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人文学者>> 謝泳 Xie Yong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1961年)
自由主義知識分子命運軌跡:儲安平與《觀察》
  《觀察》是儲安平創辦於1946年9月1日的雜志,因敢於抨擊國民黨政權,提倡“民主、自由、進步、理性”,被國民黨查封,新中國成立後復刊並改為《新觀察》。
第一節 早年儲安平
  關於儲安平,現在能知道的材料不是很多,特別是有關他早年生活的情況,我們現在瞭解的至多是一些間接的傳說,而沒有什麽文字材料,筆者曾和他的四個子女有過通信聯繫,但關於他父親早年的生活,他們也所知甚少,筆者也曾專門訪問過他的女兒儲望瑞女士,她也知道的不多。儲安平的檔案今天的研究者還看不到,根據他1949年後工作的變化,可以從四個地方去尋訪儲安平的檔案,即中國民盟、九三學社、中國新聞出版署和《光明日報》社,因為他曾在這四個單位供職,有可能留下有關的歷史資料。
  在目前接觸到的有關儲安平的歷史資料中,不知道是什麽原因,幾乎沒有他自己寫的自傳性文字,1949年以後,儲安平並沒有停止寫作,但他對於自己的生平很少提起。想給儲安平先生寫傳記的人很多,但正是由於沒有資料,所以至今還見不到較為完整的儲安平傳記。
  儲安平是江蘇宜興人,1909年出生。儲傢是宜興的望族。對於他的傢世,現在能見到的最早的一份文字材料還是儲安平自己寫的一篇散文,這是一篇懷念母親的文章,題目是《母親》。
  儲安平在文章一開始就說:“我生下來了六天,我的母親就死了。還衹有六天生命的小生物的我,所給予我母親的印象,就像白煙一般的淡吧!”
  這是儲安平一篇自敘性的散文,雖然他自己沒有說明這是一篇有關他自己早年生活的文字,而且由於用了很強的抒情筆調,人們不大留意他所敘述的真實傢世,而多數為他憂鬱的筆調所吸引,但從這篇散文所涉及到的儲安平早年的生活情況,再結合他後來的一些生活,可以判定這是一篇真實的文字而不是虛構的。他說:“我父親,愛賭也愛嫖。———還衹有六天生命就死去了母親的孤兒我,因為相貌好,皮膚白,聰明,便為我年老的祖母及其他傢人們所疼愛。在那樣異樣疼愛的祖母之撫育下,我健壯地生長着,一直到14歲上我祖母死去了的一年止。然而,雖則曾經撫育我十四年,非常疼愛我的祖母究竟是一個年老的人了;傢人們之愛,也衹是母親之外的另外一種愛。”
  從這篇文字中可以知道儲安平是在他伯父傢中長大的,他的伯父就是儲南強。儲南強早年肄業於江陰南菁書院,與黃炎培同學,清末曾做過南通知縣,後在家乡興學,興辦水利,建設宜興市政,修築古跡。50歲以後,致力於整修善捲、庚桑兩洞,直到抗戰爆發,儲南強1959年去世。
  儲安平從小是在一個特殊家庭中長大的,對於他的這位伯父,他一生都心存感激,他的女兒曾告訴我說:“父親床前一直挂着他伯父的像。”他一生中對他的伯父非常敬重。儲安平的成長與後來讀書,都得到過儲南強的幫助。他讀小學和中學都是伯父給錢,去英國留學,伯父也為他在江蘇教育廳申請到二千元官費。據說國民黨元老吳稚暉遊覽善捲洞時,看見儲安平智慧出衆,曾大為誇奬。
  《母親》是1930年夏天寫的,當時儲安平21歲。他說:“祖母和父親,在我14歲的一年上,都死了去!在這二十一次寒暑的交替中,最初,是依賴了祖母的撫養,以後,便衹是憑了自己這天生的資質,和從流浪在外面十年的漂泊生活中得到的世故,人情,學問,識見,應付了一切苦難睏危──形成了現在這樣一個,還仍然如漂忽在茫茫大海中的一葉片舟般的我。”
  從這些敘述中可以看出儲安平的個性,由於幼失怙恃,他從小就有較強的自立精神,養成了能吃苦愛節儉的品質,獨立自強,非常自信。葉聖陶日記中有一則儲安平請客的記載,可見出儲安平的風格:“儲安平請客單印有三事,別開生面:一、客不多邀,以五六人為度。二、菜不多備,以夠吃為度。三、備煙不備酒。曾參觀其社友工作情形,十數人將新出版之雜志插入封套,預備投郵。其出版日為星期六,而今日星期三已印就,定閱者於星期五即可收到。又以紙版分寄臺灣北平兩地,因而該兩地與上海附近同樣,可於星期五閱讀。此君作事有效率,可佩。《觀察》銷數到六萬份,蓋為發行量最多之一種周刊矣。”①
  許多接觸過儲安平的人都說他是一個非常節儉的人,這可能與他早年的生活有關。
第二節 光華大學
  對今天的人來說,光華大學已是很陌生了,但在過去它是很有名氣的一所大學,這所大學在1952年院係調整時被取消了,它的幾個學院被拆散到了其他大學,要是不很嚴格地看,可以說今天上海華東師大的前身就是光華大學,而光華大學的前身是著名教會學校聖約翰大學。那時的光華是一所自由空氣很濃的大學,他的校長是張壽鏞,文學院長是張東蓀,中國文學係係主任是錢基博,政治學係係主任是羅隆基,教育係係主任是廖世承,社會學係係主任是潘光旦,其他曾任職的教授陣容是鬍適、徐志摩、吳梅、盧前、蔣維喬、黃任之、江問漁、呂思勉、王造時、彭文應等。可以這麽說,二三十年代中國活躍的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幾個主要人物一時都集中在了光華大學,儲安平的大學生活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開始的,他後來成為鬍適之後一位著名的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代表,與他早年在光華大學的經歷是分不開的。
  儲安平大學時代正是中國自由主義知識分子活躍的時期,那時《新月》剛剛由羅隆基主政,不久就引發了著名的人權與約法的論戰,雖然當時儲安平沒有在這次論戰中留下什麽文字,但可以說《新月》的精神和氣質影響了他,他是“新月派”的後起之秀,差不多十五年之後,這位沐浴着《新月》陽光成長起來的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終於接過了他前輩的事業。
  儲安平是1928年進入光華大學的,這個入學的時間現在沒有什麽爭議,有爭議的是他在光華讀的是什麽專業。戴晴說:“他在光華讀的是新聞係,從1928年到1932年。”①
  陳子善認為“1928年秋,儲安平考入光華大學政治係。”②
  而趙傢璧在《和靳以在一起的日子》一文中說:“儲安平是我在光華附中、大學讀書時代的同班同學,娶女同學端木新民為妻”。③趙傢璧是光華大學英國文學係畢業的,以他和儲安平是同班同學來看,儲安平也應當是英國文學係的學生。儲安平的英文非常好,他在大學時代曾翻譯過一些作品,他40年代初寫的三本書《英國採風錄》《英人法人中國人》《英國和印度》也都是有關英國歷史的,這也許和他曾在英國留學有關。
  趙傢璧還在文章中引述了他1935年北上組稿的日記,在5月29日至31日的日記中記下了他在途經南京時和老同學儲安平見面的詳細情況,他們還一起去看望了當時在南京的小說傢張天翼。特別引人註意的是趙對儲的評價,說儲“反右鬥爭開始,被錯劃為右派。據說文革期間已逝世”。
首頁>> 文學>> 人文学者>> 謝泳 Xie Yong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196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