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語言更純的東西(代前言)
下了好些日子雨之後,天終於放晴了。天空湛藍的,看起來很高,山體的緑色在無比透澈的視界中分外清晰明朗。太陽遍灑着它的溫暖與明亮,並不過於猛烈,舒舒然的樣子。午後清爽的空氣裏開始有了一點初秋的意味。
桌上勞倫斯夫人寫的《不是我,是風》的書稿偶爾被風輕輕掀動起最上面的兩三張稿紙。竟是這樣的一個人!這樣的一個人!——剛剛再一次被激動起來的心,現在還在那裏搖蕩着,沉吟着,感受着——D.H?勞倫斯,一個天才,一個真正的男人。
一個人的作品是必須與他的生活放在一起看,我的老師曾這樣教導我,《離騷》必須與屈原的一生一起看,才能對人、對生命、對世界、對文學作品乃至對自己的心有深刻的瞭解與體認,才能真正把作品與作者的優秀特質讀到心裏面去,才能産生深層、本質的興發感動,才能真正變化氣質,實現教育的真正意義。此言不誣。傳記故事真切而深刻的榜樣作用,作者生平對讀者的激勵,與那些被反復傳看的作品一起,成為照亮生命中的昏昧、頽靡與怯懦的萬古不磨的燦燦星光。古今中外,無不如是,孔子、屈原、司馬遷、王陽明、斯賓諾莎、尼采、剋裏希那穆提……數不勝數。他們用他們的生命本身踐履着、傳達着他們的思想,在這個地方,作品與作者的生命、生活合而為一。
D.H?勞倫斯也是如此。在弗裏達寫的傳記裏,我們看到他天才的作品與他自由、充滿創造性的生活重疊起來,他的生活成為他作品思想的最好表達,最鮮活、最生動的示範,而他的生命本身,也成為了一個作品——令人深受觸動,引起思考,激起勇氣和力量的活的作品。
把這本《不是我,是風》的傳記與勞倫斯本人的散文選集《在文明的束縛下》一起出版真是太好的事情了!可以讓讀者在兩書並讀時,清晰而深切地領悟勞倫斯其人、其言。
在勞倫斯的散文中,他反復想要表達的就是生命的活性,靈魂與本能的自由,應該誠實於人的本質,男人忠誠於自己的男性本質,女人忠誠於自己的女性本質,男人與女人、人與人、人與環境之間發生內在而自然的關係,真正活生生的關係,否則就是背叛生命。他散文的內容是那麽健康、那麽光明、那麽純潔、那麽精深,充滿想象力與創造性,充滿赤誠的熱愛與激情。那麽他的生命、他的生活呢?他是如何愛上一位有“腦袋裏的性”的有夫之婦,如何私奔,如何雙雙旅行在歐洲、美洲、澳洲、亞洲的大地上,生活在海邊、山林、高原、湖畔、牧場及城市中?如何愛他的妻子並與傢人、朋友們真摯地交往,與世界各地的人與環境發生真切而自然的關係,如何強有力地以純淨的心靈、敏銳的感知和強烈的表達願望來寫作、繪畫,處於什麽樣的生命狀態?
摘引幾處,讓我們看看這個人——這個熱血的、敏銳而勇毅的男人,儘管像很多天才一樣,他長期處於病弱之中。在與相愛的女人雙雙出走,面對社會巨大壓力的艱難時期,勞倫斯給他摯愛的弗裏達的信裏寫道:
“對我來說,再也沒有什麽羞恥可言,也無須任何謊言。讓它們去幹它們的吧。真蠢!再也不需要托詞、撒謊、中傷、害怕。”“我愛你。讓我們正視一切,承擔一切,忍受一切。這種在爛泥底下的匍匐我實在受不了。”“對我來說,娶你是一件重大的事情,而不是一種來去匆匆的感情衝動。”“從今以後,我們的舉止和安排都必須講究尊嚴,决不能含糊其辭,隱秘詭詐。”“但因為有了一顆病懨懨的心,我將讓它振作起來,堅強起來,然後再讓它跑過去同你生活在一起。”“因為,這次我不是為了到你那兒去尋找休息,而是為了開始新的生活。”
下了好些日子雨之後,天終於放晴了。天空湛藍的,看起來很高,山體的緑色在無比透澈的視界中分外清晰明朗。太陽遍灑着它的溫暖與明亮,並不過於猛烈,舒舒然的樣子。午後清爽的空氣裏開始有了一點初秋的意味。
桌上勞倫斯夫人寫的《不是我,是風》的書稿偶爾被風輕輕掀動起最上面的兩三張稿紙。竟是這樣的一個人!這樣的一個人!——剛剛再一次被激動起來的心,現在還在那裏搖蕩着,沉吟着,感受着——D.H?勞倫斯,一個天才,一個真正的男人。
一個人的作品是必須與他的生活放在一起看,我的老師曾這樣教導我,《離騷》必須與屈原的一生一起看,才能對人、對生命、對世界、對文學作品乃至對自己的心有深刻的瞭解與體認,才能真正把作品與作者的優秀特質讀到心裏面去,才能産生深層、本質的興發感動,才能真正變化氣質,實現教育的真正意義。此言不誣。傳記故事真切而深刻的榜樣作用,作者生平對讀者的激勵,與那些被反復傳看的作品一起,成為照亮生命中的昏昧、頽靡與怯懦的萬古不磨的燦燦星光。古今中外,無不如是,孔子、屈原、司馬遷、王陽明、斯賓諾莎、尼采、剋裏希那穆提……數不勝數。他們用他們的生命本身踐履着、傳達着他們的思想,在這個地方,作品與作者的生命、生活合而為一。
D.H?勞倫斯也是如此。在弗裏達寫的傳記裏,我們看到他天才的作品與他自由、充滿創造性的生活重疊起來,他的生活成為他作品思想的最好表達,最鮮活、最生動的示範,而他的生命本身,也成為了一個作品——令人深受觸動,引起思考,激起勇氣和力量的活的作品。
把這本《不是我,是風》的傳記與勞倫斯本人的散文選集《在文明的束縛下》一起出版真是太好的事情了!可以讓讀者在兩書並讀時,清晰而深切地領悟勞倫斯其人、其言。
在勞倫斯的散文中,他反復想要表達的就是生命的活性,靈魂與本能的自由,應該誠實於人的本質,男人忠誠於自己的男性本質,女人忠誠於自己的女性本質,男人與女人、人與人、人與環境之間發生內在而自然的關係,真正活生生的關係,否則就是背叛生命。他散文的內容是那麽健康、那麽光明、那麽純潔、那麽精深,充滿想象力與創造性,充滿赤誠的熱愛與激情。那麽他的生命、他的生活呢?他是如何愛上一位有“腦袋裏的性”的有夫之婦,如何私奔,如何雙雙旅行在歐洲、美洲、澳洲、亞洲的大地上,生活在海邊、山林、高原、湖畔、牧場及城市中?如何愛他的妻子並與傢人、朋友們真摯地交往,與世界各地的人與環境發生真切而自然的關係,如何強有力地以純淨的心靈、敏銳的感知和強烈的表達願望來寫作、繪畫,處於什麽樣的生命狀態?
摘引幾處,讓我們看看這個人——這個熱血的、敏銳而勇毅的男人,儘管像很多天才一樣,他長期處於病弱之中。在與相愛的女人雙雙出走,面對社會巨大壓力的艱難時期,勞倫斯給他摯愛的弗裏達的信裏寫道:
“對我來說,再也沒有什麽羞恥可言,也無須任何謊言。讓它們去幹它們的吧。真蠢!再也不需要托詞、撒謊、中傷、害怕。”“我愛你。讓我們正視一切,承擔一切,忍受一切。這種在爛泥底下的匍匐我實在受不了。”“對我來說,娶你是一件重大的事情,而不是一種來去匆匆的感情衝動。”“從今以後,我們的舉止和安排都必須講究尊嚴,决不能含糊其辭,隱秘詭詐。”“但因為有了一顆病懨懨的心,我將讓它振作起來,堅強起來,然後再讓它跑過去同你生活在一起。”“因為,這次我不是為了到你那兒去尋找休息,而是為了開始新的生活。”
“真奇怪,我發現這時一個人的激情(情欲)不再是一種東聞西竄的東西,而變得平靜和穩定。大概當一個人真正墜入情網時,他的情欲就會平靜下來,成為一種穩定的力量,而不是那種狂風暴雨。那種讓人失去理智的激情其實同真正的愛相去甚遠。如今,我認識了一些我從未想認識的真理。看看我過去寄給你的信——我以後再也不會給你寫那類詩了。我將一心一意地愛你。”“也許,我有點兒禁欲的味道,但事實上卻不。而僅僅是一種和你一起生活的欲望,其中藴藏着強烈而健康的心靈。”
勞倫斯夫人弗裏達在這本《不是我,是風》裏真實地記錄下勞倫斯的生活和他們的愛情。
“當勞倫斯第一次看到竜膽,那孤零零藍色的一大顆竜膽時,他仿佛同它有一種難以讓人置信的認同,那情景我至今歷歷在目。他那種感覺,就仿佛竜膽會嚮他釋放出它的藍色,它的基本似的。他所接觸的一切都似乎在接觸的一瞬間剛剛誕生,帶着一種創造的新鮮似的。”“他的心靈永遠是健康的。儘管有時他也會煩躁不安,發起脾氣來,但他從來不為他自己、不為他遭受的折磨而後悔。”
“我找到了我需要的一切,我仿佛覺得自己可以像小溪裏的鱒魚、陽光下的雛菊一樣蓬勃興旺。他慷慨地奉獻他自己:‘我是你的,把我的一切統統拿去吧。’而我,也毫不猶豫地索取和奉獻。”“然而,我卻懂得,無論我有多少缺點,他愛的是我的本質,正像他喜愛竜膽的藍色一樣。我的本質就是我的生命。”“而我,衹有一種徹底的自由感,可以說是無拘無束。當然,這是因為勞倫斯首當其衝地替我擋着。後來,他曾對我說:‘你不知道我是怎麽站在你和這個世界之間的。’”
很有意思的是,在這本傳記裏,弗裏達加進了一篇勞倫斯的散文《夜鶯》。這是一篇令人震撼的散文。
無論是勞倫斯的一生,還是他的散文、文論、信札、小說,正是他在《夜鶯》文中說的那樣:
“這是男子漢的陽剛之聲,一種非常強烈而純正的陽剛之聲。”它“清脆有力,活潑生動,帶有一種質樸的表現力,足以使每個真正的男人坐下來認真地思考。這是一種崇高的號召,亦是一種閃光的宣告,在創世的第一天就可以聽到。那時,天使們突然發現自己在光明中誕生,有能力放聲高喊。……那是一種比語言更純的東西,是在自己生命的完美中産生的一種勝利感。”
宗平
2006年9月
香山晴齋
勞倫斯夫人弗裏達在這本《不是我,是風》裏真實地記錄下勞倫斯的生活和他們的愛情。
“當勞倫斯第一次看到竜膽,那孤零零藍色的一大顆竜膽時,他仿佛同它有一種難以讓人置信的認同,那情景我至今歷歷在目。他那種感覺,就仿佛竜膽會嚮他釋放出它的藍色,它的基本似的。他所接觸的一切都似乎在接觸的一瞬間剛剛誕生,帶着一種創造的新鮮似的。”“他的心靈永遠是健康的。儘管有時他也會煩躁不安,發起脾氣來,但他從來不為他自己、不為他遭受的折磨而後悔。”
“我找到了我需要的一切,我仿佛覺得自己可以像小溪裏的鱒魚、陽光下的雛菊一樣蓬勃興旺。他慷慨地奉獻他自己:‘我是你的,把我的一切統統拿去吧。’而我,也毫不猶豫地索取和奉獻。”“然而,我卻懂得,無論我有多少缺點,他愛的是我的本質,正像他喜愛竜膽的藍色一樣。我的本質就是我的生命。”“而我,衹有一種徹底的自由感,可以說是無拘無束。當然,這是因為勞倫斯首當其衝地替我擋着。後來,他曾對我說:‘你不知道我是怎麽站在你和這個世界之間的。’”
很有意思的是,在這本傳記裏,弗裏達加進了一篇勞倫斯的散文《夜鶯》。這是一篇令人震撼的散文。
無論是勞倫斯的一生,還是他的散文、文論、信札、小說,正是他在《夜鶯》文中說的那樣:
“這是男子漢的陽剛之聲,一種非常強烈而純正的陽剛之聲。”它“清脆有力,活潑生動,帶有一種質樸的表現力,足以使每個真正的男人坐下來認真地思考。這是一種崇高的號召,亦是一種閃光的宣告,在創世的第一天就可以聽到。那時,天使們突然發現自己在光明中誕生,有能力放聲高喊。……那是一種比語言更純的東西,是在自己生命的完美中産生的一種勝利感。”
宗平
2006年9月
香山晴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