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断代>> 潇水 Xiao Shui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1972年)
帝國興亡隱秘史:誰殺死了秦帝國
  秦始皇是一個暴君嗎?陳勝是一個好領導嗎?劉邦是一個地痞嗎?項羽是一個紳士嗎?李斯是一個小人嗎?焚書坑儒被歷史誤解了嗎?沙丘之謀究竟發生了什麽?巨鹿之戰項羽靠什麽以弱勝強? …… 戰國末年,秦始皇吞併諸侯,統一中國。後焚書坑儒、大修長城,不出幾年,即在巡遊途中暴斃而薨;權臣趙高詐受始皇遺詔,擁鬍亥為秦二世,指鹿為馬,一手遮天;陳勝、吳廣不堪秦之暴政,於大澤鄉揭竿而起;秦之“比幹”李斯被趙高誣以謀反,腰斬鹹陽;西楚霸王項羽麋戰巨鹿,大破秦軍,後匯合劉邦,一舉推翻秦王朝。大秦十五年,每一年都驚心動魄、風起雲涌!本書將和您一起,透過作者瀟水筆下隨性散淡的文字,穿越2200多年的時空,和那段塵封已久的隱秘歷史扶手遙望。
第一章 秦始皇的最後歲月(1)
  公元前211年,當羅馬人和迦太基人為了爭奪地中海霸權而戰,迦太基人漢尼拔漸漸陷入頽勢,發明出“浮力的大小等於它排開水的重量”的阿基米德先生所在的城市(敘拉古城)也因為支持漢尼拔一方而被羅馬人攻破。阿基米德先生一邊做算術,一邊不小心被羅馬士兵殺死了。而這時候,在亞歐大陸最東端,一個叫做碣石島的小山上,有一個偉大人物正袖着手,看東海的日出。
  這個人就是五十歲快要死了的秦始皇。
  秦始皇喜歡駕車自虐遊:作為有十年駕齡(駕馭中國的年齡)的皇帝,他曾五次巡行中國(平均每兩三年就出巡一次)。他坐着木軲轆車,目的不在於遊玩,而是彈壓東方和南方這兩片不穩定的新占區,以及查看北方邊境的安全。每次他都是春來秋往,跨月兼季,在跑路的里程上,古來君王中衹有大禹能跟他相比。即便不出巡的時候,他也每天都要看一百二十斤重的竹簡文件,不看盡此數,不躺下睡覺。看得出來他是個勤勉的皇帝。
  秦始皇勤勞政事之餘,還富餘了一些體力,於是就去幹一些糊塗事:當他年逼五十,兩鬢生霜的時候,開始致力於登仙不死。大騙子徐福跟他要了一萬斤黃金(當時的錢分兩種,黃金是主幣,青銅的“秦半兩”是輔幣。一斤黃金得一萬枚“秦半兩”),徐福帶着幾千半熟少年入海尋神藥。神藥沒有找到,徐福和錢卻沒回來——似乎去了日本。現在日本三重縣有徐福的墳墓和墓碑,和歌山縣也有墳墓(他實在闊氣,連墳墓都有兩個)。總之日本人並不諱言徐福,徐福的碗還被當地名人望族世代傳藏。日本有一百多處與徐福有關的遺跡和遺物。
  徐福在日本據說還泡到了一個媳婦叫“阿辰”。金立神社的日本人每五十年要祭祀一次徐福,把他的神像擡出來逛街,一直擡到“阿辰”的廟裏見見面纔回來。據說這個傳統已經有兩千多年了。雖然徐福去日本的事情沒有定論,但當時日本尚處於石器時代卻沒什麽爭議。不過,考古發現,此後的日本就有了快速發展,很快出現銅器和鐵器,並且産生了類似春秋戰國的百多個小國,互相攻伐。
  不說日本的事了,秦始皇還在中國等着徐福回來呢。等了半天也不回來,於是“盧生”又跑來騙他說:煉神藥需要神仙掌勺,但神仙是很靦腆的物種,怕見生人,您必須藏起來,神仙纔肯來。於是可憐巴巴的秦始皇又把自己藏起來了。他在鹹陽城擺了個巨大的迷宮,方圓達兩百裏,辦法是用天橋、甬道(兩側帶墻的道)連接鹹陽城內外的二百七十多個離宮別殿。他在迷宮裏邊悄悄走過,除了老鼠以外誰也找不到他。當然他也定期(也許是每天)從迷宮裏鑽出來,在鹹陽宮裏面見群臣理政决事。
  辦完一天的公事,他又回迷宮裏睡覺。他睡覺的地方(往往睡無定所)也絶對不許透露,否則死罪。
  他希望自己躲在這麽隱秘的地方,神仙會來找他。
  有一次,他又在迷宮裏玩鬼撞墻,突然看見丞相的車騎從遠處過來了。丞相的車騎非常煊赫,秦始皇不太高興,覺得丞相用車超標,於是嘟囔了幾句。
  當時秦朝的丞相設左右兩名,一個是李斯,一個是馮去疾。這個超標的不知是其中哪個。但不管怎麽樣,該丞相聞訊後立刻減損車馬,不敢擺闊。秦始皇知道了,大怒,心想一定是身邊某個太監泄露了我抱怨丞相的話。“我不是說好了嗎,不許泄露我在迷宮裏的行動和言語。不然神仙不敢來了1於是他把那天在場的身邊值勤太監全宰了。
  可是,儘管秦始皇這麽虔誠,靦腆的神仙們還是不肯親臨鹹陽一露芳容。負責拉皮條的盧生,一看自己拉不來神仙,就在騙局即將被揭穿前捲着錢逃跑了。臨走還把秦始皇大駡了一場,駡他心不誠(原話是“貪於權勢”,意思是秦始皇整天忙着處理政務,不適合當神仙)。
  秦始皇從迷宮裏出來,發現盧生已經跑了,自己還挨了駡,駡詞已經傳到了鹹陽民間,於是他的憤怒可想而知。作為老百姓,被人騙了,也要一哭二駡三上吊,作為皇帝,則衹有殺人了。他展開大搜捕,要坑殺這些騙子加誹謗者。
第一章 秦始皇的最後歲月(2)
  當時雲聚鹹陽的文學方術士甚衆。這些傢夥有分工,文學士是歌頌太平的,作《仙真人詩》之類,幹些幫閑的事。方術士是煉藥的,治病求長生圓滿,大搞封建迷信,總之他們的特點就是跑來蒙事,以求“姦利”,也就是抓錢。
  秦始皇下令在鹹陽的這幫“文學方術士”中間排查類似徐福、盧生這種欺騙並且(或者)誹謗我的人,最終互相揭發,確定了四百六十餘個有問題的人,秦始皇把他們都坑殺了。
  這件事情後來卻成了秦始皇的盛名之纍,所謂坑儒。其實“坑儒”到底是怎麽回事,到底坑的是不是儒?歷來衆說紛紜,似乎永遠說不清了。據不佞的揣測,秦始皇並非專意要坑儒者,而是坑騙子和誹謗者。坑他們的目的用《史記》上的話講叫“以懲後”,以避免天下人再來騙皇帝和誹謗皇帝,而不是懲罰他們學了儒學。
  後來公子扶蘇的話也印證了這一點。扶蘇這人心比較軟,在給這些要被坑的文學方術士們求情時說:“這些人都是誦法孔子的,請陛下原諒了他們吧1
  扶蘇誇講這些人“誦法孔子”,宣揚他們學儒這個優點,以便得到饒耍也就是說,在扶蘇和他老爹之間存在着這樣一個假設前提:學儒、學孔子的是好人,所以請饒了他們吧。可見大秦朝和秦始皇並沒有一貫把儒者列為打擊的對象,否則扶蘇能這麽誇人來救人嗎?換句話說,如果“學儒”是他們的罪名,秦始皇專意是要“坑儒”,扶蘇還用這樣的“罪名”為他們求情,豈不是腦袋進水了。
  秦王朝雖然歷來倡導法傢,沒有擡尊儒者,但也並沒有要滅絶儒傢。事實上,秦始皇、秦二世身邊一直都有很多儒者色彩的“博士”。秦始皇與人的對話,在《史記》的記載中,除了與丞相等人,主要就是與這些儒者色彩的博士了,可見這些博士地位蠻高,常能在御前議事,而且丞相王綰等人身上,也帶着鮮明的儒傢特色。秦始皇在泰山琅等處的刻石文字也表達了對儒傢學說的敬重,其中很多言辭是典型的儒傢術語,譬如“專隆教誨、男女禮順”。後來即使到了秦二世時代,陳勝吳廣起義了,對於這樣的大事,鬍亥還曾召“博士諸儒生”問對策,有博士諸儒生三十餘人上前回答問題,可見儒生是一直不同程度地參與到秦政府的高級决策層的。
  總之,秦始皇並不是有意要與儒傢為難。這四百六十人被秦始皇坑殺了,是因為秦始皇痛恨他們像盧生那樣欺騙或者散布詆毀秦始皇的話,犯了誹謗罪,而並非懲罰他們學了儒。秦王朝並沒有專意要“坑儒”,最多是坑了政見不合者,而且衹是這一次行動。
  實際上,“坑儒”一詞是很晚出的很不嚴謹的一種說法,《史記》裏原本說的是“坑術士”,另一個漢朝人伍被也說是“殺術士”。至於後代司馬光、蘇東坡這些比較嚴謹的文人,也都是說“屠術士”。
  雖然剛剛坑掉了一些蒙事的文學方術士,但似乎騙子們還是前仆後繼。一個神漢告訴秦始皇說,出去旅遊(“遊徙”)能減少災玻於是公元前211年,秦始皇開始了他最後一次出巡。這次與以前的不同,跨時將近一年,除了視察地方,還兼有延神禱壽的作用。
  他一路高歌東進,從吳越地區繞到了山東。他身邊的博士告訴他說,東海裏的大魚妨礙了靦腆的神仙們的光臨(這個博士也不是什麽好博士,應該坑掉)。於是秦始皇就駕帆出海,用連弩(古代機關炮)射殺了一條巨大的魚。這種“機關炮”可以連續發射弩箭,是戰國晚期的發明:在常規弩機上面裝了一個竪形的箭匣子,像機關槍那樣,可以把匣子裏長短不一的箭噌噌噌地都射出去。但是射程不遠,衹宜近距離群發。所以可以猜想秦始皇是貼近了這條大魚射擊的,真不要命了。
  演出完這個秦朝版的《老人與海》,秦始皇終於被折騰得鬧病了(可以見到神仙了)。
  當時已是夏季,五十歲的秦始皇躺在返回鹹陽的車裏,激動地叫道:“我真的好想再活五百年1可是病情卻日漸沉重。
首頁>> 文學>> 断代>> 潇水 Xiao Shui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197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