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以前,我已經運交華蓋。一進羊年,對別人是三羊開泰,對我則是三羊開災,三羊開病。沒有能夠看到池塘生春草。沒有能看到樓旁小土山上露出一絲緑意。更談不到什麽“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了。我就病倒,被送進了301醫院。到今天已經一百多天,不但春天已過,夏天也好像早已開始了。
春天是復蘇,是醒悟,是希望,是光明。這幾種東西都是人見人愛的。因此沒有人不愛春天,我當然不能例外。
但是我有一個怪的想法,想參預春天的到來。春來春去,天地常規,人怎麽能參預呢?我的意思並不是想去幹預,我衹是想利用自己的五官四肢的某一部分去感知春天的到來。古人詩:
鎮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壠頭雲。
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到枝頭已十分。
詩人的春天是嗅出來的。在過去的九十一年中,我大概每年都通過我的某一個感官,感知春天的到來,心中充滿了喜悅和光明,眼前有無限的希望。偏偏今年出了婁子,沒有能感知到春天的到來,就進了醫院。
我有一個優(缺)點,就是永遠不讓腦海停止活動。在初進醫院的時候,忙於同病魔作鬥爭,沒有想多少東西。病勢一稍緩,腦海又活動起來了。全身讓人感到舒服的地方,幾乎沒有,獨獨思維偏不糊塗。除了有時還遺憾春天的逝去以外,腦袋裏想了好多好多的東西。特別是在輸液時,有六七大瓶藥水高高地挂在自己頭頂上,這有極大威懾力,自己心裏想:這夠你吃四五個小時的了。我還想到許許多多別的事情,包括古代的詩詞。我於是想寫一些文章,不是記錄自己的醫療過程,而是記錄自己想到的東西。結果文章確實寫了不少。現在把這些文章收集起來,編成了一個集子,名之曰《病榻雜記》送給讀者。
我知道,人世間大概還有一些關心我的朋友,他們有的會想到:“季羨林哪裏去了?”現在這一本小册子就可以告訴他們:季羨林還活着,不過是經過了一段頗長的疾病的煉獄。現在正從煉獄裏走出來,想重振雄風了。
在301醫院治病期間,受到了院領導、大夫們以及護士們的愛護,衷心感謝。
蒙新世界出版社的周奎傑和張世林兩同志加以青睞,答應出版,十分感激。書中的照片大都是一直陪我住院的李玉潔女士精心挑選的。
2003年6月16日於301醫院
第一次2001年12月
第二次2002年8月
第三次2002年11月
第四次2003年2月
春天是復蘇,是醒悟,是希望,是光明。這幾種東西都是人見人愛的。因此沒有人不愛春天,我當然不能例外。
但是我有一個怪的想法,想參預春天的到來。春來春去,天地常規,人怎麽能參預呢?我的意思並不是想去幹預,我衹是想利用自己的五官四肢的某一部分去感知春天的到來。古人詩:
鎮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壠頭雲。
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到枝頭已十分。
詩人的春天是嗅出來的。在過去的九十一年中,我大概每年都通過我的某一個感官,感知春天的到來,心中充滿了喜悅和光明,眼前有無限的希望。偏偏今年出了婁子,沒有能感知到春天的到來,就進了醫院。
我有一個優(缺)點,就是永遠不讓腦海停止活動。在初進醫院的時候,忙於同病魔作鬥爭,沒有想多少東西。病勢一稍緩,腦海又活動起來了。全身讓人感到舒服的地方,幾乎沒有,獨獨思維偏不糊塗。除了有時還遺憾春天的逝去以外,腦袋裏想了好多好多的東西。特別是在輸液時,有六七大瓶藥水高高地挂在自己頭頂上,這有極大威懾力,自己心裏想:這夠你吃四五個小時的了。我還想到許許多多別的事情,包括古代的詩詞。我於是想寫一些文章,不是記錄自己的醫療過程,而是記錄自己想到的東西。結果文章確實寫了不少。現在把這些文章收集起來,編成了一個集子,名之曰《病榻雜記》送給讀者。
我知道,人世間大概還有一些關心我的朋友,他們有的會想到:“季羨林哪裏去了?”現在這一本小册子就可以告訴他們:季羨林還活着,不過是經過了一段頗長的疾病的煉獄。現在正從煉獄裏走出來,想重振雄風了。
在301醫院治病期間,受到了院領導、大夫們以及護士們的愛護,衷心感謝。
蒙新世界出版社的周奎傑和張世林兩同志加以青睞,答應出版,十分感激。書中的照片大都是一直陪我住院的李玉潔女士精心挑選的。
2003年6月16日於301醫院
第一次2001年12月
第二次2002年8月
第三次2002年11月
第四次2003年2月
最近幾年,我逐漸註意到,校內外的許多青年朋友對我的學習歷程頗感興趣。也許對我的小學和中學更感興趣。在這方面,蔡德貴先生的《季羨林傳》和於青女士的《東方宏儒季羨林》,都有所涉及;但都由於缺少資料語焉不詳。我自己出版了一部《留德十年》,把在哥廷根大學的學習過程寫得比較詳細。另一部書《清華園日記》即將出版,寫的是四年清華大學讀書的情況。至於小學和中學,前後共有十幾年,都是在濟南上的,除了在一些短文裏涉及一點以外,係統的陳述尚付闕如。這似乎是一件必須加以彌補的憾事。
我現在就來做這件事情。
我在濟南共上過五所中小學,時間跨度是從1918年至1930年,絶大部分時間是軍閥混戰時期,最後兩年多是國民黨統治,正是人民生活最不安定的時期。我敘述的主要對象當然會是我的學習情況;但是其中也難免涉及社會上的一些情況。這對研究山東現代教育史的學者來說當然會有些用處,即使對研究社會史的人也會有些參考價值。
我為什麽在這個時候來寫這樣的文章呢?
原因就在眼前。我今年已經是九十晉一。查遍了季氏傢譜,恐怕也難找出幾個年齡這樣老的人。可是我自己卻並沒有感受到這一點。我還正在“老驥伏櫪,志在萬裏”哩。從健康情況來看,儘管身體上有這樣那樣的病——我認為,這是正常的;如果一點病都沒有,反而反常——,但沒有緻命的玩意兒。耳雖半聰,目雖半明;但腦袋還是“難得糊塗”的,距老年癡呆癥還有一段距離,因此,自己就有點忘乎所以了。總認為,自己還有很多題目要做,比如佛教史上的大乘起源問題,稍有點佛教常識的人都會知道,這是一個重大的課題。但是,中國以及世界上其他一些國傢研究佛教史的學者無慮數百人,卻沒有哪一個人對大乘起源問題能講出一個令人信服的道理來,多數是隔靴搔癢,少數甚至不着邊際。我自己想彌補這個缺失有年矣,已經積纍了一些資料。最近我把資料拿出來看了看,立刻又放下,不由地嘆上一口氣,好像晚年的玄奘一樣,覺得辦不到了。再像七八年前那樣每天跑上一趟大圖書館,腿腳已經不靈了;再看字極小的外文參考書,眼睛也不濟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我衹有廢書興嘆,即使志在十萬裏,也衹是一種幻想了。
可我又偏是一個閑不住的人,每天不寫點什麽,不讀點書,靜夜自思,仿佛是犯了罪。現在,嚴肅的科研工作既然無力進行了,但是記憶還是有的,而且自信是準確而且清晰的。想來想去,何不把腦袋裏的記憶移到紙上來,寫一寫我的小學和中學,彌補上我一生學習的經歷呢?
這就是我寫這幾篇文章的原因。以上這些話就算是小引。
2002年3月3日
我現在就來做這件事情。
我在濟南共上過五所中小學,時間跨度是從1918年至1930年,絶大部分時間是軍閥混戰時期,最後兩年多是國民黨統治,正是人民生活最不安定的時期。我敘述的主要對象當然會是我的學習情況;但是其中也難免涉及社會上的一些情況。這對研究山東現代教育史的學者來說當然會有些用處,即使對研究社會史的人也會有些參考價值。
我為什麽在這個時候來寫這樣的文章呢?
原因就在眼前。我今年已經是九十晉一。查遍了季氏傢譜,恐怕也難找出幾個年齡這樣老的人。可是我自己卻並沒有感受到這一點。我還正在“老驥伏櫪,志在萬裏”哩。從健康情況來看,儘管身體上有這樣那樣的病——我認為,這是正常的;如果一點病都沒有,反而反常——,但沒有緻命的玩意兒。耳雖半聰,目雖半明;但腦袋還是“難得糊塗”的,距老年癡呆癥還有一段距離,因此,自己就有點忘乎所以了。總認為,自己還有很多題目要做,比如佛教史上的大乘起源問題,稍有點佛教常識的人都會知道,這是一個重大的課題。但是,中國以及世界上其他一些國傢研究佛教史的學者無慮數百人,卻沒有哪一個人對大乘起源問題能講出一個令人信服的道理來,多數是隔靴搔癢,少數甚至不着邊際。我自己想彌補這個缺失有年矣,已經積纍了一些資料。最近我把資料拿出來看了看,立刻又放下,不由地嘆上一口氣,好像晚年的玄奘一樣,覺得辦不到了。再像七八年前那樣每天跑上一趟大圖書館,腿腳已經不靈了;再看字極小的外文參考書,眼睛也不濟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我衹有廢書興嘆,即使志在十萬裏,也衹是一種幻想了。
可我又偏是一個閑不住的人,每天不寫點什麽,不讀點書,靜夜自思,仿佛是犯了罪。現在,嚴肅的科研工作既然無力進行了,但是記憶還是有的,而且自信是準確而且清晰的。想來想去,何不把腦袋裏的記憶移到紙上來,寫一寫我的小學和中學,彌補上我一生學習的經歷呢?
這就是我寫這幾篇文章的原因。以上這些話就算是小引。
2002年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