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职场培训>> 吳甘霖 Wu Ganlin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員工心態培訓必讀:空杯心態
  所謂空杯心態,最直接的含義就是一個裝滿水的杯子很難接納新東西。就是要將心裏的杯子倒空,將自己所重視、在乎的很多東西以及曾經輝煌的過去從心態上徹底了結清空。這是每一個想在職場發展的人所必須擁有的最重要的心態。員工不僅要能幹,還要敢於“歸零”。每一天都是一個新原點,每一次工作都應從零開始,每個任務都應以一種嶄新的心態去學習新東西並完成。永遠不要把過去當回事,永遠要從現在開始,進行全面的超越!
第1節:第一章 鬆開手,你可以擁有更多(1)
  第一單元 選擇"空杯",就選擇了不斷超越
  第一章 鬆開手,你可以擁有更多
  在職場中和生活中,我們最容易犯的錯誤之一,就是抓住了什麽就願意鬆手。這樣導致的結果,往往就是無法繼續成長、超越,導致因小失大、後退乃至更嚴重的錯誤産生。
  外在的"鬆手",來自內在的"空杯心態"。衹有倒出你"杯子"中的水,纔可以裝進新的水,更不至於讓原來"杯子"中的水發臭。
  "時刻歸零"是一流人才的成長之道,更是聯想、海爾這些一流團隊的成長之道。
  不要害怕鬆手,鬆開的手比緊握的手擁有更多!
  "5分錢硬幣與3萬元花瓶"的管理寓言
  《空杯心態》是一本我近年來越來越想寫作的書。
  産生寫作此書的念頭,來源於我在清華大學總裁班講課的一次難忘經歷。
  那天,我講的是"禪宗管理學與企業傢心靈修煉",當講到"看破、放下、自在"這一節時,一位女總裁講了一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
  一天,她正在廚房裏做飯,忽然聽見從客廳裏傳來4歲的兒子非常恐慌的聲音:
  "媽媽!媽媽快來呀!"
  她一聽,不知道出了什麽事,趕快跑到了客廳。這纔發現原來兒子的手卡在一個花瓶中出不來了,因此痛得哇哇直叫。
  她想幫兒子將手從花瓶中拉出來,可試來試去就是不行。看着兒子臉上挂滿了淚水,她急壞了,於是找來一個錘子,小心翼翼地花瓶敲破了。
  費了很大的勁,兒子的手終於出來了。這時她看到兒子的小手緊緊攥成了一個拳頭,怎麽也不鬆開。
  她嚇壞了,想難道是孩子的手在花瓶裏卡得太久變了形?
  等她將兒子的拳頭小心地掰開了,這纔徹底鬆了口氣:孩子的手沒事,他的小手心裏緊緊攥着的,是一枚5分錢硬幣。
  這讓她哭笑不得,因為剛剛被她敲碎的,是一個價值3萬元的古董花瓶。
  原來,淘氣的兒子不小心將幾枚硬幣扔進了花瓶,他想把硬幣取出來,可由於緊緊攥住硬幣的拳頭大過了瓶口,於是就怎麽也出不來了。
  她不由問兒子:
  "你怎麽不把鬆開手,放下硬幣呢?那樣的你的手就可以出來了,媽媽也就不必打爛這個花瓶啊!"
  兒子的回答卻是:
  "媽媽,花瓶那麽深,我怕一放手,它就跑掉了啊!"
  為一枚5分錢的硬幣,砸爛了一個價值3萬元錢的花瓶,這個故事聽上去未必太可笑了。
  但笑過之後,大傢卻一致認為:雖然這個故事發生在一個4歲孩子身上,但其實這種現象在成人身上也普遍存在--
  很多人尤其是一些職場中的人,正是由於將手中的東西抓得太緊,最後導致了因小失大,甚至導致了悲劇的産生。
  當然,他們手中緊抓的"硬幣",並不是5分錢,而是其他很多在他們看來十分重要的東西,如:
  成就、權力、利益、面子、學識……
  他們之所以緊抓這些"硬幣"不願鬆手,有兩大原因:
  第一,已經擁有了,就認為是自己的東西,就要死死抓住。
  第二,生怕鬆開手,這些東西就再也沒有了,所以恐懼。
  我們覺得孩子緊抓5分錢不放,最後導致3萬元的花瓶被打碎很好笑,也覺得很惋惜,但我們是否也想過:
  此時此刻,自己是否也抓着一枚或者幾枚硬幣捨不得丟棄,結果喪失了更大的機會與發展,甚至可能造成不應該的悲劇呢?
  這個"5分錢硬幣與3萬元花瓶"的故事,既是一個真實的案例,也是一則管理寓言甚至人生寓言,難道不值得每個對自己負責的人高度重視嗎?
  外在的"鬆手"來自內在的"空杯"
  通過對上面故事的分析,學員們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
  儘管捍衛自己的權益和有價值的東西很是正常的,但不管獲得了什麽--金錢、名聲、權力……都不要緊抓不放,更不要自我膨脹,得意忘形。
  換言之,鬆手不僅十分必要,也是一種大智慧!
  但同時大傢也提出:權力、利益、面子……這是很多人爭相追逐的東西。儘管有時候明明意識到了應該鬆手,但要真正做起來卻十分不容易。
第2節:第一章 鬆開手,你可以擁有更多(2)
  說來容易做來難。原因在哪裏?
  因為:外在的放手,來自內心的割捨,而內心的割捨,恰恰又是最不容易做到的。
  於是,大傢不約而同想起了一個廣為人知的禪宗故事。
  南隱是日本的一位禪師。一天,一位當地的名人特地來嚮他問禪,名人喋喋不休,南隱則默默無語,衹是以茶相待。
  他將茶水註入這位來賓的杯子,滿了也不停下來,而是繼續往裏面倒。
  眼睜睜看着茶水不停地溢出杯外,名人着急地說:
  "已經滿出來了,不要再倒了!"
  南隱說:
  "你就像這衹杯子一樣,裏面裝滿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如果你不先把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對你說禪呢?"
  這個故事給了我們很大的啓示:
  我們每個人的心,就像這個茶杯,如果裝滿了自以為重要的東西,利益、權力、知識還是優秀、經驗、驕傲等……便再難裝入更多的東西,自然也就談不上超越和進步了。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得出一個很有價值的概念--
  空杯心態。
  所謂空杯心態,就是要將心裏的"杯子"倒空,將自己所重視、在乎的很多東西一起倒掉。
  衹有將心倒空了,纔會有外在的鬆手,才能擁有更大的成功。
  這是每一個想發展尤其想在職場發展的人所必須擁有的心態,也是最需要的心態之一。
  非常湊巧,就在我講授這堂課的時候,正好一傢著名媒體上發表了一則專訪,接受采訪的對象,是近年來大起大落的著名影星劉曉慶。
  提起劉曉慶,很多人都不陌生。這位著名影星不但拍了很多令人記憶深刻的電影,還自己開公司,做過老闆。
  可就是這樣一位讓衆人矚目的明星,卻由於"偷稅風波",在幾年前突然鋃鐺入獄,在秦城監獄中關了整整400多天才被取保侯審出來。
  從媒體的報道看,劉曉慶在經過400多天的牢獄之災後,進行了全面的反思,而她的反思以及在人生低𠔌時期的奮起,對每個職場中的人,也很有啓示作用。
  在接受記者專訪時,她感嘆說:
  "你說失去自由400多天,苦不苦?苦極了!一出來就面臨1000多萬元的補稅和罰款,難不難?更難!但除了面對睏難,重新開始,我別無選擇。"
  之後,她從零開始,這一次,她的為人處世方式,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為了還稅,她很努力地拍戲,甚至一年接拍了7部影視劇和兩部廣告片。衹要能掙到錢,哪怕報酬不是很高,角色不是很重要,她也會接。為了就是早一天能夠把欠下的錢還上。
  整整兩年時間,劉曉慶幾乎沒有好好休息過,天天泡在劇組裏。她降低了生活標準,每掙到一筆錢,除了留下生活費外,就去稅務部門補交稅款。每還掉一筆債,她心頭的重擔就仿佛被卸掉了一塊。
  有一次,劉曉慶去杭州參加一部電視劇的開機儀式。飛機起飛後十多分鐘,駕駛艙的擋風玻璃突然碎裂,一生經歷過無數風浪的劉曉慶遭遇了最驚心動魄的一幕,她嚇得臉色蒼白,渾身癱軟無力。
  回到候機室,劉曉慶還心有餘悸。同行的人勸她明天再去,但她卻不同意:
  "我是主演,那邊的人都等着我,我怎能缺席?要是這次不講信用,以後還有誰請我拍戲?這債怎麽還得清?"
  她堅持改乘下一趟航班去了杭州。
  在這樣的努力下,終於,劉曉慶還完了所有的款項。當還完最後一筆錢時,她和朋友到一傢最普通的飯店去吃飯,算是慶祝。
  在人生的最低𠔌,劉曉慶並沒有抱怨,也沒有逃避,坦坦蕩蕩,該工作就去工作,該還債就去還債。
  今天出現在我們面前的,再也不是曾經那個張狂的影星劉曉慶,而是一個經歷了鳳凰涅槃的新人。
  在一篇"重獲自由纔知道天有多藍"的文章中,劉曉慶這樣寫道:
  我曾對朋友說,出來這一年多,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過去我飄在空中,生活好像很燦爛,但沒留下任何痕跡。而現在我是踏實地站在地上了,這兩年的生活就像鐵製版畫,色彩單調卻很深刻。
首頁>> 文學>> 职场培训>> 吳甘霖 Wu Ganlin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