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论坛>> 励志感悟>> 陈安之 Chen Anzhi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1967年12月28日)
自己就是一座宝藏
  本书是陈安之的第一本成功学著作,在海外畅销了10年,创下中国图书发行界当月销量的新记录,打入全国多个城市的畅销书排行榜。书中展示给我们的是每个人所具有的无限潜能及这巨大潜能的开发“咒语”。通过系统、独特而深刻的表述,让我们坚定了一个信念,成功完全可以靠你自己!
第1节:“信念”是怎样建立的(1)
  配一把能打开自己宝藏的“钥匙”
  梦工场编辑出品的书,追求通俗易懂,你可以用两个小时就把这本书轻松看完,并反复学习感悟成功之道。
  在本书每章的后面,都有提示你行动的关键及方法,我们还邀请了已看过本书的读者,来传授他们运用的经验,助你通过读本书而改进学习、改进工作与改进生活的质量。
  一般人读书的方式是:看完后就把书扔到一边,依然继续自己原来的生活,继续让自己的宝藏沉睡。
  成功者的读书方式是:马上行动,在每个章节中,找到发现宝藏的关键及方法,并马上用到自己身上。
  相信你会选择“马上行动”,因为这是一切成功者的习惯。
  让我们开始吧!
  ——编者寄语
  第一章
  “信念”是怎样建立的?
  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地做
  因为重复是学习之母
  只要你有目标 知道你所想要的
  采取行动 告诉自己绝不放弃
  成功仅仅只是时间的问题
  1. 相信:成功=每天进步一点点
  我在研究如何成功的过程中发现:成功是一种心态,一种习惯,是人的一种思考模式,是人生活的一种方式。
  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地做,因为重复是学习之母;成功要比失败来得更容易,只要你有目标,知道你所想要的,采取行动,告诉自己绝不放弃,成功与否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然而,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不同,只有你自己知道自我的价值和希望是什么。通常我在教别人成功之前,会要求自己先成功。
  而我对成功的定义是:每天进步一点点。
  因此,我不需要等待拥有一千万的华屋,或等别人告诉我:你已经成功。对我而言,只要每天不断地进步与突破,我每天都是成功的人。
  2. 相信:充分准备,才能成功
  成功和失败的差异在哪?成功者到底具备哪些失败者欠缺的特质?在告诉你二者的差异之前,我先告诉你一个成功者的“心理准备”,也就是“信念”的重要。
  世界三级跳远冠军米兰?提夫(Milan Tiff),在8岁之前患了小儿麻痹症,但经过自己学走、学跑,终于研究出怎样的姿势合乎自然法则,结果,他跳出了世界上最远的纪录。
  当我问他:“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你成为奥运金牌得主和世界纪录保持者呢?”
  他回答道:“当我参加比赛时,一般人都在看我跳远当时的表现,其实,任何事业的成功,不单决定于他表现的那个时刻,重要的是,决定于他表现之前所做的准备。”
  因此,他只要看运动选手所做的热身体操,就可以知道那位选手肌肉的松弛程度和得胜的机率。
  而能不能表现良好,不在于这个人能不能,而在于那个时刻,这个人的心态是否达到巅峰,以及他是否做好完善的心理准备及拥有必胜的信念。
  3. 相信:过去不等于未来
  电影巨星史泰龙在二十几年前十分落魄,身上只剩100美金,连房子都租不起,睡在金龟车里。当时,他立志当演员,并满怀自信地到纽约的电影公司应征,但都因为外貌平平及咬字不清而遭到拒绝。当纽约所有500家电影公司都拒绝他之后,他仍然坚持“过去不等于未来”的信念,从第一家电影公司开始再度尝试。
  在被拒绝了1500次之后,史泰龙写了《洛基》的剧本,并拿着剧本四处推荐,也继续被嘲笑奚落。在一共被拒绝了1855次之后,终于遇到一个肯拍那个剧本的电影公司老板时,又遭到对方不准他在电影中演出的要求。但最后,坚持到底的史泰龙终成闻名国际的超级巨星。
  你能面对1855次的拒绝仍不放弃吗?史泰龙能,他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所以他能成功。我相信只要你一定要,你也一定能。
  4. 相信: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
  如果你已经为人父母,当你的孩子正在学习走路时,你会给他几次机会?你会在他跌倒10次之后,让他改坐轮椅吗?还是只给他20次学走的机会,如果学不会走路就要他放弃?或者当你身边有50个人喊着劝你放弃,你就决定让他坐轮椅呢?我想你的答案是:不会。
第2节:“信念”是怎样建立的(2)
  的确,当我问每一位父母,会给你的孩子几次机会呢?他们都说:我会给他无数次机会,直到他站起来,学会走路为止!是的,一直坚持到底者,最终都会站起来。为什么许多父母常用失望的口气告诉孩子不适合某个专业,要求他放弃呢?
  而许多人竟也因为没有坚定的信念,一遇挫折就认为自己能力不足,因此放弃了他们的理想。其实,凡事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
  5. 相信:延迟不等于拒绝
  有一个人,他在:
  21岁时,做生意失败。
  22岁时,角逐州议员落选。
  24岁时,做生意再度失败。
  26岁时,爱侣去世。
  27岁时,一度精神崩溃。
  34岁时,角逐联邦众议员落选。
  36岁时,角逐联邦众议员再度落选。
  45岁时,角逐联邦参议员落选。
  47岁时,提名副总统落选。
  49岁时,角逐联邦参议员再度落选。
  52岁时,当选美国第十六任总统。
  这个人就是林肯,因为他坚信延迟不等于拒绝,因此能屡败屡战,最终成就不凡。
  6. 相信:任何事情的发生必有其目的,并且有助于我
  曾经在一次研讨会中认识一名活泼的女士,她非常幽默,热力贯穿会场,脱口而出的笑话让每个人都感染了她的快乐,谁都想不到她有过坎坷的成长经历。
  那名叫凯西的女子从小被认为智能不足,在智障学校呆到5岁,才被发现原来不是智障,而是失去听力,于是转往特殊学校,直到十几岁时,才借着助听器过上了较为正常的生活。就在人生刚有起色时,一次意外车祸使她在医院躺了两年。
  当时她自问:为什么我的人生有这么多的不如意?
  但她随即深信:任何事情的发生必有其目的,并且有助于我。因此咬紧牙度过难关。
  之后,凯西交了男友,人生再度有起色时,又因乳癌先后割掉两个乳房。然而,纵有千般不如意,她还是相信:凡事发生必有其目的,并且有助于我。
  当她母亲歉意地对她说:“凯西,真的很对不起,把你生成这样”时,她回答:“妈,你把我生得太好了,因为这样,我今天才有这份热忱把自己的体验和经历与他人分享,化恐惧为力量,化压力为动力,让自己在每一个困难中,找出值得收藏的礼物。”
  她的故事是否给了你一些启示呢?
  7. 相信: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事,而是要做哪些事来改善它
  佛家说逆境是“增上缘”,可遇不可求。遇到困难时,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事,而是你即将用什么态度来面对,做些什么来改善它。
  8. 相信:我对我的生命完全负责
  成功者对事情百分之百负责,负责的定义是永远握有主控权,如果不能主控生命,很可能一生随波逐流。
  对生命负责者,他为自己而活,并学习替别人着想。
  9. 相信:要让事情改变,先改变我自己,要让事情变得更好,先让自己变得更好
  曾经有一次,我在推销汽车失败时,向公司经理抱怨汽车的色彩太少、种类单一、奖金不够优厚等,那名经理不顾我的说个不停,闷声不吭地在纸上画了一个图。(如图)
  他问我:“XXX能赚5000美金,难道他卖的产品和你不同,奖金制度比你优厚吗?而你却只能赚1000美金,两者的差异在哪里?”
  “是我自己。”我不得不低下头来。
  要让事情改变,首先要改变自己,要让事情更好的话,自己必须变得更好。一般人在遇到困难时,总是抱怨别人,但是,抱怨对于解决问题有多大的帮助呢?如果帮助不是很大的话,那么何不尝试先改变自己,也许效果会更好。
  10. 相信:假如我一定要,我就一定能
  我在美国参加激发潜能的课程中有一项“走火大会”,就是赤足走过摄氏1000多度的烧红木炭。
  我永远记得第一次参加走火大会时,是在子夜12时,12公尺长火花纷飞的木炭让我联想到烤肉架上的肉,十分令人恐惧。当时,我的老师安东尼?罗宾提醒说:
首页>> 文学论坛>> 励志感悟>> 陈安之 Chen Anzhi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1967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