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论坛>> 经济商企>> 汪中求 Wang Zhongqiu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细节决定成败Ⅱ:推动中国进入精细化时代
  本书对细节问题做更深入的探讨从而为精细化管理的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应当说本著作还不是很成熟尤其是操作部分,所以在如何做好细节这部分我没有按照细节理论要求的系统来展开论述。但管理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以持续求精进的过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而且就目前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看来要一下子做好细节也是不现实的,这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我愿意把这种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当做铺路石呈现给大家使大家能借以前进并把大家对管理的期望带向远方。
第1节:也谈大丈夫不拘小节
  也谈大丈夫不拘小节
  文高磊
  前几天,公司来了位新同事,是做美术设计的。来的当天,就令我们全体"眼前一黑"!
  这位仁兄一头的披肩长发,一件长长的T恤,一件牛仔裤。但从表象似乎看不出异样,但是如果给他这身形象加个注解,那可就比较"震撼"了。
  他的披肩长发有多久没洗不大清楚,但至少有三天没梳是可以肯定的,用首如飞蓬来形容是一点也不为过的。T恤是松松垮垮的棉布衫,没型没样,牛仔裤是松松垮垮的水洗蓝,不知是真是假的破了几个洞。虽然说我们文化公司没有要求必须正装领带之类的,但是如此另类的装束还是头一次看到。但是想一想,人家是做美术设计的,怎么着也是艺术家范畴,和我等俗人不一样打扮,也是情有可原的。
  然而,工作了几天,离他最近的同事一致要求换座位,理由是"味儿"!
  为了这个问题,领导私下里找他聊了几次。结果人家来一句:"大丈夫不拘小节!"在他看来,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觉得"小节无伤大雅 "、"区区小事,不足挂齿"。
  这时,我恰好看到汪中求先生的新书--《细节决定成败2 》,即前几年很热销的《细节决定成败》的续篇。文中专门有一节提及了"大丈夫不拘小节"这个问题,看了之后觉得深有同感,并且拿给那位"艺术家"同事看了看。不知是汪先生确实是言之有理打动了他,还是他迫于周围压力不得不为之。总之,彼君的艺术形象大为改善,也不再有同事要求换座位。
  所以古人说"书以载道"还是颇有一番道理的,它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我想,信奉"大丈夫不拘小节"的人可能还是为数不少,但是想一想,可能更多的人误解了这句话的本意。汪先生在他的书中对这句话作了很准确甚至是精确的解释。
  在汪先生看来,很多想要干大事,或者感觉自己能干大事的人,都用"大丈夫不拘小节"这句话来为自己作标签。其实,这是对这句话的误读。这句话是用来对别人说的,而不是拿来为自己开脱的。其本意是说,作为大丈夫要胸怀宽广、豁达大度,要看到他人的优点和长处,不要苛求其小节上的问题。因此,这句话不是用来作为自己不愿意改过或修养不够的借口。
  汪先生说自己每次回家乡时,有三个细节从来没有忽略:一是不西装革履,二是倒茶必喝,三是上凳即坐。回到家乡去,不能因为身份改变而有不同的做派,并且二十多年以来一直"拘此小节"。我想,正是这些严格拘泥的小节,造就了汪先生严谨的治学风格,造就了中国精细化管理这一思想体系蜘蛛侠的诞生。
  《尚书·旅獒》中说:"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易经·系辞下传》中更是洞察了人从不拘小节,以至走向大错乃至大恶、大罪的发展过程:"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关键是你我说的"小节"到底指什么?我认为关乎团队、关乎衔接、关乎系统必需的流程和标准就没有小节。所以,小细节体现大修养,不拘"小节"难免要误"大事"。那些认为个人小过"无伤大雅"的想法,是使自己沉沦的助推器,会一步步地把自己推向没落乃至死亡的深渊。
  沈阳"慕马案"被查处后,市法院原负责人贾永祥在悔过书中写道:"随着社会活动的增多,自己的思想也在悄悄发生变化。从穿戴不太讲究到羡慕并追求像私营老板那样穿戴名牌;由看不惯挥金如土到自己也想那样做并琢磨如何想办法去赚钱……"这正是"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妨于小,终亏在德",结果是积小节成大过、积小恶成大罪,直至身陷囹圄,则悔之晚矣。
  正因如此,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四书"中的《大学》即强调"慎独",即谨慎自己在独处时候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而《中庸》里更是说:"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现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第2节:做细有限度,用心无止境
  在现实生活中,慎独功夫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在自己独处时,要有敬畏之心,不能无所顾忌,不要惹是生非。《大学》里即说了这种情况:"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另一方面是要时刻观照自己的内心,保持心灵之清净。否则,心灵上任何细微的"尘埃",都有可能使你蒙受人生之大过。
  在我看来,"大丈夫不拘小节"这句话,更多的是指人格上不拘小节,做人要大气,不阴暗,不斤斤计较。从这点上讲,大丈夫不拘小节放在现代社会也是适用的,但是那些能够体现其内在联系和实质的微小事物和情节,则不能"不拘"。古人说过:"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中国过去是农业社会,"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个人是否拘小节,与他人关系不大。但是在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合作越来越强。一个人在团队中如果不把自己的小事做好,对工作流程、对团队的损害就可能非常大。因此,在工业化的大背景下,大丈夫不可不拘小节。
  做细有限度,用心无止境
  --《细节决定成败II》带来的新思考
  《细节决定成败》一书的风行唤起了中国社会对细节的广泛关注,然而也引来了各种各样怀疑的声音。其中受关注比较多的一点就是:细节的重要性正渐渐深入人心,但细节的划分是无限的,这样岂不是无论如何也达不到最佳的工作状态?
  正是带着这样的思考,当得知《细节决定成败II》出版的消息时,我马上买了一本,希望能找到作者关于此的更深入的思考。让我想不到的是,我一翻开书就找到了答案:在前言里作者就着重介绍了他关于做细限度的思考--做细有限度,而用心无止境。
  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细分为无数个环节,任何工作都可以分解为无限的动作,如果单纯揪字眼,过度抬高细节划分的高度,实际上是背离作者原意的极端解读。在《细节决定成败II》里,作者告诉我们事情是否做细是有标准的,当然这种标准不能随意定,而是要根据客观环境和自身条件确定;但在做细的标准之外,更重要的是对细节的用心应无止境。
  很多人看问题往往喜欢绝对化,一件事情非此即彼,对细节的观点也是如此,即对细节要么无限关注,要么不关注。这种思维模式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对他人认识的要求,以本书的一些反响为例,有的人总是攻击作者过度放大细节的作用,其实就是潜意识认为作者之所以提细节,是因为眼中只有细节。
  这是非常危险的二元论思维模式。持这种思维模式的人也许很容易就接受"细节决定成败"的观念,但也很容易在实践过程中由于一些阻碍而完全放弃对细节的关注。这样的思维模式在浮躁的社会风气中非常普遍,人们常因一次成功、一人成功而以一推万,又会因一次失败而放弃坚持。在作者看来,这样的思维模式以及随之产生的心态使人不断尝试、不断跳跃,却难以沉静下来做好一件事。
  对待细节也是如此,作者深感不安的正是由于二元思维带来的极端解读。《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所表达的理念往往被人误读为"一切只有细节","战略、知识等反在其次"。当然也不能将责任完全归于读者,作者在书中没有这方面的分析也是造成误读的原因之一。幸好作者认识到这方面的不足,并在《细节决定成败II》中作了更为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做细有限度,用心无止境",观点倒不是新观点,却可以与当前社会对"细节"的关注相比较而引发新的思考。做好细节,讲的是对细节的用心,而不是事事必较。如果没有这样的用心,对细节的关注反而带来负面影响,比如只关注一方面的细节,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细节。用心了,方能及时调整,更好地依靠细节提高效率,完善自身流程。
  不只是细节,其他观念也是如此,做的程度始终有限,而于此的用心却永无止境。正是这种用心,才使作者一直专注细节的推广,并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正是这种用心,才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希望所在。
  "细节源于态度",也只有用心才能做好细节。读完《细节决定成败II》,我不仅改变了对细节思考角度,同时也对"用心"一词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是虚无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与工作准则,而衡量它的,就是可量化的"细节"这把标尺。
首页>> 文学论坛>> 经济商企>> 汪中求 Wang Zhongqiu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