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人文学者>> 蔡登山 Cai Dengshan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1954年)
魯迅愛過的人
  作者蔡登山漫遊在歷史的深處,以平常心,“同情的理解”,講述大師魯迅愛情的困苦與兩難的處境。更講述魯迅的兄弟情、父子情、友情、人情……娓娓道來的是魯迅和許壽裳、臺靜農、蕭紅、曹聚仁和內山完造的情誼,將一嚮予人“睚眥必報”印象的魯迅,溫柔、博大的內心世界呈現給讀者。
序(1)
  大約十三四年前,我的第一位臺灣朋友雷驤兄滿世界探訪故人的足跡,來到北京拍攝《作傢身影》的時候,我有幸認識蔡登山先生。他的敬業精神,一如當時來北京創業的臺灣同胞,令我敬佩。而他對中國作傢的熱情,對他們生平和著作的熟悉,尤其是對於相關回憶錄和研究著作的瞭解,實在出乎我的意料,不禁暗暗驚喜。十幾年來,他每次莅臨北京,會面暢談,都是一件快樂的事。
  今年蔡先生得中秋包機直航之便,攜他的新著稿本《魯迅愛過的人》來北京,命我在前面寫幾句話,卻使我頗覺為難。是的,卻之不恭。雖說魯迅的理想是“人類最好是彼此不隔膜,相關心”,何況海峽兩岸書同文,文化同根,閱讀沒有技術障礙,彼此理應瞭然於心。然而,“書面得來終覺淺”,何況書面的東西也少,我對臺灣的讀書界,尤其是青年朋友還是感到非常陌生。寫什麽,怎樣寫纔好呢?先賢有言:“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畢竟是人情之常。而無的放矢和無病呻吟,又都是作文的大忌。我衹好勉為其難了。
  《魯迅愛過的人》,這題目在海峽對岸我不知道會有怎樣的“第一印象”?而我的“第一印象”,卻是和“魯迅駡過的人”是一副對子;然後就會痛苦地想到:如今竟然是大談“魯迅身邊的女人”,魯迅的“情愛”乃至“性愛”竟至於何年何月何日何時“性交”,乃至在何地第一次的時代了。不是小市民的嘁嘁嚓嚓,而是峨冠博帶、西服革履的“魯迅研究專傢”在講壇、在書本上嘁嘁嚓嚓。我不知道臺灣讀者想象得到嗎?這樣的作者其實都熟悉魯迅著作,都知道魯迅指出過“勇士,也戰鬥,也休息,也飲食,自然也性交”,但也知道魯迅提出過一個願望:“從此眼光離開臍下三寸。”今年距離魯迅逝世70年了,還改不了這種心思,甚至於今為烈,有什麽辦法呢?因之拜讀了蔡先生的大著稿本,我佩服他的眼光開闊,志存高潔,趣味清醇。他寫的自然有“愛情”和“無愛情”;但他沒有偷窺的心思,不帶猥褻的眼色。他以平常的心,“同情的理解”,講述舊時代前輩人愛情的困苦與兩難的處境。他更講述魯迅的兄弟情,友情,人情;娓娓道來的是魯迅和許壽裳、臺靜農、蕭紅、曹聚仁和內山完造的情誼。尤其難能可貴的是,蔡先生不僅熟悉魯迅和他的朋友的著述,對於魯迅研究者的相關著作,也都熟悉,而且作了必要的引徵。這對於讀者固然大有裨益,就是對於我,也時有“他/她還寫過這樣的文章呀”的發現。
  大陸的熱門話題,是“魯迅駡過的人”。用這個題目開會研討學術,用這個題目寫書作文。人們難得去瞭解魯迅的愛。蔡先生則不同,他專門書寫魯迅的愛,不是講道理,而是講事實。一個人愛一個人很平常,愛親人也很平常,血緣是動物割不斷的根,何況我們中國的儒傢有“親親”的大綱大道理;而愛大衆卻是很不平常、很難的了,雖然墨子講“兼相愛”也有幾千年的歷史。在講愛的方面,魯迅也有特別的地方。在固守“父為子綱”的社會和時代,他反對講“恩”,提倡“自然的愛”。在固守“夫為妻綱”的社會和時代,他反對講“節烈”,提出男女雙方要“自他兩利”,平等相愛。在固守“君為臣綱”的專製社會,他反抗專製,提出大衆“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展。有敢來阻礙這三事者,無論是誰,我們都反抗他,撲滅他”,也就是人人理應是獨立的,平等的,自由的,是自己命運的主人;人人理應人道地對待別人,而“人道是要各人竭力掙來,培植,保養的,不是別人布施,捐助的”。
  魯迅的愛是具體的,魯迅的愛又是博大的。他創作,他說:“創作總根於愛。”他諷刺,他說:“諷刺作者雖然大抵為被諷刺者所憎恨,但他卻常常是善意的,他的諷刺,在希望他們改善,並非要捺這一群到水底裏。”他生於晚清,參與革命;中華民國成立,他參與建設,曾經身為民國政府的事務官和特約研究員,他反抗民國的專製統治者,無論是北洋軍閥還是國民黨,他說:“我的愛護中華民國,焦唇敝舌,恐其衰微。”魯迅不愛仇讎:他有分明的是非,熱烈的愛憎。他認為:“從聖賢一直敬到騙子屠夫,從美人香草一直愛到麻瘋病菌的文人,在這世界上是找不到的,遇見所是和所愛的,他就擁抱,遇見所非和所憎的,他就反撥。”這就是魯迅的“愛”。
  藉此機會,謹嚮蔡先生表示一個愛讀魯迅的老人的敬意和感謝。詩云“嚶其鳴矣,求其友聲”,也謹嚮臺灣的讀者朋友致意。
  王得後?2006年10月9日星期一?在北京
目錄
  寫在《魯迅愛過的人》前面 王得後
  前言 橫看成嶺側成峰
  ——多重視角回看魯迅 1
  第一章 生命難以承受之重
  ——魯迅與朱安 11
  第二章 十年攜手共艱危
  ——魯迅與許廣平 23
  第三章 都是月亮惹的禍?
  ——魯迅、許廣平、高長虹的“三角”戀情 39
  第四章 最是傷心憶往事
  ——周海嬰的回望魯迅傢族 51
  第五章 反抗絶望與臨歧徬徨
  ——也談周氏兄弟 65
  第六章 還歷史一個真實
  ——讀《魯迅與我七十年》有感 77
  第七章 父子情
  ——兼談魯迅死於須藤誤診之說 91
  第八章 長夜憑誰叩曉鐘
  ——許壽裳為魯迅而死 105
  第九章 平生風義兼師友
  ——臺靜農與魯迅 121
  第十章 堪稱知己的史傢之筆
  ——曹聚仁寫魯迅 137
  第十一章 文學血脈的薪火
  ——蕭紅與魯迅的父女情 149
  第十二章 永不消失的一傢書店
  ——內山完造與魯迅 163
  第十三章 魯迅也喜歡北大校花嗎? 179
  附錄:周海嬰先生緻本書作者的信函 189
首頁>> 文學>> 人文学者>> 蔡登山 Cai Dengshan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195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