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賀柯雲路作品集出版 作者:文峰 柯雲路1980年以短篇小說《三千萬》獲全國奬而初登文壇,從此一發不可收。在當代中國大陸作傢中,很少有人像他那般著作浩瀚,且涉及領域衆多。更堪稱奇觀的是,他在所涉及的每一個領域都別開生面,以獨特另類的姿態引起轟動效應,同時也引發了廣泛爭議,成為中國當代“最有爭議的作傢”。 現在,到了再度評價他文學作品的時候了。 一 《新星》是柯雲路的第一部長篇,也是中國當代文學史上具有突出意義的政治小說,它的出版以及改編電視劇曾造成至今也鮮有過之的轟動效應。現在中國三十歲以上的人很少不知道《新星》主人公李嚮南的名字。近二十年過去,《南方周末》等中國多傢媒體再度提起《新星》時,都將它稱為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長篇小說。《新星》之後的中國同類政治小說在寫法上都難免受到它的影響。 《新星》在海外出版時,被稱為“當代官場現形記”。在大陸,則曾被稱為“縣委書記從政指南”。無論評價如何,《新星》無疑使國人普遍看到了理想主義光輝下中國政治鬥爭的真實故事,也使所有熟諳政治的人看到了地道的政治操作手法。《新星》在當年的轟動被海外傳媒稱為“改變了中國的某些政治格局”。 在今天重讀《新星》,大概是瞭解中國當代政治生活不可或缺的。 《竜年檔案》是作者繼《新星》十八年之後又推出的一部政治小說。因為這部小說是在經歷一段坎坷後出版的,便被出版它的人民文學出版社稱為柯雲路“重返江湖”之作。作品一出版就引起了廣泛關註,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文藝報、南方周末、北京青年報、中華讀書報、新聞出版報、作傢文摘、新浪網等幾十傢媒體做了報道。著名文學評論傢林為進稱《竜年檔案》是中國當代新英雄主義小說中最棒的一部。著名文學評論傢何鎮邦則認為柯雲路在這部作品中的敘述已經完全成熟了。著名文學評論傢孟繁華稱該書結構之縝密、敘述之流暢、文字之明快都顯示出作傢重出江湖之後武功依舊的風采,其對中國政治生活的熟悉在許多小說之上,稱其為中國當代的一部政治武俠小說。著名書評傢李鼕則稱柯雲路這次回歸《新星》同類題材,絶非簡單的重複,演示着醇厚積纍的釋放和裂解,滲透着捲土重來的霸氣,洋溢着創作暢銷作品的輕熟和自信。著名文學評論傢陳曉明則稱該書充分顯示了權力賦予人性的活力,在敘述中將場景的奇觀性推到了極端,甚至可以說造成了一個“後現代奇觀”。他認為在小說已經成為一種幾乎枯竭的藝術形式的當代,《竜年檔案》不僅讓我們看到人性的奇觀,還聯想到文學的本土化資源問題。 如果說《新星》是以一個縣的政治鬥爭縮影中國社會政治生活的話,那麽《竜年檔案》就是以一個市的政治鬥爭縮影中國當代社會生活。正如出版者所說,《竜年檔案》比《新星》鬥爭的規模更大,情節更麯折,而作者更加成熟簡練的敘述幾乎使很多讀它的人都在一個通宵讀完,其中充斥的政治鬥爭與處事為人的玄機和箴言,透過種種粉墨登場的人物和故事給人落下深刻印象。《竜年檔案》地道地寫出了政治權力場的博奕不是單嚮對應而是復雜的。 《黑山堡綱鑒》是作者在其轟動性的政治小說《新星》和《竜年檔案》之外,又一部別出心裁的政治小說。這部至今還未被世人充分註意的小說,也可能是柯雲路政治小說中最重要的一部。這是以“綱鑒”類史書的特殊樣式寫下的風格獨特的長篇小說。一號人物劉廣竜在十年動亂中奪取大權,將黑山堡建成自己的獨立王國。他將全堡的權力與女人都當做戰利品,玩弄權術和玩弄女人都登峰造極,並用秘密符號分別記錄他對政治與女人的徵伐。最後孤傢寡人,連同整個黑山堡王國都毀滅在一場泥石流災難中。該書的結構十分獨特,由“綱”、“目”、“批註”三部分組成。倘若想知道黑山堡歷史的梗概,僅讀其中的一條條“綱”就可以了。倘若詳讀故事與人物,就需連“目”一起讀。倘若還要深入研究人物的歷史文化背景,則又有“批註”供閱讀。 全書對現實進行了高度概括,使其具有象徵和寓言的意味,表現出一種純中國特色的先鋒品質。書後還收入了作者創作《黑山堡綱鑒》的相關資料,如“中國封建文化十四本位及其他”等,給讀者提供了另一個解讀柯雲路及其小說的視角。 這部作品很有可能在今後長時期被人們一而再再而三重新解讀。 二 百科全書式地描繪當代社會生活,可能不是當代文學時尚而無人為之,也可能因為不是件容易事而無人能為之。但柯雲路無疑獨樹一幟為之了。 長篇小說《夜與晝》和《衰與榮》無疑是中國當代百科全書式描繪社會生活的代表作。在這兩部書中,柯雲路以百萬字的浩瀚篇幅描繪了京都近二百個人物、幾十個家庭、十幾個大院,上至高官達貴下至貧民百姓三教九流無所不有,把一個八十年代的京都活脫脫端了出來。這兩部作品以其強烈的現實感引起當年的暢銷和轟動,許多圖書館中的《夜與晝》與《衰與榮》都被藉閱者翻出毛捲,當年一些二三十歲的年輕人曾整本摘抄其中的警句格言。 如果想瞭解中國當代社會,想瞭解社會不同階層之間的不平衡心理及趨嚮平衡的掙紮運動,想瞭解不同年齡段人之間的觀念嬗變與衝突,想瞭解當代中國人性扭麯的特殊歷史以及當代人的精神痛苦,不可不看這兩部書。 一個作傢試圖百科全書式地描繪社會生活,一需要廣阔的社會人文視野,二需要熟諳各個階層各種人物,三需要三言兩語勾畫出人物的能力,四需要將衆多人物及場景結構起來的謀篇能力,五需要作者本人那不是與生俱來也是已然成就的恢宏氣勢。柯雲路在這方面無疑是一個富有者。 於是他在百科全書式寫作似乎並不潮流的年代堂而皇之地寫了百科全書。 透視柯雲路八十年代的創作,我們也能夠覺察出其有過隨從當時文學發展主流的意願,但終因其自身的獨特品質太強勢而未能完全擰動自己,結果多少有些偏離文學時尚而顯出孤傲一方。時隔近二十年,不少當時看來流暢美麗的文字已經成為過眼雲煙,而《夜與晝》和《衰與榮》卻讓我們重溫了文學作品拷貝真實生活的厚重價值。 《夜與晝》和《衰與榮》無疑是百科全書式描繪中國當代生活的經典作品。 三 照理說,今天早已不是托爾斯泰和肖洛霍夫時代,生活的節奏和審美情趣都短平快了,似乎已沒有史詩式小說的生活基礎與閱讀空間了。但柯雲路卻為之了。 這特別體現在他以“文革”為背景的長篇小說《芙蓉國》。 十年“文革”是中華民族一段特殊歷史,二十多年來文化界一直呼喊對“文革”反思,但並沒有多少人踏入這個雷區。從方方面面講,這多少是個不易為之的事情。 柯雲路不但寫了,而且寫出一部七十多萬字的恢宏巨著。 因為此前幾年中柯雲路備受爭議的睏境,《芙蓉國》最初化名“辛剋”出版。讀書界立刻做出了積極反應,一些評論傢認為“這是一樁不能忽視的文化事件”,該書不脛而走,很快引起了廣泛關註。當這部作者名不見經傳的長篇小說成為許多人議論的話題時,我們看到了這部史詩式長篇小說本身具有的力量。《芙蓉國》形成的廣泛影響使得它的真實作者姓名被解密後,柯雲路在坎坷境遇中再一次“浮出海面”。《芙蓉國》在縱嚮上概括了“文化大革命”全部重大歷史事件與歷史過程,在橫嚮上描寫了從上層到底層、從京城到鄉村的各個社會場面,及各個階層的衆多人物,揭示了那段歷史中形形色色的人格與心理,通過衆多人物跌宕起伏的命運、生生死死的感情糾葛,反映出中華民族在十年浩劫中經歷的苦難。可以說,這是第一部描寫“文化大革命”全過程的全景式長篇小說;也是一部對紅衛兵運動做出深刻反省的長篇小說;又是一部對“老三屆”、“知識青年”做出獨特詮釋的長篇小說。《芙蓉國》顯示了作者把握宏大歷史的文學敘述能力,全書在時空兩個方面的縝密勻稱顯出了作者成熟的藝術功力。 中國“文革”的十年苦難歷史應該有相應的宏篇巨製與之相應。 也許僅僅因為《芙蓉國》,柯雲路作為一個作傢就將不被後人忘記。 四 柯雲路在先鋒文學潮流中也做出了獨特的嘗試與努力。 中國當代文學先鋒潮流實際是世界文學從現實主義走嚮現代主義的一個遲到的再版。就社會學內容而言,是對傳統價值觀念的反叛。就小說要素而言,是對傳統情節人物的顛覆。就深層藝術思維而言,是用下意識寫作取代有意識寫作,非理性取代理性。 柯雲路嘗試先鋒最初引人註目地表現在《夜與晝》和《衰與榮》中,作者試圖在托爾斯泰式的宏大敘事中融進現代主義的藝術手法,諸如對潛意識對夢思維做的種種變幻手法的表現。他甚至自覺地提出了“現代現實主義”的口號,以多層次的藝術配置將人物的故事從顯意識到潛意識層層表現。對於《夜與晝》與《衰與榮》的這一藝術解讀,將是今後可從容做的事情。這裏要指出的是,柯雲路的文學藝術革新,其實在《夜與晝》、《衰與榮》之前就開始了。 長篇小說《汾城軼聞》是柯雲路與其《新星》同時寫作的作品,在藝術上卻與《新星》有些分道揚鑣。 《汾城軼聞》寫的是一個係統工程學家的故事:主人公顧堃意外得到的可心女人李珊因為曾和市委書記有一段特殊因緣,這位性格怪癖的係統工程學家的政治命運和情感命運都發生了離奇的遭遇。這既是一個政治性很強的社會性題材,又是一個經典的愛情故事。作者在這部作品中嘗試了不同的語調在敘述中離間敘述者和敘述對象,使作品産生了一種與傳統現實主義不同的荒誕感。另外,這部作品表現出作者在其他作品中少有的黑色幽默,這顯然又是一種具有離間效果的現代主義手段。這部作品中鮮有的人物與故事,顯出柯雲路開拓邊緣題材的另類風格。而主人公運用係統工程學把握自己人生、事業、政治、愛情選擇乃至日常時間安排,在一些讀者中成為指南性讀物。 正是在這部作品中,柯雲路初現了在純粹小說中呈現出超文學的跨文體品質的能力。 與《新星》同時期完成的另一部長篇小說《孤島》,是作者對象徵主義手法的首次嘗試。如果將《孤島》與《新星》聯繫起來考察,我們完全可以說,《孤島》是《新星》的抽象版本。《新星》所具有的基本要素,男人間的權謀較量,男女間的情感衝突,在《孤島》中幾乎一一對應。所不同的是,故事是在一個洪水包圍的孤島上發生的,《新星》中所具有的種種社會性內容在這裏都被抽象了。然而就藝術透視而言,這兩部作品都在試圖解决兩個矛盾,實現兩個目的:一個,就是改造社會的政治願望、政治策略、政治思想、政治實踐,這是對社會的徵服,解决的是社會矛盾;另一個,是在愛情抉擇上的衝突與矛盾,這是相當多的當代中國男性在生活中面臨的感情矛盾。《孤島》與《新星》一樣,對這種矛盾的解决做了別有意味的嘗試。 柯雲路真正值得稱道的先鋒主義文學嘗試是在他完成長篇小說《夜與晝》和《衰與榮》之後,1989年出版的長篇小說《嫉妒之研究》可以說是柯雲路式的奇書。 這部長篇小說當年在《小說傢》雜志發表和在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時,被著名編輯傢評論傢聞樹國冠以“超現代主義小說”字樣。故事倘若簡單概括,就是寫一群男女作傢在海島筆會上發生的種種與嫉妒相關的歡愛與衝突。而真正閱讀此書,我們就可以發現,所謂“超現代主義”的冠名並非完全誇張,作者在這部作品中進行了一次文學史上獨特的嘗試,其創作宗旨是“進入他人的思維”。我們不僅看到海島上一群男女作傢的故事在發展,還看到作者如何一邊構思一邊敘述的全部思維過程,所有人物均被剖露得體無完膚。聞樹國評價這本書“進行了一次空前大膽的冒險”,還認為“該書對寫作學有特殊貢獻”。 中國當代先鋒文學的拓進表明先鋒創作和閱讀審美環境間有一種緊張關係,那些大致被文壇看好的所謂先鋒作品,大都把握了一個與閱讀審美環境的適當緊張度。一點不先鋒不刺激,文壇認為你舊。先鋒無度,文壇也會把你束之高閣。恰到好處,往往需要一個文學家的機敏與隨和。 柯雲路無疑是不多考慮機敏與隨和的,他多少有些我行我素地根據自己對藝術的理解進行各種寫法的拓進。《嫉妒之研究》的怪誕奇絶超出了當代文學的特定視野,他卻依然一無反顧進行他的柯雲路式的先鋒文學嘗試。 這樣,一本《陌生的小城》就又出現在我們面前。 《陌生的小城》是柯雲路文集中唯一的中短篇小說集(除此都是長篇)。那時作者正處在《嫉妒之研究》之後的個人先鋒時代。 其中作品大都是九十年代初寫就,《十年夢魘》(中國1966—1976)是一部係列小說,係列之一“梅林山莊”似乎是寫“9·13事件”,之二“死亡之𠔌”似乎是寫對知識分子的專政,之三“草帽山的傳說”似乎是寫“農業學大寨”,之四“石頭城”似乎是寫精神的禁錮與人的異化;然而又都似乎很難說是這樣,夢魘中的故事隱喻了很多東西;至於之五“貌似深刻的無主題”,是典型的超現實主義作品;據說作者在這些作品中幾乎完全排除了理性的幹預,進入了近乎自動寫作的狀態。《黎明與黃昏》是一部中篇小說,寫的是一個象徵意味的愛情故事。《陌生的小城》也是中篇小說,據說作者那時曾居住在一個極為陌生的小城,在一個極為陌生的陰天裏拿起筆來,不由自主地寫下了這個陌生的故事。在這本小說集裏還收錄了作者的一些詩歌,“草原夢幻”等詩歌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柯雲路,那裏潛意識的自然流動,或許是解讀柯雲路的真正鑰匙。 《陌生的小城》這部書大概會使那些衹讀過《新星》、《竜年檔案》這類作品的讀者對柯雲路颳目相看。 五 柯雲路獨樹一幟的文學另類,還表現在他許多作品具有某種超越文學的跨文體品質。 長篇小說《超級圈套》既不同於某些所謂商戰小說,衹見商戰不見人物,也不同於某些所謂商戰小說,衹是以商戰為背景寫人物感情糾葛而對於商戰則可以說是大半外行。《超級圈套》是完全文學的,它從欲望、性、智謀、環境規定、宗教傾嚮、人格分裂等六個層次,對商戰中的人物命運與心理進行了深入剖析,其概括當代生活的雄渾敘述,人物命運麯折變化,筆法幽默辛辣,故事大開大闔,都顯示出純粹的文學品質。但是,也可能因為對描寫領域十分熟悉,作者對商界各種運作手段的熟諳,使得《超級圈套》風靡商界,成為某些人的“經商指南”或“防騙指南”。他對中國當代商界曾經十分流行的空手套白狼的“空手道”揭示得淋漓盡致,對那種預支一切的“超前經濟運作手法”也寫得讓行內人嘆為觀止。當《超級圈套》因為其地道的商戰描寫而成為“從商指南”的時候,我們卻不得不同時指出,這是一部相當成功的純文學小說,那裏全部驚心動魄的商戰手法都是鮮活人物的行動軌跡。 一本純文學小說就其閱讀反響而言,顯出了跨文體的品質。 這很像作者的長篇小說《新星》、《竜年檔案》成為某些人的“從政指南”一樣。 柯雲路是在不斷創新的。長篇小說《東方的故事》是作者長篇小說創作中第一部以女性為主人公,第一次以性愛為主題的作品。作者以純熟的藝術功力真實而細膩地描寫了女性性意識的萌發,情愛朦朧的覺醒,愛情與性的關係,愛情與文化的相互影響,女性在不同時期、不同環境下性的體驗和感受。作者自己說,這是寫給願意真正瞭解自己的女孩子和女人的,也是寫給那些希望真正瞭解女孩子和女人的男人的,也是寫給那些真正想成為男人的男人的。這本有關性愛的“男女相互閱讀的現實主義文本”一經出版就引人關註,成為當年名列榜首的最佳暢銷書。這本書不僅寫了通常的男歡女愛,寫了男女之間的性意識及全身心的相互觸摸,還寫了一個女人如何同時在一個男人生活中扮演女兒、戀人、母親的三重角色,並最終重新再造了一個男人。 長篇小說《成功者》表面看來,是《紅與黑》的中國當代版。書中描寫了一個出身貧寒性格怯懦的男孩如何從小鎮跨入北京,在都市大世界中以超人的毅力與奇絶的方法戰勝自己的弱點,塑造自己的天才,徵服復雜的環境,最後成為一個令全社會矚目的成功者。《成功者》通過一個因殘酷的真實而更顯美麗凄婉的愛情故事,極其逼真地透視了愛情中的性心理,深刻揭示了人類社會諸多“成功的同時就是異化”的真理。 作者在書中打破傳統手法與先鋒探索的界限,透徹實踐了他本人的“進入他人思維”的藝術創作原則,顯現了生活邏輯與潛在心理的雙重真實。幾乎所有的男人都能從該書中讀到男人成長的心理軌跡;對於一個人如何戰勝性格弱點,如何掌握社會行為智慧,如何一步步成就為真正的男人,該書入木三分的描寫可以說是一本“人生指南”。想讀愛情故事和性心理隱秘的人把它當做純粹小說讀,想使自己掌握社會行為智慧獲得人生成功的人把它當做成功學著作讀,想從事商戰的人把它與作者的另一部著作《超級圈套》一樣當做商戰指南讀。 六 柯雲路雖然在文壇上表現另類,但也並非完全違背當代文學發展主流。 在進入21世紀的最新創作中,柯雲路表現出了與文學主流的某種靠攏。這一時期的創作,既保持了悲憫俯瞰大千世界的寬闊視野,又一改過去多少有些鋪張的淋漓盡致,寫得精煉、含蓄、雋永,在尖銳的先鋒與當下穩定的閱讀審美習慣之間也掌握了一種適當的緊張度。 這一時期的幾部長篇小說,全部發在《花城》、《大傢》、《收穫》等南方先鋒刊物上,顯示出他在《嫉妒之研究》及《陌生小城》十年之後,再度“進軍先鋒”的姿態。 長篇小說《蒙昧》發表在2000年《花城》雜志上,一年最多衹發三部長篇的《花城》在這一年破例連發了同一作傢的兩部長篇(另一部就是柯雲路的《黑山堡綱鑒》)。《蒙昧》是作者歷經爭議、沉寂多年之後重出文壇首次以柯雲路本名發表的長篇小說,立刻引起了廣泛註意。這是一部特殊的情愛小說,作者用一種與過去迥然不同的嶄新語言講述了一個男孩與一個女人的奇絶故事。小男孩茅弟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的年齡,三次與年輕女教師白蘭同居一室,在“文革”的動亂年代中,小男孩和大女人之間歷經了各種生死離別。這是一個會觸動男人,同時也會觸動女人的故事。小說以它奇特的力量喚醒男人對自己蒙昧少年的深層記憶,激起難以抑製的深刻情感反應。 一個小男孩正是在和一個女人的生命廝磨中成長起來。 作品以罕見的真實與細膩揭示了男孩蒙昧時期的愛情與性心理,具有心理學研究的意義。對歷史的無情批判,對人類苦難的悲憫,對人性的深刻揭示,對愛滴滴見血的觸動心靈的描述,使得這部小說成為一部真正高尚的作品。很多男女都是泣不成聲將它讀完。張藝謀稱該書是一個“國際級的故事”,具有永恆的藝術意義。 長篇小說《犧牲》被崇尚先鋒的《大傢》雜志於2000年第5期隆重推出。這部書寫了發生在“文革”中的一個故事:一個正直的男青年為思想自由而倒在槍口下;一個女孩從社會底層掙紮出來,嚮往和追求着她天堂般的愛情,走的卻是通往地獄的道路。本書將她的心理歷程以延綿不斷的長鏡頭細膩地記錄下來,它的具有心理學意義的深刻揭示,大概會使所有的女孩和成熟的女性都能重新體驗自己從十五六歲時開始的愛情心理。 小說以罕見的典型個案詮註了女性人格成長的隱秘軌跡。 柯雲路的長篇小說多以男性人物為主人公,以女性人物為主人公的《犧牲》令人信服地表明了柯雲路在擅長揭示男性復雜隱密心理的同時,同樣善於揭示女性復雜隱密的心理。 長篇小說《那個夏天你幹了什麽》(原名《青春狂》)發表在2001年夏天的《收穫》雜志上。小說的主人公周漢臣是一位工讀學校教師,在“文革”中因“反革命流氓罪”名受到學生迫害,最終被亂石打死;而在他死後的若幹年,他又受到全體學生的紀念。當調查組事隔多年調查真相時,所有當事人的陳述相互矛盾。事隔二十年,作者對其進行再一次調查時,事情顯得更加撲朔迷離。這個多視角、多時間層次的小說十分含蓄地表述了人性的復雜;表明了人是怎樣在正義的口號下對他人實行着最殘忍的迫害;記憶又怎樣“利己”地改造着歷史;人們是怎樣在對歷史的反思中回避着自己的責任;而“弒父”這一人類的情結又怎樣在社會提供的機會中冠冕堂皇地張揚着進步的旗幟。 《那個夏天你幹了什麽》或許會被歷史證明是當代文學中少有的優秀作品之一。 七 任何作傢,哪怕是文學大傢,他的作品也不可能無隙可擊。 柯雲路也同樣,在他噴泉一般的創作中,總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然而二十多年過去了,應該承認,柯雲路是一個值得特別關註的作傢。 回顧二十多年來中國當代新文學史,可以公允地說,柯雲路遠沒有得到當代文壇的真正認識。這不能怪柯雲路張揚個性的創造超出了文學評判的界定範圍,或許衹能怪我們的視野還不能包容更多樣的文學努力。那麽,關於柯雲路文學現象衹有兩種結果:一種,文壇視野擴寬了,能夠將柯雲路現象真正納入自己評判的範圍;另一種,就是柯雲路繼續以其別開生面的闖蕩一再突破文壇的視野而長久無羈地獨往獨來,最終聽憑未來的歷史做出評判。 也許在商業文化衝擊下的今天,確實對日漸式微的文壇不能有任何苛求和奢望。 我們可以寄希望於未來嗎? 此次出版的柯雲路作品集是作者二十多年文學創作的一次集合與檢閱,之後將陸續推出: 《芙蓉國》 (長篇小說) 《犧牲》 (長篇小說) 《蒙昧》 (長篇小說) 《黑山堡綱鑒》 (長篇小說) 《青春狂》 (長篇小說) 《成功者》 (長篇小說) 《東方的故事》 (長篇小說) 《超級圈套》 (長篇小說) 《孤島》 (長篇小說) 《汾城軼聞》 (長篇小說) 《嫉妒之研究》 (長篇小說) 《十年夢魘》 (係列小說) 《黎明與黃昏》 (中篇小說集)
1998年至今,僅有短短的四年,即使對於一個作傢的創作生命而言,四年也不能說很長。但它在人類歷史上卻是值得紀念的一段時間,因為在這四年中,紀元千年從"1"跨嚮了"2",而世紀之鐘則從二十世紀走嚮了二十一世紀。 我在這最近的幾年中,接連寫了幾部有關中國"文化大革命"的長篇小說。 第一部是《芙蓉國》,寫了那十年歷史的全景。感謝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了這部看來有些敏感的作品。作者當時化名"辛剋",也得到了許多讀者的理解。 第二部是《蒙昧》,寫了十年苦難中一個男孩和一個年輕女教師的生死離別。《花城》雜志2000年第4期刊載,同時出版了單行本。《蒙昧》描繪的南國風貌及社會動亂中男孩的蒙昧性心理成長過程引起了很多讀者的共鳴。 第三部是《犧牲》,寫了那十年中發生在北國山區的一個故事。那是對一個經典愛情故事的非經典敘述。《大傢》雜志2000年第5期刊發了全文。雲南出版社出版了單行本。 第四部是《黑山堡綱鑒》,通過一個獨立王國形成及覆滅的過程縮影了一段極端的歷史。這部作品對"文化大革命"賴以發生的封建主義文化或許具有殺傷力。《花城》雜志於2000年第6期發表,花城出版社同時出版了單行本。 2001年在《收穫》雜志上發表的《青春狂》(又名《那個夏天你幹了什麽》),背景仍舊是"文革",算起來,這是我關於"文革"的第五部小說了。這部作品通過對一個事件的調查,表述了我對人性、對歷史的一些思索。人是怎樣在正義的口號下對他人實行着最殘忍的迫害;記憶又怎樣"利己"地改造着歷史;人們是怎樣在對"文化"的反思中回避着自己的責任;而"弒父"這一人類的情結又怎樣在社會提供的機會中冠冕堂皇地張揚着進步的旗幟…… 這些作品得以問世,自然要十分感謝上述雜志編輯部與出版社。 這些小說問世後,收到不少讀者來信,他們中除了經歷過"文化大革命"的中年人、老年人以外,還有很多是二三十歲甚至二十歲以下的年輕人。在這裏一並對他們表示感謝。 我一直在寫作。 就寫作而言,生活中的一切麯折和睏頓都是滋養。它可以使人用更安靜的眼睛審視不安靜的生活。 --摘自《那個夏天你幹了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