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论坛>> 园林建筑>> 佚名 Yi Ming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北京地理之名家宅院
  北京的土壤,北京的城镇,北京的村庄,北京的街巷胡同,北京的道路桥梁等等,既是北京历史文化的载体,又是孕育北京历史文化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平淡里涌出了波澜壮阔之美
  谏草亭八角攒尖的灰瓦顶探出墙头,后人将杨椒山当年所写的弹劾仇鸾、严嵩的谏言草稿刻于石上。
  历史上的杨椒山是明朝著名的直谏名臣,因弹劾严嵩遇害,令后世英雄为之扼腕。杨椒山故居在清朝一度成为翰林院的学士们常规的吟游地点-松筠庵,而松筠庵是称得上风云际会的,有许多大事件在这里发生,最著名的当属1895年的"公车上书",它的意义在于冲破了清朝厉禁知识分子干预时事的规定,并为之后的"戊戌变法"掀起了一个预热的高潮。
  在这里,忠臣、雅士、爱国文人一脉相承
  金玉其外,未必金玉其中。古往今来,大人物们未必个个都气宇轩昂。评判一个人是否成功,不能单看外表。评判一处老住宅是否有价值,也是同样道理。走进宣武门外达智桥胡同,经过几个路边摊,碰到抱着孩子出来买菜的主妇们,呼吸着弥漫着油烟味道的空气。停在12号门前,打量着灰墙灰瓦的一座山门,这就是杨椒山故居,不过一座小庙的规模,远没有周围的几座门楼堂皇。就算少了华丽的背景,在这平凡山门后的院子里,忠臣、雅士、爱国文人照样轮番登场。
  明嘉靖年间的杨继盛,人称杨椒山先生,是这个院子里的第一位名人。公元1551年,椒山先生改授兵部车驾员外郎,全家迁入达智桥胡同,住在今天12号的位置上。《明史·列传》中记载,杨继盛曾先后上书弹劾仇鸾、严嵩-两位嘉靖年间相当得宠的权贵。书中细表他从入狱到行刑的过程中,如何意气自如,令英雄动容。向来惜墨如金的史书之所以如此钟情于杨公,是因为相对于颇为阴柔的明清士人文化,杨椒山划下的无疑是血性阳刚的一笔。
弹劾严嵩的阵地
  公元1555年,杨椒山被害,杨夫人也自缢殉夫。这座达智桥胡同里的杨府被改建成了供奉城隍老爷的寺庙,改名松筠庵。
  如今记者看到的就是清代重修后的松筠庵山门,石额上的题刻已经被磨平了,门里盆盆罐罐罗列,开起了日杂用品店。据说,山门后第一进院子的正房就是当年杨府的正堂。到了清代,正堂被改建为景贤堂,里面供奉过杨椒山的衣冠彩塑一尊。堂外还有乾隆年间刘墉书写的一块石碑。打开后门,院子堆满了木料等杂物,店主解释:之前这间门脸房一直住人,松筠庵的前一进院子不剩什么了,说到老房子,后花园倒还有几间。
  绕道校场三条胡同,松筠庵的西南门就开在胡同中间。一个八角攒尖的灰瓦顶探出墙头,门前两位居民在阳光下摆出一副棋盘,交战正酣。清朝年间的松筠庵,北起达智桥胡同,南到这西南门为止了。
首页>> 文学论坛>> 园林建筑>> 佚名 Yi Ming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