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神魔志怪>> 半夏 Ban Xia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趣說傳說中的大仙們:神仙一把抓
  一切神怪,無非是變了形的現實。神仙是一個既古老又新鮮的話題,體現了民間大衆對天地萬物的想象力,而且源遠流長,一直在民間保持着自己的生命力,作為中國傳統民俗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神仙崇拜視為反映華夏民族精神圖騰的傳統文化,應該算得上是貼切的概括。
  《神仙一把抓》選取在中國民俗文化中比較具有民間影響力的三十多個神仙人物,從有趣和好玩入手,用富含人文色彩的筆觸對其進行個性化的描摹,內中穿插掌故、逸聞、趣事,並佐以流行元素,寓時尚於典故,發意外之看點,頗具故事性和可讀性,其中不乏精闢論斷,讀來詼諧有趣。
《神仙一把抓》目錄
  序
  白頭嬰兒
  不可抗力
  臉是靈魂的肖像
  活思想
  愛的服務生
  疑似忠義
  並非結義
  宰相須用讀書人
  亡命鼻祖
  醜皮囊
  瘋話
  老不死
  走水
  第一衰媼
  女色
  nephew
  最後的貴族
  狗腿子
  革命引擎
  獸相貌
  暴殄
  口號
  蟣虱兵團
  為了忘卻的紀念
  極品
  錦衣臥底
  姑子們
  秘辛
  茅坑裏的姑娘
  禽獸之上
  屋裏的
  長官不易
  白馬非馬
  白眉赤眼
  哭吧您呢
  替天行道
  蕩寇志
  後記
《神仙一把抓》序(1)
  怪力亂神,子所不語,可見神仙世界,並非儒傢屬意的命題,所謂敬鬼神而遠之。遠,未必是抗拒,但起碼表現了不肯置喙,大約是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的態度,雖然一臉嚴肅,卻是經意的回避。
  《莊子?逍遙遊》裏描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禦飛竜,而遊乎四海之外。
  據說這是最早的神仙說法。除了不必吃飯乘雲騎竜這些非人成分外,更有冰雪肌膚綽約處子這樣的人性描寫,依稀是若有人兮山之阿的山鬼風采。按照當年悲鴻先生的寫真描繪,山鬼之類,必是除了薜荔女蘿之外,身上再無着物。如此鏡象,在塵緣濃厚的俗人眼光裏,神異之中不免滲透着些許情色,看上去飄渺超塵,實際上夾雜許多煙火氣,實在開後世民間神仙文本的先河,許多元素,早已齊備。
  而在儒學成為帝王統治術的主流因而大行其道的漫長歷史中,儘管有聖人“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的強調,但在“有天下者祭百神”的示範下,如彼這般的神仙故事編派,始終如雨後春筍,茁壯孳生。譬如《漢書?藝文志》裏,就已經羅列出神仙傢10傢,著作則達煌煌205捲之多。
  這當然可以理解為儒釋道漸漸合流下的國傢環境,提供了相應的滋潤土壤。甚至,儒傢先師的孔子,早年確乎曾經專門就教於號稱百傢之祖的老子,而老子則正是專拿神仙說事的道教尊奉的教主。
  不過,神仙的遭到追捧,除了這些,恐怕更多的,還是面對自然的造物神通,由不可理喻而引發出的肆意想象。《禮記》上說:“山林、川𠔌、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此即所謂“陰陽不測之謂神”。這想象當然包含對不可知現象的恐懼,以及由恐懼而生發的崇拜,也不乏對上述不可知的猜測推斷,更有通過自說自話的心理暗示,營造的自我安慰的娛樂功能。不如此,何以抒解鎮日身處水深火熱之中的煩惱、愁緒和憤懣?此情此景,捨懵人騙己的加工快樂,也別無他法了。
  於是,鬼神之事,不免堂而皇之的伴隨歷史。甚至被尊為史傢絶唱的太史公書,其中亦多有諸如今年祖竜死之類的神異事略呈現。畢竟,這是那個時代的寫照。當年中山陵即將竣工時,也曾有歌訣流傳而為魯迅先生記下,雲:
  人來叫我魂,自叫自當承。叫人叫不着,自己頂石墳。
  這種兒歌一般的歌謠,自欺自慰的味道,果然彌漫。
  對鬼神,魯迅先生曾有精闢論斷:“中國人的對付鬼神,兇惡的是奉承,如瘟神和火神之類,老實一點的就要欺侮,例如對於土地或竈君。”所謂奉承和欺侮,簡直就是自欺自慰的身體表述,穿插起來,娛樂自然就在其中了。
  雖然如前賢所云,塑造沒有的東西遠比描摹實在的更其容易,但對神仙們的生活,民間的想象,參照的其實並非另一套坐標體係,而衹是將身邊的俗世人情,照搬過去。為了表示神仙的脫俗,不過增加些吊詭的花絮而已。洋人說世界是平的,這話拿來解釋神仙,尤其靠譜,假如還是圓的,貼近世俗的神仙們,又如何安置呢?
  凱恩斯說過,從長遠看,人都會死去。儘管“天堂有路隨便走,地獄日夜不關門”(邵洵美),但長生不老,又是人心底揮之不去的頑固情結。於是道教理想中修真得道、神通廣大、長生不死的神仙,便不由得人不為五鬥米而折腰。
首頁>> 文學>> 神魔志怪>> 半夏 Ban Xia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