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文化思考>> 楊靜榮 Yang Jingrong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1948年), 劉志雄 Liu Zhixiong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1950年2008年)
從竜的演變見證一個民族的成長追求:竜之源
  “ 竜的形象可以說在中國無處不在。竜文化淵遠流長,歷史可追溯到一萬年以前,六七千年前竜的形象就出來了。現在來看,竜文化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和精神力量的體現。直到今天,竜的形象還廣泛運用於建築、藝術、文學、宗教、繪畫、雕塑、服飾、剪紙、瓷器等各種領域,寄托人們對未來的美好願望。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有中國人生活的地方,就有竜的形象以不同的形式出現。
竜的起源
  竜,這一中國文化中最具想象力的事物,到底從何而來?
  置身於中國文化中的我們,眼前總是不免掠過這樣的身影:它奔放豪邁,它矯健空靈;它迴旋飛騰的身軀裏凝結了力量與美麗,它須角張揚的面容裏飽含着智慧與權力。它就是竜,獨一無二的竜。然而就在我們想進一步走進竜的世界時,卻總會有一個又一個謎題,睏擾着我們:
  竜,在古籍中有着諸多記載,可它是否是一種真實存在的動物?
  竜,在五千年的文化變遷中,曾經以怎樣的面貌出現在人們眼前?
  竜,在中國文化的視野裏,到底具有怎樣的人文含義?
  竜,在歷朝歷代統治者的手裏,發揮着什麽樣的作用?
  竜,在百姓人傢的生活中,又扮演着怎樣的角色?
  竜,到底是不是中國人的祖先?
  ……
  想要對中國文化中的竜有所認識,我們首先要做的是,衝破時空的阻礙,回到那茹毛飲血的年代,去探尋這樣一個問題的答案:
  竜,這一中國文化中最具想象力的動物,到底從何而來?
  竜的起源問題,是我們探索竜的本質、內涵與真正含義的基礎。若是回避竜的起源問題,那麽我們便永遠也無法破解關於竜的謎團。
一、竜起源問題的研究狀況(1)
  這個問題,在人們的眼中,有着各式各樣的美麗答案。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見到的竜的形象,似乎與現實中的任何動物都不一致,可又有着多種動物的影子。那麽,這樣一個奇異的形象,到底是以什麽作為原型的呢?
  關於這個問題,人們歷來有着各自不同的看法。從上世紀三十年代直至今天,研究者們對竜起源問題的觀點,更是“百傢爭鳴”、“衆說紛紜”。粗略地歸納起來,我們可以把這些觀點大致分為兩類:一類認為竜的原型是某種生物或幾種生物的組合,如蛇、馬、蛇與馬的組合、蜥蜴、河馬、鰐魚、恐竜、松樹等;另一類認為竜的原型不是實際存在的動物,而是某種自然形象或多種藝術化的動物形象的疊加組合,如雲、虹、閃電、合併了的圖騰、物候代表形象的組合等。我們不妨將時賢提出的竜的原型列舉於下:
  蛇:
  “綜合起來看,竜是以蛇為基礎的。而發展變化了的蛇圖騰像就是竜的形象……”①
  馬:
  “馬八尺以上為竜。”②
  蜥蜴:
  “竜像蜥蜴戴角的形狀。”③“其實所謂‘竜’就是古人眼中鰐魚和蜥蜴類動物的大共名。” ④
  河馬:
  “充任竜的模特兒之一的馬,最初不是一般的陸馬,而是河馬。……河馬不僅把自己的部份形體貢獻給了竜,而且把自己的部分性能善於禦水,也貢獻給了竜。”⑤
  鰐魚:
  “在中國古代,確實曾存在過這樣一種令人恐怖,並且因而也令人敬畏的巨型爬行動物,這就是現代生物分類學中稱作“灣鰐”的那種巨型鰐魚。”⑥
  恐竜:
  “竜,被古人公認為最原始的祖型,可能還是恐竜。古人以具有四足、細頸、長尾、類蛇、牛、虎頭的爬行動物為竜,這可能是古人當時見到並描繪下來的某種恐竜形象。” ⑦
  雲:
  “最初的竜形不過是抽象的旋捲狀的雲紋。而後來逐漸趨於具體化、生物化,並且展開而接近於現實生物界中兩棲類和爬行類動物的形象。”⑧
  虹:
  “竜的原型來自春天的自然景觀蜇雷閃電的勾麯之狀、蠢動的鼕蟲、勾麯萌生的草木、三月始現的雨後彩虹,等等。……其中虹是竜的最直接的原型,因為虹有美麗、具體的可視形象。”⑨
  閃電:
  “幻想竜這一動物神的契機或起點,可能不是因為古人看到了與竜相類似的動物,而是看到天空中閃電的現象引起的。因為,如果把閃電做為基礎來把它幻想成一種動物的話,它很容易被幻想是一條細長的、有四個腳的動物。” ⑩
  合併了的圖騰:
  “它(竜)是一種圖騰(Totem),並且是衹存在於圖騰中而不存在於生物界中的一種虛擬的生物,因為它是由許多不同的圖騰糅合成的一種綜合體。……竜圖騰,不拘它局部的像馬也好,像狗也好,或像魚、像鳥、像鹿都好,它的主幹部分和基本形態卻是蛇。這表明在當初那衆圖騰單位林立的時代,內中以蛇圖騰最為強大,衆圖騰的合併與融化,便是這蛇圖騰兼併與同化了許多弱小單體的結果。” 11
  物候代表形象的組合:
  竜身是“扭動的蟲形”,竜角是先民“測定時間的工具表”。在廣大的範圍中,人們選擇不同的物候參照動物,因此,江漢流域的黿類、鰐類,黃河中上遊的蟲類蛙類魚類,黃河中下遊的鳥類畜類等等都有可能成為較為固定的物侯歷法之參照動物,……後來,這些關係演化成觀念集中在特定的形象身上,便形成了竜。” 12
  松樹:
  “中國人傳說中的竜,原是樹神的化身。中國人對竜的崇拜,是樹神崇拜的麯折反映,竜是樹神,是植物之神。竜的原型是四季常青的‘鬆’、‘柏’(主要是鬆)一類喬木。”“鬆、竜不僅在外部形象上驚人地相似,而且‘竜’的其他屬性,與鬆也同樣驚人地相似。” 13
  我們知道,古人是無緣見到恐竜的。除此之外,這些對於竜的原型的論述,似乎都有其可取之處。然而,這些說法仍然衹能解釋竜的某一部分特點。更重要的是,以上諸說多衹是根據竜的晚期形象及古人對竜的看法進行推測,而缺乏歷史、考古、文物學等方面的依據。沒有這些證據,我們便無法得出結論。
首頁>> 文學>> 文化思考>> 楊靜榮 Yang Jingrong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1948年), 劉志雄 Liu Zhixiong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1950年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