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群星荟萃>> 朱軍 Zhu Jun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朱軍自傳談藝術人生——時刻準備着
  朱軍堅持選用《時刻準備着》這樣一個看上去很“正”又很“嘎”的名字,是因為他覺得長期以來,面對命運的種種變化,自己的狀態始終是“時刻準備着”,而機遇都是在積極“準備”中光顧的。在書中朱軍毫不掩飾地揭自己的短:猴年春節晚會面對數億觀衆的“重大”口誤;“飛躍黃河”直播時觀衆的尖銳批評;與《無間道》大俠過招時網友們鋪天蓋地的評判等等,同時也直率地談了自己的想法。
前言
  11年前,楊瀾不經意間的一個提議,讓當時還在蘭州工作的朱軍,有了躁動不安的“白日夢”——“進軍”中央電視臺。然而當他攜帶傢中全部積蓄2000元錢衹身來到北京後,卻遠不是想像中的順遂人意,而是這座城市對他這個“外地來京打工人員’的冷落。拒絶、孤寂、漠然和生活無着,使他一面想就此止步“打道回府”,一面自我寬慰“面包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這其中的跌宕起伏、懸念層出,似乎讓人走入了小說情節,但毫無誇張的都是朱軍實實在在真真切切的經歷。當他做成《藝術人生》之後,張越曾推心置腹地說:“兄弟,有今天,真不容易啊!”而朱軍覺得,還得信那句老話:  機遇,從不光顧毫無準備的人!  那麽朱軍究竟“準備”了什麽?在這裏,朱軍一一生動道來:父母近乎“苛刻”的傢教;偵察兵脫胎換骨的磨礪;纔藝上的天賦和癡迷;目標確定後固執甚至“愚訥”的追求;當然還有因為好心眼積蓄的好人緣,所有這一切讓他經歷中有數次不可思議的機緣巧合,極為傳奇。
簡單生活
  被人知道,受人關註,是所有成長中的年輕人的嚮往,我忽然有了這種夢想,並且有了之後就很難泯滅。  到中央電視臺之前,我是蘭州軍區戰鬥歌舞團的相聲演員,兼任團裏的節目主持人。當時主持人在舞臺上還有一個更貼切的稱呼:報幕員。常年相聲的基本功,繞口令,貫口的功夫,使我當個報幕員還是遊刃有餘。由於我是部隊老兵,形象還算一身正氣,嗓音尚屬渾厚,是八十年代比較標準的部隊文藝工作者形象,所以在“蘭戰”穩步發展。  當時在部隊生活比較簡單,有那種單純的快樂。我和譚梅也建立了一個幸福的小傢,幹柴細米,不漏的房屋,加上嬌妻的陪伴,日子也還悠然自得。由於我和譚梅都在部隊文工團工作,我們並沒有感受到過多的生活壓力,我有300元左右的工資,兩個人加起來月收入有500多元。
首頁>> 文學>> 群星荟萃>> 朱軍 Zhu Jun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