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諾雷·德·巴爾紮剋是十九世紀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代表作傢,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
巴爾紮剋出生在圖爾城的一個資産階級家庭。小學和中學時代一直過寄宿生活,未能享受家庭的溫暖。一八一四年全家遷居巴黎。一八一六至一八一九年巴爾紮剋攻讀法律,並先後在訴訟代理人和公證人事務所當見習生,接觸到形形色色的案件和社會的醜惡內幕。與此同時,他去巴黎大學文科聽課,獲文學士稱號。從一八一九年起,巴爾紮剋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在這一領域進行了十年探索。
在這期間,巴爾紮剋寫過悲劇和神怪小說,成就不大。為了擺脫經濟拮据,他曾投身商業,開辦過印刷廠,出版過古典著作,最後負債纍纍,以賠本告終。隨後他又重新轉嚮文學事業,於一八二九年發表《人間喜劇》的第一部作品《舒昂黨人》,初步奠定了作者在文學界的地位。
巴爾紮剋通過這一階段的經歷,以及對哲學、經濟學、歷史、自然科學、神學等的廣泛研究,思想發生了深刻變化。他堅持正統的保王觀念,對貴族的衰落充滿同情,但反對日益得勢的金融資産階級;他同情下層人民的困苦生活,但堅决維護私有制度。總的來說,在思想上巴爾紮剋代表中小資産階級。與此同時,他的創作藝術日趨成熟,走上了批判現實主義道路,把註意力投嚮當代社會風俗,寫出了被稱作“社會百科全書”的《人間喜劇》。
一八二九到一八四八年是巴爾紮剋創作《人間喜劇》的時期,也是他文學事業的鼎盛時期。他工作極其勤奮,每日伏案一般都在十小時以上,有時夜以繼日,廢寢忘食。他以驚人的智慧和毅力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內,創作小說九十一部,平均每年産生作品四、五部之多。
《人間喜劇》是一座巍峨的文學里程碑,再現了一七到一八四八年間法國錯綜復雜的社會生活,寫出了舒昂黨人的活動,資産階級的疾風暴雨,拿破侖帝國的盛況,復闢時代貴族的愚鈍和頑固,金融資本勢力的崛起,資産階級的上臺,七月對社會各階級的強烈震動。全部作品分為三大部分:《風俗研究》、《哲理研究》和《分析研究》。《風俗研究》的內容最為豐富,是《人間喜劇》的主體部分,它又分為私人生活、外省生活、巴黎生活、生活、軍旅生活和鄉村生活六個場景。《交際花盛衰記》是《巴黎生活場景》中的一個長篇,是作者在《人間喜劇》中寫作時間最長的一部,一八三五年動筆,三年後發表第一個片斷,一八四七年全書完稿,前後歷時十二年。這部小說是《高老頭》和《幻滅》的續篇,是巴爾紮剋後期創作中的一部重要作品。
《交際花盛衰記》敘述風塵女艾絲苔與青年詩人呂西安秘密相愛,在一次假面舞會上,她被人認出,便想以自殺掩蓋自己的身世。扮成西班牙教士的越獄苦役犯伏脫冷救了她,將她控製在自己手中。伏脫冷也因救過呂西安的命而成為呂西安的主宰,並企圖通過他嚮統治者報仇。為了有足夠的錢扶持呂西安進入統治階層,他逼迫艾絲苔重操舊業,充當金融傢紐沁根的情婦。艾絲苔含恨自殺。呂西安和伏脫冷受牽連而被捕入獄。不久,呂西安也在獄中自盡,伏脫冷在精神上受到巨大打擊。他在獄中與當權人物作了一番激烈搏鬥後,終於歸順官府,當了巴黎局保安處處長。
艾絲苔美麗單純,原是風月場中名媛,遇上呂西安後,“愛情給了她第二次生命”。她對呂西安一往情深,渴望過幸福貞潔的生活。然而,煙花女的身世和地位使她與沉浮在上流社會的呂西安隔着一條無法逾越的社會天塹。呂西安是個,沉頑於放蕩和逸樂,他本性懦怯,卻又懷着勃勃野心,嚮往在高層出人頭地,於是他把自己出賣給了“魔鬼”伏脫冷,不僅害了艾絲苔,也使自己連同他的野心一起葬送在牢房之中。艾絲苔與呂西安的愛情衹能藏藏匿匿,與世隔絶,一旦遇上冷酷無情的社會現實,必然帶來悲劇性後果,正如艾絲苔悲嘆的那樣:“這個世界永遠不會接受我們,”它“屈膝於金錢和名氣,卻不肯對幸福和美德讓步!”他們的愛情,連同他們本人,僅僅是社會(包括上流社會和)統治勢力相互鬥爭所需要的工具。“艾絲苔就像一隻風箏,呂西安猶如伊卡洛斯,”①愛情一旦破滅,他們就會從空中墜下,摔得粉碎。
①伊卡洛斯:希臘神話中代達羅斯的兒子。他和父親一起被關在剋裏特的迷宮裏,父子二人身上裝着用羽毛和蠟製的雙翼逃出剋裏特。他由於忘記父親的囑咐飛近太陽,蠟翼遇熱融化,墜海而死。
紐沁根是《紐沁根銀行》的主角,在《交際花盛衰記》中衹是個插麯性人物。他用巧妙毒辣的手段,殺人不見血地劫掠了千傢萬戶的財産,成了法國首屈一指的金融寡頭。與江洋大盜雅剋·柯蘭(伏脫冷)一樣,紐沁根也是竊賊,“是埃居世界中合法的柯蘭”。他貪淫好色,恬不知恥,妄圖拿成百萬法郎購買艾絲苔的心,為她建造“小小的宮殿”。艾絲苔最後以死相拒,表現了這位風塵女子的高潔,並給那些揮金如土,認定金錢萬能的豪富們上了一課:金錢也有買不到的東西,包括“真正的愛情”。紐沁根雖是金錢世界叱咤風雲的人物,但暗地裏卻被一名逃犯控製和愚弄,在艾絲苔面前成了一個小醜,未免令人感到滑稽。
小說中最主要的人物是雅剋·柯蘭,也就是伏脫冷,化名卡洛斯·埃雷拉,綽號鬼上當。這篇小說共分四部,艾絲苔和呂西安分別在第二部和第三部結束前死去,衹有伏脫冷活躍始終。他也是貫串《高老頭》、《幻滅》與《交際花盛衰記》三部作品的關聯性人物。
伏脫冷是苦役監獄中的“高級盜賊”,犯人中的“將軍”。他三次坐牢,三次越獄,後來逃到西班牙,在一次伏擊戰中秘密殺死真正的卡洛斯·埃雷拉,冒名頂替,喬裝改扮,以神甫面目潛回法國。當呂西安絶望得嚮自殺邁步的時刻,他救了詩人一命,與他簽訂魔鬼協定,决定用呂西安作自己的替身,打入上流社會,以謀取未能到手的權益。伏脫冷具有腐蝕人的天才,他迫使呂西安陷入無法選擇的險境,在雙方默契幹壞事或下流勾當後,還叫他在世人眼前始終保持純潔高尚的形象。他將艾絲苔重新推入火坑,充當一個六十多歲闊佬的玩物。他與統治勢力周旋抗爭,迫使他們退避三捨,使王傢密探、總檢察長、預審法官、頭目等等都顯得蒼白無力,笨拙可笑,使貴族重臣們的貪婪嗜欲、虛偽自私的嘴臉暴露無遺。伏脫冷是法國勃勒斯特、土倫和羅什福爾三太監獄的犯人的財錢總管,是他們的足智多謀、精明強幹的“老闆”。他還操縱一幫得力幹將,為他奔走效勞,內外策應,這是他賴以生存並能嚮社會抗衡的堅實土壤,也是他最後得以擠入統治階層的一項資本。
這個卑鄙而堂皇,作惡多端而本領高強,默默無聞而又赫赫有名的人物不甘心生活在社會之外。他與官府作對,但並不是替天行道;他劫掠富人財物,但並不是扶弱濟貧;他深諳這個世界的非正義,但卻並不代表正義。他衹是用自己的惡去聲討社會的惡,目的是謀取自己的一份利益。巴爾紮剋沒有把伏脫冷寫成正面人物,但卻賦予他一種無畏、俠義和叛逆的美,認為在他身上集中了生命、力量、智慧、鋼鐵般的意志和苦役犯的。他雖然有罪,但卻沒有王權的虛偽和假仁假義,“他對被視作自己朋友的人表現出狗一樣的眷戀,從這一點看,這個人難道不具有魔鬼般的美嗎?從衆多方面說,他是該受譴責的,是卑鄙無恥和令人可惜的,但是這種對自己偶像的絶對忠誠使他變得確實引人註目。”
伏脫冷是人間的撒旦,他的存在既又合乎情理,正如莫洛亞①所說:“博物學家研究物種關係後,發現在一定的氣候條件下,動物與植物趨於平衡。這種平衡既非道德,亦非不道德,客觀就是這麽存在着。人類社會也一樣,靠一定數量的首腦、職員、醫生、農民、食客、、高利貸者、犯人、律師、貴婦、老闆娘、女傭人的存在,才能正常運轉。社會形態變了,世間的人們依然如故。”伏脫冷這類人還會繼續存在下去。
①莫洛亞(一八八五—一九六七),法國小說傢和歷史學家。
十九世紀上半葉是法國資本主義同封建主義繼續鬥爭,並最終取得勝利的時期。《交際花盛衰記》的故事發生在一八二四至一八三○年間查理十世治下的復闢時代。作者嚴厲抨擊金融資産階級,把“銀行界的路易十四”紐沁根駡成“猞猁”,指出百萬富翁的錢是由法蘭西銀行代為保管的,“在我們這裏,來自法律,憲章規定了金錢統治,發財便成了這個不信神的時代的最高信條。高層社會儘管有眼花繚亂的金銀財寶,又有一堆貌似漂亮的詞藻,它的遠比低層社會下流的、基本上是個人的更為醜惡”。
雖然巴爾紮剋在上是正統派,“他的全部同情都在註定要滅亡的那個階級方面,但是,儘管如此,當他讓他所深切同情的那些貴族男女行動的時候,他的嘲笑是空前尖銳的,他的諷刺是空前辛辣的。”②《交際花盛衰記》對沒落貴族階級的狂妄懦怯、徇私枉法所進行的嘲笑和諷刺也是極其尖銳辛辣的。曾是呂西安情婦的賽裏奇伯爵夫人得悉呂西安入獄,喪魂落魄,醜態百出,她的丈夫也無可奈何,為了救呂西安,這位貴婦大鬧司法大廈,隨意焚毀審訊記錄,而法官卻束手無策,衹能以開玩笑來自我解嘲。尤其是那場“司法與王權結合在一起嚮苦役犯和他的詭計進行的較量”更暴露了那群受國王寵信的大人物的陰暗心靈。為了從伏脫冷手中追回幾封貴婦的情書,以掩蓋三個大傢族的醜行,維護他們的名譽,竟不惜踐踏法律,最後與一個殺人犯做交易,讓他當上保安頭子,因為“辦大事前夕,國王不希望看到貴族院和大傢族受到公開指摘,受到玷污”,所以這個案件已經不是一件普通刑事案件,而成了一件“國傢大事”,關係到鞏固查理十世的極權統治。所謂“辦大事”,是指國王為穩定局勢而頒布某些法令,然而這一舉動恰恰觸發了一八三○年的。
②恩格斯,一八八八年四月初緻瑪·哈剋奈斯的信。
《交際花盛衰記》真實而深刻地再現了法國復闢時代後期的社會面貌與本質,它與《人間喜劇》的其他篇章一起構成一部法國當代風俗史,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巴爾紮剋“在《人間喜劇》裏給我們提供了一部法國‘社會’,特別是巴黎‘上流社會’的卓越的現實主義歷史。”③恩格斯的論述準確地概括了巴爾紮剋作品的思想內容和它的不朽價值。
③恩格斯:一八八八年四月緻瑪·哈剋奈斯的信。
與《人間喜劇》的其他篇章一樣,《交際花盛衰記》的創作從客觀現實出發,根植於社會生活之中,通過深刻細緻的觀察和典型形象的塑造,給人以強烈的真實感。
作品中的主要人物都有他們的“模特兒”。例如,呂西安的形象據說來自巴爾紮剋所認識的三個年輕人杜朗東、索特萊和勒薩日;對艾絲苔的刻劃可能依據生活在上流社會邊緣的女郎貝利西埃和德魯埃,以及幾個東方女性;紐沁根的形象普遍認為來源於銀行傢德·羅契爾德男爵。苦役犯出身的保安首腦維多剋④便是伏脫冷的原型。巴爾紮剋不僅認真閱讀過他的四捲回憶錄,而且親自會見過他,請他吃飯,從中瞭解罪犯、監獄和司法部門的情況。
④弗朗索瓦·歐仁·維多剋(一七七五—一八五七)法國。早年因偽造文書被判處八年苦役監禁,後越獄潛逃。一八○九年成為保安隊長。一八二七年辭職經營紙廠,後因盜竊罪再度入獄。一八二八年出版了《維多剋回憶錄》。巴爾紮剋於一八三四年九月會見過他。
巴爾紮剋從一八一四年起到一八五○年逝世,除了幾次短暫的旅行,始終沒有離開巴黎,與巴黎結下了不解之緣。他觀察巴黎,研究巴黎,直到最小的細節。他的足跡遍布大街小巷,身上總是帶着地圖和筆記本,隨時記錄有關情況。他參觀考察,訪問交談,有時甚至詢問過路行人,收集了大量第一手材料。
他的箴言是:“觀察一切,牢記一切。”有關他的考察研究的傳聞不計其數。
為了描寫歷史事件,他拜訪在王政時代生活過的人,如德·維裏埃先生和德·貝爾尼夫人的母親,前者曾是宮廷神甫,後者當過瑪麗·安東奈特王後的貼身侍女。為了在小說中闡述某種音樂理論,儘管他本人熟諳音樂,但還是請一位德國音樂傢反復演奏羅西尼的《摩西》,傾聽詳細解釋。他因此得以在小說中對這部歌劇作出精闢的分析。為了檢驗小說中描寫的街道、建築、古跡、遺址等的準確性,他邀請衆多學者和考古學家提意見,進行評述。為了描寫犯人、、法院和監獄生活,他於一八四八年十二月在他的老同學、代理檢察長格朗達茲陪同下參觀了司法大廈的附屬監獄,並嚮議會秘書長以及塞納省法院法官和預審法官等十餘名司法人員瞭解情況。
巴爾紮剋小說中出現的地區、街道、廣場、建築等大多采用真名,他認為假想的名稱哪怕是用最美麗的想象創造的,其藝術效果也往往不如真實名稱。在描述一些特殊的和各行各業的人物時,也盡量運用他們的語言和行話,如《交際花盛衰記》中紐沁根的德國腔和約翰森的英國腔,以及囚犯們的行話和黑話,都十分典型。
當然,藝術的任務不是摹寫自然,而是再現自然。藝術的真實要比生活的真實更集中、凝練、強烈,從而更能打動人心。但是藝術的真實源於生活的真實,作傢對它是無法憑空臆造的。巴爾紮剋寫到伏脫冷命運轉折時的一段話雖然出於情節需要,但卻具有深刻的哲理:“風俗史傢永遠不應該拋棄的一個責任,就是不能用表面上富有戲劇色彩的安排來損害真實,特別是當真實已經變得富有傳奇意味的時候。社會的本態中包含着許多偶然,許多錯綜復雜和難以預料的情形,特別在巴黎更是如此,編造者的想象力無論如何是跟不上的。真實是大膽的,它能達到藝術無法表現的境界,令人難以置信,甚至不大合乎情理,除非作傢對它加工刪改,使之淡化。”
不難看出,巴爾紮剋剖析生活之所以如此深刻細緻,是由於他以極大的努力去接觸生活,深入生活,擷取生活真實,通過藝術再現,達到感人的效果,這是他的作品具有經久不衰的魅力的主要原因,正如作者在本書初版前言中所正確指出的:作品必須真實,才能獲得長久的生命。這也是作者整個創作實踐中所遵循的一條重要藝術準則。
巴爾紮剋作品的另一個藝術特色是具體而精細的環境描寫,如對司法大廈、附屬監獄、運送犯人的“生菜籃子”,以及人物的外形、衣着等等描寫都費了大量筆墨。在作者看來,這些描寫與故事情節的展開和人物性格的演變都有密切關係,例如伏脫冷置身於那種陰森嚴酷的環境裏,仍能自如地要弄“鸛鳥”(總檢察長),方顯出他的高強本領,也為後來的招安埋下了伏筆。所以作者認為,環境描寫對他所追求的藝術效果是不可缺少的。雖然這種描寫有時顯得冗長繁瑣,但在大多數情況下,由於敘述逼真,分析透徹,仍然能深深吸引住讀者。
巴爾紮剋把藝術真實與塑造典型緊密結合起來,把塑造典型作為再現社會的主要手段。《交際花盛衰記》是《人間喜劇》中人物出現最多的一部小說,不算無名無姓者,就有二百七十三人。這一大批貴族、野心傢、教士、銀行傢、紈絝子弟、妓女、犯人、警探、法官、律師、獄吏、商販、侍女構成了這個色彩斑斕、瞬息萬變的社會。這些人物除了各自都有鮮明的性格特徵外,作者還常常賦予他們高昂的,並以這種的變化作為推進情節的樞紐。例如艾絲苔為擺脫妓女生涯嚮往“再生”而與教士的那場談話;艾絲苔與呂西安的愛情糾葛;伏脫冷因呂西安自殺而悲痛欲絶,感情受到沉重打擊,終於被“漚爛”而投降當局等等。人物感情的劇烈變化使小說情節跌宕起伏,引人入勝,它與戲劇效果的運用相輔相成:西班牙神甫在艾絲苔首次自殺時突然出現,紐沁根與艾絲苔的邂逅,呂西安在格朗利厄公爵門前的遭遇,伏脫冷在放風院子與同夥相遇等等,仿若都是一幕幕變幻無常的舞臺劇,給觀衆留下深刻印象。特別是伏脫冷那場駭人的亮相更是如此:這名如此強悍的緑林大盜在千方百計長期隱藏後,突然嚮總檢察長宣佈自己就是官方緝捕多年的逃犯雅剋·柯蘭,這一自首舉動造成爆炸性效果,令人驚心動魄,久久不能釋懷。
巴爾紮剋在《人間喜劇》前言中寫道:“法國社會將成為歷史傢,我不過是他的秘書。開列惡癖與德行的清單,搜集的主要事實,描繪各種性格,選擇社會上主要事件,結合若幹相同的性格特點而組成典型,在這樣的時候,我也許能寫出一部史學家們忘記寫的歷史,即風俗史。”這段話闡明了《人間喜劇》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
倪維中
1995年7月
巴爾紮剋出生在圖爾城的一個資産階級家庭。小學和中學時代一直過寄宿生活,未能享受家庭的溫暖。一八一四年全家遷居巴黎。一八一六至一八一九年巴爾紮剋攻讀法律,並先後在訴訟代理人和公證人事務所當見習生,接觸到形形色色的案件和社會的醜惡內幕。與此同時,他去巴黎大學文科聽課,獲文學士稱號。從一八一九年起,巴爾紮剋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在這一領域進行了十年探索。
在這期間,巴爾紮剋寫過悲劇和神怪小說,成就不大。為了擺脫經濟拮据,他曾投身商業,開辦過印刷廠,出版過古典著作,最後負債纍纍,以賠本告終。隨後他又重新轉嚮文學事業,於一八二九年發表《人間喜劇》的第一部作品《舒昂黨人》,初步奠定了作者在文學界的地位。
巴爾紮剋通過這一階段的經歷,以及對哲學、經濟學、歷史、自然科學、神學等的廣泛研究,思想發生了深刻變化。他堅持正統的保王觀念,對貴族的衰落充滿同情,但反對日益得勢的金融資産階級;他同情下層人民的困苦生活,但堅决維護私有制度。總的來說,在思想上巴爾紮剋代表中小資産階級。與此同時,他的創作藝術日趨成熟,走上了批判現實主義道路,把註意力投嚮當代社會風俗,寫出了被稱作“社會百科全書”的《人間喜劇》。
一八二九到一八四八年是巴爾紮剋創作《人間喜劇》的時期,也是他文學事業的鼎盛時期。他工作極其勤奮,每日伏案一般都在十小時以上,有時夜以繼日,廢寢忘食。他以驚人的智慧和毅力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內,創作小說九十一部,平均每年産生作品四、五部之多。
《人間喜劇》是一座巍峨的文學里程碑,再現了一七到一八四八年間法國錯綜復雜的社會生活,寫出了舒昂黨人的活動,資産階級的疾風暴雨,拿破侖帝國的盛況,復闢時代貴族的愚鈍和頑固,金融資本勢力的崛起,資産階級的上臺,七月對社會各階級的強烈震動。全部作品分為三大部分:《風俗研究》、《哲理研究》和《分析研究》。《風俗研究》的內容最為豐富,是《人間喜劇》的主體部分,它又分為私人生活、外省生活、巴黎生活、生活、軍旅生活和鄉村生活六個場景。《交際花盛衰記》是《巴黎生活場景》中的一個長篇,是作者在《人間喜劇》中寫作時間最長的一部,一八三五年動筆,三年後發表第一個片斷,一八四七年全書完稿,前後歷時十二年。這部小說是《高老頭》和《幻滅》的續篇,是巴爾紮剋後期創作中的一部重要作品。
《交際花盛衰記》敘述風塵女艾絲苔與青年詩人呂西安秘密相愛,在一次假面舞會上,她被人認出,便想以自殺掩蓋自己的身世。扮成西班牙教士的越獄苦役犯伏脫冷救了她,將她控製在自己手中。伏脫冷也因救過呂西安的命而成為呂西安的主宰,並企圖通過他嚮統治者報仇。為了有足夠的錢扶持呂西安進入統治階層,他逼迫艾絲苔重操舊業,充當金融傢紐沁根的情婦。艾絲苔含恨自殺。呂西安和伏脫冷受牽連而被捕入獄。不久,呂西安也在獄中自盡,伏脫冷在精神上受到巨大打擊。他在獄中與當權人物作了一番激烈搏鬥後,終於歸順官府,當了巴黎局保安處處長。
艾絲苔美麗單純,原是風月場中名媛,遇上呂西安後,“愛情給了她第二次生命”。她對呂西安一往情深,渴望過幸福貞潔的生活。然而,煙花女的身世和地位使她與沉浮在上流社會的呂西安隔着一條無法逾越的社會天塹。呂西安是個,沉頑於放蕩和逸樂,他本性懦怯,卻又懷着勃勃野心,嚮往在高層出人頭地,於是他把自己出賣給了“魔鬼”伏脫冷,不僅害了艾絲苔,也使自己連同他的野心一起葬送在牢房之中。艾絲苔與呂西安的愛情衹能藏藏匿匿,與世隔絶,一旦遇上冷酷無情的社會現實,必然帶來悲劇性後果,正如艾絲苔悲嘆的那樣:“這個世界永遠不會接受我們,”它“屈膝於金錢和名氣,卻不肯對幸福和美德讓步!”他們的愛情,連同他們本人,僅僅是社會(包括上流社會和)統治勢力相互鬥爭所需要的工具。“艾絲苔就像一隻風箏,呂西安猶如伊卡洛斯,”①愛情一旦破滅,他們就會從空中墜下,摔得粉碎。
①伊卡洛斯:希臘神話中代達羅斯的兒子。他和父親一起被關在剋裏特的迷宮裏,父子二人身上裝着用羽毛和蠟製的雙翼逃出剋裏特。他由於忘記父親的囑咐飛近太陽,蠟翼遇熱融化,墜海而死。
紐沁根是《紐沁根銀行》的主角,在《交際花盛衰記》中衹是個插麯性人物。他用巧妙毒辣的手段,殺人不見血地劫掠了千傢萬戶的財産,成了法國首屈一指的金融寡頭。與江洋大盜雅剋·柯蘭(伏脫冷)一樣,紐沁根也是竊賊,“是埃居世界中合法的柯蘭”。他貪淫好色,恬不知恥,妄圖拿成百萬法郎購買艾絲苔的心,為她建造“小小的宮殿”。艾絲苔最後以死相拒,表現了這位風塵女子的高潔,並給那些揮金如土,認定金錢萬能的豪富們上了一課:金錢也有買不到的東西,包括“真正的愛情”。紐沁根雖是金錢世界叱咤風雲的人物,但暗地裏卻被一名逃犯控製和愚弄,在艾絲苔面前成了一個小醜,未免令人感到滑稽。
小說中最主要的人物是雅剋·柯蘭,也就是伏脫冷,化名卡洛斯·埃雷拉,綽號鬼上當。這篇小說共分四部,艾絲苔和呂西安分別在第二部和第三部結束前死去,衹有伏脫冷活躍始終。他也是貫串《高老頭》、《幻滅》與《交際花盛衰記》三部作品的關聯性人物。
伏脫冷是苦役監獄中的“高級盜賊”,犯人中的“將軍”。他三次坐牢,三次越獄,後來逃到西班牙,在一次伏擊戰中秘密殺死真正的卡洛斯·埃雷拉,冒名頂替,喬裝改扮,以神甫面目潛回法國。當呂西安絶望得嚮自殺邁步的時刻,他救了詩人一命,與他簽訂魔鬼協定,决定用呂西安作自己的替身,打入上流社會,以謀取未能到手的權益。伏脫冷具有腐蝕人的天才,他迫使呂西安陷入無法選擇的險境,在雙方默契幹壞事或下流勾當後,還叫他在世人眼前始終保持純潔高尚的形象。他將艾絲苔重新推入火坑,充當一個六十多歲闊佬的玩物。他與統治勢力周旋抗爭,迫使他們退避三捨,使王傢密探、總檢察長、預審法官、頭目等等都顯得蒼白無力,笨拙可笑,使貴族重臣們的貪婪嗜欲、虛偽自私的嘴臉暴露無遺。伏脫冷是法國勃勒斯特、土倫和羅什福爾三太監獄的犯人的財錢總管,是他們的足智多謀、精明強幹的“老闆”。他還操縱一幫得力幹將,為他奔走效勞,內外策應,這是他賴以生存並能嚮社會抗衡的堅實土壤,也是他最後得以擠入統治階層的一項資本。
這個卑鄙而堂皇,作惡多端而本領高強,默默無聞而又赫赫有名的人物不甘心生活在社會之外。他與官府作對,但並不是替天行道;他劫掠富人財物,但並不是扶弱濟貧;他深諳這個世界的非正義,但卻並不代表正義。他衹是用自己的惡去聲討社會的惡,目的是謀取自己的一份利益。巴爾紮剋沒有把伏脫冷寫成正面人物,但卻賦予他一種無畏、俠義和叛逆的美,認為在他身上集中了生命、力量、智慧、鋼鐵般的意志和苦役犯的。他雖然有罪,但卻沒有王權的虛偽和假仁假義,“他對被視作自己朋友的人表現出狗一樣的眷戀,從這一點看,這個人難道不具有魔鬼般的美嗎?從衆多方面說,他是該受譴責的,是卑鄙無恥和令人可惜的,但是這種對自己偶像的絶對忠誠使他變得確實引人註目。”
伏脫冷是人間的撒旦,他的存在既又合乎情理,正如莫洛亞①所說:“博物學家研究物種關係後,發現在一定的氣候條件下,動物與植物趨於平衡。這種平衡既非道德,亦非不道德,客觀就是這麽存在着。人類社會也一樣,靠一定數量的首腦、職員、醫生、農民、食客、、高利貸者、犯人、律師、貴婦、老闆娘、女傭人的存在,才能正常運轉。社會形態變了,世間的人們依然如故。”伏脫冷這類人還會繼續存在下去。
①莫洛亞(一八八五—一九六七),法國小說傢和歷史學家。
十九世紀上半葉是法國資本主義同封建主義繼續鬥爭,並最終取得勝利的時期。《交際花盛衰記》的故事發生在一八二四至一八三○年間查理十世治下的復闢時代。作者嚴厲抨擊金融資産階級,把“銀行界的路易十四”紐沁根駡成“猞猁”,指出百萬富翁的錢是由法蘭西銀行代為保管的,“在我們這裏,來自法律,憲章規定了金錢統治,發財便成了這個不信神的時代的最高信條。高層社會儘管有眼花繚亂的金銀財寶,又有一堆貌似漂亮的詞藻,它的遠比低層社會下流的、基本上是個人的更為醜惡”。
雖然巴爾紮剋在上是正統派,“他的全部同情都在註定要滅亡的那個階級方面,但是,儘管如此,當他讓他所深切同情的那些貴族男女行動的時候,他的嘲笑是空前尖銳的,他的諷刺是空前辛辣的。”②《交際花盛衰記》對沒落貴族階級的狂妄懦怯、徇私枉法所進行的嘲笑和諷刺也是極其尖銳辛辣的。曾是呂西安情婦的賽裏奇伯爵夫人得悉呂西安入獄,喪魂落魄,醜態百出,她的丈夫也無可奈何,為了救呂西安,這位貴婦大鬧司法大廈,隨意焚毀審訊記錄,而法官卻束手無策,衹能以開玩笑來自我解嘲。尤其是那場“司法與王權結合在一起嚮苦役犯和他的詭計進行的較量”更暴露了那群受國王寵信的大人物的陰暗心靈。為了從伏脫冷手中追回幾封貴婦的情書,以掩蓋三個大傢族的醜行,維護他們的名譽,竟不惜踐踏法律,最後與一個殺人犯做交易,讓他當上保安頭子,因為“辦大事前夕,國王不希望看到貴族院和大傢族受到公開指摘,受到玷污”,所以這個案件已經不是一件普通刑事案件,而成了一件“國傢大事”,關係到鞏固查理十世的極權統治。所謂“辦大事”,是指國王為穩定局勢而頒布某些法令,然而這一舉動恰恰觸發了一八三○年的。
②恩格斯,一八八八年四月初緻瑪·哈剋奈斯的信。
《交際花盛衰記》真實而深刻地再現了法國復闢時代後期的社會面貌與本質,它與《人間喜劇》的其他篇章一起構成一部法國當代風俗史,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巴爾紮剋“在《人間喜劇》裏給我們提供了一部法國‘社會’,特別是巴黎‘上流社會’的卓越的現實主義歷史。”③恩格斯的論述準確地概括了巴爾紮剋作品的思想內容和它的不朽價值。
③恩格斯:一八八八年四月緻瑪·哈剋奈斯的信。
與《人間喜劇》的其他篇章一樣,《交際花盛衰記》的創作從客觀現實出發,根植於社會生活之中,通過深刻細緻的觀察和典型形象的塑造,給人以強烈的真實感。
作品中的主要人物都有他們的“模特兒”。例如,呂西安的形象據說來自巴爾紮剋所認識的三個年輕人杜朗東、索特萊和勒薩日;對艾絲苔的刻劃可能依據生活在上流社會邊緣的女郎貝利西埃和德魯埃,以及幾個東方女性;紐沁根的形象普遍認為來源於銀行傢德·羅契爾德男爵。苦役犯出身的保安首腦維多剋④便是伏脫冷的原型。巴爾紮剋不僅認真閱讀過他的四捲回憶錄,而且親自會見過他,請他吃飯,從中瞭解罪犯、監獄和司法部門的情況。
④弗朗索瓦·歐仁·維多剋(一七七五—一八五七)法國。早年因偽造文書被判處八年苦役監禁,後越獄潛逃。一八○九年成為保安隊長。一八二七年辭職經營紙廠,後因盜竊罪再度入獄。一八二八年出版了《維多剋回憶錄》。巴爾紮剋於一八三四年九月會見過他。
巴爾紮剋從一八一四年起到一八五○年逝世,除了幾次短暫的旅行,始終沒有離開巴黎,與巴黎結下了不解之緣。他觀察巴黎,研究巴黎,直到最小的細節。他的足跡遍布大街小巷,身上總是帶着地圖和筆記本,隨時記錄有關情況。他參觀考察,訪問交談,有時甚至詢問過路行人,收集了大量第一手材料。
他的箴言是:“觀察一切,牢記一切。”有關他的考察研究的傳聞不計其數。
為了描寫歷史事件,他拜訪在王政時代生活過的人,如德·維裏埃先生和德·貝爾尼夫人的母親,前者曾是宮廷神甫,後者當過瑪麗·安東奈特王後的貼身侍女。為了在小說中闡述某種音樂理論,儘管他本人熟諳音樂,但還是請一位德國音樂傢反復演奏羅西尼的《摩西》,傾聽詳細解釋。他因此得以在小說中對這部歌劇作出精闢的分析。為了檢驗小說中描寫的街道、建築、古跡、遺址等的準確性,他邀請衆多學者和考古學家提意見,進行評述。為了描寫犯人、、法院和監獄生活,他於一八四八年十二月在他的老同學、代理檢察長格朗達茲陪同下參觀了司法大廈的附屬監獄,並嚮議會秘書長以及塞納省法院法官和預審法官等十餘名司法人員瞭解情況。
巴爾紮剋小說中出現的地區、街道、廣場、建築等大多采用真名,他認為假想的名稱哪怕是用最美麗的想象創造的,其藝術效果也往往不如真實名稱。在描述一些特殊的和各行各業的人物時,也盡量運用他們的語言和行話,如《交際花盛衰記》中紐沁根的德國腔和約翰森的英國腔,以及囚犯們的行話和黑話,都十分典型。
當然,藝術的任務不是摹寫自然,而是再現自然。藝術的真實要比生活的真實更集中、凝練、強烈,從而更能打動人心。但是藝術的真實源於生活的真實,作傢對它是無法憑空臆造的。巴爾紮剋寫到伏脫冷命運轉折時的一段話雖然出於情節需要,但卻具有深刻的哲理:“風俗史傢永遠不應該拋棄的一個責任,就是不能用表面上富有戲劇色彩的安排來損害真實,特別是當真實已經變得富有傳奇意味的時候。社會的本態中包含着許多偶然,許多錯綜復雜和難以預料的情形,特別在巴黎更是如此,編造者的想象力無論如何是跟不上的。真實是大膽的,它能達到藝術無法表現的境界,令人難以置信,甚至不大合乎情理,除非作傢對它加工刪改,使之淡化。”
不難看出,巴爾紮剋剖析生活之所以如此深刻細緻,是由於他以極大的努力去接觸生活,深入生活,擷取生活真實,通過藝術再現,達到感人的效果,這是他的作品具有經久不衰的魅力的主要原因,正如作者在本書初版前言中所正確指出的:作品必須真實,才能獲得長久的生命。這也是作者整個創作實踐中所遵循的一條重要藝術準則。
巴爾紮剋作品的另一個藝術特色是具體而精細的環境描寫,如對司法大廈、附屬監獄、運送犯人的“生菜籃子”,以及人物的外形、衣着等等描寫都費了大量筆墨。在作者看來,這些描寫與故事情節的展開和人物性格的演變都有密切關係,例如伏脫冷置身於那種陰森嚴酷的環境裏,仍能自如地要弄“鸛鳥”(總檢察長),方顯出他的高強本領,也為後來的招安埋下了伏筆。所以作者認為,環境描寫對他所追求的藝術效果是不可缺少的。雖然這種描寫有時顯得冗長繁瑣,但在大多數情況下,由於敘述逼真,分析透徹,仍然能深深吸引住讀者。
巴爾紮剋把藝術真實與塑造典型緊密結合起來,把塑造典型作為再現社會的主要手段。《交際花盛衰記》是《人間喜劇》中人物出現最多的一部小說,不算無名無姓者,就有二百七十三人。這一大批貴族、野心傢、教士、銀行傢、紈絝子弟、妓女、犯人、警探、法官、律師、獄吏、商販、侍女構成了這個色彩斑斕、瞬息萬變的社會。這些人物除了各自都有鮮明的性格特徵外,作者還常常賦予他們高昂的,並以這種的變化作為推進情節的樞紐。例如艾絲苔為擺脫妓女生涯嚮往“再生”而與教士的那場談話;艾絲苔與呂西安的愛情糾葛;伏脫冷因呂西安自殺而悲痛欲絶,感情受到沉重打擊,終於被“漚爛”而投降當局等等。人物感情的劇烈變化使小說情節跌宕起伏,引人入勝,它與戲劇效果的運用相輔相成:西班牙神甫在艾絲苔首次自殺時突然出現,紐沁根與艾絲苔的邂逅,呂西安在格朗利厄公爵門前的遭遇,伏脫冷在放風院子與同夥相遇等等,仿若都是一幕幕變幻無常的舞臺劇,給觀衆留下深刻印象。特別是伏脫冷那場駭人的亮相更是如此:這名如此強悍的緑林大盜在千方百計長期隱藏後,突然嚮總檢察長宣佈自己就是官方緝捕多年的逃犯雅剋·柯蘭,這一自首舉動造成爆炸性效果,令人驚心動魄,久久不能釋懷。
巴爾紮剋在《人間喜劇》前言中寫道:“法國社會將成為歷史傢,我不過是他的秘書。開列惡癖與德行的清單,搜集的主要事實,描繪各種性格,選擇社會上主要事件,結合若幹相同的性格特點而組成典型,在這樣的時候,我也許能寫出一部史學家們忘記寫的歷史,即風俗史。”這段話闡明了《人間喜劇》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
倪維中
1995年7月
①此序言衹涉及《交際花盛衰記》的第一部和第二部。當時這部小說發表時衹包括這兩部分內容。
—八四五年
我們的風土人情越來越變得平淡無奇,失去特色。十年前,本書作者曾寫文章指出,我們的風情衹剩下了一些淡淡的色調,而如今,連這些淡淡的色調也正在褪去。因此,根據《阿爾基安的路易鬆》和《蒙雷裏的窮人》的作者②十分機智的觀察,衹有在盜賊、妓女和苦役犯中還保留着明麗的風情和喜劇色彩,衹有在與社會隔絶的人身上才能找到毅力。當今文學缺乏對比,沒有差別就不可能有對比,而差別卻在日益消失。今天,馬車逐漸處在低於步行者的位置,步兵不久便會將坐在低矮小馬車裏的富人濺上一身污泥。黑色服裝贏得了勝利。服飾和馬車所反映的,同樣推動着人們的思想,存在於人們的風情和習俗之中。一位大臣完全可以坐一匹馬拉的簡陋馬車去覲見國王。杜伊勒裏王宮的院內,我們還見到過出租馬車。大臣、將軍、法蘭西研究院院士的綉花服裝,也就是說這種禮服,穿出來已經叫人感到羞恥,仿佛成了奇裝異服。我們有非常充分的理由反對我們的時代,但是,由於我們抨擊的弊端是可怕的虛偽,我們自然成了不道德的人。
②作者名叫夏爾·拉布。上述兩部小說分別發表於一八四○年和一八四一年。
本書如實描寫麇集在巴黎的暗探、受男人供養的妓女,以及與社會爭鬥者的生活,在捲首說這麽幾句話,我們認為是很有必要的。
描寫“巴黎生活場景”而略去這些如此奇特的形象,這簡直是懦怯的行為,我們是不會這樣做的。何況,至今還沒有人敢於涉及這些富有深刻喜劇色彩的生活內容。審查部門不再希望將這些東西搬上舞臺,然而杜卡萊①和財源夫人②這樣的人,各個時代都是存在的。
①杜卡萊為法國作傢勒薩日(一六六八—一七四七)喜劇中不道德的金融傢。
②財源夫人是法國作傢勒尼亞爾(一六五五—一七○)的喜劇《賭徒》中的女脂粉商人。
作為對“巴黎生活場景”的補充,作者還將寫出《司法大廈》、《戲劇界》和《學者界》③。《界》則是屬於“生活場景”係列。
③可能就是作者以後寫的《大廈景象》、《如此戲劇》和《學者之間》。
這些工作完成後,就沒有什麽疏漏了,因為作者還在準備一部與此相對應的作品,這部作品中可以看到道德、宗教和善行對大都市中的墮落所起的作用。這部書篇幅很長,難度極大,作者寫了將近三年,尚未完稿。《一個聖人的惡行》、《德·拉尚特裏男爵夫人》便是其中的兩個片段④。這部作品突出美德,每個人都能從中舉出各種可怕的罪行,巴黎文明便是建立在這些罪行上。
④這部作品即為《現代史的背面》。
作者以《十三人故事》為開篇,描繪“巴黎生活場景”時,就打算以同一思想結束這部著作。這思想就是,人們結合在一起,以利於救助,而另一種思想是,人們集結到一起是為了享樂。
按照達朗貝爾⑤提出的那種見解,那種教條的方式,是不大可能深入到社會機體中去的。一定要在一名罪犯帶領下到監獄裏去,到司法部門的內部去,就像這部書中的銀行傢把我們帶到那些漂亮輕佻的年輕女郎非同尋常的生活漩渦中去一樣。
⑤達朗貝爾(一七一七—一七八三),法國哲學家、作傢。
這部小說由從私人生活中擷取的極為真實的、可以說具有歷史性的細節組成,在權力的門檻上和在預審法官的辦公室內結束。因此,它應該有一部續篇。司法界及其各種人物在巴黎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應該對他們進行認真研究,描繪,使之再現。
這樣,十九世紀巴黎巨幅景象的繪製不久即將完成,我們企盼着這一結果。這幅景象中,任何特點都不會被忽略。在這裏,科朗坦、佩拉德和貢當鬆代表三個方面的暗探,而伏脫冷一人則代表全部的墮落和犯罪。
不少人曾打算指責作者創造了伏脫冷這個形象。一個社會裏有五萬名苦役犯,他們的存在時刻具有威脅性,遲早會引起立法部門註意,在一部試圖為這一社會留影的著作中出現一個這類犯人,終究不能算多(《十三人故事》中的菲拉居斯衹是個偶然情況)。近十年來,幾支受到假慈善鼓動的筆把苦役犯寫成值得關心和原諒的人,寫成社會的受害者。但在我們看來,這種寫法是危險和反的。應該表現這些人,表現他們是什麽樣的人,是一些永遠“置身於法律之外”的人。這正是“伏脫冷”這場戲很不為人理解的含意。戲裏的這個人物斷定自己不可能回到社會中去,從中體現出警方與一名不斷受追捕的盜賊間的戲劇性搏鬥。
人們日後會看到本書作者怎樣精心地把高等妓女,罪犯,他們周圍的人,這些如此奇特的形象搬上舞臺,怎樣耐心地去尋覓喜劇色彩,懷着對真實的何等摯愛找到了這些不同個性的美好方面,通過什麽紐帶將這些人物與人心的總體研究聯繫起來,當人們看到這一切時,也許會對作者說一句公道話。德·紐沁根男爵肯定就是現代的熱隆特,那個穿着現代服裝以現代方式受到嘲笑、欺騙、打擊、誹謗,而依然高高興興的莫裏哀筆下的老頭子。本書也就顯現了巴黎百態中的一態,在《人間喜劇》中,它位於《卡迪尼昂王妃》、《剋洛迪娜的怪念頭》①和《紐沁根銀行》之後。人們也許會在卡迪尼昂王妃典雅冷漠的墮落環境裏和在大銀行傢冷酷可怖的境況中見到氣質高尚的艾絲苔。作者歸根結蒂是在對社會各方面進行分析和批判,除非不瞭解作者這項工作的目的和方法,否則,沒有一個讀者會拒絶承認他從實質上提出問題,並從各個方面對它們進行研究的勇氣。作者認為,這正是一部作品的哲理之所在。至於它在道德教益和觀念上的最終定評,不久就會瞭然的。
①即後來的《浪蕩王孫》。
如果作者今天寫作是為了明天,那麽,他打的算盤恐怕是最拙劣的,對他來說,成功比失敗還要糟糕,因為,如果他想馬上取得豐碩成果,他衹須像某些作傢幹的那樣,屈從和迎合時尚就行了。他比評論他作品的評論傢們更清楚,什麽條件下一部作品能在法國獲得長久的生命,那就是作品必須真實,具有理性和與永恆的社會準則相諧調的哲理。當然,這些條件不可能包含在每個細節裏,但必須存在於作品的整體之中。那些淺薄的人一直會有權誹謗別人。對於這尊現代神——“大多數”,這個泥足巨人,應該給他一點什麽東西,這尊神的頭腦十分僵硬,它不是金子,而是合金鑄成的。
—八四五年
我們的風土人情越來越變得平淡無奇,失去特色。十年前,本書作者曾寫文章指出,我們的風情衹剩下了一些淡淡的色調,而如今,連這些淡淡的色調也正在褪去。因此,根據《阿爾基安的路易鬆》和《蒙雷裏的窮人》的作者②十分機智的觀察,衹有在盜賊、妓女和苦役犯中還保留着明麗的風情和喜劇色彩,衹有在與社會隔絶的人身上才能找到毅力。當今文學缺乏對比,沒有差別就不可能有對比,而差別卻在日益消失。今天,馬車逐漸處在低於步行者的位置,步兵不久便會將坐在低矮小馬車裏的富人濺上一身污泥。黑色服裝贏得了勝利。服飾和馬車所反映的,同樣推動着人們的思想,存在於人們的風情和習俗之中。一位大臣完全可以坐一匹馬拉的簡陋馬車去覲見國王。杜伊勒裏王宮的院內,我們還見到過出租馬車。大臣、將軍、法蘭西研究院院士的綉花服裝,也就是說這種禮服,穿出來已經叫人感到羞恥,仿佛成了奇裝異服。我們有非常充分的理由反對我們的時代,但是,由於我們抨擊的弊端是可怕的虛偽,我們自然成了不道德的人。
②作者名叫夏爾·拉布。上述兩部小說分別發表於一八四○年和一八四一年。
本書如實描寫麇集在巴黎的暗探、受男人供養的妓女,以及與社會爭鬥者的生活,在捲首說這麽幾句話,我們認為是很有必要的。
描寫“巴黎生活場景”而略去這些如此奇特的形象,這簡直是懦怯的行為,我們是不會這樣做的。何況,至今還沒有人敢於涉及這些富有深刻喜劇色彩的生活內容。審查部門不再希望將這些東西搬上舞臺,然而杜卡萊①和財源夫人②這樣的人,各個時代都是存在的。
①杜卡萊為法國作傢勒薩日(一六六八—一七四七)喜劇中不道德的金融傢。
②財源夫人是法國作傢勒尼亞爾(一六五五—一七○)的喜劇《賭徒》中的女脂粉商人。
作為對“巴黎生活場景”的補充,作者還將寫出《司法大廈》、《戲劇界》和《學者界》③。《界》則是屬於“生活場景”係列。
③可能就是作者以後寫的《大廈景象》、《如此戲劇》和《學者之間》。
這些工作完成後,就沒有什麽疏漏了,因為作者還在準備一部與此相對應的作品,這部作品中可以看到道德、宗教和善行對大都市中的墮落所起的作用。這部書篇幅很長,難度極大,作者寫了將近三年,尚未完稿。《一個聖人的惡行》、《德·拉尚特裏男爵夫人》便是其中的兩個片段④。這部作品突出美德,每個人都能從中舉出各種可怕的罪行,巴黎文明便是建立在這些罪行上。
④這部作品即為《現代史的背面》。
作者以《十三人故事》為開篇,描繪“巴黎生活場景”時,就打算以同一思想結束這部著作。這思想就是,人們結合在一起,以利於救助,而另一種思想是,人們集結到一起是為了享樂。
按照達朗貝爾⑤提出的那種見解,那種教條的方式,是不大可能深入到社會機體中去的。一定要在一名罪犯帶領下到監獄裏去,到司法部門的內部去,就像這部書中的銀行傢把我們帶到那些漂亮輕佻的年輕女郎非同尋常的生活漩渦中去一樣。
⑤達朗貝爾(一七一七—一七八三),法國哲學家、作傢。
這部小說由從私人生活中擷取的極為真實的、可以說具有歷史性的細節組成,在權力的門檻上和在預審法官的辦公室內結束。因此,它應該有一部續篇。司法界及其各種人物在巴黎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應該對他們進行認真研究,描繪,使之再現。
這樣,十九世紀巴黎巨幅景象的繪製不久即將完成,我們企盼着這一結果。這幅景象中,任何特點都不會被忽略。在這裏,科朗坦、佩拉德和貢當鬆代表三個方面的暗探,而伏脫冷一人則代表全部的墮落和犯罪。
不少人曾打算指責作者創造了伏脫冷這個形象。一個社會裏有五萬名苦役犯,他們的存在時刻具有威脅性,遲早會引起立法部門註意,在一部試圖為這一社會留影的著作中出現一個這類犯人,終究不能算多(《十三人故事》中的菲拉居斯衹是個偶然情況)。近十年來,幾支受到假慈善鼓動的筆把苦役犯寫成值得關心和原諒的人,寫成社會的受害者。但在我們看來,這種寫法是危險和反的。應該表現這些人,表現他們是什麽樣的人,是一些永遠“置身於法律之外”的人。這正是“伏脫冷”這場戲很不為人理解的含意。戲裏的這個人物斷定自己不可能回到社會中去,從中體現出警方與一名不斷受追捕的盜賊間的戲劇性搏鬥。
人們日後會看到本書作者怎樣精心地把高等妓女,罪犯,他們周圍的人,這些如此奇特的形象搬上舞臺,怎樣耐心地去尋覓喜劇色彩,懷着對真實的何等摯愛找到了這些不同個性的美好方面,通過什麽紐帶將這些人物與人心的總體研究聯繫起來,當人們看到這一切時,也許會對作者說一句公道話。德·紐沁根男爵肯定就是現代的熱隆特,那個穿着現代服裝以現代方式受到嘲笑、欺騙、打擊、誹謗,而依然高高興興的莫裏哀筆下的老頭子。本書也就顯現了巴黎百態中的一態,在《人間喜劇》中,它位於《卡迪尼昂王妃》、《剋洛迪娜的怪念頭》①和《紐沁根銀行》之後。人們也許會在卡迪尼昂王妃典雅冷漠的墮落環境裏和在大銀行傢冷酷可怖的境況中見到氣質高尚的艾絲苔。作者歸根結蒂是在對社會各方面進行分析和批判,除非不瞭解作者這項工作的目的和方法,否則,沒有一個讀者會拒絶承認他從實質上提出問題,並從各個方面對它們進行研究的勇氣。作者認為,這正是一部作品的哲理之所在。至於它在道德教益和觀念上的最終定評,不久就會瞭然的。
①即後來的《浪蕩王孫》。
如果作者今天寫作是為了明天,那麽,他打的算盤恐怕是最拙劣的,對他來說,成功比失敗還要糟糕,因為,如果他想馬上取得豐碩成果,他衹須像某些作傢幹的那樣,屈從和迎合時尚就行了。他比評論他作品的評論傢們更清楚,什麽條件下一部作品能在法國獲得長久的生命,那就是作品必須真實,具有理性和與永恆的社會準則相諧調的哲理。當然,這些條件不可能包含在每個細節裏,但必須存在於作品的整體之中。那些淺薄的人一直會有權誹謗別人。對於這尊現代神——“大多數”,這個泥足巨人,應該給他一點什麽東西,這尊神的頭腦十分僵硬,它不是金子,而是合金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