後,換句話說也就是掌握其訣竅之後,這一能力便不至於輕易得而復失。這同會騎自行車會遊泳是同一道理。當然不是說無需練習。惟有通過不斷練習能力纔會提高,方式纔會更新。正因如此,我纔總是註意在衣袋裏揣上零幣,一有時間就計算不止。
此時,我的衣袋中有;五百元硬幣3枚,一百元硬幣18枚,五十元的7枚,十元的16枚,合計金額3810元。計算起來毫不費事。如此程度,比數手指還要簡單。我心滿意足地靠着不銹鋼壁,眼望正面的門。門依然無動於衷。
我不知道電梯門何以這麽久都不打開。略經沉吟,我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機器故障之說和操縱人員疏忽之說及其忘卻我的存在這兩種可能性即使基本排除也未嘗不可。因為這不現實。
當然我不是說機器故障和操縱人員疏忽的情況實際上不能發生。相反,我清楚地知道現實生活中這種意外發生確很頻繁。我想說的是,在特殊的現實當中—當然是指在這種滑溜溜傻乎乎的電梯裏邊—不妨將非特殊性作為逆論式特殊性姑且排除在外。在機械維修方面疏忽大意之人或把來訪者關進電梯後便忘記操作程序的馬虎人如何會製作出如此考究的離奇電梯呢?
回答當然是否定的。
此事絶無可能。
迄今為止,他們一直十二分地神經質,十二分地小心翼翼謹小慎微。事無巨細,他們一律不肯放過,仿佛每走一步都要用尺子測量一下。一進樓門我便被兩個衛士攔住,問我找誰,然後核對預約來訪者名單,查看駕駛證,用中央電腦確認身份,又用金屬探測器全身探了一遍,這纔把我推進電梯。即使參規造幣局也不會受到如此嚴密的檢查。而我現在卻落到這般地步。無論如何都很難認為他們的小心謹慎現在會突然喪失。
這樣一來,剩下的可能性便是他們有意使我身陷此境。大概他們不想讓我察覺電梯的運行,所以纔開得如此徐緩,以至我無法判斷是上升還是下降。甚至裝有攝像機都有可能。門口警衛室裏監視熒屏一字排開,其中一個映出電梯裏的光景—果真如此也無足為奇。
由於百無聊賴,我很想找一找攝像機的鏡頭。但轉念一想,即使找到於我也毫無益處。恐怕衹能促使對方提高警惕,進而更加緩慢地操縱電梯。我可不願意觸此黴頭,本來都已誤了約會時間。
歸終,我衹能無所事事地悠然呆着不動,我是為了完成正當任務纔來這裏的。用不着膽怯,也無需緊張。
我背靠墻壁,兩手插入衣袋,再次計算零幣。3750元。轉眼算畢,毫不費事。
3750元?
計算有誤。
某處出了差錯。
我感到手心沁出汗來。衣袋裏的零幣居然算錯,最近三年可是從未有過,一次也沒有過,無論如何這都是個不好的徵兆。趁這不好的徵兆尚未作為實實在在的災難出現,我必須徹底收復失地。
我閉上眼睛,像洗眼鏡片一樣將左右兩半球大腦清洗一空。隨後將雙手從衣袋掏出,張開手心,讓汗水蒸發。我像《瓦勞剋》電影中面對甘?費特時的亨利?方達那樣幹淨利落地做完這些準備工作。我特別喜歡《瓦勞剋》這部影片,儘管這並無所謂。
確認左右手心完全幹爽以後,我重新插進兩個衣袋,開始計算第三遍。如果第三遍計算的結果同前兩次中的某一次結果相符,那麽就不存在問題。任何人都有出錯的時候。在特殊情況下,人人都會變得神經質,同時也必須承認多少有點過於自信。我的初步性錯誤便是由此造成的。總之我要得出準確的數字,也衹有這樣才能糾正錯誤。不料在我着手糾正之前,電梯門開了。開得毫無前兆毫無聲響,倏地分往兩側。
由於精神仍然集中在衣袋中的零幣上面,一開始我未能及時意識到門已打開。或者準確地說來,雖然目睹門已打開,但一時沒有反應過來這一狀況的具體含義。無需說,門開意味着被門剝奪了連續性的兩個空間因此而連為一體,同時也意味我所乘的電梯到達了目的地。
我停止衣袋中手指的動作,往門外看去。門外是走廊,走廊裏立着一個女郎。女郎年輕體胖,身穿粉紅色西服套裙,腳上是粉紅色高跟鞋。套裙手工精良,光鮮流暢。她的臉龐也同樣光鮮可人,女郎確認似的對我端視良久,然後猛然點了下頭,意思像是說這邊來。我於是不再數錢,雙手從衣袋掏出,走出電梯。剛一走出,電梯門便急不可耐地在我身後合上。
我站在走廊裏四下巡視,沒有發現任何可以暗示我此刻處境的東西。我能明白的僅僅是此乃樓內走廊這一點。而這點連小學生都一清二楚。
一言以蔽之,這是座內部裝修得異常平滑的大廈。正如剛纔乘的電梯,所用材料倒是高級,衹是滑溜溜的沒有抓手。地板是打磨得光可鑒人的大理石,墻壁白裏透黃,猶如我每天早上吃的黃油酥餅。走廊兩側排列着結實厚重的木門,上面分別帶有標明房間號碼的鐵牌。房號顛三倒四,混亂不堪。“936
”的旁邊是“1213”,再往下又成了“26”。如此亂七八糟的房間排編順序真是見所未見。顯然其中出了什麽問題。
女郎幾乎不言不語。朝我說了句“這邊請”,但那衹是口形做如此變化,並未出聲。我從事此項工作之前曾參加過兩個月的讀唇術講習班,因而好歹得以理解她表達的意思,起始我有些懷疑是不是自傢耳朵失靈。電梯無聲,咳嗽和口哨又聲不像聲,弄得找在音響面前全然沒了主見。
我試着咳嗽一聲。其聲依然畏畏縮縮,但終究比電梯中的像樣多了,於是我心懷釋然,對自己耳朵恢復了少許自信。不要緊,耳朵還不至於不可救藥。耳朵是正常的,問題出在她嘴巴方面。
我跟在女郎後面走着。高跟鞋尖尖的後跟在空蕩蕩的走廊裏咔咔作響,猶若午後采石場發出的聲音。兩條裹着一層長筒襪的大腿清晰地映在大理石地板上。
女郎圓鼓鼓地胖。固然年輕固然漂亮,但她委實胖得可觀。年輕漂亮的女郎身體發胖,我總覺得有點奇妙。我跟在她後頭邊走邊一直打量她的脖頸、手腕和腿腳。身體胖墩墩地全是肉,仿佛夜裏落了一層無聲的厚雪。
每次同年輕漂亮而又肥胖的女郎在一起我都感到睏惑。何以如此我不得而知。也可能因為我極為自然而然地想象出對方飲食生活的光景所致。每當見到肥胖的女郎,腦海中便不由得浮現出她喳喳有聲地大吃大嚼盤中剩的涼拌水田芥,以及不勝依依地用面包蘸起最後一滴乳脂湯的光景。我無法不這樣想。這麽着,我的腦海便像酸物侵蝕金屬一樣充滿了她吃飯的場面,其他種種功能則變得遲鈍起來。
倘若光是胖倒也罷了。光是胖的女郎像空中的浮雲,無非漂浮在那裏而已,與我毫不相幹。而若是又年輕又漂亮又肥胖的女郎,問題則另當別論。我不能不决定自己對她應取何種態度。一句話就是說我有可能同她睏覺。我想大約是這點將我的腦袋弄得如一睏亂麻。帶着麻木不仁的腦袋同女人睏覺可不是件容易事。
但絶不是說我討厭胖女郎。睏惑和討厭並非同義詞。這以前我曾同好幾個肥胖而年輕貌美的女郎睡過,總的來看那種體驗絶對不壞。睏惑若被往好的方向引導,必然産生通常得不到的美妙結果。當然也有時候不一帆風順。性交這東西是一種非常微妙的行為,同星期天去商店買暖水瓶不是一碼事。即使同樣年輕貌美而又體胖的女郎,其脂肪的附着方式也各所不一。某種胖法可以將我帶往愜意的方向,而另一種胖法則將我遺棄在表層睏惑地帶。
在這個意義上,同胖女郎睏覺對我是一種挑戰。人的胖法和人的死法差不多一樣多種多樣。
我跟在年輕貌美且胖的女郎後面,邊在走廊行走邊如此思緒紛紜。她那格調高雅的粉紅色西裝的領口處纏着一條白色圍巾。胖乎乎的一對耳垂上懸着長方形金耳環,隨着她的步履如信號燈一般閃閃爍爍。就整體而言,她胖固然胖,但體態輕盈。當然,也許是緊綳綳的內衣卓有成放地使她的體形看起來收斂有緻。不過即便考慮到這種可能性,其腰肢的擺動也稱得上優雅得體,賞心悅目。於是我開始對她懷有好感。她的胖法似乎很適合我的口味。
不是我辯解,能使我懷有好感的女性並不很多。總的說來還是相反的情況更多一些。因此、一旦偶爾對誰懷有好感,便很想就這好感測試一番。一來想確認這好感是否真實無誤,如若真實無誤,那麽二來就想以自己的方式觀察其發生怎樣的效應。
這樣,我上前與她並肩而行,對自己遲到分鐘錶示道歉。
“想不到進門手續費那麽多時間。”我說,“況且電梯又慢得要命。本來是提前10分鐘到達這座大廈的。”
她輕快地點了下頭,意思像是說知道了。其脖頸漾出一股科隆香水味兒,擾如夏日清晨站在香瓜田邊所聞到的芬芳。這芬芳使我涌起莫可名狀的奇妙心境,仿佛兩類不同的記憶在我不知曉的場所交融互匯那種雖有欠諧調卻又撩人情思的感覺。這在我是常有的事。而且大多時候是由特定氣味所引起。至於何以如此我則無從解釋。
“走廊真夠長的。”我以閑聊的口氣嚮她搭話。
她邊走邊覷了一眼我的臉。我看得出來,她不是二十就是二十一。眉目清秀,前額飽滿,膚色媚人。
她看着我的臉,說了聲“普魯斯特”,(譯註: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1871—1922,法國小說傢,代表作有《追憶逝水年華》,擅長描寫人的深層心理。)其實她並未準確發出“普魯斯特”這串音節,衹不過我覺得其嘴唇囁嚅的形狀像是“普魯斯特”。聲音依然完全無法捕捉,連吐氣聲都聽不出,活像隔着一堵厚玻璃墻交談。
普魯斯特?
“馬賽爾?普魯斯特?”我問。
她以不無詫異的眼神望着我,又重複了一遍“普魯斯特”。我衹好放棄努力,退回原來位置,尾隨其後拼命尋找同“普魯斯特”這一唇部動作相符的詞語。“婦人私通”、“北南西東”、“肥豬耳聾”—我試着把這些無聊字眼一個個發出聲來,但哪個都不正相吻合。我覺得她確實說的是“普魯斯特”。問題是到何處去尋求這長長的走廊同馬賽爾?普魯斯特之間的關聯呢?我如墜五裏雲霧。
也許她是作為漫長走廊的暗喻而搬出馬賽爾?普魯斯特來的。果真如此,其構思未免過於唐突,措辭也不夠友好。假如把長長的走廊暗喻為普魯斯特的作品,我倒還可以理解。而反過來則實在莫名其妙。
如同馬賽爾?普魯斯特作品一般長的走廊?
不管怎樣,我得跟在她後頭在這長廊裏行走。走廊的確夠長,拐了好幾個彎,上下了好幾次五六階短樓梯,足有普通樓宇的五六倍長。說不定我們是在愛莎的迷宮圖那樣的地方來回兜圈不止。總之無論怎麽行走周圍景緻都一成不變,大理石地板,卵黃色墻壁,顛三倒四的房間編號和帶有不銹鋼圓形拉手的木門。窗口全然不見。她的高跟鞋始終以同樣的節拍富有規則地在走廊裏奏出足音。我則以輕便鞋拖着熔化的橡膠沾地般的腳步聲緊追不捨。我的鞋音黏糊糊地響得過於誇張,以至我真的擔心鞋的膠底已開始熔化。當然,有生以來我還是第一次穿輕便鞋走大理石地板,搞不清如此鞋音正常還是異常。想必一半正常,另一半異常吧。因為,我覺得這個地方一切都似乎以這個比例運行着。
她陡然止步。我因一直把全副神經集中在輕便鞋的聲音方面,不知不覺地嗵一聲撞在她脊背上。她的脊背如一方大小適中的雨雲一般綿軟愜意,脖頸散發出科隆香水味兒。這一撞差點把她往前撞倒,我趕緊雙手抓住其雙肩把她拉起。
“對不起,”我道歉說,“正在想點事情。”
胖女郎臉上飛起些許紅暈,看着我。我雖然不敢斷定,但她好像並未生氣。“塔茲西爾。”說着,她極其輕微地一笑,隨後聳了聳肩,說了聲“西拉”。儘管她並未真地口出其言—我已囉嗦過好幾次—但口形是這樣的。
“塔茲西爾?”我自言自語試着發出聲,“西拉?”
“西拉。”她信心十足地重複一遍。
發音有點像土耳其語。但問題在於我從未聽到過土耳其語。所以我又想可能不是土耳其語。腦袋漸漸混亂,於是我决定放棄同其對話的努力。我的讀唇術還遠未達到嫻熟的程度。讀唇術這玩藝兒是一項非常復雜微妙的作業,不是通過兩個月的市民講習班便可徹底掌握的。
她從上衣袋裏掏出一個袖珍計算器,將平面緊緊貼在帶有“7288”標牌的木門鎖孔。衹聽咔嗤一聲,門鎖開了。這機關十分了得。
她打開門,站在門口手推門扇,對我說了聲“素穆托?西拉”。
我自然點頭入內。
秋天一到,它們全身便披滿金色的長毛,這是絶對的金色,其他任何一種色調都無法介入其中。它們的金色作為金色發生於世,存在於世。它們位於所有的天空和所有的大地之間,披一身純正的金毛。
我最初來到這鎮上時—那還是春天—獸們身上有的衹是五顔六龜的短毛。有黑色,有褐色,有白色,有的褐中泛紅,也有的幾種顔色斑斑駁駁地混在一起。如此身披顔色斑駁的毛皮的獸們在嫩緑的大地上風流雲散一般悄然往來不息。這是一種安靜的動物,安靜得近乎冥想,連呼吸都像晨霧一樣悄冥安然。它們無聲無息地吃着青草,飽了便彎起腿蹲在地上,沉入短暫的睡眠。
而當春天逝去夏日終了,光綫開始帶有幾分透明的初秋的風微微吹皺河面之時,獸們的形象便發生了變化。起初,金色的體毛仿佛偶然冒出嫩芽的錯過節氣的禾苗斑斑點點地出現在身上,不久便變成無數條觸角連成一片短毛,最後遍體金黃,閃閃生輝。這一過程從頭到尾衹需一周時間。所有的獸都幾乎同時開始,同時結柬。衹消一周時間,它們便一頭不剩地搖身變為金毛獸。旭日東升,世界一派新黃—金秋由此降臨大地。它們的額頭正中探出一隻長角,也衹有這衹長角全部呈柔和的白色。角非常之細,纖纖欲折。較之角,倒更令人想起由於某種偶然的機會陡然刺破皮膚支出體外後而就勢固定下來的一條細骨。除去角的白色和眼睛的藍色,獸的其他部位統統一色金黃。它們試穿新衣似的上下抖動幾次脖子,朝着寥廓的秋空高揚起角尖。繼而把腳浸進日益發涼的河流,伸長脖頸吞食樹上紅色的果實。
每當夜色染藍街頭時,我便爬上西圍墻角樓,眺望看門人吹響號角召集獸們的儀式。號角聲為一長三短,這是定律。一聽號角吹響,我就閉目合眼,將那溫情脈脈的音色悄然溶入體內。號角的音響同其他任何一種音響都有所不同。它像一條略微泛青的透明鮮魚一樣靜靜穿過暮色蒼茫的街頭,將路面的鵝卵石、民捨的石壁以及與河旁路平行的石頭圍墻沉浸在其音響之中。音響輕盈地籠罩所有的街頭巷尾,猶如漫進大氣中肉眼看不見的時間斷層。
當號角聲彌漫小鎮的時候,獸們便朝太古的記憶揚起脖頸—超過一千頭之多的獸們以一模一樣的姿勢一齊朝號角聲傳來的方向昂首挺頸。勉為其難地咀嚼金雀草的停止咀嚼,蹲在卵石路面用蹄甲囊囊即擊地面的停止叩擊,仍在最後一襲夕照中午睡未醒的睜眼醒來,分別朝空中伸長脖頸。剎那間一切都靜止不動。動的惟有晚風中拂捲的金色獸毛。我不知道此時此刻它們在思考什麽凝視什麽,獸們無不朝同一方向以同一角度歪着脖子,目不轉睛地盯視天空,全身紋絲不動,側耳諦聽號角的鳴聲。稍頃,號角最後的餘韻融入淡淡的夕暉。它們隨即起身,仿佛突然想起什麽,開始朝一定的方向起步前行。魔咒轉瞬而逝,小鎮淹沒在獸們無數蹄角擊出的聲浪中。這蹄聲使我聯想起從地層深處涌起的無數細小的水泡。水泡漫過路面,爬上傢傢戶戶的墻壁,就連鐘塔也被它整個包籠起來。但這僅僅是暮色中的幻想,一睜眼水泡即杳然逝去。有的衹是獸的蹄音,小鎮仍一如往常。獸們的隊列如河水流過彎彎
麯麯的卵石路面,沒有哪一個帶頭,也沒有哪一個領隊。獸們低眉垂首,瑟瑟抖動肩頭,默默嚮前涌動。但看上去每一頭之間仍被無可消除的親密記憶的紐帶緊緊相連,儘管並不顯而易見。
它們由北嚮下走過舊橋,同從東邊沿河流南岸走來的同伴匯合後,順着運河穿過工廠區,嚮西走過鑄鐵工廠的槽廊,翻過西面的山麓,在西山坡等待隊列臨近的是無法離門太遠的老獸和幼獸。它們在那裏嚮北通過西橋,抵達門口。走在前頭的獸們剛到門前,看門人便把門打開。門是用縱橫交錯的厚鐵板加固過的,一看就知其又重又結實。門高4米至5米,上面針山一般密密麻麻排列着尖釘,以防有人越門而過。看門人十分輕快地將這沉重的門扇朝前拉開,把雲集而來的獸們放出門外。門是對開的,但看門人總是衹開一扇,左邊那扇始終巋然不動。獸們一頭不剩地過完之後,看門人又把門關嚴,上好鎖。
據我所知,西門是這座小鎮的惟一出入口。鎮的四周圍着高達七八米的長墻,惟獨飛鳥可過。
清晨來臨,看門人再次開門,吹響號角將獸們放入門內。待獸們全部進來後,仍如上次那樣關門上鎖。
“其實也用不着上鎖。”看門人對我解釋說,“因為即使不上鎖,除了我也沒有第二個人能打開這麽笨重的門,幾個人也打不開。不過既然有這個規定,也衹好照章辦事。”看門人如此說罷,把毛皮帽拉到緊挨眼眉的位置,再不言語,看門人這般牛高馬大的漢
子我還從未見過。一看就知其肌肉厚實,襯衫和外衣眼看幾乎就要被肌肉疙瘩脹破鼓裂。然而他時常閉目合眼,陷入巨大的沉默之中。不知是某種抑鬱癥樣的病癥所使然,還是身體功能由於某種作用而發生了分裂,對此我無從判斷,但不管怎樣,每當他陷入沉默,我便衹能靜等其意識的恢復。意識一旦恢復,他就緩緩睜開眼睛,用茫然空漠的眼神久久盯視我,手指在膝頭再三揉來搓去,仿佛力圖弄清我存在於此的理由。
“為什麽傍晚把獸們集中起來趕去門外,而早上又叫到裏邊來呢?”我見看門人的意識已恢復如初,試着詢問。
看門人以不含有任何感情的神色定定看了我一會。
“這樣規定的嘛。”他說,“這樣規定了就得這樣做,和太陽東出西落是一個道理。”
除去開門關門以外的時間,他好像幾乎都在修理刀具。看門人的小屋裏擺着大大小小種種樣樣的斧頭、柴刀和小刀。每有時間他便在磨石上不勝憐愛地磨個不停。磨出的刀刃總是閃着冰凍般的令人懼怵的白光。我覺得那白光並非反射外來光綫所致,而是潛藏於內的某種內在性發光體。
當我觀看那一排刀具的時候,看門人的嘴角每每浮現出不無滿足的微笑,眼睛緊緊追隨我的一舉一動。
“當心,手一碰就會給整個削掉的。”看門人用樹根般粗糙不堪的手指指着刀具陣列,“這些傢夥在做法上同別處堆成一堆的那類貨色可不一樣。統統是我自己一把把敲打出來的。以前我當過鍛工,這活計手到擒來。手工無懈可擊,平衡也恰到好處。挑選同刀的自重完全相符的手柄可不是件簡單事。拿哪把都可以,你衹管拿起看看,註意別碰刀口。”
我從桌面上擺放的刀具中挑一把最小的斧頭拿在手上,輕輕揮了幾下。衹消往手腕加一點點力,或者衹消一動此念,刀刃便像訓練有素的獵犬一樣做出敏銳的反應,“嗖”地發出一聲幹澀的聲響,將空間劈成兩半。難怪看門人自吹自擂。
“柄也是我做的,用的是已生長10年之久的梣樹。用什麽木做柄各有所好,我喜歡10年樹齡的梣木。太年輕的不行,太老的也不好用,10年的最好不過。有硬度,有水分,有彈性。去東邊樹林就能找到這種優質梣木。”
“這麽多刀具,是幹什麽用的呢?”
“用處多着呢,”看門人說,“鼕天一來就能大大派上用場。反正,到鼕天你就明白了。這兒的鼕天長着呢。”
城門外是為獸們準備的宿營地。夜晚它們在那裏睡覺。有一條小溪流過,飲水不成問題。再往前是一望無際的蘋果林,簡直像大海橫無際涯。西圍墻設有三座角摟,可用梯子爬上去。角樓帶有簡易的防雨頂棚,透過鐵格子窗口,可以俯視獸群。
“除了你,誰都不會觀看什麽獸群。”看門人說,“也是因為你初來乍到。等過段時間在這裏安頓下來,你就對它們毫無興致了,和別人一個樣。當然嘍,初春那一周時間倒另當別論。”
看門人說,人們僅僅在初春那一周時間裏上樓觀望獸們爭戰的場面,雄獸們衹在這一期間—剛剛換過毛、雌獸産仔前一個星期—一改往日的溫和形象,變得意外暴戾,自相殘殺。而新的秩序和新的生命便從這血流成河中誕生出來。
秋天的獸們則老老實實地蹲在各自的位置上,金毛在夕陽下燦爛生輝。它們如固定在大地上的雕像一樣凝然不動,衹管翹首長天,靜等最後一縷金暉隱沒於蘋果林海之中。旋即,日落天黑,夜的青衫蓋上它們的身體。於是獸們垂下頭,把白色的獨角置於地面,閉起眼睛。
小鎮的一天便這樣落下帷幕。
我最初來到這鎮上時—那還是春天—獸們身上有的衹是五顔六龜的短毛。有黑色,有褐色,有白色,有的褐中泛紅,也有的幾種顔色斑斑駁駁地混在一起。如此身披顔色斑駁的毛皮的獸們在嫩緑的大地上風流雲散一般悄然往來不息。這是一種安靜的動物,安靜得近乎冥想,連呼吸都像晨霧一樣悄冥安然。它們無聲無息地吃着青草,飽了便彎起腿蹲在地上,沉入短暫的睡眠。
而當春天逝去夏日終了,光綫開始帶有幾分透明的初秋的風微微吹皺河面之時,獸們的形象便發生了變化。起初,金色的體毛仿佛偶然冒出嫩芽的錯過節氣的禾苗斑斑點點地出現在身上,不久便變成無數條觸角連成一片短毛,最後遍體金黃,閃閃生輝。這一過程從頭到尾衹需一周時間。所有的獸都幾乎同時開始,同時結柬。衹消一周時間,它們便一頭不剩地搖身變為金毛獸。旭日東升,世界一派新黃—金秋由此降臨大地。它們的額頭正中探出一隻長角,也衹有這衹長角全部呈柔和的白色。角非常之細,纖纖欲折。較之角,倒更令人想起由於某種偶然的機會陡然刺破皮膚支出體外後而就勢固定下來的一條細骨。除去角的白色和眼睛的藍色,獸的其他部位統統一色金黃。它們試穿新衣似的上下抖動幾次脖子,朝着寥廓的秋空高揚起角尖。繼而把腳浸進日益發涼的河流,伸長脖頸吞食樹上紅色的果實。
每當夜色染藍街頭時,我便爬上西圍墻角樓,眺望看門人吹響號角召集獸們的儀式。號角聲為一長三短,這是定律。一聽號角吹響,我就閉目合眼,將那溫情脈脈的音色悄然溶入體內。號角的音響同其他任何一種音響都有所不同。它像一條略微泛青的透明鮮魚一樣靜靜穿過暮色蒼茫的街頭,將路面的鵝卵石、民捨的石壁以及與河旁路平行的石頭圍墻沉浸在其音響之中。音響輕盈地籠罩所有的街頭巷尾,猶如漫進大氣中肉眼看不見的時間斷層。
當號角聲彌漫小鎮的時候,獸們便朝太古的記憶揚起脖頸—超過一千頭之多的獸們以一模一樣的姿勢一齊朝號角聲傳來的方向昂首挺頸。勉為其難地咀嚼金雀草的停止咀嚼,蹲在卵石路面用蹄甲囊囊即擊地面的停止叩擊,仍在最後一襲夕照中午睡未醒的睜眼醒來,分別朝空中伸長脖頸。剎那間一切都靜止不動。動的惟有晚風中拂捲的金色獸毛。我不知道此時此刻它們在思考什麽凝視什麽,獸們無不朝同一方向以同一角度歪着脖子,目不轉睛地盯視天空,全身紋絲不動,側耳諦聽號角的鳴聲。稍頃,號角最後的餘韻融入淡淡的夕暉。它們隨即起身,仿佛突然想起什麽,開始朝一定的方向起步前行。魔咒轉瞬而逝,小鎮淹沒在獸們無數蹄角擊出的聲浪中。這蹄聲使我聯想起從地層深處涌起的無數細小的水泡。水泡漫過路面,爬上傢傢戶戶的墻壁,就連鐘塔也被它整個包籠起來。但這僅僅是暮色中的幻想,一睜眼水泡即杳然逝去。有的衹是獸的蹄音,小鎮仍一如往常。獸們的隊列如河水流過彎彎
麯麯的卵石路面,沒有哪一個帶頭,也沒有哪一個領隊。獸們低眉垂首,瑟瑟抖動肩頭,默默嚮前涌動。但看上去每一頭之間仍被無可消除的親密記憶的紐帶緊緊相連,儘管並不顯而易見。
它們由北嚮下走過舊橋,同從東邊沿河流南岸走來的同伴匯合後,順着運河穿過工廠區,嚮西走過鑄鐵工廠的槽廊,翻過西面的山麓,在西山坡等待隊列臨近的是無法離門太遠的老獸和幼獸。它們在那裏嚮北通過西橋,抵達門口。走在前頭的獸們剛到門前,看門人便把門打開。門是用縱橫交錯的厚鐵板加固過的,一看就知其又重又結實。門高4米至5米,上面針山一般密密麻麻排列着尖釘,以防有人越門而過。看門人十分輕快地將這沉重的門扇朝前拉開,把雲集而來的獸們放出門外。門是對開的,但看門人總是衹開一扇,左邊那扇始終巋然不動。獸們一頭不剩地過完之後,看門人又把門關嚴,上好鎖。
據我所知,西門是這座小鎮的惟一出入口。鎮的四周圍着高達七八米的長墻,惟獨飛鳥可過。
清晨來臨,看門人再次開門,吹響號角將獸們放入門內。待獸們全部進來後,仍如上次那樣關門上鎖。
“其實也用不着上鎖。”看門人對我解釋說,“因為即使不上鎖,除了我也沒有第二個人能打開這麽笨重的門,幾個人也打不開。不過既然有這個規定,也衹好照章辦事。”看門人如此說罷,把毛皮帽拉到緊挨眼眉的位置,再不言語,看門人這般牛高馬大的漢
子我還從未見過。一看就知其肌肉厚實,襯衫和外衣眼看幾乎就要被肌肉疙瘩脹破鼓裂。然而他時常閉目合眼,陷入巨大的沉默之中。不知是某種抑鬱癥樣的病癥所使然,還是身體功能由於某種作用而發生了分裂,對此我無從判斷,但不管怎樣,每當他陷入沉默,我便衹能靜等其意識的恢復。意識一旦恢復,他就緩緩睜開眼睛,用茫然空漠的眼神久久盯視我,手指在膝頭再三揉來搓去,仿佛力圖弄清我存在於此的理由。
“為什麽傍晚把獸們集中起來趕去門外,而早上又叫到裏邊來呢?”我見看門人的意識已恢復如初,試着詢問。
看門人以不含有任何感情的神色定定看了我一會。
“這樣規定的嘛。”他說,“這樣規定了就得這樣做,和太陽東出西落是一個道理。”
除去開門關門以外的時間,他好像幾乎都在修理刀具。看門人的小屋裏擺着大大小小種種樣樣的斧頭、柴刀和小刀。每有時間他便在磨石上不勝憐愛地磨個不停。磨出的刀刃總是閃着冰凍般的令人懼怵的白光。我覺得那白光並非反射外來光綫所致,而是潛藏於內的某種內在性發光體。
當我觀看那一排刀具的時候,看門人的嘴角每每浮現出不無滿足的微笑,眼睛緊緊追隨我的一舉一動。
“當心,手一碰就會給整個削掉的。”看門人用樹根般粗糙不堪的手指指着刀具陣列,“這些傢夥在做法上同別處堆成一堆的那類貨色可不一樣。統統是我自己一把把敲打出來的。以前我當過鍛工,這活計手到擒來。手工無懈可擊,平衡也恰到好處。挑選同刀的自重完全相符的手柄可不是件簡單事。拿哪把都可以,你衹管拿起看看,註意別碰刀口。”
我從桌面上擺放的刀具中挑一把最小的斧頭拿在手上,輕輕揮了幾下。衹消往手腕加一點點力,或者衹消一動此念,刀刃便像訓練有素的獵犬一樣做出敏銳的反應,“嗖”地發出一聲幹澀的聲響,將空間劈成兩半。難怪看門人自吹自擂。
“柄也是我做的,用的是已生長10年之久的梣樹。用什麽木做柄各有所好,我喜歡10年樹齡的梣木。太年輕的不行,太老的也不好用,10年的最好不過。有硬度,有水分,有彈性。去東邊樹林就能找到這種優質梣木。”
“這麽多刀具,是幹什麽用的呢?”
“用處多着呢,”看門人說,“鼕天一來就能大大派上用場。反正,到鼕天你就明白了。這兒的鼕天長着呢。”
城門外是為獸們準備的宿營地。夜晚它們在那裏睡覺。有一條小溪流過,飲水不成問題。再往前是一望無際的蘋果林,簡直像大海橫無際涯。西圍墻設有三座角摟,可用梯子爬上去。角樓帶有簡易的防雨頂棚,透過鐵格子窗口,可以俯視獸群。
“除了你,誰都不會觀看什麽獸群。”看門人說,“也是因為你初來乍到。等過段時間在這裏安頓下來,你就對它們毫無興致了,和別人一個樣。當然嘍,初春那一周時間倒另當別論。”
看門人說,人們僅僅在初春那一周時間裏上樓觀望獸們爭戰的場面,雄獸們衹在這一期間—剛剛換過毛、雌獸産仔前一個星期—一改往日的溫和形象,變得意外暴戾,自相殘殺。而新的秩序和新的生命便從這血流成河中誕生出來。
秋天的獸們則老老實實地蹲在各自的位置上,金毛在夕陽下燦爛生輝。它們如固定在大地上的雕像一樣凝然不動,衹管翹首長天,靜等最後一縷金暉隱沒於蘋果林海之中。旋即,日落天黑,夜的青衫蓋上它們的身體。於是獸們垂下頭,把白色的獨角置於地面,閉起眼睛。
小鎮的一天便這樣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