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牛群欠债、辞官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一个著名的相声演员,自从挂职安徽蒙城副县长以来,舆论褒贬不一。牛群到蒙城去干什么?他到底干了什么?是做官还是捞名?是沽名钓誉还是变相索取?近日,江苏文艺出版社推出安徽作家高正文的报告文学作品《调查牛群》,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牛群。
该书用大量的事实追溯牛群从“走牛上任”,到“激情招商”,再到“牛校挂牌”,直至发生“裸捐风波”的过程。作者征得牛群同意,摘录了牛群的日记9篇,清晰地反映了牛群任蒙城副县长以来的心路轨迹。书中的大量素材,来自于蒙城的官员、百姓,其中包括与牛群合作过又分手的人,此外,《调查牛群》一书以大量的篇幅叙述了牛群特教学校的缘起和发展,真实再现了牛群在蒙城的所做的工作。
安徽作家高正文军人出身,在部队时为抢救战友生命奋不顾身,英勇致残,是当地的残联委员。“牛群特殊教育学校”建立起来后,颇有同感的高正文便萌生了为牛群写报告文学的想法。为此,高正文17次深入蒙城,远赴北京,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采访,他得出的结论是:即使牛群有许多缺点和弱点,他依然是蒙城百姓的一头牛。高正文说:“希望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牛群的人都来看看这本书,我向读者保证,书中的牛群一定是全面的、真实的。”
该书用大量的事实追溯牛群从“走牛上任”,到“激情招商”,再到“牛校挂牌”,直至发生“裸捐风波”的过程。作者征得牛群同意,摘录了牛群的日记9篇,清晰地反映了牛群任蒙城副县长以来的心路轨迹。书中的大量素材,来自于蒙城的官员、百姓,其中包括与牛群合作过又分手的人,此外,《调查牛群》一书以大量的篇幅叙述了牛群特教学校的缘起和发展,真实再现了牛群在蒙城的所做的工作。
安徽作家高正文军人出身,在部队时为抢救战友生命奋不顾身,英勇致残,是当地的残联委员。“牛群特殊教育学校”建立起来后,颇有同感的高正文便萌生了为牛群写报告文学的想法。为此,高正文17次深入蒙城,远赴北京,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采访,他得出的结论是:即使牛群有许多缺点和弱点,他依然是蒙城百姓的一头牛。高正文说:“希望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牛群的人都来看看这本书,我向读者保证,书中的牛群一定是全面的、真实的。”
牛群"火"了,他这一把"火"比任何时候都"火"得厉害。大报小报都在"爆炒"牛群:不是因为相声,不是因为摄影,不是因为《名人》杂志,也不是因为他的副县长当得如何如何,而是因为他把自己"捐干净"了! 那是2002年12月初,牛群在蒙城挂职副县长两年即将期满,媒体正在关注他何去何从的时候,牛群却突然爆出"猛料":他把自己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都捐赠给了中国慈善总会。依据公证书,牛群的捐赠主要有三项内容:一是牛群特教学校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中属于他个人的部分;二是他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的近百个商标的所有权、开发权、使用权和获益权;三是他从今往后,所有的广告费和劳务报酬,都无偿地捐赠给中国慈善总会,用于慈善事业的发展,具体地说,用于五子牛特殊教育事业,因为蒙城牛群特教学校已经更名为五子牛特教学校。 牛群在作出上述捐赠的同时,宣布他过去的所有财产,归他妻子刘肃所有;另外一项决定是,将来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他因何种原因故去,尸体就近供医院解剖,然后一烧一撒了之,不设灵堂,不举行任何形式的吊唁活动。 牛群把有形的和无形的都捐出去了;现在的和未来的也捐出去了。资产捐出去了,人也捐出去了。一是毫无保留,二是昭示天下,这便是人们所说的"裸捐"。 由于新华社发了通稿,牛群的这一善举,不仅轰动了整个中国,而且在西方世界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爱是没有国界的,而博大精深的爱,更是人类文明至高无上的尊崇。 既然有了新闻由头,大报小报很快"炒"开了,而且说什么的都有,有肯定的,也有否定的,有质疑的,还有诽谤的。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莫衷一是。《北京娱乐信报》2002年12月9日发表的《暧昧的"牛县长":不必拿公职作秀》一文极尽冷嘲热讽:"毕竟是一日夫妻百日恩,现有的有形的都给了老婆;毕竟是思想觉悟高,今后的无形的,甚至是遗体,都给了慈善总会。""牛哥当副县长时,就曾引得一片非议,后来也就默认了,现在干了快两年了,本以为牛哥该进入角色了,没想到任期将满,还是不忘炒作一番。" 2003年2月27日的《深圳晚报》,刊登一篇《牛群到底是牛吃草还是牛得利》的文章,对牛群的"裸捐"提出质疑:"他挂职几年,写出好相声了吗?没有。挣到钱了吗?都捐干净了,那他瞎忙活什么呢?一个连自己妻子和儿子生活都'无力'照顾的人,却老惦记着'造福'全社会,总让人觉得有点'玄'! " 2003年3月10日的《南方日报》,发表《明星就能"玩"官吗?》,文中甚至写道:"古语云:'玩火者自焚。'在此我要奉劝牛群:别再玩下去了,认认真真地为民办好事、办实事才是正道,小心别就此'玩完'呀!"…… 2003年4月2日的《财富时报》更是"石破天惊",发表了一篇题为《牛群"空手"入安徽两年"套现"3000万》的文章,记者文笔辛辣,开宗明义地写道:"学校改制、土地赠送、校办企业、招商引资--牛人就'牛',在两年将一处偏乡僻壤变成了'独家演出'的资本市场;在财富迅速膨胀的过程中,规则并没有一如既往地'在场'--牛群空手入蒙城,2年'套现'3000万。""两年前除了头顶一个耀眼光环外两手空空走入蒙城的牛群,如今已经在该地拥有两个公司一所学校,记入他名下的资产总额已经接近或超过3000万。就像相声里的'包袱',不到快谢幕时,牛群是不会轻易把这一数字'抖'给公众的。随着记者调查的展开,3000万的积累过程中的'疑点'越来越多。"…… 4月6日,《燕赵都市报》也刊登了这篇文章。再之后,又有几家小报予以转载,文章在读者中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可以想见的。牛群不但不是"慈善家",而且成了"江洋巨骗",直到蒙城县人民政府要起诉那个造谣惑众的小报记者,"套现"风波才得以平息…… 是牛群在"炒作"?还是有人"炒作"牛群?为什么牛群在蒙城做着好事、善事,而非议和毁谤还一直在伴随着他?一些尖刻的甚至恶意的批评是出于"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还是牛心贪大,他原本就是一个"伪君子"?"牛群现象"不仅引起了众多媒体的关注,一度甚至成了社会的热门话题。 牛群在舆论面前似乎无所谓,他说,"时间能考验一切。""我不愿意理会这些无中生有的东西。我保留对他们起诉的权利。"又近似幽默地向新闻界放出风来:"从效果上看,我行为的本身就是一段相声。如同抖响了一个包袱,反响才这样强烈。" 天哪,什么"包袱"?牛群总不会把慈善事业当"儿戏",拿蒙城当"笑料",向全国老百姓说"逗你玩儿"?! 于是,我便有了"调查牛群"的冲动。 牛群,他到底想的是什么? 牛群,他在蒙城到底干了些什么? 牛群,他给蒙城的老百姓到底带去了什么? 牛群,这位"副县长"到底是做官还是做事? 牛群,他在蒙城到底是奉献还是索取? 在江苏文艺出版社的鼓励下,我将冲动变成了行动。近两年来我前前后后十六次去蒙城,一次去北京,获取了大量鲜活而生动的素材,于是便有了这本《调查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