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十四年仲冬,即1925年冬天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会稽上虞县的一个海边小镇谢家塘已进入了沉沉的睡乡,只有在该镇宋景畈村那处围着高墙,紧闭着大铁门的谢秉初先生家的客堂里,还透出些许微弱的烛光。客堂很大,像所有这一带的大户人家的摆设一样,堂中是一张红木八仙桌,两侧一溜太师椅,桌后面是一张两边微微翘起的搁几,搁几上供奉着一尊瓷质的观世音菩萨,在袅袅的香烟和摇曳的烛光中,观世音菩萨面慈目祥,爱光融融。在搁几后面,是一堵高大的略显微黑的壁板,壁板上挂着一幅不知由谁画的文靖公巨像,经过装裱的画像上已有些斑驳泛黄,想必已有些年代了。像的两侧是一幅同样不知由谁书写的对联:天下奇观书卷好,世间美味菜根香。此联不俗,在龙飞凤舞的字行间里,流露出谢氏祖辈的高洁操守和对后人的殷切期盼。
客堂里坐着的人大多都上了年纪,他们是谢安第五十二世孙谢秉初、谢椒生以及各房房长、董事谢宗长、谢炳贤、谢鼎泰、谢仲龄、谢桂芳、谢洪绪、谢永顺、谢惠塘诸君。这些人是这一时期谢氏盖东支家族当中的掌门人物,他们今天要完成一件对谢氏家族来说至关重要的大事,就是要将已经中断了六十余年的谢氏家谱续修完成。为此,他们专门邀请了浦江籍的清戊子科举人,年已75岁高龄的续谱高手张晋鑑先生担此重任。在定稿之前,由张晋鑑先生照本宣读。读到族谱中《盖东宗支图略》一节时,张晋鑑先生稍稍停顿了一下,呷了一口浓浓的香茶,因为他即将要读到的是这个族谱中的最后一个人,这个人出生于民国十二年,即1923年,今天才两岁,尚在襁褓中。于是他读到:“廿三世,镇方,又名晋,号淝捷,民国癸亥十月十四生。”读毕,张晋鑑先生将族谱轻轻地合拢,用那双混浊昏花的老眼扫视了一下在座的各位,包括谢洪绪的脸上,谢洪绪号佐清,又称佐清公,是那位刚入谱的小儿的祖父。各位颔首微笑,重修的族谱终于通过。
这是1925年仲冬的一个极其普通的夜晚,这个夜晚,对许多人来说,并不具有特别的意义。而对于东晋名相谢安第五十四世孙的谢晋来说,则是他漫长而曲折人生道路的开始……
客堂里坐着的人大多都上了年纪,他们是谢安第五十二世孙谢秉初、谢椒生以及各房房长、董事谢宗长、谢炳贤、谢鼎泰、谢仲龄、谢桂芳、谢洪绪、谢永顺、谢惠塘诸君。这些人是这一时期谢氏盖东支家族当中的掌门人物,他们今天要完成一件对谢氏家族来说至关重要的大事,就是要将已经中断了六十余年的谢氏家谱续修完成。为此,他们专门邀请了浦江籍的清戊子科举人,年已75岁高龄的续谱高手张晋鑑先生担此重任。在定稿之前,由张晋鑑先生照本宣读。读到族谱中《盖东宗支图略》一节时,张晋鑑先生稍稍停顿了一下,呷了一口浓浓的香茶,因为他即将要读到的是这个族谱中的最后一个人,这个人出生于民国十二年,即1923年,今天才两岁,尚在襁褓中。于是他读到:“廿三世,镇方,又名晋,号淝捷,民国癸亥十月十四生。”读毕,张晋鑑先生将族谱轻轻地合拢,用那双混浊昏花的老眼扫视了一下在座的各位,包括谢洪绪的脸上,谢洪绪号佐清,又称佐清公,是那位刚入谱的小儿的祖父。各位颔首微笑,重修的族谱终于通过。
这是1925年仲冬的一个极其普通的夜晚,这个夜晚,对许多人来说,并不具有特别的意义。而对于东晋名相谢安第五十四世孙的谢晋来说,则是他漫长而曲折人生道路的开始……
  历史是迷人的,史学家和传记作家在研究某个家族盛衰的时候,总会不知不觉地将这个家族的兴衰与所处的时代、这个家族的背景乃至这个家族所处的地理环境联系起来。
西晋末年,当世居河南陈留阳夏,在朝任国子监祭酒的谢衡因北方战乱,率谢氏一族迁居会稽始宁县(今上虞市)的东山脚下时,有一位云游的高僧路经山下,抬头一望,只见东山上云雾缭绕,怪石嶙峋,时有紫气从参天的苍林间透向天际,便颔首道:“此乃文武将相之地也。”果然,没过多久,这山上后来便出现了像谢安这样的大政治家、军事家,像谢玄这样有名的骁将,像谢道韫、谢灵运这样的大诗人。后来,已茂于江南的谢氏一族由东山迁居到盖东谢家塘聚族而处的时候,谢家祠堂的后面,正好是岿然特峙、高出重霄的夏盖山。电影界泰斗大导演谢晋便出生在这里。谢晋既出生于这样一个名门望族,而且又是长房长孙,因此,从祖父佐清公,到父亲谢春溥及各房长辈,对他的出世,都倾注了极大的钟爱并寄予了厚望,就连他的名字,也浸淫着长辈们的苦心和寄托。他的小名叫镇方,正式的名字叫晋,号淝捷。晋,即东晋,淝捷,即淝水大捷。他们的老祖宗谢安在东晋为相时,以八万之众击溃苻坚百万大军,成为中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典范。佐清公给孙子取这个名字,其苦诣婆心,不言而喻。
父亲谢春溥对长子的管教和庭训可以说是严厉的,虽然那时他的工作在上海,但每次回来,他总要对儿子进行极严厉的教诲。这种教诲有时是有的放矢的,因为他看到或听到了什么,有的则是泛泛而谈的,不过讲一些大道理而已。每当这时候,母亲总是站在一旁默默地看着他,目光中流露出爱怜和温柔。只有祖父出来呵护他,祖父在当地是极有威望的人,他虽然没有当过官,但熟识的或不熟识的人都管叫他“佐清老爷”,因为大家知道他曾当过挂名的修候同知,其实他真正的职业是教书先生,族谱中对他曾有很高的评价:“读书稽古,重义尚侠,与徐烈士锡麟友善,建石塘、发仁粟、创小学、立自治、整理公益,栽培后进”。这里说的“与徐烈士锡麟友善”,是指辛亥革命失败后,当时很多人对革命党人唯恐避之不及,而与徐锡麟、秋瑾同在绍兴大通学堂执过教的佐清公却千方百计帮助他们,在风声最紧的时候,徐锡麟还逃到他的家,躲避了很长一段时间,期间佐清公不仅给秋瑾写了很多信,还冒险帮徐锡麟与秋瑾取得联系。光复后,佐清公成了当地的红人,连县太爷也上门来拜访他。因此,当地人只要说起佐清公,没有一个不佩服他,无论出了什么事,只要佐清公出场,都能很快平息。
西晋末年,当世居河南陈留阳夏,在朝任国子监祭酒的谢衡因北方战乱,率谢氏一族迁居会稽始宁县(今上虞市)的东山脚下时,有一位云游的高僧路经山下,抬头一望,只见东山上云雾缭绕,怪石嶙峋,时有紫气从参天的苍林间透向天际,便颔首道:“此乃文武将相之地也。”果然,没过多久,这山上后来便出现了像谢安这样的大政治家、军事家,像谢玄这样有名的骁将,像谢道韫、谢灵运这样的大诗人。后来,已茂于江南的谢氏一族由东山迁居到盖东谢家塘聚族而处的时候,谢家祠堂的后面,正好是岿然特峙、高出重霄的夏盖山。电影界泰斗大导演谢晋便出生在这里。谢晋既出生于这样一个名门望族,而且又是长房长孙,因此,从祖父佐清公,到父亲谢春溥及各房长辈,对他的出世,都倾注了极大的钟爱并寄予了厚望,就连他的名字,也浸淫着长辈们的苦心和寄托。他的小名叫镇方,正式的名字叫晋,号淝捷。晋,即东晋,淝捷,即淝水大捷。他们的老祖宗谢安在东晋为相时,以八万之众击溃苻坚百万大军,成为中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典范。佐清公给孙子取这个名字,其苦诣婆心,不言而喻。
父亲谢春溥对长子的管教和庭训可以说是严厉的,虽然那时他的工作在上海,但每次回来,他总要对儿子进行极严厉的教诲。这种教诲有时是有的放矢的,因为他看到或听到了什么,有的则是泛泛而谈的,不过讲一些大道理而已。每当这时候,母亲总是站在一旁默默地看着他,目光中流露出爱怜和温柔。只有祖父出来呵护他,祖父在当地是极有威望的人,他虽然没有当过官,但熟识的或不熟识的人都管叫他“佐清老爷”,因为大家知道他曾当过挂名的修候同知,其实他真正的职业是教书先生,族谱中对他曾有很高的评价:“读书稽古,重义尚侠,与徐烈士锡麟友善,建石塘、发仁粟、创小学、立自治、整理公益,栽培后进”。这里说的“与徐烈士锡麟友善”,是指辛亥革命失败后,当时很多人对革命党人唯恐避之不及,而与徐锡麟、秋瑾同在绍兴大通学堂执过教的佐清公却千方百计帮助他们,在风声最紧的时候,徐锡麟还逃到他的家,躲避了很长一段时间,期间佐清公不仅给秋瑾写了很多信,还冒险帮徐锡麟与秋瑾取得联系。光复后,佐清公成了当地的红人,连县太爷也上门来拜访他。因此,当地人只要说起佐清公,没有一个不佩服他,无论出了什么事,只要佐清公出场,都能很快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