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兵器武术>> 馬剋·費爾特 Mark Felt   美國 United States   現代美國   (1913年2008年)
特工人生:“深喉”回憶錄
  他是揭示二十世紀美國最大政治醜聞“水門事件”的幕後推手。他是美國價值與民主精神的捍衛者,還是為了權力不擇手段的瀆職者?
序言(1)
  約翰·奧康納
  一
  這個事件翻開了歷史新的一頁。1972年6月17日破曉前,五個身穿西服、戴着醫用外科手套的人藏在水門大樓的一間小辦公室裏時被人發現,那是一幢坐落在華盛頓特區波托馬剋河邊的綜合大樓。這五個人的犯罪動機十分可疑,他們藏身之處在民主黨全國委員會辦公的套房裏,可裏面似乎沒有什麽可竊取和竊聽的。然而聯邦調查局衹用了兩天就將這次入室事件與白宮聯繫到了一起。調查演變成了一場暗戰:一方面,聯邦探員們决心查個水落石出;另一方面,尼剋鬆政府的高官們卻在竭力掩藏真相。這場鬥爭在隨後的兩年裏持續不斷,動搖了美國政府的憲政基礎。
  隨着醜聞事件不斷擴大,新聞頭條也越來越觸目驚心:尼剋鬆的手下破壞民主選舉程序並妨害司法公正;國傢稅務局、聯邦通信委員會和其他政府機構淪為當局排除異己、壓製反對者的工具;白宮派人夜間入室非法監聽。參與調查此事的隊伍也越來越大,除了聯邦調查局,法院和國會也參與了進來。最終理查德·M.尼剋鬆名譽掃地,在1974年8月8日辭去了總統職務。
  水門事件至今仍可被視為美國政治的分水嶺。在這場“國傢噩夢”的驚擾下,一任政府以倒臺和數十位政府官員遭到刑事指控而告終。留給我們的是一係列的政治改革。如今,華盛頓當局政務的透明度和問責機製都有了更新、更嚴格的標準。總統必須接受更多來自國會和媒體的監督。自尼剋鬆時代以來,這種監督精密到了總統權力行使的每一個細節。所有夠分量的醜聞事件都會被冠以“門”字,像“伊朗門”、“莫妮卡門”等等。但它們中最經典的政治詞彙還是“水門事件”,它已成為嚴重的濫用權力行為和反權力濫用力量的代名詞。
  水門事件所反映的問題早在事件發生的數年前,也就是尼剋鬆政府成立之初就産生了。當時,在海外,美國深陷越戰泥潭;在國內,反主流文化的新一代人與他們的父輩——“沉默的大多數人”——在越戰問題上紛爭不斷。1969年,尼剋鬆打着從越南光榮撤軍的口號當上了美國總統。可他上臺後的第一個舉措就是將越戰升級,甚至下令轟炸越南設在鄰國柬埔寨的避難所。不料美軍的秘密轟炸行動被揭露了,引發了大規模的反戰活動。這令尼剋鬆的幕僚大為光火,在白宮的授意下,聯邦調查局監聽了許多政府官員和新聞記者的電話,想查出泄密者,可調查行動一無所獲,機密信息卻還在不斷地被泄露出去。接着,尼剋鬆的幕僚策劃了一係列更出格的行動——監聽、拆看郵件、入室搜查等等。可這些非法活動遭到了聯邦調查局和其他情報機構的抵製。於是,白宮就糾集了一個非法組織——“水管工處”——去堵塞泄密的漏洞。
  這樣一支調查隊伍一旦開始活動,幾乎就會不可避免地捲入到政治鬥爭之中。尼剋鬆的幕僚們指使他們搜集情報並破壞反對者的活動。直到1972年6月的那個晚上水門大樓的保安發現有人入室之前,這一切都還衹是在暗中進行。事發後,《華盛頓郵報》的一名編輯派資歷尚淺的年輕記者鮑勃·伍德沃德去報道此事。
  一提起水門事件,我們就會想到鮑勃·伍德沃德和卡爾·伯恩斯坦這兩個追蹤報道此事的記者。正是從他們開始,現代調查式報道巨大的威力得以展現。無論是好是壞,今天調查式新聞報道為那些查出政壇上轟動性的事實真相的記者帶來了經濟利益和業界的贊譽。
  那些勇於揭發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發現的違法行徑的政府工作人員和公司雇員也因水門事件而擁有了自己的權利和責任。在2001年,有三名檢舉者被《時代》雜志評為年度人物。他們是聯邦調查局的科林·羅利、世通公司的辛西婭·庫珀和安然公司的沙倫·沃特金斯。今天,這些敢於揭露實情的人們能得到榮譽和法律的保護得歸功於一個人,他就是秘密為伍德沃德提供信息的“深喉”(一名《華盛頓郵報》編輯為他起的綽號)——水門事件中最為神秘和至關重要的人物。
序言(2)
  正如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在他們的著作《總統班底》裏所指出的,整個水門事件實際上都是“深喉”一手發掘的。是他引導伍德沃德繞開水門大樓民主黨全國委員會總部裏發生的那起所謂的“三級入室行竊案”,把目光轉嚮真正罪惡的根源。自從那本著作出版後,猜測“深喉”的真正身份就成了一項高難度的室內遊戲。“深喉”為當今社會樹立了勇揭黑幕的榜樣,他催生了一個新的新聞時代,重建了調查新聞業,使檢舉者提供的匿名信息成為當今新聞界不可缺少的素材。“深喉”還促使政府建立了符合現代美國公民要求的更高的透明度標準。
  問題並不簡單。究竟誰是“深喉”?他為什麽要做這一切?用伍德沃德的話說,他有“一位在政府部門工作的朋友,能為他提供‘尼剋鬆競選連任總統委員會’的信息和白宮內部的情況”。那又是什麽促使伍德沃德的這位“朋友”這麽做的?他是為了堅守自己的節操而甘願拿自己的前途冒險說出真相,還是出於不滿而報復政府?為什麽他不藉此機會名利雙收,而在塵埃落定多年後仍然隱姓埋名?
  主要的問題在2005年5月31日揭開了謎底。那天我在給媒體的新聞稿中宣佈將在《名利場》雜志上發表一篇關於這一主題的文章。在新聞稿中我寫道,“深喉”是我的一名委托人,名叫威廉·馬剋·費爾特,曾是聯邦調查局二號人物,如今已經是九十二歲高齡!在傢人的贊同和鼓勵下,他終於在水門事件過去近三十三年後公開了自己的身份。
  我刊登在《名利場》上的那篇文章講的是馬剋的“深喉”身份被發現的始末,以及他是如何在傢人的勸說下吐露出自己本想帶進墳墓的秘密的。為了幫助年輕的讀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用了相當一部分篇幅簡述了水門事件的經過,也給大傢留下了許多疑問。馬剋是個什麽樣的人?他的個性、為人如何?他為什麽要揭露真相?他是怎樣剋服重重睏難,在空前的壓力下獨自與一個腐敗的政府及其安插在聯邦調查局的順從的領導層鬥智鬥勇的?在伍德沃德的筆下,他是漆黑的車庫中一個緊張的綫人,顫抖着告訴伍德沃德(後又由伍德沃德轉告伯恩斯坦):“大傢的生命都有危險。”那他又是如何由一個理智的官場人物轉變為一個秘密綫人的呢?
  本書就是要讓馬剋·費爾特自己來回答這些問題。三十多年來,人們對馬剋的瞭解衹限於伍德沃德筆下的那個“深喉”——《華盛頓郵報》給馬剋起的一個不恭的名稱。這個名字源於20世紀70年代一部流行的色情片名,後來就一直屬於這位以巨大的勇氣嚮新聞媒體透露實情的可敬之人。如果本書別無他用,至少它可以撕毀馬剋在人們心中的滑稽印象。“深喉”這個名字是新聞記者開的一個玩笑,馬剋·費爾特從未認可這個稱呼。當伍德沃德違反他與馬剋的約定透露他有個綫人在政府部門任高官時,當記者們斷定他這個綫人就是“深喉”時,當伍德沃德給馬剋打電話問他對此事的態度時,這位退休的聯邦調查局探員怒火中燒,“砰”地挂斷了電話。
  馬剋從不覺得自己是個口風不嚴的饒舌者,也不同意記者把他等同於其他嚮媒體吐露機密信息的人那樣的“泄密者”(儘管他的確嚮伍德沃德和其他一些記者透過一點小道消息)。馬剋·費爾特是個典型的“特工”(Gman,是government man的縮寫,即聯邦調查局探員,從20世紀30年代至今,聯邦調查人員就一直有這個別稱)。從根本上說,他是一個敢於獨當一面、保護自己的傢園和陣地的衛士。在水門事件中,他為了保護聯邦調查局的名譽,在十分不利的局勢下仍堅持孤軍奮戰。當時,尼剋鬆政府圖謀像對付其他政府特別機構一樣安插親信顛覆聯邦調查局,馬剋約見伍德沃德並嚮他透露了政府大量濫用權力的行為。 伍德沃德充分發揮了馬剋的作用,而馬剋則巧妙地調動了伍德沃德,指引着這名年輕記者一步一步接近事實真相,接近自己記者生涯最重大的報道。伍德沃德在《秘密綫人》一書中寫道:“我猜他並不覺得自己是在‘泄露’信息,他衹是在引導和證實我的發現。”“那些引導和證實拼出了一幅指嚮真相的地圖,其效果遠遠勝過了泄露。”
首頁>> 文學>> 兵器武术>> 馬剋·費爾特 Mark Felt   美國 United States   現代美國   (1913年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