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問鼎金獅,首次代表中國斬獲金熊,數次捧得金雞、百花、金像奬,被美國《娛樂周刊》評為當代世界二十位大導演,美國《時代》周刊1998年世界十大風雲人物之一……無論商業上還是藝術上,我們都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張藝謀在當代國內電影導演中絶對坐得上頭把交椅。
張藝謀是陝西人,執著堅韌,寬厚沉穩。雖然沒有陝西大漢的偉岸身材,估計也唱不上幾句秦腔,但是卻有着陝西人一樣的“愣”勁和永不服輸的精神。說他愣並不是貶義,絶不意味着張藝謀傻,對於他來說,精明、愚鈍或者呆滯,都是那麽地毫不在意。
張藝謀用鏡頭雕刻着屬於自己的時光,打磨着屬於自己的生命足跡。出生在陝西西安的他,自小生活在一個門第頗高的官宦家庭,雖然那個年代這些並沒有值得炫耀的地方,但是與生俱來的豪爽和好勝已經刻在了張藝謀的思維裏。當醜小鴨還沒有長成白天鵝的時候,它並不急着飛到遠方過鼕,更多的是希望自己能夠安逸地生活。張藝謀也是。他跟那個年代的人一樣,插隊、回城、進辦公室……但是,1978年的高考,改變了張藝謀的一生。當時,在貴人的幫助下,專業成績優秀但歲數超限的張藝謀被北京電影學院破格錄
取了,從此張藝謀便開始了自己的電影生涯。《老井》、《紅高粱》、《菊豆》、《秋菊打官司》、《活着》、《一個都不能少》、《英雄》、《滿城盡帶黃金甲》……電影給張藝謀帶來的榮譽滾滾如潮。迄今為止,張藝謀導演的每部電影都獲得過相應的奬項,這成為了中國電影界的一個絶無僅有的典型,可以說他就是為電影而生的。一路演繹下去,20世紀80年代、90年代,新千年……每個時代的張藝謀都不曾沉寂,都在創造着一個又一個神話。“張氏電影”儼然已經成為了“經典”的代名詞,我們看看每一部片子背後的奬項和票房便可以說明一切。
除了導演上的成績,張藝謀的獨特之處還在於其他領域的輝煌。1983年畢業的張藝謀,在攝影師的崗位上拿出了《一個和八個》、《黃土地》、《大閱兵》三部教科書般的電影,連奪金雞、百花奬。1986年,歪打正着的張藝謀出演了《老井》的男主角,一炮而紅,雙雙獲奬,也成為了當時的一段佳話。隨後的《古今大戰秦俑情》,乃至客串的《有話好好說》的“安紅,我想你”,足以證明他可以成為一個好演員。1987年,心比天高的張藝謀開始了自己的導演生涯。16部電影,部部精彩、部部獲奬。除了這些,我們翻開張藝謀的履歷還看到,歌劇《圖蘭朵》、《秦始皇》,舞劇《大紅燈籠高高挂》,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印象係列”,北京申奧和上海申博的官方宣傳片,北京奧運會會徽、火炬宣傳片,給豐田威馳拍廣告,還擔任了網絡遊戲《十面埋伏OL》的藝術總監……
張藝謀不止一次說過:“人的潛力是無限的,一個人就像橡皮筋一樣,需要不斷地拉,在這個過程中挑戰自己的極限,不斷的擴展自己的能力。”
2008年8月8日晚上,舉世矚目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張藝謀更是以他對中國五千年文明的理解,在短暫時間裏完美而淋漓盡致的表現,贏得了中國乃至全世界的認可,也達到了自己人生的高峰。回首25年的藝術生涯,張藝謀做過這樣的自我評價——“我是一個很勤奮的導演”。但在同事眼裏,張藝謀一直都是一個低調、平和的男人。在經歷了多年的風風雨雨後,張藝謀近乎完美、遊刃有餘的風格和實力,讓他更多地享受了生活和藝術帶來的快感。縱觀“張氏電影”,雖然也有敗走麥城的時候,卻大都成了票房的保證,一提“張藝謀”三個字,對於投資商來說,便預示着高額的收益。難怪他自己也會說“我還從來沒有讓投資商賠過錢。”
張藝謀的作品就像是那一罎罎的“紅高粱”,歷久彌香,回味無窮。
張藝謀,為“藝”而“謀”,因“謀”而“精”。
張藝謀是陝西人,執著堅韌,寬厚沉穩。雖然沒有陝西大漢的偉岸身材,估計也唱不上幾句秦腔,但是卻有着陝西人一樣的“愣”勁和永不服輸的精神。說他愣並不是貶義,絶不意味着張藝謀傻,對於他來說,精明、愚鈍或者呆滯,都是那麽地毫不在意。
張藝謀用鏡頭雕刻着屬於自己的時光,打磨着屬於自己的生命足跡。出生在陝西西安的他,自小生活在一個門第頗高的官宦家庭,雖然那個年代這些並沒有值得炫耀的地方,但是與生俱來的豪爽和好勝已經刻在了張藝謀的思維裏。當醜小鴨還沒有長成白天鵝的時候,它並不急着飛到遠方過鼕,更多的是希望自己能夠安逸地生活。張藝謀也是。他跟那個年代的人一樣,插隊、回城、進辦公室……但是,1978年的高考,改變了張藝謀的一生。當時,在貴人的幫助下,專業成績優秀但歲數超限的張藝謀被北京電影學院破格錄
取了,從此張藝謀便開始了自己的電影生涯。《老井》、《紅高粱》、《菊豆》、《秋菊打官司》、《活着》、《一個都不能少》、《英雄》、《滿城盡帶黃金甲》……電影給張藝謀帶來的榮譽滾滾如潮。迄今為止,張藝謀導演的每部電影都獲得過相應的奬項,這成為了中國電影界的一個絶無僅有的典型,可以說他就是為電影而生的。一路演繹下去,20世紀80年代、90年代,新千年……每個時代的張藝謀都不曾沉寂,都在創造着一個又一個神話。“張氏電影”儼然已經成為了“經典”的代名詞,我們看看每一部片子背後的奬項和票房便可以說明一切。
除了導演上的成績,張藝謀的獨特之處還在於其他領域的輝煌。1983年畢業的張藝謀,在攝影師的崗位上拿出了《一個和八個》、《黃土地》、《大閱兵》三部教科書般的電影,連奪金雞、百花奬。1986年,歪打正着的張藝謀出演了《老井》的男主角,一炮而紅,雙雙獲奬,也成為了當時的一段佳話。隨後的《古今大戰秦俑情》,乃至客串的《有話好好說》的“安紅,我想你”,足以證明他可以成為一個好演員。1987年,心比天高的張藝謀開始了自己的導演生涯。16部電影,部部精彩、部部獲奬。除了這些,我們翻開張藝謀的履歷還看到,歌劇《圖蘭朵》、《秦始皇》,舞劇《大紅燈籠高高挂》,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印象係列”,北京申奧和上海申博的官方宣傳片,北京奧運會會徽、火炬宣傳片,給豐田威馳拍廣告,還擔任了網絡遊戲《十面埋伏OL》的藝術總監……
張藝謀不止一次說過:“人的潛力是無限的,一個人就像橡皮筋一樣,需要不斷地拉,在這個過程中挑戰自己的極限,不斷的擴展自己的能力。”
2008年8月8日晚上,舉世矚目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張藝謀更是以他對中國五千年文明的理解,在短暫時間裏完美而淋漓盡致的表現,贏得了中國乃至全世界的認可,也達到了自己人生的高峰。回首25年的藝術生涯,張藝謀做過這樣的自我評價——“我是一個很勤奮的導演”。但在同事眼裏,張藝謀一直都是一個低調、平和的男人。在經歷了多年的風風雨雨後,張藝謀近乎完美、遊刃有餘的風格和實力,讓他更多地享受了生活和藝術帶來的快感。縱觀“張氏電影”,雖然也有敗走麥城的時候,卻大都成了票房的保證,一提“張藝謀”三個字,對於投資商來說,便預示着高額的收益。難怪他自己也會說“我還從來沒有讓投資商賠過錢。”
張藝謀的作品就像是那一罎罎的“紅高粱”,歷久彌香,回味無窮。
張藝謀,為“藝”而“謀”,因“謀”而“精”。
上個世紀50年代的中國,如懵懂的少年一般,剛剛開始在世界的舞臺上當傢作主。但是,許多事情擺在眼前,百廢待興,一切都得從頭開始。古都西安跟其他大城市一樣,新生的紅色政權開始了摸索中的國傢建設。
西安再普通不過的民居,地道的陝西人,一個畢業於黃埔軍校的國民黨官吏,面對新生活的開始,生下了日後成為中國影壇舉足輕重的人物,同時自己也面臨嚴峻的生存空間。大導演張藝謀的童年記憶大抵如此,沒有什麽可以炫耀的生活。衹是,那個變革的年代,培養了張藝謀堅韌執著的性格;那個年代的生活,也潛移默化地孕育了張藝謀的藝術氣質。
1951年11月14日,農歷十月初五,早晨7點多鐘,張藝謀出生於西安市西郊梆子寺街的一戶居民傢裏。那個年代的人們還沒有習慣去婦産醫院,張藝謀也是在鄰居——一位日本太太幫忙下纔生下來的。
中國人談婚論嫁都講究門當戶對,總要先瞭解一下對方傢裏的情況。今天我們也不能避免這個俗套子,在談論張藝謀的時候,就先從他的家庭開始我們的記憶吧:
張藝謀的父親名叫張秉鈞,母親張孝友,如果按照出身論來說,兩個人也都算是官宦家庭。張藝謀的外祖父在新中國成立前,是國民政府中一名普通的稅務員,雖然職位不高,但是有當時令人羨慕的收入,按照現在來衡量,算是公務員鐵飯碗,收入也算是小康水平。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張藝謀的父母在這一天結婚了,開始了兩個人的恩愛生活。兩年後,張藝謀出生,給這個家庭帶來了無限喜悅。當喜訊傳到外公那裏,老人傢自是歡喜得不得了。作為傢中最有學識的老人傢,他立馬在紅紙上寫下了“張詒謀”三個字,就算是給這個還未謀面的外孫子起的名字了。“詒”字,如今用的地方不多,字典上的解釋,有遺傳的意思。“詒謀”,就賦予了遺傳祖先謀略智慧的意思。聯繫到父母的家庭背景,父係算是行伍出身,母係則是道地的書香門第,古文中我們可以讀到“詒厥孫謀”這樣的詞句,擱現在的話說,是為子孫謀劃。
“父愛如山”、“父愛如水”,這些都是中國人對父親的形容詞。特別是父子二人,更多的時候不像母子那樣無話不說,但是父愛往往正是在無聲的相處時得到加厚加重,一旦父親離開兒女纔會感受到那種所謂偉大的父愛。張藝謀跟父親也是這樣,也許是因為父親長期在外工作的原因,再加上本身內嚮的性格,兩個人給人的感覺更多的是隔閡,甚至連電話都要由媽媽來接。但是當張藝謀得知父親離去的時候,那種失落感真的是無以言表,衹有將一腔悲情化作《我的父親母親》的感人故事。
每個人童年都有夢想和愛好,現在的孩子們更多的是喜歡電腦和動畫片,那個物質貧乏的年代,則不可能有這些。那麽張藝謀的童年有什麽愛好,有什麽夢想呢?那個時候買不起照相機,更談不上喜歡攝影了。童年的張藝謀,愛好衹有兩個:畫畫和看小說。也許這兩個愛好為張藝謀的藝術生涯做了些許鋪墊吧。
說起畫畫,不能不提起張藝謀的表姐。表姐比張藝謀大幾歲,由於身處漢唐故地的緣故,從小就喜歡畫古代的仕女圖,這一點也影響到了張藝謀。在那個年代,出身是對一個人衡量的重要標準。對於出身不好的張藝謀,沒有人跟他玩兒,大傢如同躲避瘟神一般遠離他,更談不上什麽知己了。無聊的時候,他就跟表姐學畫畫,以此來打發時光。在中國,大凡日後成名的人,家庭都貧睏,甚至連學習的紙都買不起,張藝謀也有如此際遇。沒有筆和顔料如何畫畫,特別是他喜歡的武士畫像,衹好用粉筆、用樹枝、用刀……
再說讀書吧。張藝謀依然像千篇一律的故事中那樣,愛讀書,但是傢裏沒有餘錢。但是張藝謀有一個別人沒有的權力,也算是因禍得福。那個時候,張藝謀的母親是在單位圖書館工作,那麽大的圖書館,讓張藝謀的胃口得到了滿足。
西安市最大的鐘樓,直到如今還在用革命歌麯《東方紅》作為報時的音樂,每當走到鐘樓底下,聽着熟悉的音樂,張藝謀仿佛又回到了40年前,那個難忘的年月。因為家庭出身特殊,張藝謀身邊的夥伴不多,得不到認同和鼓勵,這形成了他的一些性格特徵。多年以後,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談到這些,張藝謀不無感情的說起這份經歷:“我實際上是被人從門縫兒裏看着長大的。從小心理和性格就壓抑、扭麯,即使現在,家庭問題平了反,我個人的路走得比較順了,但是仍舊活得很纍。有時也想試着鬆弛一下,但舒展之態幾十年久違,怕是一時半會兒找不回來……很坦率地說,我一直是自卑的,一直是這樣收縮性地做人,從小養成了這樣的習慣。”
張藝謀的童年生活是青澀的,但是對於張藝謀來說,應該也有着許多感慨。剛剛讀初中的張藝謀交上女朋友了,這是他的初戀,而且這段初戀時至今日也是刻骨銘心的,因為不僅因為真正地成為了一段婚姻並且有了結晶,更多的是那份清純的感覺實在無法忘懷。
說起來其貌不揚又出身不好的張藝謀如何吸引女孩子呢?大傢都會這麽問。畫畫和讀小說成為了讓女孩子註目的法寶,面對一個多才多藝、出口成章的男孩子,那個時代的女孩子誰不願意多看兩眼呢?
因為畫畫,老師讓他去出黑板報。在我們的童年,出黑板報代表着榮譽,代表着信任,當每次黑板報出來的時候,都會使他成為班級裏面的焦點。
另外,因為大量的閱讀,讓知識和見識在當時信息不發達的學校裏,儼然成為了吸引女孩子的又一法寶。即使現在,有內涵的男孩子還是受到女孩子喜歡的,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
張藝謀初中的女朋友就是肖華,也是他日後的妻子。由於家庭背景及長期生活在北京的緣故,當時的肖華無論在感覺上還是知識上,都不輸於張藝謀。都16歲的他們,互相欣賞,互相喜歡,默默地追逐着屬於自己的幸福。每個人都曾經年輕過,都曾經有過自己的少年戀人。那個年代的張藝謀和肖華是幸福的,然而接下來的文化大革命,讓整個中國變得瘋狂了。還沒有鬧明白的張藝謀和肖華,被迫離開了熟悉的學校,離開了熟悉的家庭,來到了廣阔無邊的農村。新的變化,新的環境,不知所措的張藝謀和肖華,感覺自己也要改變什麽,因為誰也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麽。
西安再普通不過的民居,地道的陝西人,一個畢業於黃埔軍校的國民黨官吏,面對新生活的開始,生下了日後成為中國影壇舉足輕重的人物,同時自己也面臨嚴峻的生存空間。大導演張藝謀的童年記憶大抵如此,沒有什麽可以炫耀的生活。衹是,那個變革的年代,培養了張藝謀堅韌執著的性格;那個年代的生活,也潛移默化地孕育了張藝謀的藝術氣質。
1951年11月14日,農歷十月初五,早晨7點多鐘,張藝謀出生於西安市西郊梆子寺街的一戶居民傢裏。那個年代的人們還沒有習慣去婦産醫院,張藝謀也是在鄰居——一位日本太太幫忙下纔生下來的。
中國人談婚論嫁都講究門當戶對,總要先瞭解一下對方傢裏的情況。今天我們也不能避免這個俗套子,在談論張藝謀的時候,就先從他的家庭開始我們的記憶吧:
張藝謀的父親名叫張秉鈞,母親張孝友,如果按照出身論來說,兩個人也都算是官宦家庭。張藝謀的外祖父在新中國成立前,是國民政府中一名普通的稅務員,雖然職位不高,但是有當時令人羨慕的收入,按照現在來衡量,算是公務員鐵飯碗,收入也算是小康水平。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張藝謀的父母在這一天結婚了,開始了兩個人的恩愛生活。兩年後,張藝謀出生,給這個家庭帶來了無限喜悅。當喜訊傳到外公那裏,老人傢自是歡喜得不得了。作為傢中最有學識的老人傢,他立馬在紅紙上寫下了“張詒謀”三個字,就算是給這個還未謀面的外孫子起的名字了。“詒”字,如今用的地方不多,字典上的解釋,有遺傳的意思。“詒謀”,就賦予了遺傳祖先謀略智慧的意思。聯繫到父母的家庭背景,父係算是行伍出身,母係則是道地的書香門第,古文中我們可以讀到“詒厥孫謀”這樣的詞句,擱現在的話說,是為子孫謀劃。
“父愛如山”、“父愛如水”,這些都是中國人對父親的形容詞。特別是父子二人,更多的時候不像母子那樣無話不說,但是父愛往往正是在無聲的相處時得到加厚加重,一旦父親離開兒女纔會感受到那種所謂偉大的父愛。張藝謀跟父親也是這樣,也許是因為父親長期在外工作的原因,再加上本身內嚮的性格,兩個人給人的感覺更多的是隔閡,甚至連電話都要由媽媽來接。但是當張藝謀得知父親離去的時候,那種失落感真的是無以言表,衹有將一腔悲情化作《我的父親母親》的感人故事。
每個人童年都有夢想和愛好,現在的孩子們更多的是喜歡電腦和動畫片,那個物質貧乏的年代,則不可能有這些。那麽張藝謀的童年有什麽愛好,有什麽夢想呢?那個時候買不起照相機,更談不上喜歡攝影了。童年的張藝謀,愛好衹有兩個:畫畫和看小說。也許這兩個愛好為張藝謀的藝術生涯做了些許鋪墊吧。
說起畫畫,不能不提起張藝謀的表姐。表姐比張藝謀大幾歲,由於身處漢唐故地的緣故,從小就喜歡畫古代的仕女圖,這一點也影響到了張藝謀。在那個年代,出身是對一個人衡量的重要標準。對於出身不好的張藝謀,沒有人跟他玩兒,大傢如同躲避瘟神一般遠離他,更談不上什麽知己了。無聊的時候,他就跟表姐學畫畫,以此來打發時光。在中國,大凡日後成名的人,家庭都貧睏,甚至連學習的紙都買不起,張藝謀也有如此際遇。沒有筆和顔料如何畫畫,特別是他喜歡的武士畫像,衹好用粉筆、用樹枝、用刀……
再說讀書吧。張藝謀依然像千篇一律的故事中那樣,愛讀書,但是傢裏沒有餘錢。但是張藝謀有一個別人沒有的權力,也算是因禍得福。那個時候,張藝謀的母親是在單位圖書館工作,那麽大的圖書館,讓張藝謀的胃口得到了滿足。
西安市最大的鐘樓,直到如今還在用革命歌麯《東方紅》作為報時的音樂,每當走到鐘樓底下,聽着熟悉的音樂,張藝謀仿佛又回到了40年前,那個難忘的年月。因為家庭出身特殊,張藝謀身邊的夥伴不多,得不到認同和鼓勵,這形成了他的一些性格特徵。多年以後,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談到這些,張藝謀不無感情的說起這份經歷:“我實際上是被人從門縫兒裏看着長大的。從小心理和性格就壓抑、扭麯,即使現在,家庭問題平了反,我個人的路走得比較順了,但是仍舊活得很纍。有時也想試着鬆弛一下,但舒展之態幾十年久違,怕是一時半會兒找不回來……很坦率地說,我一直是自卑的,一直是這樣收縮性地做人,從小養成了這樣的習慣。”
張藝謀的童年生活是青澀的,但是對於張藝謀來說,應該也有着許多感慨。剛剛讀初中的張藝謀交上女朋友了,這是他的初戀,而且這段初戀時至今日也是刻骨銘心的,因為不僅因為真正地成為了一段婚姻並且有了結晶,更多的是那份清純的感覺實在無法忘懷。
說起來其貌不揚又出身不好的張藝謀如何吸引女孩子呢?大傢都會這麽問。畫畫和讀小說成為了讓女孩子註目的法寶,面對一個多才多藝、出口成章的男孩子,那個時代的女孩子誰不願意多看兩眼呢?
因為畫畫,老師讓他去出黑板報。在我們的童年,出黑板報代表着榮譽,代表着信任,當每次黑板報出來的時候,都會使他成為班級裏面的焦點。
另外,因為大量的閱讀,讓知識和見識在當時信息不發達的學校裏,儼然成為了吸引女孩子的又一法寶。即使現在,有內涵的男孩子還是受到女孩子喜歡的,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
張藝謀初中的女朋友就是肖華,也是他日後的妻子。由於家庭背景及長期生活在北京的緣故,當時的肖華無論在感覺上還是知識上,都不輸於張藝謀。都16歲的他們,互相欣賞,互相喜歡,默默地追逐着屬於自己的幸福。每個人都曾經年輕過,都曾經有過自己的少年戀人。那個年代的張藝謀和肖華是幸福的,然而接下來的文化大革命,讓整個中國變得瘋狂了。還沒有鬧明白的張藝謀和肖華,被迫離開了熟悉的學校,離開了熟悉的家庭,來到了廣阔無邊的農村。新的變化,新的環境,不知所措的張藝謀和肖華,感覺自己也要改變什麽,因為誰也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