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论坛>> 异国风情>> 郭莹 Ying Guo   英国 United Kingdom   温莎王朝  
游走于欧洲各国间:欧洲如一面镜子
  西谚说在中国待一个星期,能写出一篇精彩的游记;在中国待一个月,能写出一本引人入胜的书;然而在中国待一年后,便什么也写不出来了,因为你深感对中国的了解才刚入门。作者旅欧16年,嫁为英妇14年。曾拜读过许多国人笔下的欧洲,有严肃难啃的学术著作;有一挥而就的游记及留学亲历。掩卷后,自己如何“品味欧洲”便心中有数了,那就是既非学术专著,又非走马观花,知识性、文化性、深刻性、好看性兼备。
欧洲如一面镜子(1)
  据希腊神话,“欧洲”(Europe)一词源自腓尼基公主Europa与天神宙斯化身为牛的结晶品。换句话说,“欧洲人”意即宙斯神牛的化身。
  触摸欧洲文明,从碎石窄巷、小桥流水人家,到咖啡馆、面包房,再到爱琴海和葡萄园,直至博物馆和教堂、城堡和王室,还有歌剧院和大学,还有绿色和平,还有从出生包到坟墓的终身福利体制……美丽、富饶、祥和的欧洲,以其超群的山水及花园城市美景,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不过,再动人的景观亦有审美疲劳的一天。而一个国家,一个地域,其民众所展现出来的人格风范、文明底蕴及文化内涵,堪称超越自然风景的一道绚丽人文彩虹。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一件件欧洲细节琐事;才是最能体现深厚欧洲文明的骄傲。
  欧洲如一面镜子,照出世间百态。
  超越GDP主义的和谐社会
  台湾教授钱穆在其《如何研究经济史》的论文中,对经济发展的意义做了如下阐明:“经济无限向上,并不等于人生无限向上。”无节制的资本主义和自由市场经济,所带来的诸多痛苦和贪婪有目共睹。比如,亚洲经济的飞速飙升,其中许多是以漠视劳工福利及损毁绿色环境为代价的。另端飞速运转的美国模式资本主义,造成的不良后果则是:社会上阶级对立,贫富悬殊愈演愈烈,以及积重难返的治安危机等一系列社会难题。
  与之对比的是“不拼也能赢”的欧洲,欧盟福利社会体制,被誉为第三条道路,是20世纪击败苏联体制、美国体制,笑到最后的胜利者。在欧洲,总能感到有些生命是专门用来消遣的。余秋雨先生在其《借我一生》中谈及考察欧洲时,抒发过如下的感触:“我在罗马时惊叹因绝大多数市民休假而几乎空城的景象,并由此想到了他们与中国人在文明生态上的重大差异。休假,牵涉到人与自然、艺术、体育的关系,所以这种差异在内涵上相当深刻。”“中国人刻苦耐劳,偶尔也休息,但那只是为了更好地工作;欧洲人反过来,认为平日辛苦工作,大半倒是为了休假,因为只有在休假中,才能使杂务中断,使焦灼凝冻,使肢体回归,使亲伦重现,亦即使人暂别异化状态,恢复人性。这种观念融化了西方诸如个人权利、回归自然等等主干性原则,很容易广泛普及,深入人心……”此番意境,令我眼前浮现出一列火车缓缓地驶向远方,没有奔腾的憧憬,只是悄悄地驶进平安与宁静。
  财富不能创造文明,文明却能创造财富。
  高福利社会体制供养下的欧盟民众,知足常乐。然而,“人生难得几回搏”观念的外人眼中,欧盟人难免“胸无大志”。这里人民普遍的价值观是,人生不应只是拼命打工赚钱,人生成功的标准,亦不应以财富或社会地位来论英雄。况且,近90%中产阶级为主体的欧盟社会里,贫富差距及阶级概念已相当淡化。于是,以人为本的欧洲社会里4F人生观便大放异彩。这4F就是:Family(家庭),Friend(朋友),Festival(节庆)和Fun(欢乐);摒弃4P,即Profit(利润),Performance(表现),Pay(薪水)和Productivity(生产力)。持这一价值观者认为,若以牺牲掉4F的代价来换取4P那是人生的失败。美国作家史科在《过劳的美国人》专著中指出:“为挣钱而出卖时间的浮士德式交易,是现代社会极大的危机。”
欧洲如一面镜子(2)
  福利社会是大同社会
  柏拉图于2000年前创立的柏拉图学院,曾延续了700年之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在中国清朝光绪年间,欧洲已开始实施6年国民义务教育。
  欧盟人一向以其高福利的享受为荣,人民形容出生在此如中了彩票一样地幸运。抽肥补瘦,平均分配,饿不死也撑不死,共同富裕,大概能粗略地勾勒出欧盟福利体制的轮廓。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史密斯的著作《道德情操论》中的主要精神是:“全社会的财富,如果不能被全社会的成员分享,这个社会就是不稳定的。”欧盟社会的福利体制,是以人类尊严和社会公平的标准来评价经济关系的原则。若比较世界上的某些国家就会发现,在如此火箭般地速成超级富翁方面;在如此众多的人口,却仅冒出如此凤毛麟角的超富方面;在如此个别的超富,却霸占着如此庞大的国民财富方面;欧盟福利国家皆甘拜下风。
  英国人动辄喜欢夸耀:“我们拥有社会主义的福利体制,且从出生一路关照到坟墓。”因此多年来,英国人评选其历史上最伟大的首相时,第一名,总是工党领袖艾德礼;第二名,才轮到率领英国人民打败德国法西斯的保守党强人丘吉尔。遥想当年二战硝烟未尽的当口,面对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破败,英国人民义无反顾地抛弃了自己的战争英雄领袖丘吉尔,转而拥戴无任何“政绩工程”、默默无闻的在野工党领袖艾德礼。大选过后,有媒体替丘吉尔打抱不平道:“英国人民简直就是忘恩负义。”对此,丘吉尔公开声明道:“我不认为英国人民忘恩负义,这正是一介伟大民族的特质。”
  说到福利体制就必须提及英国人贝弗里奇(1879-1963年),他是现代福利社会的理论构建者,其《贝弗里奇报告》发表于1942年,原名是《社会保险报告书》。此著作里他提出社会保险的概念,包括:对失业和无生活能力者的救助;退休金计划;免费教育;免费保健计划等福利政策。到了二战结束后的1945年,英国工党政府上台后宣布实行一系列的社会福利改革,1948年正式宣布建立福利国家,即:全民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失业救济金及低收入者廉价公屋,等一整套以民为本的社会福利体制。著名畅销书《哈利·波特》的作者罗林女士,即是位曾靠政府失业救济金过活的单亲妈妈。六出蔽空的严冬腊月,烧不起家庭暖气的她,唯有躲到爱丁堡的咖啡馆里,以一杯一英镑的咖啡端坐一下午,从而完成其巨著的。转眼间,罗林女士已拥有数亿英镑的财产,成为英国显赫的大慈善家和利税大户。据英国媒体透露,70%的英国作家靠政府补贴维持创作生涯。走笔至此,脑子里忽蹦出罗素的一段话:“支撑生命的有三种激情:对爱情的追求;对知识的渴望;对人类苦难的同情与悲悯。”有人指责社会主义式的福利体制,就是制造“一头扎进福利娘的怀,咕嘟咕嘟喝娘奶,谁拉俺也不起来。”模式的大群懒汉。可是,若观望眼下美国8500亿天价拯救金融海啸的计划,这一袋子沉甸甸的“圣诞老人”礼物,可全都是平民百姓一分一毫的血汗纳税钱。难怪西方媒体评论,世界上最大的、最放任的、美国式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穷途末路之下,迫不得已采取的居然是最豪爽的社会主义式的政府兜底买单救济方案。这是否太讽刺了?为了推销这一“社会主义”的国策,摇身成“共产党“”救市主“的布什总统几乎天天在媒体上露脸,苦口婆心地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这一等于“绑架了全体美国纳税人“争议最大的救市方案,再次掀起”姓社“好还是”姓资“好的争议。 
首页>> 文学论坛>> 异国风情>> 郭莹 Ying Guo   英国 United Kingdom   温莎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