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经济商企>> 劉玉瑛 Liu Yuying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詮釋落實真諦:關鍵在於落實
  抓落實,是所有組織成員的一項重要的工作。任何一項工作任務的完成,都是抓落實的結果。沒有落實,再完善的制度也是一紙空文,再理想的目標也不會實現,再正確的政策也不會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本書詮釋了落實的真諦,點擊了落實的現實意義;揭示了落實不力帶來的危害,探尋了落實不力的根源,並為有效落實提供了建設性的意見。
第1節:序
  序 關鍵在於落實
  記得有這樣一個故事:某企業經營不善,瀕臨破産。無奈,請來一位德國人管理。
  企業員工翹首盼望着德國人能帶來令人耳目一新的管理辦法,將企業從危機中拯救出來。但出乎意料的是,這位德國人來了之後,卻什麽都沒有改變。制度沒變,人員沒變,機器設備沒變。他衹有一個要求,就是把先前製定的制度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下去。
  結果,不到一年,企業就扭虧為盈。德國人的絶招是什麽?落實,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
  對抓落實,江澤民同志曾經深刻地指出:“不要在層層表態、層層開會、層層造聲勢上做文章,而要在層層抓落實、層層抓解决問題上下功夫。”
  抓落實,是所有組織成員的一項重要的工作。任何一項工作任務的完成,都是抓落實的結果。沒有落實,再完善的制度也是一紙空文,再理想的目標也不會實現,再正確的政策也不會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對於一個組織而言,戰略目標固然重要;戰略目標一旦確定,關鍵問題是要落實、落實、再落實。
  汪中求先生說,細節决定成敗。這話沒錯。但成敗的關鍵還在於落實。
  什麽是落實?落實就是把口頭上講的、紙上寫的東西,如理論、路綫、方針、政策、計劃、規劃、方案、意見等,付諸實施,並達到預期目標,這就是落實。
  記得拿破侖曾經說過:“想得好是聰明,計劃得好更聰明,做得好是最聰明又最好!”任何偉大的目標、偉大的計劃,最終必然落實到行動上。
  正因為如此,筆者撰寫了《關鍵在於落實》一書。本書詮釋了落實的真諦,點擊了落實的現實意義;揭示了落實不力帶來的危害,探尋了落實不力的根源,並為有效落實提供了建設性的意見。
  通過本書的閱讀,讀者將瞭解到怎樣做一個落實型的員工,怎樣做一個落實型的領導,以及如何培養創新的落實意識,如何打造高效落實的組織,如何創建良好的落實文化,如何再造合理的落實流程,如何管理好時間促落實,如何為落實製定制度保障,並掌握有效落實的重要方法,從而為領導和員工有效落實提供有益的幫助。
  另外,在撰寫本書的過程中,國內外相關問題的專傢、學者所撰寫的著作論文,給了我很大的啓示,在此,我謹嚮他們緻以誠摯的謝意。
  同時,我還要對新華出版社編輯室的黃春峰主任說一句“謝謝”。因為該書由他策劃,而且,他為本書的“問世”也付出了辛勤的勞動。
  劉玉瑛
  2006年4月21日
第2節:落實是一種觀念
  第一章 詮釋落實的真諦
  把簡單的事情千百遍都做對,就是不簡單;把大傢公認的非常容易的事情認真地做好,就是不容易。
  什麽是落實?落實就是把口頭上講的、紙上寫的東西,如理論、路綫、方針、政策、計劃、規劃、方案、意見等,付諸實施,並達到預期目標,這就是落實。然而,僅僅這樣理解還是不夠的,因為“落實”這一概念,還有着更為深刻的內涵。
  1.落實是一種觀念
  落實,首先是一種觀念。一個人如果沒有強烈的“落實”觀念,不能時時刻刻想到落實,不能時時刻刻註意落實,那麽,他在工作中,就會忽視落實。他就會衹唱高調,不管實效;就會見到風險躲着走,見到矛盾繞着走,見到睏難往回走;就會喊得兇、抓得鬆。落實,自然也就成了一句空話。
  記得有一句名言說:觀念决定思想,思想支配行為,行為决定結果。網絡上廣泛流傳的一個故事為這句名言作了形象的註腳:
  兩個農民外出打工。一個準備去上海,一個打算去北京。可是,在候車廳等車時,他們都改變了主意。因為他們聽鄰座的人議論說,上海人精明,外地人問路都收費;北京人厚道,見吃不上飯的人,不僅給饅頭,還送舊衣服。
  去上海的人想,還是北京好,掙不到錢也餓不死,幸虧還沒上車,不然就麻煩了;去北京的人想,還是上海好,給人帶路都能掙錢,還有什麽不能掙錢的?幸虧還沒上車,不然就失去了一次致富的機會。
  於是,他們在退票時相遇了。原來要去北京的拿到了上海的票,去上海的得到了北京的票。
  去北京的人發現,北京真的不錯。他初到北京一個月,什麽都沒幹,竟然沒有餓着,不僅銀行大廳裏的純淨水可以白喝,而且大商場裏歡迎品嚐的點心也可以白吃。
  去上海的人發現,上海果然是一個可以發財的城市,幹什麽都可以賺錢。帶路可以賺錢,看厠所可以賺錢,甚至弄一盆涼水讓人洗臉也可以賺錢。
  於是,到上海的第二天,他就憑着鄉下人對泥土的感情和認識,在郊區的建築工地裝了10包含有沙子和樹葉的土,然後以“花盆土”的名義,嚮搞不到泥土但又愛花的上海人兜售。
  當天,他就在城郊間往返了6次,淨賺了50元錢。一年後,憑着“花盆土”,他竟然在大上海擁有了一間小小的門面房。
  在長年的奔波中,他又有了一個新的發現:一些商店樓面幹淨而招牌黑。他一打聽纔知道,原來,清洗公司衹負責清洗樓面而不負責洗招牌。他立即抓住這一空當,辦起了一個小型清洗公司。
  不久,他的公司就有了150多名職工,業務也由上海發展到杭州和南京。
  隨後有一天,他坐火車去北京考察清洗市場的情況。在北京站,一個揀破爛的人把頭伸進軟臥車廂,嚮他要一個空啤酒瓶。
  就在遞啤酒瓶的時候,兩個人都愣住了,因為五年前,他們曾經換過一次車票。
  上面這個小故事生動而形象地說明了觀念對結果的作用。
  事實上,我們任何一項工作任務的完成,都是抓落實的結果。
  如果我們缺少落實的觀念,忽視了落實,不抓落實,不去真正落實,那麽,任何縝密的計劃,任何完善的措施、任何正確的政策、任何嚴格的制度,都衹能成為一紙空文。
  如果我們缺少落實的觀念,忽視了落實,不抓落實,不去真正落實,那麽,任何創新的思路、任何有效的方法、任何重要的會議精神,都衹能是畫餅充饑。
  如果我們缺少落實的觀念,忽視了落實,不抓落實,不去真正落實,那麽,任何輝煌的前景、任何宏偉的藍圖、任何理想的目標,都衹能成為水中月、鏡中花,不會最終成為現實。
  正如無産階級革命導師馬剋思所講的:“一步實際運動比一打綱領更重要。”
  這還可以用山西省長治市原市委書記呂日周常講的兩個公式來表示:
  開會+不落實=0
  佈置工作+不落實=0
  有一位哲人說:“世界上衹有兩種力量,一種是觀念,一種是劍,但觀念最終總是戰勝劍。”觀念能左右我們的思維和認識,能左右我們的行為和方式,能左右我們的目標和結果。
  作為企業員工,我們要有效地執行企業所製定的各項管理規章制度,將企業搞強做大,實現企業所預定的利潤目標,必須牢固地確立強烈的落實觀念。
  作為黨和政府的工作人員,我們要有效地完成黨和人民交給我們的各項任務,有效地完成上級領導機關部署給我們的各項工作,實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必須牢固地確立強烈的落實觀念。
  強烈的“落實”觀念,是落實的前提條件,有了這個前提條件,我們才能轉變認識,轉變行為,時時刻刻想到落實,時時刻刻註意落實;才能不打折、不走樣地抓落實。
  有人說,21世紀是觀念的世紀。誰轉變了觀念,誰就是贏傢。如果我們在觀念上還忽視落實,還輕視落實,那麽,我們就要盡快轉變這種觀念,將不重視落實的觀念轉到重視落實的觀念上。
  確立了重視落實的觀念,我們就等於邁出了落實的步伐,甚至可以說是在落實的道路上行走了一半。
首頁>> 文學>> 经济商企>> 劉玉瑛 Liu Yuying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