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Literature>> 励志感悟>> Tian Lin   China   现代中国  
Business tycoons to the cause of the younger generation motto: excellent way
  HSBC Chairman, Lotus Chairman, Citigroup Global Vice President, President of Phoenix Satellite TV, Jun Yao Group CEO, Greater China president of Linde forklift ... ... more than 30 business leaders with a young career and the younger generation on the successful dialogue: success predecessors about their business experience himself and insights, to today's young people to the cause of the most instructive guide!
Translated by Google
第1节:职业发展(1)
  前言
  "追求卓越,学无止境!"不论是在高校的校园,还是在事业发展的路上,追求成功的人学习永远不会停止。除了理论上的知识,在实践中,我们年轻人无疑还有更多需要学习;而在事业的起步阶段,哪些素质最需要得到加强,领导者对我们又有什么样的要求,我们也可能倍感疑惑。这时,如果能从事业成功的前辈那里获得指导,阅读他们对员工有怎样的要求,阅读他们是如何开始自己的事业生涯,如何抓住机会实现今天的辉煌,以及这些前辈在各自事业生涯中所得到的最好的忠告,对我们年轻的一辈无疑更具有指导意义。
  因此,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以一个年轻后辈、求知者的身份,利用假期,实习,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和比赛获奖的机会,访问了众多卓越的成功前辈,向他们请教在其各自的事业生涯中所体会到的,以及能给予我们当今的年轻人最好的事业忠告。
  而呈现在您手中的这本书,便是我所记录下的这些来自工商业,管理界以及教育界成功人士的事业经历,他们在事业生涯中获得成功的关键,让我们年轻一辈在事业的层面上获得最具实践性的指导。
  参与了本书访谈的工商业领袖当中,有国营企业的领导,有私营企业主,有跨国公司的总裁或者高级顾问,还包括海内外著名的管理学者。他们有的从名牌大学毕业,凭着知识与毅力,一步一步取得了人生巨大的成功;而有的,则以自己的勤劳和从实践中获得智慧,实现着自己的梦想。他们可能来自不同的地方,工作于不同的领域,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对事业始终充满着热情,对生活充满着信心。在艰难的时候,他们从没有放弃希望;成功的时候,他们会给自己设立新的目标!
  也许有人会怀疑他们的成功是依靠权贵的家庭出生,但恰恰相反,他们当中大多数在事业起步的时候都没有任何背景,而是凭着自己的信念与努力达到今天的高度。也正因为如此,从他们真切的语言中,我们听到的不是那些如同空中楼阁般抽象的成功理论。而是他们从自己事业生涯的回顾中总结出的黄金般的实践指南。愿每一位读者,都能从这些真挚的忠告中获得事业上的智慧与勇气,运用到自己刚刚开始的事业中;当你们获得成功的时候,希望你也能对将来的年轻一辈,给出你最真挚的事业箴言。
  最后,我要在此感谢各界的朋友对于本书出版的支持。还有本书当中的采访对象,正是这些成功人士,抽出宝贵的时间接受我的访谈,并且无私地奉献出自己在事业中所感悟到的智慧与思想,我们才有机会阅读到这些成功的真谛。
  田林
  体例说明:
  每一篇访谈中最精华的语言,都通过加粗,下划线予以强调,便于各位读者抓住重点。在每一篇访谈之后,作者根据该访谈的主要内容,向受访者提出相关的,也是当今年轻人在高校学习以及走上工作以后最可能感到疑惑的问题,与受访者的回答一起以问答的形式附于每一篇之后。同时在部分篇章之后,还附录了受访企业家平时的阅读刊物的介绍,他们的投资建议,以及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信条等等,这些可以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成功前辈的思想,以及他们自己对事业的信念。
  在对本书所记录的访谈中,与数位受访者的交流是使用英文进行的,在此保留了英文版的访谈内容,并且在该章节后附有中文翻译的版本供读者参考。
  在本书的最后,按照行业分类,将每一位受访者核心的观点集中收入,便于读者按照不同的行业查找。
  1.
  职业发展
  Adin wisdom------the best advice I ever get in my career
  PartI 引言
  不论是希望成为一名技术专家、优秀的管理人员,还是最终自主创业经营,对于我们刚刚走出校园、开始自己事业生涯的人来说,找一份工作,在职业化的道路上发展自己往往是我们大多数所要经历的第一步。
  在本书的第一部分"职业发展"中,首访者所谈到的内容主要围绕"职业道路"这个主题展开。花旗集团的窦淑芳女士强调了取得成功的两种关键素质:perform与express,即行动与表达。在一个大企业中要想取得逐步发展,做出业绩(perform)与争取机会(express)是同样重要的(关于如何在大企业创造引人注目的业绩和升迁的机会,在本书的第五部分"成为领袖"郭进鹏先生的章节中有详细的论述)。
第2节:职业发展(2)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王虹女士在选择工作与换工作,即人们日常所说的跳槽上,给予了极具见解与指导意义的观点--"不要在同一个层面上频繁跳槽!"同时在我们的对话中,也谈到了王女士作为一位女性高级管理者在树立威信、管理员工上的感受。
  来自台湾的黄义安先生在特别强调了在企业经营与个人发展上,顺境的时候都要为逆境做好准备。与王虹女士一样,黄先生也建议在工作的初期不要太在意工资水平,而是在所选择的岗位上学习、增值自己的机会。
  投资界的吴捷钟先生在回顾了自己的职业经历后,告诉我们坚持和理性面对失误是他取得事业成功的关键。同时在该章节之后特别附录了吴先生根据自己多年投资经验总结出来的《投资心理学》,供大家参考。
  另外陈君聪先生、翁明澜先生、Roel Spee先生、郑学兵先生、William Megginson先生分别在职场竞争、抓住市场、工作热情、职业心态、选择事业方向等几个方面给出了真挚的忠告。
  Perform and Express
  花旗集团全球副总裁 窦淑芳
  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我信仰两个成功信条,也是我现在经常告诉员工的:第一,不管处于什么职位,不管自己对此是否满意,一定要作出业绩,要perform;第二:当自己有一种追求更高目标的愿望,或者是对职位工作,对自己的工作需要有什么想法时,一定要主动地表达,要express,表现出来。一个优秀的人,能够做到这两点,迟早都会取得事业上辉煌的成功。
  我是在1993年拿到MBA学位后进入花旗的(上海分公司)。当时与我同一批招收进来的一共有5个新人,除了我之外,有两个来自复旦的毕业生,还有两个来自海外。与现在不一样,当时读MBA是不需要工作经验的。我和另外两个复旦的"新秀"都是green hands(新手),而那两个海外回来的则有工作背景。新员工通常在招收以后都会立即送到花旗银行的香港分公司去培训,但是由于当时办理赴港手续比较复杂,不像现在一周就能拿到通行证,我们就先在上海做了半年的行业分析工作,用自己的话说,就好比是 "干杂活"。到了93年12月去香港。在香港分公司我们主要接受了两个项目的培训,一个是风险管理,另一个是产品管理。同时我们被派到各个部门去实习,包括批发业务部门,产品部门,资金部门等等,对整个银行的运营系统都有了一个整体上以及实质性的了解。
  回顾当时那一段经历,我们做的其实都是从很基础、很细小的工作。千万不要忽视这些看似基础不重要的工作。正是从这些地方不断地积累,才能保证自己不论从哪个方向发展,都能熟悉了解其每一个环节。而我的那两个海外归来的同事,可能之前对工作的期望值过高,而且自己本身已经有了相对丰富的工作经验,现在却要回头做这些实习,甚至是"干杂活"的工作,觉得实在不适合,回来以后立刻就跳槽离开了。到了1994年我们招进来的那一批人中就只剩下了3个locals(本地人)。
  从我做实习的这一段经历,以及后来不断取得事业上发展的过程中,我明显地体会到,要想在任何企业取得成就,首要的就是责任心,人不能太浮躁,对自己的事业要有耐心,不要太在乎短期的所得。正如我刚才所说的,不管对自己的职位工作是否满意,首先要perform,要对这个职位负责,在工作上有所作为。
  从香港回来以后,我进入了金融机构部(Finance Institution),作为客户经理,负责整个华东地区的业务。当时由于我们的业务范围覆盖广,白天我们要跟着上司,整个华东地区到处跑,从上海到江苏,甚至到武汉,晚上则要做report(报告),同时我们还组建了service product team(服务产品团队),负责邀请一些同事给客户讲课。可以说工作是非常辛苦。但是付出总是有回报的。不要认为工作上多做,是吃亏了。任何工作,都需要积累,对人与人交往的积累,对处理问题经验的积累等等。每个人的时间以及学习的机会都是有限的,你现在能积累多少,以后才能创造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