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彪作品
【連載1】
外 婆
露天電影
山東親人
【連載2】
第一次回老傢
“光棍兒”
美與美麗
畫 佛
張秋芳作品
【連載3】
一路嚮着光
人生的開場戲
【連載4】
在父母眼皮子底下談戀愛
【連載5】
“傻”女婿
【連載6】
聰 兒
【連載7】
隔輩親(一)
【連載8】
隔輩親(二)
【連載9】
戲 癡
【連載10】
“你小子,這回你火了!”
【連載11】
“面瓜——我要喝水!”
【連載12】
晴天霹靂
【連載13】
“求求你們,先不要告訴他!”
【連載14】
彪子真的太棒了!
【連載15】
真是條漢子!
【連載16】
“芳芳你看,這刀口像不像一個奔馳車標?”
【連載17】
面對陌生人真誠的祝福,彪子哭得像個孩子。
【連載18】
彪子快樂得像個“醫療大使”
【連載19】
嶄新的時間表
【連載20】
“傅老師,復發了。”
【連載21】
簽署“生死單”
【連載22】
一個蹊蹺的電話
【連載23】
“神” 醫
【連載24】
不想抽煙了
【連載25】
來世約定
【連載26】
光亮的歸途
【連載27】
彪子在笑,笑得那麽生動,那麽頑皮!
【連載28】
天使走遠了,他的兒子長大了,讓我這個受慣了呵護的小女人,仍可與他相依為命。
【連載29】
我為彪子而演戲,彪子更是為了我在演戲。誰的戲更好呢?彪子又勝出了,他得到了最佳謝幕奬。
傅子恩作品
【連載30】
我的父親母親
爸爸的噴嚏
落葉也是快樂的
【連載1】
【連載1】
外 婆
露天電影
山東親人
【連載2】
第一次回老傢
“光棍兒”
美與美麗
畫 佛
張秋芳作品
【連載3】
一路嚮着光
人生的開場戲
【連載4】
在父母眼皮子底下談戀愛
【連載5】
“傻”女婿
【連載6】
聰 兒
【連載7】
隔輩親(一)
【連載8】
隔輩親(二)
【連載9】
戲 癡
【連載10】
“你小子,這回你火了!”
【連載11】
“面瓜——我要喝水!”
【連載12】
晴天霹靂
【連載13】
“求求你們,先不要告訴他!”
【連載14】
彪子真的太棒了!
【連載15】
真是條漢子!
【連載16】
“芳芳你看,這刀口像不像一個奔馳車標?”
【連載17】
面對陌生人真誠的祝福,彪子哭得像個孩子。
【連載18】
彪子快樂得像個“醫療大使”
【連載19】
嶄新的時間表
【連載20】
“傅老師,復發了。”
【連載21】
簽署“生死單”
【連載22】
一個蹊蹺的電話
【連載23】
“神” 醫
【連載24】
不想抽煙了
【連載25】
來世約定
【連載26】
光亮的歸途
【連載27】
彪子在笑,笑得那麽生動,那麽頑皮!
【連載28】
天使走遠了,他的兒子長大了,讓我這個受慣了呵護的小女人,仍可與他相依為命。
【連載29】
我為彪子而演戲,彪子更是為了我在演戲。誰的戲更好呢?彪子又勝出了,他得到了最佳謝幕奬。
傅子恩作品
【連載30】
我的父親母親
爸爸的噴嚏
落葉也是快樂的
【連載1】
我從記事起就跟外婆在一起。
60年代末隨母親坐火車輪渡過長江去上海看了一次外婆。外婆很開心,開始分包東西,把大包的分成若幹小包,然後用竹竿兒捅對面樓上的窗戶。窗戶上很快出現一張老臉,瘦但很慈祥。
“外婆,阿拉囡偉來啦!(外婆,我女兒回來啦!)”
“阿拉囡住拉北京。(我女兒住在北京。)”
外婆懸着竹竿兒,從上面滑過一個小竹籃,裏面放了三個杯口大小的國光蘋果。對面外婆又用竹竿兒送回年糕。
現在想想外婆不是為了送禮,大概是因女兒回來看她而嚮鄰居們做個廣告。
上海不黑,北京天黑了就看不見路,上海不是。石庫門裏弄的房子雖然不是很熱鬧,下過雨,有一點兒燈光地面就油亮亮的。
上海潮,晚上睡覺被子好像沒曬幹,也好像什麽都沒曬幹。
上海吃得好,不對,應該說是好吃的多。不像北京吃得很單調。
母親和上海人講的是上海話,我聽不懂,母親就給我翻譯一遍。有時候明明知道翻得不對,也沒辦法,誰讓上海衹有我這一個外地人呢。
後來長大纔知道,外婆和母親講的是寧波上海話,母親對外婆講的是上海寧波話。我一句都不會講,一句都聽不懂。
外婆的普通話也是一句都不會講,外婆還不認識字,後來到了北京,沒人到北京站接她,語言不通,又沒文化,居然自己找到了離北京站30裏外的部隊營房,我很敬佩。
不知道怎麽回事,外婆一到北京,我就能聽懂上海話了。沒人告訴我,沒人翻譯,我什麽都聽得懂。外婆的每一句話,對我來說就是普通話。
外婆29歲守寡,49歲退休,50幾歲來北京幫我媽帶孩子。我們傢的財政大權落到了外婆手裏。
一碗豆或花生炸醬,外婆能吃一個星期,吃素不吃肉。
我掙的第一個月的工資給外婆買了一個鬧鐘,14塊5。
外婆抽煙,但衹有她一個人在衛生間時抽,出來從不抽。現在知道煙是外婆的除臭劑,她肯定不往肺裏吸。外婆從衛生間出來裏面從來不臭,臭就沒面子了。
衣服、襪子都是外婆補,頂針永遠都是勤勞女人的戒指。
外婆一天從早忙到晚,從來沒有忙她自己,都是為她的後人。
外婆衹有晚上的夢是給她自己做的,媽媽也是一樣,退休以後,很像外婆。
我很後悔,95年我生病的時候,外婆永遠離開我們了。秋芳當時瞞着我,但後來我還是去了,我怎麽能不去送外婆?外婆的衣服是秋芳穿的……
97年我買的車,外婆沒坐上,她要是坐上了會多高興啊!
60年代末隨母親坐火車輪渡過長江去上海看了一次外婆。外婆很開心,開始分包東西,把大包的分成若幹小包,然後用竹竿兒捅對面樓上的窗戶。窗戶上很快出現一張老臉,瘦但很慈祥。
“外婆,阿拉囡偉來啦!(外婆,我女兒回來啦!)”
“阿拉囡住拉北京。(我女兒住在北京。)”
外婆懸着竹竿兒,從上面滑過一個小竹籃,裏面放了三個杯口大小的國光蘋果。對面外婆又用竹竿兒送回年糕。
現在想想外婆不是為了送禮,大概是因女兒回來看她而嚮鄰居們做個廣告。
上海不黑,北京天黑了就看不見路,上海不是。石庫門裏弄的房子雖然不是很熱鬧,下過雨,有一點兒燈光地面就油亮亮的。
上海潮,晚上睡覺被子好像沒曬幹,也好像什麽都沒曬幹。
上海吃得好,不對,應該說是好吃的多。不像北京吃得很單調。
母親和上海人講的是上海話,我聽不懂,母親就給我翻譯一遍。有時候明明知道翻得不對,也沒辦法,誰讓上海衹有我這一個外地人呢。
後來長大纔知道,外婆和母親講的是寧波上海話,母親對外婆講的是上海寧波話。我一句都不會講,一句都聽不懂。
外婆的普通話也是一句都不會講,外婆還不認識字,後來到了北京,沒人到北京站接她,語言不通,又沒文化,居然自己找到了離北京站30裏外的部隊營房,我很敬佩。
不知道怎麽回事,外婆一到北京,我就能聽懂上海話了。沒人告訴我,沒人翻譯,我什麽都聽得懂。外婆的每一句話,對我來說就是普通話。
外婆29歲守寡,49歲退休,50幾歲來北京幫我媽帶孩子。我們傢的財政大權落到了外婆手裏。
一碗豆或花生炸醬,外婆能吃一個星期,吃素不吃肉。
我掙的第一個月的工資給外婆買了一個鬧鐘,14塊5。
外婆抽煙,但衹有她一個人在衛生間時抽,出來從不抽。現在知道煙是外婆的除臭劑,她肯定不往肺裏吸。外婆從衛生間出來裏面從來不臭,臭就沒面子了。
衣服、襪子都是外婆補,頂針永遠都是勤勞女人的戒指。
外婆一天從早忙到晚,從來沒有忙她自己,都是為她的後人。
外婆衹有晚上的夢是給她自己做的,媽媽也是一樣,退休以後,很像外婆。
我很後悔,95年我生病的時候,外婆永遠離開我們了。秋芳當時瞞着我,但後來我還是去了,我怎麽能不去送外婆?外婆的衣服是秋芳穿的……
97年我買的車,外婆沒坐上,她要是坐上了會多高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