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论坛>> 经济商企>> 简蓉 Jian Rong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与世界的经济对话:世界500强的中国主张
  每年夏末,美国《财富》杂志推出的世界500强榜单,是当年全球经济的晴雨表,是企业航母的PK台。近年来,世界500强越来越关注中国。他们在中国的机构和投资的总量,在不断增加。到底有多少500强企业进入了中国市场?他们是谁?他们的目标和战略是什么?他们又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1节:第一次经济对话(1)
  中国和世界第一次经济对话
  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颁布第一部规范外国投资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春天来了,北京开始了与世界的商务和经济对话。
  这场对话的第一个信号是由戴姆勒-克莱斯勒在1983年发出的。
  时间已冲淡了大多数人的记忆,但有一个名字应该被永远铭记——北京吉普公司。这是由北京汽车和戴姆勒-克莱斯勒成立的合资公司,注册资本1 570万美元,1983年5月5日签订合同,1984年1月15日正式运营。其中,戴姆勒-克莱斯勒拥有42.4%的股份。北京市政府对外贸易委员会新闻宣传部主任张东回忆,戴姆勒-克莱斯勒是该委员会高级官员们听到的第一个知名品牌名称,但这样的事实,即使如今戴姆勒-克莱斯勒在北京办公室的领导者,都无法提供更为详细的信息。我们只知道,北京第一次跨洋握手就将握手的双方紧紧联系在一起。
  北京沐浴温柔春风
  2002年5月10日的统计数字显示,全球财富500强榜上有名的公司中,有243家登陆北京,其中包括地区总部、投资公司、制造工厂、代表处或者只有一个工作人员的办公室。无论规模大小,他们都已在这座古老的东方城市、现代中国发展的心脏位置,留下了他们的足印。
  北京的国际化标志建筑——国贸大厦,褐色玻璃外墙反射的阳光晃过路人,人们很容易在春天的白云中,辨认出镶嵌其间的知名品牌:摩托罗拉、福特、微软、爱立信……
  审视北京和世界有关商务和经济的谈话,我们发现,享受温柔春风后,北京将会有一个更加繁荣的夏天。
  汽车业——赢了北京就是赢了中国
  在北京的三环路上,大型广告牌证明了大众汽车制造商在中国的状态。
  2001年,大众在长春的合资公司在中国卖掉了95 000辆捷达车。其中1/5由北京人驾驶。
  在大众汽车上海和长春的合资公司征服了北京车市半壁江山之际,菲亚特、日产和丰田步大众后尘投入北京市场,试图分一杯羹。北京市场在2001年吸入了164 608辆新车,价值278亿人民币。北京拥有中国最大的市场。赢了北京就是赢了中国。2002年4月29日晚,韩国现代汽车公司和北京汽车公司签订了一个为期30年的合同,韩国现代的登台,就是对这巨大诱惑做出的反应。
  电子和IT业——中国制造
  相较于国际汽车品牌,“中国制造”更多出现在电子和IT产品上。自从2001年12月入世后,中国一直被看作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中心之一。
  北京正努力成为中国最大的IT产品生产基地。
  摩托罗拉(中国)前总裁陈永正的300亿美元计划显示了公司管理层对中国的判断——到2006年,实现产值100亿美元,累计投资额100亿美元,本地采购额100亿美元。观察家认为摩托罗拉的300亿美元计划是对诺基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兴旺工业园区的反击。新开的工业园区使诺基亚成为中国最大的外资公司。诺基亚(中国)在北京的降低成本将动摇摩托罗拉在中国第一的位置。
  电信运营商——面对采访选择沉默
  与IT公司在北京所表现出来的进攻性不同,整个电信运营商在面对采访时选择沉默。中国的通讯业仍处于微妙局面。
  中国政府出台的关于外资对通讯业投资的政策在 2002 年1月1日实行, 这多少暗示了他们在秋天后可能迎来的希望。法国电信的传讯助理经理Lucy Lee希望她能在那时给出一个明确的回答。运营商们在等待中度日如年。
  外资银行——焦急等待营业执照
  和电信公司情况类似,外资银行在中国人民银行外排起长队等待营业执照。他们已经等得有点焦急了。
  相比电信运营商,银行选择了更为保守的态度,他们什么也不愿意说,只是静观事态发展。在他们眼中。受入世影响,北京在短期内不可能为银行带来繁荣前景。
  保险业——局面渐趋明朗
  与电信运营和银行不同,2002年,保险业在中国的局面正渐趋明朗。中国与加拿大合资的中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从中国保监会拿到执照,在中国入世的那天在广州建立分公司。
  与中国海尔快速联姻后,纽约人寿自信地享受着蜜月期。美国友邦保险也在北京、苏州、东莞和江门拿到4个营业执照。市场打开了,北京早晚会成为其中一员。
  零售业——国际零售商的天堂
  中国13亿人口带来的低廉人工成本和高消费能力已将中国变成国际零售商的天堂。2001年,国际零售商在中国的购买额已达近300 亿美元。自1992年以来,300多家外国零售商已在中国市场投入20亿美元
第2节:第一次经济对话(2)
  处在全球500强榜单零售业第一位置上的沃尔玛2002年3月的销售报告显示,2002年4月5日前五个星期内盈利214.89亿美元。世界第二大零售商家乐福自1995进入中国后已超过沃尔玛,拥有27家连锁店以及设在上海的全球采购中心。
  研发——国际公司重要的技术基地
  中国的人才资源也十分吸引人。北京已成为国际公司重要的技术研发基地。
  Sun公司在2001年7月建立了Sun 中国工程研究院(ERI)。Sun工程研究院院长宫立博士认为大量的软件开发人员、低廉的成本和增长的市场使中国成为ERI起步的地方。
  网景公司2002年4月末发行的Netscape 6.2.,80%的研发是在中国完成的。
  微软在中国拥有最大的外资研究中心,其北京的150 个员工组成了微软的第三个全球调研中心。
  三星、IBM、杜邦、宝洁、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摩托罗拉等公司在中国投资设立了超过100个调研中心或是项目,涉及电脑、电子、化学、电信等领域。
  希望和善意——对话背后的核心
  北京与世界的经济对话当然不会一帆风顺。北京面临着与其他30个省市自治区投资环境的竞争。
  希望和善意是所有对话背后的核心。大公司们由于不同的原因留在北京,他们看中的也许是相对低的成本、高级的人力资源、与中央政府密切联系、历史文化遗迹,甚至可能仅仅因为这是北京。
  北京经历酷热夏日
  到2003年7月底,将地区总部设在北京的跨国公司比2002年增加了24家,这充分证明北京对于外国投资者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不断增长中的中国市场所蕴含的巨大商机正是摩托罗拉、东芝、三星、北电网络等公司将地区总部设在北京或者在此进行主要投资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已经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公司来说,中国或亚太区分公司正在全球业务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在思科系统公司2002年的净销售额中,亚太地区占12%,中国区业务在其全球业务中排名前列。
  微软中国2002年是微软亚太地区业务中发展速度最快的,而且也是微软全球主要分支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同时,中国地区成为杜邦公司在亚太地区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市场,而且也是发展速度最快的市场,2002年的增长率达到了两位数。
  由于2002年一些公司的中国地区业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他们也因此决定将新的地区总部搬到北京来。JAL集团于2003年4月将中国地区总部从香港移至北京,摩托罗拉也决定选择北京作为北亚地区的总部。
  汽车市场崛起
  正在崛起的中国汽车市场似乎让汽车生产企业以及与汽车工业相关的公司受益无穷,特别是在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已经突破200万辆。固特异公司(Goodyear)的轮胎年生产量已经从200万套增长到了525万套,他们将此归功于新增加的汽车销售量和新修建的高速公路。
  日本能源也表示希望能和广州本田这样的日本汽车制造商一起成长,因为中国市场对于汽车的需求日益旺盛。
  外国保险商开始振奋
  中国入世之后,保险业一直在耐心等待中国保险市场的逐渐开放,2003年外国保险商们也开始经历让人振奋的变化。所有的这些外资保险公司都期待着能很快进入北京市场开设分支机构。
  瑞士再保险和纽约人寿保险都认为,低层次的个人风险意识和当地百姓对保险概念缺乏充分的了解,是外国保险商面临的主要挑战。不过,他们仍然对中国保险业市场的潜力非常看好。
  银行业依然低调
  银行业依然保持谨慎和低调,尤其是日本银行,很多都为呆坏账所困绕。三井住友于2002年12月在东京总部新成立了一个部门并任命了一个新的董事会成员以负责在中国地区进行市场推广。
  中国近几年来GDP的高速增长和积极的货币政策使一贯低调的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也开始对中国投资银行业务的市场潜力持谨慎的乐观态度。
  希望和善意——对话背后的核心
  北京在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方面的改进,特别是北京市政府在控制空气污染上付出的努力有目共睹,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电通中国集团和德国商业银行还高度赞扬北京市政府具有提高办事效率和透明度的意识。
  尽管如此,就如何保持政策法规的一贯性以及在当地政府和外资企业之间建立互动性的沟通,许多公司还是提出了他们的建议。有的公司甚至建议北京发展一个综合的区域性经济开发区,来与繁荣的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抗衡。
  三井住友银行建议,在把北京建设成世界性大都市的过程中,邻近的天津地区和河北省也同样应该得到发展,这样才会为首都地区的发展创建一个内地贸易区
首页>> 文学论坛>> 经济商企>> 简蓉 Jian Rong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