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经济商企>> 大衛·賴尼茨基 David Rynecki   美國 United States   現代美國  
鮮為人知的商業世界:高爾夫球場上的生意經
  作者以一位財經記者的真實經歷,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展示了高爾夫與商業彼此交錯的世界。通過與美國商業巨子溝通與交流,展示了成功須具備的條件——友情、想象、堅韌、多任務處理能力、頑強、熱情和同情心。這本書描述了一些不為人知的偉大商業故事——那些尊重熱愛高爾夫的領袖們是如何獲得商業領域的巨大成功的。本書告訴讀者的不僅僅是生意經,更是生活的道理。
  
  本書從全新的角度展示了高爾夫與商業彼此交錯的世界。這不是一本“怎樣做成生意”的教科書,但它卻講出了想要獲得高爾夫和商業的共同成功,你必須具備的條件——友情、想象、堅韌、多任務處理能力、頑強、熱情和同情心。這本書寫出了一些不為人知的偉大商業故事——那些尊重熱愛高爾夫的領袖們如何獲得了商業領域的巨大成功。
美林頭號人物(1)
  紐約,炎熱潮濕的上午9點。在距離曼哈頓不遠的帕切斯高爾夫俱樂部,斯坦?奧尼爾在練習場上認真地揮桿。美林證券主席兼CEO—商場上最具實力的非洲裔美國人—站在打位上,保持着收桿的姿勢,看着自己的球落在遠處的250碼標之外,嚮前方彈跳出去。思考了一下剛纔那一桿,他耐心地架好下一顆球。打了幾顆球之後,他轉嚮我—那天他的客人—宣佈開球前他還要去練練推桿。一直站在我們身邊卻安靜地仿佛並不存在的球童開始清理我們的球桿,認真地把每一支桿頭上的草屑都擦拭幹淨,直到閃閃發亮。隨後,他迅速背起兩個球包,跟在我們身後。天氣酷熱,陽光強烈,但奧尼爾卻好像一點汗也沒有出。奧尼爾是一個內心冷酷的商業領袖,這些年,他也因此得到若幹綽號,其中大部分都不怎麽悅耳。儘管他帶給美林證券的巨大轉折被認為是企業發展史上最偉大的拯救行動之一,但在人們眼裏,奧尼爾依然是穿着昂貴西裝的機器。他嗜權、對競爭者殘酷無情的傳聞數不勝數,其中不少甚至是通過新聞報道來傳播的。在大部分文章裏,他是一個隨時會大刀闊斧限製中高層管理者配車或者削減他們開支的冷血老闆,甚至有人叫他“吸血鬼”。有人更極端,把奧尼爾的近臣和追隨者叫成“塔利班”,把他本人叫做“毛拉?奧馬爾”(Mullah Omar)。但我所瞭解的他卻完全不同:這個偉大企業管理者的內心和他的公衆形象恰恰相反。奧尼爾,無論在商場上還是生活上,都是一個生動而積極的人。遺憾的是,在和他一起走上球場之前,我也從未發現過這一點。事實上,讓我內疚的是,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我和其他人一樣都以為他不過是半人半機器的鐵血商人。對自己這樣的公衆形象,他也不曾做過任何補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他談的是“企業DNA”這樣冷冰冰的術語,給人的感覺完全是拿着最新的商業教材照本宣科。他很少嚮人們展示自己溫和的一面,哪怕在和其他CEO互動的時候。在一個私人聚會的活動上,一個非常受歡迎的CEO喝了幾杯紅酒,走到奧尼爾身邊,嚮他提了個建議—“斯坦,小喝幾杯會讓你放鬆下來,也許會讓別人看到你不同的一面。”友善且可以拉近兩人
  距離的幽默建議,但奧尼爾卻並不買賬。但為什麽我們就因此誤解了他呢?也許他衹是不想浪費時間在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上而已,他情願簡單地去做自己認為理所應當的事情:扭轉美林證券的局面,為投資者掙下億萬美元。也許他衹是對那些身處要職的高級管理人員缺乏耐心,衹要那些拿着七位數年薪的投資銀行傢抱怨工作太辛苦,他就忍不住大發雷霆。對奧尼爾來說,這些工作根本比不上他年輕時出賣勞動力時的辛苦。也正是這一點,讓我開始瞭解真正的奧尼爾—他並非生來就屬於華爾街。他出生在亞拉巴馬州的韋多微,位於伯明翰和亞特蘭大之間、山野之中的一座小鎮。韋多微小得可憐,不過幾條街,幾傢雜貨鋪加上一個加油站而已。20世紀90年代,我曾經受《時代》雜志的委托去那裏考察。當時這個小鎮正成為國際關註的爭議焦點。當地高中校長聲稱,如果不同種族通婚的夫妻參與課程,他就將取消學校的成教項目,之後不久,學校被燒為平地。三K黨和一個自稱新黑豹黨的組織連續幾個月發生衝突,每次雙方都各自派出一輛皮卡,最終引發了這場大火。但在這樣的衝突中,小鎮當地的黑人卻幾乎沒有參與,他們似乎已經習慣了生活在恐懼之中,恐懼得不敢發言。如果那時你在街頭遇到當地黑人,他會回避正視你的眼睛,匆忙離開。當地政府在緩解衝突上也沒發揮什麽作用,治安官一度被指控蓄意
  開車撞一個正在給燒焦了的學校拍照的攝影記者。學校校長繼續表示自己的蔑視,堅持黑人和白人不應當通婚。某天下午,我坐在一位白人老太太傢裏,看着她漂亮的花園,吃着剛出爐的小甜點。這位接受我采訪的和藹老奶奶用非常禮貌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我認為這
  些黑鬼應該知道哪裏纔是屬於他們的地方。”奧尼爾傢族在韋多微生活了好幾代。他的祖父生來是個奴隸,後來終於擁有了自己的土地,
美林頭號人物(2)
  還在當地創辦了一所黑人學校,小奧尼爾就在那裏接受了最初的教育。衹有一間校捨,在經歷歲月之後顯得有些陳舊落後,但對衹打算認識幾個字的黑人孩子來說,卻已經足夠。學校裏沒有自來水,也沒有厠所,“我們沒有更好的去處。”奧尼爾說。奧尼爾的父親經營着一個家庭農場,母親料理傢務。奧尼爾是四個孩子當中的老大,平時一邊幫父親照顧農場,一邊做一些送報紙之類的零工。他從未規劃過自己的未來,但12歲那年,父親發現通用汽車公司位於亞特蘭大城外的裝配廠正在招工,就去應聘並且得到了一份工作。於是,奧尼爾舉傢遷往亞特蘭大。奧尼爾很快就熟悉了新的環境和更好的學校。他非常努力,也在學業上展現出了自己的天賦。終於,他考進了當時的通用汽車學院(如今密歇根的凱特林大學),一邊讀書一邊在父親工作的裝配廠打工。大學畢業後,他成了那個裝配廠的主管。在工作的過程中,他發現瞭解汽車生意的最好方式就是和那些真正製造汽車的工人待在一起。後來他被哈佛商學院錄取,通用支付了全部的學費。從哈佛畢業後,他成為全職員工,在通用汽車的財務部門迅速嶄露頭角。1986年,結束在通用汽車8年的工作經歷,他以投資銀行傢的身份加入美林證券。接下來的15年,他一路升職:從銀行傢到高級經理、財務執行官、散戶經紀部總監、總裁直到是首席執行官。這一路,他以冷血和孤傲聞名。雖然是典型的華爾街人,但他卻不願意出席各種社交活動,而是和傢人共度大部分夜晚時光。他甚至並不是一個很好的聊天對像,原因?他認為自己腦子裏裝了太多其他的東西。但大部分時候,他總是正確的。他最早註意到美林證券作為一個進攻性企業機構過於臃腫的事實,當時公司內僅有幾個人支持他的觀點。1999年,他在曼哈頓酒店對700多名管理人員講話,作為新上任的財務執行官,他提出了一個全新方案,包括出售運轉不良的項目,將部分項目重組以節省科技和人力成本,但沒有人聽從他的建議。他們忽略了這一切,不僅僅因為當時的盈利非常可觀—美林證券和當時所有的投資公司一樣,充分享受着20世紀90年代末牛市的蓬勃興盛—而且因為這些所有關於利潤、收益的說法都來自一個外來人。無論他的背景多麽令人鼓舞,對大部分美林人來說,他是異類—首先,沒有經紀人背景,而且還是一個黑人。回顧美林證券的歷史,幾乎所有的領袖都具備兩個要素:愛爾蘭白人、曾經的著名經紀人。但異類的奧尼爾卻成功引起了董事會的註意,並迅速被任命負責散戶經紀部。他的崛起方式之一就是高爾夫。一些非常有影響力的公司高層都和奧尼爾打過球,也因此看到了他的另外一面,並成了奧尼爾最重要的支持者。2001年8月,就在“9?11”事件發生前夕,他終於被任命為整個公司的總裁。美林總部當時在世界金融中心(如今也在),與世貿中心對街而立。2001年9月11日早上,當第一架飛機撞上世貿中心時,奧尼爾正在開會,但當第二架飛機撞來時,他就已經部署了美林總部的疏散撤退。
首頁>> 文學>> 经济商企>> 大衛·賴尼茨基 David Rynecki   美國 United States   現代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